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婚礼
1、清末女首富周莹认识慈禧,为啥没得到好处,还损失了钱财?
周莹是清末陕西商界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在经历多年的坎坷和磨难后,成功将陕西吴氏打造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家族。后来她结识了慈禧。不过,似乎慈禧并没有让她得到什么好处,却反而让她损失了一大笔钱财。尽管如此,她依然无怨无悔。这是怎么回事呢?
(周莹剧照)
1869年,周莹出生在陕西三原县一个富裕的家庭中。由于自小家境优渥,周莹除了学习女子的“三从四德”之外,也顺带读了很多书,掌握了不少知识。
不过,在她10多岁的时候,周家因为生意失败,家道中落。周莹的父母为了挽救家族的命运,将她嫁到了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搞了一次商界联姻。
从此,周莹便成为了吴家少爷吴聘的妻子。
事实上,吴家迎娶周莹既不是年轻人两情相悦,也不是要发展商业联盟。当时的吴家少爷吴聘,因患上肺痨身体虚弱,吴家请了众多名医诊治,都不见成效。无计可施之下,吴家只得采取迷信的办法,让吴聘大婚。以婚礼之喜,来冲散疾病。
对于这一点,当时的周莹并不知情,她在嫁到吴家后表现得贤淑孝顺,深得夫家人喜爱。
然而不久后,周莹的公公意外去世。吴聘因为悲伤过度,导致了肺痨加重,也在不久后一命呜呼。直到丈夫将死,周莹才知道了这桩婚姻背后的隐秘。
(影视剧中的周莹)
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但周莹却并没有因为遭到欺骗而觉得愤怒。自打嫁到吴家后,周莹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吴家人。如今家中的男丁都去世了,周莹更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
为了能让吴家延续下去,周莹以吴家少奶奶的身份站了出来。在吴家生意衰败的危机时刻,周莹全权接手了吴家的生意。
吴家是做盐商生意的大户,运营这一块,一直是由吴老爷子在费心。周莹明白自己只是个外行人,倘若随心所欲进行改革,不仅手下人不服,恐怕还会损失掉过往积累的伙伴。
所以,周莹干脆没有对各级部门进行任何变动,她坚持“专门人才做专门之事”的原则,自己退居幕后进行管理,一步步摸清了盐商的门路。
(打造商业帝国的周莹)
不得不说,周莹是一个天生的商人。
在逐渐熟悉业务之后,周莹以毒辣的眼光发掘了不少贤能人才。她为人心思细腻,却又多谋善断。一旦看清时机便毫不犹豫地出手,办事总是雷厉风行。吴家生意在周莹的打理下顺利度过危难,很快重回轨道。而周莹则趁热打铁,在全国又多开了7个分号。这让吴家一举成为了陕西盐商界的龙头老大,众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周莹的眼界,却不仅仅限于盐商一行。
在拥有了盐商的成功经验后,周莹又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茶叶等方面。每进军一个行业,周莹总会废寝忘食地亲自制定最合适的方案。比如发展蚕丝这行,周莹就会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契约,承包农民桑园,并且提前订购生丝。如此一来,蚕丝的货源和价格,都有了良好的保证,也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到19世纪末期,吴家已经在周莹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而此时的周莹还没有见过慈禧。
(周莹与慈禧)
周莹与慈禧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00年。那一年京城爆发“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一路向西逃窜。
在逃窜之初,慈禧一行人风餐露宿,日子过得好不凄惨。而此时就有商人见缝插针,将自己的宅邸提供给慈禧居住,并且在慈禧离去时,还会奉上大笔盘缠。
比如晋商大户乔家,就曾先后献上了40万两白银。后来,慈禧亲手写了一块“福种琅嬛”四字牌匾赐予乔家。乔家的名望一时间无限拔高,生意自然也是越做越好。
在慈禧到达陕西时,周莹同样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她代表吴家,向慈禧奉上了10万两白银,后来也得到了一块“护国夫人”的牌匾。
不过,周莹接济慈禧,却并不是单纯的投机行为。在关中地区,周莹曾多次出资,兴修水利工程,兴办教育事业,是出了名的大善人。
后来,清廷签订《辛丑条约》需要大量赔款,周莹又捐出了大半家产,与朝廷共赴国难。这一系列的种种行为,都表明了周莹在商人的身份之下,还藏有一颗有情有义的柔软内心。
虽然损失了大笔钱财,但是帮助了国家,因此周莹依然无怨无悔。
2、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结局不是很好,关于周莹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
前段时间,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周莹”这个百年前的人物突然火了起来,周莹,是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正如同剧中演绎的那般,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1868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周莹的曾祖父曾是有名的富商,但到了周莹出生时周家早已家道中落,由于父母早逝,周莹由她的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后来为了巴结安吴堡大户吴家,兄嫂便将周莹嫁给吴家少爷吴聘,而吴家也是因为吴聘体弱多病才决定为其娶妻以便“冲喜”,就这样,17岁的周莹嫁入了吴家。
两人成亲那天,吴聘便已经奄奄一息,据传吴家让吴聘的妹妹女扮男装代替哥哥行礼,这才将婚礼进行下去,但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吴就去世了,周莹很不幸的成了寡妇,而且祸不单行,第二年周莹的公公吴尉文外出收账时亦不幸溺水身亡,吴家由此衰落,而周莹作为吴家长媳,毅然决然的挑起吴家大梁。
事实证明,吴家娶了周莹是最正确的选择,周莹是一个遇事冷静,多谋善断的女人,而且对于商业运作与经营她也是驾轻就熟,独具慧眼,在她的带领下,吴家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并发展的更为强盛。
而且周莹秉着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理念,使得全国很多地方的商人都愿意与她做生意,吴家的商号遍布全国,在当时民间有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吴家经营范围之广,财力之雄厚。
周莹虽然身为一介女流,却也有很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等皇亲重臣西逃,在逃亡的路上,周莹慷慨解囊,向慈禧无偿提供了10万两白银,而慈禧感动之余也亲自题写“护国夫人”的匾额赐予周莹,除此之外还流传着慈禧收周莹为“义女”的说法,不过这件事可信度不是很高,因为被周莹的堂侄,国学大师吴宓否认过。
后来,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朝赔款金额再创新高,达到4.5亿两。而周莹也再次向朝廷捐赠白银,与朝廷共赴国难,也因此慈禧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除此之外,周莹还时常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所以于国于民而言,周莹都无愧于一个“忠”字。
随着慈禧的封赏,周莹的名气越越来越大,1910年,周莹去世,出殡当天,有八万多人为其送葬。但可惜的是,由于她没有为吴家留下一儿半女,按照吴氏祖训,她死后是不能被葬入吴氏祖坟的,更讽刺的是,吴氏祖坟还是周莹生前修葺的。
最终,周莹被葬在了离吴氏祖坟不远的地方,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的坟还是被破坏了。
3、你们都被孙俪演的周莹骗了,历史上的她有着怎样的
学习这件事,真不是侥幸,每一个懂得多混得好的人物,都是经过多年积累,才最终成功逆袭的。
01
最近孙俪又演了一部大女主戏《花开那年月正圆》。
我昨天抽空看了几集,果然孙俪每次都不会让人失望,虽然何润东的普通话很尴尬,但孙俪的演技好啊,这次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女主。一身江湖气,随时周莹蹲,打架骗人,治病经商,样样在行。
以丫环的身份,把地主家的少爷整得团团转,还顺便让吴家东院的少东家爱上自己,确实让人看得很爽。
据说,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陕西女首富周莹,不过,真实的周莹跟电视剧中的周莹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电视剧里,周莹无父无母,唯一一个养父还特别不靠谱,没钱就把她卖掉,过几天她再跑出来。总之,她就是靠坑蒙拐骗长大的,所以沾染了一身江湖气,结果这江湖气还迷倒了沈家二公子。
事实却没有这么精彩纷呈,历史上的周莹其实是个富二代,人家爷爷爸爸都是经商的,而且生意做得很大,还在朝廷里任职。在这个家庭里,周莹肯定从小就接触生意,耳濡目染,有了一套成熟的经商知识体系。
电视剧里的周莹,旁听了几天老师讲课,而且好像从小有天赋,所以很快就牛逼得不行。事实上,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儿,也没有什么天才,真正的周莹是从小就接触生意,所以才会在后来把吴家的生意发扬光大。
学习这件事,真不是侥幸,每一个懂得多混得好的人物,都是经过多年积累,才最终成功逆袭的。
02
电视剧里,周莹嫁给吴聘也是误打误撞,说到底,还是没有摆脱灰姑娘人设。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莫名其妙攀上吴聘,后面哪里她什么事儿?用什么去逆袭?
事实上,真正的周莹能够嫁给吴聘,不是因为她多么特立独行吸引了吴公子,也不是因为机缘巧合要冲喜,而是因为两家是世交,门当户对。
其实胡杏儿扮演的胡小姐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周莹。书香世家,琴棋书画生意经,样样都懂,还和吴聘青梅竹马,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般配。
唉,感觉心又碎了一地。
灰姑娘果然不容易攀上高枝,能够攀上高枝并且做出成绩的,大多数都是凤凰。
虽然说孙俪又一次把历史人物变成了玛丽苏剧,但是,从周莹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除了富二代这个身份我们复制不了,其他的东西,其实剧中的周莹和真实的周莹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们从中学一点,虽然不一定会变成女首富,但肯定会离钱更近一点。
03
重视金钱
剧中的周莹,处境非常艰难,先是被养父卖,后来又被沈家二公子纠缠,她想逃跑,结果还被绑起来挨鞭子。
后来到吴家东院,什么事都干不好,所有人都不要她,而养父也没有等她,自己一个人跑了。
她成了孤家寡人。
但是,不管处境怎么艰难,她都一直想办法赚钱,在沈家跟二少爷赌博赚钱,在吴家东院给学徒们做作业赚钱,逃跑都得先带着钱。
就连在街上看热闹,都能快速分辨出吴聘的钱好赚。别人看完热闹就散,她则装扮一番,去赚吴聘的钱。
一个人重视钱,才有可能赚到钱。
相信真实的周莹一定也对钱情有独钟,家里是做生意的,从小就应该知道现金流很重要,赚钱不可耻,所以后来丈夫和公公死后,才没有守着家底过日子,而是积极努力地去赚钱。
04
驭人有术
这一点绝对是周莹的专长。
电视剧里的周莹,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所以知道用什么方法对付什么人。比如对付沈家二少爷,知道这人喜欢赌,特别不务正业,她就天天和他赌博,给他变魔术,结果把沈家二少爷收拾得服服帖帖。
知道吴聘特别善良,她就一次又一次利用这种善良,让吴聘一次又一次帮她,还帮得心甘情愿。
知道学徒们做不好作业,就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收服他们,不但让他们帮自己擦桌子扫地,还让他们乖乖掏钱。
历史上的周莹也是驭人有术,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人能人谋士,这些人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她才能把吴家的生意做得那么好。
这跟她的经历应该也有一定关系,毕竟从小就见识爷爷和父亲是怎么用人的,自己再勤奋好学,很容易就学会了。
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太远,有一群人帮忙,才可能飞得更高。
能够聚拢人、驾驭人,并且能够知人善用,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很多上过商学院的老板也不一定能做好。
如果你做到了,就等于有无数个人帮你赚钱,财富积累的速度当然会更快。
05
诚信立世
电视剧里的周莹其实刚开始很不诚信。
在江湖上坑蒙拐骗就不说了,听说血竭比较贵,她建议用杜鹃花的叶子代替,但是吴聘说,对方要求必须用血竭。这时周莹满不大乎地说:嗨,揉碎了黑乎乎的一团,谁知道是血竭还是杜鹃花叶子。
结果,吴家老家大怒,让她滚。
后来还让她跪下发誓,一定要诚信立世。
估计电视剧后面,周莹变得诚信了,不然肯定立不了世。
而历史上的周莹是真的诚信立世,毕竟从小就见识了商业的不易,知道唯有诚信才有可能长久。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可见她当时口碑非常好。
想想也能理解,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能够撑起一个家业,并且把生意做那么大,肯定会招来很多怨恨,也会有很多人拿各种事情做文章。如果不是口碑好,根本难以存活。
06
与人为善
目前从电视剧里还看不出来周莹有多善,毕竟我只看了三集。
但是历史上的周莹确实很善,除了做生意,她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饱和,每一件都是民生大计。战乱和天灾年,有饥民大量涌入,她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帮饥民度过危机,还把粮食分给周边的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还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当然,从电视剧以及真实的人性来看,周莹的善肯定是有锋芒的,肯定不会像吴聘那样善得无法无天。
一个人心存善意,并且能够保护自己,就会因为善得到更多好处。
周莹之所以能把生意做那么大,并且被慈禧收为义女,就是因为她在民间声望非常高。一个做生意的人,有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声望?肯定是因为做了善事,做了对百姓有利的事。
与人为善,任何时候都好过与人为恶,何况还有句俗话叫“和气生财”。
一个人能够成首富,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绝不仅仅是运气,也绝不仅仅是因为有家底,而这些,才是我们在看剧之外应该学习的东西。
历史上的真实周莹有着怎样的结局?
眼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苦心经营打造吴氏商业帝国的故事。剧中周莹是一个有着浓厚江湖习气的女子,跟着养父舞枪弄棒打把式卖艺。周莹被输光钱财的养父卖掉,逃跑时因缘际会来到了吴家,开始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历史上的周莹(1868-1910)果真如此吗?
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诗人吴宓(1894-1978)是周莹的侄子,出生在安吴堡,他在自己的著作和日记中,记载了其伯母的一些情况,并曾写诗描述了他的伯母:
其一:筑台寡妇比怀清,吴氏义堂有富名。盐业兴家多助赈,诰封一品纪荣恩。
其二:巧逢庚子是灾年,助赈功完西狩先。帝后未闻亲召见,赐呼“义女”更虚传。
其三:立嗣安家似孝钦,何缘母子竟离心。当堂责劝樊山判,晚岁园居悲义深。
吴宓的诗作虽然简短,但是给我们提供了其伯母丰富的史料,对于斧正一些传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去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吧!
奉婚冲喜
婚后不久,周莹就成了寡妇
清同治七年(1868),周莹出生在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周莹的曾祖父周梅村,经营盐业,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的富商大户,为人疏财仗义,在当地被称为“周八爷活财神”。周莹出生时,周家早已家道中落,并且她父母早逝,由兄嫂抚养长大。哥嫂把她许配给了安吴堡大富豪吴尉文的儿子吴聘。
安吴堡吴姓祖先,原籍江苏,其祖先在唐朝时曾在泾阳做过县令,才选定了安吴堡这块风水宝地,从此吴家就在此安家落户,为了吴氏后代永远安宁,所以把驻地命名为“安吴”。大约传至清朝初期,吴家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吴氏兄弟分成东、南、西、北、中五大家(也称五大院),吴宓就出生在北院。其中以东院最为兴旺,就是后来周莹的婆家。东院的曾祖父叫吴恒德,生前经商,死后用钱捐了“诰授宣武都尉”的官衔。祖父吴萼轩,曾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以后发了财,用银子捐了个“诰授武德骑尉卫守府”的官衔。周莹的公公叫吴尉文,生于道光庚寅年(1830),死于光绪丙子年(1876)。他曾用银子捐官,做过湖北候补道台、山西宁武府知府等官职,并被授予“议叙布政使”的荣誉职位。
吴氏发家,主要是由于吴尉文得了办理淮盐盐务,就是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的专卖权。他凭借手中掌握的几百万盐引,就是政府发给的专卖盐业执照,一引为四百万斤,在扬州设立“裕隆全”盐务总号,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盐商在当时是最有权势的官商。
吴尉文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吴聘,这孩子十六岁时得了不治之症,已经奄奄一息。当时民间有个迷信的说法,把带病结婚叫“冲喜”,认为结婚是“红鸾照命”,可以冲散“白虎凶星”,结婚以后,病人就可消灾免祸,逢凶化吉。因此吴家决定提前结婚。当举行婚礼这天,吴聘已经病势垂危,卧床不起,只得让他的妹妹扮男装,代替哥哥行礼。婚后不久,吴聘就去世了。周莹从此就变成了寡妇。但是吴家没有男丁承嗣,周莹就成了吴家法定的唯一继承人,吴尉文便将吴家的商铺、生意交由周莹来管理。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何润东饰吴聘,孙俪饰周莹
一年后,吴尉文在外出途中遇难,据说是讨账途中坠入黄河溺亡,许多账簿都丢失。那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整个社会已经显露出末世的破败和荒凉。时局的动乱,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也影响了各类生意,吴家当然不能幸免。此后,吴家的商业逐渐衰落,收不敷出,已濒临瓦解之势。但好在吴家仍有不少商号、店铺和资本。失去了公公这个靠山,周莹并没有退缩,她冷静地处理了家中大事。此时的周莹仅仅只有18岁。
“垂帘听政”
吴家家业在周莹手中起死回生
周莹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再加上她父母早逝,从小养成了独立的个性和思考习惯。一下子面对吴家这么大的摊子,周莹没有手忙脚乱,开始思考她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
当时,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尤其是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周莹如何抛头露面,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周莹就效法历史上的女皇搞起了“垂帘听政”。
当年年终,周莹将吴家在外地的总领(商号经理)召集回来,由总管家代替主人设宴款待,以示东家对伙计们的关怀。吃喝完毕,周莹在大厅一间屋外挂上一道竹帘,听取各地生意情况的汇报。之后,分别提出了她对下一年度的安排意见。
当时参加宴会的总领,很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年轻寡妇,懂得什么”,都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有的人见东家生意已经衰败,暗中早有打算,想让东家早点垮台,自己好另谋高就。但是口头上还虚与应付,东家咋说,我们就咋办。其实根本没当回事。谁知第二年年底,结算账目时,凡是按照周莹主意办事的商号,都赚了大钱,相反不执行周莹意见的都赔了本。由此之后,周莹在总领伙计中间树立了威信,大家无不佩服她在商业经营上的独具慧眼、善于理财的本领,从此声名大起,打开了局面。
周莹接管家事后,用她的智慧和辛勤,用好管家和账房人等,在她的悉心料理下,吴家原有商号个个重新兴盛起来,后来还增设了不少分号。除了继续经营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引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地设了总号、分店,甘肃主要经营药材,湖北主要经营布匹。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联成一气,呼吸可通全国。
▼吴氏庄园
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以想见。之后,周莹又在关中各地开设当铺,药铺以“仁寿堂”为字号,并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了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泾阳县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吴家的房产,共二十几院,足足占了半条街道。这时吴家的家业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周莹为吴家挣下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巨额财富。
对簿公堂
继子承嗣后竟然企图独掌家产
周莹在管理上毫不手软,对于背叛吴家的人,她也是快刀斩乱麻及时处理,体现了她的雷厉风行的风格。
在吴氏商业占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总理(即经理)和扬州 “裕隆全”盐务总号总理想趁原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周莹获悉后,对此展开了暗中调查,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迅速撤换了两位总理。随后,周莹提拔诚实守信的伙计进入商号管理层。为了稳定人心,周莹更是大刀阔斧地将“裕隆全”全体店员薪俸提高了两成,高出扬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账年分红,“裕隆全”的员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成为翘楚,极大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裕隆全”的生意没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在生意经营上,周莹入行不久,很多门道都没搞懂,但是她靠着淳朴的信念,一切以经营为上,百姓需求为上。对于陷入困境的渭北吴家运载业,她果断改革,采取统一管理、统一运价、利益均得、共担风险的方针,一举将陷入困境的渭北运载行业引出了泥沼,保证了西部物流在风雨中畅通。
周莹继承了吴家的家业,但没有儿子继承却是憾事。为了吴家的传宗接代,不得不在本族中院要了孩子承祧过继,过继的儿子起名叫吴怀先(后人称安吴大少)。据说,按宗族关系,南院和东院的亲系最近,按理应该在南院中选子承嗣,但是周莹不喜欢南院的孩子,为此事和南院打了多年的官司,周莹最后以“择贤立爱”为由,赢了南院。她给了中院一万两银子,收吴怀先入门承祧。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然而,吴怀先承嗣后,竟然企图独掌家产、取得掌家大权,与其母周莹发生了矛盾,常闹家务纠纷。吴宓在第三首诗中说的就是此事。
周莹深知吴家的今天,来之不易,不能轻易放弃权力,一怒之下,到西安道台衙门越级告状。当时的府台兼布政使是樊增祥,吃了双方的贿赂,用釜底抽薪之计,把周莹娘家叔父周十一、周十二传来申斥说吴家母子不和,都是他们从中挑起,“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他们去解疙瘩。周莹听说后很是生气,决心要到兰州总督衙门上告。
樊增祥闻此消息,很是紧张,就将吴怀先叫来说:“你母亲要到总督那里上告,告你个忤逆不孝之罪,就要杀头。”他一面恐吓吴怀先,一面又委托咸、长知县(即咸阳和长安县)出面调解,他们领上吴怀先来到三原山西街周莹的公馆,隔帘长跪请罪,从早上跪到下午,周莹才开恩叫吴怀先起来,一场家务官司就此了结。周莹这才回到安吴堡,立即把平日给吴怀先出谋划策的人,一一借故开销。
诚信经营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周莹深知,要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把自己的商业大厦做大做强,诚信决定了一切。
吴家的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出,被一个老人购盐时发现了。老人找到商号总理给出了严厉的批评。周莹知道此事后,非常重视,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人,受到高陵县百姓一致好评。她的盐店销售额,几乎在一夜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事后,周莹命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这块牌匾直到她死后毁于南糖店的一场大火。
当百姓遭遇灾害时,正是缺衣少粮之时,许多商家纷纷涨粮价,而周莹却千里贩粟也不加价,为民解困,获得民众一致赞扬。但此举却引起一些粮商的痛恨,骂她砸了他们的饭碗。周莹听到后笑道:“民以食为天,你若为牟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一年秋天,关中棉花喜获丰收。但是关中的许多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周莹则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收购棉花,棉农便将棉花都卖给了她。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年棉花库存充足,周莹独占商机,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周莹终生坚持的经商原则。对于下属的粮行经营,她常常亲自检查质量,亲自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对于布行,她常常卖布亲自复尺;对于茶行,她同样亲自品尝新陈。吴家的商品在她的严格管理下,经得起消费者检验,更经得起货比三家。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与此同时,周莹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边民喜欢块茶,她就高薪聘请茶叶专家,创造出名传西部边陲的“泾砖”茶,成为陕西知名产品;对于当地的特产三原大布,她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对原布加工工艺多次改进,使三原大布质量不断提升,信誉日增。三原县城的山西街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大布一条街,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把三原大布销往全国各地。
一品诰命
先后两次获得慈禧封诰
在苦心经营中,周莹更注重对身边人和下属的人文关怀,周莹不是把他们当成工具使用,而是视他们为自己真正的知心朋友。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让他们放心去搞好经营。她的属下也是知恩图报,从而相互支撑把吴家的商业做得更好。周莹掌权的25年间,揽到旗下的人才成百上千,仅财会人员就多达260多名,这些人都是誉领各地的拔尖能手。
对于那些她家的佃户,也都是她的邻居,她也很是关心,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后来,周莹干脆把自己的土地放权给佃户经营,佃户自负盈亏,纳税之后每亩地每年象征性缴纳斗粮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灾祸当年租金免收,在双方自愿基础上一经签约,即日生效,20年不变,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经过商量后,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自家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她的善举被载入泾阳县志。此外,她还捐助银子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侠义“女商人”。
在国家危难时,周莹还能慷慨解囊,更是难能可贵。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慈禧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的支持,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赐给她。《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国家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正因为如此,周莹才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无与伦比的人气和名声。
宣统二年(1910年),周莹去世,终年42岁。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给周莹出殡的当天,四邻乡亲八万多人自发给她送葬,真是空前绝后。
▼周莹的墓志铭
然而遗憾的是,吴氏家族因为她是寡妇没有后代,竟然不允许她的坟茔进入她亲自改建的吴氏陵园。
▼吴氏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