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挂灯酒席
1、上灯酒可以不请外人吗?
我们村有个不大不小土豪长期居住在南宁,偶尔有个喜事才回来饮酒跟乡亲们见见面打个招呼,老一辈兄弟叔侄平时见面也能打个招呼,90后年轻一代就基本不认识了,就算见面也不知道谁是谁,以目前农村发展趋势来看,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这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哪里都这样子
可问题来了,今年土豪家里增添一个孙子,土豪也就荣升爷爷了,哪份心情是何等地喜悦,逢人就吹嘘自己家增添一个孙子,真是人逢喜事笑颜开,由于小孩子是家里长孙,土豪决定回老家乡下摆100台挂灯酒宴请父老乡亲一起庆贺一下
日子前一天整个家族凑合着才来6个人张罗着炒菜买料和筹备所需要物品,第二天也同样是这6个人干活,当中买菜2人,厨师2人,请客跑腿1人,余下空缺需要人手是切菜4人,打杂2人,分菜送菜4人,加起来一共需要人手15人,15-6=9(缺少),再后来又勉强找来5个小孩打杂,后面再缺的4人居然是出租台凳子桌子炉灶的老板从另外地方叫过来帮忙,每个人付人工费180元(有一个是厨师),15名人手合力总算把100台挂灯酒办完了
我就纳闷,20年以前家族中无论谁家有喜事办酒席需要人手时,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老中青各年龄段全部集近一起干活,从来没有为缺人手的事发愁,为什么现在人情比以前淡薄,难道说,再过20年后办酒席都得向外承包,然后一次性付包工费
如果是这样子,这气氛就没以前哪么欢乐了
2、广西玉林初十挂灯有多少年历史了?
“挂灯”!玉林的这个习俗流传了几百年,至今长盛不衰。
挂灯,是指年前(离春节前40天)生有男丁的人家,在正月里要宴请款待恭贺的亲朋好友,俗称“挂灯酒”。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
在两广地区历来有喝“挂灯酒”的习俗,而在老家,初十挂灯则是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头、祠堂、庙宇挂灯。灯原来是那种加煤油的火水灯,后来换成用彩纸扎的花灯,主要是挂在社头、祠堂。不能熄灭,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挂灯那天,主人会张灯结彩大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所以叫吃挂灯酒。
3、元宵节为什么要拉兔子灯?
元宵节拉兔子灯,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里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佳节又是月圆之
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的美好期盼。
扩展内容:
兔子灯的起源:兔子灯据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大布村。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的晚上,是大布村
人“过灯”的日子。首先,在锣鼓唢呐声中,每家派一个人擎着兔子灯加入近千人组成的游灯队
伍,走街串巷的巡游后聚集在祠堂。之后,再一起去事先商议好的年前有喜事的人家里庆贺,而主
人家则要备好茶点酒席来迎接招待这些贺喜的乡亲,因为,“兔子灯”队伍的到来,象征着乡亲们
给家里送来了吉祥如意的好运气。因兔子灯的制作更简单,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扎,故得以广泛流
行。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
4、陆川传统节日饮食习俗和文化内涵
除夕---
玉林人俗谓“卅夜”。
家家户户制作节日食品;
张贴春联,鸣炮辞旧,吃团圆饭,合家守岁。
其供品除“三牲”、茶、酒之外,
还往往供上葱、蒜、芹及染红的猪舌等,
取其谐音
(葱即“聪明”、蒜即“会算”、芹即“勤奋”、
猪舌玉林人称“猪利”、即“红利”),
图其吉利而已。
团圆饭菜特丰,
尤其是鱼、鸡、鸭等菜肴,
往往到初一也吃不完,
为的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庆头。
守岁,至午夜零时,
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
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
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
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互相祝福。 春节---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
元宵节---
玉林人过元宵节。
多在正月十六、与“挂灯”有关系。
民间凡上年生子者正月初十便开始“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
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
故有“十六元灯”之说。
过完元宵节,春节便告结束了
5、陕西省内的习俗,给小孩送“全灯”,是源自什么时候?
从正月初五起,开始送灯活动。主要是舅父给外甥送灯,俗话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谐音)。另外还有干爸给干儿女送灯的。灯的式样很多,有宫灯、碌碡灯(圆灯)、莲花灯、盆灯、羊灯、鱼灯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鸟灯。一般送一对灯笼,10根蜡烛,10根麻花,连送12年。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挑)灯成群结队地玩耍嬉闹,直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玩灯”叫做“闹灯”,“玩”、“闹”、“完”各有含义,
“玩”就是尽情地玩,特别是正月十五这天,燃放鞭炮,敬神祭祖,晚饭后门首挂灯,屋里院内旮旯拐角燃烛照明,给祖先坟墓烧纸送灯。然后外出看热闹(焰火、狮子、龙灯、猜灯谜等)。元宵节的特色就是大闹花灯,大闹而特闹之,要闹出一个水平来,看谁的灯笼好,看谁耍灯的技术高,谁就光采!也给娃的舅父脸上增添光彩!到了正月十六日晚上,这是一年灯节最后一个晚上,所以叫做“完灯”。
意思是今年的灯节完了,因此要尽情地玩灯,耍以灯打灯,把灯打碎、烧掉,这样才开心。因为明年不能打旧灯笼,打旧灯笼,舅父就会害红眼病,这是民间的忌讳,所以把灯笼打完了事,就是“完灯”的含义。到了唐玄宗时,元宵赏灯更为盛行。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夜驰禁,开市赏灯。宋代与唐朝相同,曾颁布诏令,把元宵节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天。
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三夜,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全国各地赏灯的日期,虽然参差不齐,但赏灯的风俗已经固定化了。民国以来,元宵节赏灯的时间一般为三天,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闹灯”,正月十六日为“完灯”。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6、农历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习俗
子婿日,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内下的食物容,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
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7、请问“喝灯酒”是什么意思?
去年出生的男孩子到今年初十有个挂名灯.那时家里人会宴请亲朋好友.这个宴会叫做挂灯酒也就是灯酒.
8、广西玉林的重男轻女挂灯风俗??
你好。
现在思想相对解放了,不是重男轻女了,当然也有,不只是玉林,其他地方也是有的,全国各地都多少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古时候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所以生了男娃,证明有后,薪火相传了,是需要一定的仪式纪念一下的。
9、正月十三“上灯”是什么节日?
上灯,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上灯的习俗:
每年,春节前后,热衷于本族事务的老人,通过打听,依次记录从本年正月十三挂灯后至下年正月十三挂灯前的添丁家庭,并将其组织起来,在春节前后每个家庭各派一个代表召开上灯祭祖的会议,分派任务。
比如,上灯活动资金的筹备、用途问题,上灯前后谁负责打扫老屋,上灯当天谁负责膳食等问题,在会议中都有具体的分工。
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村里的老人会带领“灯子”及刚出生的小男孩来到祖屋行跪拜礼,向祖宗汇报祖里添丁的情况。跪拜礼完,“三牲”中的整猪和糖果撤下,只剩酒和一个盘,盘里装有小量的“三牲”,猪被送到老屋侧边的临时厨房,由“灯子”负责准备晚上的聚餐。
10、广西有什么传统节日?
1、宾阳炮龙抄节
宾阳袭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
2、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拜蚩尤。
3、毛南族分龙节
毛南族分龙节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于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一般活动有两三天。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
4、龙胜红瑶晒衣节
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以崇尚红色为美,妇女所穿衣服多为红色而得名)文化讲古、劳动场景展示、红瑶习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动。
5、瑶族盘王节
主要活动有瑶族歌舞专题晚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表演、三省十三县节目展演、瑶族服饰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奇石、盆景展和书画、摄影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