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礼婚庆 » 皇子结婚庆典

皇子结婚庆典

发布时间: 2023-05-09 04:31:23

1、宋元明清的哪些结婚仪式,到了现在还传承不衰?

《仪礼·士婚礼》记载,一场合乎礼法的婚姻,是由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项仪式为核心仪节的婚礼仪式组成的。尽管自秦汉时起,历代大致传承“婚姻六礼”模式,但在此基础上,又因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影响,而增益减损。宋明清时期,在传承周、汉、唐“亲迎”婚姻礼俗的基础上,又有所增损、变异,很多婚姻仪式礼俗,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盛行不衰。已婚的朋友,有的或许还曾亲身体验过这一时期创立、传承下来的若干“亲迎”礼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一时期的“亲迎”礼俗吧。

一、宋代的“亲迎”礼

宋代文化历来被视为古代中国文化的登峰造极时代。宋代“亲迎”婚俗,承继了若干汉唐婚俗,如乐师、歌伎、轿夫等采取念诵诗词的“文雅”方式,索要钱酒,疑似唐代“障车”婚俗的变异;也有一些创新,如拦门、撒谷豆等。

新郎迎亲。迎亲日,男家按约定的日期、时刻,让人捧着花烛,洗漱妆合、裙箱、衣匣等,雇乐队鼓吹,在前面引领新妇将乘坐的“迎花担子”或“棕担花胜轿”,去女家迎亲。女家不仅要设酒礼款待迎亲者,还要散发“花红”(在喜庆人家服役的人,往往要插金花,披大红,谓之花红。也指办喜事人家或客人给佣仆的赏金)、“银楪(古同碟,盛食物的小盘)”、“利市钱”给众人。

催妆索钱。然后,乐队奏乐,“克择官”(阴阳先生)报时辰,男家派专人念诗词。上述行为,都是为了催请新人出阁登车。新妇登担子/轿子后,抬担子或轿子的人,却不肯起步,他们中会有人念诗词,继续索求“利市钱酒”。满足后,才会启程。乐队奏乐,将新人迎至男家。

拦门。新妇乘坐的轿子或花担子到男家门口后,请来参加迎亲的乐师、歌伎、茶酒等人,堵住门口,不让新妇进入。同时念诵诗词,“求利市钱”。婚家要将事先预备好的“红包”敬上,拦门众人才会散开。

撒谷豆。“克择官”将预先准备好的谷豆、钱、彩果等物,朝大门撒去。围观的儿童们争先恐后的去捡拾。据说,这一婚俗是为了镇压青阳煞这种恶神,防止它侵扰婚礼。

入门。新妇下车后,一人捧镜倒行,在前引导。新妇头戴霞帔,由两名亲信女侍左、右扶持前行。进门时,男家要事先在地上铺好青锦褥/青毡/青布条/花席,供新妇在上行走。新妇双脚不得踏地。新妇先迈步,跨过马鞍,再从一杆秤上迈过,寓有“平安”之意。

坐虚帐。新妇进入中门,被领到悬挂帐子的婚房中,在帐子内坐下,谓之“坐虚帐”。或坐在婚房床上,谓之“坐富贵”。

走送。男家要准备四盏酒,款待女家送亲的女客。女家送亲者快速饮完三盏,然后退出婚房,当时叫做“走送”。

高座。前来参加婚礼的宾朋亲友在筵席上就座。新婿穿着公裳(绿袍,花幞头),在中堂一榻上预先备好的椅子上坐下,当时人谓之“高座”。媒人、亲戚相继去敬酒,请新婿下座,返回房间。新婿皆似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最后,丈母去敦请,新婿才下座。由此看来,早在宋代,丈母娘大如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啊!

利市缴门红。在婚房门前挂一段彩布绸,先将下面剪成碎条状,横挂在门框上方,碎片部分在下。新婿入门后,众人将碎片争扯而去,叫做“利市缴门红”。据说抢到者,将大吉大利。

牵巾。新婿请新妇出房。男、女二婚家各出一段彩缎,绾成一个同心(结),谓之‘牵巾’,新婿将同心结挂在笏上,新妇将它搭在手上。

挑盖头。新婿、新妇并立堂前,由男方一夫妻双全的女性亲属,用秤杆或别的东西,将新妇盖头挑开。有的地方,由新婿挑开盖头。

坐床。新妇盖头被挑开后,新婿、新妇至家庙中,依礼参拜诸位祖先亲人。礼毕,新妇倒行,拉着同心结,拉着新婿返回婚房。夫妻行交拜礼,然后,新婿、新妇坐床。坐时,女向左,男向右。

撒帐。新婿、新妇坐床时,妇女们到处撒掷很多金银钱,彩果,谓之“撒帐”。

交卺。婚家用红、绿彩结,把两个酒杯连起来,酒杯内斟满酒。新婿、新妇各执一杯饮之,当时谓之“交杯酒”。饮完后,新婿、新妇要把酒杯一杯口朝上、一杯口朝下,放在床下,寓大吉大利之意。

合髻。新婿左边,新妇右边各自留少量头发,然后将二人留出来的头发结在一起,谓之“结发”,又叫“合髻”。

二、明清时期的“亲迎”礼

如同前述朝代,明清时期的“亲迎”礼俗,既有承继前代,尤其是宋代“亲迎”礼俗之处,也有变革、创新之处。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图

明、清皇帝一如前代,不躬行“亲迎”礼,而是派使节,持节,奉皇后册宝,去皇后家,行册封、奉迎礼。当时谓之“册迎礼”。仪节与前代大略同,有鼓乐、花轿、合卺等。“合欢酒”真正演变为“交杯酒”,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帝、后“合卺”时,结发侍卫夫妇于室外念“交祝歌”。皇子、福晋行合卺礼,则由命妇唱“交祝歌”,进合卺酒。

明清时期民间婚俗,虽没有皇家的气派与奢华,却也弥漫着浓郁的喜庆色彩。

催妆。婚礼前,女家开宴待客,婿家派人持红色请柬,到女家请三次,催请新娘上妆、登轿。催妆时,男家要向女家送去新娘梳妆使用的冠、帔、花、粉等。

嫁妆。婚礼当天上午,女家派人向男家送柜、箱、被、枕、衣料、首饰及化妆品等嫁妆。很多地方盛行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在鞋里放上麸包,宰被子里缝上枣、花生等风俗,祈愿女子出嫁后,早生贵子。女家还要派一“小亲家”(小男孩)押妆随行。

新郎迎亲。过完嫁妆后,新郎穿长袍短褂,戴礼帽,披红插花,乘官轿,在亲朋好友及雇来的轿夫、吹鼓乐手等簇拥下,前往新妇家迎亲。有的地方,在新妇即将乘坐的花轿内放一个盘子,内装五个面做的石榴,中间插双红筷子,筷子上系一朵石榴花。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鸣炮报信。女家主事的人听到鞭炮声后,出门迎新郎入门,入席,先吃“下马点心”,然后领他到女家祠堂祭祖,最后叩拜新妇的父母。新郎依次行礼后,吃由新妇本家嫂子包捏的“腰食”(饺子)。吃完后,开“正席”。

新娘梳妆。此时,新娘要由家族里的“全人”(指上有公婆,下有儿女的中年妇女)梳头、开面、清眉、搽胭脂、抹粉等,然后戴上凤冠,披上霞帔,穿上八幅绣花罗裙、红缎绣花鞋,系上裙铃、裤铃,盖上盖头。

四川一带,流行新娘梳妆时“坐斗”、“发亲”的风俗。新娘梳妆前,娘家人在堂中铺设一张席子,在席子东搁一个装满米的斗,用红纸封笺,然后扣上竹器具,新娘开始梳头时,必须把双脚踩在上面,预示婚后将荣华富贵。当地民谣说:“脚踩金斗四角方,荣华富贵米粮仓。” 新娘“坐斗”梳妆时,要弯腰取下插在米中的竹筷,向后反投。站在新娘身后的娘家人要迅速用衣襟接住,谓之“发亲”,预示新娘家今后的日子将红火、发达。新娘上花轿。新郎、新娘来到花轿前,供拜轿神、吃合婚饼。新娘由两名伴娘搀扶上轿,坐好后,新郎在花轿前拜轿。拜完,鸣炮三响,乐手在前鸣锣开道,在新娘的两名小舅“监押”下,轿夫抬起花轿,前往男家。

明清时期流行于台湾等地区的“过米筛”,是指在新娘乘坐的花轿背面,悬挂一彩色米筛,筛面或画有八卦太极图,或写有“百子千孙”等吉祥话。在当地人观念中,米筛具有镇邪、保佑家道昌盛等功能。新娘跳火盆、马鞍。花轿至男家大门后,轿身要朝向喜神方向落地。新娘下轿,在伴娘搀扶下,由在前的新郎“同心结”牵引,踩着男家事先铺好的红毡,手中抱着有祛邪祈福寓意的辐条、瓷瓶、铜镜等,缓缓而行。到大门口时,要从火盆、马鞍上跳过去,以示避开邪恶,祈愿婚后生活平安、红火。台湾等地流行的婚俗是,新娘下轿时,必须由“全福人”手擎米筛,遮住她的头。当地人认为,这一风俗,寓有新郎婚后能治服新娘邪念之意。

撒五谷。男方家预先派两个人,手端五谷杂粮,沿途向新娘身上撒掷,名曰“撒五谷”。

新郎、新娘拜天地等。进院后,新娘要面朝喜神方位坐下。新郎用秤杆揭开新娘的盖头,俗称“称心如意”。然后,新郎、新娘先对天、地牌位行三叩首拜礼;再到祠堂,对历代祖先行四拜礼;回到院内,叩拜父母;最后行夫妇对拜礼。

打新娘。明清时期的江西吉安一带,流行“打新娘”的婚俗。新娘与新郎拜完天地、祖宗后,不能自己行走,必须由长辈,如伯父或叔父抱着或背着走。这时,亲戚、好友、邻居,无论大小长幼,都可用木棒任意敲打新娘的背、臂等处。此婚俗的目的,是告诫新娘婚后要规矩,不得出轨。

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上述拜礼结束后,人们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进入洞房后,将镇邪的诸物搬走,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踩四角。喝完交杯酒后,新郎、新娘挽手上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当时叫做“踩四角”。新郎、新娘踩床时,观礼的人们要念诵祈求神灵护佑的祝辞:“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人常好着。”

坐帐/坐富贵。踩完四角后,就是“坐帐”的婚俗,其形式各地不一。有的地方的新娘脱去凤冠霞帔,换上红绸便装,怀里抱着早就准备好的秤、瓷瓶、箅筘,盘腿坐在炕角的斗上;有的地方,新郎、新娘盘膝坐于床头,半小时内不能说话、动弹。如此,可保婚后大福大贵;满族人谓之“坐福”。新娘身穿红衣,用红绸蒙面,在男家南炕坐一白天。坐时,不能说话、活动,预示婚后大福大贵;若坐时说、动,则娘家受穷。

设宴待客。男家设“十五圆”佳宴,款待众宾客。前来送亲的新娘娘家人要找机会去看一次新娘,从新娘那里拿一个馒头。带回家后,扔进水缸里,寓意娘家今后兴旺发达。

闹洞房。新婚夜,新郎的亲友要闹房。闹房者不分大小,形式多样。人们会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唱民歌,做些亲昵的动作。若新娘害羞,不遵从某些指令,闹房者就要用扫帚责打新郎,直至新娘应允为止。闹完洞房后,男家要准备晚餐,招待闹房者。深夜,新郎新娘解衣就寝后,一些闹房者或悄悄躲在洞房外,或躲在洞房床下“听房”。

教媳妇。有的地方也叫“调媳妇”、“淘媳妇”、“拜故事”等。内容主要有:通过讲故事,并由新媳妇模仿完成若干动作,宣扬新婚夫妻如何恩爱和睦,新媳妇应如何孝敬公婆,如何勤俭持家,如何生男育女,如何遵守乡规民约、家法家规等。

文史君说

宋、明、清时期的婚姻礼俗,在承传周、汉、唐婚姻礼俗的基础上,无疑又因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异和创新。这一时期创立、盛行的婚姻礼俗,有的甚至在当今社会,仍传承不衰。

2、古代皇子的“出阁”一词是哪个朝代开始的

“出阁”一词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太子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阁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项,该制度是太子专享的,其他藩王是不能有的。

神宗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时,时王锡爵为内阁首辅,鉴于隆庆六年十二月万历帝出阁读书时首辅张居正命马自强等编辑《帝鉴图说》以进的旧事,王锡爵嘱咐焦竑收集资料编写《养正图说》作为朱常洛的启蒙教科书。

但是不久王锡爵离职,此事遂不了了之,但是焦竑却依旧用心为之。书成之后焦竑本打算进呈,但是同官郭正域嫉妒焦竑,遂攻击焦竑沽名钓誉,迫使他未能进呈此书。因此,此书并未能够成为光宗(即朱常洛)的启蒙教材,甚为可惜。

(2)皇子结婚庆典扩展资料

现代出阁释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的女子不仅不读书而且不出门,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直到到达某个年纪,女子就需要嫁人,这才走出自己的闺房走出家门,俗称出阁。在现在社会中,出阁的意思是指女子结婚。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所以有许多的词汇都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只是古代跟现代的意义并非完全一样。

例如出阁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未曾出过家门的女子结婚了,俗称出阁。所以,出阁的意思就是指女子嫁人。

而现在社会中的女子大都独立自强,甚至比很多男子都有见识,即便女子结婚也被称为出阁,但却不是指从未出过家门的女子了。

3、日本皇太子大婚

日本皇室的婚礼至今保留了1000多年前平安时代的仪式,从订婚到结婚的仪式有十多种。“纳彩之仪”、“告期之仪”、“结婚之仪”、“结婚奉告之仪”、“内阵之仪”、“外阵之仪”、“谒拜皇灵殿之仪”、“朝见之仪”、“供膳之仪”、“三个夜饼之仪”、“宫中飨宴之仪”。如此多的仪式名词,一般人都觉得眼花缭乱。普通日本人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些仪式的含义,他们只能通过皇室生活的VCD略知一二。

彩礼虽少规矩大

“纳彩之仪”是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的仪式,也就是订婚仪式。日本传统彩礼很简单,规矩可不少。今年3月19日,纪宫公主“纳彩之仪”时,黑田家就派出了黑田庆树的堂兄黑田直志带了两尾新鲜鲷鱼、三瓶清酒、两匹绢布,到皇宫向宫内厅长官表达了入宫缔结婚约的意思,宫内厅长官代表皇室表示答谢,并派侍从给黑田家回礼。接着,公主将订婚的消息通报家人,并接受家人的祝福。

“告期之仪”,是由男家向女家传达结婚正式日期的仪式。日本一般都选在“大安”这一天,寓意万事大吉。婚期的选择由男家负责,但皇室嫁女,择日实际上要根据天皇一家的活动安排而定。

10月5日,纪宫公主举行“告期之仪”时,黑田家的“使者”在皇宫的“桂之间”拜见宫内厅长官羽毛田信吾,向他转达了结婚仪式在11月15日举行。接着,羽毛田来到天皇、皇后陛下和纪宫公主等候的“凤凰之间”,向他们传达黑田家的意思。下午,黑田庆树和他的母亲寿美子拜见天皇、皇后陛下,并和纪宫公主亲切交谈。

婚事要办好几天

结婚的仪式就更复杂了,通常几天才能完成。首先是“结婚奉告之仪”,准新郎和新娘向先祖和神灵报告婚事,随后的“朝见之仪”是拜见天皇、皇后,报告婚事。

“结婚之仪”是通常所指的大典,皇太子和小和田雅子结婚时是在“宫中三殿”之一的贤所行大典,夫妇进行礼拜,新郎宣读誓词,夫妇喝神酒,宣告婚姻的成立。此后,还举行夫妇喝交杯酒的“供膳之仪”。纪宫公主的结婚仪式选在日本帝国饭店举行。按规定,天皇和皇后不参加子女的结婚仪式,但因为纪宫公主是独生女,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要“破例”参加。

有趣的是“三夜饼之仪”,在四只银盘中分别放入与新娘年龄相等的糕饼,由新郎、新娘品尝,余下的放入紫檀木宝盒内,在新房放置三天三夜,到第四天,选一吉利地点掩埋,以期多子多福。一般在一星期后,宫中还举行宴会庆祝大婚,称为“宫中飨宴之仪”。

穿戴礼服要花3小时

日本皇室的传统婚服是“束带”和“十二单”。“束带”是日本平安时代中叶天皇和贵族举行仪式时穿的官服,“十二单”则是女贵族的衣服,现在只有皇族大婚时可以穿。之所以称为“十二单”,是指从里到外,加上腰带等饰物共12件,穿好需要3个多小时。而且身份越高贵,层数越多,据资料记载,曾有贵族穿过16层。

4、大唐时期太子和太子妃成婚的时候需要进行什么仪式吗?

皇太子纳妃。

皇帝遣使者至于主人之家,不持节,无制书。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皆如后礼。

其册妃。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大门之外道右,南向;又设宫人次于使者西南,俱东向,障以行帷。奉礼设使者位于大门外之西,副及内侍又于其南,举册桉及玺绶,命服者又南,差退,俱东向。设主人位于门南,北面。又设位于内门外,如之。设典内位于内门外主人之南,西面。宫人位于门外使者之后,重行东向,以北为上,障以行帷。设赞者二人位于东阶东南,西向。典内预置一桉于阁外。使、副朝服,乘辂持节,鼓吹备而不作。至妃氏大门外次,掌严奉褕翟衣及首饰,内厩尉进厌翟于大门之外道西,东向,以北为上。诸卫帅其属布仪仗。使者出次,持节前导,及宫人、典内皆就位。主人朝服,出迎于大门之外,北面再拜。使者入门而左,持桉从之。主人入门而右,至内门外位。奉册宝桉者进,授使副册宝,内侍西面受之,东面授典内,典内持入,跪置于阁内之桉。奉衣服及侍卫者从入,皆立于典内之南,俱东面。傅姆赞妃出,立于庭中,北面。掌书跪取玉宝,南向。掌严奉首饰、褕翟,与诸宫官侍卫者以次入。司则前赞妃再拜,北面受册宝于掌书,南向授妃,妃以授司闺。司则又赞再拜,乃请妃升坐。宫官以下皆降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赞者曰:“再拜。”皆再拜。司则前启“礼毕”。妃降座,入于室。主人傧使者如礼宾之仪。

临轩醮戒。前一日,卫尉设次于东朝堂之北,西向。又设宫官次于重明门外。其日,皇太子服衮冕出,升金辂,至承天门降辂,就次。前一日,有司设御座于太极殿阼阶上,西向。设群官次于朝堂,展县,陈车辂。其日,尚舍设皇太子席位于户牖间,南向,莞席、藻席。尚食设酒尊于东序下,又陈笾脯一、豆棨一,在尊西。晡前三刻,设群官版位于内,奉礼设版位于外,如朝礼。侍中版奏“请中严”。前三刻,诸侍卫之官侍中、中书令以下俱诣阁奉迎。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赞群官出次,就门外位。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出自西房,即御座西向。群官入就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皇太子入县南,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皇太子再拜。诣阶,脱舄,升席西,南面立。尚食酌酒于序,进诣皇太子西,东面立。皇太子再拜,受爵。尚食又荐脯棨于席前。皇太子升席坐,左执爵,右取脯,擩于棨,祭于笾、豆之间。右祭酒,兴,降席西,南面坐,啐酒,奠爵,兴,再拜,执爵兴。奉御受虚爵,直长彻荐,还于房。皇太子进,当御座前,东面立。皇帝命之曰:“往迎尒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皇太子曰:“臣谨奉制旨。”遂再拜,降自西阶,纳舄,出门。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礼毕”。皇帝入。

皇太子既受命,执烛、前马、鼓吹,至于妃氏大门外道西之次,回辂南向。左庶子跪奏,降辂之次。主人设几筵。妃服褕翟、花钗,立于东房,主妇立于房户外之西,南向。主人公服出,立于大门之内,西向。在庙则祭服。左庶子跪奏“请就位”。皇太子立于门西,东面。傧者受命出请事,左庶子承传跪奏,皇太子曰:“以兹初昏,某奉制承命。”左庶子俯伏,兴,传于傧者,入告,主人曰:“某谨敬具以须。”傧者出,传于左庶子以奏。傧者入,引主人迎于门外之东,西面再拜,皇太子答再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以授皇太子,执雁入。及内门,主人让曰:“请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弗敢先。”主人又固请,皇太子又曰:“某固弗敢先。”主人揖,皇太子入门而左,主人入门而右。及内门,主人揖入,及内溜,当曲揖,当阶揖,皇太子皆报揖。至于阶,主人曰:“请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辞。”主人固请,皇太子又曰:“某敢固辞。”主人终请,皇太子又曰:“某终辞。”主人揖,皇太子报揖。主人升,立于阼阶上,西面。皇太子升,进当房户前,北面,跪奠雁,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内厩尉进,厌翟于内门外,傅姆导妃,司则前引,出于母左。师姆在右,保姆在左。父少进,西面戒之曰:“必有正焉。若衣花。”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之西阶上,施衿结帨,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命。”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妃既出内门,至辂后,皇太子授绥,姆辞不受,曰:“未教,不足与为礼。”妃升辂,乘以几,姆加景。皇太子驭轮三周,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门,乘辂还宫,妃次于后。主人使其属送妃,以族从。

同牢(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之日,司闺设妃次于阁内道东,南向。设皇太子御幄于内殿室内西厢,东向。设席重茵,施屏障。设同牢之席于室内,皇太子之席西厢,东向,妃席东厢,西向。席间量容牢馔。设洗于东阶东南,设妃洗于东房近北。馔于东房西墉下,笾、豆各二十,簠(fu,三;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的容器,基本形制是长方形,盖子和器皿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两个器皿,战国以后基本消失)、簋(gui,三;盛食物的器皿,圆口,双耳;造型形式多样,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各二,钘(xing,二;古代的酒器,像钟而有长颈)各三,瓦登一,俎三。尊在室内北墉下,玄酒在西。又设尊于房户外之东,无玄酒。篚(盛物的竹器)在南,实四爵,合卺。皇太子车至左阁,回辂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辂”。入,俟于内殿门外之东,西面。妃至左阁外,回辂南向,司则请妃降辂,前后扇、烛。就次,立于内殿门西,东面。皇太子揖以入,升自西阶,妃从升。执扇、烛者陈于东、西阶内。皇太子即席,东向立,妃西向立。司馔进诣阶间,跪奏“具牢馔”,司则承令曰:“诺。”遂设馔如皇后同牢之礼。司馔跪奏“馔具”。皇太子及妃俱坐。司馔跪,取脯,取韭菹(zu,一;腌菜),皆擩(ru,三;抓取)于棨(qi,三;木制仪仗,似戟),授皇太子,又取授妃,俱受,祭于笾(用竹子编成的食器,形似豆,祭祀宴会时用于盛果实、干肉)、豆之间。司馔跪取黍实于左手,遍取稷反于右手,授皇太子,又授妃,各受,祭于菹棨之间。司馔各立,取鸑(yue,四;水禽,似野鸭而稍大)皆绝末,跪授太子及妃,俱受,又祭于菹棨之间。司馔俱以鸑加于俎。掌严授皇太子妃巾,涚手。以柶(舀取食物的礼器,似勺子,用角制成)扱上钘遍擩之,祭于上豆之间。司馔品尝妃馔,移黍置于席上,以次跪授脊。皇太子及妃皆食以湆酱,三饭,卒食。司馔北面请进酒,司则承令曰;“诺。”司馔二人俱盥手洗爵于房,入室,酌于尊,北面立。皇太子及妃俱兴,再拜。一人进授皇太子,一人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坐,祭酒,举酒,司馔各以肝从,司则进受虚爵,奠于篚。司馔又俱洗爵,酌酒,再酳,皇太子及妃俱受爵饮。三酳用卺,如再酳。皇太子及妃立于席后,司则俱降东阶,洗爵,升,酌于户外,北面,俱奠爵,兴,再拜。皇太子及妃俱答拜。司则坐,取爵祭酒,遂饮,啐爵,奠,遂拜,执爵兴,降,奠爵于篚。司馔奏“彻馔”。司则前跪奏称:“司则妾姓言,请殿下入。”皇太子入于东房,释冕服,着袴褶。司则启妃入帏幄,皇太子乃入室。媵(伴娘)馂皇太子之馔,御(伴郎)馂妃之馔。
这是摘至《新唐书-礼乐志》,里面有我部分注释

5、春秋战国皇帝娶皇后的仪式

关于皇帝的大婚仪式
皇帝结婚和册立皇后,被纳入到繁缛的宫廷礼仪中。各王朝要通过隆重、庄严、高贵的大婚仪式,为天下树立人伦夫妇的典范。按照中国正统思想和看法,皇帝的婚礼"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而亲之,成男女之别,立夫妇之义,而后父子君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在古代浩繁的典制中,详明地规定了皇帝大婚应遵循的礼仪程序。在这场浩大的礼仪活动中,文武百官都被调动起来,充任皇帝与皇后(家)的媒介。 首先,皇帝要临轩命使,承担大婚的使者必须是高官大僚。唐代由太尉和宗正任正、副使者,皇帝临轩命使的规模相当于大节庆。雅乐悬于殿庭,百官朝集,仪仗就位,皇帝驾临,典仪官指挥百官再拜。正、副使站在规定的地方。皇帝的近侍官侍中宣布:纳某女为皇后,命公等持节行纳采等礼。
使者率随员受命前往女家,站在女家的大门外,女家的主人即未来皇后的父亲立在其家庙或正堂,使者在门外说:"某奉制纳采。"由宾者将此话传给女家主人,女家主人说:"蒙制访,臣某不敢辞。"宾者出来将话传给使者。于是,主人被引导出来迎接使者,使者与随员进入正堂前。按规定方位站好,使者说:"有制。"即提示对方将要宣布皇帝制书了,主要再拜。使者宣读制书,之后主人再拜稽首。使者从执雁的随员手中取过雁
--这是第一份彩礼,授给主人。然后再交给主人一份答表案,主人应在上面写上对皇帝制书的答文。纳彩之后是问名。使者又立于门外,令宾者传话:"将加卜筮,奉制问名。"问名是询问女家的姓名、生辰。宾者传话后,主人按规定的句式回答。按如上方式,使者进入女家,与主人按规定方位站立,礼仪性地问答一番。随后盥水洗觯,双方以醴相递授,用脯醢行祭礼。礼毕,双方双按规定站好,使者的随员又将一份重礼--币篚,授与主人。
使者回去后,负责占卜的官员对女方的姓名、生辰作出占卜,如结果为吉,那么数日以后,再行纳吉仪式,即告知女家吉祥。然后再行纳征礼,即正式向女家赠送聘礼。纳征之后,选定大婚的日期,使者再到女家行告期仪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告期都有一套在同小异的郑重而繁缛的仪式,每次使者都要宣读皇帝
的制书,女家主人也要相应地送上答文。册后仪式紧接着告期进行,前一日内廷设专人在女家门前和未来皇后阁外住守。当日,正、副使者与内侍、宫廷礼仪官站立在女家门外,女家主人身穿朝服立于庭阶,使者令宾者传话:"某奉制授皇后备物典册。"主人出迎于门外,再拜,使者不答拜,在谒者的引导下入门,后面跟阒持节、持案者。主人与官员们按位次站定,持案者恭敬地将册宝奉授正副使者,使者将册宝传给内谒者监,内谒者监在皇后的阁外跪置册宝于案。女官尚宫等人进入阁中,帮助皇后着装饰首,傅母引导皇后出阁,尚宝引皇后立于庭中,面向北,尚宫跪取册,尚服跪取宝绶,然后按规定方位站立。尚宫称:"有制。"皇后在尚仪的赞导下再拜,尚宫宣读册文,皇帝的册封皇帝文写道:"维某年月日,皇帝使使持节太尉封某、司徒封某,册命某官女某氏为皇后。咨尔易阶乾坤,诗首关睢,王化之本,实由内辅。是故英皇嫔虞,帝道以光;太任妣姬,周允克昌,皇后其祗曰助 厥德,以肃承宗庙;虔恭中馈,敬尽于妇道;帅导于六宫,作范仪于四海。皇天无亲,惟德是依,可不慎欤。 皇后再拜。尚宫、尚服奉册宝进授皇后,皇后郑重地接过册宝,表明她接受了皇后的地位,愿意入主后宫。皇后将册宝交给司言、司宝收掌,然后在尚仪的赞导下升座,坐北面南,皇后第一次以皇后的身份,接受内
官们的稽拜。 大婚之日,皇帝身着衮冕,驾到正殿。侍卫环立,文武官五品以上分别立于东西朝堂。使者与诸女官前往女家奉迎皇后。在皇后家,使者宣读皇帝迎娶皇后的制书,皇后父亲礼仪性地将答表递与使者。使者宣布奉皇帝之命迎接皇后,司言将此话奏闻皇后,皇后再拜。皇后父亲按规定告诫女儿:"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然后,母亲同样按规定语言告诫女儿:"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此时,乘舆进到皇后跟前,皇后登上乘舆,车出大门,浩大的迎娶队伍喜庆而庄重地驶向皇宫,从皇宫正门将皇后送进洞房。 皇帝的婚姻生活便从大婚的当晚开始。尚宫、尚寝在皇帝的寝殿设御幄,御幄位于寝殿东角。地上铺设重茵,四周设屏幛,当晚,尚食率其属官端入馔品,有酱、菹醢、俎、豕俎、黍、稷、稻、梁等,食品上各放上匕箸。尚食跪奏馔品准备完毕,皇帝于是揖手请皇后对坐。先行祭礼,即分别将韮菹、扌需醢、黍、稷、稻、梁,入祭于豆(祭具)中。然后,司饰分别向帝、后奉上手巾,用于饮时擦手用。两位尚食跪着先尝食品,验明无毒,再将黍与月弟脊(带骨的肉脯)授与帝、后。皇帝与皇后皆食三饭。食毕,尚食二人盥手盥爵,斟上两份酒,进授与帝、后、帝、后先行祭礼,然后行合卺礼。 礼毕,侍者们撤馔。皇帝与皇后准备入寝,尚宫引皇帝入东房,脱下冕服,换上常服。另一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衣。然后,皇帝被引入幄内……
以后数日,皇后要朝见皇太后,接受群臣及命妇的恭贺,入庙行礼。关于帝王的婚姻制度
在封建社会,皇帝作为"万人之上"的"天子",他们的婚姻总是与王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召幸"、"行幸"、"临幸"、"承幸"、"恩露"等,是皇帝与异性交欢的美称。以清朝为例:
按照清廷规矩,凡是妃嫔,以及其他等而下之的女子,在其给皇帝侍寝之夕,先要脱得赤条条的,以兰汤洗净全身,专等太监将其一丝不挂地裹入被中,送到皇帝寝室。而皇帝在行幸某妃嫔之前已先宽衣,躺在被窝里,送来侍寝的妃嫔既不能从被头处钻进皇帝的被窝,也不能揭开被子,而要由早已敞开的被脚处爬进去。事毕,还要照原路从被脚处爬出,由太监依旧用红锦被裹好扛出寝宫。至于哪位妃嫔被确定在当夜为皇帝侍寝,也有一套程序。一般来说,凡皇帝所宠爱的妃嫔都各有一张绿牌,即末端染绿的名牌;在服侍皇帝吃晚餐时,敬事房太监会把十多张或几十张的名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上,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吃过晚餐,太监便跪在皇帝面前听候指示,如皇帝无意找任何一位妃嫔过夜,就会说声"退下";如果哪个妃嫔陪他过夜,便将写有这个妃嫔名字的牌子翻过来,以便预先通报其人。端盘的太监将名牌交给别的太监。接牌的太监负责将即将被皇帝所"御"的妃嫔送到皇帝床上。此外,皇帝行幸妃嫔还受皇后的限制,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妃嫔的住所。有的文献还说,皇帝欲行幸某妃嫔,事前得由皇后传谕某妃嫔,饬令伺候,然后大驾始前往。谕必须钤有皇后玺,如果没有传谕,或有谕而未钤玺,大驾虽至,
此妃嫔得拒弗纳。据说光绪皇帝身体欠佳,一日想与一位叫凤秀的宫女行乐,告知皇后,皇后不可。光绪再次求之,皇后无奈,乃钤玺传谕,皇帝才欣然临幸。 敬事房是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敬事房太监不但处理皇帝和后妃过夜的事宜,还专门记录皇帝的性生活史。在清代,皇帝与皇后同床时,敬事房太监照例要站在窗外"听声"。听见皇帝在里面一声咳嗽,太监就要立即记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某后",以备日后幸者有身之时可以查验。如果皇帝行幸的是妃嫔,敬事房太监则在事后一定要问明皇帝,是否允准这位陪他过夜的妃嫔生孩子,如果皇帝表示不要,便对其施行避孕术;如果皇帝说"留住",敬事房太监记会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胎证据。因为是否生下皇子,对妃嫔日后的身份高低有很大影响。这本《承幸簿》属特殊文献,皇帝在世时,除皇帝本人之外,只有太后有权调阅。皇帝驾崩后,它便随之烧毁,决不在人间留下任何痕迹。那么为什么清朝皇帝召幸妃嫔宫女都得将她们"赤体被裹,背负而来",并且还得履行严格的"手续"呢?为种制度肇源于何时呢?从历史资料上看,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起始于明代,是沿明朝旧制;一说起源于清雍正之后,因清世宗被人刺毙,为防备妃嫔行刺,才立下这条规矩。

6、清代皇子结婚仪式

周竖烂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内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六礼数千年来一直相袭沿用,清代婚礼亦贯彻其立意,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议婚就是选择对象,相当于纳彩、问名;定婚就是确立男女双方的婚约,分为小定和大定,小定相当于纳吉,大定相当于纳征;结婚纤旦就是举行婚礼,相当于亲迎。

先简单介绍下清代民间婚礼的过程。重点说一下京师旗人的风俗。

1.议婚周礼中议婚重视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问名之礼。清代重视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条件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双方过门帖、庚帖,门帖书祖宗三代的籍贯、职位、功名等,庚帖书自家儿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经核算互不冲犯,议婚即告成功。

2.定婚议婚成功后进入定婚阶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妇女,将小定礼送往女家。小定礼 *** 重视戒指,旗人重视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盘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将戒指或如意亲手交给姑娘,这门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六法全书》仍然规定,只要经过小定,婚约即告成立。之后就是大定了,时间通常在拟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内,主要内容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并商定迎娶日期,告知亲朋好友等事。大定礼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只鹅,代雁也。

3.结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当天,女方要将姑娘的嫁妆送往男家。嫁妆以抬论,民间富贵人家,总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妆种类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以至于破鞋烂袄子种类俱全。至于亲迎,旗人重古礼,“以婚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赶在子时之前将新娘迎进家中。如果过了子时,新郎新娘行过合卺后就必须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因为古人认为子时之后阳气渐生,不利于阴阳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须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为习惯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所以旗人姑娘在上轿之前,基本不吃东西不喝水,顶多吃几个鸡蛋充饥,就是为了一旦误了吉期不致引起个人问题的难堪。迎娶是坐轿,旗人通常是红呢大轿一顶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亲老爷则骑马前往。花轿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员平时用轿子只能四抬的限制。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车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亲太太一起为新娘上头。新娘上轿前要穿婆家送来的破旧棉袄,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没有就会去找至亲世交借。当然棉袄穿在里面,外面还是会罩上鲜艳的新褂子。脚上穿蓝布鞋,盖清人以蓝黑为正色也。迎娶时以贴字牛角灯前引,乐队仪仗设而不作,和乡间的吹吹打打决然不同。新娘进门之后,并没有拜见来宾的习俗,更不会点烟敬酒地应酬,宾客祝贺的对象,是新郎的父亲而不是他本人。至于拜天地、坐帐、喝合卺酒、吃子孙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亲太太和迎亲太太操持,新娘拜见公婆则在第二天,古板点的人家甚至坚持古礼“娶妇三日,始见舅姑”。

皇子婚礼

1.指婚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长到15岁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选的秀女中指定,内务府行文钦天监选取指婚吉日,并开列帮办婚礼的官员与命妇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乾清门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晋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福晋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福晋母亲。辞行时,福晋父亲送出大门外。

2.初定即民间的放定礼。由钦天监选取吉日举行,内容是皇帝赐给福晋家礼物、在福晋家举行定婚宴。礼物分为两种,一种称仪币,赐予福晋本人,将在奉迎时抬回皇子府邸;一种是赐币,是赐给福晋父母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礼。仪币包括首饰、衣料、日用银器等,计有镶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衔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东珠二颗的金耳坠三对、金镯二对、金银纽扣各百颗、衔东珠的金领约和做各式袄褂被褥的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绸缎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饭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银盘银碗银壶银碟等若干。赐币中,赐给福晋父亲黄金十两,白银七百两,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顶,金带环、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饰一份,备鞍马一匹。赐予余竖漏福晋母亲衔珍珠的金耳饰三对,狐皮袍一件,獭皮六张,雕玲珑鞍马一匹。分装于彩亭之类,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前去。福晋父亲穿朝服迎于大门外,仪币陈设于正堂,赐币陈设于阶上,赐马陈设于阶前中道。受礼后,福晋父亲率领子弟在中阶下以东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率女眷在中阶下以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内务府照例备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只,饽饽桌五十桌,黄酒五十瓶到福晋家设宴庆祝,并设乐队。所有不当班的公侯世爵、内大臣、侍卫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命妇,当日齐集福晋家出席宴会,鸿胪寺派官员引礼,钦天监派官员报时。福晋父亲率有顶戴的男性亲属宴于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福晋亲族折中有职官员与本旗的官员坐东面西,其余来宾坐西面东。宴会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馔酌酒等程序组成,中间伶工乐队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与命妇宴于内堂,程序也是如此。此为定婚宴。

3.成婚。成婚礼前一天,福晋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其中当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赐的仪币,送妆奁的福晋族人由内务府设宴款待。成婚当日,皇子蟒袍补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如果生母是妃嫔,还要到生母面前行二跪六叩礼。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二十人、护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四十人,负责迎娶新人。先期选取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妻一人率内管领妻等八名担任随侍女官,分别到福晋家与皇子宫敬侯,步军统领负责清理自宫门到福晋家的道路。

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中堂。福晋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八名内监抬起,灯笼十六、火炬二十前导,女官随从,出大门骑马。前列仪仗,内务府总管、护军参领分别率属官与护军前后导护。到皇子宫外,仪仗停止、撤去,众人下马步入。女官随轿到皇子住处伺候福晋下轿,引福晋入宫。随后举行合卺仪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妇负责。

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羊四十五只,款待福晋父母亲族人员。出席人员与礼仪程序与在福晋家举行的定婚宴一样。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妃嫔所出的,还要到生母面前行礼,皇子二跪六叩、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成婚后第九天,皇子偕福晋回门,福晋家设宴招待。在福晋家停留不会超过中午。>

7、清朝皇子迎娶嫡福晋的所有仪式,包括衣服上绣的是些什么,新娘的穿着打扮,最重要的是头上戴着的那个是什么

皇子于指婚后,由内务府奏定吉期,并请简夫妇偕老之大臣一人襄事大臣西面,宣制辞曰:今以某氏女,作配于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承制讫,行三跪九叩礼,退。择日,皇子彩服往见福晋父母,至门,福晋父母及族众均跪迎于门内外,皇子入升堂。皇子拜,福晋父母俱拜。出,俱跪送。公主下嫁,指婚后,襄事大臣宣制辞曰:今以某公主择配某额驸。其仪与皇子指婚同。纳采则颁赐。皇子纳采,其仪币金约领一,衔东珠七;大金簪五,衔珍珠各五;小金簪三,衔珍珠各一;金珥六,衔东珠各一;金钏四,金衣钮百,银衣钮二百。制衣貂皮一百四十,制帽貂皮三,制衾褥狐皮二百五十,缘朝衣水濑皮七,采币表里一百端,棉三百斤。赐福晋父金十两,银七百两,狐皮朝衣一,熏貂帽一,金带佩饰靴袜具,马一,鞌辔具。福晋母衔珍珠金珥六,狐肷袍一,缘朝衣貂皮六,马一,鞌辔具。以总管大臣将事,福晋父朝服迎于大门外,入陈仪币于堂。陈赐币于阶上。陈马于中阶下,以次授福晋父。

福晋父跪受讫,率子弟等序立于中阶下之东。望闻行三跪九叩礼。

福晋母率诸妇出,序立于中阶下之西,望闻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总管大臣退,福晋父母送于门外。及婚,总管大臣率属以迎。皇子成婚既择吉,由司会礼部奏进礼节。前一日,福晋家以奁具送皇子宫陈设。届日,皇子蟒服诣皇帝、皇后前行礼。若妃、嫔所出,并诣行礼。总管大臣率属官二十人蟒服,护军四十名至福晋第奉迎。预派随从命妇,诣福晋家只候。赞事命妇,诣皇子宫内别室只俟。步军统领饬属清道,銮仪卫备彩舆,轿用红缎帏,以校尉舁行。,女官随从。出大门,乘马,总管大臣率属及护军前后导护行。至紫禁城门外,众下马步入,女官随彩舆入。至皇子宫前下舆。女官恭导入宫。合卺吉时届,赞事命妇上合卺酒,皇子与福晋行合卺礼。执事皆退。翌日,皇子偕福晋凤舆朝服,内管领妻二人,引导诣皇帝、皇后前行朝见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如妃、嫔所出,并诣行礼。皇子二跪二叩,福晋西肃二跪二拜。既婚之九日,行妇甯礼,皇子偕福晋至福晋第设宴毕,偕还。

清代后妃梳什么发式,可以说是一件神秘莫测的事情:自从慈禧垂帘听政,以“母仪”昭著天下才揭开这一秘密。流行于清末的“大拉翅”被世人认定是宫廷后妃的正式发式,宦官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法,流传至今的戏剧舞台上。其实,清代后妃发式也与清代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朴实到奢华的过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清宫词》曰:“凤髻盘出两道齐,珠光钗影护蝤蛴。城中何止高于尺,叉子平分燕尾底。”大拉翅取代了用发架梳的两把头

8、有木有描写古代皇帝结婚的场景 和皇后的!

《皇帝大婚》:看皇帝结婚能多复杂。

故宫收藏有《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共分为八册,由清代宫廷画家庆宽等人绘制,它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光绪皇帝迎娶皇后的全过程。

这八册画作包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图》,第二册《纳采礼筵席图》,第三册《大征礼图》,第四册和第五册均为《皇后妆奁图》,第六册《册立奉迎图》,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第八册《礼节图》。

描绘的场景包括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和赐宴。《皇帝大婚》画册以《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为线索,配合史料与部分文物图片,从“婚前准备”“成婚当日”“婚后礼节”三个部分梳理光绪的大婚庆典。

《皇帝大婚》从“纳采礼”讲起,纳采礼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以后男方行纳采礼,即订婚。清朝的“纳采”礼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征,内务府筹办的的纳采礼礼物中,甲胄、马匹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朝是以骑射作为国家的根本。

纳采礼中的多穆壶也很有特点,这种用金、银、珐琅、陶瓷等制作、在清宫中收藏很多的壶,是青海、西藏地区用于盛放奶茶的器具。

之后的“大征礼”中,皇帝派人到女方家中送聘礼,清朝皇帝的“大征礼”以多为实,如顺治帝大婚之时的大征礼物为黄金二百两,白银万辆,金茶筒一具,银茶筒二具,金银盆各一具,缎千疋,布二千疋,马二十匹,鞍辔具,驮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

另一边,皇后也要送妆奁入宫,皇后妆奁的特点在于皇后的妆奁并不由其娘家备办,而是由朝廷统一筹办。由于皇后的妆奁规模宏大,不仅其娘家不可承受,即使内务府乃至整个紫禁城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

《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记载,皇后妆奁分为“内办”与“外办”两种方式。“内办”即由京城的机构筹办,“内办”的物品主要为冠帽鞋袜、 珠宝首饰类,这些物品内务府向有储备。“外办”则需要京城之外的机构承办,主要包括衣物等纺织品和木器、铺垫、门帘帐幔、皮张、钟表等。

这些要交粤海关监督,及江南,苏州、杭州织造等地方承办。

皇帝成婚当日是重头戏。

首先要行“册立奉迎礼”。

册立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

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

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

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以上均南向),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 

册立礼之后,皇后御吉服,乘坐凤舆出府邸,由大清门过金水桥、午门外,由午门的中门进入宫内,皇后的凤舆由乾清门的中门进入乾清宫,降舆。之后有命妇将皇后引入到洞房,即坤宁宫东暖阁。

坤宁宫之内部,东曰东暖阁,为皇帝皇后大婚之洞房。东暖阁内装备帐幕,陈设皆为喜房之形式。帘帐皆用红缎绣五彩加金之百子图,余则均为皇后之嫁妆箱柜等用品。皇帝大婚,同皇后住此三天,之后皇帝另在东西六宫中择一宫殿给皇后住。在洞房里也有一系列的礼仪,如坐帐礼、合卺礼,要吃合卺宴。

(8)皇子结婚庆典扩展资料:

老太监回忆:皇帝大婚当晚,皇后必须得先吃一样东西。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发展至今,在历史舞台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古典理智也随着时代而慢慢改变。从前我们是父系氏族,男人为尊,女人为卑,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独守空房。

尤其是皇宫贵族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每个都是世间绝色。而后人为了回顾当时的历史,就会通过拍摄电视剧来给我们展现以前人们生活的景象。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都会有定期选修后宫妃嫔的日子。其实皇帝在当时结婚只会结一次,和那一个人举行婚礼,那就是他的正室。除此以外,其他被选上的测试妃嫔都不会再次举行婚礼。这些被皇帝看上的女性,但凡被选中就直接被送入了宫中。

也许这样算起来,古代时候并不是一夫多妻制。每个男人都只有一位正妻,其余的都是妾。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后,所以皇帝虽然拥有那么多妃嫔,终归也只是结过一次婚罢了。而且在那个地位分层明显的时代,很多事情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一切盛大的节日宴会。是传统习俗,就连家宴或者是结婚这种重要的日子都要挑一个吉时,这是为了给未来讨个好彩头。

从古代时在结婚方面就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这些活动无疑就是图个吉利。从古代婚礼来说,结婚时需要经历闹洞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还要吃花生和枣子。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崇尚西式婚礼,但是在准备婚礼时也还会沿袭这个风俗。

其实皇帝结婚也有这样的风俗,但是皇帝是一国之君,是不可能经历闹洞房这一环节的。皇帝和皇后的婚礼非常盛大,几乎是举国欢庆。在举行完一切仪式之后,皇帝就会携手皇后一起回皇宫之中,之后就是洞房环节。

据一位太监晚年陈述,皇帝大婚当晚,在洞房之前皇后必须吃一种没有煮熟的饺子,这种饺子叫做子孙饽饽。这也是为了讨一个吉利,在饺子煮到半生半熟的时候,送去给皇后吃,在吃的时候还要问皇后生不生,皇后就会回答生。

在古人看来,这就是意味着皇室儿孙满堂的好彩头。皇帝结婚和皇后一起喝的酒,不叫交杯酒,比民间叫法高级一点合卺([jǐn])礼,这意味着以后皇帝和皇后生活幸福美满。

9、皇帝儿子结婚庆典的流程(哪个朝代都可以,越详细越好)只要庆典部分,之前准备及洞房礼节不需要.

《明史》:

○ 皇太子纳妃仪
历代之制与纳后同。隋、唐以后,始亲迎,天子临轩醮戒。宋始行盥馈礼,明因之,洪武元年定制,凡行礼,皆遣使持节,如皇帝大婚仪。
纳采、问名。制曰:“奉制纳某氏女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纳采问名礼。”至妃第,傧者出,诣使者前曰:“敢请事。”使者曰:“储宫纳配,属于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纳采之礼。”傧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昧于壸仪,不足以备采择。恭承制命,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礼物于庭,宣制曰:“某奉诏采择。”奠雁礼毕,使者出。傧者复诣使者前曰:“敢请事。”使者曰:“储宫之配,采择既谐。将加卜筮,奉制问名。”傧者入告,主婚者曰:“制以臣某之女,可以奉侍储宫,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使者复入,陈礼奠雁如仪,宣制曰:“臣某奉诏问名,将谋诸卜筮。”主婚者曰:“臣某第几女,某氏出。”
次纳吉。傧者请事如前,使者曰:“谋诸卜筮,其占协从,制使某告吉。”傧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蠢愚,惧弗克堪。卜筮云吉,惟臣之幸,臣谨奉典制。”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礼奠雁如仪,宣制曰:“奉制告吉。”
又次纳徵。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玉帛礼物,不奠雁,宣制曰:“某奉制告成。”
又次请期。辞曰:“询于龟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主婚者曰:“敢不承命。”陈礼奠雁如仪。
又次告庙。遣使持节授册宝仪注,悉见前。
又次醮戒。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奉天殿,百官侍立。引进导皇太子至丹陛,四拜。入殿东门就席位,东向立。司爵以盏进,皇太子跪,搢圭,受盏祭酒。司馔以馔进,跪受亦如之。兴,就席坐,饮食讫,导诣御座前跪。皇帝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皇太子曰:“臣某谨奉制旨。”俯伏,兴。出至丹陛,四拜毕,皇帝还宫,皇太子出。
又次亲迎。前一日,有司设皇太子次于妃氏大门外,南向,东宫官次于南,东西相向。至日质明,东宫官具朝服陈卤簿鼓吹于东宫门外。皇太子冕服乘舆出,侍卫导从如仪。至宫门降舆升辂,东宫官皆从至妃第,回辕南向,降辂升舆。至次,降舆入就次,东宫官皆就次。先是,皇太子将至,主婚者设会宴女。至期,妃服褕翟花钗,出就阁南面立,傅姆立于左右。主婚者具朝服立于西阶之下。引进导皇太子出次,立于大门之东,西向。傧者朝服出,立于门东曰:“敢请事。”引进跪启讫,皇太子曰:“某奉制亲迎。”引进受命兴,承传于傧者。傧者入告,导主婚者出迎于大门外之西,东向再拜。皇太子答拜。引进导皇太子入门而左,执雁者从。傧者导主婚者入门而右。皇太子升东阶进,立于阁门户前,北向立。主婚者升西阶,立于西,东向。引进启奠雁,执雁者以雁进。皇太子受雁,以授主婚者。主婚者跪受,兴,以授左右,退立于西。皇太子再拜,降自东阶,出至次以伺。主婚者不降送。初,皇太子入门,妃母出,立于阁门外,奠雁位之西,南向。皇太子拜讫,宫人傅姆导妃出,立于母左。主婚者命之曰:“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违命。”母命之曰:“勉之勉之,尔父有训,往承惟钦。”庶母申之曰:“恭听父母之言。”宫人傅姆擎执导从,妃乘舆出门,降舆,乘凤轿。皇太子揭帘讫,遂升辂,侍从如来仪。至东宫门外,降辂乘舆。至阁,降舆入,俟于内殿门外之东,西面。司闺导妃诣内殿门外之西,东面。皇太子揖妃入,行合卺礼,如中宫仪。
又次朝见。其日,妃诣内殿陛下,候皇帝升座。司闺导妃入,北面立,再拜,自西阶升。宫人奉枣栗盘,进至御座前授妃。妃奠于御前,退复位,再拜。礼毕,诣皇后前,奉腶修盘,如上仪。
又次醴妃,次盥馈,次谒庙,次群臣命妇朝贺,皆如仪。
四年,册开平王常遇春女为皇太子妃。礼部上仪注,太祖览之曰:“贽礼不用笄,但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雁以玉为之。古礼有亲迎执绥御轮,今用轿,则揭帘是矣。其合卺,依古制用匏。妃朝见,入宫中,乘小车,以帷幕蔽之。谒庙,则皇太子俱往。礼成后三日,乃宴群臣命妇。”著为令。
成化二十二年,更定婚礼。凡节册等案,俱由奉天左门出。皇太子亲迎,由东长安门出。亲迎日,妃服燕居服,随父母家庙行礼。执事者具酒馔,妃饮食讫。父母坐堂上,妃诣前各四拜。父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无违。”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合卺前,于皇太子内殿各设拜位。皇太子揖妃入就位,再拜,妃四拜,然后各升座。庙见后,百官朝贺,致词曰:“某官臣某等,恭惟皇太子嘉礼既成,益绵宗社隆长之福。臣某等不胜欣忭之至,谨当庆贺。”帝赐宴如正旦仪。命妇诣太后皇后前贺,亦赐宴,致词曰:“皇太子嘉聘礼成,益绵景福。”余大率如洪武仪。

清代除了被废的胤礽,之后没有再立太子,所以只有皇子婚仪,没有太子婚仪

《清史稿》:

皇子婚仪先指婚,简大臣命妇偕老者襄事。福晋父蟒服诣乾清门,北面跪,大臣西面传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三跪九拜,退。择吉,简内大臣、侍卫随皇子诣福晋家行文定礼。福晋父采服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答拜,三拜,兴。见福晋母亦如之。辞出,福晋父送大门外。行纳采礼,所司具仪币,并备赐福晋父母服饰、鞍马。以内府大臣、宫殿监督领侍充使。及门,福晋父迎入中堂,谢恩毕,与宴,大臣陪福晋父宴中堂,命妇、女官陪女眷宴内室,毕,使者还朝复命。婚前一日,福晋家赍妆具陈皇子宫,至日,皇子诣帝后前行礼,若为妃嫔出,则并诣焉。
吉时届,銮仪卫备采舆,内府大臣率属二十、护军四十诣福晋第奉迎。采舆陈堂中,女官告“升舆”,福晋升,父母家人咸送。内校舁行。女官从,出大门乘马。至禁城门外,众步行随舆入,至皇子宫门降,女官导入宫。届合卺时,皇子西乡,福晋东乡,行两拜礼。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进,皆饮,酒馔三行,起,仍行两拜礼。于时宫所张幕、结采,设宴,福晋父母、亲族暨大臣、命妇咸与,礼成。翌日皇子、福晋夙兴,朝见帝、后,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晋居右稍后,六肃三跪三拜。见所出妃嫔,皇子二跪六拜,福晋四肃二跪二拜。越九日,归宁。巳宴,偕还,不逾午。

10、古代皇帝结婚是不是没有专门举办类似于婚礼的仪式?那太子或者皇子会不会举办婚礼?

古代皇帝结婚没有专门册首灶的仪式,仅立皇后才算,太子或者皇子会举行婚礼。而他们的床是长而且窄的,好像只有一米二州扮左右,表示延年益寿,并且还芹含挂有类似于蚊帐的东西,听人家传说是聚气的。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