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的风俗习惯
1、义乌的习俗立夏吃瓜子或豆子代表什么含义
为了不被暑气侵袭,祈求脚轻手健,耳聪目明,身体健康。
豆子的种类多,营养丰富,常吃豆子对身体大有好处。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等。
红豆可补心、利尿,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肾病、水肿有一定疗效。红豆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良好 豆子图片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抗癌、减肥作用。
2、义乌春节风俗
饮食习俗
义乌民间,每逢婚嫁、乔迁、寿辰、升官、升学等喜庆时节,亲朋好友总有请客送礼和回礼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请客送礼在贫富之间,差别甚大,富者场面很大,筵席丰盛,菜肴丰富,甚至拿“十六汇签”招待来客贵宾。穷者,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以简朴的家宴应付了事。真的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对“十六汇签”名菜佳肴,我们也只有耳闻,没有目睹。
“十六汇签”作为义乌饮食文化,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传承,对当今的饮食行业发展应有益处。传统饮食文化有其可供借鉴、传承之处,其实“十六汇签”与如今筵席菜肴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它对当今某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一种冲击和批判。
“十六汇签”全席:是指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外加8个冷盘组成。
传统酒席筵宴、昔日喜庆筵席,以“十六汇签”最为丰富,其次为“十二汇签”。所谓“汇签”,即主人从签筒中选择16样名贵菜点竹签,组成“全席”,称为“十六汇签”。 “十二汇签”类此,即省去4样(在“四海鲜”中省去2样,“四甜羹”中省去2样)。“十六汇签”由下列菜点组成:
八冷盘从下列两类菜中按时令、货源、价格具体条件各选4种,开宴时即放在席上
鸡肉 鸭肉 羊肉 牛肉 海蜇 洋菜 彩蛋
火腿 香肠 大尾 肚片 卤味(以上为白切类)
开洋白菜 青豆虾仁 肉丝茭白 冬笋腰花
生炒肚片 鳝丝鳝片 葱花鲫鱼 蟹粉炒蛋
油炸响铃 芹菜鸡杂 香菇笋片(以上为杂炒类)
四热菜 从下列菜点中选择4种
香菇蒸鸡 木耳蒸鸡 金针蹄胖 清蒸甲鱼 清蒸全鱼 粉丝蹄筋
四海鲜 从下列菜点选择4种
冬笋干贝 韭芽鱼肚 桂花银鱼 肉片淡菜 醋味鱼翅(鲨鱼) 木耳海参
四甜羹 从下列甜羹中选择4种
逻罗米粥 苡仁银耳 桂圆参汤 苏芡莲子 杏仁百合 桂花时果
四点心 从下列点心中任选2甜2咸
叩肉馒头 精肉小馒 豆砂粽子 水晶红果 青梅八宝花 荷粉蒸肉
百果年糕 板油蛋糕 百果糯糕 麻仁米糍
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这16样菜点均须一道一道现烧现上,交替进行。最后一道菜为“油炸鳙鱼头烧豆腐”。这一道菜按例是不吃的,称为“吃剩有余(鱼)”。客人需用饭者则吃最后一碗汤,通常是“青菜烧豆腐”或“雪菜烧冬笋”。不用饭者则看到“鱼头豆腐”上桌便可起立辞谢。
“十大民间风俗”简介:
红白喜事
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拜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房(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许多旧的礼俗仍在延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劳不厌倦、苦不皱眉。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
过生日、做寿
每年的出生日期,都作为一个人的喜庆,家人为他(她)庆祝,祝愿健康长寿,吃象征长寿的鸡蛋索面,全家共享欢乐。每增到十岁,庆贺规模比常年生日要大。60岁以上逢十为生日寿庆,尤其是百岁,古称“人瑞”。
起新屋上桁
旧时建房,义乌人称起新屋。需经选地基、破土定基等多个程序,还要选吉时,时辰要与房主的生辰属相相生相合,不能相冲相克。
迎龙灯
义乌民间目前有400多条龙灯,多为板凳龙,还有调龙灯(竹节龙和布龙)以及珠灯、人物灯(如迎胡公、陈佰廿五相公)等。传统迎龙灯主要在闹元宵和清明时节,活动中人们“摆香案”,点上一炷或三炷香,手持行灯,向龙王叩头跪拜,祈祷龙王施福人间,以兆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贾氏抬阁跷
洋川贾氏九世谅,唐贞观乙末中进士,官御史,丙午(公元646年)回乡探祖,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每年正月十八都要举行一次由义乌洋川贾氏各自然村轮流做大年的大庙会。这一天,义乌洋川贾氏村民除了要到自己村祠堂里祭祖,还要到海云寺拜佛。轮到大年的“值甲”村的村民,抬着一座雕工精致的傅大士佛龛,近十台或数十台“抬贾巧”、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开路,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地齐鸣,抬着百斤重的大蜡烛,敲锣打鼓,到海云寺主持这场一年一度的十八大会。
过年
春节即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义乌十分看重年夜饭,吃喝讲究:一是馒头,预示新年大发,二是年糕,寓意为一年更比一年高。同时,鱼也是必吃的。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夜饭也要多烧一点,吃吃有余,预示着连年有余。在通宵守岁时,人们还把每个房间的灯都点得亮堂堂的,预示着红红火火。
清明、冬至
在义乌乡间过清明节,家家门窗都要插柳枝。男女老少纷纷早起,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踏青”、“采青气”。另一个习俗是到野外采菁,把菁洗净捣烂,配之以糯米粉揉团,制成各种“清明馃”。清明节还有扫墓的习俗,“上坟”、“祭太公”、“拜祖宗”等。
冬至致祭扫墓,类似清明,主要有上香、烧纸钱、衣物、添土和燃放烟花爆竹等习俗。
八月中秋
义乌中秋节乡俗有包粽子、炒粉干、杀鸡鸭、吃月饼等传统习俗。晚上,各家用小方桌或团簸、米筛等安放在庭院供月赏月,又称“拜月亮”。所用供品大多为石榴、枣子、梨、西瓜、菱角、香柚、文旦、香蕉等时鲜水果,还有月饼、粽子、麻糍等食品。
重阳庙会
南宋以来,义乌民间在重阳时节兴瞻拜胡公。农历八九两月,成群结队上方岩朝拜胡公神像。重阳节前数日即抬胡公神像,至德胜岩赫灵行庙朝拜胡公神像。岩前曹村、义亭铜山岩、华溪祝公岩与尚阳胡公庙都兴庙会,有胡公庙的地方还时兴演戏。
开新市
义乌城区及农村集镇的商店,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除酒店、杂货店等俗称“长生店”的商店照常营业外,一般都要到正月初五接过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新市”。这天集镇上米市、柴市、家禽等市场,同日开市。“开新市”这天,村民需要赶集买卖,叫“赶新市”。
3、义乌拜年什么习俗,具体
义乌过年传统习俗
除夕
晚祀门神,俗称“谢年”。谢年时,先将四方桌放置屋檐下,然后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一盏新桁灯,再在桌上放上三茶六酒、年饭、馒头、红馃、斋米和肉桶。肉桶里盛有煮熟的猪头和雄鸡(口福),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猪头和雄鸡的口中含几根青葱或万年青叶尖。接着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来年吉祥,再焚烧锭帛,鸣放鞭炮,洒酒于地,将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祭神仪式结束。
谢年后再祭祖宗,俗称“烧年夜”或“拜太公”。祭祖前点香持灯笼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边迎接祖宗进门。座设上二横六,牲酒同平时,酒须斟三巡,满后供饭,再搁筷子于饭碗上,表示供膳已毕;然后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锭帛,取盘中肴饭各少许放入酒杯中,与酒同浇在锭帛灰上,作为路上的干粮与程仪。最后持香、灯笼将祖宗恭送到路口。
祭祖后开始“更岁”。全家老少团坐吃年饭,长辈拿出红包给未成年的儿孙分压岁钱。于灶下灰堂煨炭头树茬,称为“火乌年祭”;挂祖先容像,供儿孙瞻拜。室内俱点灯烛,名曰“满堂红”;妇女于灯下赶包粽子,其余成员娱乐坐守到天明,俗称“坐长夜”。
春节
农历新年初一清晨,首先行开门仪式,在门框上贴“开门见喜”红纸条,向“喜神方”燃点爆竹,礼拜接福。早餐吃羹和粽子,寓意农家“先耕后种”;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接着率子女瞻拜祖墓,进香鸣炮添土,折松枝柏条回家。然后到各亲友家拜年。
拜年时先由小辈向长辈送礼拜年,后长辈嘱子女回拜,称“回年”。拜年客道别时,本人给客人“回头货”,长辈给来拜年的幼辈“八卦钿”(压岁钱)。
年初八,俗称“上八日”。义乌旧俗,头一年结婚的新女婿,在这一天到岳父母家“拜年门”。老年妇女拎香袋出门前往附近八座寺庙上香礼拜,名曰“拜八寺”,祈求来生有好“八字”。义乌某些地方在这一天举行“迎大蜡烛”民俗活动。
元宵
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元宵节时兴吃元宵(即汤圆),寓意团圆美满。旧时元宵夜,姑娘们爱从油菜田中采来数片菜叶,用以掸肩,名曰“掸油肩”。过元宵夜称“闹元宵”,义乌民间有迎龙灯、魁星灯、舞狮子、走马灯等传统活动,迎时火铳、炮杖声震长空,锣鼓唢呐喧闹盈耳,有的彻夜不息,闹至次日天明才兴尽而归。
民间禁忌
除夕夜与年初一作兴讲利市话。义乌旧俗,杀鸡杀鸭叫“圆鸡圆鸭”,熄灯叫“圆灯”,睡觉叫“安脊”,小孩跌倒叫“滚元宝”,东西摔破叫“碎碎(岁岁)平安”等。
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俗称“扫帚生日”,否则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不能洗衣服,往门外倒垃圾,倒洗脸水,生怕财运倒掉,不能吵嘴打架,打骂孩子;不能让小孩玩刀枪等。大年初一,如果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长辈会拿一张草纸揩揩小孩嘴巴,俗称“揩屁股”,意思是童言无忌。有些长辈会想方设法从小孩口中套出一些利市话来,名曰“讨口封”。
4、义乌的春节习俗
在农历12月也就是腊月的15左右,家家户户就会开始准备年货,比如说做香肠,腌猪头,猪肉,还有买一些茶配,像瓜子,开心果等等,准备着过年亲戚来拜年喝茶用,家家户户会把家里打扫一遍,把可以洗的凳子,桌子,菜厨搬出来洗洗,义乌话叫:“掸尘”也就是大扫除的意思。到了腊月28下午,会摆上煮好的全鸡还有猪头祭祖,叫“谢年”,大年三十大家一起吃团圆饭,义乌话叫“吃改岁”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正月初一要到祖先的坟墓上去扫墓,初二就开始到长辈家拜年拿红包了。
5、义乌传统上过年有什么习俗?
1、迎洪罗相公:
迎洪罗相公等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由义乌田心村的四个自然村轮流承办,每次为期四天四夜。相传100多年前,田心村连续干旱,于是村里派人到荷叶塘村请来洪罗相公,洪罗相公来到后,果然田心村上空下起大雨,拯救当地百姓,那一天就是农历十一月初八。
当地人感其恩德,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仪式庆祝丰收,企盼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这一盛大的民间文化习俗在田心村代代相传。
2、切麻糖:
关于义乌切麻糖的习俗,在《义乌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除夕前,“家家切炒米糖供春节茶食”。《义乌风俗志》中则有了更多的描述:春节期间,全县城乡用糯米、粟米、油麻、花生、大豆,经过蒸炒爆后,用红、白、麦芽等糖切制“麻糖”,或称“炒米糖”“胖米糖”与“寸金糖”。
3、做红粿:
红粿等传统喜庆点心则是义乌人民在春节期间用于自家宴请时必不可少的菜品。宴初,在宾客们将酣未酣之际,呈上一笼热气腾腾的蒸馒头,辅以鲜艳欲滴的红烧肉与淡色素口的箬笋,一口咬下去,鲜美浓郁、满口生香。
4、蒸馒头:
据记载,吴店馒头是义西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外形为半圆状,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传统的吴店馒头,是义乌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的主食,也是历来老义乌人礼俗红白喜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礼物。
5、赠送春联祝福:
每逢春节,义乌城乡家家户户都会精选红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寄语祥瑞,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春节前,在义乌城乡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热闹盈盈的场景,书法家现场铺台蘸墨,以笔寄意,在红纸上书写新春的祝福,送给来往的市民。
6、义乌的所有风俗是什么?
义乌的“鸡蛋”风俗
古语说:“入乡随俗”,乡风历来为人所尊重。义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一个普通的鸡蛋,在乡风中却占了重要地位。
男青年到姑娘家相亲,主人往往会烧一双鸡蛋招待。你只要从烧出的鸡蛋,就能看出事情的端倪。如烧出的是带壳完整的鸡蛋(称为“完蛋”)说明对方不中意,婚事十之八九没有希望。如烧出的是敲碎的甜鸡蛋汤,说明对方有诚意与你攀亲,象征融洽。新娘子接进洞房,公婆要烧一双甜鸡蛋,送到房前,象征婚姻的甜蜜,美满。平时亲戚朋友串门,主人总要“敲鸡蛋”,“烧点心”款待。
鸡蛋的个数也很讲究,一般客人烧“一双”,稀客贵客特别敬意的烧”三个“。但绝不能”四个“(传说古代是给抬轿的脚夫吃的),有鄙夷怠慢之嫌。这与杭嘉湖一带”四个蛋”敬贵客的礼数恰恰相反。小儿满月第一次上外婆家,回来时外婆要给他捎几只染红的生鸡蛋,预祝他生气勃勃,健康成长。乔迁新居或砌新灶头,亲戚朋友就要送生鸡蛋和面,鸡蛋的“个数”一般是十五个,取“七”子八”孙,兴旺发达之意。义乌方言“四”“十”与“死”谐音,这二个数字忌讳不取。如果谁送这数的鸡蛋,就会与之绝交。做生日,做寿,亲友也兴送鸡蛋(放在精致的篾箩筐里挑)名为“挑生日”,六十以上的生日,大都用“百数”的鸡蛋,祝“长命百岁”。四五十岁的生日,也用超过实际年龄几十的鸡蛋。做生日的人,烧了鸡蛋面,挨家挨户地分送,真是“一人生日,全村同贺”。儿童第一次上学,父母总要烧二个茶叶蛋给他吃,有的还在吃前在书面上滚一滚,以示滚瓜烂熟,读书用功。
村风村规也与鸡蛋相关。村里有人见义勇为救落水儿童,被救者的家长就烧鸡蛋面,送上门去酬谢他。发生纠纷,吵架斗殴,村里长者调解后,就令错的一方“杀鸡倒伏”。杀了家养的公鸡,放几只鸡蛋,蒸热后送到对方家里,赔礼道歉,以化解矛盾,重归于好。鸡蛋还用于民间保健上,干活碰到皮破血流的外伤,就烧几个油煎鸡蛋吃(菜油蛋),就不会发炎化脓。牙痛,腰痛,吃几个中草药煮的鸡蛋,也就能平安。
义乌的历史渊源
历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置乌伤县,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群乌衔土助之,乌口皆伤,唐武德四年(621年)划出乌伤县置稠州,以稠岩得名,唐武德六年(623年),稠州分置乌孝、华川二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合乌孝、华川为一,始称义乌县,沿用至今,其意与乌伤、乌孝无别。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
7、义乌过清明的习俗
义乌过清明的习俗主要有包清明果,坟扫墓祭祖,放风筝等。
清明前后义乌有吃清明果的食俗。据说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现如今,义乌清明吃青团已演变为了传统,而青团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义乌人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时值初春,义乌一些餐厅纷纷将青团摆上了餐桌,让食客品尝到第一口春天的味道,感受那无尽延伸的喜悦。
义乌人民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8、义乌的风土人情
香港风土人情
由于在港的华籍居民以祖籍广东的占大多数,故港人大部分操粤语,但与内地的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夹杂不少港式俚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香港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大多数年轻受教育的一代都能用英语对答,亦流行以英语混入粤语中使用。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逐渐流行,使用普通话的居民数量不断上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继续使用英文。
香港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香港的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信神”最多。他们虽因袭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没有教徒的意识与概念。人们普遍敬奉祖先神位、门神土地。初一和十五必上香或点“蜡烛灯”,逢喜事及传统节日也要拜祭一番,平时到庙宇中去求神拜佛以求转运或求签者也不少。
据华人庙宇条例规定,香港所有庙宇都必须注册。根据统计,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由于香港近海,从事渔业、航运者众,故在庙宇中,供奉最多的是天后。据说天后姓林,福建人,为救渔民舍身投海,后被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据说有信众25万。在香港天后庙中,以大庙湾佛堂门的一所最负盛名。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是香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庙宇中供奉的其他神还有观音、北帝、关帝等。许多商店中也设有关帝神位,以求保佑。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其风俗与内地基本一样。为了方便市民过节、回乡,政府还颁布了法定假期。此外,如烧衣(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七夕(乞巧节)、观音诞、师傅诞、天后诞等,都要举行传统的敬神活动,十分热闹,被列为旅游盛大节目。
港人早餐多到茶楼饮茶,吃粤式点心或到餐室饮“西茶”(奶茶、柠檬茶、咖啡、面包)。工作人员的午餐一般吃工作餐、快餐或到酒家茶楼饮午茶。晚餐才是正餐,多为粤式传统饮食方式。港人相约饮茶时常互相斟茶。宴请之类,多在晚上9时开席,主人4时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设麻将台娱宾,不打麻将者一般7时左右到达为好。入席一般随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说“起筷”才开始进食。用膳时,手肘不可横抬、枕桌;不可“飞象过河”,即伸筷取远处碟子中的菜;不能“美人照镜”,将碟子拿起来倒菜;喝汤不要发出声响,餐毕碗中不要留食。饮酒吃菜时,不宜手不离筷,祝酒尚礼到,力邀则失礼。上鱼时,鱼头要对着客人方向,吃时不要翻转鱼身(寓“翻船”之意)。
港人对菜名亦有很多忌讳,不吉祥的名字都改个吉祥的叫法,如猪肝叫猪润,因“肝”与“干枯”同音;丝瓜称胜瓜,因“丝”字与“输”字谐音;“舌”叫“利”,因“舌”与“蚀”同音。很多菜肴还起了吉利的名字,如一本盈万利(酱鸭舌)、年年庆有余(松子黄鱼)、金玉满堂红(蜜汁金华火腿)、花开添富贵(蟹肉西兰花)等。
香港人对号码、数字也很讲究,“3”和“8”是他们最乐于追求的数字,认为这二字最吉祥。“3”的广东话谐音是“生”,寓生气、生财、生龙活虎;“8”的广东话谐音是“发”,寓发财、发达。有些商店也喜欢用吉祥号码做店名,如“168时装店”、“338发型屋”等。“168’’的谐音是“一路发”,“338’’的谐音是“生生发”,“238’’的谐音则是“易生发”。
香港位于东西两大文明交融与传播的枢纽位置,是东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温馨结合起来的城市实体。即使在繁华的闹市,至今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如送礼时忌送钟(送终)、书籍(输)、毯子(压财)。赌马打麻将,忌人来借钱、取钱。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减些价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讲价而不买。此外,港人也颇迷信,除参神求签外,风水掌相之类盛行,笃信神鬼轮回之说也不乏其人,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颇厉害。
9、义乌地区风俗
饮食习俗
义乌民间,每逢婚嫁、乔迁、寿辰、升官、升学等喜庆时节,亲朋好友总有请客送礼和回礼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请客送礼在贫富之间,差别甚大,富者场面很大,筵席丰盛,菜肴丰富,甚至拿“十六汇签”招待来客贵宾。穷者,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以简朴的家宴应付了事。真的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对“十六汇签”名菜佳肴,我们也只有耳闻,没有目睹。
“十六汇签”作为义乌饮食文化,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传承,对当今的饮食行业发展应有益处。传统饮食文化有其可供借鉴、传承之处,其实“十六汇签”与如今筵席菜肴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它对当今某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一种冲击和批判。
“十六汇签”全席:是指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外加8个冷盘组成。
传统酒席筵宴、昔日喜庆筵席,以“十六汇签”最为丰富,其次为“十二汇签”。所谓“汇签”,即主人从签筒中选择16样名贵菜点竹签,组成“全席”,称为“十六汇签”。 “十二汇签”类此,即省去4样(在“四海鲜”中省去2样,“四甜羹”中省去2样)。“十六汇签”由下列菜点组成:
八冷盘从下列两类菜中按时令、货源、价格具体条件各选4种,开宴时即放在席上
鸡肉 鸭肉 羊肉 牛肉 海蜇 洋菜 彩蛋
火腿 香肠 大尾 肚片 卤味(以上为白切类)
开洋白菜 青豆虾仁 肉丝茭白 冬笋腰花
生炒肚片 鳝丝鳝片 葱花鲫鱼 蟹粉炒蛋
油炸响铃 芹菜鸡杂 香菇笋片(以上为杂炒类)
四热菜 从下列菜点中选择4种
香菇蒸鸡 木耳蒸鸡 金针蹄胖 清蒸甲鱼 清蒸全鱼 粉丝蹄筋
四海鲜 从下列菜点选择4种
冬笋干贝 韭芽鱼肚 桂花银鱼 肉片淡菜 醋味鱼翅(鲨鱼) 木耳海参
四甜羹 从下列甜羹中选择4种
逻罗米粥 苡仁银耳 桂圆参汤 苏芡莲子 杏仁百合 桂花时果
四点心 从下列点心中任选2甜2咸
叩肉馒头 精肉小馒 豆砂粽子 水晶红果 青梅八宝花 荷粉蒸肉
百果年糕 板油蛋糕 百果糯糕 麻仁米糍
4熟食,4海鲜,4甜羹,4点心,这16样菜点均须一道一道现烧现上,交替进行。最后一道菜为“油炸鳙鱼头烧豆腐”。这一道菜按例是不吃的,称为“吃剩有余(鱼)”。客人需用饭者则吃最后一碗汤,通常是“青菜烧豆腐”或“雪菜烧冬笋”。不用饭者则看到“鱼头豆腐”上桌便可起立辞谢。
“十大民间风俗”简介:
红白喜事
旧时在义乌民间讨老婆(娶亲),是一件大喜事。一对夫妻的婚姻,从望侬、定亲到迎娶,需要少则半年,多则三年的时间,让女方制备妆奁。程序也较繁多:媒人做媒、望侬、定亲、下礼(送聘礼)、送日子、挈果子(西乡称“担拍粉”)、辞亲、回赠、后代银、起身酒、拜别祖先、迎娶、新娘上轿、拜天地、宴请、闹新房(俗称“讨果子”)、拜见公婆、谢媒等,至今许多旧的礼俗仍在延续。
义乌民俗重骨肉情义,讲敬老孝道。家人有病,全力请医诊治,昼夜陪伴左右,侍茶水,适时进药。给病人洗身体,勤翻身,随时处理排泄污物。劳不厌倦、苦不皱眉。百年之后,孝男孝女,孝儿孝媳,世代相传,蔚然成风。20世纪末,义乌全面实行火葬,骨灰盒放于公墓。各地公墓多建于山区,丧葬礼仪,除不用棺木,一般都照旧俗。
过生日、做寿
每年的出生日期,都作为一个人的喜庆,家人为他(她)庆祝,祝愿健康长寿,吃象征长寿的鸡蛋索面,全家共享欢乐。每增到十岁,庆贺规模比常年生日要大。60岁以上逢十为生日寿庆,尤其是百岁,古称“人瑞”。
起新屋上桁
旧时建房,义乌人称起新屋。需经选地基、破土定基等多个程序,还要选吉时,时辰要与房主的生辰属相相生相合,不能相冲相克。
迎龙灯
义乌民间目前有400多条龙灯,多为板凳龙,还有调龙灯(竹节龙和布龙)以及珠灯、人物灯(如迎胡公、陈佰廿五相公)等。传统迎龙灯主要在闹元宵和清明时节,活动中人们“摆香案”,点上一炷或三炷香,手持行灯,向龙王叩头跪拜,祈祷龙王施福人间,以兆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贾氏抬阁跷
洋川贾氏九世谅,唐贞观乙末中进士,官御史,丙午(公元646年)回乡探祖,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每年正月十八都要举行一次由义乌洋川贾氏各自然村轮流做大年的大庙会。这一天,义乌洋川贾氏村民除了要到自己村祠堂里祭祖,还要到海云寺拜佛。轮到大年的“值甲”村的村民,抬着一座雕工精致的傅大士佛龛,近十台或数十台“抬贾巧”、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开路,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地齐鸣,抬着百斤重的大蜡烛,敲锣打鼓,到海云寺主持这场一年一度的十八大会。
过年
春节即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义乌十分看重年夜饭,吃喝讲究:一是馒头,预示新年大发,二是年糕,寓意为一年更比一年高。同时,鱼也是必吃的。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夜饭也要多烧一点,吃吃有余,预示着连年有余。在通宵守岁时,人们还把每个房间的灯都点得亮堂堂的,预示着红红火火。
清明、冬至
在义乌乡间过清明节,家家门窗都要插柳枝。男女老少纷纷早起,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踏青”、“采青气”。另一个习俗是到野外采菁,把菁洗净捣烂,配之以糯米粉揉团,制成各种“清明馃”。清明节还有扫墓的习俗,“上坟”、“祭太公”、“拜祖宗”等。
冬至致祭扫墓,类似清明,主要有上香、烧纸钱、衣物、添土和燃放烟花爆竹等习俗。
八月中秋
义乌中秋节乡俗有包粽子、炒粉干、杀鸡鸭、吃月饼等传统习俗。晚上,各家用小方桌或团簸、米筛等安放在庭院供月赏月,又称“拜月亮”。所用供品大多为石榴、枣子、梨、西瓜、菱角、香柚、文旦、香蕉等时鲜水果,还有月饼、粽子、麻糍等食品。
重阳庙会
南宋以来,义乌民间在重阳时节兴瞻拜胡公。农历八九两月,成群结队上方岩朝拜胡公神像。重阳节前数日即抬胡公神像,至德胜岩赫灵行庙朝拜胡公神像。岩前曹村、义亭铜山岩、华溪祝公岩与尚阳胡公庙都兴庙会,有胡公庙的地方还时兴演戏。
开新市
义乌城区及农村集镇的商店,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除酒店、杂货店等俗称“长生店”的商店照常营业外,一般都要到正月初五接过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新市”。这天集镇上米市、柴市、家禽等市场,同日开市。“开新市”这天,村民需要赶集买卖,叫“赶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