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酒席丛书
1、办宴席一般用什么酒比较好?
1.婚宴用酒,白酒中比较好的白酒应该可以用五粮液这个品牌中的系列酒,因为婚宴比较多,所以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五粮液中不是太贵的系列,这样既可以拥有面子还可以让亲戚们喝起来不上头,所以使用这个品牌白酒的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选择的都是这个品牌中价位比较偏中下的,毕竟婚宴酒席桌数比较多,如果都用这个品牌中比较高端的就会负担太重,不是一般家里可以承担的起来的!
2.可以选择选择茅台品牌下的一些酒,茅台虽然很贵,但是毕竟茅台下的很多系列不是太贵,所以也是可以选择的,也是很有档次很有面子的一个牌子,口感也是很好的。
3.可以选择当地比较有名的白酒品牌,关键是在选择这些白酒的时候也要看包装如何,一定要选择包装比较上档次的,毕竟婚宴使用的话要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气势,如果选择用红色包装盒的话更能体现出婚宴的喜庆,所以选择起来非常重要!
4.可以选择定制酒,与一般用酒相比,定制酒打上了用户的风格烙印,具有更多的个性元素和纪念意义。而且现在定制酒也很方便,可以去专门的网站,网站上拥有多家酒厂,酒质任客户挑选,有专业的包装设计团队,和客户事实沟通。
2、农村的宴席有那么多菜,这些菜的上菜方式有哪些讲究?
农村的宴席,在十几年前受制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缘故,大部分全是要自身买水果,亲自动手烧菜,乃至有时宴席上可以吃到自身带来的食材。如今不一样了,农村的宴席大部分很注重场面,不论是购车升学考试那样的琐事,或是年青人完婚,老年人寿辰那样的大事儿,全是会请专业的主厨到农村掌厨。因而如今农村的宴席菜式美味许多了。一般的农村的宴席大多数数全是十个菜式,依据菜的品种注重上菜的次序,那麼上菜次序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的农村故乡,上菜是如此的次序,最先摆上餐桌的第一道菜,不属于要求好的十道菜里边的一个,是一个健脾开胃的小菜,一般是凉拌海带或是是一大碟炒花生米。随后上正菜的情况下,第一道菜一般是一个汤,主要是肉丸子香菇鸡汤。第二道菜是炭烤牛扒或是是炖羊排,如果是炭烤牛扒得话一般是十块,由于一餐桌坐十个人,要保证一人可以吃到一个。
第三道菜是一道小菜,是健胃的泡菜这类的,例如炒猪皮,或是是泡萝卜炒猪大肠。第四道菜是爆炒牛肉,一般是和野山椒一起炒,加一点莴笋,这道菜很受大家喜爱,很下饭菜。第五道菜是红烧排骨,用小碗盛放,一般非常少人吃,由于太油腻腻了。第六道菜是扎肉,一个当地的招牌菜,也是非常少人吃,可能是吃多了吧,大部分没吃点宴席都是会有。
第七道菜,大部分情况下是一盘水煮虾,也是有可能是盐焗虾。第八道菜是萝卜炖猪蹄,我非常喜爱的一道菜。第九道菜是米粉肉,当地的招牌菜,是用藕叶包着肉和面粉一起煮熟的菜。第十道菜是有尤其喻意的,始终不变的,是鱼,要不是清蒸鲈鱼,要不是红烧鱼块,不管怎么煮,都是会是鱼,喻意连年有余。
之上是我所属的农村宴席的上菜次序。
3、他们都是领导级别的,自己又不善言辞,同桌觉的很尴尬。况且他们还不愿与自己同桌呢咋办啊
在酒席上?他们还不愿意和你同桌?那这可就有点麻烦了。
首先你认为自己不善言辞,这是一个硬伤,工作能力强不强这个问题一脚踢开,人际交往这方面怎能不下功夫?况且中国这人际关系?多练练口才,书什么的我推荐你看卡耐基系列丛书。
跟了领导一定要搞好关系啊,时不时套套近乎,我不了解你们领导性情,只能依自己经验给你支支招:
比如找机会请他们出去锻炼,比如打打球什么的,如果单位有健身房的话。
和他们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管自己是否感兴趣,送他们些哪方面的杂志丛书之类
相似的内容卡耐基系列丛书里有很多例子,我一直很信赖这个系列的书,多抽时间看看吧
4、考上硕士研究生,有必要摆升学宴。老爸给我说我考大学的时候没有摆酒席,现在考上了研究生好好的摆下酒。
完全可以,本来说,考上大学时是要摆升学宴的,但现在你考上来研究生,照样可以摆升学宴,这都是没有什么冲突的
5、现在农村很多办酒席都喜欢请一条龙服务,这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农村年轻人少,老年人多。更不要说做能负担得起的酒席的厨师了。酒席不像在自己家做饭,两三个人做饭就可以了。一般酒席共有1200人。要能预算烹饪、鸡肉、鸭肉的量,还想做好吃、香、好吃的食物。不得不请专业厨师。餐具问题。这么多人同时吃饭。餐具酒需求量很大。为了给别人准备酒席而去买一切肯定是不合算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农村现在的比较风比城市好。一个村民都互相认识。谁今年在城里买了建筑物?谁又买了一辆小汽车?借没有钱的钱也想买。更不用说喝酒了。有一站式服务,专业厨师,可以做与市内酒店相当的料理。有餐具,酒工具,可以帮助村民们省事,省力,节省浪费。一站式服务有专业乐队、主持人。可以活跃气氛,吸引全村人参观,看起来很大。满足了村民们脆弱的心。
因为农村的一个宴会席位具备了所有条件。所以乡下人自己不忙着准备酒席,而是招待了一只酒席。以前村民来帮忙是真的帮助,是按照能帮助主人家省钱的原则来的。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喝酒的时候,不在乎邀请人的那点钱。更不用说付钱让别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可以有面子,安心。
“宴会一站式服务”越来越热!为什么农村现在把宴席承包给别人?村子里没有人以前村民几乎都在,所以即使一家人独自来帮忙,也能聚集很多人。但是现在大部分农村都是以老人子女为主,只有少数中年人仍然生活在农村,来帮忙也不够忙。与其这样做,不如亲自请人来做。“宴会一站式服务”越来越热!为什么农村现在把宴席承包给别人?
山东日照有近千人排队免费品尝“杀猪蔬菜“刘秀秀自己也很忙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但同时也变得忙碌起来。农村的生活节奏比不上城市,但要快得多。所以很多人工作的时候没有多少时间。邀请人来做好工作是个好选择。
6、齐东野语原文及翻译
【原文】淳熙中,张说颇用事,为都承旨 。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 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 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佑不至 ,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 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 客,陈良*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 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 :“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 。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迄不 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除谏议 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而罢。
【 译文】淳熙年间,张说很能干,是都承旨 。有一天,张说奏请说想置办酒席犒劳他 的侍从。皇上准许了,并且说道:“应该 为你的干将办酒宴。”张说拜谢圣恩。退 下之后就邀请客人,客人到了那天全都来 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佑没有来,张说特 别不高兴。过了一会,中使带着皇上御赐 的珍肴来了,张说为表谢意,于是再奏说 :“我曾经奉旨之后才敢请客,只有陈良 佑不来,是违背了皇上的意思啊."奏完之 后,皇上忽然问太监道:“张说的宴会散 席了吗?”太监答道:“他既然领了旨意请 客,应该一定是到夜深了。”于是命令再 行赏赐。张说高兴得不得了,再次奏请说 :“我多次邀请良佑,到现在都不肯来。” 夜晚即将过去(这我不肯定),忽然传来 消息说陈良佑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在座的 客人刚刚都很高兴,听说这样,吃惊的不 行。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笔记著作源远流长,典藏宏富,在传统文史古籍中被视为“稗官”,占有一席之地。 笔记章法灵活,不受约束;驳杂广记,包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凡古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宫廷秘闻、文人轶事、庙堂宏论、街谈巷议、金石文字、碑版书画、天文地理、民俗风物、宗谱世系、氏族图腾、易卜星算、诸子百家无不涉及,可谓采拾博洽,百科荟萃,广谱式地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其中有治乱得失、文史考评,有访察探索、大千博览,有宦海风波、人生感悟,是知识与智慧的总结,具有广博的文史与古代科技研究参考价值,今天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在近年来笔记著作广受欢迎的读书氛围中,编选出版这套《历代笔记名著丛书》,着眼于历代广有影响的名家名著。首辑自魏晋至明清精选10种,使用较好的版本校点整理,与前已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丛书》为姊妹编,意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古代笔记精品读本,便于借鉴其中的精华,同时为研究者提供参考。《齐东野语》是历代笔记名著丛书之一。
周密祖籍济南。其曾祖泌,自济南迁居吴兴,至密四世。其家世代为官,本人在宋宝佑年间任义乌令;入元不仕,寓杭,居癸辛街,以南宋遗老自居,交游很广,故见闻甚博。是书用《齐东野语》之名,乃作者不忘祖籍之意。书中所记,多宋元之交的朝廷大事,很多可补史籍之不足,如“李全始末”,“端平入洛”,“二张援襄”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本书以中华书局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最为方便。
7、[急求] 马的“十万个为什么”(共5问)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8、历史话题
与元配卢慕贞夫人育有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3人。
孙科(1891一1973),广东中山人,孙中山长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
孙科:沾了国父的光,也受了伟大的累
孙科逝世后,蒋介石说他“气量恢弘,才识远大”、“功在国家,声驰寰宇”,颇多溢美之词。客观上来看,这种措词中有许多为逝者讳的客套成分,真正用来评价孙科,肯定不能算是完全贴切。一位研究孙中山先生多年的教授说到孙科的时候,坦言自己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加以特别的注意,认为他虽然很早便投身国民革命,且长期居于国民党政府的高位,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只觉得他是一个平常之人。
与其父孙中山先生比起来,孙科当然显得庸常。但谈论到孙科的时候,又是始终无法绕开孙中山这个名字的。
普天下的父母,大概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伟人如孙中山先生大概也不能例外。我们从他对待儿女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孙中山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孙科选择了一条人生道路,早早便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更在自身修养、生活素养方面做了一个引导和表率,让孙科成为国民党要员中一个以能“看看书”而闻名的人物。
坦白地说,做一个伟人的后代,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外人会经常下意识地将其与父辈拿来作比较。做个平常人显然就是没有沿承父辈风范,但超越又何其难?何况,孙科的坐标系,是孙中山这样一个伟人。
古人曾经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类的论断,而鲁迅先生也有句很大胆的话,大意是说,一个人的学问和能力,与花柳病不同,并不能经由性交传给对方和子女。只有头脑简单的庸俗之人,才会说出“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样的奇谈怪论。即使是被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最成功的曾国藩,子孙后代也是人才辈出,但影响力上终究没有一个超越了曾国藩,却也是事实。电影续集总是不如第一部好看,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孙中山身处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内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垂死,外有西方列强的激烈冲击,整个中国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民族乃至中国的未来寻找一个自强的出路的理想,造就了许许多多为革命振臂一呼、奔走一生的坚定革命者,而孙中山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大而化之,产生一个对历史、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伟大人物,除了与生俱来的素质及后天的自身努力外,也有当时特定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索,否则,该如何理解“时事造英雄”这一说法?
脱离开具体的客观环境,透过孙中山的高大背影去看待孙科,虽是人之常情,却又不是公平与理性的做法。孙科的一生,是沿循着父亲所开创的道路平稳走下去,有继续革命之责,却已无开创之功,其成就也就自然不能与孙中山的经世伟业相提并论。至于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凝聚的个人魅力,更是未经受过太多波折的孙科所不能比拟的。
客观地来说,孙科的确没有其父的雄图大略,即使与同辈的政治人物相比,他也不一定有非常突出之处,但至少不是纨绔子弟、衙内、公子哥一类人物,也并不是资质平庸、毫无想法、只能依靠父亲名声混日子的一个人。他仍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提出过实施宪政的政治主张,并大力抨击蒋介石的独裁,只是囿于环境、地位的制约,常常表现得一波三折前后互异,这大概也是他的地位、性格、与环境等因索互相作用的结果吧。
也许,世上英雄本来就不常有,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不断努力地逃脱平庸命运的过程中。那么,后人看待孙科的时候,首先应该持的,或许就是一种平和心态。
父亲·导师
虽然毕生在为革命劳碌奔波,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孙中山从来不是漠不关心。他不仅充当着一个父亲的角色,更是儿子孙科的人生与革命导师的角色。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孙科早年便投入革命并长期担任国民党的要职。也正是在父亲的督促下,孙科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国,仍然读书不辍。
孙科早年在檀香山读中学时,孙中山就曾经从英国寄给他一套“人人文库”丛书,这套一百多册的英文文学书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写的小说、剧本,信中还不忘告诫儿子:“你要使英文进步,单靠学校的课本是不够的,必须多多阅读文学名著,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进步。”孙科准备在中学毕业后研究农业,孙中山非常赞赏儿子的选择,亲自为他选择学校。
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后,孙科担任《自由新报》、《大声周刊》的编辑,孙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国内后,孙中山与孙科写信的主要内容,仍然是读书。1919年,孙科撰写了《都市规划论》、《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书,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受到父亲的好评。而不管到什么地方,孙中山与儿子的主要沟通内容几乎都是以书为载体。孙科在《八十述略》中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我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
孙科喜欢读书的名声在外,以致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国民党要人中,他也是个比较能“看看书的人”。到了晚年,孙科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静心修养,唯以读书自娱。他曾回忆说:“除了偶尔出外小作旅游外,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读书上面。”有人评价说:“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镇以读书为乐,实属国民党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书的遗传个性,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更为准确得当。”
对待革命的问题上,孙中山从来没有给儿子以特别的照顾,或者说偏袒儿子。孙科最初回国时,廖仲恺认为他在美国研究过市政,又有都市规划著作,是广州市长的理想人选。但孙中山认为他年纪缺乏行政经验而未允许,后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正式委任。当时孙中山的革命军经济困难,孙科在广州为其财政上的筹备做了有力的支持,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阵地。
1923年,因为筹集军饷的问题,孙科遭到父亲的责骂,他认为是胡汉民假借命令索钱,挑拨他父子不和,并用手杖打向胡汉民,结果惊动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夺过卫士的驳壳枪,就要打孙科。而孙科后来与胡汉民不和,发展到互相猜忌,孙中山立即写信给他说:“正宜开诚布公,同心协力,以共扶危局。”
政治·宪政
1928年,北伐完成,中国基本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为“国家改造”提供了一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孙科认为“如果革命而没有建设,实在可说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义。”于是,他主张以渐进的方式促进国民党革新,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在政治理念上,孙科非常欣赏英美的民主制度。他一度是“以党治国”的积极拥护者,但是随着国内外矛盾的急剧变化和党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转而在国民党内最先提出结束党治、尽速实施宪政的主张。抗战后期,他又呼吁实现多党制的民主政治。1944年,孙科在《纽约时报》撰文,畅谈他长期以来对在中国实现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必须先有贤明的政治领导,使中国及其人民迈向民主政治的目标前进”。这种政治主张,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国民党政权时,孙科试图以西方的模式来重新调整发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孙科一直对蒋介石的独裁不满。1931年,他曾经指责蒋介石“以个人支配党,使党成为个人的工具”,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中国国民党已名存实亡”。抗战后期孙科再次猛烈抨击蒋介石,要求实现国民党的民主化,“应该坦白地承认过去二十年来,党的机构和作风实在是走错了路”,要求健全国民党的选举制度。
孙科一生服膺父亲的三民主义,但也认为“一定要从主观的感情的宣传”转向“作客观理智的研究”,即“取法中山先生探求真理的虚心态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接受欧洲现代最近代化的思潮”。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孙科从巩固国民党统治基础前提出发,强调用改良的方法尽快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
至于对待共产党的态度,孙科几经反复。他曾与宋庆龄一道,联名呼吁恢复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但到了抗战前期,他又公开追随蒋介石,攻击共产党。到了抗战后期,他又改变态度,公开呼吁承认中共合法地位,反对再打内战。种种现象表明,孙科的政治理念显得并不十分成熟。
尽管孙科提出过一系列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尽管他长期处于国民党的上层,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对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势力,进入真正的权力中心,加上他思想的内在限制,使得他在与蒋介石的合作中,不得不经常采取妥协的态度,并最终与国民党政权共沉浮。
情感·风流
孙科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为表妹陈淑英。四个女儿中,孙穗英和孙穗华的生母是陈淑英,孙穗芬的生母是孙科的二夫人蓝妮,而孙穗芳生母叫严蔼娟。蓝妮是孙科公开承认的二夫人,他们之间的曲折恋情对孙科的政治生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蓝妮是云南哈尼族苗王后代,容貌秀丽,对中国古典诗词也有一定了解。1935年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孙科与蓝妮一见钟情,旋即邀请她担任自己的机要秘书。两人感情与日俱增,不久,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婚礼那天,孙科请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摆了4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贺声中,他说:“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孙科娶了蓝妮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她的忠贞感情,亲笔给蓝妮写了一张字据:我只有元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1938年,蓝妮在上海生下了女儿,孙科给爱女起名叫孙穗芬。
抗日战争爆发后,蓝妮告别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与孙科前往重庆。当时,蓝妮广泛地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与邓颖超、康克清等共产党人关系甚好。1940年蓝妮独返上海,回到女儿孙穗芬的身边。
1948年,在副总统的选举中,许多人都认为,孙科有蒋介石做后台,稳操胜券。然而,这时发生了一件导致孙科功败垂成的所谓“蓝妮事件”。《救国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报道,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中央信托局没收了蓝妮的一批德国进口的颜料,作为敌伪财产处理,可是孙科致函国民大会秘书长,说这批颜料为“敝眷”蓝妮所有,要求发还……《救国日报》的报道出来后,孙科在选举中大受影响,经过四轮选举,最后李宗仁击败了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副总统。
落选的结果也使得孙科与蓝妮最后分手。据说,当时孙科为了能竞选上副总统,面对政敌利用《救国日报》所做的大肆诋毁,不仅未替蓝妮公开辩解,相反,还为洗清自己做了一些小动作,这就激怒了生性倔强的蓝妮,从此和孙科形同路人。
孙科与蓝妮之女孙穗芬,近年出版了《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1966年,她在台湾第一次见到了生父孙科。直到其父于1973年去世,她每年去台湾两次,“我相信父亲内心是想弥补我幼年时所缺少的父爱”。
晚年·落寞
1952年,孙科移居美国。到纽约后,他做了一次全身检查,结果发现有十二指肠溃疡及高血压、失眠等病症,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孙科夫妇在与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别负担清洁工作,由孙科负责打扫各室内的清洁,包括卫生间,每天用吸尘器做工;夫人陈淑英负责厨房的清洁工作;儿子孙治强负责搬运重物品、清理户外清洁工作,他的夫人则照顾孩子们以及承担琐碎的家务事。后来为了节省开支,自己种菜,生活异常清苦。当时有人曾这样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简陋的平房,没有地毯,没有仆人,凡事自己动手,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今却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却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处都是书籍。”
据台湾学者庄政教授著述披露,孙科夫妇闲居美国时没有任何固定的收入,仅依靠儿女接济小额款项,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度过了十多个落寞而清苦的春秋。
家世
国父一家
1885年4月13日,国父孙中山与卢慕贞女士结婚。婚后六年(1891年9月18日)生子孙科,四年后生长女孙金延,次年生次女孙金婉。与卢慕贞离婚后,1914年11月25日,国父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国父长子孙科生二子四女:
孙科长子孙治平 1913年生。1955年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国民党中评委、电视公司董事长、联合发展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治平生一子,孙国雄。国雄有三女一子:子伟仁、长女美玲、次女美兰、三女美莲。
孙科次子孙治强 1915年生。有美国加州大学政治经济学学位。离过一次婚,第二任妻子林伦可比他小三十岁,生二子。共有二子二女:长子国欣、次子国元、长女嘉琳、次女嘉瑜。
孙科长女孙穗英 1922年生。
孙科次女孙穗华 1925年生。
孙科三女孙穗芳 1936年生。1956年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59年移居香港。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毕业于夏威夷太平洋大学。1995年11月获斯里兰卡国际公开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生有两子:王祖荣长子,王祖耀次子。
孙娫
1894年3月31日,孙中山长女孙娫在故乡翠亨村出生。数月后,尚在襁褓中的孙娫,就随祖母、母亲和哥哥等远涉重洋,前往檀香山,过起了漂泊不定的艰难生活,直到1912年民国创建,孙中山派人将卢慕贞和两个女儿接回国。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赴全国各地考察期间,孙娫和妹妹孙婉一直随侍左右。
1913年2月,孙中山以全国铁路督办身份赴日考察,孙娫和妹妹孙婉也随母亲卢慕贞到日本。
1913年3月,就读于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孙娫,因患肾疾,久医不愈,遂由恋人伍平一特聘医生及护士伴随回澳门其母卢慕贞处治疗。6月20日,孙中山由上海到香港,专程赴澳门看望不省人事的女儿,25日,孙娫病逝,年仅19岁。此时,孙中山正离港返沪,闻悉噩耗,甚为悲痛。
孙娫的恋人伍平一,据说两人相识、相恋的月下老人是孙中山。台湾学者庄政教授撰文说:“她18岁时,中山先生将其照片寄给伍平一,希望彼此通信,以增进友谊。孙娫远赴美国求学,只身孤单,确也需人照顾。这个责任无形中就落到伍平一的身上。这对青春璧人相处久了,情投意合,遂成为形影不离、心心相印的恋人。”
孙娫自幼随母亲卢慕贞四海漂泊,历经风霜。她赴美留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可惜天不假年,青春早逝,令人惋惜。如今,人们只能从历史照片中目睹孙娫不凡的气质和风采。
1931年,孙遗骸从澳门迁葬故乡翠亨村孙宅山庄,墓碑刻有“显十九世祖姑之墓”。
孙婉
1896年11月12日在檀香山出生,与父亲同月同日诞生。孙婉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过的。
1907年,因大伯孙眉倾力支持孙中山,经营的农场宣告破产,只得举家迁居香港九龙。年幼的孙婉与姐姐孙娫随母亲、祖母等到香港,艰难度日。
1910年,孙婉姐妹跟母亲赴南洋与孙中山团聚,直到1912年2月,由孙中山派人护送回国。
孙婉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州立大学文学系。孙中山想到长女孙娫青春早逝,次女孙婉在美读书,乏人照顾,就嘱时在哈佛大学学习的王伯秋多加关心。王伯秋出身官宦之家,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爱国志士,由于他学业优秀,办事干练,深得孙中山的器重和赏识。
孙婉与王伯秋日久生情,互相爱慕。
1914年,孙婉和王伯秋喜结良缘。
1916年,孙婉生女儿王蕙。
1919年,身在异国的孙婉和丈夫王伯秋偕女儿乘邮船返国,途中生儿子王弘之。
然而,因王伯秋与孙婉结婚前,在南京已有妻室。孙中山得悉后,提出除非王伯秋与原配夫人离婚,否则就坚决反对女儿的这门婚姻。孙婉与王伯秋分手后,一双儿女由王伯秋抚养。
1921年3月19日,孙婉在澳门与戴恩赛结婚。戴恩赛为广东五华人,1913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次年又由清华学校资送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1918年,戴恩赛返国,任广州军政府外交部秘书、外交部政治组组长、外交委员会委员等职。孙婉和戴恩赛生女戴成功、子戴永丰。
1929年2月,戴恩赛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巴西全权公使。11月,孙婉将孩子戴成功、戴永丰托给在澳门的母亲卢慕贞抚养,随丈夫前往巴西。
1933年9月,孙婉回国。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孙婉随丈夫偕女儿移居澳门。
1955年1月16日,戴恩赛在澳门病逝。从此,孙婉与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
1956年,孙婉胞兄孙科从美国返台后,蒋介石想起了在澳门的孙婉。1968年,蒋介石派人专程到澳门,邀孙婉移居台湾安度晚年。同年2月15日,孙婉复信,推说自己年老体病,移居困难,加以婉拒。蒋介石对此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改为就地赠金建屋。
1979年6月3日,孙婉在澳门溘然长逝,享年84岁。
9、酒店办婚礼要多少钱?
一、在酒店办一个婚礼大概需要多少钱
1、场地租用
在酒店办婚礼是要租用场地的,但是场地租用的费用还是要看场地的大小和酒店的档位等共同决定的。地位位置不同、场地大小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婚礼场地租用的费用的,因此新人要与酒店进行协商。一般来说场地租用的费用是按照时间段算的,一般会在2000元左右。
2、酒店婚礼婚礼布置的费用
现在很多新人的婚礼策划和布置都是交给婚庆公司来做的,普通的婚庆公司对于酒店婚礼的布置以及人员的服务费用大致在2000元到10000元之间。
3、司仪
司仪的话在一场婚礼中还是很重要的,一般婚礼司仪的价格大致是在3000——5000元左右,司仪的价格也是随着资历条件等不同的,新人们按照自己所需找哦!
4、化妆
化妆的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化妆师的资历、全程跟妆还是半程跟妆、是否饱含妈妈妆等。一般结婚跟妆一天的价格在1000——3000元左右。
5、摄影摄像
摄影摄像的价格也是要看摄像师的资历的,总监级的摄像师价格会比较贵,而一般普通的摄像师的话大概会在5000——10000元左右。
6、婚宴
婚宴是酒店婚礼中花费比较多的项目,而婚宴的价格也是随着菜肴以及酒水等改变的,一般婚宴的价格大概是在1500——4000元/桌。
7、婚房
有些新人会在酒店里面直接订一间婚房,这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当天晚上不在酒店里面过夜,但是新娘换装等还是需要一个房间的。有些酒店是会提供房间的,但是有些酒店不提供,因此在订酒店之前也要咨询清楚,如果不提供的话也要提前预定好。
10、河北好多地方宴席有“八大碗”,哪个地方的八大碗才是正宗的?
八大碗按照地区分类有好几种,比如安徽八大碗,合肥八大碗,正定八大碗等等,本人比较熟悉正定八大碗的做法,正定八大碗由四荤四素组成八大碗。蒸四荤:蒸方肉、蒸酥肉、蒸扣肉、蒸扣肘、蒸肉丸子等其中四荤。蒸四素:蒸豆腐、蒸海带、蒸粉条和农家时令的菜蔬(如蒸萝卜、蒸白菜、蒸冬瓜等)。
扣肉
北方叫扣肉,四川叫咸烧白,各地做法略有不同,但原理和方向是一致的,用蒸的方法使肉脱油,最终达到肥而不腻的效果。先将肉煮熟,全熟即可,第二个步骤使肉皮上色,专业词汇叫走红,趁热在肉皮上抹糖色,过油,或者抹酱油过油也可,糖色的味道要更好一些。第三切成片,摆碗,放调料上笼蒸,注意肉皮通常放入碗内,这样抠出来肉才好吃一些。北方蒸肉会放入酱油、姜、葱、金钩、花椒粉,少许油蒸至耙软即可。四川的蒸肉会放入芽菜、酱油、花椒蒸至耙软。各有各风味,小编的北方蒸肉效果极佳,深的老年人的真传。
此道菜全看火候,不能太烂,虽然要入口即化,还要有嚼头,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年节时入碗一般放四个,称四喜丸子,至于哪四喜,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黄焖鸡也是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关中民谣说“羊肉膻,鸡肉顽,猪肉好吃咱么钱”,将粗简无甚特色之物料理如此美味,不得不夸赞关中人民的一双巧手。
酒席中一定有酥肉,其制作起来比较方便简单,把猪肉切成条或切成片,要盐、料酒、将丛书码味,达到祛腥增香的作用,用鸡蛋、红薯淀粉和匀,也有些地方放入少许花椒,将做好的肉放入油锅中炸熟。将酥肉放入碗底,上面放上海带丝,放入少许盐,葱花,直接蒸软耙即可。也可放少许鲜汤,或者直接用海带炖也可。
地区分类有:藤州八大碗、安徽八大碗、正定八大碗、临清八大碗、五台八大碗、万山八大碗、徐州八大碗、盐城八大碗、合肥八大碗、临沂八大碗等很多地方不同特色烹饪。八大碗顾名思义就是用八个大碗,在民间八也代表吉祥数字,寓意发财,而以前一桌坐客八位,也就取八字用以八大碗的称呼。
别的地方的八大碗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中原也有八大碗,味道确实棒极了,八大碗分别有:油炸小酥肉、蒸鸡块、蒸鱼块、甜糯米、腐乳肉、虎皮扣肉、蒸肉丸、米酒甜汤。就拿我们这里来说,相差几十公里,做出的八大碗都不一样,但是各有各的味道,都是拿得出手的硬菜。
八大碗现在经常都能吃得到,尤其是我们北方的红白喜事上,那是少不了的硬菜,压轴菜,都是等食客们吃得酒足饭饱的时候,最后上的定席菜,上完就没了,所以压轴菜都是蒸笼里最下面一笼的,蒸得最久的,最费功夫的。
就拿扣肉来说吧,肉是那种七肥三瘦的码放整整齐齐、色泽红润,刀工一流、先卤后蒸,配以不同的配料蒸上一两个小时,吃到嘴里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能吃上三块大肥肉块,绝对让人刮目相看,那都是经历了以前穷苦年代才能吃得下的,现在的人没有那个胃口能消受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