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莱芜风俗过生日

莱芜风俗过生日

发布时间: 2022-11-07 06:48:05

1、莱芜润四月有什么风俗

莱芜运四月的风俗是过生日要过前面这个月的。就是正生日。孕四月。要给老人买红鞋穿的。

2、莱芜过年的风俗

春节,境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联为一体的统称。旧时称"过大年",今仍俗称"过年",后改称春节,民间俗称"阴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春节"。进入腊月,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下馒头、米糕、花馍馍等,称为"办年饭",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扫尘"。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称"除夕"。早饭后,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摆设供桌祭祖,叫"请家堂"。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然后"守岁",俗称"熬五更",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素净"之意),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朔日凌晨"发纸码"(烧纸、香、"元宝"等)、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接着全家煮食水饺。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相互拜贺、请安问好。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压岁钱"或糖果。翌日或第三日下午送家堂。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都欢庆春节,每个地方的庆祝方式相似中存在差别,就在莱芜,村与村之间也不尽相同。
记录下我们村的过年方式。那些准备就不细说的,就说说主要的
年三十早上,一般都杀鸡,公鸡,把鸡盘起来,夜里敬天,和供家堂用吃过午饭,在大门口和各个房门口贴上对子,厨房灶头贴上灶君贴完对子,就请家堂,在本家族最年长的人家中请家堂,在家堂桌上,先放上一点菜,在初一早上再放很多的鸡、鱼等。请完家堂,各户要在自家大门口和所有屋门口横上一根棍子,让去世人的魂魄不至于游荡到家中。夜幕降临,全家一起吃晚饭,吃过晚饭,就到大门口照厅
照厅,用甘草扎成束点燃,预示来年收成火等甘草燃尽了,放一挂鞭炮,再把燃烧的灰烬绕着大门口圈起来。守护家门然后全家就回屋,看春节晚会,边包饺子,等零点的钟声敲过,就开始敬天。
一般都是放整鸡,大块的肉,鱼,丸子,豆腐,代表了吉利、连年有余、富贵吉祥。送家堂在初二下午,会按家堂桌上供奉的人名写牌位,然后在大街上,有多少人画多少圈,每个圈内放入纸钱、香和写有人名的牌位,把纸钱烧完,用汤浇一下(水中放少许玉米面),然后再放鞭炮,这就算送完家堂了。

3、莱芜七月十五风俗有那些?

七月十五在莱芜可是相当隆重的节日!在农村,每年今天要请家堂,供奉自己的祖辈,有水果,鸡鱼等丰盛的餐饮!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最好你亲自感受一下!呵呵

4、中国山东莱芜春节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我觉得最有特色的就是请家堂,年三十把已去的老人请到家来,摆上牌位,挂上一幅图,进行供奉。年初一供生的,别起来的鸡、鱼、方块肉。。年初一村里的人去各家供奉的桌子前磕头。初二是熟食。下午放鞭炮烧纸送走。

5、莱芜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元节这天,按照莱芜的风俗,家家都要摆供桌、请家堂,以瓜、果、酒、菜祭祀祖先,纸钱、元宝亦不可少。等到下午时分,最后一炷香过后,就是送家堂,家里长者带领全家在外面焚香烧纸,燃炮祷告,乞求上天保佑全家,列组列宗灵魂安息。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在莱芜人心中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与祭奠,也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祈福。更像是感恩节,既是祭祀先祖的抚育之恩,同时也是树立良好家风的好机会。现在,莱芜人的中元节也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节日习俗更加丰富多彩,更是成为人们缅怀祖先、传承文化、表达对现在美好生活祝福的方式。

6、莱芜风俗

莱芜风味小吃
棋山炒鸡
金家羊汤 莱芜地方特产
莱芜香椿
苹果
山楂
板栗
山药
生姜

7、邹城地区的人们过春节都有什么风俗?

正月初一

严格地说,春节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家长首先起床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据说怕直接开门遇到神),然后才能说话。其他人陆续起床。起床后妇女忙着煮饺子,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祭拜。招远旧时的祭拜顺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王母娘娘、三拜灶王、四拜财神,现在一般只拜老祖。

〔吃〕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燃放鞭炮。为了驱除邪恶、求吉利,有的地方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多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

8、中国的各个地区的过年习俗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9、莱芜的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10、山东莱芜有什吗风俗

正月13日。杨公忌。不准出门。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