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为亡人做七的风俗

为亡人做七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1-06 19:58:30

1、东北地区老人去逝后烧七的习俗

人去世以后,按照传统丧葬民俗,亲人要为逝者烧七,南方称为“做七”。烧七的本质是为亡人免灾免难,顺利闯过七个关口,然后进入轮回,或超升仙界,或打入十八层地狱,或重新投胎等等,这个过程称为六道轮回。今天对东北丧葬习俗做以介绍,讲述下烧七的习俗。
头七:也称“一七”或“上望”、“回魂夜”。第一个七天,亡人在鬼差的押解之下,登上望乡台,回头看看家园。这一晚上,亡人的灵魂可以回到家中,见到儿女头戴孝布,身穿孝纱痛哭流涕,才明白自己已经去世,即将踏上阴间路程。在东北丧葬中,“头七”要为逝者摆供,让逝者享受吃喝。儿女为逝者扎上“登天梯”和“登天靴”,并焚化香烛纸钱。“头七”很重要,标志着逝者正式踏上阴间的路程,进入鬼道,所以要保证亡人的钱财充足,用于沿途打点,所以在丧葬中往往会多加焚烧。另外还有配上九朵莲花,希望亡人往生西方。
在东北丧葬习俗中,烧七烧单不烧双。也就是烧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二七、四七、六七不用烧。在这里介绍一下烧七的须知。1、供品摆单数,另配筷子三双,酒三杯,三炷香。2、烧七烧单不烧双,七七可以不烧。3、烧七忌七,日子逢阴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日时,提前一天烧。4、长周年短百天。(周年可以延后一天烧,百天可以提前一天烧)5、烧一周年、三周年,二周年可以不烧。在东北丧葬习俗中,三七就是简单的祭祀,没有特殊要求。在这里说一下烧七所用物品。
五七:五七是阎王关,亡人到了酆都城五殿阎君那里接受审判。相传阎王爷没有女儿,所以特别羡慕那些有女儿的人,并会减轻对亡人的处罚。所以,到了五七,儿女会为亡人烧上五盆花,花则代表女儿,民间有“五七三十五,亡人正受苦,女儿来讲情,少打三十五”的说法。五七决定着亡人的何去何留,所以,要想把亡人从阴间超度出来,五七是很重要的一关,如果头七和五七,出理明白,真正把亡人从鬼道超度出来,那么所做的一切佛事法事才会生效,否则都没有用处。在东北丧葬习俗中,烧五盆纸扎花时,要看亡人有几个女儿,需要摘下几朵花,从坟地回家的路上扔掉,无女儿则不摘,全部烧掉。

2、死人做七是什么意思?

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

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2)为亡人做七的风俗扩展资料:

除了做七外,还有许多其它祭奠活动。死后60日,要举行“六旬祭”,祭仪略同做七。福州在“六旬祭”时,于盛满清水的脸盆中放一只抽空蛋黄、蛋清貌似完好的空鸡蛋一起祭祀。

俗云人死后60天,亡魂要经过阴府奈河桥,当他从奈河中捞起此漂浮的鸡蛋时,发现指甲全部脱落,才知自己已经死亡。供奉空鸡蛋之俗即源于此。死后百日,又要奉行“百日祭”。死后1周年,奉行“周年祭”,古称“小祥”。死后3年,举行“三年祭”,古称“大祥”。

3、人死后,头七很重要,民间头七又有哪些忌讳

“头七”是指人去世之后的第七天,烧“头七”纸,就是指“头七”这一天,为逝去的亲人烧一些纸钱。各地“头七”的习俗比较多,说法也很多,但是一般都认为,死者的魂魄会在逝去的第七天回家,所以趁着逝者回归之时,给逝者烧一些纸钱。“头七”这一天的忌讳比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逝者故去之后,传说七天之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所以也谈不上称之为“鬼魂”,在“头七”归家之时,家人绝对不能其口舌之争。如果“头七”之日,家内有口舌,逝者会感觉悲伤,希望家中安宁,从而留在家中,不可离去,使得其投胎之期推迟,从而成为孤魂野鬼。

②“头七”烧纸钱之时,要在家里摆好酒席,而且越丰盛越好,毕竟“头七”这天,是多位阴间的官员押送逝者回到家中,而这些阴间的官员口味也不相同,所以尽量搞的丰盛一些,以使得这些阴间官员吃饱喝足,不在畏难逝者。

③“头七”这天不要去坟地祭祀,毕竟这一天逝者是要回家的,并不在坟地,所以要在家中祭祀;同时家中坐月子的女人,戴眼镜的人,都不能在家,都要出门回避,以免冲撞到逝者和各路阴间的官员,因为过了“头七”之后,逝者就要开始黄泉路了,将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说法都属于传说,并不是确有其事,而且各地风俗不一,很多地方特别注重“头七”烧纸,而部分地区根本都没有“头七”这一说。“头七”习俗源于宗教,大约在东汉之后,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兴起,之所以定“七”为忌日,就是源于六道轮回说,所以宗教影响甚远的地方,“头七”讲究就比较多;宗教影响相对差的地方,“头七”讲究也就相对差一些。

4、什么是丧事的头七,有什么忌讳吗

头七:

旧时迷信:人死后的第七日,家人会为逝者准备其生前最喜爱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后的致意,中国人称这天为头七。

头七如何祭奠亲人:

「头七」由儿子办理,「二七」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儿负责,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为出嫁孙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称「满七」或「圆七」由儿子办理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现代人由於工商业发达工作忙碌,有将七七四十九天缩短的情形, 以缩为二十四天为例,其方式为「头七」与「七七」各七天, 中间每隔二天为「七」即为二十四天,在居丧期间未出殡前不过节,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未上寿者即俗所谓「死人快过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
旧时,中上层人家多是有自己家族的墓地,亦称林地、祖茔。城区人家,多是请幡杠行的专业人员办理下葬事宜;农村人家,是由本村乡亲中的壮年男子办理。
坟墓多是“窜洞子”圹穴,即先下直(竖)坑,再沿坑底掏一横向洞穴。下葬时,悬棺入直坑,再推棺入横洞穴内,用石板封洞口,坟土堆在直坑上,坟状呈马鬣式。
富有人家则用砖石作拱碹墓顶,称“大发碹”。一般人家是用砖石将直坑砌成石匣,下棺后,上口盖条石,坟土堆在石匣上,俗称“金井子”。
最简易的是挖一能容棺的直坑,坟土堆在棺上,俗称“直坑子”。掩土时,要由亲族中有地位的人先铲第一锨土,随后众人扬土,堆起坟头,坟前立碑。

葬后祭祀:

下葬三日后,家人持祭品去墓前拜祭,俗称“圆坟”。自亡故之日始,逢七天要上坟祭祀,直至五七,以五七为最隆重。
此后,再至百日、周年和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家人要去坟前致祭。
建国后,仍沿袭木棺土葬之丧俗,繁琐迷信的丧葬仪式渐简化。60年代,建火化场,逐渐推行火葬。一般丧礼,人死后,家人发讣告给亲友,家人臂带黑纱,吊唁者胸前戴小白纸花,赠送花圈,上挂挽联。一般停尸3天,即运送死者至火化场,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告别仪式的时间,根据死者的家庭情况而定,如果死者家中尚有老人在世,于上午举行告别仪式,反之则在下午举行。火化后,有的将骨灰盒存放火化场骨灰堂,有的取回家中或埋至地头田边。近年购买墓地埋葬骨灰盒的渐多。在办理丧事时,有些人家仍沿袭叩头报丧、烧纸祭奠亡人等旧的丧俗。

5、丧葬后七七怎么过

在做七时,以第一、三、五、七个“七日”祭较为隆重,其余略简,有些人家只做首七和尾七。漳平不做“四七”或只做第一、三、五、七四个七日祭。

第一个七日祭又称“头七”或“头旬”。俗传至此时死者方知自己离开人世,亡魂将归宅看望子孙。为此,丧家于是日午夜以后开始哀哭,并延请僧道诵经致祭,焚化纸钱、灵屋等迷信品。近年来还有焚化用五色纸糊成的电视机、电冰箱、小轿车、飞机等家用电器与现代交

通工具模型(放在纸竹扎成的船中焚化)。在南平,还要把送葬时扎在腰上的麻绳等物在此时一道焚化。在宁德,孝男孝女跪在大门口连声呼叫“父(母)亲回来啊!”,然后用斧头将一个饭碗打破,全家恸哭,再举行祭奠仪式,俗称“呼七日”。在福州,做头七时,要用竹竿挑灯于门口作为标志,亲朋若想“寄钱”给阴间的亲人使用,也可到做七的家中烧纸钱,托新亡的人带去。

“三七”在闽南称之“查某子(女儿)旬”,由出嫁女偕女婿备办丰盛祭品来娘家祭奠,往往也要请僧道诵经。旧时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剧目多为宣扬孝道的内容。诸如《目连救母》、《打虎救度》等。

“五七”大多数地方仍由孝男祭奠,仪式相当隆重。在漳平要举行“填还”仪式。“填还”即“偿还”,意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请僧道诵经拜忏,短则一昼夜,长则七昼夜。富裕人家还要设“巡库”,即焚化许多灵厝、纸钱、纸人、纸马等给刚死去的亲人和其他祖先享用。

在闽南,“五七”俗称“查某孙旬”,即由孙女、侄女致祭,仪式与“三七”略同。中午每个出嫁女须办一桌酒席宴请族人和亲友,傍晚烧灵厝,接着奉灵位入祠堂或祖庙。入祖庙后,举行告土地祭和安土地祭。从祖庙返回时,还要祭门神、祭土地神、祭灶神等。女儿旬、孙女旬各地时间不同,莆田“二七”为孙女旬,福州则“六七”为女儿旬。俗传女儿、孙女(侄女)所供奉的祭品,新亡者可以全部独得,而孝男做七时所供奉的祭品则由阴间的祖先优先分享,新亡者不一定能得到。

“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妇女在头上别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别一黑纱,以示悼念。

(5)为亡人做七的风俗扩展资料

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6、丧事的做七是什么回事?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6)为亡人做七的风俗扩展资料

“一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

“六七”,祭奠一般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祭奠。

“七七”,又称“满七”,“断七”,祭过此七,烧七即完成。“七七”后,孝子才可“弟头”、“修面”和到亲友家做客。

7、民间人死后要做七七是什么意思

七七是指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民间习俗。

七七四十九天来源于佛教,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学者多认为烧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民间的“七七四十九天回煞”仪式:

民间还有一个“回煞”(又名“回殃”、“出煞”)仪式。据说人死后阴魂还留在家里,“回煞”就是阎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内的某个时辰,要差鬼卒勾取魂魄去阴曹地府;还有一种说法,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出煞”的日期和时辰,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间算定。

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草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会进屋。

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的,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给死者做一次道场。

8、三七烧纸有什么讲究

三七烧纸,也称“烧三七”。“三七”由女儿或者儿媳办理,烧三七,比较简单,主要是烧一些纸等冥币。供品一般为单数,比如三、五样水果、点心。并且每样水果、点心为三个。一般为三七那天的下午,落太阳前,进行祭奠。

大家都知道,人逝去时一般会举行丧事,而在丧事中又有很多礼仪是要讲究的。那么“三七烧纸”通常都有些什么讲究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些吧!

详细内容

01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

02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设斋祭奠死者,称为“烧七”。“三七”即第三个“烧七”,也就是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烧七” 一般看死者几个儿子,就不烧那"一七”。如有三个儿子,则不烧“三七“,而“三七”也一直有着由女儿或者儿媳办理烧纸钱、烧香的仪式这种说法。

03

每“七”均需上坟为死者烧纸钱,尤以“三七”、“五七”、“七七”最重要。七个“七”中如有一个以上的“七”与农历日期中的“七”相吻合,称为“犯七”,如果没有“犯七”,孝子则要在“复山”前讨足一百户人家施舍的米,用来在“复山”那天招待前来祭奠的亲朋。

04

若逢七之日与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些日子重合,就叫犯七,比如三七与这些日子相合,就是犯了三七。有道是:“亡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意思是说,犯七有利于活人,但亡人却会因此而受罪遭难,所以,遇此情况,活人需要为亡人消灾救难,也就是需要上坟为亡人淋七。

05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而三七烧纸的供品一般为单数,比如三、五样水果、点心。并且每样水果、点心为三个。一般为三七那天的下午,落太阳前,进行祭奠。但因各地风俗不同所讲究的方法也大多不同。

9、亡人过七七有什么讲究?人过了七七就结束了这世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人死之时七魄先散,三魂再离。之所以人死后过“七”,就是传说人的这七魂每隔7天就会散掉一个,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后,就彻底散完了;而三魂,则是一年离开一魂,直到三年后彻底离开,所以民间有祭日坟上三年的说法。这就是人去世之后“过七”、“上三年祭日坟”的由来。所以说,人一旦过了七七,基本上这一世就结束了,过完三年之后,三魂也彻底离开。


在“过七”的习俗当中,头七和五七最为隆重,传说头七是亡人回家探望亲人的时刻,这时候亡人的三魂七魄基本都还是全的,回家后能认出家人,所以这时候家人最好都要一起给亡人过头七,让亡人彻底放下今生的念想;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所扎马,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
这些七过完了,很快来到了六七、七七,特别是七七,也叫“断七”,今生缘断,亡人要投胎重新做人,一般来说七七只要最亲近的子女和堂兄姐妹参加即可,这一天也没有太多的讲究,烧烧值钱,上一些供养,磕磕头,压上新的坟头纸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过七的日子要看好,是不是“犯七”,所谓的“犯七”就是过七的日子正好碰上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样犯七对亡人不利,需要在坟头插小白旗,避免亡人在阴间受罪。

10、什么是头七三七和五七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葬习俗,根据逝者死去的时间,再加以天干地支算出来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此后每七天一祭,依次类推,“三七”即逝后的第二十一天,“五七”即逝后的第三十五天,“七七”即逝后的四十九天,至此结束。

头七由儿子办理 烧纸钱 烧香 备牲畜菜肴奠祭

三七由女儿办理 烧纸钱 烧香

五七由出嫁孙女办理 烧纸钱 烧香

七七为满七 由儿子办理 烧纸钱 烧香 备牲畜菜肴奠祭

白天之后 烧香祭祀

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头七怎么算?

七个子时 迷信的说法是7个子时以后来看看就该走了 不见亲人是为了不留恋世间成游魂 准备的饭是祭不能说是晚饭 第七个子时的时候那些东西就应该在遗像前了。

头七,一种中华民族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亦有说认为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