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刘桥的风俗

刘桥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1-09 02:44:45

1、南通与苏州近吗 南通在哪儿 南通的习俗 地理位置 ……介绍一下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江苏省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已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公里;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带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南通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而成,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6000多年前,长江水从上游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沉积在江口,南通由此成陆,并逐渐自西向东、向南延伸扩展。全境地域轮廓东西向长于南北向,三面环水,一面造陆,似不规则的菱形状。分别由狼山残丘区、海安里下河区、北岸古沙嘴区、通吕水脊平原区、南通古河汊平原区、南部平原和洲地、三余海积平原区、沿海新垦区等组成。
历史发展
南通在距今五、六千年开始就有人群在当地居住,市区一带在晋朝以前为江口海域,南北朝时始成沙州,初名壶豆洲,后名胡逗洲,属海陵郡(今泰州),唐朝时为盐亭场,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置盐官,属扬州海陵县,隶淮南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时,设狼山镇遏使,归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吴时曾设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南唐时立静海都镇制置院,置如皋县属泰州,历时半世纪。公元958年,北方后周派兵南下,占领静海,升为静海军,不久改名为通州,领静海、海门两县,属扬州管辖。宋朝时天圣元年(1023年)一度称崇州或崇川,不久复称通州,隶属南东路,领静海、海门两县。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复称通州,属扬州路。隶江北淮东道廉访使司,领静海、海门两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废县为乡并入南通;雍正三年(1724年)改通州为直隶州,并以泰兴、如皋两县归其管辖,隶江苏市政使司;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隶江宁市政使司。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设“南通县公署”。1914~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为苏常道辖,海门、崇明等归沪海道辖。1934年设立南通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南通崇明、启东、海门、如皋、靖江六县。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3月在南通县北兴桥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期间,设通东、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东掘港建立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曾改建苏皖(华中)一、九行政区。 建国后划南通县城区、港闸地区及近郊置南通市,其余仍为南通县,南通县城迁至金沙镇,南通市县分治;设立苏北行政公署南通专区,辖南通市、南通县、海安县、如皋县、如东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1952年底,江苏恢复建省,南通市为省辖市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8年崇明县从江苏省南通专区划给上海市,1962年南通市再次列为省辖市,并脱离南通专区,南通市为省直管,南通专区辖:南通县、启东县、海门县、如皋县、如东县、海安县。1970年全省又统一改专区为地区,南通地区辖:南通县、启东县、海门县、如皋县、如东县、海安县。1983年3月,南通市与南通地区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市辖:市域[崇川区、港闸区、狼山旅游度假区和富民港办事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1989年以后南通市属有四个县撤县建市:撤南通县建通州市(县级)、撤启东县建启东市(县级)、撤海门县建海门市(县级)、撤如皋县建如皋市(县级),这四个县级市计划单列仍由南通市管理。南通市是全国最早的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上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2月通州市撤市设区成为南通市通州区实现了南通市县合治——江苏省南通市。
文化特色
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苏北境内的部落经常与中原各部落争战,世居淮、沂地区的东夷部落曾为中原部落所败,为避战乱,东夷部落不得不进行迁移,古青墩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他们是南通最早的先民,也是最早的移民,他们在南通这块大地最早播下了北方文化的种子,并烙下了北方文化的印记。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灭邢(海安西部,如皋西北部当年属邢国地),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间”。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破郑城(湖北江陵县东北),郧国遗民在吴国发动下参加了复国斗争。不久楚败吴,郧民随吴军东撤,后安置于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都城北迁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大举向北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都有一部分散落到海陵(时称海阳今天泰州市)一带,他们将吴越文化带到了这里,形成了一种南方文化北上的趋势。 晋时战乱,北方人口大举南迁,至东晋,南朝三百年间陆续迁至长江下游,其时海陵一带移民人口猛增几十倍,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在这里相遇。 约六朝梁元帝时(公元552年),长江口出现的壶豆洲(又名胡逗洲)便有流人煮盐为业,这些流人大抵指流放犯人也有无业游民,主要来自江南常州(今常州、武进、宜兴、无锡、锡山、江阴一带),这些人基本上保留了吴越文化的特性。隋时胡逗洲属海陵,唐玄宗时因军事上的需要,狼山成为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胡逗洲成了浙江西道常州的辖地。唐末军阀割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姚氏家族三代(姚存制、姚廷、姚彦洪)统治胡逗洲(其时称静海)、东布州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军队和家属有万人之多,多为吴兴人,其时南方文化占了统治地位。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师克淮南,取南唐长江以北地区,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属扬州,不久改为通州,设静海、海门二县,由于静海岛与大陆涨接并改属海陵郡管辖,静海人与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同时又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或定居。至元初,北方又有犯人流放到通州,南方文化的影响似乎逐渐减弱。但元末张士诚起兵江南,明永乐初燕兵之乱,使大批江南居民移居如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不少江南商贾和手工业者纷纷来如皋安家落户。如皋在1724年便是通州的一个下辖县了。 由东布洲形成的海门岛,当初亦为流放犯人之地,流人亦来自常州一带,由于隔了130多年才与静海县涨接而造成的文化隔离,使海门人始终保持了吴文化的特色。至明初,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士民,被惩罚性地强迫迁移到吕四港一带,他们于常熟白茹港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茹抽丁”。他们同样保留了江南文化的风土人情。至18世纪初,崇明人陈朝玉(1688一1761)率妻来到海门,沿江岸垦殖,并带动了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辛勤垦殖,使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其时海门境内一万多人,崇明人近三千人,以后200年间不断有崇明人迁至海门。至近代纺织工业的形成和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安徽、浙江、广东、上海、镇江等地工商户和其他人至南通定居、经商和进行文化交流。南方文化的影响几乎一直延续着。 南方文化对南通的影响较大,南通方言中,说吴方言的人最多,南通京剧属于南派京剧,老百姓普遍供奉“观世音菩萨”。北方人往往把南通人看作是江南人,而南方人则常常把南通人视为北方人(江北人),这一错位恰恰显示了南通作为南北过渡地带的文化特征,南北文化兼而有之———南风北韵。
地方文化
通剧: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象南通这样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 通剧资料图
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南通侗子会:从前,南通郊乡每年秋熟登场之后,总要举行“侗子会”,又叫“圩塘会”,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选定在月中望日,邀请侗子演戏,借助“天灯”,寻求欢愉。 “侗子会”开始,高竖黄龙旗,由主持者点香开坛,请来侗子围场做杂技表演:“攻火圈”、“钻火刀”、“划虎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圩塘中若有此技艺者,也可献艺凑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领,举行一种叫“收灾”的活动来庆祝丰收。夜晚以皓月当灯,还挂荷花宫灯助明,由侗子演戏。戏目大多取材民间口头说唱,或七字唱本,以制恶扬善的劝世剧居多。 据说,清嘉庆年间,通州一侗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和一副响亮的嗓子,抓住患者心理说唱“包公赈粮”,“治愈”了县官老母的忧郁症。老母拉着儿子一起听唱本,儿子如梦初醒,减免了百姓赋税。从此,侗子身价随之而高。侗子会也随之出现,圩塘与苇塘之间还进行会演。建国后,“侗子会”风俗不复存在,侗子也转为通剧艺人。
重要事件
血泪滩惨案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七日,日寇侵占南通城,连日进行大烧杀。五月八日,日寇从易家桥到麻虾榨一带沿途烧杀,在葛家老园枪杀我同胞二十五人,随后又到任家园和张家园大肆烧杀。当地百姓闻声而避,一群老弱妇孺慌忙躲藏于川猫儿河西的芦苇丛中。日寇发觉,便用机枪集中扫射,继后又用刺刀乱戳,顿时,尸横河滩,血染川猫儿河,先后遇难者108人。任玉坤一家十二口仅本人及五岁儿子负伤幸存,余皆被害。其妻怀孕足月待产,其弟媳手中不满周岁的婴儿也未幸免。这一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激发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激发了人们“拯救中华”的革命斗志。解放后,人们为永不忘记这一惨案,称川猫儿河滩为“血泪滩”。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布局与规模
最近,南通市在城市规划中采取竞争机制,全面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引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知名设计公司的洋专家纷纷前来把脉传经。 南通市新区与苏通大桥的建设,是最近几年内该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该市对新区核心区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区进行概念规划,并首次向国际征集概念规划方案。美国UVA建筑事务所、日本的INA、法国PA建筑事务所、中国香港的伟信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纷纷投标。 2006年,南通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7年,南通被国家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与此同时,南通还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南通被国家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南通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编辑本段产业与交通
港洽会
从2000年始每年一次于秋季召开的〖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是南通加快经济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进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盛会,每年与会的国家和地区均在30个以上,〖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不仅是国际性的经贸科技合作盛会和文化旅游盛典还是南通外引内联策应国家沿江和沿海开发策略,促进产业升级的总动员和总推介,第年港洽会都有即近百个重大外资项目签约、近百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近百名海外高级经济顾问聘请 。
资源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公里;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带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
产业
2008年南通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5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幅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名列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9.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30.93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80.02亿元,增长15.0% 南通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自1984年以来,南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国家权威机构评估认定,南通进入了中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的城市行列。 【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1亿元,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128.7亿元,增长0.5%;牧业产值77.85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72.72亿元,增长4.7%。 2005年末,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88.3万千瓦,增长3.6%,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39.7千瓦;全市拖拉机保有量4425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70台;联合收割机4544台;高性能机动插秧机1955台。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全市完成机耕面积596万亩,机耕水平达83.6%;三麦的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8.2%和95.3%;水稻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7.0%和85.1%;油菜生产机械化,完成机直播面积2.3万多亩。2005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09万吨,增长1.7%;农村用电量57.28亿千瓦时,增长20.4%。 【纺织业】 南通有世界第三大家纺城(海门三星镇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从上海向北,经苏通大桥约一小时车程,就是闻名全国的家纺之都——中国叠石桥国际绣品城。它位于海门市西北角,总面积35万平方米,日均人流量3万人次以上,在这个小镇上有3000多户家庭经营绣品。这里是孕育百万富翁的沃土,从叠三公路一直往西走,3公里的道路两旁是20多家已成规模的纺织品公司,再往西走,便是绣品市场。拥有门市部的老板,个个腰缠万贯。在叠石桥,一个门市部就是一个品牌,大大小小有数百家,其中有100多家企业的年销售额都在500万元以上。他们经营各种床上用品(包括被子、被套、枕头等)、窗帘、靠垫等纺织成品。 【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延续了前两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总量规模不断扩张。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实现2144亿元和2081亿元,双双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4.53亿元,增长25.2%。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319.73亿元,增长26.3%;轻工业增加值278.33亿元,增长23.3%;重工业增加值286.2亿元,增长27.2%。全年工业用电量105.15亿千瓦时,增长19.6%。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1.33亿元,增长17.0%。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7.96亿元,增长17.9%;施工面积13614.1万平方米,增长12.1%;竣工面积4168.8万平方米,增长0.5%。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4.83万元,比上年提高7.2%。2005年全市有3家企业晋升总承包特级资质,14家企业获一级资质,8家企业跻身全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5家企业进入全省建筑外经10强。2005年,南通市建筑铁军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近100项,获鲁班奖(国优工程奖)2项。 【船舶海工业】 南通船舶海工迅猛发展,造船吨位在全国占有较大的份额,南通现有以1、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3、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4、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 5、南通惠港造船有限公司 6、南通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7、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 8、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为代表造船骨干企业40多家,其中生产远洋船舶的企业达到34家,其余年造4条船舶、大小为3万—10万载重吨左右的为中小造船企业。现有船舶配套企业488家, 南通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全国领先。南通目前已有15位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共为祖国夺得50枚金牌,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南通建筑行业共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38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环濠河博物馆群。
编辑本段观光游览
清末状元张謇为代表的近代南通人开风气之先,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使南通成为中国人最早按照先进理念规划和建设的城市典范,15个全国第一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称。 如皋水绘园
全市现共有4A级景区四家,分别为:南通濠河风景区、南通狼山风景区、南通博物院苑、如皋水绘园。 濠河风景区:江风海韵,风光绮丽。30华里的濠河环抱古城,被国内外游人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正在规划、开发的沿濠河博物馆群将赋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内涵。 南通的海滩平展开阔,有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 狼山风景区:位于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同样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一直香火旺盛,声名远播。被称为江海第一山,山高106.94米。狼山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山上还供奉着惟一身披龙袍的大圣菩萨。位于狼山两侧的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新添了不少景点。 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江苏省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这种馆园结合的特色反映着创始者独到的博物馆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水绘园:300多年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在水绘园演绎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到南通可别忘了去如皋观赏徽派园林孤本——水绘园,品尝董小宛亲手创制的董糖。 百里县区不乏寻幽探胜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遗址,如皋的水绘园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归渡海亭,如东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海滨放风筝),启东的圆陀角观日亭等名闻遐迩。 此外,南通海底世界也于2007年与大众见面,独特的海底风光,见证了江苏第三个拥有海底世界城市的诞生。 南通一流品质和美观形态的人居及旅游环境,位于市中心的濠河独具城抱水、水拥城的绚丽风貌,获“200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编辑本段逛街购物
南通主要商业街区位于南大街、人民中路(十字街)一带。主要百货店有: ·文峰大世界 地址:南大街3—21号 ·亚萍国际购物广场 地址:南大街2号 ·金鹰国际购物中心 地址:南大街28号 ·南通市百货大楼 地址:人民中路29号 ·大润发超级购物中心 地址:人民中路21号 ·侨鸿国际购物中心 地址:人民中路9号 ·家乐福王府店 地址:人民东路6号 ·乐天玛特超市地址:人民东路86号 ·易初莲花超市南通店 地址:工农南路164号 ·麦德龙南通店 地址:人民东路 889 号 ·新一佳南通店 地址:桃坞路58号 ·南通文峰麦客隆 地址:工农南路999号 ·上海华联超市南通店 地址:人民中路180号 ·超越超市南通总店 青年东路86号
编辑本段南通特产
一 南通市
·西亭脆饼 ·正场薰糕 ·石港乳腐 ·金沙茶食(寸金糖 等) ·南通缂丝(港闸区 本缂丝 宣和缂丝) ·二甲蓝印花布 ·刘桥菜刀 ·刘桥南通长牌 ·兴仁猪头肉 ·通东薄荷 南通缂丝
·南通茶食(嵌桃麻糕、麻圆、麻饼、麦蒂酥等) ·南通鹞子(风筝) ·通绣 ·五总毛靴 ·狼山鸡 ·季德胜蛇药片 ·王氏保赤丸
二 五县市
二甲蓝印花布
1、如皋市: ·白蒲黄酒(水明楼) ·白蒲茶干(三香斋) ·如派盆景 ·林梓潮糕 ·如皋肉食(肉松、火腿) ·如皋董糖 ·如皋萝卜干(长寿食品) 2、海安县 ·海安河豚 ·沙岗猪头肉(中央2套美食) ·李堡麻虾酱 3、如东县 如东紫菜 如东海鲜 ·如东文蛤 4、海门市 ·海门山羊 5、启东市 ·启东海鱼、文蛤
编辑本段科技教育

编辑本段著名人物
南通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冒辟疆 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和轶闻逸事。近代苏绣大师沈寿也与南通有着诸多渊源。 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范曾、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学大师魏建功、韩国磐,国画大师王个簃、蛇药专家季德胜,以及数学家杨乐等20多位两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体育事业备受瞩目,先后为国家输送了林莉、葛菲、黄旭、李菊、陈玘、陈若琳、仲满7位奥运会冠军和张洁云、吴健秋、殷勤、赵剑华、季磊、胡欣、陆斌、赵婷婷等一批体育名将,被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誉为"世界冠军摇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妇联主席 中国第一位女省长 顾秀莲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 曹建明 中央军委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军衔。载人航天系统总指挥 陈炳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刘延东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李金华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盛霖百度地图

2、南通有什么特产呀?

江苏南通特产推荐:
1、油馓子:早年,食品稀缺,用面粉做的油馓子(南通有地方称之"油面"),加上红糖,开水泡着吃,作为产妇的滋补食品,这种老风俗在南通不少地方至今还沿袭着。
2、如皋香肠:如皋香肠,又称“如式”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香肠品种之一。可与“广式”香肠媲美,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肠具有条理整齐、肉质紧密、肥瘦比例得当、干爽结实等特点。
3、正场薰糕:正场熏糕,为江苏省南通市汉族传统糕点名产,产自通州区正场镇,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4、吕四海蜇:吕四海蜇,是江苏的特产水产品,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以质量上乘,加工精细闻名,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用白酒、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脆嫩、透明、爽口。
5、白蒲茶干:白蒲“三香斋”茶干(简称白蒲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如皋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

3、南通的风俗和特产是什么

一、风俗:

1、戏剧: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南通侗子会。海安花鼓:流行于400年前时嘉靖年间的江淮大地。海门山歌:主要流传于海门地区以及启东和通州部分地区,与江南吴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北的一个分支。

2、南通方言:

南通的西部及北部地区:海安县、如皋市以及如东县的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片,又可分为两种小方言片:如东东部地区的如东口音和其他地区的如海口音两种,可以分别称为如东话和如海话。南通城周边地区:港闸区、崇川区西北部及通州区中西部的方言——南通话,南通话是毗陵片吴语向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话的过渡方言。南通的东南部地区:崇川区的东南部、通州区西南部、海门市南部、启东市南部、如东县东南部和通州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方言——沙地话(崇明话、海门话、也叫启海话),属于吴语。南通的东部地区:通州区东部、海门市的北部、启东市的北部的方言——通东话吕四分支和东社分支——通东话(亦可叫古常州语,或称江北话),属于吴语。通州城周边地区:通州区的中部方言——金沙话,属于吴语。3、节庆活动:灯节:旧历正月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这六天谓之灯节。灯节期间,南通城里城外,有好多庙宇装灯。十五、十六两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门口放烟火,看的人也不少。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带,有许多卖灯的。,卖的是马灯、狮子灯、兔儿灯、虾蟆灯、走马灯、球灯等等,都是以蔑为骨,以彩色纸糊的,至迟卖到十五、十六日结束。民间所挂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92]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此俗沿袭至今。[93]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元宵锣鼓: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昔日元宵节那一浪高一浪的锣鼓声,震撼着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满对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气氛,是小伢儿和大人们最快活的节日。“放烧火”: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起源于远古人们对火和火神的崇拜。远一点的可以翻翻《诗经》:“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说的就是乡野阡陌农夫手执火把驱虫赶兽,护卫田禾的情形。近一点的可以看看我们的老前辈、清道光初南通诗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诗后原注:“元夕放烧火,谓之照麻虫。”这首民歌体的小诗告诉我们,当年南通民间 “放烧火”的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连城里的红男绿女、骚人墨客都要赶去争看热闹。“放烧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俗谚有云:“三十夜子送百虫,一送永无踪”,农人们回忆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2003年,央视和南通市政府联合组织拍摄《正大综艺》栏目《节日缤纷》把它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这一奇俗。二、特产:

资料来源:http://ke.baidu.com/view/1225.htm?fr=aladdin#12

4、中国四大风筝产地的南通

南通风筝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
许多人常用板子式、带音响,画品多彩,平面多姿,高大魁梧,集体放飞等语言去介绍南通风筝(俗名鹞子)。这,无疑是对的。南通风筝其文化特色是什么呢?这次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初步的理解。制作者的情趣、放飞者的兴趣、观赏者的乐趣,决定了风筝文化关键基因。因为这是人化物质的体现。从制作程序说:取料精细、绘画多彩、雕刻技艺相融、扎糊绷、敦葫隆的知识讲究,引线、尾裆的定位定量,无不与文化属性范畴密切相联。鹞子挂在室内,放在空中,都是静态美,空中美的享受。尤其是葫隆在风力作用下,发出浑厚、或清脆、或婉转的韵律规则的美妙哨音,令人心旷神怡,放风筝既是四肢肌体活动,也是心理陶冶。因此,风筝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结论是完全有依据的。
从文化的分类说,风筝文化可列入体育文化,因为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理论科学、体育精神、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法规、体育风尚。风筝文化的出生地是民间,风筝文化根在民间,又可称之“民俗体育文化”。
风筝和放风筝活动有两个不同的含意。但它们都属于大文化范畴,又超越了这个范畴。因为,这已发展成为外事交往、经济交流的媒介和桥梁、纽带。
从历史资料看,风筝在我国古代常被作为一种工具——首先,用于军事。后来作为游戏娱乐的工具。明代以后,又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接着,人们又发现了放风筝的医疗保健功能。在历史进程中,风筝和放风筝活动不断地发展和升华,它的属性不仅表现在以上种种。
风筝的本质特性是收藏性、体育性、媒介性。非本质属性具有艺术性、装饰性、礼品性、广告性。从风筝和放风筝活动横向坐标,纵向坐标思考都无疑地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地域性明显是南通风筝文化的首要特征。从风的原理看,江海平原的风属于海风,濒临江海的风量,风速、风力相对匀称,对风筝上天后平衡性、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在“和风”的等级时,即4级风时就可放小鹞子了。也就是每秒风速在5.8米至7.3米时,小树头有所晃动、纸片丢下可看出风飘扬的方向,风标开始工作。这些优势是山风、谷风、陆风、山谷风所不能及的。从制作风筝形状也有明显的地域性。如一带喜造型鹞,从如东掘港到通州李港,一般喜欢放六角鹞和七星鹞。从装置葫芦看也有明显的地域区分,石港、刘桥、海安一带喜欢竖排,而港闸一带习惯于下面一对啜子、一只大嗡声、上方几板葫芦不等。从“葫芦”、 “葫隆”、“哨子”的名称也有地域差异,有的统称“哨口”,有的地方把“葫隆”、“哨子”区分开来称,用竹筒做身的叫“哨子”,用“葫芦”做身子的称“葫隆”。再如对“葫隆”的名称,有的称“葫咙”等。人们的喜爱是形成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另外,风筝文化根生土长,与当时、当地的各种密切契合。什么格调,都有浓郁的乡土味,对于当时当地的个人具有十分亲切的感觉,但不易超越提升,更有排他的劣根性。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皆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 今日的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 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二、传统艺匠派
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作,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创新派
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
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全,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该馆共设有八个展厅:即风筝的历史文化展,潍坊风筝精品展,世界精品风筝展,中国精品风筝展,风筝综合功能展,潍坊国际风筝会,民俗展厅,风筝放映厅。分别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应用及沿革发展,潍坊风筝的流派及分类,国外风筝展,国内风筝流派,精品风筝及国际风筝会等内容。展览以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以及照片、文字、绘画、复制品等,全面展示了风筝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及延伸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传播和弘扬风筝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

5、刘桥镇的乡镇简介

刘桥镇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副县级建制镇。镇域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辖16个村、6个居委会,人口9.2万人(含矿区)。镇区东距淮北市区10公里,西邻河南永城市,并有濉永公路相连,境内座落刘一、恒源两大国有煤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02年、2003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今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的荣誉称号。
目前,刘桥镇建城区规模近4.7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5万人。2004年镇级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4亿元。镇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皖能煤业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刘桥一矿、恒源煤电股份公司,其中恒源煤电股份公司2004年成功上市,并募集股金4亿元,2004年底首批投入2.4亿元建设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一座,并拉动煤场、运输、建材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建成与发展。2005年,浙江客商投资1.2亿元建设三利园林有限公司,占地2000亩,集园林、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娱乐城,即将开工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通过塌陷搬迁,已在规划区建成前楼、大庄、陈集、周口、丁河等七个农民居住小区和两个工人居住小区,并在镇区中心建成1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建成合欢、合兴、共振、育才、贸易、云集等六条城镇干道和占地1.8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供水能力200吨/日的水厂一座,供水人口3.5万人。基础设施逐步完备,城镇功能基本齐全,具有较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已成为淮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矿型城镇。

6、南通话吃饱驴啥意思?

打赤膊,不穿衣服。
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与沪、苏、锡、常吴语区隔江相望,北接江淮平原,与泰、盐、扬、淮比邻。南通成陆后曾居“流人”,唐宋以来人口流徙,给南通带来了讲各种方言的居民,他们长期共同生活、互相交际,逐步形成既含有吴语底层成分,又带有北方方言基本性质的南通话。
除了方言的融合之外,古今语言的演变也是造成南通话特殊性的一个根本性原因。由于南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现代南通话与中古音有其特殊的对应规律。
由于南北融合,八方人口杂处,现代南通话往往一字多音,有音无字,或字面的意思与字义没有关系。

南通话的内部差异较小,但与普通话的差异则较大。南通话的声母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韵母中只有后鼻韵母,没有前鼻韵母,也没有前响复合元音。

南通话有7个声调,其中包括阴入、阳入两个人声调。而规律整齐、明显,所以南通人学讲普通话并不困难。
南通地区滨江临海,处于江淮方言区与吴方言区交错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境内各地成陆时间的差异、江海的伸缩、洲陆的涨沉、居民历史来源的复杂性、行政建置的变化,再加上天灾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带方言种类多样、方言分布错综复杂、独特奇异的状况。
在语系、语族分布上,南通地区汉语方言均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在具体方言大类分布上,南通地区处于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汇处,地处东南的海门区、启东市及由此向北的如东县、海安市少数临海地区,讲吴语启海话;地处西北的如皋市与如东县、海安市的绝大部分地区,讲属于江淮方言如皋话;而南通话则界于启海话和如皋话之间。使用南通话的包括崇川区北部和通州区的兴仁镇、石港镇、刘桥镇、平潮镇等地的大部分地区。
从性质上讲,南通话属江淮方言。在南通话与启海话之间,还有一个狭小的过渡地带——通州区东南与海门接壤的二甲镇、余西古镇等地区,讲“通东话”,它的声、韵、调系统已与典型的吴语大相径庭,而带有某些南通话的特征。
南通方言有其特殊性,它在汉语方言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对南通方言历史演变的研究,可以解读南通地区的历史、风俗、地理、文化特点和底蕴,这些现象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外国汉语方言学者以及国内一些方言专家的注意。

在南通方言中,南通话最为特殊。南通成陆后曾居“流人”,唐宋以来人口流徙,给南通带来讲各种方言的居民,他们长期共同生活、互相交际,逐步形成既含有吴语底层成分,又带有北方方言基本性质的南通话。由于南北方言的渗透融合,南通地区的方言异常复杂、特殊。从东南部(启东、海门)起,经通东向西至南通城区及其周围地区。

然后,一支由东(兴仁)向北(石港),再向如东、海安东部,另一支向西(平潮)向北(刘桥),再向如皋及如东、海安西部,远及泰、盐、扬、淮,吴语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江淮方言的特征逐渐明显。而南通话作为二者的结合点和分歧点,在汉语方言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学术研究意义。它是一种混合了北方方言和吴方言底层成分而与北方方言亲缘关系更密切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长期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方言。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