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宴婚车 » 天全办酒席

天全办酒席

发布时间: 2022-05-10 03:12:21

1、纳西族有什么传统风俗人情?

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6.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的称谓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纳西族语言文字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 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宗教信仰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此外,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纳西族社会经济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纳西族的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民俗特色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2、苏州有哪些名人?告诉我一些他们的事迹(事例)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
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他起兵反石,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安 同:(生卒年待考),曹魏时辽东胡人。
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生卒年待考),字世高,原为安息国太子。汉朝佛教学者。
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他精通梵语,念经修行,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达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据晋朝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译经典《修行道地经》等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种二十六卷,皆属小乘。
安 民:(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宋朝石匠。
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 熙:(公元1269~1311年),字敬仲,号墨□,藁城人(今河北藁城),著名元朝学者。
性淡雅,喜垂钓,不屑仕进,家居教授数十年,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公元?~1293年),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元朝前期政治家。
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忽必烈命安童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叛乱的西北诸王。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变,将那木罕送交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将安童送交窝阔台系后王海都。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被放还,仍为中书右丞相。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重立尚书省,中书省形同虚设,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宠信,被迫辞职。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逝世。
安 伸:(生卒年待考),淄川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生卒年待考),嘉定州人(今上海),著名明朝大臣。
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 传:(生卒年待考),淄川人(今山东淄博) 著名明朝大臣。
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生卒年待考),江苏金匮人。著名清朝书法家。
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金藏:(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乐工。
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公元703~757年),本名轧荦山(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营州柳城杂胡人(今辽宁朝阳)。唐安史之乱的祸首。
安禄山少孤,本姓康,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唐玄宗宠信。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
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后,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农历10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
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安世蕴败,结果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次年(公元756年)农历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农历6月攻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唐德二载(公元757年)农历1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经“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败。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五代时朔州人(今山西朔州)。
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生卒年待考),明朝云梦人(今湖北云梦),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甘肃秦安人。
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太后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鸿勋:(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苏金匮人(今江苏常熟),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安文钦:(生卒年待考),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
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安希范:(公元1564~?年)。字小范,号我素。著名明朝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农历1月14日庶出。
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严格的,同时诸子析产制,也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纠纷。据安希范曾孙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谱》所载,当希范的生母吴氏怀孕的时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争”,告诫不许生育男孩子。安希范出生以后,郭氏准备弃婴,吴氏死抢住婴儿不放。亏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于叔父安如陵。如陵早死,妻邹氏守寡。希范由邹氏扶养,长期居住在无锡南乡周泾巷。母子分离,童年就备尝人世辛酸。待郭氏死后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关切下回归故居,依生母吴氏,但五年以后,又为兄子赶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泾巷,据载那时的情景是“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谈修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以及名家的八股文。谈修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家的“延恩楼”以藏书闻名。安希范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十九岁那年考取了秀才。当时正值张居正当政,减少诸生名额,无锡只分配到十五名。安希范的试卷给澄江(今江苏江阴)令胡公葵看中,认为他的文章很有见解,不仅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安希范一生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最关键之处,便是在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问业于顾宪成。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也是东林书院的主持人物,在学术思想史上又是东林学派创始者。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高扬“气节”“复兴正学”,“卫道救时”的主张。尔后成了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启端。“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安希范向顾宪成求教学问,也就是自程朱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性命之学。安希范从此以后,思想和行动恪守顾、高(攀龙)规范,成为地域性政治集团东林党在反对贵族大地主反动势力斗争中的一员。
顾宪成长安希范十四岁,无论是治学、为人、从政哪方面,阅历都比安希范丰富,是他的师辈。顾宪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认为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试三甲九名中进士。被授为行人司行人。这是一般中下级官职。两年以后,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和生母吴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从他从兄那边置得旧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愿的意思。这一年正月,他奉诏去山西大同召还吏部左侍朗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王家屏。正月出发,四月回北京,记有《云中日记》。翌年,他又奉使册封楚藩。回京途中,曾登岳阳楼,鸟瞰古云梦。还曾上庐山畅游,作《庐山游记》。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即“馆选”。考试成绩属优等。按照规定可以称庶吉士,学习了三年后补受重要官职,如给事中、御史等等。但御史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还不够格。当时有人提议说,可以加报几年,但安希范不愿这样做。认为这是欺君的行为。后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补偏救弊,一时风气为之肃然。
后来他想念生母吴氏非常困难的生活境遇,于是便上《请致南曹迎养疏》,当年农历7月明万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请求,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农历8月离京南下,农历10月到任。
安希范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时间甚短。在他从政期间,有两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其一: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书《黜奸阉防乱政疏》,对御史杨镐,刑部郎中王明时蒙冤降俸调用一事,认为处理不当。杨镐和王明时等被奸人乐新炉供词牵连,那是因为司礼监太监张诚发泄私愤。自王振擅权之后,凡是逢到审判官员的时候,例由司礼监太监奉皇帝命奉谕法司大臣共同审判,这时要有御史去请司礼监太监。审判时太监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杨镐自以为是朝廷风纪之官,不应屈迹于阉寺,不屑去请。王明时也曾上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居中只能奉坐圣旨,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太监张诚。张为泄私愤,坐了杨、王的罪。安希范对此表示如果不将张诚“严加屏出,以杜乱源” 日后必酿成阉寺擅政之大祸。他在阉寺乱政已成为明朝政治一大疯疾的时候,敢于捅这个马蜂窝,这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其二: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毕(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农历3月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劾吏部嵇勋司员外朗虞淳照,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尚书孙拢说了些正直的话,被罚奉三个月。考功朗中赵南屋也降三级调外,虞和杨也罢官。孙辞职不准。又上奏,指出臣子结党专权固是国家大祸,要求留用两个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为结党,那么事实的真相就不能大白干世,孙拢被谴责,同时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不同的处分。安希范这时上了《借人才广言路》一疏,认为万历这样做法行将戆直之臣一举而宣之,后皆动色相戒,钳口结舌,……此非国之福,非皇上与辅臣之心也”。这个奏疏没有被采纳,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气,跃然纸上。当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行人高攀龙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敌的攻击,此事牵连赵南星、顾宪成。农历11月高又上奏,结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贬谪为揭阳典史。安希范在这时又上了《纠辅臣明正邪》一疏,认为“古今治乱之关,进贤退不肖”,“今贤者以其异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众正之途,开群枉之路,误国不忠,无大于此者”。希望万历严谕阁臣“毋挟私心,毋植私、党,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悦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明万历皇帝看了大怒,认为他“低诬阁臣,朋奸党恶”,要逮捕法办。王锡爵出于师生情面,加上给事中叶继美等相救,遂改逮问为削籍。这是安希范最后的一次政治活动。从此以后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农历1月14月,安希范闻削籍之—报,就留别秣陵(今江苏南京)诸友好,束装东归。在和相送的友好诗中有“自缘触罪辞南国,敢向明时赋北风。泉石尽湛娱嫩性,勋猷今已让诸公”之句,意兴萧然,似已不愿再从政了。高攀龙在镇江迎接他,两家结了亲家。这一年农历5月王锡爵谢政,举行廷推(推人参加内阁),颐宪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为杂职,不久革职为民,时年四十五岁。顾宪成对于安希范的削籍,称赞于同辈人说:…“吾党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谓不失赤子之心者。”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一面优游岁月,游览浙江、江苏各地名胜。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东林书院年久失修,濒于颓圯,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两,佐产二十一石七斗。同时参予讲学活动的规划。当时参予东林讲学活动的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其中钱是武进人,其余都是无锡人。他们都是在政治上被罢斥的中下级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势力,以集团形式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以讲学为名谈论政治,裁量人物,抨击贵族大地主的黑暗统治。东林书院订《会约》,制《学规》,打出“尊经重道”的旗帜,意图以此争取一个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人民得遂其生的环境。东林书院流风所致,倾动朝野。后宋东林党人和阉党的斗争,以至于一批有识之士惨遭杀戳,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东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辟一室,在这里读书会友。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苏常州)经正会堂讲学,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龙去金沙(今江苏无锡金山)志矩堂讲学。安希范有乃祖遗风,参予讲学活动之外,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藉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尤其钟情于江浙的自然风物。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农历9月偕东林同志畅游苏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巅筑平台,题其名目“落帽”。因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为反对贵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丢了乌纱帽的人。寓意深刻,既谑且雅。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吴兴之意,三年之后,索性在吴兴武康买地建屋,准备长期居住。
安希范平日所乘画舫,名曰“萍隐”,取萍踪归隐的意思。舫内张陶元亮、张季鹰、苏端朋、米南宫等历史名人画像,仰慕之外,颇思效法这些古人的生活情趣。当中四月建筑落成,题名为“菁山别业”。安希范每游一地,辄为文记述。如《浮生日记》、《游洞庭记》、《赴行续记》、《菁山隐居记》等等。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这些游记都没有被辑入《天全堂集》中。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4月8日安希范自吴兴返无锡,得病不起,农历4月13日逝世。安希范逝世后,邹元标和地方官员纷纷上疏,对当年“永锢没身”、的人,奏请“务录”。翌中农历5月29日给诰命邮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明祟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历8月经本县诸生请,准照顾宪成例,奉批以安希范“学有本原,行堪模范”建祀。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字晓峰,甘肃秦安人。著名清朝学者。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禧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德海:(公元1837~1869年),祖籍河北南皮,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著名清朝大太监。

3、天全还能办酒席吗?

我觉得现在已经这种情况,我觉得还是不要举办酒席了,本来结婚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一旦如果真的某个人有意有病毒,然后传染给可能就是传染给了很多人,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我觉得不办酒席,结婚或者等到晚一点再办,也是不做的选择,毕竟结婚是一件高兴的事,总不想因为一点小事而添堵吧,我觉得我们为国家做一点贡献,现在不要打多人聚集在一起,哪怕国家统一办,我们也不要给国家添麻烦,更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4、石达开之死

史式著 numzero注:太平军在四川
http://post.baidu.com/f?kz=62259138

numzero:一条有关大渡河战役的重要史料及点评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1159&title=一条有关大渡河战役的重要史料及点评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5)----大渡河失利,是指挥上的失误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1570&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5)----大渡河失利,是指挥上的失误吗?

立青: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金田起义152周年献礼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8240&title=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金田起义152周年献礼

立青:涨水和回落--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的补充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3334&title=涨水和回落--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翼王大渡河覆军的历史偶然性》的补充

史式:太平天国石达开大渡河覆军真相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941&title=太平天国石达开大渡河覆军真相考

numzero:笑谈:石达开不走大道上成都是因为想归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0820&title=笑谈:石达开不走大道上成都是因为想归隐?

罗甫琼:石达开大渡河蒙难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3992&title=石达开大渡河蒙难考

Allan M.Hollingesworth(美) 王笛:松林河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390&title=松林河考

罗尔纲:石达开初到大渡河南岸时,北岸有无清军防守的事?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6&title=石达开初到大渡河南岸时,北岸有无清军防守的事?

罗尔纲:石达开军队有没有渡过大渡河万余人又撤回南岸的事?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5&title=石达开军队有没有渡过大渡河万余人又撤回南岸的事?

numzero:石达开“杀二百彝族向导”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4016&title=石达开“杀二百彝族向导”考

陈伯坤:关于石达开兵覆大渡河的几点辨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57156&title=关于石达开兵覆大渡河的几点辨析

王庆成:骆秉章是怎样歪曲篡改石达开被俘经过的?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557&title=骆秉章是怎样歪曲篡改石达开被俘经过的?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6):石达开赴清营时有过“侥幸免死”的想法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9637&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6):石达开赴清营时有过“侥幸免死”的想法吗?

numzero: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7):“舍命全三军”是幻想吗?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9638&title=石达开事解惑之我见(17):“舍命全三军”是幻想吗?

numzero:石达开究竟是“诈降”还是“舍命全军”?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6692&title=石达开究竟是“诈降”还是“舍命全军”?

小 颍:叛徒,投降,谈判和诈降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0714&title=叛徒,投降,谈判和诈降

资料:有关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遣散余部的一则新资料和相关口碑(附网友评论)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0845&title=有关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遣散余部的一则新资料和相关口碑(附网友评论)

numzero:从一个彝族人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再看“舍命全军”和“太平军与彝人关系”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084&title=从一个彝族人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再看“舍命全军”和“太平军与彝人关系”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一)刘伯承元帅恩师原是翼王遗部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436287949&z=159695513&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36287949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二)长征中的神秘向导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436287949&z=159695513&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36287949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三)朱德元帅:听老织匠讲那过去的故事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445864684&z=160576970&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45864684

太平军在四川的遗响(四)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http://post.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455617713&z=161458804&pn=0&rn=50&lm=0&word=%CC%AB%C6%BD%CC%EC%B9%FA#1455617713

罗尔纲: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的书信是写给谁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4226&title=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的书信是写给谁

张道贵 于玉生:《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质疑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032&title=《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质疑

史式:《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考伪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3328&title=《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考伪

张超俊:石达开留在大渡河畔的三个谜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943&title=石达开留在大渡河畔的三个谜

晚秋:《地球的红飘带》指谬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28400&title=《地球的红飘带》指谬

网友:看电视剧《长征》有感讨论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8138&title=看电视剧《长征》有感讨论

numzero:敌营礼赞 ---- 漫谈“石达开在成都受审及被劝降之经过”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2262&title=敌营礼赞 ---- 漫谈“石达开在成都受审及被劝降之经过”

网友: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32054&title=关于曾国藩和骆秉章对“凌迟”的“改革”

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9512&title=石达开未死传说考

史式:石达开远征军放弃宗教迷信考析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1543&title=石达开远征军放弃宗教迷信考析

资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及背景介绍
http://hi.baidu.com/numzero/blog/item/26e09c0ede6fede737d12207.html

资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招募兵壮告示
http://hi.baidu.com/numzero/blog/item/26e09c0ede6fede737d12207.html

资料:翼王石达开部瑞天豫傅佐廷等告叙永厅人民谕'
http://hi.baidu.com/numzero/blog/item/d157f03f71161dc27c1e7106.html

翼王石达开部将瑞天豫傅佐廷等覆李短鞑蓝大顺诲谕及说明
http://hi.baidu.com/numzero/blog/item/3ede053f1c8cc2ec55e72306.html

川滇黔边境张贴和流传的石达开部善闻易记谐韵布告
http://hi.baidu.com/numzero/blog/item/d0155fcb63c44b1fbf09e606.html

赖执中:翼王石达开紫大地蒙难纪实(碑文)
http://post.baidu.com/f?kz=62037340

周洵:蜀海丛谈:石达开纪略
http://post.baidu.com/f?kz=62038580

资料: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选编: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
http://post.baidu.com/f?kz=62039195

5、雅安天全九大碗圆子的做法

“九大碗”,也有人叫做“九斗碗”,流于四川各地。

民间凡遇婚娶、新居落成、小儿诞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主菜而得名。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 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九、汤菜。

民间有首《九碗歌》:主人请我吃晌午,九碗摆得胜姑苏。头碗鱼肝炒鱼肚,二碗仔鸡炖贝母。三碗鲤鱼燕窝焯,四碗猪肉焖豆腐。五碗金钩勾点醋。六碗金钱吊葫芦。七碗墩墩有块数。八碗肥肉火巴漉漉。九碗清汤把口漱,酒足饭饱一身酥
补充:
“九大碗”主角非“蛋裹圆”莫属。“蛋裹圆”,正式的菜名叫“镶碗”,一个富有书卷气还散发着民间工艺灵光的名字。也有写作“香碗”的——不喜欢这样写,直接把效果都拦出来,一点也不含蓄,像三流广告。“镶碗”,一般是四种菜肴:红萝卜、豆腐干、大酥肉、蛋皮圆子。由里到外,依次往外覆盖,直到镶满整整一斗碗。蛋皮圆子盖面,主人家酒席光鲜不光鲜,就看这道面子菜了。红萝卜垫底,好吃的没了,最后再来点光彩照人的,红彤彤一片,喜气洋洋,于是有种说法——“离了红萝卜不出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办“九大碗”就不屑于用用红萝卜,替为喜沙了。喜沙,甜甜蜜蜜的,老人小孩都喜欢。只是冷落了那红萝卜喽。四道菜足够了,荤素搭配,还有蛋白质,符合营养学,刚够分寸。太多了,就芜杂,像满汉全席,眼花缭乱。主角缺场,没有高潮,哪里是表演,分明是没有冠军的宫廷选养。蛋裹圆,其实就是一个拼盘,原汁原味的拼盘
补充:
先摊蛋皮,把生鸡蛋搅烂,往抹了油的热锅里一倒,然后把多余的蛋汁倒出来,锅上就结了一层薄薄的金黄的蛋皮。然后把瘦多肥少的肉丝拌上芡粉、鸡蛋糊,加姜汁、盐、豆瓣等各种佐料,用蛋皮裹成杯口粗细的条,上蒸笼蒸熟,再切成片,垫上土豆、瘦肉等,再上笼蒸,出笼时加香葱、滴香油。

6、结婚证办了两年现在摆酒席还有法定假期不

不一定有。这种事情你在领结婚证的时候就应该向公司人事行政部门查询。因为婚假怎样放,放多少天全是由公司决定,只要能放,就不会违规。但是至于怎样放,全是由公司说了算的。一般来说婚假是按领结婚证当天开始算一年内有效。但有些公司则是规定1 个月内,或者3个月内休完。有些则是当年内休完。有些则是什么时候摆酒就什么时候休也有。这全是按你公司相关规定来走,没有一个法律准则的规定存在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回去问你公司里的人,在这里没有人能给你答案的。

7、古代男子姓为安的名字

安姓古代名人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
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他起兵反石,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安 同:(生卒年待考),曹魏时辽东胡人。
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生卒年待考),字世高,原为安息国太子。汉朝佛教学者。
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他精通梵语,念经修行,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达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据晋朝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译经典《修行道地经》等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种二十六卷,皆属小乘。
安 民:(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宋朝石匠。
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 熙:(公元1269~1311年),字敬仲,号墨□,藁城人(今河北藁城),著名元朝学者。
性淡雅,喜垂钓,不屑仕进,家居教授数十年,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公元?~1293年),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元朝前期政治家。
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忽必烈命安童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叛乱的西北诸王。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变,将那木罕送交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将安童送交窝阔台系后王海都。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被放还,仍为中书右丞相。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重立尚书省,中书省形同虚设,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宠信,被迫辞职。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逝世。
安 伸:(生卒年待考),淄川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生卒年待考),嘉定州人(今上海),著名明朝大臣。
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 传:(生卒年待考),淄川人(今山东淄博) 著名明朝大臣。
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生卒年待考),江苏金匮人。著名清朝书法家。
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金藏:(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乐工。
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公元703~757年),本名轧荦山(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营州柳城杂胡人(今辽宁朝阳)。唐安史之乱的祸首。
安禄山少孤,本姓康,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唐玄宗宠信。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
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后,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农历10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
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安世蕴败,结果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次年(公元756年)农历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农历6月攻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唐德二载(公元757年)农历1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经“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败。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五代时朔州人(今山西朔州)。
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生卒年待考),明朝云梦人(今湖北云梦),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甘肃秦安人。
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太后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鸿勋:(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苏金匮人(今江苏常熟),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安文钦:(生卒年待考),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
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安希范:(公元1564~?年)。字小范,号我素。著名明朝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农历1月14日庶出。
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严格的,同时诸子析产制,也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纠纷。据安希范曾孙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谱》所载,当希范的生母吴氏怀孕的时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争”,告诫不许生育男孩子。安希范出生以后,郭氏准备弃婴,吴氏死抢住婴儿不放。亏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于叔父安如陵。如陵早死,妻邹氏守寡。希范由邹氏扶养,长期居住在无锡南乡周泾巷。母子分离,童年就备尝人世辛酸。待郭氏死后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关切下回归故居,依生母吴氏,但五年以后,又为兄子赶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泾巷,据载那时的情景是“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谈修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以及名家的八股文。谈修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家的“延恩楼”以藏书闻名。安希范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十九岁那年考取了秀才。当时正值张居正当政,减少诸生名额,无锡只分配到十五名。安希范的试卷给澄江(今江苏江阴)令胡公葵看中,认为他的文章很有见解,不仅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安希范一生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最关键之处,便是在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问业于顾宪成。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也是东林书院的主持人物,在学术思想史上又是东林学派创始者。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高扬“气节”“复兴正学”,“卫道救时”的主张。尔后成了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启端。“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安希范向顾宪成求教学问,也就是自程朱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性命之学。安希范从此以后,思想和行动恪守顾、高(攀龙)规范,成为地域性政治集团东林党在反对贵族大地主反动势力斗争中的一员。
顾宪成长安希范十四岁,无论是治学、为人、从政哪方面,阅历都比安希范丰富,是他的师辈。顾宪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认为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试三甲九名中进士。被授为行人司行人。这是一般中下级官职。两年以后,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和生母吴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从他从兄那边置得旧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愿的意思。这一年正月,他奉诏去山西大同召还吏部左侍朗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王家屏。正月出发,四月回北京,记有《云中日记》。翌年,他又奉使册封楚藩。回京途中,曾登岳阳楼,鸟瞰古云梦。还曾上庐山畅游,作《庐山游记》。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即“馆选”。考试成绩属优等。按照规定可以称庶吉士,学习了三年后补受重要官职,如给事中、御史等等。但御史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还不够格。当时有人提议说,可以加报几年,但安希范不愿这样做。认为这是欺君的行为。后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补偏救弊,一时风气为之肃然。
后来他想念生母吴氏非常困难的生活境遇,于是便上《请致南曹迎养疏》,当年农历7月明万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请求,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农历8月离京南下,农历10月到任。
安希范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时间甚短。在他从政期间,有两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其一: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书《黜奸阉防乱政疏》,对御史杨镐,刑部郎中王明时蒙冤降俸调用一事,认为处理不当。杨镐和王明时等被奸人乐新炉供词牵连,那是因为司礼监太监张诚发泄私愤。自王振擅权之后,凡是逢到审判官员的时候,例由司礼监太监奉皇帝命奉谕法司大臣共同审判,这时要有御史去请司礼监太监。审判时太监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杨镐自以为是朝廷风纪之官,不应屈迹于阉寺,不屑去请。王明时也曾上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居中只能奉坐圣旨,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太监张诚。张为泄私愤,坐了杨、王的罪。安希范对此表示如果不将张诚“严加屏出,以杜乱源” 日后必酿成阉寺擅政之大祸。他在阉寺乱政已成为明朝政治一大疯疾的时候,敢于捅这个马蜂窝,这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其二: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毕(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农历3月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劾吏部嵇勋司员外朗虞淳照,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尚书孙拢说了些正直的话,被罚奉三个月。考功朗中赵南屋也降三级调外,虞和杨也罢官。孙辞职不准。又上奏,指出臣子结党专权固是国家大祸,要求留用两个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为结党,那么事实的真相就不能大白干世,孙拢被谴责,同时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不同的处分。安希范这时上了《借人才广言路》一疏,认为万历这样做法行将戆直之臣一举而宣之,后皆动色相戒,钳口结舌,……此非国之福,非皇上与辅臣之心也”。这个奏疏没有被采纳,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气,跃然纸上。当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行人高攀龙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敌的攻击,此事牵连赵南星、顾宪成。农历11月高又上奏,结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贬谪为揭阳典史。安希范在这时又上了《纠辅臣明正邪》一疏,认为“古今治乱之关,进贤退不肖”,“今贤者以其异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众正之途,开群枉之路,误国不忠,无大于此者”。希望万历严谕阁臣“毋挟私心,毋植私、党,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悦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明万历皇帝看了大怒,认为他“低诬阁臣,朋奸党恶”,要逮捕法办。王锡爵出于师生情面,加上给事中叶继美等相救,遂改逮问为削籍。这是安希范最后的一次政治活动。从此以后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农历1月14月,安希范闻削籍之—报,就留别秣陵(今江苏南京)诸友好,束装东归。在和相送的友好诗中有“自缘触罪辞南国,敢向明时赋北风。泉石尽湛娱嫩性,勋猷今已让诸公”之句,意兴萧然,似已不愿再从政了。高攀龙在镇江迎接他,两家结了亲家。这一年农历5月王锡爵谢政,举行廷推(推人参加内阁),颐宪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为杂职,不久革职为民,时年四十五岁。顾宪成对于安希范的削籍,称赞于同辈人说:…“吾党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谓不失赤子之心者。”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一面优游岁月,游览浙江、江苏各地名胜。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东林书院年久失修,濒于颓圯,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两,佐产二十一石七斗。同时参予讲学活动的规划。当时参予东林讲学活动的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其中钱是武进人,其余都是无锡人。他们都是在政治上被罢斥的中下级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势力,以集团形式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以讲学为名谈论政治,裁量人物,抨击贵族大地主的黑暗统治。东林书院订《会约》,制《学规》,打出“尊经重道”的旗帜,意图以此争取一个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人民得遂其生的环境。东林书院流风所致,倾动朝野。后宋东林党人和阉党的斗争,以至于一批有识之士惨遭杀戳,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东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辟一室,在这里读书会友。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苏常州)经正会堂讲学,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龙去金沙(今江苏无锡金山)志矩堂讲学。安希范有乃祖遗风,参予讲学活动之外,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藉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尤其钟情于江浙的自然风物。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农历9月偕东林同志畅游苏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巅筑平台,题其名目“落帽”。因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为反对贵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丢了乌纱帽的人。寓意深刻,既谑且雅。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吴兴之意,三年之后,索性在吴兴武康买地建屋,准备长期居住。
安希范平日所乘画舫,名曰“萍隐”,取萍踪归隐的意思。舫内张陶元亮、张季鹰、苏端朋、米南宫等历史名人画像,仰慕之外,颇思效法这些古人的生活情趣。当中四月建筑落成,题名为“菁山别业”。安希范每游一地,辄为文记述。如《浮生日记》、《游洞庭记》、《赴行续记》、《菁山隐居记》等等。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这些游记都没有被辑入《天全堂集》中。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4月8日安希范自吴兴返无锡,得病不起,农历4月13日逝世。安希范逝世后,邹元标和地方官员纷纷上疏,对当年“永锢没身”、的人,奏请“务录”。翌中农历5月29日给诰命邮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明祟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历8月经本县诸生请,准照顾宪成例,奉批以安希范“学有本原,行堪模范”建祀。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字晓峰,甘肃秦安人。著名清朝学者。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禧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德海:(公元1837~1869年),祖籍河北南皮,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著名清朝大太监。

8、聊斋志异的精彩片段,文字

1接连大旱,农物失收,四处出现饥荒现象。贾德迫于无奈,带着妻子,女儿贾双双及数名家仆逃荒外地,希望谋得生机。然而逃难经程当中,只见饿莩遍野,惨不忍睹,同行家仆亦相继不支,奄奄一息。 正当贾德一家呆坐破庙,等待死神降临之际,忽地窜出几只精灵的狸猫,狸猫似通晓人性,不断的发出鸣叫,而且在门口处奔出奔入,似是要引领贾德到甚么地方去似的。疲惫的贾德根本不予理会,未几,狸猫唅来一片枯毁了的土豆叶子,贾德登时回过神来,连忙随狸猫而去,结果,在狸猫的引领下,挖得数个土豆,众人才不致活活饿死。 贾德一家继续上路,而狸猫亦不时陪随左右,只有十岁的贾双双觉得狸猫可爱,终日与狸猫逗玩为乐。 饥荒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莫说土豆,就是树根亦给挖掘殆尽,贾德一家又再面对生死边缘。为了求生,贾德竟然不记恩德,利用贾双双将一众狸猫诱捕,然后杀之烹煮,作裹腹之用,其中只有贾双双情愿捱饿,坚决不食。 辗转十年,贾德成为富商,但发妻却因饥荒而死,于是贾德续弦另娶刘芳为继室。而贾双双亦年华双十,成为城中颇有名望的女大夫,或许受到儿时的影响,贾双双从小就对所有小动物爱护有嘉,除了医人之外,还不时为伤患动物医治。 贾德经常在外营商,家中事无大小均由新聘的管家李昂打点处理,李昂英伟持重,办事细心,而且对刘芳关怀备至,所以甚得刘芳器重。由于贾德长期在外,刘芳终于难奈寂寞,忍不住向李昂加以挑逗,李昂亦摆出一副来者不拒的态度,正是男有心,妾有意,不出多时,两人已经搞出个奸情来。李昂虽然夺取了刘芳芳心,但仍不满足,更向刘芳表示要谋夺贾府家财,然后与之远走高飞,刘芳眼见俊男在抱,自然满口应允,两人遂暗中计划行动。 贾双双一直醉心于医道,对于家中一切,根本少有理会,眼看就要成为牺牲品,孰料一次的仁慈,为她带来了不可想象的逆转。 仙界的吼天犬和狸猫素有嫌隙,因为争执而被玉帝责罚,判处两人到凡间经历十次生死,体验切肤之痛。吼天犬闻判后懊悔不已,二郎神杨戬更是槌胸顿足,大骂吼天犬的不是,因为少了吼天犬这个得力助手,杨戬将会忙得透不过气来,吼天犬内疚之余,答应尽速经历十次生死,在最短时日之内返回天宫,襄助杨戬处理日常事务。 为了尽速返回天界,吼天犬于短短九日之内,已经辗转经历了九次生死,如今更身在笼中,等待第十次的死亡,只见狗贩磨刀霍霍,正暗喜即将被宰杀之际,贾双双突然率家仆出现,出资将所有待宰的狗只全买了下来,吼天犬见状,不觉晴天霹雳。 吼天犬被安排至贾双双医芦旁的小屋居住,然而吼天犬并不领情,因为它的最大心愿就是死,为图目的,吼天犬见人就咬,希望惹起众怒,将之杀掉,家仆果然持棍追打,眼看将死无疑之际,贾双双出现喝止,吼天犬寻死计划再次被破坏。 善良友善的贾双双非单没有怪责吼天犬,反而好言安抚,且探问为何寻死,吼天犬一时间呆住了,眼前少女居然知晓自己心态,啧啧称奇之余,不觉对贾双双另眼相看。 在贾双双悉心照顾下,吼天犬感受到人间的温情,火速返回天庭的意愿竟然有所动摇,自己也不觉奇怪。正自迟疑之际,杨戬突然在眼前出现,追问何以还留在人间,近日天庭多事,自己忙得透不过气来,吼天犬定要火速返回天庭帮忙,说不到两句,四大金刚出现,指弼马温捣乱,要速回天界应付。 吼天犬情知不能再贪恋人间温情,正要离开贾府之际,赫然嗅到狸猫的味道,遂随味追查,眼前景象不禁令他吓了一跳,原来狸猫竟幻化成人形,化名李昂,并且成为贾府的管家。吼天犬顿时起了疑窦,狸猫究竟意欲为何,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查明真相,吼天犬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吼天犬幻化成人形,取名郝天全,混进贾府当起家仆来。由于对贾双双眷养的家畜照顾妥当,因此甚得贾双双的器重,再加上吼天犬本是神物,比贾双双更能通晓动物的情况,凭此神通,使贾双双救活了无数的小动物,两人相处下来,已非主仆间的关系,而吼天犬更感觉到贾双双的爱心和善良,心中不期然的生出异样来。 狸猫终于发现吼天犬的存在,两人狭路相逢,吼天犬质问狸猫究竟意欲为何,狸猫亦不作隐瞒,扬言此番出现贾府,为的就是一报当年被宰杀之仇。 吼天犬不禁对狸猫的遭遇大表同情,但是,怨怨相报何时了,而且,狸猫经已位列仙界,已经得到补偿,不应再生事端,遂劝狸猫收手,返回天界,可是,狸猫坚持不允,还奉劝吼天犬不要出手阻挡,否则必杀无赦。正直的吼天犬那肯罢休,实时出手,要将狸猫捉返天庭,狸猫本忌惮吼天犬的法力,但甫一交手,即发现吼天犬的法力已大不及前,原来,随着九次生死,吼天犬原有的法力随之递减,吼天犬竟然不是狸猫的对手。 狸猫为了迫使吼天犬知难而退,遂千方百计利用吼天犬的兽性,迫使吼天犬露出原形,从而被逐出贾府,期间虽然闹出无数笑话及危机,但吼天犬始终逢凶化吉,坚持留在贾府之内。但亦因为狸猫的作梗,吼天犬的真正身份终为贾双双知悉。 吼天犬向贾双双道出一切,然而贾双双却不肯相信,为了证明一切,吼天犬决定查证狸猫的劣行。未几,狸猫与刘芳的奸情为吼天犬洞悉,但贾双双仍是不肯相信。 另一方面,狸猫为了逐走吼天犬,联同刘芳,使计将吼天犬迫出真身,并且施以重创,吼天犬无奈败走。狸猫为了进一步实施其复仇计划,竟向贾双双下手,但事为贾德知晓,挺身阻止,此际,狸猫现出真身,数落贾德如何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家破人亡是应得的惩罚。 狸猫先杀贾德和刘芳,眼看贾双双亦难逃一劫之际,受伤的吼天犬去而复返,猫狗之间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吼天犬由于法力衰退,再加上有伤在身,虽然奋力迎战,但始终非狸猫对手,危急之际,杨戬出现,以无边法力逮住狸猫。 吼天犬向杨戬提出不请之求,就是暂延第十次的死亡,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陪伴着已经家破人亡的贾双双,杨戬闻言怔住,质疑吼天犬是否动了凡心,爱上了贾双双,吼天犬没有正面回答,只问杨戬是否能答应这个不请之情,同时,表示天上一日,人间三年,自己的狗命最多只有十多年,杨戬就是再忙,也不差这几天而已。 阡陌路上,贾双双一人一犬缓缓上路,为了弥补父亲的罪孽,贾双双决定以医术济世为怀,不管病人是人是畜,圴一视同仁,施以援手。 2美狐小唯聪慧、对爱虔诚,是聊斋婚介所里与穷书生配对率最高的种族。她楚楚可怜,心比天高,当初不相信爱情,后来却甘愿为爱冒险,甚至失去了自我。孙俪饰演的女侠总是在躲避爱情,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她觉得男人很笨,却发现最后自己爱上了笨男人。 3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方正自重。常常对人说:“我一生中没爱过第二个女人。” 宁采臣有次恰去金华,到城北后,进一座寺庙里休息。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长满比人还高的蓬蒿,好像好久没有人来过。东西两侧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大池塘,里边野藕丛生,已经开花。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此时恰逢学使来主持考试,城中房舍租金很高,于是考虑在这里住下,就散步等待庙中僧侣回来。 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的门。宁采臣走上前行礼,并且告诉他自己想在此留宿。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宁采臣很高兴,铺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打算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一起坐在大殿的走廊聊天,各自说自己姓名表字。书生自己说:“我姓燕,字赤霞。宁采臣想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根本不像浙江人。于是追问那书生,书生自己说:我是陕西人。”语气朴实诚挚。等到两人说完了话,于是相别就寝。 宁采臣因为在陌生的地方居住,久久难以入睡。他听见北边房里有人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看了一眼。看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婆子穿着褪色的红衣服,头上插有银梳,一副驼背衰老的样子,那两人在月下说话。妇人说:“小倩为什么久久不来?”老婆子说:“差不多该到了,”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婆子答道:“没听到,但她看上去很忧虑。”妇人说:“小丫头不能当作知己人看待。” 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说:“姥姥不夸奖我几句,还有谁会说我好?”妇人和女孩子说了些什么,宁采臣没有听清。他想这是邻居家眷的私语,所以躺回草床不再听她们说话。过了一会儿,寺庙里一片寂静。 宁采臣刚要入梦境时,觉得好像有人进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身一看,发现是北院那个叫小倩的女孩子进来了。他不由得吃了一惊,问她进来干什么,她说想跟他一起睡。宁采臣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别人议论,我还怕别人说闲话呢。偶然一失足,就会成为一个道德沦丧的无耻之徒。”女孩说,夜里没人知道。宁采臣大声责骂,女孩犹豫徘徊想要说什么。宁采臣吼道:“快走开!要不然,我就要喊南边小屋里的人了。”听了这话,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开了。刚走出门又转身回来,把一锭金子放在宁的床褥上。宁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阶上,斥责说:“不义之财,弄脏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拣起金子走了,嘴里还说:“这个男人真是铁石心肠。” 第二天一早,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应考。他们住在寺庙的东厢房里。不料,书生竟在当天夜里暴死了。死后发现,他的脚板心有个小限孔,像是被锥子刺的,还有一缕缕血丝流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的仆人也死了,他的症状和书生一模一样。晚上,燕生回来了。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认为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为人耿直,根本没把鬼的事放在心上。 到了夜里,那个女孩子又来找他。她对宁采臣说:“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像你这样刚直的人。你有圣贤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骗你。我叫聂小倩,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我用容颜去迷惑别人,这本来并不是我愿意做的。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宁采臣听了这话,十分惊骇,他请求小倩帮他想办法。聂小倩说:“你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灾。”宁采臣问了一句:“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说:“他是个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们怎么样去迷惑人呢?”聂小倩说:“和我亲昵的人,我悄悄用锥子刺他的脚心,这样,他很快就昏迷过去了,于是,我再吸他的血给妖怪喝。有时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实那不是金子,而是罗刹鬼的骨头。这东西留在谁那里,就能把谁的心肝掏去。这两种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们贪色好财的心理。”宁采臣问她什么时候戒备,她说明天晚上。临别时,小倩哭着说:“我掉进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义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你能把我的朽骨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葬,我将感激不尽。”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要求,问她的坟在哪里,她说:“请记住,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便是。”说完出门,片刻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里,邀请他喝酒。上午九十点钟,酒菜准备好了。在酒席上,宁采臣留意观察燕赤霞。宁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辞说自己喜欢清净,宁采臣不听,到了晚上,强行把铺盖都搬过来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嘱咐宁采臣:“我知道你是个大丈夫,对你也很钦佩。不过,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说。请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则,对你我两人都没好处。”宁采臣很恭敬地答应了。后来,各自就寝。燕赤霞临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台上,过了一会儿,他就鼾声如雷。宁采臣半天也睡不着。大约一更时分,他发现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户朝里看,目光闪闪。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听见有个东西从小箱子中飞出,像一匹白绸缎闪闪亮,折断窗户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随即像电光一样熄灭了。这时,燕赤霞醒来起身,宁采臣假装睡着了,在暗中观察他。只见燕赤霞拿起箱子检查,从里面取出一个东西,映着月光嗅了嗅。那东西亮晶晶的,大约有两寸长,一片韭菜叶子大小。然后,燕赤霞把它紧紧包牢,又放进箱子里。燕赤霞自言自语:“什么老妖怪,竟敢有这么大的胆子,把我的箱子都给弄坏了。”于是,他又躺下来。 宁采臣觉得太奇怪了,便起身问燕赤霞,并把刚才所看到的情节都告诉了燕赤霞。燕赤霞说:“既然我们已成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隐瞒了。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格子阻挡,妖怪当时就会死的。虽说它这次没死,但他已受了重伤。”宁采臣问他刚才藏起来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是剑,并说刚才闻它,上面有股妖气。宁采臣说想看看这柄剑,燕赤霞拿出来给他看,原来,这是一柄亮闪闪的小剑。 第二天一早,宁采臣到窗外查看,发现地上有摊血迹。这天,宁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边,他看见一片荒冢。再一看,果然有棵白杨树,树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办完事以后,急忙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临行前,燕赤霞设宴送行,并把破皮囊赠送给宁采臣,他告诉宁采臣:“这是剑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宁采臣想跟他学剑术,燕生说:“像你这样信义刚直的君子,本来是可以学的,但你是富贵阶层的人,不是干我这一行的。”宁采臣撒谎说有个妹妹葬在寺院北边,打算迁葬。于是,他挖出聂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宁采臣的书斋靠近郊野。他回家后就将小倩的坟建在斋外。建好安葬后,他祭祀说:“可怜你孤零零的,把你葬在我小屋旁边,这样,你的悲欢我都能听见,而且,这里也不会有恶鬼来欺凌你。一杯水酒,不成敬意,请不要嫌弃,把它喝了罢!”他祝福完以后正准备回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道:“请等等我!”回头一看,竟是小倩。聂小倩笑着谢宁采臣:“你的信义,我永远也报答不尽。请让我随同你回去,拜见婆婆,就是做个丫头小妾也心甘情愿。”宁采臣细细打量她,见她肌肤细嫩,小脚尖尖,身材娇娇,妩媚动人。 于是,便带她一同回到书斋。宁采臣让她先坐一会儿,他先进去告诉母亲。他母亲听说后感到很吃惊。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叫他不要声张,以免刺激病人。他们母子正说着话,聂小倩已悄悄进屋,跪在地上拜见宁采臣的母亲。宁采臣介绍说:“这就是小倩。”宁母惊慌地看了看她,心里很害怕。聂小倩说:“我孤单一身,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关照,使我摆脱了困境。因此,我愿意侍奉他,以报答他的恩德。”宁母见她模样很可爱,才敢与她说话。宁母说:“姑娘肯照顾我儿子,我这个老太婆当然很高兴。只是我一生仅养了这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个鬼妻。”小倩说:“我真的没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让我把公子当兄长对待,听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宁母觉得小倩的话说得很真诚,便答应了。小倩说她想拜见嫂夫人,宁母推辞说宁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没有去。接着,小倩立即到厨房,给母亲做饭。她在宁采臣家进进出出,穿堂入室,像是来了很长时间一样,一点都不陌生。 天黑以后,宁母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被。小倩意识到这是母亲赶她走的信号,于是,她就走了。经过宁采臣的书房时,她想进去,又不敢进,在门外徘徊。宁采臣叫她,她说:“房里有剑气,叫人害怕。前些时候在路途上不敢见你,就是这个缘故。”宁采臣顿时想起燕赤霞送给他的破皮袋,于是,他赶忙把袋子拿下来挂到别的房间去了。小倩这才进了书房,在烛灯边坐下。坐了半天也没一句话,后来,她问宁采臣:“你晚上读书吗?我小时候念过《楞严经》,现在多半已忘光了。请你帮我找一册,夜晚空闲时我请大哥指点指点。”宁采臣答应了。两个人又无话可讲,小倩也不说告辞。到了二更以后,小倩还坐在书房里不走,宁采臣催她,她伤心地说:“我是外地来的孤魂,特别害怕到荒墓里去。”宁采臣说:“这里没有别的床,而且兄妹之间,也应该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脸要哭的样子,想迈步却又迈不开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书房,过了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里很可怜她,想留她睡在别的床上,又担心母亲会责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亲请安,端水给她盥洗,家务活忙个不停,而且,样样都合宁母的心。傍晚时,小倩自动离开书斋。她经过书房时,经常借着烛光念经,直到宁采臣要睡觉时才凄然离去。本来,自从宁妻病倒以后,宁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务,她已疲劳不堪。自从小倩来到家以后,宁母就清闲多了。天长日久,宁母和小倩渐渐熟悉,她对小倩也越来越疼爱。到后来,宁母已忘记小倩是个鬼变的,而不忍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来时,不吃不喝,半年后才开始吃点稀饭。宁采臣母子都很喜爱她,从来不说她是鬼。 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于是,宁家大办酒席,遍请亲友。婚礼那天,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亲友,令满堂亲友都看呆了。人们不怀疑她是鬼,而怀疑她是仙人。于是各方的亲戚都来祝贺他们,并且争相拜见小倩.小倩擅长画兰花梅花,经常作画答谢宾客,得到画的人把画收藏好并且以得到小倩的画作为荣耀。一天小倩靠在窗前,忧心忡忡的样子。忽然问:“革囊在哪里?”宁采臣说:“因为你怕它,所以把它收藏在了其它地方。”小倩说:“我受到生人的气息已经很久了,应该不再害怕,最好将革囊挂在床头。”宁采臣询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小倩说:“这几天以来,心里的忧患没有停止过,料想金华的那妖怪,记恨我逃跑了,恐怕早晚要找过来。”宁采臣于是拿革囊过来。小倩反复看了看,说:“这个是剑仙用来盛装人头的,现在破成这样,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我现在看到它,也还是浑身发抖。”于是把革囊悬挂起来。第二天又让宁采臣移挂到门口。晚上两人点灯相对而坐,忽然有一个象鸟一样的东西飞来了。小倩吓得躲到了夹幕里,宁采臣看着那个东西如夜叉一般,雷电般的眼睛,血色的舌头,浑身发光快速向前,到了门口停住了,徘徊了好久,慢慢靠近革囊,用爪子抓取革囊,好像要将它撕裂。革囊忽然响了一声,变得跟篑一样大,恍惚之间有鬼物从革囊里突出半身,并且将夜叉揪入了革囊,于是就安静了下来,革囊也变回之前的样子。宁采臣又惊又怕,小倩也出来了,高兴地说:“没事了!”一起看革囊里面,只有清水而已。 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后来宁采臣又纳妾了,小倩和她各生了一个男孩。他们的孩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人。

9、姓安的古代名人

1、安清

安清,字至善,即是僧人,也是有名的画家,清朝江苏常熟人。《虞山画志》说他“工写枯笔山水”。同时,还有另一位同名的人,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僧,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攻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 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2、安期生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阜乡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称其事。

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奉为“北极真人”。

3、安民

安民,宋代京兆(今陕西西安)石工。善刻碑,元祐五年(1090)刻京兆府学(一作新)移石经记,今藏陕西省博物馆。绍圣四年(1097)同安敏、姚文、安延年刻游思雄墓志铭,崇宁三年(1104)被役刻蔡京所撰《奸党碑》。

4、安金藏

安金藏,唐代官吏,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原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诬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睿宗景云中,金藏累迁至右武卫中郎将。玄宗立,擢右骁卫将军,爵代国公,卒谥忠。

5、安熙

安熙[公元一二六九年至一三一一年]字敬仲,号默庵,藁城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武宗至大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没,不果,乃从因门人乌冲问其绪说,尊信力行。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熙作有默庵集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