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正婚礼
1、唐代太子皇室婚礼
关于唐代太子纳妃,有完整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但因为是比较白话的记载,没有太直接的古文翻译,半看半猜吧。另外附上几张唐风婚礼图片,供您了解。
《通典》礼典 礼八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十二 嘉礼六
皇太子纳妃
○临轩命使
将行纳采,制命使者,吏部承以戒之。
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於太极殿北壁下,南向。卫尉设群官次於东西朝堂,太乐令展宫悬,并如常仪。
其日,典仪设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横街之北,西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六品以下位於横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合班,蕃客又於其南,皆西面北上。设武官五品以上位於横街北,东面北上,朝集使五品以上合班,诸亲位於其南;六品以下位於横街南,朝集使六品以下、蕃客等又在南,皆东面北上。设典仪位於悬之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设举麾位於殿上西阶之西,东面。设使者受命位於横街南,道东,北面西上。奉礼设门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位於顺天门外道东,每等异位,重行西面;武官三品以下位於门西,每等异位,俱重行东面,以北为上。
未明二刻,诸卫勒所部屯门,布黄麾半仗入陈於殿庭如常仪。群官依时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朝服。侍中量时刻版奏:"请中严。"鈒戟近仗就陈於閤外。太乐令以下帅工人入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书令以下诸侍臣俱诣閤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各赞群官出次,典谒各引就门外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出坐如常仪。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吏部与礼部侍郎赞使主副出,典谒引就受命位。侍中前承制,降诣使者西北,东面称:"有制。"使主副俱再拜。侍中宣制讫,使主副又再拜。侍中还侍位。典谒引使主副出。初使者将出,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出。
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自东房,侍卫警跸如来仪,侍臣从至閤。使主副乘辂备仪仗而行,从者乘车以从。
○纳采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於大门之外道右,南向。
其日大昕,使者公服至於妃氏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凡宾主及行事者皆公服。)主人受其礼於庙。(无庙者受於正寝。)掌事者布神席於室户外之西,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南向,右雕几。使者出次,谒者引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主人立於大门内,西面。傧者立於主人之左,北面受命,出,立於门东,西面曰:" 敢请事。"使者曰:"奉制,作俪储宫,允归令德,率由旧章,使某纳采。"傧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不教,若如人,既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左手执之。傧者引主人迎於大门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使者升自西阶,立於楹闲,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东阶,进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纳采。"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退立於东阶上,西面。使者降自西阶以出。
○问名
使者既出,立於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东厢,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某将加卜筮,奉制问名。"傧者入告。主人曰:"制以某之子备数於储宫,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拜迎入,俱升堂南面,如纳采仪。使者曰:"某奉制问名,将加诸卜筮。"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少退,仍北面,曰:"臣某第某女,某氏出。"使者降自西阶,出,立於内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退於阼阶东,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东厢,西面。傧者进受,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傧者入告。主人曰:"某公为事,故至於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礼从者。"(其仪与纳后礼宾同。)
○纳吉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门,以下傧者出请事,如纳采仪。使者曰:"加诸卜筮,占曰协从,制使某也纳吉。"傧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子弗教,惟恐不堪。龟筮云吉,臣某谨奉典制。"傧者出告。掌畜者以雁授使副,主人迎拜入,俱升堂南面,并如纳采仪。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雁。使者降自西阶,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还阼阶东,左右受雁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其傧使者皆如问名之仪。
○纳徵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仪。
其日大昕,使者至妃氏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执事者设布幕於内门之外,玄纁束帛陈於幕上。乘马陈於幕南,北首西上。执事者奉谷珪以椟,俟於幕东,西面。主人掌事者设几筵如常。使者出次,谒者引立於大门外之西,东面。主人立於大门内,西面。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制使某以玉帛乘马纳徵。"傧者入告。主人曰:"奉制赐臣以重礼,臣某祗奉典制。"傧者出告。又傧者引主人迎於大门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至於内门外,使者立於门西,东面北上;主人立於门东,西面。执事者坐,启椟取珪,加於玄纁上,兴,以授使副,使副进授使者,退复位。使者受玉帛。谒者引使者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牵乘马者从入,三分庭一在南,北首西上。使者升自西阶,立於楹闲,俱南面西上。主人升自东阶,进使者前,北面。使者曰:"某奉制纳徵。"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稽首,升,进,北面受玉帛。使者降自西阶,出,立於内门外之西,东面。初使者降,主人还阼阶东,左右受玉帛於序端。主人降立於内门内,西向。於主人受玉帛,受马者自左受之以东。牵马者既授马,自前西出。傧者进受命,出请事。使者曰:"礼毕。"其傧使者如纳吉之仪。
○告期
前一日主人设次、设几筵及傧者受命请事等并如纳采仪。使者曰:"询於龟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其授雁、升堂受命之仪,一如纳采。使者曰:"某奉制告期。"主人降诣阶闲,北面再拜。以下礼毕如纳采。其傧使者如纳徵仪。
○告庙
有司以特牲告如常礼。祝文临时撰。
○册妃
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如常。设宫人次於使者西南,俱东面,障以行帏。
其日,奉礼设使者位於大门外之西,东向,使副及内侍位於使者之南,举册案及玺绶命服者在南,差退,俱东向。设主人位於门南,北面。设使者以下及主人位於内门外,仪皆如之。设典内位於内门外主人南,西面。设宫人位於门外,於使者之后,俱重行东向,以北为上,障以行帏。设赞者二人位於东阶东南,西向。典内先置一案於閤外,近限。
使主副朝服,乘辂持节,备仪仗,鼓吹备而不作。至妃氏大门外,使者降辂,掌次者延入次。宫人等各之次。掌严奉褕翟衣及首饰,内厩尉进厌翟车於大门之外道西,东向,以北为上。诸卫率其属布妃仪仗如常。
使者出次,典谒引使者以下,持节者前导,及宫人、典内各就位,持节者立於使者之北,少退,俱东向。主人朝服出迎於大门外之东,西面立定,少顷,北面再拜。使者不答拜。典谒引使者,持节者前导,入门而左,持案以下从之。主人入门而右。至内门外,各就位。立定,奉册宝案者进当使副前,使副受册宝,奉案者退复位;使副以册宝进授使者,退复位。内侍进使者前,西面受册宝,东面授典内,退复位。典内持册宝入,立於閤外之西,东面跪置册宝於案,典内俯伏,兴。奉衣服及侍卫者从入,皆立於典内之南,俱东面北上。
傅姆赞妃出,引立於庭中,北面。掌书进,跪取玉宝,兴,进立於妃前,南向。掌严奉首饰及褕翟与诸宫侍卫者次入,侍卫如常。典内还复位。司则前赞妃再拜,还侍位。妃再拜。司则进掌书前,北面受册宝,进妃前南向授妃,妃受以授司闺。司则又前赞妃再拜,还侍位。妃又再拜讫,司则前请妃升座,还侍位。司闺引妃升座,南向坐。宫官以下俱降立於庭,重行北向,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宫官以下皆再拜讫,诸应侍卫者各升立於侍位。司则前启"礼毕"。妃降座,司闺引妃入室。主人傧使者如礼宾之仪。使者乘辂而还。
○临轩
醮戒前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前一日,卫尉设次於东朝堂之北,西向。又设宫官次於重明门外如常仪。
其日,前三刻,宫官俱集於次,各之次皆服其服。诸卫各勒所部依图陈设。左庶子奏:"请中严。"内仆进金辂於閤外,南向,率一人执刀立於辂前,北向。前二刻,诸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以次诣閤奉迎。(左庶子负玺如式。)宫官应从者,各出次,立於门外,文东武西,重行相向,北上。左庶子奏:"外办。"太仆奋衣而升,执辔。皇太子著衮冕之服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皇太子乃升,仆立授绥。车驱,左庶子以下夹侍如常。出门,车权停,令车右升辂陪乘。宫臣上马讫,皇太子车动,鼓吹振作如式,文武官皆乘马如常。至承天门下车所,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就位,侍卫如常仪。
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设御座於太极殿阼阶上,西向。卫尉设群官次於朝堂,太乐令展宫悬於殿庭,乘黄令陈车辂,并如常仪。
其日,尚舍直长铺皇太子席位於牖闲,南向。(其席莞筵纷纯,加藻席缋纯。)尚食奉御设酒樽於东序下,有坫,加勺,设幂,实爵一。又陈笾脯一、豆醢一在樽西。晡前三刻,典仪设群官版位於内,奉礼设版位於外如朝礼。诸卫勒所部屯门,布仗立仗入陈於殿庭。群官依时刻集朝堂,俱就次各服其服。侍中版奏:"请中严。"鈒戟近仗就陈於閤外,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晡前二刻,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閤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赞群官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门外位。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西向坐,符宝郎奉宝置於御座如常。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入就位。群官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初群官入讫,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侍从如常式。皇太子每行事,左庶子执仪赞相。)至悬南北面立。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皇太子再拜。典仪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诣西阶,皇太子脱舄,舍人引升就席西,南面立。尚食奉御酌酒於序,进诣皇太子西南,东面立。皇太子再拜,受爵。尚食直长又荐脯醢於席前。皇太子升席坐,左执爵,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笾豆之间,右祭酒,兴,降席西,南面坐,啐酒、奠爵,再拜,执爵,兴。奉御受虚爵,直长彻荐还於房。
舍人引皇太子进当御座,东面立。皇帝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皇太子曰:"臣谨奉制旨。"遂再拜。舍人引皇太子降自西阶,纳舄讫,典谒引舍人,舍人引皇太子出门。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群官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座,入自东房,警跸侍卫如来仪,侍臣从至閤。
○亲迎
前一日,卫尉设皇太子次於妃氏大门之外道西,南向。设侍卫群官次於皇太子次西南,东向北上。
皇太子既受命,遂适妃第,执烛前马,鼓吹振作如式,侍从如常。皇太子车至妃氏大门外次前,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之次。
车将至,主人设几筵如常,醴女如别仪。妃服褕翟花钗,立於东房,侍从如常。主妇衣礼衣钿钗,立於房户外之西,南向。主人公服出立於大门之内,西向。(在庙则主人以下著祭服。)傧者公服立於主人之左,北向。
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就位。"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出次,立於门西,东面,侍卫警跸如常。傧者进受命,出门东,西面曰:"敢请事。"左庶子承传,进跪奏如常。皇太子曰:"以兹初昏,某奉制承命。"左庶子俯伏,兴,传於傧者。入告。主人曰:"某谨敬具以须。"傧者出,传於左庶子,奏如初。傧者入,引主人迎於门外之东,西面再拜。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答拜。"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答再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左庶子进,东南向奉授,皇太子既执雁进入,侍卫者量入侍从。及内门,主人让曰:"请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弗敢先。"主人又曰:"固请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固不敢先。"主人揖入,皇太子从入。皇太子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及内门,主人揖入。及内霤,将曲揖,当阶揖,皇太子皆报揖。至於阶,主人曰:"请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辞。"主人曰:"固请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固辞。"主人又曰:"终请皇太子升。"皇太子又曰:"某敢终辞。"主人揖,皇太子报揖。主人升,立於阼阶上,西面。皇太子升,进当房户前,北面跪奠雁,俯伏,兴,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
内厩尉进厌翟於内门外。傅姆导妃,司则前引,出於母左,傅姆在右,保姆在左。(执烛及侍从如式。)父少进,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花,命之曰:" 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之西阶上,施衿结帨,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
妃既出内门,至辂后,皇太子授绥,姆辞不受,曰:"未教,不足与为礼。"妃升辂,乘以几,姆加幜。皇太子驭轮三周,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门,乘辂还宫,侍卫如来仪,妃仗次於后。主人使其属送妃以傧从。
○同牢
其日,司闺设妃次於东閤内道东,南向,掌筵铺褥席。将夕,司闺设皇太子幄於内殿室西厢,东向,铺地重茵,施屏障。设同牢之席於室内,皇太子之席西厢东向,妃东厢西向。(席皆莞筵纷纯,加藻席缋纯。)席闲量容牢馔。典膳监设洗於东阶东南东西当东霤,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二巾、二爵。)设妃洗在东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皆加勺巾幂。典膳监先馔於房西墉下:笾豆各二十,簋簠各二,钘各三,瓦甒一,皆加巾幂盖,俎三。樽在室内北墉下,玄酒在西,加幂勺,南柄。(幂夏用纱,冬用緆。)樽在房户外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其器皆乌漆,惟以陶,卺以瓢。)
皇太子车至侍臣下马所,车权停,文武侍臣皆下马,车右降立於辂右。车动,车右夹辂而趋。车至左閤,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辂,入,俟於内殿门外之东,西面,侍卫如常仪,左庶子以下皆退。妃至宫门,卤簿仗卫停於门外,近侍者从如常,入至左閤外,回辂南向。司则进当辂前,启"请妃降辂"。掌筵依式执扇,前后执烛如常仪。妃降辂,就次整饰。司闺引妃诣内殿门西,东面。
皇太子揖妃以入。司闺前引升自西阶,姆从升,执扇烛者陈於东西阶内。皇太子即席东向立,妃即席西向立。司馔进诣阶闲,北面跪奏称:"司馔妾姓言,请具牢馔。"兴。司则承令曰诺。司馔帅其属升,奉馔入设於皇太子及妃座前。酱在席前,菹醢在其北,俎三入陈於豆东,豕俎特於俎北。(豆东,菹醢之东。)司馔设黍於酱东,稷在东,设湆於酱南。(馔要方也。)设对酱於东,(对酱,妇酱也。设之当特俎。)菹醢在其南,北上。设黍於豕俎北,其西稷、稻、粱。设湆於酱北。司馔启会,却於簋簠之南,对簋簠於北,(启,发也。豆盖,彻於房内。)各加匕箸。设讫,司馔北面跪奏:"馔具。"兴。
皇太子及妃俱坐。司馔跪取脯擩於醢,取韭菹擩醢,授皇太子;又司馔取脯擩於醢,取韭菹擩醢,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祭於笾豆之间。司馔兴,取黍实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皇太子。又司馔取黍实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妃。皇太子及妃各受,祭於菹醢之间。司馔俱兴,各立取肺,皆绝末,跪授皇太子及妃;俱受,又祭於菹醢之间。司馔俱以肺加於俎。掌严授皇太子巾,又掌严授妃巾,皇太子及妃俱帨手,以柶扱上钘,遍擩之,祭於上豆之间。司馔品尝皇太子馔,又司馔品尝妃馔。司馔各移黍置於席上,以次跪授肺脊,皇太子及妃皆食以湆酱,三饭卒食。
司馔北面跪奏称:"司馔妾姓言,请进酒。"司则承令曰:"依奏。"兴,司馔二人俱盥手洗爵於房,入室诣酒樽所,酌酒进,北面立。皇太子及妃俱再拜,兴,一人进授爵皇太子,一人以爵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受爵,司馔俱退,北面答再拜。皇太子及妃俱坐,皇太子及妃俱祭酒举酒,司馔各以肝从,司则俱进受虚爵,奠於篚。司馔又俱洗爵酌酒,再酳,皇太子及妃俱受爵,俱饮,司则进受虚爵,奠於篚。三酳用卺,如再酳。皇太子及妃立於席后。司则俱降东阶,洗爵,升,酌於户外樽,进,北面俱奠爵,兴,再拜。皇太子及妃俱答拜。司则俱坐,取爵祭酒,遂饮卒爵,奠爵,遂拜,执爵兴,降,奠爵於篚,还侍位。司馔北面奏称:"司馔妾姓言,牢馔毕。"司则承令曰"诺"。司馔彻馔,设於房。
司则前跪奏称:"司则妾姓言,请殿下入。"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入於东房,释冕服,著葱褶。司则启妃入帏幄。皇太子及妃俱入室。媵馂皇太子之馔,御馂妃之馔。
○妃朝见
其日,昼漏上水一刻,所司列御座於所御殿阼阶上,西面。(其席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次席黼纯,左右玉几。)司设设皇后座於室户外之西,近北,南向。尚食帅司膳设酒樽於房内东壁下,有坫,加勺幂,(樽用瓦甒,实以醴酒。)笾一豆一,实以脯醢,设於樽北。又设洗於东房,近北,罍水在洗西,篚在洗东,北肆。(篚实以巾幂,觯一,角柶一。)
其日,夙兴,妃沐浴。司则启:"请妃内严。"质明,诸卫帅其属陈布仪仗如常仪,近仗入陈於寝门外。内厩尉进厌翟於正寝西阶之前,南向。司则启:"外办。"妃服褕翟,加首饰以出,降自西阶,升辂,侍卫如常。至降车所,司则赞妃降辂,司言引妃入,仗卫停於閤外,障扇侍从如常。妃至寝门之外,立於西厢,东面。
诸卫勒所部屯门布仗,三仗入陈於所御殿閤外如常。侍中奏:"请内严。"尚仪又奏:"请皇后内严。"妃既至寝门,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以出,升自阼阶,即御座,西向坐,侍卫如常仪。尚仪又奏皇后"外办"。皇后袆衣首饰,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出,即御座,南向坐,侍从如常。妃奉笲枣栗,司馔又执奉笲腶脩以从。司言引妃入立於庭北,再拜。司宾引妃升自西阶,进,东面跪,奠笲於御座前,皇帝抚之,尚食进,彻以东。司言引妃自西阶降,复北面位。奉笲腶脩再拜,司言引妃升,进,北面跪,奠笲於於皇后座前,皇后抚之,尚食进,彻以东。司言引妃退立於西序,东面,又再拜。
司设设妃席於户牖之间,近北,南向。司言引妃立於席西,南向。尚食入东房,盥手洗觯,酌醴齐,加柶,面柄,出,进诣妃席前,北向立。妃进,东面再拜,受醴。尚食荐脯醢於席。妃升席坐,左手执觯,右取脯,擩於醢,祭於笾豆之间;以柶祭醴三,始扱一祭,又扱再祭;降席,进,东面跪,啐醴,建柶,奠觯,兴,东面再拜;跪取觯,兴,即席坐,奠觯於荐东,兴,降席。司宾引妃降自西阶,出閤,乘车还宫,障扇侍从如来仪。
○会群臣
皇帝会群臣於太极殿,如正至之仪。唯上寿辞云:"皇太子嘉聘礼成,克崇景福,臣某等不胜庆忭,谨上千秋万岁寿。"
2、唐朝的婚嫁礼仪
1、纳彩(采)
开剪也叫“纳彩”是指男家于迎娶前一个月,将结婚日子提前通知女家,谓“送日子”。男家将给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谓“送嫁妆”。并请一儿女双全的有福之妇女,为姑娘裁衣,谓之“开剪”。
《婚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后亦以鹅代)”
2、问名
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3、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4、纳征(纳诚/纳币)
就是大家所俗知的送彩礼
5.请期
双方讨论定下婚礼日期
6、亲迎(迎亲)
以前新郎是不去女方家里的,至明、清时期,开始要求新郎也要到女方家。
闹洞房(简单列些闹洞房的习俗)
(1)撒谷豆 古代撒的是谷子、豆子 到经济发展后 有了花生、桂圆等 到了现代 撒的就是糖果、枣子、烟等
(2)跨火盆 意红红火火
(3)传袋 结婚这天 新娘要求“足不沾地” 在新郎家从家门跨火盆后 由布袋置于地上 新娘从布袋上走过 走过的布袋移到前边 一个一个传递 取“袋”“代”谐音 传宗接代 传代之意
(4)吃子孙饺子 这个饺子比较有意思 只有新娘有的吃 新郎没的吃 而且 这个饺子不是熟的 新娘一边吃 同时被询问“生不生?(饺子是生的)而新娘答“生”。 取“生子”谐音, 讨个吉利。
(2)唐代正婚礼扩展资料:
唐朝成婚条件: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
3、结婚年龄
古代是结婚年龄是男20,即“弱冠之年”,又称“行冠礼”。古代男子满20岁,则由家族长辈、德高望重者戴上一布帽,称为“冠”。表示男子已长大成年,于公共场所将被以成年人对待。家族集会等可与成年人一起出席,亦是言明可承担责任,可以成家了。
女子的成婚年龄则较男子早些,是15岁,即“及笄”。女子满15岁,就要将辫子解开,梳上发髻,插上簪子,称“及笄”
3、唐朝婚礼,看看唐朝是怎么样结婚的,真是长见识了
唐代的《酉阳杂俎》有多个章节记录了唐代的婚礼内容,今天就让您体验一把唐代的婚礼感觉。
结婚前的五礼基本上和先秦汉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民间说法有些不同罢了。
婚礼的彩礼也有周礼规定的鹿皮,丝帛变成了以下几种: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九事。每种都有特别的寓意。
合欢表示夫妻相爱永久,嘉禾表示福气共享,阿胶干漆表示如胶似漆,九子蒲朱苇表示能屈能伸,双石表示义在两固,棉絮表示情义绵长,长命缕表示相守久远。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到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望,同时也印证了民间风俗对婚礼的影响,因为如此多的附会性解释不大会出自礼仪制度本身。
结婚的当天,天还没有大亮,您就开始准备出发迎接新娘了。怎么回事儿?不是说黄昏之礼吗?到了唐代规矩改了?你您说的不错,唐的的结婚时间确实是有从清晨开始的了,起码说黄昏成礼不再是代表当时的全部婚礼形式。今天北京中午,天津晚上不还是也是典型的两种婚礼特色嘛。
到了新娘家中,不见了周礼中安静的行礼方式,好一阵喧闹,在新娘娘家人一顿劈头盖顶的棍棒加攻下狼狈的进了新娘家的院门。您问这是做啥?这也是唐代开始出现独有的风俗,弄婿,趁着新娘子还没出家门好好的捉弄一下您。
到了新娘闺房外,还是没算完,作为诗词盛行的唐代,不会念两首诗催妆怎么能过得了关?新娘子就在房门里面等着,您不念人家不出来,硬着头皮上吧。当然提前准备几首也是准许的,只要祈祷新娘子和家人没有临时出题的习惯,这可是真说不准的,。因为这个环节也是民俗,并没有一定之规,在今天的婚礼中,藏鞋有规定哪里可以藏哪里不可以藏吗?一个道理,玩嗨了古人未必比今人保守。
为了不占用篇幅,我就放您一马不管您念了几首诗,请新娘出来和您回家得了。新娘子会用盖头盖住脸,走出来,乘上迎接她的车子。等到新娘子上了车,您要骑着马,绕着车走三圈。什么?您说您不会骑马怎么办?不可能!唐代别说男子,就连女子仆役有几个不会骑马的,唐代不会骑马就像是今天在美国说自己不会开车!骑马带着新娘赶紧走人吧!
新娘家则会在新娘子出嫁之后的第二天,做一种肉粥(何不食肉糜?难道老百姓家要天天嫁女儿吗?)。应该算是庆贺新娘顺利出嫁。
这一路上也不太平,看到婚礼出嫁的车队,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聚拢过来讨要喜钱!这是什么情况?障车族!没见过吗?在今天很多地区也有,看见婚车上来就拦路要钱!这真是历史悠久了!只不过唐朝的障车族基本上还属于文闹,风俗性质更多一些。而且基本闹得厉害的是大户人家娶亲,您也就当行善了!否则原文里动辄散财万计,普通百姓哪里承受的起。
推塔过关一样的可算到了家门。在新娘进门前家中已经做好了两件事情。一个是用三升小米,填满家里院子捣碎食物的臼。用一个席子,把家里的井口盖上。还会用三斤大麻的皮(不是老外常抽的那个大麻!这里大麻的皮是纺织用的原料),放到窗台之上。还会把三支箭,放在门框之上。这都是啥意思?还是借用衣食丰富,辟邪去晦的隐喻。
另外一件事就是家里的院子一角要搭建一个青庐,也叫百子帐?这又是为何?大概是唐代人也赶时髦,想做草坪婚礼吧?其实两者还真有点关系。唐朝人用青庐作为婚礼的现场是源于胡俗,而西方人做草坪婚礼也是源于西方游牧民族,两者都是没房子才用帐篷。结果主流社会后来反倒当成了风俗。当然了,有唐一朝中这一风俗也不绝对,唐朝人结婚也只是一部分用青庐,屋子里办喜事的也不是没有。唐朝比较开放,文化趋向于多元,兴许唐朝也生活着一群常常大开脑洞的婚礼策划师!
扯远了,新娘子到了新郎家,一进入门,进门。这时新郎家的小姑子小舅子,也就是新郎的兄弟姐妹,会全部都从新郎家的侧门出去,从正门走回来。这么做是干什么呢?是去踩踏新娘进门时的足迹,象征的含义是让新娘找不着回去的路,可以安心在夫家生活,未来婚姻生活会长久,这种习俗在今天有的地方还有保留。
新娘子进门后先去猪圈和灶台祭拜,这应该是对未来婚姻生活富足的一种祈祷。猪圈灶台都拜了当然您和爱人的互拜也是不能少的。甚至可能还有拜天地。不过拜天地文献里貌似找不到,只不过有多幅唐代壁画婚姻情景里,都有新人站在一起拜一个方向的场面,。还真说不好是拜什么,没有新的证据前姑且就算拜天地吧。
这一通折腾后,您与新娘在青庐中分坐左右,侍女递上同牢盘,里面装着同牢饭(不是一起坐牢吃牢饭!),您和新娘各自吃三口。然后侍女递上用五彩丝线捆在一起的一对金银酒杯,两个小孩子也坐到您的身边,念念有词: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
喝完了合卺酒,您把新娘头上的红头绳解下来,就是汉时婚礼的解缨,但此时被称为合鬓,后世望文生意,生生发明了抄剪刀剪头发,结发,。或者让新人躺下把发髻捆到一起过一宿,两口子翻身都费劲,显然是有违常理的。
解了红缨您就可以起身把礼服脱了,头冠去了,鞋放一边然后......怎么新娘子又拿了一个扇子出来?怕天热吗?
当然不是!最后您还要念诗若干首,让新娘把扇子去了,好一起洞房安歇呀!是不是很坑?完了,完了还有还要再为难您一次,继续调动脑细胞作诗对对吧!反正唐朝人好这口,别说结婚这等大事,就连去酒楼喝个花酒都要来点诗词雅兴。
总之催妆诗却扇诗念过了,新娘的扇子去了,侍女就可以灭了蜡烛出账去了。您的大唐婚典至此礼成!
4、唐朝结婚的仪式都是什么样的,主要的流程都有哪些?
尽管是在现代这个新社会,每个地区也有每个地区的风俗,尤其在婚礼的细节上体现得回就十分的明显。同答样的,在古代的各个朝代也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和婚礼仪式以及流程。那么在当时相对来说比较开放的唐朝,他们的婚礼仪式是怎样的?都有哪些流程呢?
第一,结婚六礼。
在唐朝时候,婚礼的仪式可以总结为六礼。第一礼是纳采,第二礼是问名,第三礼是纳吉,第四礼是纳征,第五礼是请期,第六礼是亲迎。这一仪式在《礼记 昏义》里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牵扯到和外族的联姻则有着其他更加详细的要求。
第二,接亲流程。
在迎亲的时候,新郎等一群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需要齐声高喊“新妇子”。然后新娘家会紧闭大门,意思就是给新郎点儿颜色看看,这个时候新郎就要一直在门外催促,直至把新娘接上车。在接完新娘之后,女方还会派一批人挡在路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除非留下“买路财”。
第三,婚轿流程。
当新郎接到新娘子之后,在新娘子上车的时候必须挡上膝盖,然后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之后新郎需要围着车绕三圈,当然这是要新郎骑着马进行的。当新娘子一开始到婆家之后要先拜灶台,这预示着将来新娘要成为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
5、唐朝时结婚有什么习俗?一定要正统
古时婚礼又被称为“六礼”,所谓“六礼”指的是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双方碰头)、问名(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纳吉(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纳征(送聘礼)、请期(定日子)、亲迎(迎娶新娘子)。
在唐朝,以上规矩基本上被传承下来。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即结婚前男方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门口。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
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很有趣,包含了浓重的民俗文化: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即婆婆(唐时称公婆为舅姑)。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并过新婚第一夜。在“青庐”内夫妇对拜,各剪发一缕置于锦囊,象征结发夫妻。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此时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为乐,直到女婿被揍得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此外,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铺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这并非没有必要。唐朝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在这里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不知道楼主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