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砂之战晚礼服
1、中国古代战甲和中国古代经济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中国被称为“衣冠之国”,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和垃圾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只识“唐装”和“旗袍”,还认为是最好看的服装 呵呵,先发个想象图,根据出土的工具和后来的发展想象的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商代武士复原图。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兵器参考《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西周武士复原图。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是个诸侯争霸、群雄割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国古代的各种思想学说、科学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军事装备的制造技术进步也很快。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开始“胡服骑射”了,但是基本传统元素还是保留了。其实中国古代还是很注意吸收外族先进的文化的,不象某些自大的民族。
胡服骑射复原图。(胡服袍参照洛阳金村出土战国银人像;冠根据文字记载,参照汉代出土实物设计;靴根据蒙古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实物复原。) 战国末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服事件。当时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地处北方,与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接壤。远在商代武丁时期,东北方的严允、鬼方和林胡开始崛起,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和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常年从事放牧、狩猎,娴于骑射。这些民族经常南侵,抢掠财物,俘虏人口,不断给边境的居民和国家的安全带来苦难和威胁。对这些民族的征讨一直持续不断,但都因为使用战车作战而不能获得全胜。要征服这些民族,只有改变作战方法变车战为骑战,发展骑兵部队。但骑兵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一是当时没有马鞍具,骑马就有一定难度,而在马上作战射箭,难度就更高。二是还没有合适的服装。传统的深衣戎服不便骑马但一下子改变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上衣下裳和深衣,,也并不容易,于是变服成了一件有关增强国力的大事。赵武灵王几经周折,在取得部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支持后自己带头以国君的身份穿起了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赵武灵王是最先采用这种服装的人,他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矩领。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为“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是皮革制成的为“革带”。本图为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铜人服饰复原)。这种服装为矩领,领、袖、襟、裾均有缘饰,肩上有披肩,腰系绦带,并在右侧挂玉佩。此服属于当时一般士之服饰。
这个东西叫“带钩”是用于使用“革带”类衣物中的革带上,就象现在的皮带扣,还曾经救过公子小白
“带钩”的材质除了金属,还有中国人最喜欢的玉。
找这个猴子带钩找了半天,图太小,大家将就下,古人还是挺好玩的,小小的带钩就有很多样式。
君子无故不去玉,中国人很喜欢玉,因为这种石头可以表示主角高尚的品德,战国和秦汉人喜欢佩带玉佩,而且是成组佩带。
这里只有小图,大家将就下。
楚国的服饰影响了后来的汉朝,谁让刘邦是楚人呢!
楚国贵妇的直裾单衣 绣罗单衣及刺绣纹样。从实物来看,锦袍和禅衣样式基本相同,即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右衽、交领、直裾。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受中原影响很深。
战国时期中山国妇女的服饰 插笄、穿短衣长裙的妇女(河北平山三汲出土中山国玉人)及窄袖短衣、方格纹长裙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中山国是战国中期中原地区的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数民族诸侯国。图中展示的玉人服饰,上穿紧身窄袖衣,下穿方格花纹裙,在当时具有代表性。人物头上的卷型发饰,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区流行的笄饰。
战国窄袖曲裾女服展示图(根据四川成都出土青铜壶纹饰复原绘制)。
马王堆出土的深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为曲裾深衣,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本图为汉代窄袖绕襟深衣图(参考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汉墓出土木俑复原绘制
曲裾深衣很容易走光,所以对走,坐姿势要求很高,这也许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讲究礼的原因吧!
汉代妇女的襦裙图(参考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复原绘制)。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走光从古到今天都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直裾袍服取代了曲裾深衣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完整的皇帝套装,从秦始皇时代一直用到明朝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2、日本战国时代婚礼流程是怎样的?
关于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和婚礼形式和中国完全不同。要想了解日本人的婚姻,必须先要对日本婚姻发展历史有个了解。
《古事记》是日本现存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记书籍。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日本历史上神话传说中的兄妹神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竖起“天之御柱”,他们绕神柱转圈,举行仪式,之后就结合在了一起。’这被称为日本婚礼仪式的鼻祖。
到了公元7-8世纪的“飞鸟·奈良时代”时代,婚姻制度开始学习和模仿中国唐代的制度。这个制度要求;男15岁、女13岁就可以结婚。当时的婚姻形式大多为“访妻婚”的形式。就是男女方仍旧分别住在各自的父母家,到了晚上男方到女方那里居住,在天将亮前男方便离开女方家。这种制度,在当时是母系社会的结果。
到了平安时代(公元8世纪-12世纪),访妻婚、招婿婚和嫁入婚这三种婚姻形态开始共存。所谓招婿婚,就是以女方为婚姻的主体、招婿上门的一种婚姻形态,与男娶女嫁正好相反。而所谓嫁入婚(也称招妻婚),即女方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这种新出现的婚姻形态在当时并不多见。同时,这个时期的男女在定情过程上比较特别。贵族之间流行“访婚”,即男子通过写有求爱和歌的书信向女方求爱,如果得到同意的回应,男子可以悄悄前往女方住处,与其同居。如果连续3夜都在一起就表示婚姻关系成立。当然,如果男子此后不再回来,3年后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宣告离婚。这种形式有些像现代的自有恋爱的感觉了。“访婚”制在这个时代的各个阶层间都非常流行,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访婚”的第三天称为“露显”,即男女双方向女方的父母亲戚宣告结婚并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女婿和岳父首次面对面,互相进酒。这就是所谓的“披露宴”(即婚宴)了。不管是哪一种婚姻形态,都充分地尊重了男女双方的想法,订婚之前不对外公开,一旦公开就必须结婚,所以公开的形式就称为“披露式”,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这么都算一种先斩后奏的形式,实在是耐人寻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开始进入镰仓时代(12世纪-14世纪),武士开始取代贵族成为政治舞台的中心力量。这一时期,即使是招婿婚这种形态,越来越多的女子在婚后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这是因为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父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缘故。
到了室町时期(14世纪-16世纪),嫁入婚逐渐成为主流的婚姻形式。在武士奋力拼杀逐鹿天下的战国时代,有势力的武士们通过联姻的方式联合起来扩大己方势力,借以牵制其他强敌。因此,政略婚姻开始在武士家族间流行起来,与其相应的结婚礼法也发生了改变。婚礼中更换礼服、向亲戚朋友回赠礼品、婚后回娘家探亲等结婚风俗开始确定下来,婚礼开始变得大型化、隆重化。这种情况经过安土桃山时期(16世纪中叶-17世纪初)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武士长时间执掌政权的江户时期(17-19世纪)。举行婚礼那天,新郎在自家的壁龛上挂上能剧中“高砂尉姥”的画像,并放上装饰了象征长寿的鹤、龟的蓬莱山形盆景,亲戚朋友开始汇集到新郎家里,在壁龛前面相互敬酒,祝福新婚。而此时,新娘乘坐轿子或者马车,带着化妆器具、料理器具等“嫁妆器具”,在兄弟的陪伴下前往新郎家。这个时期的婚礼仪式和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有密接的联系。到了江户时期,负责介绍结婚对象、收交聘礼、以及在结婚典礼上扮演者近似父母的重要角色的仲人(即结婚介绍人)、以及男女双方当着正式证明人的面进行面对面的“相亲”等习俗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地区以及社会底层,男方结婚后在女方家常住的“招婿婚”形态依旧存在。
到了明治时期,婚礼逐渐成为家族中的大事情,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开始参与其中。由于宗教信仰的自由,婚礼形式也就不拘一格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1900年(明治33年),皇太子嘉仁亲王(即后来的大正天皇)和九条节子的婚礼就采用了神道的“神前婚礼”形式,后来这种婚礼形式迅速在全国流行起来。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基督教式婚礼也开始流行起来。如今,日本有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自由派对式等多种婚礼和婚宴形式,男女双方可自由选择。 现代日本的年轻人在选择婚礼形式时,一般不会局限于平时所信仰的宗教,而是根据预算、自身的审美喜好或者长辈的愿望等来做出选择。
3、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新人结婚礼服一般为什么颜色?
商代的服装形式,主要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不分尊卑,全部都制成上下两截.西周以前,也采上衣下裳制,那时的服装,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所穿服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这种围裙被称为襜.周代的服饰大致沿袭商制而略有变化,总的来看,比商代宽松,长度大多过膝,衣袖有大小二式,衣领样式通常裁作Y型,腰间用丝带系束.
首服
商周时期男子首服,以扎巾为主,一般多将头巾卷成长条,绕额一周,形如头箍,冬季则戴厚实的布帽或皮帽;女子头上多插以玉笄,寒冷季节也用巾,帽.
鞋履
这个时期的鞋履,大多以葛,麻为布面,皮,麻为底,也有用木底的.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衣服
春秋战国出现一种服装,把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称做深衣.深衣是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方裁,然後在腰间缝合.当时因为深衣形制简便,穿著适体而甚受欢迎.制作深衣的质料,最多用麻布.由於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乃采取服饰的地区性特色分述.
中原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西周的三晋所在,服饰虽有繁简,均以宽带束腰的衣著款样为主,这种衣式,通常为上衣下裳连属,衣长齐膝,曲领右衽,称为深衣.女子则是衣长及足,下襬一般都比男性衣是见长.韩国的文献则有提及,当时人的穿著,应是有内衣内裤在外套上深衣.其中赵武灵王为服装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人物,废弃上衣下裳制,果断地进行胡服骑射.这次服装的大改革,是由於战争方式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春秋到战国,战争形式从车战改变成以短兵相接的近战为主,因战国之後,在北方的战场从平原扩展到山区,诸侯纷纷组织骑兵和步兵.这时地处西北的赵国,为适应军事发展的要求,决定了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特令全军学习骑射,而传统的服装很不适宜,因而采用的胡服形制1*.由於赵武灵王采用了这种轻便的服装形式和有想的作战方式,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并成为七雄之一.
1*)胡服,实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穿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衣长不过膝,下著长裤,靴子则是为了便於在泥泞水草之地旅行,是一种北方特有的服饰.
齐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山海,人民多文彩布帛,其俗宽缓阔达,反映在服饰上,女性长裙收腰曳地,窄长袖,有宽舒之感.衣裳体片总做上衣下裳连属. 西北秦地服饰,厚实而便用.因地理环境而及习战斗,衣服通有三重,依次为汗衣,袍襺,长襦,右衽交领,以应气候寒冽之变,其长襦也仅短至膝上,束腰带,利於行动便捷.
吴越地处东南方,位於长江中下游,文献有:吴发短,以椎髻为俗,剪发纹身,越人跣行等说,表明当地人适应独自的水土气候条件,长期保持著因地制宜的服饰风格.身上还穿带华饰的半袖,胸前开口,衣长至膝的紧身衫,束有腰带. 楚国位於江汉地区,势力跨过长江中下游南方部份地区,楚素有轻丽之誉,男女衣著多趋於瘦长,衣著材料必出於印,绣,绘等不同的加工,边缘则使用较厚重的织锦.
巴蜀滇住处西南地区,从地缘政治而言,是指分布在四川,云南包括邻近湖北,湖南,贵州某些地区在内的诸多西南夷.女子皆服宽大对襟外衣,衣长及膝下,宽袖仅长至肘,穿时不系不扣,露内衣,不著裤,仅腹部系一宽片裙,长发总掠脑後;男子则穿短袖衣,男女大体皆跣足.
质料
殷人的衣服,表现在甲骨文中的,有衣,裘,巾,做衣服的材料,有帛和丝.这可以证明殷人以在穿绸料的衣服和皮袍,这自然是高贵的服装.至於一般民众穿什麼质料的衣服,虽然没有明文可据,但必然是葛布或褐,也就是毛布,则是可以推之的.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商代的冠饰
头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领窄袖衣、腰束绅带、佩带蔽膝(前身腰间系有一条象征权利的下垂物,物的下端呈斧口形,寓有斧能断割之意,后世将其加阔变为蔽膝)的贵族男子。(西周玉人,传世实物,原件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弗格美术馆)
4、豪门阔太的黄圣依,哪件裙子让她充满贵妇感?
能够驾驭住白色连衣裙的女人,总是会给我们一种自带的高雅气质。如今37岁的黄圣依,不愧是豪门阔太,身穿露背白裙,头戴皇冠,优雅的气质完全掩饰不住,实在太有贵妇感!
白色长裙对于穿着者的身材要求极高,特别是V领的露背长裙,黄圣依的这一件泡泡袖款式的V领露背长裙,大秀出出她完美的身材条件,大开口的前胸设计展现出了黄圣依完美的事业线,皮肤白皙的她画着鲜艳的红唇,在整件白色连衣裙的映衬下,看起来真的是气质满满,优雅知性的贵族气质简直令人羡慕!
从整件裙身的后面设计来看,大胆的露背设计,秀出了黄圣依好看的少女背,加入泡泡袖元素的设计,让整件裙子颇有一种复古的优雅气质感,裙摆前身还带有蓬松的羽毛设计,让整件白色连衣裙看起来更加高贵。略带包臀的款式,展现出黄圣依完美的臀部曲线,身高和身材都非常优越的黄圣依,梳着中款的半直发,回眸一笑,气质十足,让人沉沦!
从年轻时身材条件就非常好的黄圣依,对于白色裙装的驾驭,简直有着与生俱来的气质优势。胸款式的包臀修身白色长裙,完美的展现出黄圣依精致的S曲线,没有过多的点缀和修饰,一件修身的白色裙装单品,被黄圣依穿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时尚的即视感,抹胸款式的礼服会给人一种性感妩媚的气质感,而白色的布料又让黄圣依看起来清纯可人!
不仅是抹胸款式的白色长裙,还有非常仙气的蕾丝网纱晚礼服,纤薄的面料透出了黄圣依白皙若雪的肌肤,蓬松的蕾丝裙往往会弱化女人单纯的性感,更多的是增添一份少女的唯美和气质感,长相大气又清纯的黄圣依,在驾驭这样的蕾丝长裙时,起来更像是仙女姐姐下凡,优雅气质,清瘦有型!
更为经典的黑白拼接穿搭,展现出黄圣依更极致的穿衣品味,经典的抹胸款式选择了黑色面料,更加修饰上半身的身材曲线,白色蓬松长裙的拼接大秀出黄圣依完美的身材比例,简直就像漫画中走出来的女主人公,九头身比例令人羡慕!
5、铂族金属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铂金
铂金(英文Platinum,缩写Pt)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在人类文明史上闪出耀眼的光芒,当时古埃及人用铂金铸成象形文字装饰其神匣,到公元前100年,南美洲印第安人成功地掌握了铂金的加工工艺,制成不同款式的铂金首饰。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特别偏爱铂金,称铂金为“唯一与国王称号相匹配的贵金属”。到了近代,世界著名首饰设计师(如Cartier Fabergetiffany)均利用铂金创造出不朽的杰作。举世闻名的霍普(希望)钻石,也被永远地镶嵌在铂金链上。
20世纪初,铂金在美国成为最受喜爱的首饰用贵金属。它天然的白色光泽征服了无数名门贵族的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铂金具有很重要的军事用途,美国政府曾一度禁止铂金的非军事使用,用白色K金(黄金与其他白色金属的合金)替代铂金,但是白色K金从光泽、硬度等多方面永远无法取代铂金。
到21世纪的今天,铂金的首饰用途又得到发扬光大,其稀有、纯净、坚硬的三大特性以及其天然白色光泽依然令追求时尚的男女倾倒。
铂金稀有,是因为铂金的储量远远低于黄金。铂的密度是21.45g/cm3,1万吨铂体积只有466m3,至今全球的铂金储量加在一起也只够装满一个中等大小的房间,而1oz铂金需从10吨铂金矿石中历经5个月才能提炼出来。
铂金纯净,是因为铂金首饰通常含有90%的纯铂金,其他的10%也主要是铂族金属。相比之下,18K的白色K金仅含75%的纯黄金,而且铂金的白色光泽自然天成,长期佩带也不会褪色。
铂金坚硬,是因为铂金的密度高,强度几乎是黄金的两倍,从而成为镶嵌各种钻戒的最佳选择。铂金的延展性好,1g铂金可以拉出2km长的细丝。铂金坚硬度高,使其不易磨损因而可以长久保存。
铂金的内在价值及其优雅光泽给无数首饰设计师以无穷的灵感,首饰界或时装界都热衷于再次掀起“白色浪潮”。法国的设计师Cartier称白金首饰为“贵金属之王”;Giorgio Armani 在其设计的晚礼服中使用铂金丝;Calvin Klein也曾使用铂金丝编织其设计的晚礼服。
日本曾经是最大的铂金首饰市场,其铂金首饰在设计、制作方面具有代表性。其铂金首饰做工精细,从浇铸到抛光,无不精益求精;设计风格既时尚又含蓄。
中国在刚进入21世纪时还是世界第二大铂金首饰市场,但到2001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铂金消费国。不过中国在铂金设计理念以及加工工艺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首饰的需求。国际铂金协会为此在上海等地举行了首饰设计家专题讲座,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如日本十大著名首饰设计师之一的Sekikazu先生)向中国铂金首饰设计师传授设计理念和技巧。
岁月的流逝没有带走人们对铂金的爱,却更增添了人们对铂金的欣赏。铂金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人们一种安详的由内到外的回味美,其价、其坚、其真、其纯、其优雅气质,无不让人觉得铂金值得拥有。
2.铂金的七大特点
铂金,由于其特有的品性一向被视为名贵的贵金属,近年来国际铂金协会更是极力推崇,其在结婚戒指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时代,铂金已被使用。考古学家曾发现一个埃及女祭司棺木上缀有铂金制成的象形文字,历经长久时间仍能保持完美,不失其原有光泽,充分证明了铂金的持久与稳定性。随着后来南非金伯利矿挖出第一颗钻石,铂金与钻石的搭配,使之大放异彩。意大利铂金协会曾推出一系列新型的结婚钻戒,而且提出了铂金的7个特点,表明铂金之所以成为贵金属最佳选择的依据:
1)纯度最高。铂合金里有95%的纯铂,而18K金为75%的黄金,可见铂金首饰纯度更高。
2)最稀有性。每年世界上产140吨铂金,而黄金年产量可达3300吨。
3)只有技艺熟练的工匠才能制作。铂金熔点比黄金高,对加工技术及熟练程度要求也更高。
4)最稳定性。铂金对酸、碱、高温等的抵抗力最强,不会褪色或变色。铂金戒指一般不变形。
5)光泽度、延展性好。铂金拥有自然的白色光泽,不会影响宝石的颜色,而且可令宝石放出光彩和“火”来,良好的延展性亦使其适宜加工。
6)绝对不会使首饰佩戴者有过敏反应。
7)贵重且出众。
3.铂金的成色
国际上铂金的标志是Pt、Plat或Platinum等,纯度以千分数字代表,如Pt900表示纯度是900‰。铂金饰品的规格标示有Pt1000、Pt950、Pt900、Pt850。铂合金首饰中Pt和Pd的总含量不得少于950‰。
4.铂金的种类
纯铂金:最高成色的铂金。常用于制作订婚戒指,以表示爱情的纯贞和天长地久。在国外,许多人认为用黄金镶嵌钻石,可能导致钻石泛黄,从而大大降低钻石的价格。而用铂金镶嵌钻石,可以保持钻石的纯白颜色,特别是作订婚戒指,用铂金镶嵌钻石,既洁白又晶莹,象征纯洁的爱情永恒长久。然而,尽管铂金的硬度比黄金高,但镶嵌钻石和珠宝仍感不够,往往需掺入“金”,制成“铂合金”来镶嵌钻石等。
铱铂金:铱与铂组成的合金,颜色亦为银白色,具强金属光泽,硬度较高,相对密度亦大,化学性质稳定,是极好的铂合金首饰材料。
K白金:黄金和其他金属熔炼而成的白色合金。由于铂金产出稀少,价格昂贵,加上熔点高,所以一般国家很少用铂金来生产真正的K白金。目前,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对铂金的需求,选用黄金和钯金或镍、银、铜、锌等金属熔炼成一种白色的合金,称之为“K白金”。K白金的成色与K黄金一样,黄金在其中所占质量的份数,则为“K白金”的K数。如18K白金、14K白金,其中黄金的含量分别为75%和58.5%。
5.铂族金属
在矿物分类中,铂族元素(铂、钯、锇、铱、铑、钌)矿物属自然铂亚族,包括铱、铑、钯和铂的自然元素矿物。它们彼此之间广泛存在类质同象置换现象,形成一系列类质同象混合晶体。铂族矿物均为等轴晶系,单晶体极少见,偶尔呈立方体或八面体细小晶粒产出。一般呈不规则粒状、葡萄状、树枝状或块状形态。颜色和条痕为银白色至钢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锯齿状断口,具延展性,为电和热的良导体。由铂族矿物熔炼的金属有钯金、铑金、铱金、铂金等。
钯金:主要由自然钯熔炼而成,银白色,外观与铂金相似,金属光泽,硬度4~4.5,相对密度12,熔点为1555℃,化学性质较稳定。因产量比铂金和黄金大,故价值低,很少用来制作首饰。但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当铂不够用时,钯金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可能增大。另外,也有人以钯金假冒铂金,需要消费者注意。
铑金:主要由自然铑提炼而成,是一种稀少的贵金属,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4.5,相对密度12.5,熔点高(1955℃),化学性质稳定。由于铑金耐腐蚀,而且光泽好,因此常用于电镀业,将其电镀在其他金属表面,镀层色泽坚固,不易磨损,反光效果好。
铱金:主要由自然铱或锇铱矿提炼而成,颜色为银白色,具强金属光泽,硬度7,相对密度22.40,性脆,但在高温下可压成箔片或拉成细丝,熔点高,达2454℃,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溶于王水。主要用于制造科学仪器、热电偶、电阻丝等,高硬度的铁铱和铱铂合金常用来制造笔尖和铂金首饰。
铂金:由自然铂、粗铂矿等矿物熔炼而成,因“铂”由“金”和“白”两字组合,颜色又为银白色,故亦称“白金”。其色泽银白,金属光泽,硬度4~4.5,相对密度为21.45,熔点高为1773℃,富延展性,可拉成很细的铂丝,轧成极薄的铂箔,化学性质极稳定,不溶于强酸强碱,在空气中不氧化。它广泛用于珠宝首饰业和化学工业中,用以制造高级化学器皿、铂金坩埚以及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等。
6.铂金的发现及应用历史
人类对铂金的认识和利用要比黄金晚,大概有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考古资料论证,在公元前700多年时,古埃及人已能将铂金加工成工艺水平较高的铂金饰品。中美洲的印第安人,远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也盛行过铂金饰物。那时其他地区的人们对铂金还一无所知。16世纪初,大批的西班牙冒险家蜂拥到非洲和美洲去探金寻宝。当时,在厄瓜多尔的河流中淘金时,一再发现有一种白色金属混杂在黄金中,这很可能就是珍贵的铂金。但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识别能力低下,面对银晃晃的铂金,那些殖民者却把它称之为“劣等碎银”而抛弃。
直到1748年,西班牙著名科学家安东尼·洛阿在平托河金矿中发现了银白色的自然铂,他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自然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延展性极好,熔点亦高,相对密度极大,与金属银有明显的区别。安东尼是第一位对铂金进行详细研究的学者。1780年,巴黎一位能工巧匠为法国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制造了铂金戒指、胸针和项链,路易十六夫妇成为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拥有铂金饰品的人。从此以后,铂金声誉大振,一跃而居黄金饰品之上,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所宠爱。
铂金色泽淡雅而华贵,象征纯洁与高尚。因此,人们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制成订婚戒指,以表示爱情纯真、天长地久。钻石镶嵌在银白色的铂金托上,则钻石的晶莹与铂金的光辉交相辉映,衬托出钻石的洁白无瑕、雍容华贵。
7.铂族金属的资源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铂金总储量约为1.4万吨(铂族元素矿产资源总储量约为3.1万吨)。虽然有60多个国家都发现并开采铂金矿,但其储量却高度集中在南非和前苏联。其中南非(阿扎尼亚)的铂金储量约为1.2万吨,以德兰土瓦铂矿床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铂矿床;前苏联的铂金储量为1866吨,曾在乌拉尔砂铂矿中发现过重达8~9kg的自然铂,在原生矿中也获得过重427.5g的自然铂。两者的总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8%。
据The Journal ofthe SAIMM杂志1995年3/4月刊(第75~81页)估算,南非发现的铂族金属矿床储量约占世界上所有铂族金属矿床储量的72%,南非生产的铂族金属中的3种金属即铂、钯和铑的产量占世界上这3种金属产量的60%(每年约286吨)。
中国铂族金属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总保有储量铂族金属不足千吨。我国已探明铂族金属的矿区有35处,分布于全国10个省(区),其中以甘肃最多,占全国总储量的57%;其次是云南、四川、黑龙江等省。铂族金属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熔离型铜镍铂钯矿床、热液再造型铂矿床和砂铂矿床,以前者最重要,如甘肃金川白家嘴子矿床。铂族金属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