当前位置:首页 » 新娘新郎 » 古代新郎头戴什么

古代新郎头戴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18 15:13:41

1、为什么古代的男人成亲时,要在胸前别一朵大红花?

因为成亲的男人就叫新郎官,在古代的时候结婚是人生四大喜之一,能影响人一生的命运,所以结婚的时候都是怎么喜庆怎么来。结婚的时候女人都是八抬大轿抬进门,而且身披大红袍头戴红盖头。女人们这样盛装打扮,男人当然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打扮,他们一般也是身披红色的新郎服,胸前带一朵大红花,一眼看去两个人都是红红火火的打扮。

男人胸前带一朵大红花,别人一看就知道他今天是要当新郎了,所以这就是一种喜庆的表现,主要是凸显结婚的喜气。还有就是因为结婚是属于男人和女人爱情的结合,古代的时候都喜欢用并蒂莲来暗喻男女之间的感情,所以男人胸前的大红花也有并蒂莲的意思。

男人胸前戴的大红花一般都是两朵,一朵是男人戴,一朵是女人戴,这样就暗语两个人的感情,像并蒂莲一样和睦美满、恩恩爱爱。

随着时光的飞逝,朝代的更迭,现在人结婚已经不再穿红挂绿的了,男女结婚都举行西方的礼仪,女人身披白色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捧鲜花,非常圣洁美丽。但是男人胸前带大红花的这个习俗还一直没有被更替。

现在的新郎官结婚也会非常含蓄的在胸口的位置别一朵花,虽然婚礼都是西式的,但是男人结婚带红花的这个中式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就预示着胸前红花的这个习俗对于男人来讲是很重要的,也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除了在胸口戴大红花之外,帽子上也要戴红花,尤其是宋朝的时候。因为宋徽宗特别喜欢在头上带一朵红花,所以一般新郎官结婚的时候胸前戴一朵红花之外,头顶上还要别一朵红花。

再有结婚本来也是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这一天穿的喜庆一点儿会让人看着更喜气。

2、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开脸
届时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以两条线互相绞合,为待嫁女子拔除脸面之汗毛。有的地区,婚内后再拔容一次,俗称“挽面”。
戴绒花
当女子出嫁时,头上多戴一朵绒花。绒花由编草制作成为人的形象,如麒麟送子之类。因绒花与荣华谐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
穿凤衣戴凤冠
新娘出嫁时的穿着习俗。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

3、古代女的穿凤冠霞帔,男的穿什么?

纵观华夏婚礼,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1. 周制昏礼服——纯衣纁袡

周礼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饰】 爵弁,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饰】
*礼服: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发饰:纚、笄、次。新娘头戴“次”,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2.唐制婚礼服——钗钿礼衣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

众所周知,越是繁杂的事物越难以产生有序的美感;钗钿礼衣如何将这么多纷繁的物什叠加整饬成一种华丽的艺术?钗钿礼衣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袖口和领口;另外,钗和花钿等一套发饰也不会不产生出累赘的感觉——虽然花钗和金翠花钿不是典型的式样。

3. 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笑非说红色婚服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根深蒂固。

4、中国式嫁衣,不同朝代色彩搭配,你认为哪种更潮?

在我们印象当中古代女子甚至八九十年代,女人出嫁都是穿着大红嫁衣,有些北方地区还披着大红盖头,那么在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女子出嫁婚服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礼记.郊特牲》中有记载:"说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意思就是说当时也相当重视婚礼,人们办婚礼不奏乐,一切讲究低调,所以新娘出嫁不用红色,原因是因为太抢眼,不用红色那用什么颜色呢?

《仪礼.士婚礼》中有记载:从周朝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婚服的色彩遵循的是“玄纁制度”,婚礼当天新郎官头戴“爵弁”,身穿"玄端礼服",新娘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玄纁指的是黑色和浅红色的搭配,黑色为主,浅红色为辅,比如电视剧《芈月传》中芈姝嫁给秦王嬴驷的礼服就是如此。

黑色的礼服看起来有些深沉,为啥周朝王朝婚礼礼服要选择黑色呢?在周朝人眼中,黑色最为尊贵,玄纁为天地之色,玄为天的颜色,纁为大地的颜色。

随着朝代变更,古人对嫁衣的色彩喜好也慢慢变更,到了魏晋南北朝玄纁色嫁衣不再受欢迎,而是喜欢上了白色嫁衣,据晋朝古书《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白纱,白绢纱,并紫玉维”,有点奇怪的是从古至今都有白丧红娶的说法,为什么南北朝的人结婚却偏爱白色嫁衣,因为在当时人们热爱玄学,追崇以人为本、返璞归真、清新淡雅的境界,而白色尤其是无暇的白色正是这种意境的最好体现。白色嫁衣穿着有一股仙气。

隋朝之后,历史上最大胆最奇葩的婚服配色:红配绿,新郎穿绯红色的袍子,新娘穿青绿色的衣裙,这可谓是将中国古代婚服推上了潮流的浪尖,并将这种时尚一直持续到了宋朝,比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六姑娘和顾廷烨的红配绿婚服,历史背景正是北宋。

那为什么当时流行这种“红男绿女”,原因是当时朝廷颁布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科举制度,男人这个时候都喜欢红色,代表地位和成功,青衣黛眉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婀娜与美丽,所以女子的嫁衣就成了青绿色。

这之后到了明朝,有趣的是婚服配色来了个对调,由红男绿女变成了红女绿男,新郎穿青绿色状元服,新娘则头戴红盖头、身穿红褙子、红罗裙,直到清朝男女才开始都穿红色婚服,今天的中式婚礼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传承过来的。

无论是黑配红,还是白纱裙,红配绿,亦或是红配红,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对婚姻的期盼,对幸福的渴望。对于婚服色彩的搭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知道看完这篇文章后,大家更钟意哪个朝代当时婚服的潮?

5、中国古代的婚服知识(名字很重要)

新娘礼服

颜色:复中国人制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 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 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6、古代婚礼习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 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 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 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 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 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求名问庚。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采纳哦

7、为什么古代人结婚时要带红盖头?

这个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

古时候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