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纱礼服 » 以礼服兵

以礼服兵

发布时间: 2022-11-15 22:43:51

1、你觉得应该以理服人还是以礼服人?

我觉得可以先在讲道理的基础上以礼待人,这样既能用大道理感化他,又不至于让他太尴尬,所以对别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可以让对方心服口服。

2、跆拳道重礼仪、讲武德、以礼服人,在学校或平常生活中,如有人欺负你,你

跆拳道重礼仪、讲武德、以礼服人,在学校或平常生活中,如有人欺负你,你该如何利用跆拳道知识来保护自己?
克制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

3、是否义兵养兵法已经被封??

吴子兵法

(卫)吴起

〈图国〉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於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鬬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於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於仁矣。」

於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於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国,不可以出军;不和於军,不可以出陈;不和於陈,不可以进战;不和於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必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於祖庙,启於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故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德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阵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於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羣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羣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羣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於是武侯有慙色。

〈料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鬬,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於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鬬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於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於战,习於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审能料此,可以击倍。」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於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祅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大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若凡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治兵〉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鐧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令制远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於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於狐疑。」

吴子曰:「夫人当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於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蓄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於末,必伤於始,不伤於饥,必伤於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於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论将〉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於勇,勇之於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出师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徃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阵,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於声,不可不清,目威於色,不可不明,心威於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於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飊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於北无务於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讙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应变〉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於易,邀之於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於阨;以十击百,莫善於险;以千击万,莫善於阻。今有少年卒,卒起,击金鸣鼓於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军各一衢。夫五军之衢,敌人必惑,莫知所加。敌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觧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鬬,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利。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於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於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傍。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励士〉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

於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於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於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於诸侯,失权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於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於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驰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易。」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4、军装分类有哪些?

1、五零式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

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

2、55式军衔服装

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

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

3、六五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4、八五式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

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5、八七式

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

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5、吴子兵法的兵法原文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审能达此,胜之主也。」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於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

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

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屍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

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於狐疑。」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辨,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後举旗。」武侯问曰:「三军进止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招摇在上,从事在下。

将战之际,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武侯问曰:「凡蓄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

人马相亲,然後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於末,必伤於始,不伤於饥,必伤於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於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5)以礼服兵扩展资料:

《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

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吴子兵法》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

6、中国军装一共有多少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不断更新换代,先后一共进行了大大小小12次军服改革与调整:[编辑] “五零”式军服 1950年1月4日起,陆军穿草绿色军服,海军军官穿上白下蓝军服,水兵穿水兵服,空军上绿下蓝军服,同时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平时戴大沿帽,作战时戴解放帽。陆军使用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徽帽徽,海军使用在军徽后衬铁锚的梭形帽徽,空军使用在军徽后衬金鹰双翅的帽徽。女兵军帽同男兵,夏天配发长裙。这样的军服样式,也就是50式军服。[编辑] “五五”式军服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于1955年10月1日起在全军正式装备55式军服。55式军服为仿苏军军服设计,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大衣、夏装等众多品种。并有肩章作为军衔标志。从元帅到尉官均有礼服、常服。军官常服佩戴肩章、领章,男军官戴大沿帽。士兵常服戴船型帽,佩戴领章军衔。女军人佩戴无檐帽。五五式军服式样复杂,种类繁多。[编辑] “六五”式军服 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军衔制后,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解放军全体官兵都使用相同的缀红五角星帽徽的解放帽以及红领章。男、女军服式样基本相同。干部、士兵样式基本相同,但是人们从衣服口袋还可以区分干部和士兵。士兵为两个口袋,军官为四个口袋。1969年研制成功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1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是六五式军服的一个分系列。1978年配发七八式军服,这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全面使用合成纤维,军服减轻了重量,依旧是六五式军服的分系列。在军队之外,去掉帽徽领章的六五式军服于文革时期也在民间大受欢迎,而身穿六五军服头戴解放帽的形象也一度成为外国人对中国人着装的刻板印象之一。[编辑] “八五”式军服 这套军服恢复55式军服样式,但仅有常服。虽然没有实行军衔制,但是军官配发了肩章,士兵配发了领章。领章和肩章仅用来区分军种。另外还有仪仗兵礼服。解放帽改为大檐帽,同时佩带圆形“八一”军徽帽徽和军种肩领章。[编辑] “八七”式军服 1988年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军衔制以后,军服于同年10月1日装备部队。这套军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史上一个转折点。其中有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军服,如:礼服、常服、作训服、演出服(文工团使用)、礼宾服(军乐团、仪仗队使用)、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1997年为驻港部队配发97式军服。这套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一些优点,但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改善。这套军服并且增加了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贝雷帽等新品种,并且新增加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首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试穿,随后装备驻澳门部队,除贝雷帽和新型夹克式短袖衬衣在日后被作为“九九式”采用外,这套军服并没有在内地装备。是87式军服的一个系列。1999年配发贝雷帽和新式短袖衬衣,称为99式军服,是87式的一个系列。2004年为士兵换发毛料常服,即04式军服。这做到了官兵服装外观的一致。2005年,空军将穿着了56年的上绿下蓝的军服配色取消,统一换位全蓝军服,这是05式军服。05式军服只有空军,除了颜色以外,没有任何式样的变化。另外,从1999年以后生产的军服,一律在右臂加臂章袢。[编辑] “零七”式军服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军服改革。07式军服中: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并第一次大规模地在全军范围内开始使用军种胸标、姓名牌和略表。海军方面,首次袖章军衔的海军蓝制服。

7、《吴子》的全文是什么?

《吴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兵书。全书分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和《励士》等6篇。

具体原文如下:

《图国》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悦,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灾。"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乱人疲,举事动众日逆。五者之服,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服。"

武候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改。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具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候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口:"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料敌》

武侯谓吴起曰:"今泰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否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同之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军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倦其师。此其势也。"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既寡,天多阴雨,砍掠无所。五日,徒众不多,水地不列,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口,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阪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
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施旗烦乱,人马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
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土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治兵》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
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
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险易,则地轻马。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
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寡"
对曰:"若法令不阴,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摩,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于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入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
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斗争斗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滇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论将》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或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土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摩,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飙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谨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应变》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
吴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摩左而左,摩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今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阝厄。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阝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干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阝厄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则如之何"
起对曰:"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谋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力,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
起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傍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土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
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
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
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励士》

励士,就是鼓励将士立功。全篇是讲述论功行赏,崇礼有功,以勉励全体将士,从而使全军争相建功。
武候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
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
对曰:"君举有功而进拘之,无功而励之。"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放行矣。"
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

8、关于吴子兵法的翻译

吴子是吴起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