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婚礼伴娘
1、贵州新郎接亲竟然弄塌新娘家二楼,背后真实原因为何让人哭笑不得?
1月26日,贵州铜仁。一婚礼现场,新郎到新娘家接亲时,竟将新娘家里二楼的房屋踩塌了。据了解,当时楼里人很多比较热闹,房屋也有些老化。对此,网友表示这轰轰烈烈的爱情。
贵州铜仁,一对新人结婚,新郎到新娘家接亲,现场的气氛非常热闹,就在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时,新郎等人将新娘家的2楼楼板给踩塌了,现场顿时一片狼藉,很多人都掉到了一楼。
据悉,新娘所在的房间是2楼,新郎和伴郎团以及围观众人到二楼接亲,伴娘们正在为难新郎,现场的人也都跟着起哄,就在这时,新郎突然从2楼地板掉了下去,随后很多人也跟着掉了下去。
新娘家是木制房子,2楼就是一层地板,因为人太多,大家闹得太狠,再加上房屋有些老化,因此就把楼板给踩踏了。所幸新娘床在一个横梁上,因此床上的新娘和伴娘才没有掉下去,新娘和几名“侥幸”的伴娘望着眼前的一幕,也是目瞪口呆。
有人在意外中受了伤,所幸只是轻伤,不影响后面新郎成功将新娘接回了家。
看到这个事情,让人爆笑的同时也是捏出了一把冷汗。其实这个意外还是挺危险的,上面掉下去的人还好,万一当时一楼有人,这么多人加木板砸下来砸到头上,那可就凶多吉少了,所幸这些情况都没发生,也算是有惊无险。
很多地方有“婚闹”的习俗,甚至有些地方的婚闹还非常过分,常常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像本例中,虽然是一起意外事件,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恶俗,但也的确是因为接亲时闹得太过分引起。
试想一下,如果一开始有人能注意到木板房的危险,那么可能就提前规避掉意外的发生。
这件事新娘父亲恐成最大输家,这一天宝贝女儿被一个“大猪蹄子”给娶走,自己的房子也被这个“大敬高大猪蹄子”给搞坏了,2层小洋房秒变1层小平房。
当然了,这只是开个玩笑,结婚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新娘的父亲也是悲伤中带着喜悦的,不过,这个房屋修葺费,这个新晋女婿可是得出啊。稿改
结婚是天大的喜事,大家闹一滚尺下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注意分寸,注意安全。如果因此发生意外,那这大好的日子就不美了。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2、高州婚礼风俗是怎样的?伴娘需要做些什么?
高州婚礼风俗:
女家
高州婚礼的习俗在嫁女时,要给全村的人都派糖果(这种食物难于解释,按广州和香港的说法,茶果是比较接近的一种食物,简单工序是将面粉加上而和成面团,后擀成薄片,加上绿豆,猪肉等馅,放进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蒸的时候放在一片大树波罗叶子或芭蕉叶子上。不单是嫁女的时候派,过年啊,或者一些重大的节日都有,各位看者,以后有机会,到我家尝尝吧。)因为明天才是重头戏,所以在姑家随便吃点东西就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早早来到姑家,吃完早餐,几个姐妹们忙起来了,化妆啊,筹划如何玩新郎的游戏。
迎亲
新郎想进门接新娘当然要给开门利市啦,之后免不了还有姐妹们的阻挠啦,我们共同想好了“四得”游戏,念头自来“三从四德”,此得非彼德。“四得”喝得,食得,唱得,跳得。
喝-分别是加了苦茶、醋、酱油的可乐,本来还想加介辣的,酸甜苦辣都要尝过,只是新娘在旁边看着,可怜兮兮地说,你们要放多点可乐啊!呵呵,新娘求情,放过新郎一马吧。
食-就是小蛋糕里加上了指天椒,小蛋糕可以一口一个,将指天椒掩饰地很好。新娘看到这个幽幽地自言自语地说,幸好平时都吃惯辣了。
唱-就是要唱九首情歌,长长久久,意头好。
跳-当然是要跳舞啦,也是九支舞,呵呵,这个是进入大门后,在客厅里跳给众位亲友看的哦。
这个新朗确实没得说,所有项目一个不落,开门利市也是要一个拿一个,相当爽哦。我真的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配合的新郎及兄弟,弄到最后我自己都不怎么好意思玩了,不过他的兄弟就懒多了,都没有给新郎分担一下。而且家里的长辈们都在看着时间,老是提醒我不要玩太久,会错过吉时。最后,新郎在大声朗读《爱的宣言》后,如愿地进入新娘房间了。
来到这个时候,广州的习俗还要找新娘鞋子,接新娘出闺房,拜神,向长辈们斟茶,然后就接着新娘回家。
从这时候开始,广州和高州的习俗开始不同了。
新郎进入闺房见着新娘后,(注:这里的闺房不是新娘住的房间,是她母亲的房间,俗话说“女从娘家出”)接新娘出来拜神,拜完神又有回到房间,不能在客厅多呆,之后众亲友分两拨,一拨帮新娘准备嫁妆,一拨等着吃饭。
吃饭也是高州的习俗,就是新娘出嫁前,亲友在家吃一顿饭的,什么意思,忘记问了,或许有些亲友,晚上没有空出席晚宴吧。
现在的嫁妆不同以前了,就是床铺,箱子,桶,盆,洗漱用品,针线用品等等,列个单子就很长,因为都是女工之类的。以前的还有家具等等之类,小时候看到的婚车都是工具车,前面坐着新人,后面的车厢里就装着嫁妆的,而且车厢还不是封闭的,要给路人看到车厢里的嫁妆就是最好了。呵呵,让我想起了大众搬家的车队。
有意思的就是床铺,在被子里要夹很多有意头的东西,
如一对葫芦——意思是生个男娃;
五个红包——意思五子登科,就是女人最好生五个男孩,五个都中了状元,意为五子登科。(那时没有计划生育,现在也把这意头保留下来了)
一包糖果,有糖,有饼干,有莲子,有红枣,有橄榄等等。都是早生贵子之类意头的。伴娘说,她家(贵州)的习俗就是新娘在结婚的三天内都没有东西吃,就靠吃被子里的这些东西,所以都会准备得很大包。(听到有点晕,还有女孩想嫁吗?)
所有的仪式都办妥了,大家都在照相中等待吉时了……
吉时一到,先由两个兄弟搬床铺走在前,之后就是萝担,之后就是新郎新娘,之后就是姐妹拿着桶盆箱子之类跟着。新娘规定出门后不能往回看,不能停脚,一路走上车。
男 家
回到男家,幸好那边的兄弟没有玩新娘及姐妹的习惯,顺顺利利就回到家了。
回到婆家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新房,新人共同点起两盏煤油灯,表示以后大家共同为一个家而努力了。里面有个习俗就是看那个人的灯的火焰高,就表示在家有话事权。嘿嘿。
这个灯旁边也很有意思,有两封连生贵子饼,两封状元饼,用红纸包着五块片糖两栋,还有两个红包,还有两包橄榄,寓意早生贵子,子孙满堂,高中状元。(由此看来,科举制度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在房间拔了灯丝,就是出来拜见男家亲友们了。亲友们顺带也玩了起来,
吊着糖果、苹果、红枣让新郎新娘吃啊。玩这个也很高兴。
之后就是等着晚宴了。
晚宴
晚宴除了新郎新娘进场后主持人激动人心的一番话,也没有太多特色了,我们做姐妹的就是忙着帮新娘换衣服,补妆,跟着去敬酒。
伴娘职责:
1、有时伴娘会担当保管红包的责任,请预先准备精致但够大的手袋,记得在仪式开始前交给新人指定的财务主管或是新人父母,请他们保管好。
2、提醒新人别忘了戒指,或者为新人保管戒指并确保仪式前交给舞台边指定人保管。
3、捧戒枕,伴娘担当这份工作,一定要记得注意自己的位置,以免成了照片中的“第三者”,再有就是帮新娘接捧花和脱下来的手套。如果是花童捧戒枕,请伴娘好好照顾他(她)。
3、贵州一新郎长发飘飘现身婚礼现场,网友称比新娘还有女人味,对此你怎么看?
贵州,在一场婚礼仪式上出现了“两位新娘”,一位是穿着蓝色西服,一位是穿着白色婚纱,他们就是现场的主角,当时有在场的宾客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分享到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为什么只有新娘,新郎去了哪里?
其实那个穿蓝色西服的就是新郎,只不过他留了一头长发,被以为是女人。结婚是人生大事,举办婚礼有人举办的很隆重,有的人举办的比较简单,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在婚礼仪式上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当然也会有一些尴尬的事情发生,有些事情是发生在宾客身上,而有些事情是发生在新郎新娘身上。
对很多女人而言,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嫁一个如意郎君。如果这个如意郎君恰好生得一表人才,无疑会更加开心,令别人羡慕。但所谓“人各有志”,不同的人对于自己的外形要求也不一样,就像男人留长发,对部分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别致的魅力。
在贵州的一场婚礼上,本来是场普普通通的婚礼,但因为新郎别致的造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舞台之上,灯光闪过,若隐若现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俨然就是“两位新娘”。
新郎和新娘已经认识了很久,两个人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走到了一起,感情很好,后来决定结婚组织家庭。这个新郎因为个人的原因留了一头长发,而他的五官也很精致,精致的五官加上他的长发,让他看起来比女人还美。
在婚礼当天,新郎穿着一身蓝色的西服,胸前佩戴着一朵大红花,还化了一个淡淡的妆,长发还扎了起来,很精神,人逢喜事精神爽。而新娘就穿着一身洁白的婚纱裙,头上戴的一顶皇冠,由于天气太冷,还披了一件红色的外套,手里捧着一个花球。
新郎和新娘很般配,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尤其是前段时间疫情的时候,甚至有新人通过远程直播的形式,举行婚礼。但在贵州的一场婚礼上,却有着一番不一样的景象。舞台上的灯光炫彩夺目,一对新人正在举行仪式,现场宾客满座,为这对新人祝福。
不远处的新娘身穿婚纱,一袭白衣,楚楚动人,正在发表结婚感言,相比之下,她身边的新郎,显得非常文静。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小伙留着短发,一身干练,这位新郎官虽然也穿着西装,胸配红花,但他的一头长发,更加引人注意,从远处看,如果不是他的衣服区别开来,很容易也把他当成一位“新娘”。
后来新郎换了一身红色的礼服,换了红色礼服的新郎,看起来比新娘还要有“女人味”。从外表上看,如果没有看到他的喉结,真的会把他当成女人,可想而知这个新郎到底有多美。
就连婚礼主持人都说了,这是他组织过最特别的一场婚礼,差点把新郎当成新娘了,还以为是两个新娘在结婚。以这位新郎而言,既然选择留了一头的长发,而且在婚礼至上,也突破传统,不做处理,想必一定是慎重考虑后的选择。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留长发,有人喜欢留短发,只要自己喜欢不影响别人,那就没有问题了。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男人留长发会被别人说三道四,那些人认为男人就应该留短发,留短发的男人才显得精神,留把长发搞得跟个女人似的。但是女人留短发却没有人说三道四,甚至还觉得留短发的女人更有气质,更漂亮。
4、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关于婚礼方面的,多些!
布依族的婚礼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
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4)贵州婚礼伴娘扩展资料:
布依族的历史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参考资料:网络_布依族
5、贵州瓮安县嫁娶都有些什么风俗
贵州瓮安县嫁娶风俗【请媒】 男孩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解娃儿、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
【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烧大香】 定婚仪式,是通过“烧香”进行的,所以将定婚叫做“烧大香”。烧大香这天男方要送去几套价高质好的料子布、衣服、几双皮鞋和女方派送数量不等地糖、粉(面)、猪腿及条方肉。还有米花、米线以及龙凤烛、大香、纸钱、鞭炮等,烧燃大香,便是定亲的象征。“烧大香”的高潮在当晚十点后举行的摆礼。女方家张灯结彩,整个山寨的族人也会来帮忙,看热闹。主人家中堂摆八仙桌,礼盒置于桌上,里装有木梳、头绳、刀头肉、豆腐。下摆衣物礼品。然后,点燃大香,烧上纸钱,敬祭祖先。婚事便正式定。
【拜年】 逢年过节,准女婿都要背礼物去给女方家及直系亲属拜年。日子必须选在双日,即新年初二、初四、初六……,表示好事成双,夫妻和好。女婿为表示诚意,一般在初二就去拜年。久而久之,初二成土家人给岳父母家拜年的专门日子。拜年的礼物为猪腿,用红纸条包一圈,意为吉祥圆满,另外还有几方猪肉,亲属一家一方 6个糍粑或花甜粑。拜过年后,不论远近,岳父母都要留女婿耍几天。女婿回家时,岳父母及近亲都要打发“回礼”,一般为钱币或糍粑。姑娘则要给男方送两双新布鞋。
【讨年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过礼】 在女方家办“花圆酒”的一天,男方要请能说会道的人谓之押礼先生,扛半边猪肉,背上给新娘的衣服,首饰,梳子等物,由媒人领队送到女方家,叫“过礼”。“过礼”的猪肉一般要和次日押礼用的肉条方同一猪,意为全猪,是补给女家办婚礼酒席的礼物。
【开脸】 土家姑娘的头饰是脑后梳一根独辫子。在辫子根处扎上红绳,再插上两朵鲜艳的山花。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亮彩】 “花圆酒”天,新娘家将全堂嫁奁分别摆在院坝,堂屋中炫耀,叫“亮彩”。一般是将家具、农具之类的嫁奁,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女方家院坝,写上“某某堂上封”的封条。堂屋一侧摆上两张方桌,将新做的红红绿绿的被子,叠成一堆,多者为富有。盆盆、碗碗、瓶瓶之类,堂屋靠后的桌上摆一边,里里外外,琳琅满目,富丽堂皇。
【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迎亲队】 迎亲队人数多少显示着家的地位和势力,也表明女方嫁奁的多少。迎亲队的成员要与男家同姓,禁忌与女方同宗。其成员的职责分工细致有序。诸如执事,礼官、作揖童子,外八仙、内八仙,迎亲客,持喜把、带备礼等,各司其职。迎亲队出门时要饱饮一餐“发轿酒”。动身时间看路程远近,一般以晚饭时抵达女方家为宜。在女方家住一夜,次日早晨迎接新娘一起返回。
【拦门礼】 迎亲队一路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到新娘家朝门前,便住轿歇步。女方家族人早用一张大桌子把朝门拦住。桌子上放有礼箱、酒壶,酒杯、香烛。女方的执事站在桌首,等待着男方的礼官接受挑战。一个在外,一个在内,一个要进,一个要拦,便有“拦门礼”和“拦门礼词”,所谓“拦门礼”就是双方礼官比口才,比肚才。若女方讲输,就得乖乖地搬开桌子,让迎接队进屋;若是男方讲输,迎亲队一夜莫想进屋。除非男方礼官从桌子下面钻过去。其实,拦门是一种托词,待女方家客人酒宴结束,打扫干净院坝。一个红贴一招,迎亲队也会顺利进屋的。
【摆礼】 迎亲队进女方院坝,将花轿放好。男方礼官便在女方中堂摆礼祭祖。神龛下的大方桌上摆刀头肉,供果、水酒,以及送给岳父母、亲属的猪腿、猪肉条方、面条之类,此时灯明烛亮,鼓乐齐鸣,爆竹轰响。男方口中念念有词,行奠酒仪式。女方执事要给男方执事“送香”,即将燃着的香束交与对方。接香人要双手交叉而接,双脚也要交叉而站。“香火”谓之氏族延续,交叉而接而是取其往返循环之意。男方押礼先生,从院坝开始捧香叩头,一步一叩,一直叩到中堂,要叩九礼十参,非常虔诚、严肃。若有半点不周,就要遭对方族亲唾骂,甚至引起械斗或毁婚。
【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梳头仪式】 夜深人静时在新娘的闺房里悄悄地举行,非常庄重,母亲把女儿的头发解散,用男方事先送来的黄杨木梳子象征性地梳几下,然后由一位心灵手巧的婶或嫂把新娘的头发梳理成粑粑鬏或兰花头,再抹一层茶油,使头发乌黑油亮,光泽可鉴。若是富裕人家就更为讲究,在头发上插银质的金瓜针、茉莉针、麻花针、瓜子针,银针三支、莲蓬一支、芭蕉扇一对。有的还戴箍箍帽,帽前缀一个银宝花,银宝花上钉一对龙,龙后一对凤,凤后一对虾,虾后一对银帽襟,襟下缀凤九只,凤后各含银摆坠三颗,行走时,坠摇晃,闪闪发亮,光彩夺目。梳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能重复,意思是新娘出嫁夫妻一世恩爱,白头到老。梳头时新娘要唱“哭嫁歌”。新娘举行梳头仪式后,表示她从此就是一个已婚妇女,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美丽动人。
【辞祖宗】 新娘身着红色的露水衣,从闺房内哭嫁出门,哭别祖父母,父母,兄嫂,姐妹后,手拿两把筷子,由两长辈妇女搀扶出房来到堂屋,举行辞别祖宗仪式。姑娘明知即将独立自处,便以此讨个两相吉利,然后向满屋的亲人跪拜,再向大门走去,踩上四方斗,把筷子朝前后各丢一把。后面一把谓之留给娘家的“财气”,愿娘家丰衣足食;往前方甩一把,谓之带走一些“财气”,家旺人兴。甩筷子时,前后都有男女两家的人侯着,筷子一旦甩出,即有人接住。
【背亲】 新娘上轿时,要由新娘的亲哥哥把新娘背出大门至轿内,谓之“背亲”。“背亲”时,背亲布由新娘的哥哥斜挂在身,新娘屈膝倾伏其背。新娘双脚不能沾地。“背亲”过程中,送亲的人撑开“露水伞”在旁边扶着新娘。新娘则作不愿离去之扭捏状,且捶其哥背放声悲哭:“我的哥呀,我的亲哥哥呀!两个瓜儿一根藤。哥呀!你全不顾那兄妹情啊!”此情此境,令围观者动容。背亲的哥哥和最不愿让人见着泪水的男子汉们,也难免低头而泣。
【坐轿】 婚轿的木料一般要选用枝叶繁茂,主干粗壮,既开花又结子的树木,其用意是用这轿后,新娘以后有儿有女,子孙繁衍。扛也要选择一个树圪蔸上长出的一样粗一样高的“双胞胎”杉木,象征夫妻团圆,百年和好。待新娘坐上轿后,轿子被迎亲轿夫抬起。早已候在旁边的新娘的姑、婶、姨、嫂们一哄而上。抓住轿扛便往后拖。这样一前一后往返三次,“拦轿”仪式即算收场,娘家这才正式发轿。此时,两个小伙子各执一支喜把(葵花秆火把)在前引路。这时新娘头搭露水帕,腰佩青铜镜,剪刀和七根茅草,准备在途中每遇一个土地庙或过一道河沟,要剪去一节茅草,意为照妖避邪。
【抬轿号子】 抬花轿的人,均年轻力壮,一旦走出女方家山寨,进入平坦大道,抬轿的人尽情地抖动,摇摆花轿,使新娘坐在里面既舒心又惊怕,有时抖得新娘头昏眼花,翻肠倒肚地呕吐。山寨间山路陡窄、崎岖,轿前的轿夫得随时给后面的轿夫通报路况,以求密切配合,免出事故。这种前面通报后面应答的言词,土家人叫“报路歌”或“抬轿号子”。
【撞轿】 如果两支迎亲队在同一条路上相遇,就要“争大边”,即争走路面靠山的一边。两顶花轿相遇,称之撞轿,两边新娘都从轿子里出来,拼命争大的,互不相让,两个如花似玉的新娘,亡命地向对方跑去,或争斗于野草藤蔓之中,或攀登于悬崖峭壁之上,围观人群,则呐喊助阵,镏子放肆地敲打,唢呐死劲地吹。如果相遇者沾亲带戚,两边主持人自会快步相迎,讨一个和解之法。所谓和解,则是两个新娘互换一只鞋穿,表示谁也不抢谁的运气。于是,双方亲亲热热擦身而过。各走各的路。
【铺新床】 花轿刚从女方家抬起,装有被条、蚊帐、垫单等的“缆书室”要走在迎亲队伍前,男方家要用此铺新床。铺新床的妇女要有儿有女,夫妻成双,为人谦和。床上要垫12捆稻草。新床铺好后,撒放一些瓜子、花生、核桃、板栗、橙子、枣子之类的东西。待新娘入洞房后,让小孩们上床去抢果子,翻找红蛋,打筋斗,以致将新床翻得乱七八糟、主人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因为这象征着新娘以后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新床不准未婚女孩去摸去坐,若未婚女孩摸床,以后有第三者插入。也忌讳孕妇去坐,玷污新床,不吉利。
【回车马】 在花轿未到之前,在院坝边的必经之路上,摆放一张方桌,桌上放一个猪头,一壶酒,二只酒杯和香纸烛。待新娘抬到桌前。掌礼先生请轿夫们抬着花轿稍等候,进行燃纸烧香,点放爆竹,轿夫抬轿绕桌一周,即谓之“回车马”。
【下轿】 花轿放下后,“牵娘”走上前打开轿帘,将新娘牵起下轿进屋。新娘跨进大门坎时,不能踩在门坎上,若是踩着门坎,会被人指责为“太好强”。认为门坎附着守门神,踩门坎即有欺主之嫌。所以,“牵娘”会扶起新娘向上悬空带过。跨过大门,从一只米筛上踩过。或将米筛踢开。全由新娘自己决定。踩米筛而过,意味着当晚新娘可与新郎同房,否则,新娘身上“不干净”,不能同房。持筛人动作十分敏捷地收走米筛,放和收都在瞬间进行,但新娘的动作,新郎已然明白。
【拜堂】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闹洞房】 婚礼当晚,全寨男女老幼都去闹新房。按土家习俗,新婚三天,不分尊长老幼,皆可说笑取乐。进入洞房,有一定的规矩,新娘站在门口,进去的人必须对四言八句,对得上的进,对不上的要唱歌后才能进。闹洞房主要是开新郎新娘的玩笑,要新郎新娘装烟倒茶,唱歌做游戏,猜谜语,说四言八句。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最后“牵娘”引来一个 男童,要其揭开红纸封盖的新马桶的盖子,抓出里面的糖果,然后往里面撒一泡尿。
【回门】 新婚第三天,岳父母打发年幼的晚辈去接新郎新娘回娘家,谓之“回门”。回到娘家,吃一餐饭后,不论路途远近,新郎新娘都要当天返回。回门时,岳父岳母都要打发“回礼”,一般是钱币和办酒席时,特意留下的肉食,豆腐等,也要女儿、女婿带点回去,意为女儿当时走得急女婿又没赶得来,现在给予补偿,也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6、贵州人结婚的有什么风俗?
1、贵州人结婚一般不请客,不收礼金,不摆酒席,只设宴请至亲好友,以示庆贺,俗称“吃喜酒”。2、新娘进门时,新郎、伴娘、兄弟姐妹等都要向新娘身上撒糖,以示吉利。3、新娘进入洞房后,要坐在床沿上,并向床上撒糖果,表示新娘今后会生活甜美,幸福如意。4、新娘要给家族长辈和亲戚朋友敬酒,表示感谢。5、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亲友敬酒,表示感谢父母把自己养育成人,并祝福父母长寿。6、在婚宴上,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表示感谢来宾光临。7、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敬酒,表示孝敬父母。8、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表示对大家光临的感谢。
7、急急~~~求解贵州布依族婚礼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
四:论文集
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
五:学位论文
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
六:汇编
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参考书目:
[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
[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
[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8、2019年的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的彩礼钱是多少,婚礼流程是怎么样的,请具体一下,多谢?
一、贵州婚礼筹备工作
1、订酒店。一般情况下,至少提前六个月预订婚宴酒店。
2、选婚纱、拍婚纱照。大概需要提前3-4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始准备。
3、找婚庆公司。一般是提前三个月开始找合适的婚庆公司和摄像师。
4、选婚礼司仪。提前三个月开始物色合适的婚礼司仪时间上是完全没问题的。
5、发请柬。举办婚礼一般都是提前两周或是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发请柬通知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了。
6、婚礼当天。这一天当然是最重要的,希望新人们有一场完美的婚礼仪式。
7、蜜月准备。婚礼仪式过后就是蜜月旅行啦,提前规划好路线非常重要。
二、贵州结婚流程
1、准备工作
5:30 起床。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准备接亲前的工作。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2、婚车
7:00 开始裱花车。
7:30 (1)花车完成,新郎的朋友到位。 (2)婚礼主管再次明确当天的分工,检查当天各个阶段。 (3)所需要的物品及数量。
8:00之前副车全部到位,新郎更衣。摄像师、摄影师到达。
8:05车队集结完毕。在新郎的婚礼主管的引导下排车队,给车辆贴喜字,给司机分发喜袋。15分钟内完成。
3、接新娘
8:00~8:20之间,婚礼主管,安排好哪些人跟过去接亲,都做些什么事情,带哪些东西,上哪几辆车,并在新郎下楼前,全部在自己的车边等候,新郎下楼后即可出发。在出门前,摄像师多半会给新郎安排个小仪式的。
8:28或者8:38左右从新郎家(新房)出发接新娘。
9:00~9:20前后,车队可到达新娘家,随新郎前来的朋友,帮助新郎一块敲门 (塞红包)。一般在20~40分钟之内能开门,均属正常。(1)如果两家相距较远,新娘家人应该安排好,不要闹得太久,以免影响后面的程序。 (2)新郎进门后,都得向新娘子献花的,在朋友们的参与下,说些好听的,也可以当着众多朋友的面,来一段爱情宣言。然后,在给新郎子戴上胸花后,向岳父岳母敬茶,这时候,老人家可以给一对新人提些要求,新郎官也得表个态。
10:00前后,新娘出门,多半是由自己的哥哥弟弟(或者远方的哥哥弟弟也可以的)背下楼——新郎这会就得把最大的那个红包拿出来了啊。通常是新娘脚不沾地,直接上车,到了车上,由新郎给新娘换鞋。 在回来的路上,摄像师一般要多拍些镜头的,整个车队行进中的镜头、主车中一对新人的镜头等等。这时候,所有的副车只需跟紧主车即可,主车看着摄像车的提示行车即可。一般有2个方法可选择,第一,由摄像师或其助手打手势、用手机指挥,第二,结合摄像车车灯进行指挥。二者均可。
4、迎新娘
10:20前后,车队到男方家新人下车,放4个小礼炮。新郎抱新娘进门,小孩子滚床,伴娘准备好茶,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5、酒店准备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签到处等细节。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机。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摄影。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6、婚礼仪式
11:10 主持人准备,音响准备。
11:30伴娘再次检查礼服,戒指到位。
11:58音乐前奏乐起,烘托气氛。新人花拱门底下等待仪式开始,开始入场,进行酒店婚礼仪式。
三、贵州铜仁彩礼多少钱
在铜仁,一般5-10万的彩礼钱是比较受认可的彩礼数额,当热也有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会出15万以上的彩礼,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家庭条件和男女双方家庭的沟通来看。
9、如何看待“贵州新郎接亲被逼喝白酒当场摔花走人”?
贵州苗族好来客好酒
有一喝自酒的特殊仪式叫“高山流水”
我之前去贵州玩,朋友提醒我,高山流水十分生猛,你不喝就是不尊重人家习俗,我知道你不能喝酒,所以一定要小心
后来去了苗寨,吃长桌宴,吃到一半,苗家姑娘果然提着酒来了,对我们这一桌男性朋友挨个敬酒,一边唱一边倒
很快就敬到我这边
我旁边那哥们看起来挺能喝,欣然畅饮,苗家姑娘人美歌甜,时不时用屁股撞那哥们的腰,那哥们酒酣耳热,喝了两轮才作罢,看起来十分畅快
我光顾着看着乐,这才想起朋友的话,不喝就是不尊重人家习俗,一时为难
谁知苗家姑娘跟我对视一眼,
我冲她露出一个难为而勉强的笑
她恬然一笑,离开了
后来我吃完饭问她,怎么不给我敬酒,她说一看你就不能喝,想喝不想喝的,能喝不能喝的,看你们脸色就全看出来了
人心善,真好
我忽然想到一个词叫宾主尽欢
喝酒也好吃饭也好,宾主都开心了,才是大礼议
《滕王阁序》里有一句叫“二难并,四美具”
嘉宾,贤主自古难两全,遇上了,宾主尽欢,才是良俗
后来我出门感觉怪怪的
看了一眼团购:长桌宴+高山流水
酒喝了吗?
没喝。
漂亮MM给你跳舞了吗?
没有
用屁股撞你了吗?
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