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酒席坐法
1、酒桌吃饭坐法
经常外出就餐,所坐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
1/7 分步阅读
中式菜式的酒楼里的桌子一般是圆形的,一般的酒席上的桌也是圆形的。推门进去,第一眼正中央的是主桌,如果有摆餐巾花的话,这个位置的花与旁边的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主位。
2/7
挨着主位的左右两边依次坐开,如果是公司的话,就是职位由高到低的了。通常在这主位和主位附近的座位,是可以众观全局,面对着电视机和门口,包房内的情况是一目了然
3/7
背对着门口的是最不重要的位置,职位低的人一般坐这里。
4/7
也是在背着门口的位置也有三四个,这些座位有些是靠近厕所的,这一般人不喜欢坐的。
5/7
背着门口的位置,还有两个是背着电视机的,这里是看不了电视的,只能听声音。
6/7
在背着门口的还有两个位置,中间里放着黑色的公筷和勺子,这筷子与别的筷子颜色通常不一样,有些人坐在边上,不了解这些的,还会用了这些公筷。这个位置也是上菜用的,所以坐在左右两边的人,不是很方便的。当服务员端菜上来时,你就是停筷子,还要小心,不要让菜汁滴到衣服上。
7/7
出席就餐,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子的话,一般不让老人和小孩子坐有公筷附近的两个位置,如果是父母带小孩子的话,父母为了给孩子夹菜,一般也不分开坐。
2、酒席上的坐位坐法
家庭酒席老式八仙桌坐位一般四条长凳坐八人:
坐北向南是上坐,最大;
然后依次是东边、西边、南边;
每条凳上又分大小,北边凳上左首也就是靠东边凳的那个坐位为大(主宾),右边坐位为主人;东西二边靠上坐(北边)的一个坐位较靠南边的为大;南边二个坐位不分大小。
酒店包厢大圆桌坐位一般八至十二个坐位:
最里面坐位正对门口的二个坐位是主人和主宾,主宾坐左首,主人坐右首;
其它坐位与家庭酒席坐次一样
3、宴会上怎么区分座位的主次
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主左宾右分两侧而坐;或主宾双方交错而坐;越近首席,位次越高;同等距离,右高左低。
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央高于两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1、“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客人的最高职位,或伴酒的最高尚的人。在前门的前面。主要功能基本上是掌握宴会的时间和饮酒的程度。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也是宾客中的第二位贵人。位置与主公司相对,即背对大门。传统上,这个职位应该是给付账人的。
(3)青岛酒席坐法扩展资料:
宴会座次的注意事项:
一席的坐次以左为上,称为首席,相对者为二座,以次递推。在现代餐厅,宴会吸收了西方宴会中以右为上的习俗。第一个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第二个客人坐在主人的左侧或第二个主人的右侧。客人就座后,主人会敬酒,客人会站起来接受。
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4、中国宴席餐桌上的座次是怎么排的?
中餐的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分为桌次排列和位次排列两方面。
1.桌次排列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这里所说的右和左,是由面对正门的位置来确定的。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的远近,是以距离正门的远近而言。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桌数所组成的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在安排桌次时,所用餐桌的大小、形状要基本一致。除主桌可以略大外,其他餐桌都不要过大或过小。
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次、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位员引导来宾按桌就坐,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2.位次排列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体位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限在10人以内,最好是双数。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数如果过多,不仅不容易照顾,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方法,圆桌位次的具体排列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它们都是和主位有关。
第一种情况:每桌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第二种情况:每桌两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主人夫妇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右侧就坐。每桌从而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谈话中心,如图9-5和如图9-6。
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请主人坐在主宾的位子上。
为了便于来宾准确无误地在自己位次上就坐,除招待人员和主人要及时加以引导指示外,应在每位来宾所属座次正前方的桌面上,事先放置醒目的个人姓名座位卡。举行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文两种文字书写。我国的惯例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时,座位卡的两面都书写用餐者的姓名。
排列便餐的席位时,如果需要进行桌次的排列,可以参照宴请时桌次的排列进行。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右高左低原则
两人一同并排就坐,通常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居右坐的因此要比居左坐的优先受到照顾。
二是中座为尊原则
三人一同就坐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
三是面门为上原则
用餐的时候,按照礼仪惯例,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
四是特殊原则
高档餐厅里,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这时候,观赏角度最好的座位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
5、结婚酒席排坐顺序
按顺序 ,主桌双方父母,介绍人(征婚人),新郎新娘
接下来是双方亲戚、双方父母的朋友,新郎新娘的朋友同事同学等等
6、中国酒席上座次排序。
宴会通常8~12人为一桌,主次应该是面门为上(9号,11号,12号),以远为大,居中为尊,以右为尊的原则分桌的近为主,远为次,右为主,左为次的原则安排各桌的主位可以跟主桌相同,亦可以方向相对宴会的席位是指在同一桌上,座位有主次之分。一般情况下,对着门口的座位为主位(9号,11号,12号),离门口最近的为次位(1号,2号,3号),其他位次以离主位的远近而定主次,右主左次;也可以穿插安排,即主人的对面安排为第二主人,其余的座位分别以离主人和第二主人远近而定主次,右主左次。以上由马飞主编的《商务礼仪规范手册》上摘抄,有删改
7、酒席的座位讲究?
宴席上的座位次序
许多人以为,正规宴席上正对着门口的那个位子是主位,应该让领导坐。其实这是错的。这个正对门口的主位,恰恰不是以职位的高低名气大小来定的,而是以谁是主人也就是今天谁请客谁坐此位。
主位确定之后,职位最高者或是名气最大者,坐于主人的右边,这是第一主宾席。而主人的左边,则是第二主宾席。
三位主角确定后,其余人等,也不是照集体相那般坐法,而是以第二主宾席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递减,直至挨近第一主宾的那个位子,才叫做“末座”,所谓“敬陪末座”、“忝列末席”者,指的就是这个座位。
但也有一个说法是说其他人按主客间隔而坐,背对门的座位通常由主人一方来坐。如果主宾身份比主人高,则主人应让出主位,自己坐在主宾的左侧。
这应该是由宴席的性质决定的。后一种说法比较适合请客吃饭,之前那种比较适合官方宴席。
另外,这里说的座位顺序不适用于有前台的大宴席,比如国宴、婚宴等。在这种大场面,面向前台的座位才是主位,谁想让贵宾扭着脑袋看前台呢。
中餐上菜的次序
上菜的次序里,有六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先有几个冷盘,让客人随意一下,一来免得冷场,二来客人中如有饥肠辘辘者,可先垫垫肚子。
二是关于汤的先后问题。南方习惯先上汤,主张先把胃口喝开,还有“吃饭先喝汤,胜过开药方”的说法。北方人则务实,认为先灌下一肚子汤,菜就得少吃。汤的先后问题,入乡随俗也罢。
三是热菜上来之前,酒杯就必须斟满。有时热菜都上了两三个,酒还不见踪影,主人想致两句词,他端着个空杯子,如何开腔?等服务员慢吞吞开得酒瓶筛得酒来,那上来的热菜早已凉了一半。
四是现炒现上的热菜,两道菜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一道菜吃到一多半,第二道便续了上来。同样的菜肴,上的方法对路,客人的胃口就会更佳。有的饭店在这方面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一道菜吃光,半天不上第二道。要么是客人尚未做好起码的思想准备,呼啦一阵风摆满一桌,客人面对满桌菜肴,突然无处下筷了。
五是饭店的招牌菜,尤其是手工细活的那一类菜,还有肥腻之物如扣肉、红烧肉者,上的次序一般不能太靠后。因为那时客人已经打嗝,再把这些好东西端上来,只能给人以雨过送伞的感觉。
六从盐味的角度而言,菜要一道比一道淡。炒菜最大的学问是放盐。所谓盐调百味,菜肴中的鲜味、甜味、香味,全靠盐把它们调动出来。有道是,盐是君子,盐把食物中的各种好味道调出来之后,它就隐退到了幕后。倘若一道菜上来,谁要吃出了盐的味道,那么这道菜就失败了—这就叫盐压百味。
人的舌头与别的感官是一样的,用久了便会麻木。故而上菜要一道比一道淡。如若相反,那就彻底砸锅。美食家朱自冶先生说,有一次他去赴宴,最后一道汤,大师傅忘记放盐,端上桌来大家一喝,几乎异口同声喊出一个字:“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