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礼婚庆 » 汉义婚庆

汉义婚庆

发布时间: 2023-06-14 09:58:00

1、汉式婚礼内容?

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
汉式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汉式婚礼是汉民族的传统婚礼,在婚礼进行时应当穿着形制正确的汉服。但可根据其不同时期的风格,选择相应的服饰颜色及款式。如汉周时期崇尚玄色及红色,风格的汉式婚礼可选择红黑配色的曲裾或衣裳;唐风汉式婚礼则可选择红男绿女的搭配;而明风婚礼则一般选择明代官服,新妇多为凤冠霞帔。

主要流程
整体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流程分解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

仪节内容
婚前礼
1.纳采 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2.问名 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3.纳吉 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4.纳征 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5.请期 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正婚礼
1. 亲迎 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2. 同牢合卺 “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3. 解缨结发 “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婚后礼(成妇礼)
1. 妇见舅姑 妻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2. 妇馈舅姑 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民俗记录。
3. 舅姑醴妇  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4. 庙见成妇 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

2、传统的汉式婚礼具体有那些过程?

行醮子礼、沃盥礼……整个过程礼乐相和,锦绣霓裳。

在去年的长乐市金峰镇东卓村里,新郎卓协、新娘陈珠仙以我国古代周朝制度婚礼程序举行了一场婚礼。据说,这两位新人,都是“福建汉服天下”组织的会员,本着对传统文化的深爱,他俩打算将婚礼打造成周朝婚礼。这场婚礼的华夏礼仪始于周朝,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代。看看这场特殊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

3时10分:醮子礼

随着司仪宣布醮子礼的开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礼。父亲赐酒,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

醮子礼是周朝制度婚礼程序的第一步,父亲还得向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3时30分:送贽礼

新郎拜别父母后,来到新娘家。他手上还捧着一尊铜雁,这是做什么呢?原来,这是贽礼,要送给新娘父母的。贽礼是指拜见时赠送的礼物,而女婿以雁为贽礼,是表示今后对新娘要诚信和尊重。

虽然新人父母仍穿着平时的衣服,但新郎新娘着装是汉服。千万别以为汉服是指汉朝时代的服饰,而是说古汉族的服装。

5时:正婚礼

昨日的婚礼也算古今结合,新娘家人还以当地风俗举行了一些仪式,只到5时,正婚礼才正式开始。正婚礼是在新郎家举行的,由于场地有限,放在村里的祠堂举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新郎新娘朋友——“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们,以朗诵一首《诗经,周南,桃之夭夭》作为给新人的祝福。古筝曲《梅花三弄》也回绕在祠堂里,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3000年前的周朝。新人红巾相牵,缓缓来到正堂。

5时10分:沃盥礼

司仪高声说,“赞者入席。”赞者是什么?一打听,原来赞者是指新郎的长辈,也是“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他坐在正席当中,在新人进入正堂后,他开始将酒倒入酒杯中,等待新人入席。

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而所谓的沃盥礼,是指伴郎(古人称御)、伴娘(媵)分别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

5时20分:同牢礼

洗完手后,新人对席而坐。对席的位置是男西女东,意指阴阳交会。这时候,两人要开始喝同一种酒,吃同一种肉,取名“同牢礼”。

5时30分:合卺礼

在现代婚礼上,大家熟知“喝交杯酒”。古代的婚礼也有,这个仪式就叫“合卺礼”。“合卺”,是指夫妇交杯同饮,但只是互相交换了杯子,而不是像现在的绕过脖子互喝。而夫妻共饮合卺酒,象征着夫妻同甘共苦的意义。

喝完交杯酒,新人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对拜,并分别给互相割下一缕头发,搓在一起放在锦囊中,表示两人“结发”,正式结为夫妇,最后送入洞房。

3、一场汉服婚礼一般要花多少钱?

一场汉服婚礼一般要花16万元。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

关于婚礼婚庆的问题可以咨询花嫁丽舍,与星级酒店的宴会相比,花嫁丽舍最大的特点在于:能为新人全方位解决婚礼当天遇到的种种难题,让婚礼变得愈加轻松浪漫,美轮美奂。如今的婚礼风格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传统的星级酒店正逐渐被取代。花嫁丽舍勇于探索和创新,经过一次次的创意碰撞和观念磨合,建立了更适合新一代年轻人的视觉艺术婚礼,从场地建设到各种软硬件设计,再到婚礼服务,甚至是你到手的每一张照片,都会严格保证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多方位的诠释高端的意义。


更多问题请咨询花嫁丽舍客服!

4、穿越古今,来一场汉式婚礼的感觉会是什么样?

随着时代的演变,如今的婚礼风格可谓是千变万化、万种风情,尤以西欧风格与中式风格最受民众欢迎。在北方等地区,西式婚礼浪漫而温馨,红毯上鲜花满满,令人如痴如醉;南方颇为传统,中式婚宴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烛台下感受着丝丝甜蜜。但对于习惯于创新的年轻人来说,一场与众不同的婚礼更能彰显自己的品味,也让人生变得没有遗憾。从目前来看,汉式婚礼正慢慢的火爆起来。

穿越古今,来一场汉式婚礼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红黑相见的冠服、古色古香的陈设?还是那一队威武雄壮的护卫士兵?其实汉式婚礼已经推广了数年,并取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喜爱,毕竟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非常重要,做人就要与众不同,婚礼自然也是如此。

完美的汉式婚礼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君临天下”,也可以选择“八方诸侯”,甚至可以举办一个平民版汉式婚礼,效果虽然不同,但永恒的回忆却是一视同仁的。如果要举办一场成功的汉式婚礼,在汉式婚礼策划方案上就要凸出亮点,这也就需要婚庆公司知晓汉代的生活常识以及婚庆的一些禁忌。

汉式婚礼恢弘、大气,但也如传统的婚俗一般,要拜天地、敬父母,讲究个夫妻同心;新人入喜堂,可以由亲人陪同,也可以由朋友相伴,但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身着华服的新郎新娘。“颂辞”是汉式婚礼中的一幕重头戏,与西式婚礼中的牧师唱圣歌类似,主要以祈福为主并宣读古代的证婚词,当然证婚词必须要写在卷轴上。

一场原汁原味的汉式婚礼,是绝对少不了“沃盥礼”这一流程的,新人在进行婚礼仪式之前,需要将自己的双手清洗干净,以示干干净净做人,干干净净的将自己交给对方。如今,汉式婚礼也可以根据风俗、新人的要求进行一些更改,在汉式婚礼策划方案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来一场中西合璧,古今交错的经典婚礼,也是非常圆满的一件事。

5、汉婚的仪式流程是什么?

1、新人入场,行拱手礼

汉式婚礼在入场的时候就非常隆重,先是由成对的侍女入场,侍女手中需要拿着红灯笼。新人紧随其后共同入场,然后需要向各位在场的宾客行拱手礼。行拱手礼的时候新郎的手为左上右下,新娘和其相反,给宾客敬礼后需要相互鞠躬。

2、父母赐酒,嘱咐新人

结婚时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所以在汉式婚礼上需要向父母敬礼,然后由父母赐酒。父母在赐酒的时候会给新人一些嘱托,同时还会给新人送上准备的礼物,代表对新人的喜爱和认可。

3、清洗手脸,除旧迎新

举办汉式婚礼除了赐酒,新郎还需要拿干净的水清洗自己的脸和手,代表除旧迎新的寓意。新娘由于脸上有妆,所以只擦手就可以了,双方都清洗完毕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对夫妻生活有非常吉祥的寓意。

4、共同吃肉,同甘共苦

新人需要在汉式婚礼上一起吃一种动物的肉,这个仪式代表两个人正式成为一家人,从此需要同甘共苦,代表了对婚姻的祝福,可以保佑爱情的长久稳固。

5、共同喝酒,合二为一

结婚就代表两个人是一家人了,所以一起喝酒也是汉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个环节代表两个人的融合,从此成为了一家人,代表着合二为一。

6、红缨缠发,永不分离

新郎需要把新娘头上的红缨拿下来,然后把两个人的头发绑在一起并放起来,这种做法可以让婚姻更加稳定,代表着白头到老的含义。

7、行对拜礼,结束婚礼

汉式婚礼的最后一个流程就是夫妻对拜,两个人需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表示对宾客的感谢、对婚姻的祝愿。

汉式婚礼的特点:

汉式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

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6、汉族的传统婚礼有什么仪式

让汉服伴随礼乐复兴——汉式婚礼的出现与实践

很多同袍唏嘘汉服的坎坷历史,却未曾注意到随同汉服一同消失改变的还有我们的礼乐文化。进而还有思想道德的丢失。所谓的很多礼仪规范也完全沦落为封建统治阶级从精神上奴役民众的工具,早已失去了礼乐教化于民,和谐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
反过来看今天,汉服的重新复兴,也必然会与传统礼乐的复兴相互影响,互搭便车。早在汉服实践的早期,就有同袍(蒹葭从风,溪山琴况)总结了系统的汉礼仪复兴方案。
依托这些最直接的资料,汉礼仪首先在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大礼婚礼中得到了实践。
重新挖掘整理并得以实践的婚礼形式当然与西式婚礼不同,同时也有别于之前婚礼形式中的所谓中式婚礼。简单说这种重新出现的婚礼形式挖掘了中国自己原生的优秀婚礼文化,结合了汉服婚礼服的华美,场景布置的风韵,让婚礼中的新人在享受婚礼的同时感受到了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来自祖先所给予的文化熏陶!
与汉服一样,这种婚礼形式当然不可能有来自什么官方权威的定义,目前我们只能从他的文化属性上近乎合理的大众化的赋予他一个名称。
汉民族传统文化样式婚礼。来自于我们汉民族自己历史的礼乐文化积淀。我们称之为汉式婚礼还是恰如其分的。
很多汉服同袍,或是给别人操办,或是筹备自己的人生大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不断的完善婚礼的内容。
从服饰礼仪,到场景布置,再到如何用现代的手法去表现传统的文化。汉式婚礼也在逐渐的丰富完善,并在实践当中变得更加华美。
虽然很多同袍,因为不知道如何命名,使用过汉服婚礼,周制婚礼不一而足的名称,但这些名称或是在内容上比较片面单一,或是随着时代发展不足以涵盖今天的婚礼文化内容,越来越多的同袍因为汉式婚礼这个词汇准确丰富的内容涵盖性,开始接受并认同他,同时开始了细化汉式婚礼的分类。
比较大众认可的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划分为汉风,唐风,明风等不同朝代风貌,通过婚礼展示不同时代的礼乐文化,艺术文化之美。
而汉式婚礼的市场化运作也更加促进了这个文化传承与实践的过程与发展。相信汉式婚礼将会在整个中国的婚礼文化构成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服务每一位支持汉文化,传承汉文化的同袍,用我们的汉家礼乐注解彼此的人生大礼!
——汉婚策礼仪工作室整理

去其繁琐取之内涵精彩绽放——汉式婚礼的当代实践

当你在决定自己的婚礼仪式时是否还在为中式西式的选择而烦恼?
当面对中西两种婚礼喧闹与庄重的对立时,是否会为无法在人生大礼之际郑重的用属于自己民族的方式宣读与爱人的誓言而遗憾?
如果是这样就让我们为你打开文化与历史的隧道,告诉你一个我们华夏自己的庄重婚礼仪式。
汉式婚礼仪式最早期的时候包括盥礼、祭酒、结发、结缨等程序,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那时候的婚礼很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杂耍般的民俗,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婚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地、最神圣的色彩)。
整个仪式宁静安详,庄严肃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将见证维系属于我们华夏子孙的爱情誓言。
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遗憾的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就象我们的其他文明一样,在新的时代里,我们祖先曾经庄重,素美的婚礼仪式也被我们丢失了,留下的除了大红大绿的艳俗装扮,嘈杂喧闹的仪程就是我们对失去文化的一声叹息了。
今天你可以重新选择这份属于我们华夏人自己的人生大礼,在挖掘整理了大量历史文化资料并结合今天的婚礼特点,汉式婚礼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汉风婚礼,盛装礼服,承载华夏汉文明所赋予你的自豪与张扬,来自祖先的赐福将在神圣的宣誓中与您的爱侣一同分享。婚礼的背景装饰,仪式设计继承了绝大部分汉民族婚礼文化的原生形态,因此是简约平实不失庄重大气。如果类比西方的婚礼也许只有教堂婚礼的气势可以与之类比。
唐风婚礼,盛唐霓裳,章显着我们曾经拥有的华贵与奔放。雍容典雅的现场氛围将为新人打造华夏民族隆重婚礼盛典的时尚。
在中国隋唐时期,因为丝绸之路的兴起,中国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文化上也包罗万象,反映在婚礼当中在保留汉风婚礼特点的同时有增添了几分雍容与华贵。
值得一提的是唐风婚礼的礼服,相对汉风婚礼而言更为色彩绚丽,尤其以女子礼服为甚。我们华夏主轴文化的特点是“一板一眼”、直线条和方方正正,而隋唐在此基础上,融进了“动感”、“绚丽”里。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似乎要把看到的美丽全部吃进去,再经过糅合,释放出来的是一种狂放而霸道的华丽……
男子礼服的整体构造比较低调,甚至不如魏晋前,而新娘的造型却愈发霸道。礼服可以跳色强对比使用多种色彩,再加上珠光宝气的配饰。唐代女人的服饰妆容并非简单取悦男人,而是超越男人彰显自我!
华夏传统婚礼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正装入场——亲迎醮子——沃盥入席——同牢合卺——解缨结发——告谢父母。
唐风和汉风婚礼在核心流程上可以区别不大。因此环节一般根据新人具体需要进行取舍。

正装入场:
新人一同穿着华夏民族传承了5000年的正装礼服入场,在亲友的注目中,也许穿在
身上的华美礼服有些特别,有些“另类”。但是请相信,此时新人所张扬的正是属于我们华夏族人自己所拥有的自豪感,幸福感。新人传承着祖先的文明,在此人生大礼之际也必将得到华夏先祖的佑护。凝重磅礴的编钟鼓乐,高声诵读的朗朗诗经祝词,是对新人最好的迎接。

亲迎醮子:
新人大喜之日,感慨最深的当是自己的父母。在婚礼之前,父母还有何要叮咛嘱咐的吗?在传统婚礼之中,新郎的父亲会对出发迎娶新娘的儿子赐酒叮嘱。在现在,男女双方在家庭中已经拥有了同等的作用和地位。因此现场会安排新人双方的父母依次为新人赐酒,并嘱托新人婚后要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会赠与新人礼物,有所寓意。

沃盥入席:
新人揖谢父母以后,新郎揖请新娘入席,由男女从者为新郎新娘引水沃盥,焚香净手。以郑重的准备表达对双方婚礼仪式的尊重。同时观者也会从这一丝不苟的议事中感受到我们华夏婚礼的庄严所在。

同牢合卺:
新人入席后,由侍者短上酒爵,酹洒爵中酒告谢天地。
天地赐福,新人同食一牲之肉,同饮一匏中酒,象征从此福寿同享,甘苦与共。这是婚礼中最为庄重神圣的环节,与西方的教堂宣誓有一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我们的祖先借物喻事,以事言礼,在一食一饮之间许下爱情的承诺。

解缨结发:
今天当我们以各种方式去传达自己爱的信息时,是否更想了解我们祖先如何互定终身的哪?抛开后世礼教强加的束缚。我们的祖先早已接受自由浪漫的恋爱形式,男方会在定情之时赠与心上人一缕红缨,为其束发。自此这名女子也会恒守定情的誓言,在两人庄严的婚礼仪式后由已经成为自己夫君的那个他将红缨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缕青丝,系结在一起,作为爱情永远的象征与纪念。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婚礼的婚礼誓言环节。

告谢父母:
大礼终成,沉浸在幸福当中的新人不能忘记养育自己成长并为自己创造幸福美好今天的父母。新人要拜谢双方父母,让父母与自己同享婚礼这幸福的时刻。

——汉婚策礼仪工作室整理

用心传承戒骄戒躁——汉式婚礼的市场的现状
随着汉式婚礼的逐渐复兴,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民众中影响力的扩大,商业化已经成为了相关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其中也有很多不太和谐的音调。
首先体现在实际的推广运作中,很多从业者一知半解文化素质低下,连中国历史朝代都背不下来,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错误百出就开始给新人筹备汉式婚礼。
在素质底下的同时,又有很多人动辄以汉式婚礼第一人,汉式礼仪泰斗等等身份自居,可见这股浮躁浮夸的歪风依然刮到了汉式婚礼的产业实践中。
像很多婚庆公司,不了解汉服,简单字面理解是汉朝的衣服,婚服大量使用劣质的影楼装,这样的婚礼肯定是廉价简陋的。
有的婚庆公司,在礼仪细节上十分随意不严谨,甚至违反了很多文化上的礼制避讳。像汉服左衽文化上多为入殓或是蛮夷番邦。婚服中出现就是对新人的极度不尊重,试想在西式婚礼中,听不懂英文歌,婚礼进行曲错放了安灵曲,筹办的婚礼服务机构能安身而退吗?
还有些机构个人完全从商业角度考虑,醉心于虚名功利,自创概念,如汉唐婚礼,新中式,并自诩首创者,资深从业者。
但起码您要在逻辑上说得通呀,汉唐婚礼到底是汉还是唐?如果是泛指朝代的综合,那明去哪里去了?如果是说文化的综合,两个完全不同时代风貌的东西放一起你觉得会好看吗?
而新中式则是片面的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关系。我所看到的很多所谓新中式无非就是西式婚礼的仪式穿上中山装,民国的红衣裙,这样的新中式不过是西式婚礼加上些中国元素。并没有基于我们民族的本源礼仪文化去传承发展。称之为新西式差不多,就不要再冠用中式了。
而传承角度来讲,汉式婚礼一样也不是止步不前,汉式婚礼本身不是复古婚礼,他是中国婚礼文化的正常传承,很多婚庆公司把汉式婚礼划分到主题婚礼里面,完全是误解了汉式婚礼是一个大的婚礼文化范畴,从内涵上讲拥有与西式婚礼同等的地位。
他同样可以发展,丰富,更加精彩。根本不存在新旧与否。你听说过新西式吗?说出新中式的人正是错误的把中国自己的文化当成了古代文化。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非物质属性,存在的传承的自然没有新旧之说。所以所谓新中式要么是肤浅的拼凑了有些中国元素的西式婚礼,要么是换了个名字来践行汉式婚礼的发展与传承,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案例。
汉式婚礼首先他是婚礼,要去尊重新人服务新人,自己都不用心谈何服务,谈何尊重。再有汉式婚礼是在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每对新人能够选择汉式婚礼都是抱有一定对我们自己文化的热忱之心。用劣质的服务去应付满怀诚意的市场,从良心上过得去吗?
况且应付将就未必就能赢得市场,赢得新人的认同。很多婚庆公司对汉式婚礼的态度也未必就是针对汉文化的漠视,更多的是操作普通婚礼不严谨态度的一种惯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已经模式化,泛滥化的普通婚礼,汉式婚礼的潜在客户群体多少可是了解一些相关文化的,否则为何舍去成熟的普通婚礼不做,选择汉式婚礼?
应付客户最终会失去客户。想要在汉式婚礼方兴未艾的产业中立足,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才是不二之策呀!也再次提醒同袍,人生大礼,精心筹划,对文化有敬畏之心,更要不负自己对文化一片诚心!

——汉婚策礼仪工作室整理

7、关于汉族结婚的习俗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要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通过媒人细议。有些地方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通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到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抗。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排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流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变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恭喜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