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宴婚车 » 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

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28 14:30:52

1、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宴席

与庆祝生日有关的各种习俗源远流长,都起源于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生日祝贺、生日送礼、生日庆祝、点燃生日蜡烛等习俗,旨在保护生日当天满周岁的人不致被邪灵伤害,并确保他在未来的一年安康。直到公元4世纪,基督徒都没有庆祝生日,因为他们认为庆祝生日是异教习俗。而举生日派对,在西方则是每个人每一年都要举的仪式,而过生日的宗教色彩早已被各种人们的祝福和快乐的氛围所取代。在多数英语西方国家,人们在生日聚会上唱《祝你生日快乐》歌,以祝福过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派对上有人捧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时大家齐声歌唱(通常要关闭电灯,并保持房间黑暗)。“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种装饰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来的时候上面要插上与寿星年龄一样多的蜡烛。寿星要默默的许个愿望,然后吹灭生日蜡烛。这是因为古时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升上天堂的,许愿后吹灭蜡烛,就代表愿望能随着烟传达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气就吹灭了所有的生日蜡烛,那么愿望就可能实现。如果没有一口气吹灭,则“预示”着,可能接下来一年有什么不顺利的发生。有种说法认为如果把生日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有时最后一个愿望必须说出),也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种迷信。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儿父母才可以代劳。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接受国外的各种风俗习惯,生日派对也渐渐流行于许多家庭中,普通的中式生日聚会过于形式化,而西方的生日派对这一亲切温馨的方式,得到许多家庭的认可。人们选择为孩子为家人举生日派对,并且请来和最亲近的家人或是朋友共同度过这个重要的纪念日。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过生日的人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点来,除了生日聚会之外,在生日这一天还会有礼物送给过生日的人,一般来说会得到一大堆朋友和家人送的生日礼物,将生日礼物当场拆开,是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感谢,而在客人离开的时候送出自己准备的回礼袋,是生日派对中必不可少的生日派对用品。生日是一个纪念日,纪念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不管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重要的纪念日,那都不重要;有一个,或者有一些人的纪念日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爱着我们的人!

2、中国传统酒席规矩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

中国最早的礼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礼,可以说就是食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用食来敬神,表明“礼”是极隆重的事,并且是起源很早的。礼是以个人的文化学识与心性修养为基础的。检验一个人修养的最好场合,莫过于集群宴会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礼记·内则》),家庭启蒙礼教的第一课便是食礼。而中国宴会繁缛食礼的基础仪程和中心环节,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礼——“安席”。史载,汉高祖刘邦的发迹就缘于他于沛县令的“重客”群豪宴会上旁若无人“坐上坐”。当时还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这种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饮食基础器具、几案、餐桌椅形制的历史演变而有时代的不同。两汉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即以面朝东坐为上。《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会的座次是一规范:“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此即顾炎武所谓:“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着是指的“室”内设宴的座礼。而在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则是以南向为最尊,次为西向,再次为东向。隋唐以后,开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转变,方型、矩型诸种形制餐桌均以齐备,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变。方桌以边长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为代表,贵客专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专桌以外,两人以上者,一般为1:1主陪客制。圆桌是应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运而生的。最初也让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顺应,正如袁枚《园几》诗所说:“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圆桌成清中叶后饭店酒楼流行的餐台式样,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为今日餐饮业及机关企业食堂的会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厅或室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向门、朝阳,或依厅室设计装饰风格所体现出的重心与突出位置设首位。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首位造型会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会则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预先摆放座位卡(席签),所发请柬上则标明与宴者的台号。这样或由司仪导入,或持柬按图索骥、对号入座,自然不易出错。

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如图一示:

图一 1

2 3

1.第一主人 3.夫人或副主宾

7 8 2.主宾 4.第二主人

5、6.副主宾 7-10.陪同等

10

9

6 5

6

4



台湾等省区的流行模式则如图二、图三所示:

图二(单一主人)

1

2 3 1.主宾

4 5 2-11.宾客依次排列

12.主人

6 7

8 9

10 11

12



图三(男女主人)

1

3 2 1.主宾

5 4 2-10.宾客依次排列

11.男主人

7 6 12.女主人

9 8

10

11 12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3、祭奠死者的宴席叫什么

叫丧宴。

丧宴的筹备: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

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3)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扩展资料:

大办丧宴的事例: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的“黄家丧事”近日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连办6天流水宴,6天的丧宴桌数不低于2400桌。更吸引当地百姓目光的,则是讣告上6个孝男孝女的名字,原来他们大多是当地“响当当”的官员。

逝者黄宝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按常理,他去世后断然享受不到如此风光。显然,他沾的是孝男孝女的光。这些孝男孝女大都是当地公检法等实权部门的现任或前任主要领导。这样的要素置身于中国基层官场的现实生态,奢侈丧宴、豪华葬礼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国的基层官场大多呈现“政治家族”的分布色彩。县一级的官员中,家族成员往往盘根错节。这样的官员家族“树大根深”,在当地往往是“响当当”的家庭。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婚丧嫁娶等仪式很受重视,一般的民间家庭也会尽可能办得风光体面一些,官员家族的大操大办更不用说了。

4、古代宴席

中国古今六大著名宴席
●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有的盛大宴席。清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饮食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宴席出现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全席是清代满室贵族、官府才能并举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其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有,菜肴达300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
● 孔府宴
曲阜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兼具家族和官府职能,经历2000多年长盛不衰。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古代宴席的典范。
● 全鸭宴
全鸭宴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其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宴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席、佛教全素席等等。
● 文会宴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创作的。
● 烧尾宴
烧尾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尾巴;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跳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奇石宴
奇石宴,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阿拉善蒙古族牧民何巴特尔,却在阿盟宾馆贵宾厅摆了一场吃不完的宴席。他花6年时间,用产自阿拉善的珍贵奇石摆了108道菜。
何巴特尔终于将他精心烹饪的一桌108道菜的首次面世。“羊五叉(羊背子)”、“贺兰山蘑菇”、“奶酪”等由五彩玛瑙奇石组成的盛宴,吸引了新闻单位、奇石、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黄金有价,奇石无价”,一些奇石收藏者估价,这桌“满汉全席”至少也在100万元左右。白居易《琵琶行》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不是在这“奇石宴”里得以再现!

5、古代时期古人的酒席是什么样的?

古人的酒席其实与现代的酒席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便是他们会在酒席上听曲,跳舞,作诗。听曲和跳舞一般是那种富有的人家做酒席时会有的项目,因为这两项项目都是需要花钱的,请乐人需要钱,请舞女也需要钱,所以普通的人家是不会有这两项项目的。而做诗一般是那种文人雅士的宴席会有的项目,他们把做诗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当做炫耀自己才情的资本,做诗做得好,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吹捧和夸耀,这也会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像这种做诗的宴席就是互夸互捧的宴席。

当然,在这些宴席之上也确实流传下来的一些千古佳作,而这些千古佳作便是这些诗人的智慧结晶。但也有一些宴席上的诗作是十分平庸的,旁边的人往往会为了作诗者的面子而道一声好。除了富有人家和文人雅士的宴席之外,还有最为普通的宴席。这样的宴席上没有歌舞,也没有诗词,只有饭菜和酒水,吃完饭之后,人们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样的宴席最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宴席。而宴席上的菜自然没有现代的菜肴丰富,毕竟当时的调味料都还不是特别完善。当然越是富有的人家,菜肴也就越丰富,用量也就越昂贵。

古代的宴席多种多样,而现代的宴席除了婚礼和丧礼之外几乎都是一个样,要么在家里吃饭,要么到外面到餐馆去吃饭,吃完饭之后就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晚上再来吃一顿饭,成了主人家的面子。没有音乐,没有歌舞,更加没有诗词乐赋。这样的宴席比起古代的宴席来说显然是有些无聊的。虽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做事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情,但也比如今的宴席只是一顿饭就走要好得多。在如今的宴席之上,人们并不会说自己的诗词写得有多好,自己的论文写得有多好,也不会现场做一首诗写一篇论文出来。

在宴席上,人们谈论的往往是自己的家长里短,自己的孩子昨天又尿床了,自己公司的领导有多么古板,自己的某个亲戚是个奇葩。这些家长里短的内容难免让人觉得无聊,还不如像古代的文人雅士一般做一首诗出来。越是年轻的人越不喜欢这种场合,而那些年龄大的人反而非常喜欢凑这种热闹。

6、明朝的名宴有哪些?

中国古今的五大名宴包括满汉全席,孔府宴,全鸭宴,文会宴,烧尾宴。 满汉全席,有一个传统相声叫做报菜名,就是把其中所有的菜名一一的说出来。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宴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全席是清代满室贵族、官府才能并举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有,菜肴达300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孔府宴,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而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所以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古代宴席的典范。全鸭宴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宴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反正只要去过全聚德烤鸭店。那么就算是吃过全鸭宴了。
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做出来的。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烧尾宴,古代名宴,是专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也有升迁更新之意……!

7、古代著名宴会的流程及主要分类

古代皇宫举办宴会流程繁缛、华贵、典制化,讲求严格的封建等级性与权威,请看以下实例,选自《清史稿》卷八十八记载,清朝春节筵宴仪式。

大年初一,巳时,内外王、公、台吉等着朝服集太和门,文武各官集午门。设御宴宝座前,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长官视人数多少设席。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

(7)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扩展资料:

孔府宴:

曲阜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经历2000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族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

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古代宴席的典范。

该宴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为招待皇帝和钦差大人的“满汉宴”,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日、婚丧和接待贵宾用的“鱼翅四大件”和“海参三大件”宴席。孔府宴烹调手法多样,以炸、烧、炒、蒸为主,其名菜主要有:神仙鸭子、霸王别姬、雪里闷炭、八仙过海闹罗汉、孔门干肉等。

8、中国古代十大名宴

1、周八珍
周代八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完整的宴会菜单,记载于《周礼·天宫》“珍用八物”。

周八珍是8种菜肴的总称,分别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liao)、熬、渍、捣珍。

其中炮豚是将小猪先烤、后炸再隔水炖;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

淳熬是蒸稻米饭再沃以肉酱,淳母同法但用黄米饭。

肝膋是将狗肝切丝裹油网炸之。熬是以牛肉块熬煮而成。

渍是用小牛里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醯(xi)腌后生食。捣珍是把牛、羊、犬、鹿、猪肉等以石臼捣去筋膜后,成团煮食。

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选料精良,制作复杂,不仅具备烤的技艺,还采用了烘干、腌渍、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种手法。尤其对调和五味的合理使用和多环节的加工,都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烹饪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续至今。

2、鹿鸣宴
乡饮酒礼是我国历史上流行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是一种礼仪性的饮宴活动。

而鹿鸣宴作为乡饮酒礼的一种形式,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in)。”

其意为小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就像蚂蚁一样,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伴儿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笼络士子人心,展示礼贤下士之古风。

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比试才华。唐代王勃参加的滕王阁酒宴就有此遗风。

古人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不过此宴只是在富裕地区才流行,穷困之地却不时兴。民国以后消失殆尽。

3、孔府宴
孔府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府宴,位居中国官府宴之首,它既体现了古中国宴席高度的政治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最高的烹饪水平。

孔府宴主要是孔家在接待贵宾、祝贺上任以及在生辰节日、婚丧喜寿时特别制作的宴席。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至今,在山东曲阜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但好不好吃就不好说了。

4、唐代曲江宴
在众宴之中,最轻松豪放的当属唐代的曲江宴了。

曲江宴是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故又名曲江会。

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节之前,上巳节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这种游宴活动,皇帝亲自参加,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

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及与宴者一边观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美味佳肴。后来,曲江游宴发展的种类繁多,以至于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像今天的庙会似的,各类游宴,情趣各异。

这之中,尤以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最隆重,在历史上的影响最深。

当年,考中进士乃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

同时,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逐渐演变为诗人们吟诵诗作的“诗会”。

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殇”的习俗,置酒杯于流水中,流至谁前则罚谁饮酒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至唐僖宗时,也在曲江宴中设“樱桃宴”专门来庆祝新进士及第。

曲江宴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野宴活动,从唐中宗神龙年间起,一直延续到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杀入长安城为止,历时一百七十多年。

只是,现在永远也没有像大唐这样的盛世机会享用了。

5、唐代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

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士人初登第或者升了官,朋友通辽都会前来祝贺,主人就会备下丰盛的宴席和歌舞来招待。唐代把这种宴席活动统称为烧尾,宴席随之也被唤作“烧尾宴”。

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

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

6、元代诈马宴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

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后来,宫廷诈马宴基本绝迹,烤全牛也已失传。

后来再恢复的烤全牛、烤全羊和当时的诈马宴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备、重衣饰、重宴飨的习俗,较之宋皇寿筵气派更大,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的礼服每年都由工匠专制,皇帝颁赐,一日一换,颜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

在这种大宴上,皇帝还常给大臣赏赐,得到者莫大光荣。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

此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个特例。

7、袁枚的私家名宴随园菜
吴门随园菜和山东的孔府宴,北京的谭家菜并成为中国三大官府名宴,其实,随园菜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官府宴,只能说是私家宴。

随园菜得名于清代才子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这是袁老先生凭着自己对美食的强烈爱好,遍访名家名厨名吃,又结合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观点而整理的一套美食体系,由于他也常在家中待客,后来,便被称之为“随园菜”。

袁老师的随园,既是花园,又是烹饪原料基地,据说是“除鲜肉、豆腐须外出购买外,其他则无一不备”。

随园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饭,选料严格按要求。如选用什么肉好吃,鸡用什么鸡,竹笋要什么样的,好火腿买谁家的,都有要求,绝不凑合。这一点在他老人家的文章里都有清晰的记载。

所以,袁枚又被称为“食圣”。

8、满汉全席
要说中国古代十大名宴,不能不说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顾名思义,乃清朝时期的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汉全席后来还发展成为相声灌口的保留曲目和经典教材,并因此被广泛传播。如今,有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恢复“满汉全席”,但鱼龙混杂,有的大多只是个概念和噱头。很多传统中的名菜已经没法吃到,也不准吃了。

譬如:蒸熊掌,想想都脚疼。

9、千叟宴
千叟宴也是大清帝国皇宫里的大宴之一。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

此宴因康熙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间赋得《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

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社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如今绝迹,风尚不存,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太多了。

10、最后一个官府宴:谭家菜
在中国名宴历史上,谭家菜和孔府宴、随缘菜齐名。

谭家菜由清末官僚谭宗浚及其家人所创。

1874年(同治十三年),广东南海县人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后督学四川,后又充任江南副考官。

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自此发祥。

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饪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

如今,各地的谭府菜也有很多,徒弟带徒弟的,打谭府菜名号的馆子也有很多,但北京饭店总认为自家的谭府菜才是正宗的,所以,过去一直打了很多名分官司。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