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特有的风俗
1、陕西独特的风俗有哪些?
一、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合成新的独特的舞种,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整支舞蹈热烈而充满欢快的氛围。
二、皮影戏
皮影戏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各类影戏的鼻祖。2006年2月,华阴老腔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腔皮影戏源于华阴市(1990年前为华阴县),流行于渭南市各区、县及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相邻的黄河金三角地区。老腔是皮影戏最早的唱腔,因为她在华阴、华县一带形成时间较早,与随后形成的碗碗腔(时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
三、宝鸡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四、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五、绥米唢呐
绥米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
2、陕西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的风俗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3、宝鸡订婚习俗?具体点的。谢谢。
1、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
2、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
(3)宝鸡特有的风俗扩展资料
订婚注意事项:
1、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即酒席礼,视女方备办酒席而定,以现款给付)给女方,酒宴结束后,整个订婚仪式也就到了尾声。这个过程叫“宴客”。
2、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另外,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与女方互相道再见,因为下聘的事不可再来第二固。
4、宝鸡市的民风民俗
1、凤翔彩绘泥塑
宝鸡凤翔彩绘泥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兴起于明代,原为孩童的“耍货”,用以护生、辟邪、镇宅、祈子、纳福,主要分布在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凤翔彩绘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2、2003年,六营村民间工艺大师胡深和胡新民创作的泥塑马和泥塑羊先后被选为当年生肖邮票的主图。同一个村子,同一种工艺品,连续两次印上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生肖邮票,这在我国邮政史上绝无仅有。
2、马勺社火脸谱
马勺社火脸谱是由宝鸡社火派生出来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新品。马勺是宝鸡农村常见的舀水用具,旧时农村有悬挂描有简单神怪面像的木马勺以镇宅辟邪的习俗。
上世纪八十年代,宝鸡民间艺术家受这个习俗启发,将社火脸谱绘制到马勺背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勺社火脸谱。马勺社火脸谱以封神演义故事、三国人物居多。近年来,又有人尝试把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锨、葫芦、斗、梭子上,形成了新的陈设艺术品种。
3、西路秦腔
西路秦腔是陕西四路秦腔之一,因其发源并流播于西府地区及甘肃一带而得名,也称西路秦腔、西路梆子,其音乐属板腔体并辅以曲牌、杂腔构成,延续了明末清初“西秦腔”的唱调和板式,以宝鸡地方的土音方言行腔咬字,西府特色鲜明。
表演讲求火爆却不失细腻,脸谱粗直大方,传承有许多绝活特技,如鞭扫灯花、抡麻鞭、打五雷碗、卷席筒、夹鸡蛋簸米等。清末民初,西府秦腔达到鼎盛阶段。2008年,出身西府秦腔世家的名须生吕明发被授予“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4、西府社火
宝鸡是陕西社火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谓之“西府社火”,以陈仓区、陇县、凤翔、岐山等县的最为有名。宝鸡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地社火、黑社火、高芯社火、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
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家喻户晓的历史、现代人物,形成经典故事组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民间艺术常常与秦腔戏剧人物紧密地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魅力。
现在,宝鸡各地每年都在春节期间或元宵节前后开展社火游演活动,表达喜庆欢乐、渲染节日的气氛,以庆贺丰收,保佑平安,辟邪惩恶。宝鸡社火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5、西府曲子
西府曲子是宝鸡独有的曲牌联套演唱形式,最早出现于先秦时的秦都雍城(凤翔),系秦国宫廷音乐,称“雍城秦曲”,后传入民间。秦汉更迭后,雍人不敢再言秦,于是改为“雍城清曲”;大约明以后又被称为西府曲子和凤翔小曲。
有平弦、越弦曲子之分。平弦又称“小宫调”,唱腔平顺委婉,类似民歌;越弦又称“正宫调”,唱腔慷慨激越,接近戏曲。一直以坐唱为主,偶有曲子班尝试将之搬上舞台,曾多次在陕西省举行的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奖。
5、宝鸡岐山待客的风俗
宝鸡岐山待客的风俗(1)准备:整理房间,整饰衣着,备齐用品,提前等候。
(2)迎客:热情迎接问候,让进屋内;若有他人在场,应予相互介绍。
(3)待客:先请客人落座,主人后坐下;送上饮品或点心;专注交谈,不宜不停起身,或一边看电视一边交谈,或经常暗示时间。
(4)送客:起身相送,一般应送到电梯口、楼下或大门口;应挥手致意,目送客人远去。
特别提示:
客人进门时,可接过其衣帽、雨具或示意放置,但不要去接客人的手提包。
待客上茶的礼仪
①茶具要清洁。客人来访,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要把茶具洗干净,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②茶水要适量。泡茶前,可先征询客人饮茶口味。泡茶时,注意茶水浓度适中、水温适宜,茶味不宜过浓或过淡,茶水不宜过热或过凉。倒茶时,不宜过满和过少,以茶杯七八分满为宜。
③端茶要得法。向客人献茶时,应双手递茶杯,客人也应双手接过茶杯。奉茶时应注意顺序,要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
④添茶要及时。应为客人勤添茶、勤续水,主人添茶、续水时,客人应点头致意,或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弯曲轻敲两下桌面的行叩指礼的方式道谢。添茶时,应先给客人、女士、长辈、上级添茶,再给自己添茶,以示尊重。
特别提示:
①倒茶时,如用一次性杯子,要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
②端茶时,手指不宜碰到杯沿。
6、陕西的风俗是怎么样的?
陕西的风俗有如下: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
2、华阴老腔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3、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4、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
5、陕北秧歌
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传统舞蹈。陕北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7、陕西宝鸡习俗作文600字,急需。谢谢!
宝鸡的春节我的家乡在陕西宝鸡,在那里,腊月刚到便到处是年的气息。宝鸡的冬天非常寒冷,街上的人一个个都穿着棉袄,戴着棉帽和围巾。有些水管滴水,过一会儿就结成了冰柱。照奶奶的说法,除夕不吃饺子,是要冻掉耳朵的。所以,我们在除夕前十几天,就泼好辣子放着,到了除夕再打开,味道就变得更加麻辣。
除此之外,在腊月初旬还要刺好面鱼和面金元宝,在除夕夜挂到门上,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幸福平安。
在春节期间,小孩子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带上爆竹和铁铲,上到土山上烧些干草,挖个陷井这类事情,自然就不在话下。大人们也不闲着,他们去买来甜饭、面皮,把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还要堆好金石塔,不让旧年的气息遗留下来。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不仅仅是传统的“小年”,还是厨房里灶王爷的生日。这一天已有许多人放炮,但气势还是远不及除夕夜。据说,这灶王爷喜欢在生日这天上天庭说这户人家媳妇的闲话,所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去街上买来许多糖瓜去供给灶王爷。一来让灶王爷吃了自己的东西,不好意思说自己家的闲话,二来因为糖瓜非常黏,可以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自然也说不出话来了。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都摆好饭菜,下好饺子,取出晾好的辣子,享用起了丰盛的年夜饭。人们贴好对联、年画和“福”字,穿好新衣,显出了万象更新的气象。年夜饭的美味就不用说了,十二点之后,宝鸡的街道上便出现了舞龙队。他们舞着十几米长的龙,走街串巷,不一会儿便有许多人跟着舞龙队,变得声势浩大。人们边走边向天空发射烟花,整个宝鸡灯火通明,人们常常这样闹一个通宵。
初一早上,大部分人都在何处,到了下午,人们才会拎着礼物,去朋友家拜年。许多戏班子架台唱秦腔,经常是引得二三百人一起去看。小孩子们也喜欢去看戏,是因为有时候戏班子会发零食和点心,孩子们最喜欢。
元宵上市,春节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到了晚上,人们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手提着灯笼,放着爆竹,这热闹的感觉,几乎可以比上春节晚上的舞龙队了。秦腔戏班子也不上舞台了,在街上一边走,一边表演着各种故事。还有许多踩高跷的人,戴着面具,又给十五添上了几分喜庆的色彩。
在宝鸡,所有人都把年过得非常喜庆,非常有意义,而且还过得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