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宴婚车 » 素酒席百科

素酒席百科

发布时间: 2022-05-17 03:20:17

1、喜宴和喜筵的区别

当这两个词语都泛指酒席时 ,是没有根本区别的,可以任意使用,就是近义词,都指喜庆的酒席。

从单个字来看,筵是作为名词使用 的,而宴则是可以同时作为名词或者动词使用。

(1)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喜筵:是指喜庆的宴席,较多指的是婚娶时的宴席.

婚宴(wedding party)是指为了庆祝结婚而举办的宴会,在中国婚宴通常称作喜酒。

在西方,婚宴通常是在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

中国婚礼、婚宴一起在男方家进行,婚礼于婚宴开始前举行,现代中国婚宴一般在婚礼后于酒楼举行。

参考资料:

网络-喜筵

2、祭奠死者的宴席叫什么

叫丧宴。

丧宴的筹备: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

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2)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大办丧宴的事例: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的“黄家丧事”近日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连办6天流水宴,6天的丧宴桌数不低于2400桌。更吸引当地百姓目光的,则是讣告上6个孝男孝女的名字,原来他们大多是当地“响当当”的官员。

逝者黄宝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按常理,他去世后断然享受不到如此风光。显然,他沾的是孝男孝女的光。这些孝男孝女大都是当地公检法等实权部门的现任或前任主要领导。这样的要素置身于中国基层官场的现实生态,奢侈丧宴、豪华葬礼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国的基层官场大多呈现“政治家族”的分布色彩。县一级的官员中,家族成员往往盘根错节。这样的官员家族“树大根深”,在当地往往是“响当当”的家庭。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婚丧嫁娶等仪式很受重视,一般的民间家庭也会尽可能办得风光体面一些,官员家族的大操大办更不用说了。

3、酒席时哪个位子是正位

古代宴饮礼仪中客人的座次“以左为上,视为首席”。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在餐宴上,一般坐北面南为尊、是餐桌的上首;坐东面西次之;坐西面东再次之;坐南面北便是下首了。 排座时,主宾在上首,主人在下首。在传统院居中,北房为正,东西为厢。正房的左手,也就是北屋的东侧是为上首,西边则为下首。


(3)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中国酒桌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

《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中国酒桌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

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4、酒席菜单有哪些菜?

一、酒席菜单有:


1、福运绵长——炒粉


2、甜甜蜜蜜——甜米


3、瑞果呈祥——水果


4、欢欢喜喜——喜糖


5、连生贵子——瓜子花生


6、永结喜同心——八宝饭


7、共呜春报晓——鸳鸯鸡


8、群龙贺新喜——白灼虾


9、黄金铺满地——菠萝生炒骨


10、白头亦偕老——上汤白果猪肚


11、爱你一万年——乌龟汤


12、沉鱼落雁美——水鱼鸡汤


13、风姿显贵气——蒸花枝片


14、金腰怀太子——腰果丁


15、比翼齐双飞——蒸白鸽


16、龙皇献彩卷——炸榴连卷


17、红袍添喜庆——扣肉


18、福至如东海——蒸海鱼


19、早生贵子——枣圆仁子羹


20、良辰美景——上汤时蔬


21、万紫千红——合欢水果盘


二、婚宴酒席菜单选择


1、宴席菜单不能看成是简单的菜点拼凑,按照传统说法,得注重菜式的组合和进餐的节奏。因此,宴席上的各类菜点配置不仅要协调,而且每一道菜点都要整体着眼,从数量、质量以及色泽形态和口味的对比关系上考量。


2、宴席菜肴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冷菜、热炒、大菜、甜点、汤品、水果等。试分述如下:


3、冷菜,有单碟、双拼、三拼、什锦拼盘、象形拼盘等多种形式,应根据宴会的档次和规模,选用不同的形式。一般冷菜的荤素搭配为1∶1,制法不重复,口味富于变化,讲究刀面且要求质精形美,这样才能诱人食欲,渐入美食的享受之中。


4、热炒,通常2~4道,在冷菜和大菜之间上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热炒以色艳味美、鲜香爽口为佳。


5、大菜,又称“正菜”或“主菜”,是整个宴席的重点菜,多为4~6道。这些菜常用山珍海味和名蔬佳果烹制,在质与量上必须超过宴席中的其他菜品,起统帅全席的作用。


6、甜菜与点心,通常2~4道。甜菜的作用是调剂口味,醒酒解腻;点心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食品,要求小巧精致。


7、汤品,则根据宴席的需要,或清澈如水,鲜香诱人;或浓白似乳,醇厚味美。



(4)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民间酒席


民间酒席也有一定的讲究,都以上层社会酒席品位为根源。尽管菜品相对不同,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却不缺少酒宴的几大要素。沙泊柳在散文《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酒席》中写道:


乡村酒席上的鱼一般都是鲤鱼,这是一种传统寓意的讲究,人们都很在意。记得曾经有一家人办喜事用了鲶鱼,结果我一连几天都能听到别人的议论。


鲤鱼是酒席上的第一道菜,之后摆上桌的是肉——红焖肉、回锅肉或小鸡炖蘑菇,再之后是荤素小炒和白菜木耳、炖豆腐、干豆腐、凉拌菜这类素菜。


5、中国的四大名宴是哪四大?

中国四大名宴:满汉全席、全鸭宴、文会宴、烧尾宴。

宴会,古时也称为“燕会”,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餐活动。隋唐以前,古人不使用桌椅,屋内先铺在地上的粗料编织物叫“筵”,加铺在筵上规格较小的叫“席”(细料编成)。宴饮时,座位设在席子上,食品放在席前的筵上,人们席地坐饮。

后来使用桌椅,宴饮由地面升高到桌上进行,明清时有了“八仙桌”、“大圆桌”,宴会形式已经改变,宴席却仍被沿称为“筵席”,座位仍沿称“席位”,筵席与酒席成了同义词。

(5)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汉全席以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为主。世俗所谓“满汉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特产(或出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

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闽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非常简单。一般宴会,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记:“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

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情景有了很大的变化。六部九卿中,专设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

满清刚入关时,饮食还不太讲究,但很快就在原来满族传统饮食方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苏浙菜)和北菜(鲁菜)的特色,建立了较为丰富的宫廷饮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满汉全席

6、酒席素菜都有哪些

<

7、中国酒桌文化的渊源是什么?

中国酒桌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

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其实,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酒桌文化与饮食文化并没有关系。早期中国酒桌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酒的稀缺性与神秘性,为各种仪式做点缀,用庄严与宏达的场面诠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在集权的君主政体下,权力高度集中,得到权力的一方极为恐惧失去权力,于是便编制了各种礼仪,举办各种活动,以便维护自己地位的正统与神圣。

(7)素酒席百科扩展资料

中国的劝酒文化

与中国酒桌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

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

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渡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