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司仪
1、古代司仪怎么称呼
司仪,在现代是结婚典礼的主持人,如果在古代是司礼是夫妻大婚的证婚人。
古代司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送入洞房。
2、请问古代婚礼都需要什么人,例如司仪司礼什么的?古代结婚需要证婚人吗?
需要司仪傧相媒人喜娘。
有关于主婚人最早的记载是出自《大清律例》:“男、女结婚嫁娶,必有主张其事者,谓之主婚,即:祖父为孙,父母为子,伯叔为侄,兄姐为弟妹,外祖父为外甥主张其事,为其主婚。”
主婚人按传统礼俗是由新郎的父母担任,从礼仪的角度而言主婚人居主位,礼仪次序上一般在证婚人后面。现在也同时出现了主婚人事新郎新娘的父母担任。主婚人他讲话的要点就是:"感谢嘉宾,叮嘱新人,提些成家以后的要求"等,俗称致"新婚训词",现在也就是司仪的工作了,也没有固定由谁请的说法,大都会是新人自己挑的。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婚姻中主权人始终是占有绝对的权威,而且经过中国传统“六礼”的明媒正娶,举行婚礼仪式,才能算是婚姻成立,得到社会的认可。
而中国传统婚礼中并没有证婚人。只是时尚的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借鉴天主教的婚礼规范。证婚人顾名思义是婚姻合法的证明人。从礼仪的角度看证婚人应居客位,礼仪次序上一般在主婚人前面,过去通常由红娘担任。证婚人的讲话主要内容就是:"婚姻合法、恭喜新婚"等。现在大多是新人单位的领导。
其实只有在信奉宗教的形式的外国和曾被外国统治的地方(香港、澳门、台湾)才会依然依法存在“证婚人”一词的必要性。
3、婚礼上,主婚人,证婚人,司仪,主持人,都是什么意思?
证婚人:顾名思义,职责就是证婚 .在婚礼仪式中,由他来宣布和证明新人婚姻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念读结婚证并颁发给新人。古代没有结婚证,所以也没有证婚人,证明方式为拜天地,让天地来作证,和现在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个意思。
证婚人的选择比较广泛.他(她)可以是结婚新人的同学,同事,朋友,亲戚,父母的同事,朋友,也可以是新人双方单位的领导.
主婚人:其职责是代表父母对结婚的新人做嘱托.主婚人一般由男方聘请。身份可以是级别高点,年龄大点,辈分高点.最好是出席婚礼人群中,德高望重的贵宾中的一位.
主持人(也叫司仪):对于1楼所说“就是婚庆公司给你找的逗贫嘴的那么个人”,我不同意,现在婚礼越来越讲究个性和质量了,主持人绝不是逗贫嘴的人,可能早期或者现在有些地区部分中低档婚礼主持人是这样。我在北京,我在做主持人,随着发展,中高档婚礼中,越来越讲究高雅、轻松,需要的主持人既要形象、又要有文化和经验,举手投足都要有一定水平,简单的插科打诨是上不得这个台面的。
4、古代结婚司仪说什么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
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
通赞:新郎新娘进香。
引赞:跪,献香。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后就是电视剧里面常见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傧相就是司仪 傧相分为男傧和女傧
亦作“摈相”。后来又指婚礼对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周礼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傧相之礼。”郑玄语:“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具体的 亲可以去网络【傧相】具体是做什么的
5、古代婚礼司仪主持词: 急需要一份古代婚礼,司仪的主持词,最好能是文言文的 谢谢啊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早已被风诗所讥。《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6、婚礼的主持人为什么叫司仪
婚礼司仪是结婚典礼的主持人,也可以称谓“婚礼主持人”。它按照中华民族和地域风俗习惯不同,依照当地风俗礼仪来主持结婚典礼,因此,婚礼司仪是礼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具有独特风格,植根于群众沃土中的婚俗文化。 为什么不叫婚礼司仪而叫婚庆主持人? 根据了有关书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司仪就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在《辞海》中司仪就是一个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提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 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而主持人不仅要当好司仪,还要有掌握、控制、处理庆典全过程的能力。 河南著名司仪丁继锋
婚礼司仪是近似于相声,文艺节目主持、演说、表演和朗诵诸多艺术的综合。它有单口(一个人)、对口(双人)和三个人以上的“群活儿”、还利用化妆、表演、插唱等形式,新颖独特,不拘一格。好的婚庆主持人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同时能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幽默、雅而不淡、笑而不脏。它有时超过一般的相声,可称为中华传统礼仪中的一绝。 河南著名婚礼司仪主持人丁继锋[1]:中国首场电影婚礼主持,中国首场草坪婚礼主持,中国首场韩式婚礼主持,中国首场童话婚礼主持,电视台主持,北京电视台(生活资讯),河南电视台3套,河南8套,郑州电视台新人,时尚类节目主持人。 婚礼主持荣誉:中国时尚婚礼创始人,河南最具声音魅力的配音演员,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首批会员,中国首届婚庆主持人大赛金奖获得者 婚庆司仪是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以说为主。它通过连贯、华丽的辞藻把整个结婚典礼串联起来,不拉程序,不出漏洞,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在进行中也可以穿插演唱、朗诵、曲艺小段及口技等表演。但不要多,切忌喧宾夺主。 婚礼司仪不同于说相声,它大多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缺少捧的成分,只能自己铺垫,而且铺垫不能过长,期间要安插笑料、悬念。利用评书表演的跳入(角色化)和跳出(叙述)的手法,适当地赠送对联和祝贺词。总之主持婚礼要达到喜庆,热烈、隆重、欢乐、健康的目的。 婚礼司仪要根据不用行界、不同类型人物,灵活编纂司仪词,千万不要千篇一律使用同一套词。 婚礼司仪除了主持好典礼之外,还要在婚宴中带领东道主和新郎新娘向各方面来宾敬酒,主持好席间连唤醒的乐队和演出活动。编辑本段婚礼司仪的职责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这样解释主持人的:负责掌握或处理,如主持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司仪就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在《辞海》中司仪就是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提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 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由此不难看出主持人不仅要当好司仪,还要有掌握、控制、处理庆典全过程的能力。 首第一、婚礼庆典是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肯定没有经验,即使以前参加过别人的婚礼或给别人结婚帮过忙,但轮到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因此从婚礼策划到婚礼的每个细节以及迎送亲的注意事项都要为新人考虑到。 第二、有数以百计的来宾,不仅要秩序井然,还要创造出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让所有来宾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还要时刻关注新人在敬酒当中的动态,避免让新人陷入尴尬。 第三、协调摄影、摄像、乐队、音响、化妆、礼仪小姐配合、现场道具(烛台;香槟塔;追光灯;烟雾机;泡泡机;冷焰火)、舞台灯光,甚至餐桌摆放、上菜时间等等。 第四、从容面对巧妙处理突发事件,庆典人多,工作多,事情多,甚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看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了。 总之,无论是司仪还是主持人我都喜欢,因为是成人之美的好事、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学习、能结交很多朋友、还能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编辑本段婚礼司仪的重要性婚礼主持人是整个婚礼的灵魂,他控制着整个婚礼现场的情绪和氛围。每一对新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恋爱经历、文化背景,每一场婚礼上的来宾情况以及婚礼现场布置风格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对婚礼主持人的要求也就随之而不同。一位优秀的婚礼主持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表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同时借助这种浓浓的感情交流,让婚礼的文化底蕴得到升华。 主持人的水平直接影响婚礼效果:婚礼主持人在婚礼当中承担整个婚礼贯穿的重要作用。婚礼主持人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婚礼效果,选择一个适合你的婚礼主持人在您的婚礼当中至关重要,主持人的水平高低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 通过视频来判断主持人的风格: 新人通过观看主持人主持过的婚礼视频,可以判断是否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新人除了要看主持人本身的现场主持能力,也可以通过在场嘉宾的神情、状态来感受主持人是否能充分调动现场气氛。 由主持人带领的彩排非常重要: 婚礼主持人应在婚礼前与新人见面,沟通安排婚礼当天的概况并根据不同要求为新人策划当天的婚礼流程; 并且在婚礼前一天的时候,带领新人进行婚礼仪式的全程彩排,用自己的经验教导新人应该如何行走以及在仪式过程中得当的姿势、表情。 丰富的经验不可或缺: 大多数新人在平常是很少有成为全场几百人关注的焦点的情况,所以从新人入场的步伐和在舞台上的姿态到新人各环节致辞的措辞、语态和全场十几首背景的选择、切换都经过缜密策划和多次演练,主持人要辅助新人摆脱紧张,尽量表现自然。 不可喧宾夺主: 过于表现自我的主持人不可用,有的婚礼主持人会在婚礼开场前用较长的时间介绍自己,炫耀自己的荣誉,或者来一段模仿秀,这样的婚礼主持人非常不可取。同样,过分煽情、低俗搞笑的主持人也是不宜出现在婚礼中的,会影响这场婚礼的氛围。挑选合适的司仪 1、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名气大的司仪不一定代表适合你。一定要看过现场视频或现场之后再下定论。还有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声音形象上固然没有问题,但是第一,如果是录播节目的主持人,临场和应变能力可能会很差,第二,很多专业主持人在婚礼文化上不专业,比如习惯了“某某晚会到此结束”,给你的婚礼也来个“到此结束”,其实婚礼不能“结束”要说“礼成”的。 2、太过年轻的司仪要慎重选择。中国人还是觉得结婚是人生大事。如果司仪的年龄比新人还要小很多,特别是来宾很多的大场面,会有点压不住场。 3、看视频主要是了解司仪的声音、台风以及是否紧张、是否过于自我表现、是否能调动现场气氛、是否有不雅的语言等,也并不代表你的婚礼就会一模一样。好的司仪,既可以做中式也可以做西式,也会根据新人的特点和来宾的层次年龄做出不同的调整。 4、有很多性格稍微内向的新人都想要“少说话”,但“少说话”并不代表司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宾客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而新人在后面傻傻的站着或者称为被司仪开玩笑。如果你的司仪主动提出要在婚礼上唱歌、唱戏、甚至表演魔术,就要慎重考虑了。 5、创意适度,注重团队配合。早前的婚礼流程、音乐、亮点设计都是由司仪来做的,可是现在的婚礼大多数都是由婚礼策划师来统筹协调,如果司仪有灵光一闪的创意没有跟策划师沟通,当天牵涉的音乐、灯光、舞美效果、甚至督导、新娘秘书、开门的人都会受到影响,产生混乱,所以即兴发挥或者临场机动的问题,都最好不要出现,所有的细节都是事先确认过的才能保证顺利编辑本段婚礼司仪的基本素质在婚礼中,司仪主要掌控现场,调动、营造气氛,把握主题,推进流程;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线,突出烘托新人,展现新人爱情的闪光点,运用语言把婚礼各环节串联起来,引导新人、家长、证婚人及来宾等共同完成婚礼仪式。 婚礼司仪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素质。 1.具有专业的舞台风范。放松自如,表情自然,姿态端庄,动作优雅,稳重大方,举止潇洒。 2.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婚礼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合情合理、周密细致的策划安排婚礼程序,使整个婚礼程序自然流畅,富有创意,高潮迭起,打动人心。 3.良好的表达能力。理解力强,反应快速,词句使用准确,言语生动传神。 4. 较强的表演能力。主持人是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体态和动作等来传达信息的。为了生动的表达主题,营造现场气氛,感染观众的情绪,就必须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加以有效的利用和控制。因此,主持过程也是一个表演的过程。但切忌表演夸张过度,给人以虚假之感。[2]编辑本段如何选择婚礼司仪1.首先考察婚礼主持人的基本素质:普通话是否流利、仪态是否得体、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有丰富的婚礼婚俗知识[3]。 2.考察主持人的年龄和阅历:主持人呈年轻化趋势,但要考虑婚礼的来宾组成,如来宾以年轻人为主,可考虑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主持人;如果你的婚礼较传统,亲友中长辈很多,建议你还是要考虑较为成熟的主持人。 3.婚礼主持经验:这一点主要包括主持人从事婚庆工作时间的长短、是专职婚礼主持人还是兼职等。从业经验是作为一个需要了解的职业背景参考,但不是选择主持人的最主要条件,有的主持人可能有十几年的主持经验,一年之中的场次也非常多,这样也有可能更易陷入大同小异的模式化。所以你更应该根据主持人的经验来看这位主持人是否适合你的风格。 4.看以前的主持视频。看婚礼仪式中主持人的运作是否流畅、台风是否自然得体、是否能充分调动气氛。 5.考察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中国人最忌讳婚礼上出现不吉利事情,因此临场应变能力是考察主持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说天气不好;婚车在路上出现了点事故导致婚礼延时;比如说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时婚戒掉在了地上;酒杯打了……这时考验的是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一个好的主持人在任何场景下都会把婚礼主持得有滋有味,似乎任何一个场景都是婚礼的好的陪衬。编辑本段签约婚礼司仪注意事项婚礼司仪需要提前多久预定?签约时应该对婚礼司仪提出什么要求? 1、我们推荐的时间是婚礼前三个月到半年预定,旺季最好能再提前。一般预定是以签合同交定金为准,口头约定并不保险。 2、婚礼前半个月左右司仪应该与新人见面沟通,也不建议沟通太早,如果是旺季的时候可能好的司仪一个月有六七场,甚至有的上下午赶场,沟通太早可能司仪会记不清细节。还有就是所有的要求和确认的细节都要写下来。 3、司仪最好能参加婚礼前一天晚上的彩排,婚礼当天要在新人到达之前到场,调试音响试麦克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引导来宾去迎接新人。 4、以前的婚礼司仪很多要陪着新人敬酒,还有现场喝醉的事情发生。现在大多数司仪会在全部仪式完成后离开现场,不在现场用餐饮酒、不私拿客人财物、不索要红包,已经是比较通行的职业道德, 这个要提前跟司仪或婚礼公司的人确认清楚。 司仪的流程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尊贵的来宾:晚上好! 期盼以久、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今天是小姐和先生喜结良缘的大喜日子,马上他们就要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迎接这对新人吧。(掌声)(放婚礼进行曲》)。 新人入场, 眼前这位风度翩、气质不凡的新郎先生,生性幽默、开朗。在他身旁这位仪态大方、风姿绰约的新娘小姐,能干、大方,古语说郎才女貌,但你们看,我们的新郎、新娘是既有才又有貌,真可谓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现在,请他们的证婚人为新人致证婚词(证婚人主持交换结婚戒指) 拜谢仪式: 新人向父母一鞠躬一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新人向来宾二鞠躬一一感谢来宾的光临和带来的祝福; 新人相互致礼一一三鞠躬一一从今往后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从不同的生活环境走到了——起,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里,是家庭的关爱、亲情的关杯伴随至今,如今儿女己长大、成家,此时的父母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儿女说,想对孩子讲,让我们请敬爱的父亲(母亲)来说几句吧。 父母代表发言———(掌声) 面对着现在亲朋满座的喜庆场面,我想这对新人此刻一定心潮澎湃,过去的己过去,眼前是片希望的未来,我们请他们谈谈此情此景的心里感受吧。 新人代表发言———(掌声) (送上半开的香槟酒是喜庆的象征,是快乐幸福的源泉,现在让我们的新人共同开启幸福的源泉、 注满彼此的酒杯,为了将来,手挽手喝一杯吧。 新人开启、倾倒香槟并喝交杯酒、(推上点燃了蜡烛的婚礼蛋糕)切百年好合的蛋糕。将来度过的生活并不会象眼前那么容易,但我们相信他们今后一定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婚礼司仪大赛颁奖
[掌声] 现在让我们举起酒杯,为他们双双走进今天的洒宴、共同走向灿烂的明天干杯祝福吧!
这个是百科上的
7、汉唐时期的婚礼主持人称作什么?
汉唐时期的婚来礼主持人称作什么自?
司仪,也叫主持人——是将主题、嘉宾、程序及目的跟听众有机的联系起来的那个人。司仪就是古时候的主持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司仪的解释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现在的司仪就是主持人。
1. 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 北齐 有司仪署, 隋 唐 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 宋 以后不设。 明 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 清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2. 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吴晗《哭公朴》:“拿了通电宣言的底稿,到处奔走,邀约签名的有 公朴 ,办印刷、分发的有 公朴 ,主持《民主周刊》的有 公朴 ,有些会场中当司仪的还是 公朴 。”
3. 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队,按着主席团的布置,负责大会的司仪。”
8、古代时期把婚礼主持人叫什么
司仪
在《辞海》中司仪就是一个官名;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
婚礼司仪是近似于相声,文艺节目主持、演说、表演和朗诵诸多艺术的综合。
它有单口(一个人)、对口(双人)和三个人以上的“群活儿”、还利用化妆、表演、插唱等形式,新颖独特,不拘一格。
好的婚庆主持人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同时能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幽默、雅而不淡、笑而不脏。它有时超过一般的相声,可称为中华传统礼仪中的一绝。
婚庆司仪是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以说为主。它通过连贯、华丽的辞藻把整个结婚典礼串联起来,不拉程序,不出漏洞,始终洋溢着喜庆气氛。在进行中也可以穿插演唱、朗诵、曲艺小段及口技等表演。但不要多,切忌喧宾夺主。
9、古代结婚需要一些什么硬条件才可以嘛?
古代人结婚首先需要的就是司仪相媒人喜娘。就是像男女结婚的时候,必须有来主张婚事的人。其次每一个结婚都有一套流程,而古代的结婚就有6个阶段,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而所谓的采纳,就是说想要结婚一定要男方家的人,请媒人去女方家里面提亲,如果女方家人同意这门婚事,就算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求婚。
并且双方要了解对方的姓名和八字,因为古代的人比较迷信,觉得八字和姓名不相冲突,才会正式的准备合婚。如果女方同意,那么则进行授礼,男方就通过这个来占卜凶吉。
八字如果相合的话,就要进行下一步纳吉。就是把占卜好的好消息告知女方,然后再把金银首饰等物品当做礼物送过去,就相当于现在的订婚,俗称送定下聘。
而纳征就是正式的把聘礼送往女方家,古代的纳征基本上都是以鸟兽虫鱼为礼物,比如说上古时期,送往女方家的聘礼一般都是全鹿。一直到后来就发展成了以布匹为聘礼,越到后来那真的礼仪就越来越繁重,成为了古代结婚6个礼仪中最繁琐的过程。
然后就是进行请期,就是男方家会选择结婚的吉日,拿去与女方家共同商讨,现在我们就俗称为提日子。
最后一项就是现在我们都熟知的清明就是迎娶新娘,因为各地的方式还有礼节不同,所以具体的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是男方前往女方家迎亲,一起回到男方家之后,新郎新娘共同饮食,会有专门的下人送来两鼎酒,夫妻双方各执一杯共饮,这就相当于是现在喝交杯酒的起源,算是婚俗文化里面最具有民俗色彩的象征。
这个算是古代富家子女结婚的硬性步骤,但是普通家人基本上都是从简而办。这都是结婚所需要的硬性要求,其次就是需要司仪,媒人还有喜娘,古代必须进行传统的明媒正娶,举行婚礼仪式,这样两个人才算是正式成为结发夫妻,如果没有证婚人,那么这个礼就不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