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礼图
1、中国古代女子婚礼服饰
1、周朝婚服—纯衣纁袡
周朝的婚礼端正庄重,不像后世那样吹唢呐打鼓一片喜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采用了代表庄重的黑色,让人觉得肃穆起敬,不可儿戏。
【新娘服饰】 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2、秦汉朝婚服—遵循周礼
在唐代以前,人们结婚时都是按周制婚礼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汉时期,以黑色为尊,因此在成亲这样严肃的日子里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汉时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
3、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红男绿女,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饰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们的服饰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且窄,腰间设有许多衣褶,这样的设计方便骑射。
相对于“质孙服”,元代的贵族妇女们穿的服饰则显得麻烦许多,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头戴一顶高高长长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饰没有多大差异,仍带有浓厚的蒙古服饰特点。
6、明制婚服—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们常见的凤冠霞披和状元服。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7、清朝婚服—旗袍样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袭了明朝的凤冠霞帔,虽然也是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
(1)古代婚礼图扩展资料:
婚嫁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讲究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婚礼的步骤也是由这六礼拓展的,中国古代讲究礼节,在婚礼中也有着许多的繁文缛节,但是每一部都是充满了对新人的祝福。
中国古代的婚礼文化也是中华历史上精彩的一笔,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婚礼当天的每一项礼仪都是为亲朋好友,家人父母满满嘱咐的一天。
2、中国古代婚礼的全过程?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图片可不是电影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3、古代婚礼的服饰是怎样的,漂亮吗,有了解的吗?
古代婚礼服饰,是指古时候男女举行婚礼时穿的服装。在我们熟悉的影视剧中,多以各种喜庆的大红色绸缎,配上各种刺绣的图案。象征着喜气盈门、百年好合的意思。最近几年来,现代人穿汉服服饰结婚的也不在少数,那种古朴的风韵,在衣袂飘飘中,自带一种脱俗的仙气与喜气。
历史的更迭,让各朝各代的服饰都成为了历史,复古风的服饰却常常被更新着。古代婚礼服饰的演化进程,又有哪些记载呢?
周朝时期,其实婚礼称之为“昏礼”,是在黄昏后举行的。古代婚礼服饰的颜色都是有象征意义的。与今天热闹的氛围不同,那时候的“昏礼”基调还是很庄重严肃的。新郎官头戴一种爵弁形状的帽子,上衣为青黑色,当时称为玄色,以这种颜色代表着天。下衣是浅红色,代表着大地,黑色的滚边表示阴阳调和之意。
新郎官婚服的配饰有:与上衣颜色相同的蔽膝、黑色的腰带、厚底的红色鞋子。新娘的发饰是,真发和假发混在一起编成。服饰的款式与新郎相同,但颜色是有区别的。新娘的从上到下的衣服颜色均为黑色,是专一的意思,其它的配饰诸如蔽膝、鞋子、腰带都为黑色。可见,周朝时期的婚礼服饰,多了些凝重与肃穆。
古代婚礼服饰发展到汉代时期,新娘穿的礼服颜色与周朝时期相同,这种颜色的搭配,隋唐以后才做了改变。汉代婚礼中,新娘穿的鞋子前端翘翘的,被称为翘头履。发型的变化则更好看更有韵味了,用笄固定绾成发髻然后插上珠花、金钗、步摇等金首饰。走起路来,环佩叮当很是动人。现代喜庆洋溢的大红色婚礼服饰,其实直到明朝时期才确定下来。
沿袭了那么多年的古代婚礼服饰,原来都是有着很深含义的。婚礼中的每一项流程都很有仪式感,比如对席礼,两人相对而坐,意为一起生活;同牢礼,是指在一个锅里吃饭等。其实,从服饰到礼仪,象征着对新人的一种祝福。
4、在古代,新人的婚礼现场是如何布置的呢,有哪些讲究呢?
古代婚礼布置指的是结婚的时候,即将要成为新婚夫妇的两人,在结婚前,各自家中需要摆设的物品,以及摆放的位置。男女双方的家庭,在摆放家具及物品的时候,要注意相关的规矩。这样才会有好的开始,预示着婚礼及后面的事情会顺风顺水。
首先,结婚摆设家具,是每一个新人在结婚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古代婚礼布置中,就提到了在大婚的前一天,女方家中会派人到男方的家中,和男方家中的人一起摆设家具,铺放床单等事宜。男方要在结婚当天的子时,就要安大床及上子架了。安大床是有很多规矩的,来进行安大床的人,必须是男子家中的长辈,并且他的头胎是男子或者是子女较多的人才行。
其次,就是将婚房打扫干净,之后点燃鞭炮,便于驱走邪鬼,镇住妖魔鬼怪。经济富裕的人,会请道士拜神仙,烧元宝纸钱。之后,把新床架设好,让女方派来的人铺床,喜账、梳妆台等物品的摆放。铺床的时候,会在被褥的地下放红枣和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再次,,古代婚礼布置中,明确提示到男方去女方的家中搬嫁妆,女方一般将准备好的嫁妆放在大厅,便于众人观看,被称为“看嫁资”。准备好的器物需要挂上红色的彩线,准备好的衣服之类会熏上檀香,箱子底部会放上一定数量的银元,被称为“压箱钱”。嫁妆被搬到男方的家庭中,也会放在大厅中央,让来往的人进行观看。开箱的时候,需要让阿婆取女方钥匙,打开箱子,被称为“掏箱”。
然后,就是在结婚的前两天,古代婚礼布置中提到,男方要借到的花轿和婚礼的器物上面,挂上灯笼,或是红色的毛线。之后,等待宴席,招待前来祝贺的客人,被称为“细便饭”。结婚当天,五更的时候,男方家中,需要摆上整只猪和羊,以及水果,在大厅中祭拜“天地君亲师”,被称为“享先”。早饭流行的是吃享先过后的水果。
最后,古代婚礼布置牵扯到女方家庭,同时也牵扯到男方家庭。提及双方家庭在结婚之前,应该怎样摆放家具,怎样摆放嫁妆的问题。这样的布置,是比较得体大方的。有些规矩,都流传到了现在。人们还在坚持,就为了图一个好的寓意。
5、古时候过年结婚,为什么喜欢鱼和蝴蝶图案
在民间婚来俗中还有一种典型的“鱼自变娃”纹,它象征着鱼的繁衍生殖特征。如图图案一般都是人首鱼身,常常与莲花纹一同出席,组成姿态各异的各种吉祥图案,寓意着生子和生命的转化。
除了生殖之外,鱼还象征着爱情。在古代鱼被当成了情爱的信使,男女之间有以鱼传书的习俗。《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自书”,因此书信也合称为为“鱼雁”。
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以“鱼雁传书”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此外,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结婚时也常常有“鱼莲图”、双鱼图”的喜花,借以祝福新婚夫妇的生活美满,彼此恩爱。
自古以来与糊蝶有关的爱情故事感人悱恻,著名的有“梁祝化蝶”、“韩妻化蝶”等。
在这些美丽的传说影响下,蝴蝶也成了夫妇好合的象征,并把它们绘制在服装、饰物上,作为祈求爱情的纹样符号。
因蝶性恋花,鲜花盛开,彩蝶飞舞,正象征了夫妇和美、恩爱相偕。故湖蝶常常与各种花舟组合成纹样“蝶恋花”。
“蝶恋花”纹饰(如表在传统婚俗中的刺绣作品中最为多见,蝶的形态变化多样,灵动活泼,色彩丰富,刺绣针法也多种多样。
此外,还有各种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的双蝶纹也是婚俗物品中较为多见的吉祥装饰纹样。
6、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古人的婚礼,是在黄昏举行,很多资料都能看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结婚很注意礼仪,婚礼从开始到完成有六个步骤,叫“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到亲迎完成后,婚礼才算正式完成。
所谓纳采,就是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如果答应了,才可以继续下一步。问名,就是男方家再派媒人去女孩家,问女孩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因为古人很迷信,如过生辰八字不合,可能这门婚事就成不了。今天一些老人也这样,不过他们可能不看出生年月,而是看属相或者其他。
纳吉就是把男孩女孩的名字、生辰八字都拿到男方家祖庙里,占卜的人算一算,看看有没有啥不合适之处。其实这样也是在告慰祖宗:“看啊,您的子孙马上要结婚了,我来算算他们以后合不合,能给你们添几个娃”等。
纳征,也叫纳币,等于今天的送彩礼。男方给女方送彩礼,是中国的传统,至今仍然很流行。当然,古代的彩礼不仅仅是钱,也可以是动物皮、布匹、甚至鱼、羊、大雁、茶、长命缕等等。
诗经《氓》里面,提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说明男子是用布做彩礼。
为了好看,女方不会把这些礼物都收下,而是会返回一部分。另外,女方也会有礼物作为陪嫁,一般是在结婚前一两天送到男方家。
请期,这很好理解,就是双方约定具体结婚日期。一般也要找人算一下,确定“吉日”,然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亲迎”了。今天人们也会算日子,一般是挑阴历、阳历都双数的日子,比喻成双成对,比翼齐飞。
亲迎,就是男子到女方家去迎亲,把女孩接到自己家里,这是婚礼最后一步。我们所说的结婚时间,就是指亲迎时间。
亲迎是在黄昏时间,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呢?目前的资料,说法有很多,主要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在黄昏迎亲源于上古的抢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婚姻并没有规定“一夫一妻多妾”,那时候男子找老婆都是靠抢。可是,大白天抢太张扬,女孩子也怕,晚上又看不清,于是人们就相约在傍晚。
傍晚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但是还能看得见,男孩子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女孩,然后抱回家做老婆。这样的话,既照顾到了女孩子,也能照顾到男孩子。若是大半夜去抢亲,实在看不清,万一抱回家后,发现一脸麻子,又或者是个大妈,岂不是“一失手成千古恨”?
由于当时的婚姻是在黄昏时完成,所以称之为“昏姻”,“婚姻”则是后来的写法。
《易经》中,有这么一段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意思是说,某人夜里赶路,看到一头猪倒在路上,又看到一辆车,上面都是鬼。他举起弓想射鬼,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车人,他们是准备去抢亲的。
这里可以发现,当时确有抢婚,而且时间是在晚上。
清末时期的民俗学家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也说:其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今以士昏礼观之,犹有摽掠之遗义。
同样,清末刘师培在《古正原始论》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其行礼必以昏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乘妇家之不备,且使之不复辨其为谁何耳。后世相沿,浸以成俗,遂以昏礼为嘉礼之一矣。
两人的话都是说,上古时期人们抢婚,都是在黄昏时候,趁着妇女不注意,抢了就走。只是后来大家都文明了,就不再抢婚了,但是黄昏时结婚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除了文字记载,一些绘画也能看出来,古人婚礼是在黄昏举行。
1986年11月,包山楚墓群考古工作开始。
在这座楚墓群中, 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彩绘圆奁,就是圆盒子,奁盖上绘有一组环形彩画。画面以柳树为界,分成五段。画面上,不仅有柳树,还有车马、大雁以及迎亲的人。
这幅图,美术评论家彭德考证后,认为应该叫《王孙迎亲图》,因为画中描绘的是春秋时期婚礼中的“亲迎”。(这个漆奁,后来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定名为《彩绘人物车马行迎圆奁》)
画中柳枝刚绿,鸿雁北飞,说明当时是春季。此时,男子骑着马驾着马车去迎亲,前面还有一队人手中拿着火烛,在前面带路。既然手中有火烛,说明已经晚上了。
《仪礼》记载,男子亲迎时,应该“主人爵弁纁裳,从车二乘,执烛前马”。意思是说,男人应该戴爵弁,穿红裳,驾着马车,马车上一人拿着火烛,前面也有人拿着火烛带路。
仔细看图中,车上一人拿着的就是火烛,或者竹烛,因为当时还没有蜡烛。
直到明清时期,婚礼还是在黄昏或者晚上进行。
比如小说《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在桃花村借宿,碰到小霸王周通来迎亲(其实是抢亲)。当时的时间,正好是傍晚天黑的时候。
约摸初更时分,只听得山边锣鸣鼓响……尽出庄门外看时,只见远远地四五十火把,照曜如同白日,一簇人马,飞奔庄上来。
事实上,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办婚礼也是在晚上进行,尤其是南方大城市比如上海。而在北方,婚礼多是中午举行,有些地方二婚才会在晚上举办婚礼。
7、唐代太子皇室婚礼
关于唐代太子纳妃,有完整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但因为是比较白话的记载,没有太直接的古文翻译,半看半猜吧。另外附上几张唐风婚礼图片,供您了解。
《通典》礼典 礼八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十二 嘉礼六
皇太子纳妃
○临轩命使
将行纳采,制命使者,吏部承以戒之。
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於太极殿北壁下,南向。卫尉设群官次於东西朝堂,太乐令展宫悬,并如常仪。
其日,典仪设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横街之北,西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六品以下位於横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合班,蕃客又於其南,皆西面北上。设武官五品以上位於横街北,东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诸亲位於其南;六品以下位於横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蕃客等又在南,皆东面北上。设典仪位於悬之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设举麾位於殿上西阶之西,东面。设使者受命位於横街南,道东,北面西上。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顺天门外道东,每等异位,重行西面;武官三品以下位於门西,每等异位,俱重行东面,以北为上。
未明二刻,诸卫勒所部屯门,布黄麾半仗入陈於殿庭如常仪。群官依时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朝服。侍中量时刻版奏:"请中严。"鈒戟近仗就陈於閤外。太乐令以下帅工人入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书令以下诸侍臣俱诣閤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各赞群官出次,典谒各引就门外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出坐如常仪。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吏部与礼部侍郎赞使主副出,典谒引就受命位。侍中前承制,降诣使者西北,东面称:"有制。"使主副俱再拜。侍中宣制讫,使主副又再拜。侍中还侍位。典谒引使主副出。初使者将出,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出。
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从至閤。使主副乘辂备仪仗而行,从者乘车以从。
○纳采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於大门之外道右,南向。
其日大昕,使者公服至於妃氏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凡宾主及行事者皆公服。)主人受其礼於庙。(无庙者受於正寝。)掌事者布神席於室户外之西,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南向,右雕几。使者出次,谒者引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主人立於大门内,西面。傧者立於主人之左,北面受命,出,立於门东,西面曰:" 敢请事。"使者曰:"奉制,作俪储宫,允归令德,率由旧章,使某纳采。"傧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不教,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左手执之。傧者引主人迎於大门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使者升自西阶,立於楹闲,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东阶,进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纳采。"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退立於东阶上,西面。使者降自西阶以出。
○问名
使者既出,立於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东厢,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某将加卜筮,奉制问名。"傧者入告。主人曰:"制以某之子备数於储宫,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拜迎入,俱升堂南面,如纳采仪。使者曰:"某奉制问名,将加诸卜筮。"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少退,仍北面,曰:"臣某第某女,某氏出。"使者降自西阶,出,立於内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退於阼阶东,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东厢,西面。傧者进受,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傧者入告。主人曰:"某公为事,故至於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礼从者。"(其仪与纳后礼宾同。)
○纳吉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门,以下傧者出请事,如纳采仪。使者曰:"加诸卜筮,占曰协从,制使某也纳吉。"傧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弗教,惟恐不堪。龟筮云吉,臣某谨奉典制。"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迎拜入,俱升堂南面,并如纳采仪。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使者降自西阶,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还阼阶东,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其傧使者皆如问名之仪。
○纳徵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仪。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执事者设布幕於内门之外,玄纁束帛陈於幕上。乘马陈於幕南,北首西上。执事者奉谷珪以椟,俟於幕东,西面。主人掌事者设几筵如常。使者出次,谒者引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主人立於大门内,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制使某以玉帛乘马纳徵。"傧者入告。主人曰:"奉制赐臣以重礼,臣某祗奉典制。"傧者出告。又傧者引主人迎於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至於内门外,使者立於门西,东面北上;主人立於门东,西面。执事者坐,启椟取珪,加於玄纁上,兴,以授使副,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受玉帛。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牵乘马者从入,三分庭一在南,北首西上。使者升自西阶,立於楹闲,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东阶,进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纳徵。"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玉帛。使者降自西阶,出,立於内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还阼阶东,左右受玉帛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内,西向。於主人受玉帛,受马者自左受之以东。牵马者既授马,自前西出。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其傧使者如纳吉之仪。
○告期
前一日主人设次、设几筵及傧者受命请事等并如纳采仪。使者曰:"询於龟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其授雁、升堂受命之仪,一如纳采。使者曰:"某奉制告期。"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以下礼毕如纳采。其傧使者如纳徵仪。
○告庙
有司以特牲告如常礼。祝文临时撰。
○册妃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设宫人次於使者西南,俱东面,障以行帏。
其日,奉礼设使者位於大门外之西,东向,使副及内侍位於使者之南,举册案及玺绶命服者在南,差退,俱东向。设主人位於门南,北面。设使者以下及主人位於内门外,仪皆如之。设典内位於内门外主人南,西面。设宫人位於门外,於使者之后,俱重行东向,以北为上,障以行帏。设赞者二人位於东阶东南,西向。典内先置一案於閤外,近限。
使主副朝服,乘辂持节,备仪仗,鼓吹备而不作。至妃氏大门外,使者降辂,掌次者延入次。宫人等各之次。掌严奉褕翟衣及首饰,内厩尉进厌翟车於大门之外道西,东向,以北为上。诸卫率其属布妃仪仗如常。
使者出次,典谒引使者以下,持节者前导,及宫人、典内各就位,持节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俱东向。主人朝服出迎於大门外之东,西面立定,少顷,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典谒引使者,持节者前导,入门而左,持案以下从之。主人入门而右。至内门外,各就位。立定,奉册宝案者进当使副前,使副受册宝,奉案者退复位;使副以册宝进授使者,退复位。内侍进使者前,西面受册宝,东面授典内,退复位。典内持册宝入,立於閤外之西,东面跪置册宝於案,典内俯伏,兴。奉衣服及侍卫者从入,皆立於典内之南,俱东面北上。
傅姆赞妃出,引立於庭中,北面。掌书进,跪取玉宝,兴,进立於妃前,南向。掌严奉首饰及褕翟与诸宫侍卫者次入,侍卫如常。典内还复位。司则前赞妃再拜,还侍位。妃再拜。司则进掌书前,北面受册宝,进妃前南向授妃,妃受以授司闺。司则又前赞妃再拜,还侍位。妃又再拜讫,司则前请妃升座,还侍位。司闺引妃升座,南向坐。宫官以下俱降立於庭,重行北向,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宫官以下皆再拜讫,诸应侍卫者各升立於侍位。司则前启"礼毕"。妃降座,司闺引妃入室。主人傧使者如礼宾之仪。使者乘辂而还。
○临轩
醮戒前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前一日,卫尉设次於东朝堂之北,西向。又设宫官次於重明门外如常仪。
其日,前三刻,宫官俱集於次,各之次皆服其服。诸卫各勒所部依图陈设。左庶子奏:"请中严。"内仆进金辂於閤外,南向,率一人执刀立於辂前,北向。前二刻,诸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以次诣閤奉迎。(左庶子负玺如式。)宫官应从者,各出次,立於门外,文东武西,重行相向,北上。左庶子奏:"外办。"太仆奋衣而升,执辔。皇太子著衮冕之服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皇太子乃升,仆立授绥。车驱,左庶子以下夹侍如常。出门,车权停,令车右升辂陪乘。宫臣上马讫,皇太子车动,鼓吹振作如式,文武官皆乘马如常。至承天门下车所,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就位,侍卫如常仪。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设御座於太极殿阼阶上,西向。卫尉设群官次於朝堂,太乐令展宫悬於殿庭,乘黄令陈车辂,并如常仪。
其日,尚舍直长铺皇太子席位於牖闲,南向。(其席莞筵纷纯,加藻席缋纯。)尚食奉御设酒樽於东序下,有坫,加勺,设幂,实爵一。又陈笾脯一、豆醢一在樽西。晡前三刻,典仪设群官版位於内,奉礼设版位於外如朝礼。诸卫勒所部屯门,布仗立仗入陈於殿庭。群官依时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其服。侍中版奏:"请中严。"鈒戟近仗就陈於閤外,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晡前二刻,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閤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赞群官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门外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西向坐,符宝郎奉宝置於御座如常。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群官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初群官入讫,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侍从如常式。皇太子每行事,左庶子执仪赞相。)至悬南北面立。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皇太子再拜。典仪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诣西阶,皇太子脱舄,舍人引升就席西,南面立。尚食奉御酌酒於序,进诣皇太子西南,东面立。皇太子再拜,受爵。尚食直长又荐脯醢於席前。皇太子升席坐,左执爵,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笾豆之间,右祭酒,兴,降席西,南面坐,啐酒、奠爵,再拜,执爵,兴。奉御受虚爵,直长彻荐还於房。
舍人引皇太子进当御座,东面立。皇帝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皇太子曰:"臣谨奉制旨。"遂再拜。舍人引皇太子降自西阶,纳舄讫,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出门。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自东房,警跸侍卫如来仪,侍臣从至閤。
○亲迎
前一日,卫尉设皇太子次於妃氏大门之外道西,南向。设侍卫群官次於皇太子次西南,东向北上。
皇太子既受命,遂适妃第,执烛前马,鼓吹振作如式,侍从如常。皇太子车至妃氏大门外次前,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之次。
车将至,主人设几筵如常,醴女如别仪。妃服褕翟花钗,立於东房,侍从如常。主妇衣礼衣钿钗,立於房户外之西,南向。主人公服出立於大门之内,西向。(在庙则主人以下著祭服。)傧者公服立於主人之左,北向。
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就位。"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出次,立於门西,东面,侍卫警跸如常。傧者进受命,出门东,西面曰:"敢请事。"左庶子承传,进跪奏如常。皇太子曰:"以兹初昏,某奉制承命。"左庶子俯伏,兴,传於傧者。入告。主人曰:"某谨敬具以须。"傧者出,传於左庶子,奏如初。傧者入,引主人迎於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答拜。"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答再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左庶子进,东南向奉授,皇太子既执雁进入,侍卫者量入侍从。及内门,主人让曰:"请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弗敢先。"主人又曰:"固请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固不敢先。"主人揖入,皇太子从入。皇太子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及内门,主人揖入。及内霤,将曲揖,当阶揖,皇太子皆报揖。至於阶,主人曰:"请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辞。"主人曰:"固请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固辞。"主人又曰:"终请皇太子升。"皇太子又曰:"某敢终辞。"主人揖,皇太子报揖。主人升,立於阼阶上,西面。皇太子升,进当房户前,北面跪奠雁,俯伏,兴,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
内厩尉进厌翟於内门外。傅姆导妃,司则前引,出於母左,傅姆在右,保姆在左。(执烛及侍从如式。)父少进,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花,命之曰:" 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之西阶上,施衿结帨,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
妃既出内门,至辂后,皇太子授绥,姆辞不受,曰:"未教,不足与为礼。"妃升辂,乘以几,姆加幜。皇太子驭轮三周,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门,乘辂还宫,侍卫如来仪,妃仗次於后。主人使其属送妃以傧从。
○同牢
其日,司闺设妃次於东閤内道东,南向,掌筵铺褥席。将夕,司闺设皇太子幄於内殿室西厢,东向,铺地重茵,施屏障。设同牢之席於室内,皇太子之席西厢东向,妃东厢西向。(席皆莞筵纷纯,加藻席缋纯。)席闲量容牢馔。典膳监设洗於东阶东南东西当东霤,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二巾、二爵。)设妃洗在东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皆加勺巾幂。典膳监先馔於房西墉下:笾豆各二十,簋簠各二,钘各三,瓦甒一,皆加巾幂盖,俎三。樽在室内北墉下,玄酒在西,加幂勺,南柄。(幂夏用纱,冬用緆。)樽在房户外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其器皆乌漆,惟以陶,卺以瓢。)
皇太子车至侍臣下马所,车权停,文武侍臣皆下马,车右降立於辂右。车动,车右夹辂而趋。车至左閤,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入,俟於内殿门外之东,西面,侍卫如常仪,左庶子以下皆退。妃至宫门,卤簿仗卫停於门外,近侍者从如常,入至左閤外,回辂南向。司则进当辂前,启"请妃降辂"。掌筵依式执扇,前后执烛如常仪。妃降辂,就次整饰。司闺引妃诣内殿门西,东面。
皇太子揖妃以入。司闺前引升自西阶,姆从升,执扇烛者陈於东西阶内。皇太子即席东向立,妃即席西向立。司馔进诣阶闲,北面跪奏称:"司馔妾姓言,请具牢馔。"兴。司则承令曰诺。司馔帅其属升,奉馔入设於皇太子及妃座前。酱在席前,菹醢在其北,俎三入陈於豆东,豕俎特於俎北。(豆东,菹醢之东。)司馔设黍於酱东,稷在东,设湆於酱南。(馔要方也。)设对酱於东,(对酱,妇酱也。设之当特俎。)菹醢在其南,北上。设黍於豕俎北,其西稷、稻、粱。设湆於酱北。司馔启会,却於簋簠之南,对簋簠於北,(启,发也。豆盖,彻於房内。)各加匕箸。设讫,司馔北面跪奏:"馔具。"兴。
皇太子及妃俱坐。司馔跪取脯擩於醢,取韭菹擩醢,授皇太子;又司馔取脯擩於醢,取韭菹擩醢,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祭於笾豆之间。司馔兴,取黍实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皇太子。又司馔取黍实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妃。皇太子及妃各受,祭於菹醢之间。司馔俱兴,各立取肺,皆绝末,跪授皇太子及妃;俱受,又祭於菹醢之间。司馔俱以肺加於俎。掌严授皇太子巾,又掌严授妃巾,皇太子及妃俱帨手,以柶扱上钘,遍擩之,祭於上豆之间。司馔品尝皇太子馔,又司馔品尝妃馔。司馔各移黍置於席上,以次跪授肺脊,皇太子及妃皆食以湆酱,三饭卒食。
司馔北面跪奏称:"司馔妾姓言,请进酒。"司则承令曰:"依奏。"兴,司馔二人俱盥手洗爵於房,入室诣酒樽所,酌酒进,北面立。皇太子及妃俱再拜,兴,一人进授爵皇太子,一人以爵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爵,司馔俱退,北面答再拜。皇太子及妃俱坐,皇太子及妃俱祭酒举酒,司馔各以肝从,司则俱进受虚爵,奠於篚。司馔又俱洗爵酌酒,再酳,皇太子及妃俱受爵,俱饮,司则进受虚爵,奠於篚。三酳用卺,如再酳。皇太子及妃立於席后。司则俱降东阶,洗爵,升,酌於户外樽,进,北面俱奠爵,兴,再拜。皇太子及妃俱答拜。司则俱坐,取爵祭酒,遂饮卒爵,奠爵,遂拜,执爵兴,降,奠爵於篚,还侍位。司馔北面奏称:"司馔妾姓言,牢馔毕。"司则承令曰"诺"。司馔彻馔,设於房。
司则前跪奏称:"司则妾姓言,请殿下入。"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入於东房,释冕服,著葱褶。司则启妃入帏幄。皇太子及妃俱入室。媵馂皇太子之馔,御馂妃之馔。
○妃朝见
其日,昼漏上水一刻,所司列御座於所御殿阼阶上,西面。(其席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次席黼纯,左右玉几。)司设设皇后座於室户外之西,近北,南向。尚食帅司膳设酒樽於房内东壁下,有坫,加勺幂,(樽用瓦甒,实以醴酒。)笾一豆一,实以脯醢,设於樽北。又设洗於东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篚实以巾幂,觯一,角柶一。)
其日,夙兴,妃沐浴。司则启:"请妃内严。"质明,诸卫帅其属陈布仪仗如常仪,近仗入陈於寝门外。内厩尉进厌翟於正寝西阶之前,南向。司则启:"外办。"妃服褕翟,加首饰以出,降自西阶,升辂,侍卫如常。至降车所,司则赞妃降辂,司言引妃入,仗卫停於閤外,障扇侍从如常。妃至寝门之外,立於西厢,东面。
诸卫勒所部屯门布仗,三仗入陈於所御殿閤外如常。侍中奏:"请内严。"尚仪又奏:"请皇后内严。"妃既至寝门,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以出,升自阼阶,即御座,西向坐,侍卫如常仪。尚仪又奏皇后"外办"。皇后袆衣首饰,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出,即御座,南向坐,侍从如常。妃奉笲枣栗,司馔又执奉笲腶脩以从。司言引妃入立於庭北,再拜。司宾引妃升自西阶,进,东面跪,奠笲於御座前,皇帝抚之,尚食进,彻以东。司言引妃自西阶降,复北面位。奉笲腶脩再拜,司言引妃升,进,北面跪,奠笲於於皇后座前,皇后抚之,尚食进,彻以东。司言引妃退立於西序,东面,又再拜。
司设设妃席於户牖之间,近北,南向。司言引妃立於席西,南向。尚食入东房,盥手洗觯,酌醴齐,加柶,面柄,出,进诣妃席前,北向立。妃进,东面再拜,受醴。尚食荐脯醢於席。妃升席坐,左手执觯,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笾豆之间;以柶祭醴三,始扱一祭,又扱再祭;降席,进,东面跪,啐醴,建柶,奠觯,兴,东面再拜;跪取觯,兴,即席坐,奠觯於荐东,兴,降席。司宾引妃降自西阶,出閤,乘车还宫,障扇侍从如来仪。
○会群臣
皇帝会群臣於太极殿,如正至之仪。唯上寿辞云:"皇太子嘉聘礼成,克崇景福,臣某等不胜庆忭,谨上千秋万岁寿。"
8、凤冠霞帔最为好看的明代,它的婚礼是怎样的?
一个朝代的婚礼往往最能代表当时的民俗与文化,通过婚礼服饰、礼仪的介绍,我们也能很好地进行感受。婚礼的流程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统称为“六礼”
中国历来为礼仪之邦,而婚礼对于家族子嗣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婚礼也是中国家族仪礼中的最为重要的仪式。
在古代典章中规定,男子需要在夜晚八九点钟亲自去迎新娘,而夜晚八九点钟在古时候被称为“昏时”,所以也被称作昏礼,古时候的婚礼分为六个基本流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被统称为“六礼”,到了明代洪武年间,依据《朱子家礼》制定的婚礼仪程,规定男子婚配年龄为十六岁,女子婚配年龄为十四岁。
明朝的婚礼服饰,男子为九品官服;女子为凤冠霞帔。
新娘在天亮后要先拜见祖先牌位,在厅里设神位,设主婚拜位于东阶下背面,新郎拜位在后;设主妇拜位于西边台阶下,新娘拜位于后;亲属拜位,依次序分别立于主婚和主妇后面。
迎亲那日,新娘要早起沐浴更衣穿上礼服,主婚和主妇也要着盛服,赞礼带主婚到东阶下依次站好,带主妇到西阶下依次站好。
等亲戚和新郎新娘准备就位,赞礼唱再拜,平身;主婚以下都再拜,平身;赞礼将新娘领至院子中向北站好,引礼带主婚至东阶站好。然后到神位前,引礼唱跪,主婚跪下三上香,司香就奉香从左边给主婚,主婚三上香完毕。
在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妻需要回岳父母家,俗称归宁,也称为回门,这是先秦时期就留下来的古制,在明末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明代时期买卖婚姻这种不良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