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酒席上抱女子
1、谁知道清朝婚礼的礼仪?越详细越好
一。清朝官员的官员婚礼
凡是官员结婚,先以媒妁通言女家,如果两家满意,便择吉行纳采礼。根据清朝政府的规定:公、侯、伯成婚的纳采礼,缎衣五袭,缎衾褥三具,金约领一具,金簪王枝,金耳饰全副,一品官纳采礼,缎衣四袭,其余同侯伯;二、三品官纳采礼,缎衣三袭,缎衾褥二具,余与一晶官同,四品官以下至九晶官的纳采礼,缎衣二袭,缎衾褥一具,金约领一具,金耳饰全副。 纳采日,主人吉服,命子弟为使,从人携带礼物送到女家。至门,女家主人吉服迎入,从者将礼物陈于厅堂,使者说明纳采的来意,主人表示接受,并告于庙。主人招待使者,上茶少坐,使者及从人辞归,主人送于门外。是日,官员纳采礼之家,设宴款待宾朋,用牲数目有严格规定,不得越制。公爵纳采日设宴用牲九,侯伯递减,一品官行纳采礼设宴准用牲六,二品官准用牲四,三晶官准用牲三,四品官以下准用牲二。 结婚前一日,女家送妆奁于官员家,陈于厅堂,以示女家陪嫁之丰厚。 结婚之日,官员家一面备办酒席大宴宾朋,一面设仪卫,以妇舆遣人至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吉服在家等候,无须亲迎。女家将出嫁的姑娘打扮起来,等候迎亲的车舆。当车舆至,由嫂或其他女人扶姑娘上车,迎亲队伍返回家门,由女侍引导新娘入室。然后,新郎与新娘行礼如仪,再行合卺礼。当天,宴席的数目,在《大清会典事例》上有规定,同样不得越制。 品官之子,未受职者,婚礼视其父;已受职者,各从其品。
二。清朝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询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 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结婚前几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 彩礼(俗称过礼)。彩礼一般经较丰厚,有衣服,首饰,器皿和现金等。结婚前一天,新娘由陪娘陪伴,坐轿或坐车到男方家附近预先借好的住处下榻,俗称"打下墅",第二天由男方在下榻处迎娶新娘。这种风俗源于历史上清朝军队多年征战,长年不归,满族姑娘赴军营完婚,需先在军营附近借房暂住,久而久之,便成一俗,现此俗已变,改为在女方家迎娶。 结婚这天,由父母子女俱全的长辈妇女布置洞房,铺好床后,在被子四周放置枣子、花生、桂圆、栗子,取其早生贵子之意,然后在被子中间放一如意或苹果。同时在洞房内奏乐,称为响房。喜轿要装抢得十分漂亮,并摆在院子里,叫做亮轿。 婚礼这天,新郎由长辈陪同到女方家迎亲,在女方家向岳父岳母叩头后,即可迎娶新娘返家。一路唢呐高奏,鼓乐喧天,吹吹打打地一直把喜轿抬到洞房外。进洞房前,地下放一火盆,新娘的喜轿从火盆上经过,据称这是为了避邪。喜轿到了洞房门前,新郎手拿弓箭,向轿门连射三箭,俗称为箭射新娘,射完后新娘才能下轿,新娘下轿后,有人将一个红绸扎口,内装五谷杂粮的花瓶(俗称宝瓶)放在新娘手中。接着在门坎上放置马鞍,让新娘从上面跨过去。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就可以揭去姑娘头上的盖布。这时候,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的位置并肩坐在新床上,举行坐帐仪式:由长辈妇女把新郎的右衣襟压在新娘的左衣襟上,然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半生不熟的面食,以含生子之意。 接着还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拜天地、祖先、父母和长辈,夫妻要对拜。晚上也有闹房的习俗。婚礼期间,男女双方家里都要大宴宾客,接受亲朋好友和来宾的祝贺。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结婚当天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摸橘子:由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闹洞房。这是传统礼仪与清代并无太大差异。具体到各地就有微小所出入。
婚姻礼仪(一) 六礼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纳采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问名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纳吉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2、大张旗鼓办酒席,这些领导干部都遭了,官员怎样操办婚宴才不违规
在自己家请双方比便亲的朋友吃饭,不收任何钱财物品,在单位发 喜唐让他们知道自己家有人结婚。
3、女士在酒桌上的礼仪
女士在酒桌上的礼仪有很多种类:
一、宴会礼仪:
(1)座位的礼仪
一般的宴会,除自助餐、茶会及酒会外,主人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随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满。尤其有外交使团的场合,大使及代表之间,前后有序,绝不相让。兹就桌次的顺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读者参考。
(2)桌次的顺序
一般家庭的宴会,饭厅置圆桌一台,自无桌次顺序的区分,但如果宴会设在饭店或礼堂,圆桌两桌,或两桌以上时,则必须定其大校其定位的原则,以背对饭厅或礼堂为正位,以右旁为大,左旁为小,如场地排有三桌,则以中间为大,右旁次之,左旁为校
(3)席次的安排宾客邀妥后,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目前我国以中餐圆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两种席次的安排。两种方式不一,但基本原则相同。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下列原则:
1、以右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则,席次的安排、亦以右为尊,左为卑。故如男女主人并座,则男左女右,以右为大。如席设两桌,男女主人分开主持,则以右桌为大。宾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侧为大,左侧为校
2、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3、职位或地位相同,则必须依官职传统习惯定位。
4、遵守外交惯例,依各国的惯例,当一国政府的首长,如总统或总理款宴外宾时,则外交部长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长之前。
5、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请对象是女宾,因她是某部长,而这位先生官位不显,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则必须排在所有部长之后,夫不见得与妻同贵。
6、与宴宾客有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及社会贤达参加的场合,则依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社会贤达为序。
7、欧美人士视宴会为社交最佳场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则,即男女分座,排位时男女互为间隔。夫妇、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须分开。如有外宾在座,则华人与外宾杂坐。
8、遵守社会伦理,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在非正式的宴会场合,尤应烙遵。如某君已为部长,而某教授为其恩师,在非正式场合,不能将某教授排在该部长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宾。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对座的席次,不论圆桌或长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类推),座次的安排,必有两男两女并座的情形。此或然无法规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类推)为宜。
11、如男女主人的宴会,邀请了他的顶头上司,经理邀请了其董事长,则男女主人必须谦让其应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则。由于席次安排尊卑,宾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或前后宾客,尊卑井然。
女士酒桌礼仪常识篇二:
斟酒:如果有侍者为你斟酒,千万不要忘记道谢。有时候,男主人为了表示对来宾的敬重以及友好,还会亲自为你斟酒,此时,一定要端起酒杯表示致谢,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起身站立或者欠身点头为礼。一般来说,如果你是来宾之一,是不适宜自行为他人斟酒的。但如果你是主人,斟酒则要注意不能只为个别人斟酒,要"面面俱到";可以顺时针斟酒,也可以按照长幼顺序或者先为嘉宾斟酒。此外,啤酒和白酒可以斟满,但是洋酒就不必斟得过满了。
敬酒:敬酒一般都会说些祝酒词,祝酒词不要说得太长。在他人敬酒或者致辞的时候,你要停止用餐或饮酒,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致辞的人认真聆听,可不能在对方致辞的时候小声嘀嘀咕咕哦!
友情提示:敬酒的时候,为了表示尊敬,自己的酒杯要略低于对方的酒杯。为了避免对方与自己挣低,你可以用手托一下对方的酒杯。
4、酒宴上该注意哪些行为
酒宴上该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并注意尊重长辈,把握好与长辈和同辈之间的分寸:
一、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礼节 。
1、入座时长辈不坐晚辈也不能坐,座位安排要符合主宾长幼 。
2、晚辈要主动给长辈倒酒 。
3、长辈给你倒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
4、向长辈经酒,同样要起立,双手举杯,双方喝酒应随意,不可勉强。
5、长辈说话不能插话,更不能吃东西或者自己喝酒 。
二、同辈之间的礼节 。
1、敬酒时要目视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
2、别人给自己倒酒时要谦让,并做出谢谢的手势 。
3、用公用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不要用自己的筷子 。
4、不要逼迫别人喝酒 。
5、称呼一定要得体 。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戒假意客套,过分劝酒。
2.戒感情用事,互相吹。
3.戒贬损他人,恶语中伤。
4.戒自吹自擂,自我抬高。
5.戒谈论公事,失去原则。6.戒污言秽语,酒后失态。7.戒借酒浇愁,牢骚满口。
5、君王常常举办宴席,邀请百官参加,为何官员怕被赐饭?
乾隆皇帝时期,乾隆皇帝经常邀请大臣来参加家宴,但是大臣们面对皇帝的赏赐却都不怎么想要,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宫中的繁文缛节太多,用膳期间总是提心吊胆的;第二、乾隆皇帝赏赐的有些饭菜实在是难以下咽,所以大臣们才会很抗拒皇帝的赐饭。首先,乾隆皇帝的家宴是在宫中举行,因此大臣们需要进宫用膳,那就迫不得已要遵守宫中的规矩。清朝时期的朝服不仅重,而且穿上以后做事情很不方便,更别说是吃饭了。而且宫中规矩实在是太多了,吃饭期间还要不断起身谢恩,说各种奉承皇帝的话,实在是累的慌。再加上宴席上除了皇帝,还有地位高的妃嫔们,大臣们不仅要对这些妃嫔们客客气气的,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的,生怕得罪了她们,她们给皇帝吹枕边风,因此大臣们进宫用膳总是提心吊胆的,自然没人想去。其次,乾隆皇帝有时候赏赐的饭菜实在是不怎么好吃,但是在皇帝面前,再不好吃也得满脸笑意地说好吃,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倒大霉。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就是给大臣赏赐胙肉,这是一种很肥腻的肥肉做的,选取一大坨肥肉用白水煮得半生不熟的,不仅难以下咽,而且吃下去很容易造成生理不适,为了怕皇帝怪罪,大臣们也迫不得已要吃掉,所以朝中的大臣们都不想得到皇帝的赐饭。综上所述,进宫吃饭不仅面临着很多规矩的束缚,还面临着要强忍不适陪笑脸,时时刻刻看着皇帝的脸色吃饭,实在是难受得紧。皇帝赐饭虽然是荣耀,但是背后也是数不清的危险和说不出的难受,因此大臣们才对乾隆皇帝的赐饭十分抗拒。
6、大臣酒宴调戏妃子,君主让闭灯,全部撤下,是什么典故啊?
这个故事叫楚庄王的绝缨宴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息了叛乱,非常高兴,班师回朝,在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功会,大摆宴席。楚庄王下信群臣可以尽情畅饮。到傍晚,酒兴还都未尽。楚庄王命令点燃蜡烛,继续狂欢。楚庄王看到群臣们这样高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给大家敬酒,许姬漂亮,出来给大家敬酒更加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正当她给大家一一敬酒时,一阵大风吹来,把大厅里的烛火全吹灭了,场内一片漆黑。这时,有人趁机扯住了许姬的衣裳,想调戏她。许姬很机灵,她知道,如果自己声张起来,那人一定会在黑暗中溜之大吉,不仅查不出是谁,还闹得满场惊扰、疑神疑鬼。她不声不响,轻轻巧巧地伸出手去,摸到那人的冠缨,一把拔了下来。然后,她摸黑向楚庄王告发,请楚庄王赶快查办那个色胆包天的人。
楚庄王听了,稍稍沉吟后赶紧吩咐左右,先不忙燃烛。忽向群臣大声宣告:“今天,你们同寡人同饮,务必尽欢。现在我提议,在场人等全部拔下自己的冠缨,谁不拔掉冠缨,就是不愿与寡人同欢。”群臣欣然从命,不一会冠缨拔得一个不剩。蜡烛重新点燃,楚庄王就像无事一样,与群臣畅饮到深夜。那位趁暗拉扯许姬衣裳的人自然找不着了。许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席后,许姬埋怨楚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民不会再为楚国尽力,许姬不由的赞叹楚王想得周到。
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正在危急时刻,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重赏唐狡,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裳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7、古代的酒席上会有类似陪酒女的角色存在吗,她们是从何而来的?
其实,很多行业都有“陪伴”,比如:
对于开车新手来说,找个陪练心里会踏实很多;
对于跨国读书的孩子,家长的陪读可以让他们渡过艰难的适应期。
而在酒席桌上,陪酒似乎一直都有,且性别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
但是,这份职业却不太被世人认可,不仅社会地位低,还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今是明令禁止这一作风的,可是,在中国古代,身为陪酒女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周全呢?
其实,不要小瞧了古代的律令,除非真的碰到了视钱如命的昏官。在晚清民国那段时期,就发生过几桩事情,均为妓女被强奸。可能,在普通人的常识中,这种案子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因为,作为下“九流中”的末等人,“娼”本就该被唾弃,被人欺负算不上什么大事。
此外,这种想法不但在中国,在西方也是主流认识。
19世纪的伦敦,就出现过连续凶杀案,死者都为妓女。其实,这和社会长期固有的尊卑文化有关,位尊者不管人品如何,就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可低贱者,待遇永远只能是被“践踏”。不过,这几起案件的结果倒是公平,犯事人和老鸨都被处以极刑。
古时,虽然人分几等,但“情愿”和“被迫”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使是妓女,如果她不愿意,那么,对方若是强迫的话,一样是犯了刑律。所以,从这审判的结果来看,法律还是偏向了人这个“主体”,而不是一味地照顾情绪上的某种解读。
其实,古时的那些青楼女子,并非都是卖身,她们很多则是卖艺。但身处那样的环境,没人愿意相信她们还会那么坚守。于是,总会碰上些撩拨的人,非要和这些女子共度良宵。不过,基本上都会碰壁,别看是青楼,一样受到律令的保护。
上青楼者,很多时候就是喝个小酒、听个小曲,这些女子自然也会在一边陪喝。因为,客人喝的兴致高了,打赏也会不少。尤其是对于私营的青楼,上门的客户都是钱袋子,一定要全方位服务周到。这时候,老鸨基本都是可以替她的姑娘们做主的。因为,她经营这个行当就是为了挣钱,至于卖什么,什么最贵就卖什么。
然而,古时这个行业还有官办,且在明朝以前,并没有正式对民间发放牌照。当年,明朝初建时,国库真的很空,朱元璋就想快点发家致富。于是,就准许民间大兴娼业,使大地上一片红灯酒绿。最终,大家玩开心了,国家也有了银子,皆大欢喜。
此外,古代的教坊和乐坊,属于政府“编制”,是吃官饭的,不用发愁自己的生计。甚至于,这些官妓们,基本只需服务于官府。
所以,这些官员们的宴席上,少不了她们的作陪,而陪酒只是最基本的,更多的时候还得歌舞助兴。都知道,古代官员大多文人居多,酒兴之余,自然少不了文字的“显摆”。之后,再喝高些,可能就是借酒劲说说调皮话,甚至,还会拥人入怀。不过,要到宽衣解带这一步,还有很远的路。
因为,人家官妓清醒的很,陪酒和陪睡可不是一个“价码”。事实上,官妓和中高级私妓的大部分工作,也就是陪客户喝酒、逗趣、聊天、说说些小荤话,并不是如人们所想那般,直接就是性交易,这只是那些最低等的妓女在做。因为,古人还是会追求某种精神层面的满足,当然,他们也会向官妓或者中高级的私妓提出性要求,不过,要获得人家的同意才行。
也就是说,对于官妓和部分私妓来说,她们对于“献身”一事,还是蛮有主动权的。尤其是官妓,她们的主要工作并不是陪睡,若没有被她们“相中”,给再多的银子估计都无果。所以,有时看一些史籍记载,一些文人居然要“讨好”妓女,很多人就不解,原因便是如此。因为,人家也是要“两情相悦”,才肯一暖芙蓉帐。
然而,这些女子能如此“硬气”地拒绝狎客,背后肯定是有律令的支持。因为,在古时,这是正当营生,是国家收入的来源,对于从业者自然是要保护的。因此,一些文学作品中提及客人耍横,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虽然,这个行业的风评不好,但一样有行规,妓女们非常清楚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可以断然拒绝的。若是客人真要强来,估计他就是被壮汉架走的下场。
其实,翻翻明末那些名妓的故事就会明白,虽然,社会难容她们,但她们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做主自己的生活的。可见,在明朝时期,妓女们的生活还是相当的不错。最起码,不愿意干的事情,还有官方的保护,还能有点私人空间。
然而,不管怎样,这个行业在世人的眼里,还是不好。
大家都会觉得她们是不正经的女子,即使想从良,都会被人嫌弃。可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都是无奈之下,才走上了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