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酒席
1、《宋史 文天祥传》的文言文翻译
文天祥从容就义Ⅱ(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朝阳,见到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绝不投降,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这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道作罢。崖山被元军攻破,元军置办酒席庆贺。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如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物,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的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迅速把他押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岁,他衣带中有赞文道:“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育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2、请帮我解释下菜式的定义是什么?(谢谢)
我国菜系有三种划分方法
按省划分八大菜系
鲁、粤、川、苏、闽、浙、湘、徽
按文化流派划分
东北菜、北京菜、冀鲁菜、胶辽菜、山西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菜、江浙菜、江西菜、湖南菜、福建菜、客家菜、广东菜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几大菜系各有特色,虽民间关于菜系之首的争论颇多,但多为义气之言,并无从考籍。
川菜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川菜特点
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调味方法
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方法
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川菜味型
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川菜菜式
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川菜代表菜
它的代表菜有:宫保鸡丁、干烧鱼、回锅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鸭子、干煸牛肉丝、怪味鸡块、灯影牛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水煮牛肉、锅巴肉片、咸烧白、鸡米芽菜、糖醋里脊、东坡肘子、辣子鸡、香辣虾、麻辣兔头等。轰动大陆界。
湘菜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简称“湘菜”,是我国八大(浙菜、苏菜、湘菜、川菜、闽菜、粤菜、徽菜、鲁菜)菜系之一。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湘、资、沅、澧四水流经全省。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物产特别富饶。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产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产有:武陵甲鱼,君山银针,祁阳笔鱼,洞庭金龟,桃源鸡,临武鸭,武冈鹅,湘莲、银鱼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湘菜特点
湘江流域的菜
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煨、炖讲究微火烹调,煨则味透汁浓,炖则汤清如镜;腊味制法包括烟熏、卤制、叉烧,著名的湖南腊肉系烟熏制品,既作冷盘,又可热炒,或用优质原汤蒸;炒则突出鲜、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参盆蒸”、“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
“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鸡”等,都是名菜佳肴。
洞庭湖区的菜
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言见长,多用炖、烧、蒸、腊的制法,其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炖菜常用火锅上桌,民间则用蒸钵置泥炉上炖煮,俗称蒸钵炉子。往往是边煮边吃边下料,滚热鲜嫩,津津有味,当地有“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咕嘎”的民谣,充分说明炖菜广为人民喜爱。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 冰糖湘莲
“冰糖湘莲”等,皆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区名肴。
湘西菜
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厚的山乡风味。代表菜有:“红烧寒菌”、“板栗烧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鸭”等,皆为驰名湘西的佳肴。
综观湖南菜系
共同风味是辣味菜和腊味菜。以辣味强烈著称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出产,是制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腊肉的制作历史悠久,在我国相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三地区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异,异中见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统观全貌,则刀工精细,形味兼美,调味多变,酸辣著称,讲究原汁,技法多样,尤重煨烤。“日夜江声下洞庭”,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湘菜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组庵鱼翅
1958年4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 五元神仙鸡
导人视察长沙火宫殿菜馆,并品尝了该店的名菜,给予很高的评价。湘菜的主要名菜有“东安子鸡”、“红煨鱼翅”、“腊味合蒸”、“面包全鸭”、“油辣冬笋尖”、“板栗烧菜心”、“五元神仙鸡”、“吉首酸肉”等。其中“红煨鱼翅”又名“组庵鱼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调方法是用鱼翅加鸡汤、酱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浓味鲜,以清鲜糯柔著名。清代光绪年间进士谭组庵十分喜欢吃此菜,其家厨便将黄煨鱼翅的制法作了改进,加上鸡肉、五花猪肉和鱼翅同煨,使鱼翅更加软糯爽滑,汤汁更加醇香鲜美。谭进士食之称赞不已,从此闻名天下。因此,菜为谭家家厨所创,故称为“组庵鱼翅”。
全家福
是家宴的传统头道菜,以示阖家欢乐,幸福美满。全家福的用料比较简易。一般主料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发炸肉皮、净冬笋、水发豆笋、水发木耳、素肉片、熟肚片、碱发墨鱼片、鸡肫、鸡肝等。辅料为: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酱油、水芡粉、鲜肉汤等。制作比较容易:将上述主、辅料备办周全以后,先把冬笋放进沸水锅中煮五分钟左右捞出,解切成柳叶片状,再把豆笋切成一寸长,然后将木耳洗净、撕开,将皮肉批刀成骨牌块,鸡肫和鸡肝切成薄片,墨鱼切成一寸见方的片状,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钵内蒸熟,上菜时取出复入大汤盆内。
百鸟朝凤
是一道传统湘菜,象征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选一只肥嫩母鸡宰杀,去血褪尽鸡毛,除掉嘴壳、脚皮,从颈翅之间用刀划开一寸长左右的鸡皮,取出食管、食袋、气管;再从肛门处横开一寸半长左右的口子,取出其余鸡内脏,清洗干净,这样,整个鸡的形体未遭破坏。然后将整鸡用旺火蒸至鸡肉松软,再放入去壳的熟鸡蛋,续蒸20分钟左右,即从蒸笼取出蒸铺,倒出原汤于干净锅中,将鸡翻身转入大海碗内,剔去姜片,原鸡汤烧开,加菜心、香菇、再沸时起锅盛入鸡碗内,撒上适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鸡身隆起,鸡蛋和白菜心浮现于整鸡周围的形同百鸟朝凤的美味佳肴。 组庵鱼翅:又叫红煨鱼翅,是湖南传统名菜。组庵鱼翅用料讲究,制作独特。 组庵鱼翅
需选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鸡一只,猪前肘一个,虾仁、干贝、香菇等佐料适量备用。母鸡、猪肘同时用中火开,小火煨好取汤。鱼翅胀发后用畜汤蒸制后,再入虾仁、干贝、香菇等佐料煨烂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鱼翅糯软,营养丰富,实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园酒家操作此菜,颇得食客赞赏。
子龙脱袍
是一道以鳝鱼为主料的传统湘菜。因其鳝鱼在制作过程中需经破鱼、剔骨、去头、脱皮等工序,特别是鳝鱼脱皮,形似古代武将脱袍,故将此菜取名为子龙脱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时,曾在曲园南京分店大宴宾客,席间对子龙脱袍赞不绝口,因此,曲园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龙脱袍不仅制法独特,且菜名别致新奇,耐人寻味,一直吸引着不少名士。如齐白石、吴晗、田汉等曾光顾曲园,品尝此菜。解放后,曲园的老厨师还曾召往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献艺。现今只有又一村饭店芙蓉厅预约生产供应。
霸王别姬
传统湘菜,问世于清代末年。本世纪,长沙的玉楼东、曲园、潇湘、老怡园酒家常有供应。霸王别姬用甲鱼和鸡为主要原料,辅以香菇、火腿、料酒、葱、姜、蒜等佐料,采取先煮后蒸的烹调方法精制而成。制法精巧,吃法独特,鲜香味美,营养丰富,一经品尝,留齿犹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层套鸡
传统湘菜,为长 三层套鸡
沙名厨柳三和擅长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鲁涤平主湘,其侧室沙夫人患头痛,医者荐方以一麻雀、一斑鸠、一乌骨母鸡,用天麻套蒸饮汤治病。柳三和根据配方易以母鸡内放一鸽子,鸽子内放一麻雀,麻雀之内放天麻、枸杞之类,三物套蒸,制成三层套鸡而名噪一时,颇受上层人士赞赏。何键主湘时,经常在三和酒家宴客。
长沙麻仁香酥鸭
是长沙特一级厨师石荫祥大胆推出的优秀之作。此菜集松软、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深得四方宾客称赞。此道菜选良种肥鸭。烹饪时在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麻层呈金黄色时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条状,整齐地摆放盘内,配下头、翅、掌,以示鸭入席,周围拚上香菜,造型美观,色调柔和,焦酥鲜香,回味悠长。
花菇无黄蛋
长沙的传统名菜 花菇无黄蛋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闻名遐迩。花菇无黄蛋制作的关键在于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让蛋清流出,破坏造型。蔡海云制作的无黄蛋,蛋面光滑不破,质地异常鲜嫩。顾客吃到这种没有蛋黄的鸡蛋,往往惊叹不已。
牛中三杰
牛中三杰曾在李合盛餐馆显赫一时。所谓牛中三杰是指:发丝牛百页、红烧牛蹄筋和烩牛脑髓。著名剧作家田汉在湘时,对李合盛牛肉餐馆的牛中三杰怀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汉与湘乡名士邓攸园共饮时,邓酒酣脱口说出一联:穆斯林合资开牛肉餐馆;田汉应声对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镶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来笔砚,请田汉书赠留念,传为美谈。牛中三杰精工制作。发丝牛百页要选用牛肚内壁皱褶部位,切细如发,色泽美观,味道酸辣,质地脆嫩,入口酸、辣、咸、鲜、脆五味俱全。红烧牛蹄筋选用牛蹄筋,加桂皮、绍酒、葱节、姜片等精制而成,软糯可口,味道鲜香。
湘菜特色菜
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3、我想问问湖南武冈市结婚习俗,是不是女方办喜事男方出钱啊!一般酒席多少钱一桌。
也不一定是男方出钱!酒席一般城市1千多点啦 !农村就自己家里请厨师搞会便宜点 。。具体还是看你们自己的啦!
4、求湖南邵阳市的风俗习惯?
邵阳市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舂糍粑杀年猪。俗传小年以后死人皆为阎王误做年猪收之,故丧家秘不发丧直至翌年破五之后。大年三十举家团圆,乡间多在中午团年。
另,邵阳习俗酒席在中午举行。
5、古诗故事
少时读古诗,自是小儿学语,喜其朗朗可诵,不求甚解。中学时代读古诗,沉迷其间的诗意与画境,遇见玲珑天成,触人心绪的句子,每每拍案称绝,吟咏不已。近读古诗,则在欣赏诗情画意之余,禁不住窥测起其背后的故事了。常常是一个人,一首小诗,佐之以无数的想象,打发了许多不眠的夜晚,也增加了许多可有可无的兴叹,可知诗有尽而意无穷也。
袍中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开元年间,为了赏赐戍边的将士,唐玄宗命令宫女做了大量用以御寒的棉衣。一位宫女在做衣服时,题了一首诗并缝入棉衣中,寄寓了自己对爱情的希望。后来,得到这件战袍的士兵发现了此诗,便向主帅报告,主帅又上奏唐玄宗。玄宗让宫女们传阅该诗,一位宫女自称是自己所写,知道犯了规矩,愿意以死谢罪。却料玄宗发了慈悲,谕旨赐婚,为她与有缘的士兵主婚,并说:“何须待后生,我为你们结个今生缘。”
对于这段史实,一般的读者都报以掌声,是很可以理解的。谁不祝福这位敢于追求理想,心思细腻的宫女,谁不期望她有一个好的归宿?然而,事实上,这样的结合,幸福与悲剧常持同等的几率。
这首诗有四句,四句却有三句是问号。除了一针一线,一丝一绵的真切期望,肯定无疑,其他的她却都感渺茫。边关将士在寒苦的夜里能安心入眠吗?手作之衣会穿在谁的身上,此人相貌如何,人品怎样,大小合适吗?今生彼此无缘相见,来生能否结缘,他又是否愿意呢?
可是,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宫女单纯的愿望落空了。她应该不曾期望,得到衣服的人会泄露此诗,这点从诗末句可以猜出。士兵得到诗后居然上报了。他是不识字,不能理解缝衣女的苦心?是胆小怕事?是想邀功请赏?总之都不是宫女希望的结果。将军上报情有可原,因为至少诗不是写给他的,作为臣子,他有义务对帝王尽忠。玄宗似乎是个大好人,顺水推舟,成就一双美谈。
宫女刚从死罪边上走过,面临帝王的赐婚,她的心情如何?总之,事态与作诗之初的愿望天壤之别了。或许诗作仅仅是表达一种希望而已,或许他根本无法面对眼前这位真实的有缘人,然而一切无可改变了。也许,生总比死好,也许,自由的飞鸟总比宫墙之内的杨柳幸运。
据我的理解,开元宫女的袍中诗只是抒发心绪,有所寄托而已,她并不奢求太多。心中早有一个俊朗的面孔和高大的身影,而非落于某个具体的人,这是青春女子对男子自然的渴望和爱慕,尽管她说“知落阿谁边?”其实问时心里早已想着那个身影了。希望当然往好处想。她不指望今生能够自由的恋爱,因为现实不太可能。面对皇帝的赐婚,如果她有权利拒绝的话,我想她会拒绝的。她之所以期望来世,是因为向往自由的恋爱结合,而非这种仓促的强硬的结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各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此诗的作者为北宋太平宰相晏殊。晏殊曾讥讽柳永的词呈现“乞儿相”,自然,他的诗词如他所言有富贵气。依据他分析,吟咏富贵不在言金玉锦绣,而应着眼于优游闲适的气象。这首即便关乎情感,当属失恋的诗作,竟也一派雍容华贵的气象。
晏殊与女子一面之缘,一个车上,一个漫步,何其匆匆,来不及细看,却让他一见钟情。可见女子之美,而相逢之美好。爱恋和思念便产生了,没有过往,没有死去活来的离别(世俗气象),因而纯洁,全凭想象。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如此良辰美景,奈何孤单一人?伤感袭来,清冷的寒食时节,举杯消愁度日,只因思恋之人,抓她不住,寻她不着,无可寄托,毫无着落,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奈何奈何!
只叹晏殊所恋非人,是仙女吧,仅仅一面便隐入茫茫山水,不知所终,任由人牵挂眷恋,非仙女而谁何?所恋之人超脱凡俗,这段情感自然也就不同俗世儿女情长了。
平常生活,偶遇令人心动的女子,应是常人的经历。那时,擦肩匆匆而过,欲再多看一眼,欲知伊家何处?终究目送芳尘远去。从此以后,常神不守舍,梦里相逢,盼着再次相见,然而再遇见,你万分欣喜,以为缘分,她却不知。或许以后再不可寻,寂寥,伤酒,一段单相思随时间泯灭而已。相思的苦恼,伤感的无奈,都是这般可爱。
无独有偶,贺铸有词《青玉案》,也这般出色,一并录下欣赏,希望能令我们记起那单纯的情怀,撩起心中过往的忧愁。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唯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春无极,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诗的故事
看广告说央视要播出一档节目叫《古诗的古诗》,估计能不错。使我想起来了一些关于古诗的故事。
我说的古诗是泛指古代的诗,不是古诗十九首之类的专指。直到金昌送给我《古诗三百首》之前,我一直以为古诗就是所有以前的诗,不过改变的观念并没有改变习惯,所以,我今后还会一直地这么称呼古诗,毕竟具有我这观念的人应该很多。
金昌还是很高看我的,不过那本书确实很好,讲解也很详细,金昌还在“扉页”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也不知道哪里出的,不过苍凉中透着一份激昂,每每想到,都激动一番。
其实,如果中小学学过的诗都记得住,并不少,但是,那时都是机械的记忆,即便是记住了,也没想过是什么意思。所以到今天,几乎与诗绝缘了,往往看到呀呀学语的小孩子,在那里背诗,家长很高兴地听着,总是想到,活许这就是家长自己在自娱自乐吧!有多少孩子能记住呢我总是偶尔在某个情景下,会像起一些诗句,不一定很适合那个环境,但是重新体味一下还是感觉很好的。比如在西湖上,坐着游船,导游背起“水光潋滟晴方好”,湖光山色,增色不少。后来导游建议到寒山寺看看,可是一路的人都不去,说是庙吗,都一样,我非常鄙视他们的无知,但是,确实,在我心目中也只有那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而已。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最有趣的是我常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误解古诗,还饶有兴味的。我和大猫都向往着去泰山,也是我们下一步的旅行计划了,想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想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何等胸襟!自己到登临绝顶的时候,也要好好的回味一番。可是后来我听老赵说“杜甫的《望岳》,在题目中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望岳吗!没上山呀,视角在山下吗!头几句也说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明明在山下呀!看来都是诗人的想象呀,一时觉得自己很有意思。
不过,把诗句中的描述与自己的境遇对号,本来就是诗歌之所以流传的原因吗,个人理解方式不同更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想当年,对着校园后面那条小河和河边的草地,曾慨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人家鱼塘边,对着混不见底的水,也吟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至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更是不绝于口。
现在才知什么是“年少轻狂”,真的很有意思。
不过理解对的东西也有,比如有一首“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记得老师给我讲的时候说,夜归人的理解有争议,是“家人”还是“客人”,我原来很不理解,所以这个也成了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首诗。现在每当雪后黄昏,看着远处的房屋就会想起这首诗,想起,我小时候的那个家,有柴门,有犬吠,更为接近诗中所描述的那个家。不过,我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在这个情景下,无论是家人还是客人,都会想起家来。
王昌龄《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文天祥传的翻译
一、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1273),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平素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赣州知州。
德..初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派陈继周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同时联络溪峒蛮,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达豪爽,平生衣食丰厚,声伎满堂。到这时,痛心地自己贬损责罚自己,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每当与宾客、僚属谈到国家时事,就痛哭流涕,抚案说道:“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
八月,天祥率兵到临安,担任平江府知府。当时因为丞相陈宜中没有返回朝廷,没有派遣。十月,陈宜中至,于是派遣去任职。朝议中刚刚擢升吕师孟为兵部尚书,封吕文德为和义郡王,想以此寻求和好。师孟更加傲慢骄横、放肆。
文天祥辞别天子,上疏说:“朝廷姑息、牵制的意向很多,奋发、果断处事的例子很少,请求处斩师孟作为战事祭祀,用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又说“: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据的教训,削除藩镇,建立郡县城邑,虽然一时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国家因此渐趋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县就攻破一县,中原沦陷,悔恨、痛心哪里还来得及。现在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设置都督来作为它的统帅。
把广南西路合并于荆湖南路,在长沙建立治所;把广南东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兴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东路,在番阳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东路,在扬州建立治所。责令长沙攻取鄂州,隆兴攻取蕲州、黄州,番阳攻取江东,扬州攻取两淮,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广、力量强,足以抵抗敌兵。
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敌兵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宋朝民众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机会攻敌,这样的话,敌兵就容易被打退了。”当时朝议以天祥的议论是疏阔,难以实行,因此,他的上书没有结果。
二、原文
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殴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宜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效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望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天祥陛辞,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亦以寝弱。故敌至一州则破一州,至一县则破一县,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西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他大力众,足以抗敌。
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阔远,书奏不报。
三、出处
《宋史》·《文天祥传》
(6)武冈酒席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7、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诗人王昌龄借哪句诗句来抒发?
大多知道王昌龄著名的送别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时候所作。
其实送辛渐,王昌龄写了两首诗,其一就是这首闻名遐迩的作品“平明送客楚山孤”,但是另一首作品,就是写前一晚宴席上话别之事: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正是有酒席散去,朋友要远行的情感,所以用这首诗来回答提问应该是不错的了。
8、《明史·列传第九十六》——周思兼 译文
【原文】周思兼,字督夜,华亭人。少有文名。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平度知州。躬巡
郊野,坐蓝舆中,携饭一盂,令乡民以次舁行。因尽得闾阎疾苦状,悉蠲除之。王
府奄人纵庄奴夺民产,监司杖奴毙,奄迫王奏闻,巡抚彭黯令思兼谳之。王置酒欲
有所嘱,竟席不敢言。思兼阅狱词曰:“此决杖不如法。罪当杖,以王故,加一等。
奄诬告,罪当戍,以王故,末减。”监司竟得复故秩。旁郡饥民掠食,所司持之急,
且为乱,上官檄思兼治之。作小木牌数千散四郊,令执牌就抚,悉振以钱谷,事遂
定。入觐,举治行第一,当迁。州人走阙下以请,乃复留一年。
擢工部员外郎,督临清砖厂,士民遮道泣送。同年生貌类思兼,使经平度,民
竞走谒。见非是,各叹息去。河将决,思兼募民筑堤,身立赤日中。堤成三日而秋
涨大发,民免于灾。进郎中,出为湖广佥事。岷府宗室五人封爵皆将军,杀人掠赀
财,监司避不入武冈者二十年。思兼廉得奸状,缚其党,悉系之狱。五人藏利刃入,
思兼与揖,而扪其臂曰:“吾为将军百口计,将军乃为此曹死耶?”皆沮退。乃列
其罪奏闻,悉锢之高墙,还田宅子女于民。遭内艰去官,不复出。居久之,起广西
提学副使,未闻命而卒。
【翻译】
周思兼,字督夜,是华亭人。年少时凭借文采出名。他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当了平度知州。亲自巡查荒郊野外,坐在蓝色的马车中,带了一盆饭,命令乡民按次序抬着走。因为得到很多平民百姓的疾苦诉状,都尽数解决了。王府奄人放纵庄奴抢夺百姓的财产,监司执法把庄奴打死了,奄人逼迫王爷启奏了上司,巡抚彭黯命令周思兼来断案。王爷摆下酒宴想要有所嘱咐,但是在酒席上不敢说。周思兼查阅案卷后说:“这项决杖不合法。罪当杖,因为王爷的缘故,罪加一等。奄人诬告,罪当流放,因为王爷的缘故,最后减刑。”监司竟官复原职。周边郡县饥民抢夺食物,所管理的事情很急,而且很乱,上司发公文让周思兼来治理。周思兼作数千小木牌散布于四郊,命令执牌子的官员就地安抚,都发放钱谷,事情才得到了控制。周思兼入朝觐见,因为治理政行排在第一,应当升官。而州府老百姓聚在府衙下请求他留任,于是他又在当地留了一年。
后来擢升工部员外郎,监督临清砖厂,百姓夹道道哭着送别。同年生员中有样貌类似周思兼的,经过平度,百姓竞相拜见。见不是周思兼,各自叹息而去。黄河将决口,周思兼招募民夫筑堤,自己站在烈日下。堤坝建成三日后而秋季大发洪水,百姓免于洪灾。后来当了郎中,又当了湖广佥事。当时岷府宗室有五人封爵皆是将军,杀人掠财,监司避不入武冈的有二十年。周思兼得其奸状,捆绑了他们的同党,全部投入监狱。五人身藏利刃而入,
周思兼和他们打招呼,而挥动手臂说:“我为将军几百口人打算,而将军竟然要为他们拖累全家赴死吗?”于是他们都很惭愧的退走了。后来列举其罪奏对后,都囚禁于高墙,还田宅子女于百姓。后来遭到内部排挤而辞官,再也不复出了。过了很久,提升为广西提学副使,没有赴任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