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骑兵礼服
1、燕尾服是礼服,它是由什么服装演变而来的
燕尾服是由英国骑兵的长衣演变过来的,脱胎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礼服。燕尾服起源于英国。在十八世纪初,英国骑兵骑马时,因长衣不便,而将其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花色的衬里,没想到这却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于是,许多其他兵种相继仿效。十八世纪中叶,官吏和平民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这样燕尾服就产生了,并且很快地遍及了全英国。到了十八世纪晚期,燕尾服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风靡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尾服发展成两种样式。其一为英国式。英国式主要为高翻领,且是对称的三角形,扣上扣时为对襟形状。它一般与白色的短外裤一同穿,如是穿紧身裤,就应以黑皮靴相配。其二是法式。法式的主要特点
燕尾服是欧洲男士在正规的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其基本结构形式为前身短、西装领造型,后身长、后衣片成燕尾形呈两片开衩,源于欧洲人马车夫的服装造型。色彩多以黑色为正色,表示严肃、认真、神圣之意。
2、燕尾服起源于哪国
燕尾服的由来
燕尾服是一种用呢料制成的前襟齐腹、后襟至膝关节的礼服。因后身下 端开叉像燕尾而得名。
燕尾服起源于英国,是 18 世纪由骑兵服演变而来。当时,骑兵骑马时, 将长衣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彩色衬里,显得十分漂亮。这 就使得其他兵种仿效起来。在 18 世纪中叶,平民和官吏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 骑兵服装成为时尚,这样燕尾服就产生了,并流行于英国及其殖民地。到 18 世纪末,燕尾服已成为风靡欧美的流行时装。
燕尾服最初是硬翻领,领下是披肩,到了 18 世纪末发展为两种式样:英 国式和法国式。英国式是对称三角形宽折高翻领,燕尾服在扣上扣时成对襟 形状,它与有白护套的短外裤配套穿,如穿皮裤或紧身裤时就要与黄翻口或 不翻口的皮靴配套。法国式的燕尾服带有下前摆,在拿破仑帝国初期时的隆 重场合下,它与黑天鹅绒短裤配套穿。
19 世纪 30 年代,各种配色的黑燕尾服独占欧洲男子时装鳌头。此时的 燕尾服式样是单排扣和不剪下摆,它不再与靴子配套。从 50 年代起,燕尾服 仅在隆重的场合穿着。制式燕尾服的兴起,促使燕尾服的再次流行。
3、欧洲的骑士装束是什么?
每座城堡都是骑士学校。这些侍从在青年时代完成训练后,经过成人礼就可以成为正式的见习骑士。有些人无法承担骑士的高额开销而终生作为侍从,当然,有来头的王子和大贵族子弟一生下来就是骑士。
有升级自然就有降级,但极为罕见。截至1793年,英国共发生过三例降级事件。1621年FrancisMichell爵士被褫夺骑士头衔,在威斯敏斯特大厅举行,可见何等严重。他的马刺被收回,剑带被割断,简直是奇耻大辱。
与此相对比的,是骑士命名仪式,常常有两种。第一较为简单,也较为普遍,多在战时举行:候选人单膝跪在军队首领或者有声望的骑士面前,主礼人用剑背轻触其肩部三次,赠送一段箴言谏句,整个仪式就算完成了。这样从11到16世纪每次大的战役后都会产生一批骑士,简单的形式被更多的接受,在和平时期都广泛采用。
当然也有更加隆重的仪式,在15世纪的英国,骑士的头衔必须由领主颁赐:主持人用剑背轻触对方的后颈和两肩,接着以守护圣徒名义起誓(英格兰人是圣乔治,苏格兰人是圣安德鲁),起誓谨守忠诚与荣誉。然后主礼人高唱:"Avencez,RiseSir某某",一般是该骑士的教名。"整个
典礼结束。之后还有不同的庆祝,比方说国王的赐宴,授予披风、盔甲和马刺;或者是教会的模式,骑士团的每个兄弟为新人祝福,赐给圣经和十字架,新加入者自己表示,要放弃人世间的尊崇与俗名,等等。
后一种颁赐典礼渐渐地与别的重大仪式相结合,比方说,在英国,骑士的授勋常常伴随着王室的庆典。所谓巴斯骑士就是在国王加冕礼上被册封的骑士,这种规定始于亨利四世,在查理二世加冕时巴斯骑士团才成立,这些骑士又被称为马刺骑士,因为他们被赐予金和银的马刺。
一般而言的骑士道神髓与精华,结合了当时贵族化的气度,基督徒的美德,以及对女士的尊重。理想的骑士不仅要孔武有力,更要求绝对的忠诚、慷慨、与宽容。如同史诗中的英雄一般,用胳膊为善良的民众效劳,以教会的名义行侠仗义,保护去东方的朝圣者。
十字军运动之后,骑士道渐渐失去了宗教色彩,仅仅代表着贵族阶级的荣誉感。这种世代相传的气魄在英法两国百年战争中被广为传颂,双方的骑士都谨守古老的礼仪。血腥的战斗之余偶尔安插枪术比赛和阅兵式,实际上这样的场合也很少。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去世后就全面取消了枪术比赛,法国更是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故:1559年7月1日,亨利二世与蒙哥马利伯爵比试时,枪头上的护套突然脱落。正如诺查丹玛斯所预言的那样,这位国王被刺穿了大脑。教会遂发布禁令,禁止所有的枪术比赛,长达两个世纪之久。
不管骑士们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战争总是不结果的血红色花朵。国家机器的碰撞引起广泛的经济衰退,真正受苦的只是低等级的老百姓。于是两国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在英国和战争的中心--佛兰德尔,他们有很好的理由抗议暴政与不公,全国的税收和资源都被用于贵族们的战争游戏和奢华铺张。所以戈蒂埃坚持认为,骑士文化的黄金时代在十二世纪,毕竟打杀异教徒对欧洲人来说,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随着阿克的陷落,东方的最后一个拉丁王国被消灭,八次十字军东征终于以失败告终。不管它给后世造成的巨大影响,骑士精神还是要延续下去。效忠国王的动力在百年战争中消耗殆尽,双方从贵族到贫民都厌倦了反复的拉锯。于是法国南部的吟游诗人为骑士精神上了最后一次发条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爱情题材使得骑士道极大偏离了初衷,受其影响,理想的骑士应该忠诚于理想中的女性。请注意,理想中的女性,为他深爱但又得不到。也许只见过一面,甚至从未说过一句话,这都不重要。用纯粹精神上的恋爱来表现自己的痴情,理想的爱人是供膜拜的圣女而不是亵玩的对象。唐·吉柯德的故事并不可笑。这样的偶像在现实中要有所指代,多为另一位骑士的妻子。对贵妇人弯腰邀功的最大成就,便是确立了欧洲的一夫一妻制。这时代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实。实际情况多少有些偏颇,封建制度是骑士文化根殖的土壤,极大的局限了种种对骑士的过高要求,下面捡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提到对女性的尊重,基督教的兴起多少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但如同戈蒂埃所说的,封建制度把土地和女人捆绑在一起,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被她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所出卖。理论上讲,骑士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孤苦的寡妇和孤儿。但也仅限于此。实际上,这种保护是像商品一样出售的。较小的领主常常出卖自己的女儿,以联姻来换取更大的利益。这样的市侩合同随处可见,我们震惊于其中言语之露骨的同时,更加震惊于这种现象的普遍。这种包办婚姻,或者说合同婚姻预示着婚后的不幸,家庭暴力屡见不鲜。骑士们殷勤效忠的对象可不是自己的妻子。戈蒂埃的《LaChevaleries》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香槟地方的骑士LaTourLandry,在大街上目睹了他的朋友痛揍妻子,回家对着女儿总结道:“傲慢与无礼可不是婚约中的内容。”这种现象不仅是那个年代处处要求自律的结果,也是包办婚姻的恶果。
上层社会的贵妇人尚且会遭拳脚,幼儿也受到畸形的待遇。JohnSymth记载了Berkeley地方一个古老世家的历史,从1288年到1500年间,总共有过5例包办婚姻,新人的平均年龄只有11岁。该家族的Thomas勋爵在1476成为骑士时只有5岁!6岁时就举行了婚礼!Mautice子爵在1338年成为骑士时只有7岁,这些都是因为父亲早死,如果由父系的亲戚来监护,毫无疑问的,会收取高额的费用,甚至是领地的吞并。成为骑士则象征着成年,但当时的规定成为骑士的法定年龄最早是21岁。Berkeley家族那样的大贵族窃取了荣誉来逃避孤儿监护,但年幼的孩子就得过早的承担家业。Symth不止一次提到,这是对孤儿不人道的虐待。
同时,经济原因造成了骑士文化中浪漫成分一定的衰退。就以Berkeley家族而言,从13世纪中期开始,爵士们不仅是朝臣和战士,也是平凡的乡村绅士,他们出售城堡花园中出产的水果,主妇们则四处巡视收取地租。
此外,上面我们提过Escuage免役税,佃户或贵族都不能幸免。于是13世纪上半期,许多小领主加入军队以逃避高昂的赋税,照骑士的道德标准来看,他们原当是为了荣誉、为了表示忠诚而战的。无论如何,这为王室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兵源。有钱的平民和乡绅时时觊觎着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便自己购置了装备加入队伍,也有机会因战功而晋升为爵士,于是减少了骑士文化中的贵族色彩。当然这些麻雀变凤凰的情节也被普罗旺斯的吟游诗人改编,成了浪漫小说的好题材。家道中落的穷贵族成不了骑士,于是只能无奈抱怨,荣誉的大门居然对新进的暴发户敞开,丝毫不考虑自己的祖宗也不过是职业文盲而已。
于是战场上的军事浪漫主义也渐渐褪色了,不再有堂堂正正的决斗,骑士们缩在观察哨里揣测着对手的兵力,而不像前辈那样站在突击队的前列。百年战争带来了新的作战方式,弓箭手成了战场的主宰,一部分骑士沦为雇佣军。
战事的急迫取消了骑兵身上多余的装饰,也取消了只准贵族参加的战前动员。双方著名的司令官,如英军的罗伯特·诺尔斯(RobertKnolles)出身就很含糊,虽说是爵士,却是册封的Sir而不是世袭的Lord。法军总司令盖斯林(DuGuesclin)等了很久才得到骑士的头衔,因为他出身于破产的低级贵族家庭。爱德华三世不光挑起了这场战争,还全面禁止马上枪术比赛,法国的约翰却大力提倡,高下不久分了出来。法国人在克雷西战役前夕给对手送去了充满骑士气概的战书(当然是在知道自己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而英国人却利用停战的间隙悄无声息的脱离了绝地,无愧他们承自海盗先人的本色。草草收场的百年战争也宣告着骑士的时代临近尾声。
骑士道盛行的那个年代,距离现代人如此遥远。那种矜持与高傲,对碌碌的我们来说,带着些许刺激,几分神奇。要把握骑士精神的本质很难,因为无法将自己溶入过去。即使在那样伟大的岁月里,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社会意识的限制。正如希腊罗马时代的高度繁荣是以奴隶制度为基础,骑士文明提倡的忠诚、自律已经悄然褪色,因为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着不断打破限制。实际上,最重要的精华即使在中世纪的全盛时期都未能达到顶峰;作为一种将宗教与生活结合的运动,骑士做的并不比清教徒更成功。但是那些高贵的品质,卑谦、宽容、诚实、公正,作为一种精神遗产,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平的锈蚀,经历了人类社会种种短暂无常的变化,还将一直生存下去
4、燕尾服在国外是一种标准礼服,这是怎么兴起的?
燕尾服是一种很正式的西装礼服,由于背后有一个高开叉的部分,看起来就像燕子的分叉的尾巴一样,就被取名为燕尾服。这种取名方式特别形象,我感觉挺有意思的。
据说燕尾服是当时欧洲的骑兵穿起来而后流行的。骑马的时候衣服太长不方便表演,他们把衣服卷起来卡住,露出好看的内搭,显得很有精气神,而后很多其他人都开始模仿,就开始就行了。
燕尾服一般以黑色巨多,面料好像有呢料,也有普通的西装布料,在我的印象里它是前短后长的。前面一般是一个黑色的袋子包住腹部,背后的是很长的燕尾拖到膝关节。上衣一般都是白色的内衬,露出来黑白搭配显得很精神。很多人都喜欢带着高礼帽,穿着尼龙裤,脚上穿着一双皮靴,手上拿一根拐杖,整个穿起来就是欧洲典型的绅士形象。在上世纪欧洲这种穿着也是身份的象征。
现在还有很多表演场合,人们也选择燕尾服,有些跳舞的场合,音乐剧的场合,都可以看见穿燕尾服的人。家常生活中可能会见得比较少,但是一到一些表演的正式场合,它就是常见的服装搭配。最近风靡一时的深入人心节目,很多选手就是穿燕尾服表演的。小哥哥一个个都是海拔很高,穿起来显得很精神,很挺拔。唱起歌来非常有感觉,会给人眼前一亮,十分陶醉的感觉,完全会让人成为他们的迷妹。
5、在社交宴会中,应该选择怎样的礼服才能不失优雅?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针对在社交宴会之中,应该选择怎样的礼服才能够不有失优雅,也是很多朋友对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实际上我们要知道,在社交场合之中,我们一定要挑一套合适的礼服,尤其是针对于参加大型的宴会更是如此,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一下。
首先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礼服,这种礼服其实非常的好,而且不会分白天和晚上,可以说是我们不会搭配人的福音,这种礼服与很多礼服非常的相似,但是只是取消了我们晚间礼服象征的锦缎,如果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会搭配,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去选择这样的长礼服,尤其是在结婚的时候,也是可以选择这样的礼服的。
除此之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燕尾服,其实这种礼服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礼服,而且也是最为人们所知的一种礼服,这种礼服起源的时间是在英国18世纪早期的英国骑兵所穿的,并且这种礼服的面料和维多利亚六生开始结构,裁剪了自己专属的特殊的礼服,非常的优雅,具有相映的魅力,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参加一些重大的社交宴会,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礼服,能够让自己看起来非常的高雅不失低调,这就是塔士多礼服也是非常好的,这种礼服在美国甚至欧洲国家都是深受很多人的欢迎的,尤其是很多重大的场所的时候,都是会穿这样这样的礼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当我们需要穿一些礼服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相合适的,毕竟现在的礼服非常的多,而我们一定要挑适合自己的。
6、近卫掷弹骑兵的制服
1806-07年服装1、1806-07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士兵,着常服。整个帝国时期内,近卫掷弹骑兵一直使用着很早就被执政官近卫军所使用的服装和装备而甚少变化,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有点过时。反倒是1814年皇帝第一次退位,该团穿上胸甲骑兵正装以后,他们的外表才显得时髦了些。插图中的这位士兵像大多数情况下那样穿着一件常服外套。1809年之后,如上文所述,只有军士才穿着常服外套,下发给士兵的是更低档的次等正装。军士和士兵一样,穿着常服和礼服时佩戴相同的肩章和肩带。
2、1806-07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号手,着礼服及大衣。
在拿破仑时代的军队里,为了和普通士兵区分开来,号手的着装总是非常醒目,法军号手服装的基本颜色是绿色和蓝色。号手和士兵一样把礼服正装保存在补给仓库中,而穿着常服外套参加了1806-07年的战役。外套上随年代不同可能有七或十粒钮扣。注意图中号手所穿的礼服正装是鲜艳的天蓝色,并且立领和袖口上(图中看不到)有22毫米宽的金线镶边。肩章用金线和红色丝线按一比三(1809年之前)或一比七(1809年之后)比例编织,在肩带的制作中这个比例则分别是二比三和六比七。他穿着一件和士兵相同式样的天蓝色的“四分之三式大氅”,这个式样一直被掷弹骑兵号手用到1814年,而没有在1813年换成上述的另一种有袖式样。
3、1809-1814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军官,着常服。
近卫掷弹骑兵军官的军服式样和普通士兵基本一样,但军官制服有着包金钮扣和更优良得体的剪裁,配套的金质肩章和肩带显示出他们的军阶。在穿着全套盛装的时候他们会在熊皮帽上加上猩红色的羽饰以及金线编织的饰索和流苏。参谋军官的羽饰是白色的,以示区分。在行军时,军官们像他们手下的士兵一样,穿上套裤以代替皮革或者亚麻制的马裤。套裤一般是灰色的,在侧面靠包布钮扣扣好。但深蓝色的套裤也并不罕见。 (habit)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近卫掷弹骑兵制服的铜纽扣随着他们加入皇帝近卫军的编制而换成了有帝国之鹰图案的型号。他们的上衣是深蓝色的,有着同样颜色的领及猩红色的袖口,袖口盖片cuff flap是白的。折边是猩红色,大翻领则是白色。上衣尾部的折边开始时只是简单地折过来再缝在一起,1808年以后则是密密地缝上再接合起来,缝在白色缀布上的亮橙色的掷弹兵标志装饰其上。他们本来只使用亮橙色的三叶形肩章,但到了1806年左右,就被各种无穗式样的肩章所取代了,但这些式样都由一根系于右肩的橙色肩带作进一步的装饰。 (surtout)
为了防止华丽昂贵的正装磨损变旧,除了需要穿礼服的场合,掷弹骑兵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穿着一件单排扣的外套。和正装相比,这件外套用次等的面料做成并且只有朴素的圆形袖口翻边。帝国早期的外套有7粒铜钮扣,但1808年增加到了10个。从1809年起,这种外套只单独发给军士们(NCOs),士兵们得到的则是被称为“次等正装”(habit de petite uniforme)的上衣,这种上衣和礼服正装类似,但有着外套那样的朴素的深蓝色袖口翻边。所配的肩章和肩带和正装的类似,而且很可能就是同一套东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两套金线编织的东西的) (stable jacket)
主要在做军中杂役时和非值勤期间穿着的一种无尾短上衣。配发给掷弹骑兵的这种上衣完全是深蓝色的,1809年之前配9粒铜钮扣,之后增加到11粒。 habit-veste(不知如何翻译好,暂时定名为短尾正装)
上文提到皇帝陛下第一次退位以后,近卫掷弹骑兵被改编成了胸甲骑兵团,随之下发了胸甲骑兵的短尾正装以代替以前的长尾式样。这种正装也是深蓝色的,也有猩红的袖口翻边和白色的袖口盖片以及橙色的掷弹兵标记装饰。不同之处在于折边较短,并且胸前增加了一条细长的装饰性的红色滚边,制服铜钮扣上也加上了波旁王室的标记——鸢尾花。肩章和肩带仍然保持以前的样子不变。
这些名不副实的“皇家胸甲骑兵”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和上衣配套的胸甲和头盔,于是当皇帝再次归来时,他们只好就穿着这种质地粗陋的制服走上战场,追随皇帝陛下度过了百日王朝最后的岁月。 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骑兵一样,他们在行军和战斗时都穿着套裤以免弄脏或磨损昂贵的马裤。近卫掷弹骑兵的套裤由白色布料制成,在每边侧面开口的部位由十六个骨制钮扣扣好。1813年下发了新的灰色布料制成的套裤,易受马鞍摩擦的腿内侧由两层布料加强,腿外侧则由于受到马刀和火枪持续不断的碰撞和摩擦,所以也有一块相同面料的缀布起保护作用。
另外有一种做马厩杂役时穿的由粗糙的未染色的布料制成的套裤,每边侧面有十八个钮扣。 (cape):
掷弹骑兵最初穿着一种由天蓝和白色两种纱线交叉织成的布料制成的大氅,称为“四分之三式大氅”(manteau trois-quarts) 这种大氅有着深蓝色的领子,前后的开口(后面的开口起通风作用)两边都有猩红色斜纹哔叽的衬里。1813年下发了新的带袖子的式样,颜色和之前一样,但有深蓝色的镶边,而且披肩较短。进一步的装饰有宽23MM,带垂穗流苏的亮橙色勃兰登堡镶边(什么东东?)和三粒披肩上的礼服钮扣。整个大氅应当由六粒包布的钮扣系好。 作为精锐部队,近卫掷弹骑兵有三种常规式样的靴子供选择:全硬皮制作并抛光的整体式样皮靴,主要作礼服仪仗之用;由软皮靴筒和硬皮护膝两部分组成的半硬皮靴,主要在作战时使用;以及在步行执勤或者穿便服时使用的、靴筒和护膝都由软皮制成的全软皮皮靴。此外掷弹骑兵们还经常私人购买另外一种小牛皮制作的匈牙利式皮靴,主要搭配便服使用。
掷弹骑兵的钢马刺外覆青铜,由靴面上下的两条皮带系紧固定。 (bearskin)
掷弹兵最引以为骄傲的标志莫过于他们高高的黑色熊皮帽了。近卫掷弹骑兵、掷弹步兵以及1812年以前的火枪骑兵佩戴相同式样的熊皮帽。根据共和十年(1801-02年)的一项相关条令,这种熊皮帽应该为318毫米高,但是为了和同样骄傲的火枪骑兵们攀比,实际列装中其高度很少低于350毫米。
这顶荣耀的冠冕上有大量的装饰。一块猩红色的缀布装饰着帽子的顶部,两条亮橙色的饰带交叉其上。此外还有亮橙色的饰索,流苏和球拍状饰物(raquette)。整个帽子由两条有铜片加强的皮质颚带固定(铜片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冷兵砍劈的作用)。事实上以前没有铜片的时候那条饰索就是围在固定帽子的颚带外面的。帽子侧面有半球形的三色帽章,帽章中央带有一个黄色毛织品刺绣的帝国之鹰图案。最后,那丛猩红色羽饰是插在三色帽章后的一个座孔里的。 (bicorn chapeau)
穿着便服时,掷弹骑兵习惯于戴一顶黑色的双角帽,其上有一枚由一粒礼服钮扣和一个橙色镶边圈固定的三色帽章。帽角由纵向的橙色滚边(仅1811年之前才有)和红色的羊毛织物作为装饰。
由于熊皮帽没有下发给轻装见习中队,所以这种双角帽同时也是轻装见习中队和正装配套的帽子。
7、二战英国装甲骑兵装备
1.二战英国坦克
轻型坦克
Mk.I-V · Mk.VI · Mk.VII领主
巡航坦克
Mk.I · Mk.II · Mk.III · Mk.IV · Mk.V盟约者 · Mk.VI十字军 · Mk.VII骑兵 · Mk VIII人马座 · Mk VIII克伦威尔 · Mk.VIII 挑战者(A30) · 彗星 · 谢尔曼萤火虫 · 白羊(加拿大) · 灰熊I(加拿大) · 哨兵(澳大利亚)
步兵坦克
玛蒂达 I · 玛蒂达 II · 瓦伦丁 · 丘吉尔
租借的坦克
M4“谢尔曼” · M22蝗虫
2.二战英国驱逐战车、自行火炮
“主教” • “司事”(加拿大)• “射手” • “阿基里斯” • “主祭”
3.二战英国装甲运兵车
通用载具(布伦机枪车) • 莱得载具 • 袋鼠装甲运兵车 • 水龟两栖运兵车
4.二战英国试验性车辆
A43黑王子、TOG1、TOG2、A38“勇气”、A33“奋进号”、A39“土龟”、“阿莱克托”、Mk.VIII“哈里·霍普金斯”、“斯科菲尔德”(新西兰)
8、燕尾服是礼服,它是由什么服装演变而来的?
军服燕尾服是由英国骑兵的长衣演变过来的,脱胎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礼服。燕尾专服起源于英国。在十八世属纪初,英国骑兵骑马时,因长衣不便,而将其前下摆向后卷起,并把它别住,露出其花色的衬里,没想到这却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于是,许多其他兵种相继仿效。十八世纪中叶,官吏和平民纷纷穿起剪短前摆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这样燕尾服就产生了,并且很快地遍及了全英国。到了十八世纪晚期,燕尾服已经在欧美大部分国家风靡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