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酒席成风
1、贵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酒席是否有规定
有规定。
《关于重申严禁滥办酒席的通知》:
一、各镇(乡)、各部门要再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遵义县治理干部职工滥办酒席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治理干部职工滥办酒席的补充规定》和《关于严肃纪律强化问责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等文件;
重申有关纪律规定,严禁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招聘人员操办各种形式的状元酒、升学宴和谢师宴等不符合规定的酒席,从严查处和制止各种滥办酒席行为。
同时,各镇(乡)要进一步加大对城乡滥办酒席的明查暗访力度,督促各村(居、社区)两委落实具体责任,发挥各村(居)监委和勤政廉政义务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引导村(居)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严格遵守《村(居)规民约》中关于不准违规办理酒席的规定,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操办状元酒、升学宴和谢师宴等行为。
二、县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切实加强对全县所有餐馆、农家乐、酒楼、酒店、饭店、茶楼等餐饮场所的监管,严禁各餐饮服务场所承办状元酒、升学宴、谢师宴。
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县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率先垂范,严禁为子女和亲友操办状元酒、升学宴、谢师宴、参军酒等活动;
严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食堂、餐厅及接待场所承办状元酒、升学宴、谢师宴等酒席;严禁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违规酒席的请吃。
四、为严肃查处顶风滥办酒席的行为,县纪委、监察局将加大对城乡滥办酒席的明察暗访力度,一旦发现有违规操办或参与状元酒、升学宴、谢师宴行为;
是党员干部(职工)的将严格按照《遵义县治理干部职工滥办酒席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治理干部职工滥办酒席的补充规定》和《关于严肃纪律强化问责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等文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镇(乡)应严格按照《遵义县治理城乡滥办酒席工作指导意见》对辖区居民滥办酒席行为进行处理;因履职不到位,导致滥办酒席现象发生的,一经查实,县纪委监察局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城乡滥办酒席的通知》(遵县纪通〔2013〕10号)规定严肃问责。
五、各镇(乡)、各部门务必将此通知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和村(居、社区)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遵守。县纪委监察局将对贯彻通知情况进行检查。
(1)整治酒席成风扩展资料为了使群众树立正确的聚财理念和社会新风尚,维护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合法权益,董地乡强化措施,严格把关,严堵办酒乱象。
强化宣传。该乡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群众会,利用宣传车、广播、QQ、微信、宣传专栏等方式,宣传《纳雍县纪委、监察局关于重申严禁违规办酒的通告》;
宣传乱办酒席带来的不良风气和安全隐患,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和抵制乱操乱办的不良之风。同时要求全体乡村干部除婚丧嫁娶以外不得巧立名目违规操办酒席,不得参与违规请吃。
严格审批。对需申请办酒的干部群众,乡纪委和各村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公示的程序办理手续,并将所有材料存档报送乡纪委备案,禁止一切违规办酒行为。
乡纪委书记牵头,成立滥办酒席专项整治工作组,采取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查处的方式,对隐瞒事实、未批办理等行为严格进行查处,对有违规审批、保护等行为的工作人员严肃处理,并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对干部职工违规办酒参与吃请的,一律先免职再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
2、贵州德江整治修猪圈酒等歪风情况怎样?
贵州德江整治“修猪圈酒”等酒席歪风:多人上电视检讨出丑
五月端阳,正是农忙时节。
乌江之滨的贵州德江,青山绿水间,城美村俏,乡风文明。
时光倒回两年前,初夏,恰是德江人请客吃酒的好时节。哪里炮仗连天响,哪里请客吃酒忙。
“吃酒去!”成德江人见面招呼的问候语。
“来耍哈!”是德江人胆战心惊的邀约词。
“来耍”,意为“来吃酒”,当然要奉礼前往。人到人情到,人不到人情也得到。
三年不办酒,生活搞不走———过去,德江百姓普遍认可这个办酒席、过生活的“道理”。于是乎,你办我办大家办,全县各地酒席泛滥,处处喧嚣、夜夜闹腾。
2015年12月,德江县委、县政府决定,狠刹“酒疯”,除弊立新。一年多来,全县广动员、齐参与,横到边、纵到底,出实招、动真格,刹滥办酒席歪风,树文明待客新风,还城乡一片和谐。
“巧立名目办酒,实质借机敛财”
德江历史悠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戏享誉中外;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土家“炸龙”活动,更是声名远扬。
民淳俗厚,热情好客,是德江人的传统美德。
以往,哪家有红白喜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前往祝贺、吊唁,奉上薄礼以表心意。主人家备置酒席答谢,礼尚往来约定成俗。
然而,近十多年来,德江大操大办酒席之风蔓延,名目繁多的酒席层出不穷———
除红白喜事外,再婚酒、房子酒、生日酒、满月酒、升学酒、毕业酒、谢师酒、参军酒、开业酒、过关酒、周转酒……数十个名目,酒字押尾,大摆宴席。
单“房子酒”,就大有文章:安置划地,办酒;下地基,办酒;安门入住,办酒;次年加盖一层,办酒;旧房改造,办酒;旧房交易,办酒;旧房装修,办酒;搬家办酒;买门面办酒……更有甚者,虚构“买房”办酒。买房是假,收礼是真。
有些酒席,让人哭笑不得:复婚办酒;结二婚、三婚办酒;杀猪请吃“庖汤酒”,修猪圈请吃“修圈酒”;急需资金周转,干脆办场“周转酒”;老人去世办丧事,膝下儿女分设“收银台”,亲朋好友分头送礼金……酒席办得尴尬,礼金送得窝火。
有2万多人口的中华社区,以往天天有酒席。烟花炮竹昼夜响,酒桌摆在大街上,车辆路边乱停放,残菜剩汤四处淌。
“炮仗一响,就是吃酒的信号弹。”煎茶镇煎茶社区支书朱昭敏说,以往煎茶社区每年有上千场酒席。只要街上放炮仗,他就有点发悚,稀里糊涂就吃酒送礼去了。每年吃酒的开销,至少三四万元。
“滥办酒席亲朋怕,当面恭喜背后骂!”德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话粗理不糙,反映出人们厌恶酒席泛滥的真实情绪。
“违规滥办酒席,犹如拦路抢劫。”一位干部在钱家乡工作9年,亲见一户人家办酒11次,当地人对此冷嘲热讽。
“德江式酒席”多为“流水席”,少则两三天,多则十天半月,分预备酒、副酒、正酒三个阶段。礼金则视亲疏而定,少则几十、几百元,多则几千、上万元,耗费人力财力,铺张浪费严重。
滥酒风肆虐,深受其害者没有干部群众之别。多位县乡干部透露,他们以往每年吃酒开销约3至5万元,占年收入一半多,不堪重负。“违规办酒容易滋生社会问题。”复兴镇镇长蔡乾宇说,每逢酒席,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人见人厌。酒席多,是非多,干部群众烦恼多。亲戚关系变淡,朋友关系变味,邻里关系变差,农村家庭变穷……“滥办酒席敛左邻右舍财,勤收礼金寒五亲六戚心”;“滥办酒席歪风不止,经济社会发展无望”———这是德江人的肺腑之言。“巧立名目办酒,实质借机敛财。”德江县纪委常委安正所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刹住这股肆意泛滥的歪风,就会严重影响同步小康的东风。
重拳出击刹歪风 全民参与树新风
德江是贵州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与全国同步小康,德江正在与时间赛跑。
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深入调研后发现,酒席泛滥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它只是价值不断转移的过程;不能拉动消费,只会对市场经济造成破坏,增加百姓负担;不能促进亲情友情融洽,反而会诱发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扰乱社会秩序;不能传承淳朴优良的民风,反而滋生借机敛财、赌博酗酒的歪风。
“绝不能再把有限的民力财力,消耗在滥办酒乱请客上;绝不能再让违规办酒败坏党风民风社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拖慢德江与全国同步小康的进程!”商友江说。
德江痛定思痛,决定来一场整治违规办酒的“人民战争”。
2015年12月24日,德江县委、县政府出台《全县规范操办酒席管理办法》,明文规定:除婚丧嫁娶,其它酒席一律禁办。
此前,德江曾多次下发“禁酒令”,除婚丧嫁娶外,放宽了首套房子酒、60岁以上生日酒的操办。于是怪相频出:为办生日酒、首套房子酒,有人生日造假、购房造假,主人昧着良心收礼,客人糊里糊涂送礼;以前“禁酒令”设时限,“最后期限”临近前酒满为患……
这一次,德江汲取教训。《办法》一经发布,立即执行。报纸、电视、微信、短信、墙报、标语,集中宣传,全面“轰炸”,不留宣传死角,确保家喻户晓。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成立违规办酒整治办、督查队,主要领导负总责,立说立行,专治“酒疯”。
整治违规办酒,被列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要内容;列入“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考核内容;列为城镇、环境、工商、卫生等执法和监督的重要内容。
举报一起,管控一起。不留空白,不留隐患。
重拳之下,规范建立,习惯养成———
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状,村民签订承诺书,责任落实到人。县城所在地青龙、玉水两个街道办事处,与辖区餐饮企业签协议,拒绝承办违规酒席,不给违规酒席留市场、让空间。
村民(居民)办酒,需先向村委(社区)申报,乡镇(办事处)审批。党员干部办酒要报县纪委批准。时间有限制、场地要固定、桌数要明确,且事先立承诺:不铺张浪费,不过量燃放烟花炮竹,不抛洒垃圾污染环境。
违规办酒要重罚,违规吃酒也要重罚。干部职工违规办酒吃酒,单位绩效考评也要受牵连。
某局干部给女儿设升学宴、某乡干部亲属办房子酒、某村党员吃违规酒,被党内警告、没收礼金、清退礼金……
一年多来,德江劝阻滥办酒席2500多起,整治452起,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办酒5起5人。多家餐饮企业因承办违规酒席被责令整改。多人上电视检讨,出丑流汗,保证“不再重犯”。
围观者拍手称快,被罚者心服口服。
德江外宣公众号“微德江”编发的多篇整治滥酒风文章,网友们不吝点赞:“希望各级政府持之以恒,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继续努力,每年为我省几个月工资”;“整治违规办酒恶习,真是大快人心!”
商友江说,实践经验表明,整治违规办酒是系统工程,关键在党政统领、政策有力、持之以恒、执行严格。要充分依靠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受益。
如今,煎茶社区的酒席由以往每年1000多起降至100多起。复兴镇联合村的酒席少了80%,大家都轻松了,村主任唐尧流转70亩土地,雇请当地村民种烤烟,力争今年有个好收成。“酒席少了,负担轻了,亲情浓了,朋友诚了”;“民风淳了,民心顺了,发展快了。”德江干部群众如此评价整治“酒疯”的成效。
“无酒一身轻。少了违规酒席,多了公序良俗。”德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洪波说,狠刹滥办酒席歪风,树立文明和谐新风,是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它将德江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真正凝聚到了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征途上。
让公序良俗重归正轨
滥办酒席并非德江“专利”。在省内外一些地方,违规办酒泛滥成灾,人情债成了还不起的债。不少人借酒敛财,各种奇葩酒宴层出不穷。
我国乃礼仪之邦。古往今来,一方有喜(难),八方贺(助)之,早已约定成俗,本不失为一种美德。但不知何时起,淳朴的民俗变恶俗,文明的乡风变歪风,干部群众闻“酒”色变,苦不堪言。
巧立名目办酒,实质借机敛财;滥办酒席亲朋怕,当面恭喜背后骂;违规滥办酒席,犹如拦路抢劫;滥办酒席敛左邻右舍财,勤收礼金寒五亲六戚心;滥办酒席歪风不止,经济社会发展无望……这些民声是对过滥酒风的控诉,也是人民群众对扭转不良风气的渴求。
为此,德江县痛定思痛,掀起一场整治滥酒风的“人民战争”。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受益。一批“顶风者”被严厉查处,滥酒歪风逐渐销声敛迹,百姓拍手称快,社会舆论一致肯定。如今的德江风清气正,城乡安宁和谐,百姓生产生活回归正轨,让人由衷点赞。
德江之治,值得借鉴。我省一些地方不乏整治大吃大喝的制度与措施,但鲜见德江广动员、齐参与、横到边、纵到底的规模、力度与成效。纵观德江县“狠刹滥酒风”一年多实践,颇具标本意义之处有三点:
一是凝共识、聚合力。鉴于大办酒席往往带有人情往来的假象和民间习俗的幌子,矫正认知误区和揭穿背后实质,便成为凝聚各级干部意志、动员广大民众参与的重要前提;只有营造出举全县之力的治理氛围,才能陷吃喝歪风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针对大摆宴席常常被冠以“民间习俗”名号,甚至被美化为“刺激消费”、“增进联络”、“融洽亲情”有效手段的模糊认知,县委领导深入实际调研,总结出酒席泛滥带给社会的种种弊端,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
二是动真格、求实效。认知有深度,治理就有力度。德江狠刹“酒疯”的真正杀手锏就是动真格、出实招。为规避遏制“酒疯”的行动沦为“一阵风”,特别注重将其纳入制度规范与机制监督。比如,将整治违规办酒列为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体体现;列为“村规民约”和“乡风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城镇、环境、工商、卫生等执法与监督的职责范畴等;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短信、墙报、标语等全方位渠道,集中宣讲,全面“轰炸”,不留死角,家喻户晓,尤其是以顺口溜的大白话坦陈酒席危害,更让人记忆犹新;以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状、村民签订承诺书的形式将责任落实到人;举报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下不为例。
三是查处违规的干部职工和农村党员。县委明文规定:干部职工办酒要申报,并报县纪委备案;干部职工违规办酒、吃酒都要受处罚,单位绩效考评也要受牵连。多名干部职工和农村党员因违规办酒受处罚。这就无形中给各级干部农村党员戴上了“紧箍咒”,增强了约束力,起到了示范效应。
德江经验表明,滥办酒席的歪风并非无药可治。首先,政府必须明确政策,严守红线,才能涵养干部群众遵规守纪的自觉;其次,立体宣传,久久为功,才能立公序树良俗;另外,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层层联动,人人参与,让整治滥酒风的成果惠及百姓,才能确保歪风不抬头、死灰不复燃。
确实,对有违时代风尚的民俗“惯例”,我们绝不能任由“春风草长”,必须拿出雷霆手段,彻底予以遏制。要倡导新事新办、大事简办,强化“村规民约”的宣传约束作用;尤以警示党员干部为要,对顶风违纪,公然挑战政策权威,借大摆宴席大肆敛财、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者,更不能心慈手软,要让“高压线”真正通上“高压电”。
3、村干部“硬核”叫停金婚纪念酒宴,这种不正之风是否该严厉打击?
1月5日,一则发生在重庆奉节的“村干部硬核叫停金婚纪念酒宴”引发网络关注、讨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追踪发现,“村干部”实则为乡镇值班干部,当地政府出于整治无事酒和疫情防控等考虑,上演了“硬核叫停”一幕。
记者梳理发现,大家的讨论焦点除了“无事酒”,还有干部喊话的“硬核”内容。
事件乡镇干部硬核叫停金婚酒宴
1月5日16时44分,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官方微博“荔枝新闻”刊发了一则重庆重庆奉节的事件:村干部硬核叫停金婚纪念酒宴,这是“无事酒”,一律不能参与。
荔枝新闻称,已联系到当地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多年来当地一直在大力整治“无事酒”,再加上疫情期间,这种聚集不安全。
1月5日夜,上游新闻在奉节县人民政府官网上发现,官网“部门街道”一栏刊发报道《青莲镇:成功劝阻一起无事酒》,讲的就是此事。
1月2日,青莲镇政府接到群众举报,宝塔村彭某夫妇操办“50金婚”无事酒。该镇值班领导立即带领值班人员和村干部前往现场劝阻制止。报道称,喊话的正是乡镇值班领导。
记者获悉了一份长1分38秒的现场视频,视频显示,民房前已搭起红色的舞台、铺开红毯为“金婚”庆祝,一黑衣男子拿起为金婚庆典预备的话筒,现场进行了“硬核”演讲。
喊话者说,这(金婚喜宴)是“无事”酒,除了户主家人外,其他人一律不能参与,不听劝阻者,将取消低保及养老金待遇,也无法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记者看到,当场有很多村民围观,有人站在坝子里,有人站在坝子外的公路上,小声(因为干部在用话筒讲话)议论着。有人在观望,有人在离开。甚至,喊话者还对来帮忙的人表示,如果不离开,将对他们的“新时代文明积分”进行扣除。
1月6日,记者联系上了宝塔村的负责人,对方表示,这场金婚宴席是七旬夫妇自己要办的。当地整治无事酒力度大,凡酒席都要向村委申报,该酒席也进行了申报,因为是“无事酒”未获批准,但当事人执意要办,就有了这一幕。
该负责人还表示,至于“取消”低保或养老,准确地说,叫“暂停”。对于此,记者联系了奉节县、青莲镇有关部门,但对方均婉拒了采访。
讨论该不该叫停?硬核过度了没?
记者发现,微博预设的话题为“无事酒该不该被叫停”,到后来,大家关注的焦点也落到另外一点:干部的做法妥不妥当,“硬核”过度了没?
对于“无事酒该不该被叫停”这个话题,网友们绝大多数都相同地认为“该叫停”。网友“Eddielily”表示,人情世故不是你说不去就不去的,成年人很多去也是没办法,被情理裹挟着。简直是“该,而不能”,颇多无奈。
奉节县人民政府官网的报道称“现场来吃酒的村民被工作人员全部劝回家,有不少村民纷纷表示:吃酒纯属无奈,感谢党委政府,治理好了我们村的风气。”不过,喊话中“不能享受低保和养老”的内容,却因为太过“硬核”引发了网友的持续讨论。
记者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三派:力挺派、中立派、质疑派。
其中,力挺派表示,支持这种处理方式,顽疾必须下猛药,村干部的话虽然“硬”,但确实在认真做事。中立派则表示,应该全面、认真地看待这件事,既要有效制止无事酒,也要遵纪守法,如果“硬核”的地方违法,也应该纠正。
至于质疑派,则主要聚焦在“取消低保和养老是否已经违法了没。”
对这个问题,记者也咨询了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继才,他表示即使在一些地区可能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干部声称不取消无事酒就取消低保和贫困户待遇,从法律上讲是不妥的。
低保为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给予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的一种社会保障,是依据社会保障法等相关法规确定的给予贫困户的一种权利,对于相关部门来说是一种义务。在城市是民政部门或者居委会,在农村是村委会或者乡镇负责民政的部门。如果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出申请,相关部门不按法律规定办理或者拖延的,贫困户作为相对人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也是《行政诉讼法》规定了的。
陈律师也表示,在一些地区确实有办无事酒的现象,群众也深受其害,有事无事整酒几乎成了一种陋俗,移风易俗也很有必要。但从法律上看,毕竟尚无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即便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厉行禁止,但只要还没有上升为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因为特殊习俗才可以制定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它就不具有强制力。不能凭干部说不取消无事酒就要取消低保贫困户待遇。如果干部是吓唬吓唬办无事酒的人,也无不可,但也可以采取别的方式。
网友热议>>质疑派
@我是西瓜派叔叔: 虽然是为了疫情,但是凭啥就威胁取消养老金这些??这合法?
@东方大富贵: 太恶心了,应有的待遇就因参加一个宴会而取消?早不阻止?同个村的这种宴请,村干部会不知道?
@十七画写生: 题外话,我想问用这些话语制止,提及的内容是否涉及违法?
中立派
@kaslourskas: 吓吓而已,村干部没有办法停养老金
@太美的承诺是因为太年轻_: 不要去较真,这只是村干部的一种说辞,让他们不要吃酒而已。吓吓他们的。
@丫头vera: 村干部认真在管,为了防疫,为了移风易俗,口头喊话的内容,肯定不会那么简单就给人取消了,但这种无力“威胁”,不也是因为简单劝说收效甚微!
@吼得凶出算斗鸡公: 不让办酒是可以的支持,但是养老保险低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你区区村支书也敢说停就停?说句不该说的就是人家杀了人犯了法你也没资格停,这本身就是一种知法犯法的违法行为
力挺派
@一位老大爷哦: 国家发低保和养老金不是让人送人情的,而且我记得也有相应的政策文件规定。
@nucleon-: 嗯。是禁止“无事酒”,主要是为了禁止以敛财为目的,随便找个由头而操办的酒席,是为了打击这种不良风气,这是很久以前就开始操办的事,当然放在近来对禁止无必要的聚集也有积极作用。
@wo脸比包子大: 支持这种处理方式!办酒的人太多了……
4、酒席泛滥,人情变味,红包惹人愁,陋习何时休
莫让红白喜事
千百年来,红白喜事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最重要的古老风俗,不论谁家婚丧嫁娶,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要凑份子随礼,或送去祝福,或寄托哀思。然而,记者最近在农村采访时发现,这个习俗如今在一些地方却变了味,越办名堂越多,越来价码越高,随礼风愈演愈烈,个别干部和实权部门竟然以此作为生财之道,成了的“新品种”,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而且败坏了党在众中的形象。
“礼金”成风不堪重负
吉林省公主岭永发乡先进村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全村有各种债务多万元,每年都要四处化缘,才能保证缴上各种统筹提留款和日常开支,干部众都是愁上眉头。然而,更让这些村干部感到压力的是,一年到头的各种红白喜事简直应接不暇。村支部书记乔万才苦着脸说:
“不怕别人笑话,我现在忙活一年,工资全搭进去随礼都不够。”
在东北农村,过去谁家办红白喜事,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愿意去凑个热闹,正常的人情往来使邻里关系更加融洽,随点礼是很平常的事,一般的红白喜事随个10元、8元的。可这几年不行了,礼越送越多,乡村干部在农村算是有头有脸的人,10元、8元的早就拿不出手了,一次最少也要拿50元,关系好点的少说拿个一二百元。乔万才告诉记者,一年亲戚朋友、方方面面需要随礼的事情有几十件,哪个不去都不行,工资都变成礼金送出去了,有的年份还有一部分亏空。
这位村支书遇到的难题并非孤立现象,许多农村基层干部都有类似的感受。他们普遍反映,各种红白喜事已经变成农村一种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到了谈红白喜事色变的地步。先进村村长崔说,现在最怕谁家下帖子办事,只要去就得掏百八十元,每年到各种节日、高考中考结束等办事比较集中的时候,有人就开始躲出去,因为实在负担不起了。
在公主岭黑林子镇,一位干部苦恼地说,他们每年光随礼就要1万元左右,最多的一年随了差不多2万元的礼。许多人表示,我们提倡精神文明,不刹住这种歪风怎么行?
红白喜事里名堂多
提到农村的随礼风,一位金融系统的干部气愤地说: “越搞名堂越多,令人眼花缭乱。”
据知情人介绍,时下农村比较流行的办事内容从过去的不足10种扩大到现在的几十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结婚、丧礼等传统意义上的红白喜事;二是过生日、婴儿出生、孩子满月、结婚周年等准红白喜事;三是子女参军、个人晋级、搬家等搭车项目;四是单位纪念日、新部门成立、干部调出调入等一些巧立名目的活动;五是出国出差送行接风、学习培训结业等。
一些基层干部众反映,如今随礼风产生原因很多,比如百姓生活好了增加相互来往,人们相互攀比,但一些领导干部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认为,普通老百姓之间的随礼,一是金额比较小,二是规模有限。可领导干部搞起来就不一样了,首先是没有人敢不去,其次去了钱花少了肯定不行。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现在有的人办这类事可以说是乐此不疲,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给发请帖或打,甚至还安排专人负责操办,逐个通知,把这个民俗变得十分庸俗。
在一些地方,个别实权部门的介入更使红白喜事变了味。某产粮大县一个掌握实权的部门借“科技支农”的机会,搞了个支农服务部,名义上是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实际上是个经营农资的商店。开张之前,这个部门就开始给县里各单位以及乡镇的党委、下请帖,打,盛情邀请大家到时捧场。开业当天,光酒席就摆了几十桌,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俗话说: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来宾们也心知肚明,纷纷留下“红包”以示祝贺,几十个乡镇科局,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服务部一开张就有了一笔不小的“利润”,这样的企业谁不想多办。
在农村采访时,一些干部私下告诉记者,面对愈演愈烈的红白喜事随礼风,有的单位或部门已经偷偷地把礼金作为每年的正常开支,纳入到可以公款报销的项目,特别是对一些实权部门,有的单位领导实际上默许大家用公款去送礼,以便在工作中或其他方面获得便利。在乡村,一些干部就开始打农民的主意,既然工资不够用,那就想方设法从农民身上找钱。一位村支书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看羊毛是出在农民身上,谁没钱都上去抓一把,送红包也是一样,农民是头最老实的羊。 ”
到了该管管的时候了
面对农村愈刮愈烈的随礼风,各地党委和并没有袖手旁观,纪检监察等部门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频繁出击检查,每到节假日都发布文件,坚决制止各种违纪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德惠曾经在全搞了一次大检查,把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干部给公开曝光了,并且处理了几个情节恶劣的,受到众的欢迎。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礼风虽然因此有所收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煞住。个别地方的红白喜事、生日、考学、生孩子等都采取了新的办法应付检查。据众反映,一些领导干部干脆采取了迂回的办法,把活动安排到农村去,通知请帖照发,不仅该去的一个都不能少,而且操办费用都转嫁到基层单位的头上,自己还节省了开支。
为什么有人对办事随礼有这么大的兴趣呢?记者接触到的干部众认为有多种原因,一是人情庸俗化、金钱化的影响,如今参加红白喜事不拿点好像不是回事,把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裸的金钱关系;二是攀比之风严重,有人感到别人办事我随礼,自己不办就没有办法收回投资,逐渐形成了攀比,价码越来越高;三是变了味的同志或上下级关系,特别是体现在领导干部身上,觉得这种受礼不算受贿,因此坦然地接受。
好多基层干部感慨地说:“现在有人什么事都摆场子,让大家随礼,老人一年要过两个生日,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敛财的路子,谁不办谁就是傻瓜,许多人原来并不想办,但看人家越办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只好硬着头皮办。问题就出在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身上,因为他们有权,你不去人家就说你不近人情,架子大,你的工作都没法开展。”
一位纪检委干部的话更令人深思,他说,现在基层随礼风盛行,不仅是社会风气的败坏,也是党风不正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来说,随礼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了一种隐性,到了该管管的时候了。
5、乱办酒席风为何不绝
近日,从群众中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以各种借口操办酒席的行为五花八门,严重加大了人民群众的人力和经济负担。群众怨声载道。长期以来,比如孩子满月、剃毛头、升学、参军、过生日、出狱、立碑、迁坟、乔迁、开业等情况均要操办酒席。更有群众修建房屋时每建一层,操办一次酒席;随便在房屋旁边修建一间小屋,也要操办一次酒席;更甚者租住房子也要请酒席。乱操办酒席风气极其迷乱。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以后,公款吃喝浪费行为是明显减少。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边远的农村,想方设法“玩潜伏”、“躲猫猫”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乱办酒席风为何灭不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执行到位不严。上方文件是出台了,对口措施也拟定好了,宣传口号也提得响亮,几乎家喻户晓,但是真正执行的有几人?静观严打乱办酒席风你往哪里吹的大有人在。其次,执行队员意识不强。一般来说,乡镇纪律委员会出台方案措施,措施出台后由各村遵照制度制定村规民约,之后会在民众中选出执法人员。可是,这期间的问题就出现了。由于执行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人,放不下脸去抓落实,同在一个地方生活,必竟抬头不见低头见,怕得罪人。所以总是碍于这样的“情面”,才使乱办酒席风不绝。走过场形势有待严打。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村干部身上,他们有的明知道违规还要犯,违规不同于违法,所以在利益面前,可以无所顾及。如果从下至下紧抓严惩,形成强有力机制,相信乱办酒席风一定会戛然而止。 三是群众意识还待转变。许多群众也认为乱操办酒席是不对的,可是你不办别人要办。礼尚往来,自己送出去的礼送了那么多,总得要想办法办点事情才能回收资金。曾经有人调侃说:现在哪一家三年之内不找点事来办酒席,肯定是佘本的。的确是大实话。
6、严查滥办酒席只针对农村吗
严查滥办酒席并不是只针对农村,这是一项规定,规定公职人员婚丧嫁娶等事宜需要办理酒席的要在所在单位进行报备,需要多少桌酒席等,都是有限制的。
7、关于大操大办宴席怎样写心德体
近年来,社会上大操大办之风在一些地方呈愈演愈烈之势。乔迁酒、升学酒、祝寿酒、小孩满月酒、子女参军入伍酒、干部工作调动酒、开业庆典酒、门面酒,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深陷酒席之苦。如今酒席之所以泛滥成灾,让人叫苦不迭,主要原因是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酒席这一特定的内涵,背离了正常的人情往来,变成了纯粹的敛财手段。你办我办大家办,你敛我敛大家敛,今天你掏我的包,明天我也变个法子让你掏包,完全没了喜事同贺、祝福吉祥的礼义文明,目的就是赤裸裸地敛财。这带给社会的,是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对老百姓来讲,则是生活成本的沉重负担。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但在亲戚、朋友、同事当中大操大办,而且还利用职权,通知管理和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和个人、外商和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与自己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参加酒宴,大肆收受其礼品、礼金;有的领导干部自己虽不出面,但却躲在幕后操纵,让家属子女或下属出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这些行为,是典型的以权谋私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一些领导干部还以礼金多少论亲疏远近,诱发了腐败的温床。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看,其中就有不少领导干部贪欲的膨胀,都是由年节收礼、办酒敛财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大操大办酒席之机敛财,也是当今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
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能不能刹住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之风,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一个地方的干部敛财成风,必然损害发展环境,这是值得重视和警惕的。从禁止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抓起,纯正社会风气、净化干群关系,是今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只要各级各部门真正行动起来,整治大操大办就会收到实效。
8、现在各种名目的酒席己成为恶性行为如何治理达到真正减负?
你好,只有下达强制治理的办法才能抵制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