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牛风俗被禁止
1、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习俗是啥?为何要“砍牛”?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白裤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2、瑶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瑶族砍牛是怎么回事?
牛是一种温顺的动物,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必备的农耕工具,一般家庭是不会杀害耕牛的,牛的价值也是非常高昂的。但在瑶族,无论是山地瑶族还是平地瑶族,无论是盘瑶还是白裤瑶都流行砍牛的传统风俗。瑶族砍牛这一风俗已经由来已久,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对逝去的死者进行祭奠,砍牛后死者的灵魂可以顺利升入天堂。
瑶族的长者死后先进行假葬或者用泥封棺,然后过一段时间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进行盛大的下葬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最隆重的环节就是砍牛。坎牛这一天与死者有关的瑶族亲属朋友会身着盛装,手持铜鼓、折糯、米酒前往丧者的家中奔丧。下午4:00,随着铜鼓声的戛然而止,三声鸟铳响起。预示着盛大的砍牛仪式即将开始。一般要用两头牛来献祭,两头牛分别拴在两根木桩子上,每根木桩子上要绑一只清脆的竹子,这个竹子在逝者下葬之后要插到他的坟头,这样才能把逝者连同牺牲一起带到天堂。
准备就绪后,鸟铳三响后祭师上场。祭师带着一个米筐,一边往空中撒米,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把你的牛领去吧放心去天堂吧。三声鸟铳再次响起,祭师下场,丧者的家属披麻戴孝,弯着腰,手持刚摘的新鲜的青草,跑到牛跟前进行抚摸安慰。之后砍牛手就要登场了,砍牛手必须是由本家的一名和外家的一名组成,他们手中的砍牛刀要事先磨7天,要磨的可以吹毛发断。
第一头牛是被砍杀的,非常残忍,场面触目惊心。在砍牛手砍杀牛之前,群众们先用石块儿或者鞭子把牛给激怒,以便出砍牛手的丑,活跃气氛。看牛头宰杀一头牛的时候只能砍5、7、9单数刀,根据死者的年龄的不同砍牛的刀数也不同,但必须是单数。第1头牛的颈部的口子会裂开一尺多长,非常残忍,第2头牛就比较仁慈了,只用捅杀放血的办法。
3、贵州办白事砍牛咋没人管?太残忍了,也不怕家遭报应!
四川平时居然吃猪肉,用猪油,想起杀猪的场面就恐怖,又不是办什么白事,太残忍了,四川没人管?也不怕家遭报应!
4、贵州砍牛真他妈有毛病
就是不良风俗 与大中华的发展背道而驰 跟原始人一样粗鲁野蛮血腥 所以那边穷是有原因的 摒弃不了这些陋习 封建迷信 伤害生灵 必遭报应!!!那些被砍死的牲畜不会放过他们的 报应不在这一代身上也会在下一代身上体现!!
5、瑶族砍牛是为啥呢?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这里民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整个葬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不仅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因为他们认为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这一习俗中的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报警的。
从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系在一起了。当家中有人去世后,死者家属就派人在举行葬礼之前,带着砍牛刀去向舅爷报丧。舅爷一见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爷带领着数十人,背着铜鼓,提着风桶,来到死者家中打。铜鼓是白裤瑶的圣物,在启用之时,人们要杀鸡、放鞭炮。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铜鼓为死者“开路”,使更多的人听到鼓声,自动前来参加葬礼。砍牛送葬,在白裤瑶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们认为牛是前辈创业的结晶,应该与前辈结伴同行。砍牛时,四方亲友都前来参加这个庄严的仪式。
砍牛前,先理好一根约2米高的木桩,用竹圈套在木桩上,然后用铁环拴住牛鼻,以长麻绳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砍牛前,死者家属按男女排着队,每个将手里拿着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最后,主持砍牛仪式的巫师,边撒白米,边念先辈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经历和后人对死者的怀念等。众铜鼓手依鼓点节奏,也敲起铜鼓。打铜鼓的人都是男子,他们弯腰站在鼓的一侧,左手握鼓槌,敲击鼓面,右手执铁丝轻打鼓身。在他们的右后方,另有一人双手用木制的风桶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低沉的共鸣,鼓声在数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荡。
山民听到鼓声,或背着铜鼓,或挑着糯米粑赶来。鼓声越来越响,引来参加葬礼的人越来越多,葬礼仪式的场面也愈隆重,愈体面。主鼓手一边以鼓点指挥铜鼓演奏,一边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现众人的愿望,让死者的灵魂登天,驱散众人心头悲伤的阴影,消除灾难。牛角号的低沉,铜鼓声的铿锵,皮鼓声的凝重浑厚,久久回荡在山中,带着众人的缅怀之情,响入云天。
6、水族丧事杀牛习俗的由来
这是水族丧葬中的砍牛敲马仪式,大致说法是:死男者敲马的意思是让亡人在阴间里能够有马骑去做生意;死女者杀牛意思是让她在阴间里有牛耕地。
是在出殡的当天早上,丧家要杀马或砍牛,或杀猪,一般男性杀马砍牛,以马为最贵,女性杀猪,亦有砍牛的,有的富贵人家即杀马又砍牛或杀猪,甚至有连砍数头牛的。仪式结束后,牛、马、猪肉丧家及房族不能 食用,将一后腿连尾巴送给死者的舅舅,一腿给水书先生作为酬谢,另取一部分作回礼,其余大部分来 招待客人。
丧葬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礼仪,它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人有生必有死,生与死形影相随,它伴着人类一起走过漫长的岁月,生死之间构成每个人生命流动的全部内容。生是人从无知走向已知,而死是人从已知回到了未知的过程。因此说人生在世,生与死成为每一个个体生命乃至个体生命相关的生命群体大事。水族是个古老而独特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与才干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水族对死者的葬礼形成了一套有着神秘而鲜明特色的礼仪,体现了对死者的哀悼,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生前功德的怀念。希望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消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祈盼死者护佑生者的一生。人生要快乐,死是对于活人的悲痛,但对死者却意味着与尘世的解脱。因此,水族认为,举办丧事越热闹越好,要得举行庄重地送老人走到阴间去,表现了水族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中一种独特的方式,水族的棺木土葬的习俗延续了千百年,有着自己独特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