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娘新郎 » 陈亮贺新郎阅读理解

陈亮贺新郎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 2022-02-15 11:20:10

1、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的文学赏析

<

2、辛弃疾《贺新郎》一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7?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赏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感慨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落寞之情展露无遗。上片一开头以“思亲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况下,叹“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此处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英雄迟暮的无奈,又凸显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潜神交的快意。“怅”字写出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独与迷惘,充分体现了词作沉郁的意境。与此对应,“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同样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连用典故,豪情在忧愤中显现。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词人的悲愤理所当然,可他仍能将“人间万事”付之于“一笑”,这份豪情却是无人能及!第四句词人以设问开头,又与典故中喜权欲的桓温相比,引出词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借饮酒抒怀,抒发清心淡泊的高尚节操和超凡脱俗的狂放个性。“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便是词人对陶渊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感叹已是无人如陶渊明一般知酒。这里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污浊环境下,陶渊明知音难觅,词人亦是如此。国势衰微,词人想起刘邦,“云飞风起”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和爱国之情。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借张融典故,以他之“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名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结句“二三子”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不妨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他们都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词人“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却能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浑然天成,有千锤百炼之功。全词在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3、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辛弃疾译文

上阙写长亭送别时所见的萧瑟景色以及词人心情的凄凉悲苦:
“把酒长亭说。”在十里长亭,我们把酒话别。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陈同父的言谈风度,在我看来既酷似安贫乐道的大诗人陶渊明,又像隐逸在隆中文武超群的诸葛亮。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正谈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不知道从哪片林子里飞来一只喜鹊,急迫地把松树梢头的积雪踏落下来。
“要破帽、多添华发。”瑞雪纷纷地落在我的破帽子上,宛如故意给我增添了几许白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举目一望,秀丽的山水已为冰雪掩盖,了无生气,只有耐寒的几枝疏梅,勉强装点着一点儿景致。
“两三雁,也萧瑟。”两三只匆匆南去的飞雁点缀在寒凝雪飘的天地间,虽然凄凉萧索,却也给山河多少增添了几分风光。

下阕写追之不及的遭遇以及与陈亮别后的难舍之情:
“佳人重约还轻别。”作为一位有才干的人,他很重约,但是未免把离别看得过于平淡了。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我此时此刻追赶他来到江畔,天寒水深,江面已经结冰,难以通航,让我平添了无限的惆怅。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去路断绝了,行走的车轮就像长出了四只脚,再走也走不动了。此时此地,是多么的令人悲伤、愁苦。
“问谁使、君来愁绝?”自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赶来讨这份烦恼呢?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假如说,我今天这份相思之情是错的话,那么铸成这错的当初,我是不惜把人世间全部的铁全都用上的。
“长夜笛,莫吹裂。”唉,在这长夜难眠的冬夜里,邻人家的笛声,请不要这样过于凄凉悲切吧!

注释:
①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
②卧龙:徐庶对诸葛亮的美称。
③蹙:急,紧迫。
④销骨:销魂,神伤。
⑤错:错刀。以其谐音借指错误。

附录:
辛弃疾把这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寄给陈亮后,陈亮也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寄辛幼安》: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噪,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4、贺新郎 读史的阅读题,帮帮忙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阵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5、“行矣置之无足问”此句何解?《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

这不仅是宽慰远方友人,也是回答对方情深意切的相思。意思说上次一别之时专,辛君行如此之属远来送别他已得知,并领其心意,告诉友人无需继续挂念。自己的志向不变,永远执着于抗金大业,尽管人们以“妍皮痴骨”相看待,终不想去改变它了。 、
翻译:但我还是远走,毫不粘糊,暂且放下思念,无须多问挂念。

6、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怎么写的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7、陈亮有词《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请问附注中的“和见怀韵”四字何解?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和……韵”在这里是指辛弃疾本来写了一首《贺新郎》给陈亮,陈亮也回他一首《贺新郎》,还用了和辛弃疾原词一模一样的韵字。辛弃疾原词见: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注意这些韵脚,陈亮回的《贺新郎》与辛词一样。
这个“见怀”我觉得可能有两种解释,主要是魏晋以后近代汉语渐渐发芽,有时候文言口语交错,也很难有的解。第一种就是和“见于怀中”的辛弃疾原韵。第二种就是见作被动态,见怀与见教见谅的见用法类似,也就是和辛弃疾“关怀”他而写的《贺新郎》原韵。
补充:有和韵步韵次韵,不会有“怀韵”,这里“见怀”肯定是插在“和……韵”当中的。就是意义我上面说了比较难定,现在弄清楚了。“见怀”就是我上面说的第二种解释,“和见怀韵”即“酬和(你)怀想(我而写的词作的)原韵”。因为陈亮写了这首词以后辛弃疾继续寄信回他一首,他也继续写词回辛弃疾一首,名字叫作《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这里的“见寄”和前面的“见怀”都是“寄我”,“怀我”的意思。实际上陈亮后来又写了给辛弃疾的第三封信《怀辛幼安用前韵》,这样他们这一阵书信往来才告一段落。
又补充:第一个就是设想把这句看成是酬和见于怀中的辛弃疾原词用韵,因为看信总要拆信嘛,拆了以后在怀里看,就“见怀”,当然现在弄清楚了是第二种。放心,我说第二种正确,还有很多佐证的,比如钱钟书回龙榆生一信,也题为《龙榆生寄示端午漫成绝句、即追和其去年秋夕见怀韵》,这个“见怀”的意思是与上文补充部分的判断相同的。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