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送人情
既然能够为其做伴娘,说明,应该是不错的好友。
既然是好友,结婚时,就应该有红包送给新人;并且,做伴娘,也是应该得到红包的。
但是,送给新人的红包,和做伴娘得到的红包,是两回事,不能相抵。
2、做伴娘需要送人情(钱)吗?
其实衣着庄重得体就可以了,(当然不要太老气),你事先应该和新娘商量一下,根据她的专婚纱和她的想属法再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总体原则就是应该和新娘的衣装、婚礼的风格想配,也不能超过新娘的风头啊,你说是不是?
各个地方有不同的习惯风俗。
关于衣服,有些地方是新娘新郎要给伴娘(伴郎)置办(说白了也就是送了)结婚那天穿的衣服的。也有些地方不这么做,就是自己准备了。
不过说一点,休闲装肯定是不合适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至于发型也不是什么问题,有机会你参加参加别人的婚礼看看伴娘的情况心里就有数了!
但是一般来说是伴娘伴郎是不用给新人红包的,除非是特别好的朋友或者挚交!这一点你不必觉得为难,该怎样就怎样,毕竟你当伴娘是很辛苦的。而新娘新郎一般都会给伴娘伴郎红包作为感谢!
我已经当两回伴郎了,这是经验啊,55555555555~~~~~~~~~~~~~~~~
3、我想想要新郎在结婚那天该怎么做,新娘怎么做?双方父母做什么?要怎么分红包,给伴娘怎么给?
1.伴娘一般是自己很好的朋友,应该女方私下里面给100-200就可以了。当然没个地方送专人情费用标准不一致,可以属自己按情况合理给予。(这是必须给的,然后新郎来接亲的时候伴娘肯定是需要红包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郎自己想办法应付过去了。肯定是多多益善啊!不然很难接走新娘的)
2.女方家长一般给红包是男方来帮忙接亲的人,特别是亲戚关系的孩子需要一人100或者50,大人就一般是一包烟。这是必须打发的。
3.注意安顿来接亲人的吃饭打发钱或者烟,如果要留宿的要安排好住的地方。这些一定要做好,来接的必定都是亲戚中最亲的人,不能怠慢。
4、好友结婚当伴娘还需要送人情吗?
送呀,这个当不当伴娘和随不随礼又不是一回事,你也会有结婚的时候的呀
5、有趣的襄阳民俗 作文600字
在襄阳住了近20年,对于本地的一些风俗从小耳濡目染,了解的很多。无论是过节还是红白事什么的,襄阳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比如有时候去南湖广场等一些地方,总会听到一些年纪大的奶奶们打鼓,很有激情哦~~~我还记得高中过元宵节的时候,学校请了一个打鼓的团队绕着学校敲敲打打了一圈,很是热闹。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襄阳花鼓戏的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襄阳花鼓音乐特色明显,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其腔调有[桃腔]、[汉腔]、[四平]、[彩腔]。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锣鼓伴奏,节奏鲜明,气氛浓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宜城就有人演唱襄阳花鼓戏。1906年,宜城出现了业余的花鼓戏班,演些生活小戏。1924年,宜城境内首次出现妇女登台唱襄阳花鼓戏的新事。时至上世纪40年代,宜城境内已有花鼓戏班50多个,先后演出剧目160多个,其中整本戏20余个。这些戏班子不仅在本县城乡演出,还流动到襄阳、南漳、枣阳、保康等地,有时还同外县的花鼓戏艺人合班演唱,极大地促进了各地花鼓戏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影响融合。花鼓戏日臻完善成熟,最终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当时,宜城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清(清戏)、二簧(山地二簧戏)、三越调(湖北越调戏)、躲躲戏唱得真热闹。”襄阳花鼓也是可以追溯到很远的,也是蛮古老的哦~~~~
而襄阳的饮食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襄阳位于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区,饮食风格受中原地区的影响较大,基本属于鄂北风味。湖北地区历来偏爱辛辣,民间有“湖北人不辣怕”的俗语,而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酸辣的湘菜不同,鄂菜讲究的是鲜辣。襄阳菜既有着鄂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味。襄阳名菜有襄阳大头菜(并非榨菜,原为诸葛亮在襄阳隐居时炮制)、东坡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丝、宜城盘鳝、大虾等,其中以东坡肉最为著名。襄阳的馍头、包子、烙饼、油条、面条、西饭、干饭(米饭)等大众主食,在民间极为常见;小吃品种也较为繁多,如清汤、凉面、糊辣汤等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襄阳的面条虽然多种多样,但值得一提的是最有名的杂碎面,襄阳的杂碎面大体可分为四种。牛油面、牛杂面、海带豆腐面、肥肠面,其中以牛杂面最为有名。它有二十几味香料熬成,配以新鲜牛杂,味道纯正鲜香,再来碗特酿黄酒,给人感觉那叫一个“爽”。这些都很好吃呦!
襄阳的待客之礼就我个人而言,与古代的礼仪有点像。襄阳人历来好客,迎接客人必拱手施礼,常用“稀客、慢走、再来”等礼节语言。留客吃饭,酒是必备之物,俗有“怪酒不怪菜”的说法,俗语道“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襄阳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人风俗。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俗语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并要送礼钱。冯三岁、六岁、十二岁、十八岁都要摆生日宴。老人过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礼,主人置酒款待。
襄阳的婚丧文化跟别的差不多。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十分重视,礼仪繁多,有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遵循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的原则。我记得我舅舅娶舅母的时候,请了好几辆的士车,装扮得很漂亮,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就去接舅母,然后过关斩将地将舅母迎上车(要给伴娘、娘家人红包、回答一些很难的问题啊什么的),再回到舅舅家。然后12点开席的时候,舅母由白色婚纱换成红色旗袍,每桌敬酒啊什么的~~~~~~整个婚礼很热闹很喜庆~~~~而丧葬我没有亲眼看过,我很庆幸没有亲人离开我身边。我听说农村仍然兴用土葬,对棺木(也称寿木)特别讲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入冰棺内,灵柩放入灵堂“停灵”,夜间由死者亲人陪伴,停灵3天。然后由孝子孝孙送至火葬厂火化,随后放入木制棺材,名曰“入殓”,由死者后代送至墓地安葬。我在外婆家的时候见到过,依稀记得一长趟,最前面是一个猪头,后面是一些丧礼比如馍馍什么的,还有一些纸马花圈等等,跟着逝去人的一些身穿白衣的亲人~~~吹吹打打的走在路上。
襄阳的岁时节令文化有与其他地方相似之地,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如:
(1)春节。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襄阳人民最重春节,不仅隆重热闹,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实际上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就开始为过节作准备。。家家户户购置节令食品、用具,腌制鸡鸭鱼肉等腊味,俗称“办年货”。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谓“小年”。这一天襄樊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仍然沿习祭灶神活动:家家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腊月三十日为“除夕”。这日,请门神,贴春联,迎家神,放鞭炮,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小孩吃荸荠,意为童言不忌。晚上包“元宝”,就是饺子。通夜不眠,谓之“守岁”。特别是现在电视普及,于除夕收看春节联欢节目已成惯习。我记得那时候大人们打麻将,而我们这些小孩就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我很喜欢这种亲人聚在一个屋里的氛围。每当夜半,岁尾岁首交替之际,大街小巷、村落院尾鞭炮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喜迎新春。正月初一至初四为春节正日子。初一清晨祭拜祖先。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 “压岁钱”(或在除夕时给)。初一虽餐吃饺子,谓“得元宝”,象征在新的一年财运享通。接着,家门亲戚、左右邻舍互相拜年,并视亲疏远近而分别以烟茶糕点或酒饭款待。初二,女婿携带礼品给岳父母拜年。岳家必以酒饭款待。俗语“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谓此礼绝不可少。其次拜姑父母、舅父母。初三、初四,一般亲朋互相拜贺,至亲好友开始接春客。初五叫“破五”。全家吃“元宝”、宴饮,与初一同样隆重,有“破五大似年”的俗语。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大节日,家家张灯于门前,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狮子、龙灯、旱船、高跷等歌舞杂耍走街串巷,十分热闹。十五日晚放孔明灯,晚饭吃汤元,是襄阳人过元宵必不可少的喜庆活动。
(3)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而襄阳喜吃各味粽子和煮鸡蛋。而且会悬艾叶菖蒲于房门上,有驱蚊和驱邪之意。虽说赛龙舟是端午的一大活动,但在襄阳我却没见到过~~~~实乃一大遗憾~~~~~
襄阳还有许多风俗,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来感受一下哟!
6、九月工资给了国庆婚礼,如何看待巨额随礼现象?
中国人向来讲究人情,礼尚往来,你家结婚我送礼,我家孩子满月你包红包。如此就出现了整个月工资给了国庆婚礼的现象。这样的巨额随礼,让大众苦不堪言,早该去除了。
收到请柬意味着要凑份子钱。每个月一次可以,三次或多次呢?既纠结着去还是不去,又烦恼着包多少红包合适。每次份子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如果你不是土豪或富二代,乖乖,你的腰包得瘦骨如柴了,有时还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说心里话,有谁会喜欢这样的随礼?除非是那些巧立明目,借搞宴席收礼的人。而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大众有这样一个心理,你家婚礼,我包了红包,我家婚礼,你也得包回来吧,有时还出现攀比,礼越随越多,让人无法承受。
我算是幸运的,工作生活在珠三角工区的顺德。这里可能是全国唯一宴请不收礼的地方。顺德人请客是真的请客,不用你凑份子钱。人家只要高兴,热闹和祝福。
参加各种宴请时,不管你红包里装了多少,人家只象征性地收十元或几元,更多的是撕下红包的一角收下,红 包再还给你。这是真的请你吃饭庆贺。顺德人就这么实在,有钱就发请柬,没钱就不请客。不为达到某些目的而巧立名目宴请,让你左右为难,寝食难安。
即使是外地人,现在也入乡随俗地按顺德本地习俗办酒宴了。这种简单明了的宴请省去多少麻烦。所以我希望别的地方也能象顺德这样,婚礼宴请时不收客人的礼,做到真正的请客,省得让亲朋好友苦恼。
7、襄阳南漳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在襄阳住了近20年,对于本地的一些风俗从小耳濡目染,了解的很多。无论是过节还是红白事什么的,襄阳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比如有时候去南湖广场等一些地方,总会听到一些年纪大的奶奶们打鼓,很有激情哦~~~我还记得高中过元宵节的时候,学校请了一个打鼓的团队绕着学校敲敲打打了一圈,很是热闹。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襄阳花鼓戏的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襄阳花鼓音乐特色明显,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其腔调有[桃腔]、[汉腔]、[四平]、[彩腔]。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锣鼓伴奏,节奏鲜明,气氛浓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宜城就有人演唱襄阳花鼓戏。1906年,宜城出现了业余的花鼓戏班,演些生活小戏。1924年,宜城境内首次出现妇女登台唱襄阳花鼓戏的新事。时至上世纪40年代,宜城境内已有花鼓戏班50多个,先后演出剧目160多个,其中整本戏20余个。这些戏班子不仅在本县城乡演出,还流动到襄阳、南漳、枣阳、保康等地,有时还同外县的花鼓戏艺人合班演唱,极大地促进了各地花鼓戏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影响融合。花鼓戏日臻完善成熟,最终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当时,宜城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清(清戏)、二簧(山地二簧戏)、三越调(湖北越调戏)、躲躲戏唱得真热闹。”襄阳花鼓也是可以追溯到很远的,也是蛮古老的哦~~~~
而襄阳的饮食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襄阳位于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区,饮食风格受中原地区的影响较大,基本属于鄂北风味。湖北地区历来偏爱辛辣,民间有“湖北人不辣怕”的俗语,而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酸辣的湘菜不同,鄂菜讲究的是鲜辣。襄阳菜既有着鄂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味。襄阳名菜有襄阳大头菜(并非榨菜,原为诸葛亮在襄阳隐居时炮制)、东坡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丝、宜城盘鳝、大虾等,其中以东坡肉最为著名。襄阳的馍头、包子、烙饼、油条、面条、西饭、干饭(米饭)等大众主食,在民间极为常见;小吃品种也较为繁多,如清汤、凉面、糊辣汤等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襄阳的面条虽然多种多样,但值得一提的是最有名的杂碎面,襄阳的杂碎面大体可分为四种。牛油面、牛杂面、海带豆腐面、肥肠面,其中以牛杂面最为有名。它有二十几味香料熬成,配以新鲜牛杂,味道纯正鲜香,再来碗特酿黄酒,给人感觉那叫一个“爽”。这些都很好吃呦!
襄阳的待客之礼就我个人而言,与古代的礼仪有点像。襄阳人历来好客,迎接客人必拱手施礼,常用“稀客、慢走、再来”等礼节语言。留客吃饭,酒是必备之物,俗有“怪酒不怪菜”的说法,俗语道“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吃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襄阳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人风俗。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债”俗谚。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俗语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并要送礼钱。冯三岁、六岁、十二岁、十八岁都要摆生日宴。老人过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礼,主人置酒款待。
襄阳的婚丧文化跟别的差不多。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十分重视,礼仪繁多,有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遵循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的原则。我记得我舅舅娶舅母的时候,请了好几辆的士车,装扮得很漂亮,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就去接舅母,然后过关斩将地将舅母迎上车(要给伴娘、娘家人红包、回答一些很难的问题啊什么的),再回到舅舅家。然后12点开席的时候,舅母由白色婚纱换成红色旗袍,每桌敬酒啊什么的~~~~~~整个婚礼很热闹很喜庆~~~~而丧葬我没有亲眼看过,我很庆幸没有亲人离开我身边。我听说农村仍然兴用土葬,对棺木(也称寿木)特别讲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入冰棺内,灵柩放入灵堂“停灵”,夜间由死者亲人陪伴,停灵3天。然后由孝子孝孙送至火葬厂火化,随后放入木制棺材,名曰“入殓”,由死者后代送至墓地安葬。我在外婆家的时候见到过,依稀记得一长趟,最前面是一个猪头,后面是一些丧礼比如馍馍什么的,还有一些纸马花圈等等,跟着逝去人的一些身穿白衣的亲人~~~吹吹打打的走在路上。
襄阳的岁时节令文化有与其他地方相似之地,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如:
(1)春节。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襄阳人民最重春节,不仅隆重热闹,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实际上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就开始为过节作准备。。家家户户购置节令食品、用具,腌制鸡鸭鱼肉等腊味,俗称“办年货”。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谓“小年”。这一天襄樊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仍然沿习祭灶神活动:家家打扫室内外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腊月三十日为“除夕”。这日,请门神,贴春联,迎家神,放鞭炮,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小孩吃荸荠,意为童言不忌。晚上包“元宝”,就是饺子。通夜不眠,谓之“守岁”。特别是现在电视普及,于除夕收看春节联欢节目已成惯习。我记得那时候大人们打麻将,而我们这些小孩就聚在一起看电视聊天,我很喜欢这种亲人聚在一个屋里的氛围。每当夜半,岁尾岁首交替之际,大街小巷、村落院尾鞭炮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喜迎新春。正月初一至初四为春节正日子。初一清晨祭拜祖先。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 “压岁钱”(或在除夕时给)。初一虽餐吃饺子,谓“得元宝”,象征在新的一年财运享通。接着,家门亲戚、左右邻舍互相拜年,并视亲疏远近而分别以烟茶糕点或酒饭款待。初二,女婿携带礼品给岳父母拜年。岳家必以酒饭款待。俗语“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谓此礼绝不可少。其次拜姑父母、舅父母。初三、初四,一般亲朋互相拜贺,至亲好友开始接春客。初五叫“破五”。全家吃“元宝”、宴饮,与初一同样隆重,有“破五大似年”的俗语。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大节日,家家张灯于门前,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狮子、龙灯、旱船、高跷等歌舞杂耍走街串巷,十分热闹。十五日晚放孔明灯,晚饭吃汤元,是襄阳人过元宵必不可少的喜庆活动。
(3)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而襄阳喜吃各味粽子和煮鸡蛋。而且会悬艾叶菖蒲于房门上,有驱蚊和驱邪之意。虽说赛龙舟是端午的一大活动,但在襄阳我却没见到过~~~~实乃一大遗憾~~~~~
襄阳还有许多风俗,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来感受一下哟!
8、结婚随礼给多少合适?
1、普通交情:200-400
普通交情,关系一般给200元。稍好点,有来有往的给400元。普通内交情的容人常见有:同事、不常联系的同学等。一般都是单人赴约,即是有对象的情况。
2、好朋友:800-1600
对于好朋友的定义标准都不相同,通常是死党、闺蜜、大学要好的室友等人。这时尽量的赶到婚礼现场,而要送寓意较好的红包。例如,999、1314、1666等。
3、亲戚:1200以上
对于亲戚结婚,一般要看关系的远近,一般婚礼份子钱都在1200-8000元。如果是儿时长大的玩伴,经济能力足够的话,封5000元以上的为佳。如果只是普通的亲戚,则在1500远左右就可以。
(8)伴娘送人情扩展资料
朋友结婚随礼注意:
1、考虑自身经济能力
如果经济实力较好,那关系一般的人也可以多给予,这样不仅利于攒人情,还增进友谊。
2、注意数字
送新人婚礼红包数字是以双数为佳,并且要参照当地的习俗,不能出现忌讳的数字,通常为3(散)、4(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