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到结婚
1、从上学到结婚,词语怎么说?
从上学到结婚的词语多着了,这里抛砖引玉的说几个吧:
金榜题名,学业有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成家立业,家有贤妻无价宝,,
2、大学生大多都成年了,那上学期间可以选择结婚吗?
已经在05年就颁布过了,在校大学生是可以结婚的,而且从新闻上看也是有很多大学生已经试水了的。
能不能结婚?一是法律上的限制;二是制度上的限制;三是你个人的限制。
法律上,其实只有年龄上的限制;但是一般都爱第二条限制,就是学校的制度,有规定不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现在这条也放开了,应该说也是一种进步,就是你有选择权了,这芸芸世界,万千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那么一刀切显然是不太合理的。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限制了,有符合这种情况的愿意结婚的,都可以走入婚姻的殿堂。
现在真正能够限制一个人的婚姻意愿的,实际上是第三条,这也是其中决定性的一条,也就是说你个人愿不愿意进入婚姻。
实际上我觉得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都可以。但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你选择了,并且要承担它,而不是说你选择了要让所有的人都替你背锅。
如果进入婚姻太早,显然你是没有经济能力的,那么你的所有婚姻的过程都是由父母,动用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帮助你的,而你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那么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很多父母的意愿在里面,这也是很多80,90后夫妻在结婚后很快离婚的原因之一,因为双方父母参与婚姻程度太深。
另外一个重点是:一个人的性格在年轻时还没有定型。当你20多岁时,由于一直在上学,你的性格和你走入社会,到三四十岁比较成熟的时候,差距会很大。这两个时间段你选择的人可能差距会非常非常大,这也是《前任》系列电影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就像电影中说,有的人来到你的生活里,只是为了帮助你成长,他来的太早。所以爱情的很多遗憾都是,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人。
其实当你还不够好的时候,即使你遇见了那个好的人,你也并没有能力去把握这段感情,让它变成最好。而每个人,除非天赋异禀,否则都要走过这段人生之路,都要从自己不断的挫折和成长中,学会变成一个好的人。然后再找到那个值得你爱的人,再去好好爱他。
大学里虽然可以结婚,但是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仅仅是分手了,你就已经很伤心,但是结婚了,离婚不仅是伤心的事,还伤很多其他问题。所以大学里即使可以结婚,也希望你想清楚,做好准备再去结婚。
亲爱的,你的一生还有五六十年,可以给你的婚姻时间也还有好长,不要着急
3、从大学恋爱到结婚,这是一个多大的考验?
在很多的大学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学毕业季就是分手季。这句话就充分的说明了,很多的大学生的校园恋爱,其实是并不足以能够抵抗住两个人生活的改变的。很多的校园恋爱,在两个人毕业之后也就结束了。如果想要维持一段从大学到结婚的恋爱,陪念野是非常的难的,对于恋爱中的两个人,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关于从大学恋爱到结婚,这是一个多大的考验?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从大学恋爱到结婚,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两个人在大学的时候,互相喜欢走到了一起,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当我们还处于大学阶段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背负着很多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所以很多芦喊的情侣在大学谈恋爱是非常轻松的。但是等大学毕业,两个人都进入了社会之后,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就会压垮两个人。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的人迫于压力就分手了。总之,从大学恋爱走到结婚,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二、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的心境是会发生变化的
所以说从大学恋爱到结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主要还是因为当我们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心境就会非常的不一样。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是一个样,但是工作了之后,心境又会是另一个样。这种心理的变化就会使得恋情很难维持。
三、不管在大学中的恋人们能不能走到最后,都希望他们能够享受自己的恋爱
其实我们谈恋爱并不是一定非要有结果。不管在大学中的恋人们,最后能不能够在一起,能不能够走入婚姻,都希望在大学中的恋人们能够好好享受自己的恋爱。
关于从大学恋爱到结婚,这是一个多大的考验?以上是我的看法。那么你觉得从大学高老恋爱到结婚要经历多少考验呢?欢迎留言交流!
4、大学生上学期间能结婚???哈哈…
只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基本要件,任何一位公民,无论他以哪一种身份结婚都可以。如果符合结婚基本条件的在校大学生想结婚,但是学校不同意的情况,可以通过司法过程来解决。学生完全可以提起诉讼,而且胜诉的一定会是学生。武汉大学的做法,不在表面——在校生能否结婚,而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大学生结婚与否由学生自己说了算
也有人认为大学生结婚与否的决定权由大学生自己决定,利弊自度。
因为从现实情况来说,禁止大学生结婚的规定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国家完全可以把大学生结婚与否的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利弊自度。影响还是促进学业,那是自己需要去考虑和安排的事。这也能培养能力和责任感,对国家也有利。
众所周知,由高中直接考取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八九岁。要达到法定的允许结婚的年龄,男生要等到毕业(至少到大四)才符合条件,女生也要到大三。对男生来说,绝大多数人不到法定婚龄自不必说,少数刚满22周岁而即将毕业的学生,正面临着就业,哪里顾得上操办婚事呢?对女生来说,同样也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结婚的问题恐怕也暂时提不上日程。而且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还没有自立,并不具备结婚的条件。想想大学的钱都是父母出的,一结婚,父母还得给置办一个新家,负担太重。再有结婚就得允许生孩子,父母还得跟着你养孙子。而且生孩子期间,丈夫要照顾妻子,妻子得休息,双方的学业怎么办?
更进一步看婚姻,感情和物质缺一不可。虽说如今校园里爱情泛滥,一对对恋人爱得死去活来,可一毕业,大多还不是好聚好散,各奔东西?海枯石烂的承诺早化作过眼云烟随风飘散,曾经的浪漫转眼间都成了往事。物质基础就更薄弱了,当今有几个在校生真正能自食其力?一旦真的成了家,油盐柴米的烦恼就接踵而至,最终的结局恐怕是学业荒废,婚姻死亡。婚姻是幸福甜蜜的,但更多的是责任和承诺。年轻的大学生,有足够的力量去承担这份责任吗?
再看一下现在城市人口的实际结婚年龄,早已大大超过法定允许的年龄。由于就业、收入、住房等实际问题的制约,晚婚晚育已经为城市青年男女广泛接受。且不说在校大学生,就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们,走出校门两三年内结婚的也不多,又有几个大学生尚未毕业就急着结婚呢?
正如报道所说,“尽管社会上谈论得轰轰烈烈,大学生自己却表现平静,很少有人表示准备在校结婚”。既然禁止与不禁止的效果几乎没有多少区别,又何必让一个有违法之嫌的规定维持下去呢?国家完全可以把大学生结婚与否的决定权交给他们自己,利弊自度。影响还是促进学业,那是自己需要去考虑和安排的事。这也能培养能力和责任感,对国家也有利。
应该限制大学生结婚
还有人认为限制大学生结婚的基点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实现求知权。这一观点的人士认为高考取消婚姻限制是情非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进步,是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归位,其立足点是教育平等,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教育部一再放宽对参加高考考生的限制,其最终目的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制,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而大学生自己如果不珍惜学习机会玩起了“过家家”,实在是本末倒置。所以限制大学生结婚的基点是保障大学生更好地实现求知权。
学生家长方国庆就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府与社会上其他机构有本质区别。到大学来做什么?当然是求学。不难想象,如果就读大学生在学校组建婚姻家庭,将会给高校教育制造多大的混乱。婚姻家庭的拖累,会大大限制知识的获取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前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家庭责任,将会让校园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仅从这一点看,对权利的适当限制也是必要的,因为它保障了别的权利的充分实现。
思考: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可能引起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家康丽颖认为:“一个大学生从性成熟到结婚条件成熟还有很长时间,容易出各种问题。他们进入婚姻的社会支持显然不足,自身的人生阅历也比较浅。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可以默认一种非事实婚姻(大量学生在校外租房同居),但不能同意事实婚姻,因为事后的更多现实问题,谁也不能保证。”
事实上,允许已婚人士到高校学习,与“允许高校在校生结婚”不可同日而语,已婚人士到了高校仍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仍要遵守“大学生守则”。当然,我们也要充分正视这样的现实,现代人的思想急剧开放,生理和心理也趋向早熟,小学生“性早熟”,中学生“早恋”,而大学生则“同居”。尤其是大学生,谈情说爱偷吃“禁果”乃至变相“同居”,早已不是稀有现象。允许高校在校生结婚必然会加剧“结婚”现象的发生。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必将给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带来无限的尴尬、困惑和烦恼,由此引发的校园问题乃至社会问题都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们不能把思维仅仅停留在“要不要发生”和“会不会发生”上,而要拓展到“如果发生了怎么妥善处理”的预案上。首当其冲的就是住宿,为了照顾这些“学生夫妻”,学校难道要建几幢“学生夫妻楼”或者是给这些学生发放住房补贴以解决其安家问题吗?如果“学生夫妻”发生争执、出现家庭暴力等问题,校方如何处置,难道还要在行政大楼里另设一个“学生家庭调解办公室”吗?如果“学生夫妻”不慎做了“学生爸爸、学生妈妈”,学校是不是还要给她们放几个月产假呢?学校的功能是科研和教育,如果允许大学生结婚,势必会对学校的人力、财力分配产生影响,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其带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对本科生能否结婚的问题应相当谨慎,学生结婚如何审批?宿舍如何分配?已婚学生日常如何管理?如果有小孩怎么办?尽管可以认为真正结婚的大学生会极少,但还是应把这些问题都考虑清楚了,有个妥善的对策再作决定。因为教育部一个小小的规定,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的管理问题。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一环放开了,其他的配套跟不上,产生无穷的后遗症将来怎么办?难道还要重蹈西方社会在七八十年代提倡性解放的教训吗?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代孩子,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的父母在自己都还年幼的时候生下了他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正确地抚养与教育孩子,因为过早地进入这场家庭游戏,他们在各方面都显得经验不足,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恶性地遗传给下一代。到那个时候再去补救,再去灭火吗?国家在发展中遇到这种问题还少吗?再也不能了,现在人的眼光应该放长远点,社会应该在尊重权利的同时看清问题。
本人认为:尊重权利的同时应该看清问题。
为了大学生专心于学业,同时减轻高校管理上的压力,在校大学生晚婚晚育确实应该提倡,但不能作出与现行法律相抵触的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可以享受婚姻自主权。
当然,我们很欣喜的看到教育部认为现在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并表示大学生可否结婚应由高校说了算,近日从教育部传来新的消息说,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结婚的有关规定,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作出新规定。
我们期待着决策者的下一个创举,赋予大学生“婚姻自由权”,当那未走完的一步径直向前落下时,掌声定会响起。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多考虑一些由此带来的实际后留问题,给教育部和高校一些谅解,给他们一些时间,以便于尽可能完善的走好这一步教育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