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莱州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莱州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 2022-10-30 00:09:07

1、莱州当地过春节传统和风俗习惯

不管怎么样,都得从食物聊起。朝鲜族人大多不会制作那么复杂的菜肴,但是泡菜却是必不可少的。以辣白菜为主,还有英菜、萝卜条(朝鲜族语叫“gagi”)淹制作的泡菜也很好吃。所以,去朝鲜族朋友家做客,光是泡菜就能摆上一小桌子!

糕点以粘大米为主制作的打糕是最主要的节日用点,制作起来算是容易。多是蘸红小豆吃,也有蘸黄豆面吃的,还有蘸白糖吃的。

米肠,我比较喜欢吃这东东。但是制作起来也麻烦,用猪血混合粘大米灌入猪肠里再入锅煮。有一年我生日的时候,老婆为了讨俺欢心就制作米肠,结果是她当场累得晕S过去,在医院住了一夜才回家。从那以后,我家就再没做过这东东。唉,买来的就没有那么好吃了。

我最喜欢吃的是一种朝鲜族语称作“shergi”的糕点,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将瓦盆的底挖一些圆洞洞,坐在朝鲜族人特有的那种大铁锅上面,然后将磨成粉的粘米面一层一层地铺在瓦盆中,每一层粘米由红小豆隔开,上面盖上盖子蒸制,真好吃!因为制作起来太麻烦,现在的朝鲜族人家也少有那种大铁锅,所以算是罕见了。

朝鲜族人自然也包饺子,朋友们看韩剧听他们讲一种叫作“mangu”的东东,译过来叫“饺子汤”。对,顾名思义,是汤!我吃过,当时很奇怪,在汤里发现了饺子!而且陷里有豆腐,哈,也别有一番风味!

准备好食物,大年三十就和我们一样,也吃年夜饭、包饺子,所有中国人都一样。大年初一,头一件事就是祭祖。朝鲜族人祭祖在春节时并不去墓地,从不烧纸,而是在家摆上供桌拜祭。仪式简单。接下来就是拜长辈,不仅仅要拜自家的长辈,年轻的男子(女孩子不参加这种仪式),要去村里所有有老人的家里去叩拜长辈。而且,如果有的人家有爷爷辈的前辈在,父辈也要前去叩拜。有老人的家里,都会准备一桌酒菜,以招待前来叩拜的人,当然有的人喝上一杯酒,有的就只拜完就走。很是热闹。

等叩拜老人的仪式完后,家人就可以坐下来吃饭了。如果是人多,那么男人一张桌,女人一张桌。有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的传统。

朝鲜族人喜欢玩花图,可惜这种游戏我不会玩。还有一种抛点的走棋。

2、莱州春节民俗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胶东至今保窜着七夕用模子磕 "乃果"的习俗。

莱州沿海一带做巧果是在面里掺上七种食用色磕成,然后油炸,串成串取悦孩子们。中秋节的月饼不仅用于供奉,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互祝团圆,表达祝福。莱州人做月饼时,饼上捏出兔子捣药的图案,夜晚,儿童捧着月饼对月唱到:"圆月了,圆月了,一亩地打一石了;月高了;月高了,一年一遭了"。婚后一年内新媳妇,也要从娘家带回炸面鱼,花花巧饼,包子等到婆家,以示祝福。

3、山东莱州的结婚习俗

婚嫁习俗
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 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一切就绪,三声炮响“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居住习俗

山东村庄多聚一处,称“屯”、“村”、“庄"。大多数人住平房,有院落。乡间房屋,一般有草房、瓦房、泥平顶房等。草房之中,有一种海带草房颇有特色。海带草房是用一种海生的植物——海带草做成的。屋顶坡度很陡屋脊做成卷棚式,浑圆、厚实。从高处远望,象大鱼的脊梁。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可保四、五十年不漏

4、山东的民俗

山东的民俗
山东民俗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据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和考古发掘可见,早在
新石器时期,反映东夷文化的民俗就在山东地区大量存在,诸如饮食器物、衣着妆
饰、生产工具、成年礼仪、婚姻形式、墓葬类型、图腾崇拜、山川信仰等,都显示
出史前时期山东民俗的特色。
商周时期,特别是齐鲁封建之后,山东曾经出现过列国殊俗的局面,但随着孔
孟学说的形成,便逐步树立起齐鲁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从此,以“礼”为核心的
山东民俗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处于主导地位,“风近邹鲁”经常被各地取为评价民俗
的准则,到今天对国内乃至世界仍然产生着影响。
历史上的齐、鲁民俗之别,对后来山东民俗的地区差异与复杂多样有较为深刻
的影响,这一史实有力地说明民俗的形成及流变是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状况密切相关的,而这与之相关的状况又时常因地而异。姜尚治齐,采取的是“因
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因此齐俗继承东夷文化传统,较少受宗周礼制的束缚,其
通商惠工、尊贤尚功等行事,更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鲁俗则试图用周礼来替代原
有的文化传统,其敦本抑末、崇礼重教,更带有自然经济的色彩。齐鲁风俗虽有如
上区别,但是,同源于东夷文化的传统,又都以礼义为民俗思想和民俗行事的核心,
齐地化礼成俗,无为而治,鲁地以礼易俗,广行教化,方法的不同,并不能改变基
本内容的一致。这一时期兴起的孔孟儒家学说,对山东地区包括民俗在内的传承文
化起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孔子所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就是对这一
时期山东民俗文化殊途同归的一个基本概括。
秦汉一统之后,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孔孟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山东地区的民俗进一步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
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礼仪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统并
无大改变。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西方文化的影响,山东民俗开始向现
代化演进。“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一代新俗得以生成发展,如春风吹遍山东大地,深深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山区的春节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至今仍沿袭着革命根据地的传统,甚至称青
年妇女为“识字班”的习俗都一如当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破旧俗、树新风,
新风新尚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山东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民俗事象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党和人民政府对社会上又复
燃的一些封建陋习,采取了种种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山东民俗,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
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
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其民俗传承对周围地区有典型意义,
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
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孔府的
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祀、婚礼丧礼、年节习俗、衣食住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
泰山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
本库,也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热点。
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渔村以日照、荣成、蓬
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蓬莱、龙口(黄县)、莱州(掖县)沿海地带居民,沿袭“
齐人好逐利”的传统,外出经商的习俗历代不衰。蓬、黄、掖的“买卖人”不仅在
东北有很大影响,在京、津、沪等地也多见他们的足迹。
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地保留着传统 的民俗事象。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在新中国建立
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
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
世界。
山东的城市民俗也能独成系列,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类型。济南是一座千年古城,
旧街巷、老字号、古风古俗遍地。它同时又是一座泉城与湖城,北国江南的风采为
天下所独有。青岛是一座百年之间拔地而起的新兴城市,现代城市的气氛最为浓烈。
烟台城市的发展,以明代防御所城为起点,在近代逐渐将周围村庄纳入市区,最能
显现城乡汇融、土洋并存的特色。
一方土产与特别技艺,往往造成地方的特有风俗,因特产而形成特别风俗的,
如烟台被称为苹果之乡,莱阳为梨乡,肥城为桃乡,德州、昌乐为西瓜之乡,乐陵、
无棣为枣乡,章丘为大葱之乡,苍山为大蒜之乡,菏泽为牡丹之乡,莱州为月季之
乡,平阴为玫瑰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等,都形成与当地特产有关的民俗活动。
因特别的技艺而形成风俗的,如苍山兰陵镇、安丘景芝镇、即墨城的酿酒、卖
酒、饮酒习俗,东阿、阳谷、平阴制阿胶的古俗,栖霞、牟平、乳山等地放养柞蚕、
织茧绸、吃蚕蛹蚕蛾的风俗,昌邑、博兴、临沂等地印刷、穿着蓝色印花布的风俗,
嘉祥等地印制、穿着、使用彩色印花布的风俗,潍坊、平度、高密、阳谷张秋镇、
聊城、惠民清河镇印制、销售和民间张贴木版年画的习俗,高密聂家庄、临沂褚庄、
苍山小郭、惠民河南张与火把李、莘县等地泥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郯城樊埝、鄄
城刘家旋木玩具艺人的从艺风俗,曲阜楷雕艺人的从艺风俗,菏泽面塑艺人的从艺
风俗,即墨、胶南、福山等地雕果模和果模流行的风俗等,都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及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
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就宽乡”
的民垦政策,当时山东许多县份被列为“宽乡”,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
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
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问我祖先在何
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歌谣,一直在山东二十几代人中流传。山西风俗影响山
东居民的痕迹依然存在,如寒食节不火食,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
寒食节民间所制面燕也称作“子推燕”。鲁西北数县居民,多有明代初年由直隶(
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当中也有歌谣流行:“要问老家在哪边?直隶省
的枣强县。”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
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其东邻不相同的地
方。黄河口附近的利津县和垦利县,在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官方安排的和民间自发的
移民,在这里可以看到移民使民俗文化互相融汇的各种现象。垦利本为利津析地设
置,其土地几乎全部为黄河在近百年携来泥沙淤积而成,利津的垦荒者称这里为“
大洼”,垦荒之后称为“垦利洼”,地方在今垦利县城左右,风俗与利津相同;县
城东北一带,垦荒者多来自寿光与广饶,而以寿光为多,风俗近似寿光;近黄河口
处,1935年由官方安排从东平、梁山、平阴、阳谷等地迁来水灾后的灾民,他们基
本保存着鲁西南的风俗。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数万工人携家带口来到黄河口,在
原来的东营村建起东营市,石油工人以四川籍、陕西籍、东北籍的工人最为集中,
于是,东营又成了四川、陕西、东北风俗与当地风俗并存的地方。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内的德州、临
清、东昌(今聊城)、张秋、大安山、济宁、南阳、台儿庄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
俗与山东其他地方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才常见的
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风俗与江南茶馆大致相同。
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味,并且仍用“姑苏
老店”的招牌。临清的哈达织造,因喇嘛沿运河进京而兴旺。江南以马桶陪嫁的习
俗,在东昌沿运河的部分村庄流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山东人
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农村和林区,带有逃荒性质,俗
谓“被逼无奈下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
。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
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的方面,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的
故事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
为突出。长白山满族故乡有过年以豆面蒸灯的风俗,其中有一种仓囤形的灯,俗称
为“月”,蒸灯时看“月”中水气卜来年各月份水旱。这一风俗在长白山区几近失
传,但在荣成、文登民间却继承下来。
山东的民俗学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可观。“五四”时期,北京大学创办《歌谣》
,向全国征稿,当时山东即有人起而响应,搜集数十首山东民谣,在《歌谣》发表。
30年代又有人搜集整理出版了《山东民间儿童游戏》等书。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
间,革命根据地军民利用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创造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用以鼓舞军民的革命热情,一时成为风气

5、河南风俗二月二农村为啥上坟榨炒豆呢?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山东各地在这一天,也都有很多习俗。

莱州:摊煎饼炒豆 做对面塑龙抬头

在莱州市,二月二这天,市民也都有摊煎饼、炒豆的习俗,祈求今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家住莱州市平里店镇吕村的孙秀芹大娘,就开始烧火准备摊煎饼、炒豆,据她介绍,摊煎饼的面粉都是前一天提前和好的,这样搅和好的面粉才能够浸泡透彻。

孙大娘介绍说,别看搅和面粉几分钟就能完成,但要想摊出香软可口的煎饼,火候掌握非常重要。

孙大娘还说,家里二月二这天一般都会做煎饼和炒豆来吃,炒豆也和摊煎饼差不多,用的黄豆也是提前一天泡好的。

二月二这一天是谚语所说的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吃煎饼,因为煎饼是圆形的,吃煎饼又叫龙鳞,祈求今年五谷丰登。

在二月二这天,胶东的面塑艺人则会做上一对大龙,预示着生活越来越美好。

当记者来到莱州市程郭镇下董村面塑艺人宋敏英的家中时见到了一对做好的面塑大龙,龙头、龙眼活灵活现。面塑艺人宋敏英告诉记者:“咱莱州有个风俗习惯,到二月二了,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阶段,做套大龙。”

宋敏英告诉记者她用两天的时间,用了十五斤面粉制作了这对大龙。她说,面塑制作三分做七分画,功夫都用在绘画上了。

宋敏英还告诉记者,咱们胶东的面塑基本上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有关,一般都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泰安:“撒灰引龙”、“打灰囤”

在泰安农村,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传说,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龙”又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受到人们虔诚滴尊奉。在泰安农村,“二月二”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风俗。

这一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的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

除此之外,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场院用草木灰围成一个个圆圈,中间放上五谷、硬币。代表着粮食屯、钱屯,有的囤外再画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边用灰画圈还一面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满、小囤漾”,希望来年家里粮食丰收,财源滚滚。人们还会在画好的仓囤中挖一小坑,将谷子、豆子、玉米等各种粮食放置其中,埋好,几天后看哪种先发芽,以此判断各种农作物的收成好坏。

实际上,撒灰除了象征意义,在实际中也是有用的,在农村,旧式的农家房屋为土木建筑,房舍墙体或由土墼垒砌,寒冬里,墙缝、炕缝自然成了蝎子、蚰蜒、“草鞋底”等毒虫蛰伏之处。惊蛰以后,这些毒虫伺机出动,危害人身。二月二当天,村民便在炕墙下面及房屋墙根底下撒上点草木灰,也有熏虫辟邪的作用。

新泰:吃炒豆 剪头发图吉利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让自己焕然一新,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从一大早开始,新泰市区一理发店里就人来人往,顾客迎门,理发师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店里记者了解到,许多人之所以选在今天来剪发,是因为民间有习俗,正月剃头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发去旧”。

据了解,在这一天除了“剃龙头”的习俗外,不少地方还有一些吃豆子,舞龙灯等活动,为的就是祈福送福。一大早,商家就将各种豆子摆了出来,供大家挑选。许多市民一边询问着价格一边品尝味道如何。现场记者也发现,虽然各种豆子花样较多,但是还是传统的黄豆受到大家的欢迎。

6、简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在介绍莱州的习俗

一、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对我们印象最为深刻,快到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空气中都带着糯米的甜腻香味,每到吃粽子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相传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江自杀,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喂食鱼虾,后来这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2、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死后,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纷纷到江边凭吊,渔夫划起船打捞尸体,却不见踪影,后年五月初五借划龙舟驱散鱼虾,以免鱼虾吃掉屈原尸体,现划龙舟也被批为国家为物质遗产。

3、挂艾草。

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记得,每到端午节时,家里大人都会在家门口挂一种草,那是我们很不理解,这种草叫艾草,端午节在古人眼中是为不好、不吉利的日子,挂艾草是为辟邪。而且在端午节前后是疾病多发时期,艾草独特的香味有驱病、防蚊的效果,配合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

4、沐兰汤。

兰并不是兰花,而是一种叫佩兰的菊科植物,有香味,可用来熬水沐浴,可治疗皮肤病,去邪气,后多用艾草和菖蒲洗澡。

5、涂雄黄。

小时候大人都会在端午节时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涂抹,这样可驱除毒虫,也可在额头写个王字,借老虎森林之王的气势来驱邪。

6、放风筝。

端午节放风筝主要在南方地区,带孩子放风筝能消除灾害,还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称之为“放秧”

二、莱州的习俗。

1、正月,元旦,设燎,祭五祀、先祖,拜父母及亲属、友朋。上元,张灯火,陈杂戏,喧阗竟三日夜。

2、二月 二日,以灰画地作圈,置五谷其中,谓之“祝年”。炒豆,谓之“报捷”。

3、三月 清明祭墓,添坟头土,郊外踏青。女子作秋千戏。

4、五月 端午,食角黍,泛蒲酒。悬艾户牖,并簪戴之。以雄黄涂小儿耳鼻。

5、六月 六日,晒书及衣。

6、七月 七夕,女子设“乞巧筵”,姻亲馈瓜果、五色饼。

7、八月 中秋,互馈果饼,祭月。以月之明暗卜来春上元晴雪,辄验。

8、九月 重阳,登高,饮菊酒。

9、十月 一日,祭墓。

10、十一月 冬至,祭先于寝。

11、十二月 八日,以枣栗杂果煮粥,谓之“腊八粥”。二十三日,供饧“祀灶”。“除夕”“守岁”。

7、分析莱州春节风俗与莱州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春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历代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8、我想知道咱烟台有哪些民俗?

烟台民俗节庆活动, 这个是官方对外的:

毓璜顶庙会 农历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这天,来毓璜顶公园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小吃等令人乐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会 农历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巅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会。届时舞龙灯、耍狮子、地方戏剧表演、斗鸡羊表演等纷纷登台。山会可持续一周左右。
莱阳梨花节 莱阳盛产梨,举世闻名,素有“梨乡”之称。四月的梨乡,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漫步于梨花丛中,徘徊于梨树下,使人飘飘若仙。每年4月20日举行的梨花节,请您观赏这“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梨乡景色。
莱州月季花节 莱州是月季之乡,每年5月25日为“莱州月季花节”。此时,正是月季盛开的季节,全市遍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个让你全面了解民间
http://www.shm.com.cn/yantai/node_4289.htm

9、中国的长寿之乡是哪里?当地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中国的长寿之乡有海南澄迈,广西巴马,湖南麻阳,山东莱州,江苏如皋,广东三水区,他们的共同之处如下:

广西巴马的风俗习惯:裸浴是巴马当地的风俗,每当天河暖和时,在盘阳河谷常可见村民野浴其中,无论男女老少,悠然似神仙,长期裸浴,不仅可使肌肤滑嫩,而且可以驱疾健身。因此有人说,裸浴这一巴马村民返璞归真的古风,也是几千年来这里人们长寿的秘诀。巴马还有蓝靛瑶抛绣球,土瑶射弩、打陀螺等古朴的风俗。

山东莱州的风俗习惯上元,张灯火,陈杂戏,喧阗竟三日夜。二月 二日,以灰画地作圈,置五谷其中,谓之“祝年”。炒豆,谓之“报捷”。三月 清明祭墓,添坟头土,郊外踏青。女子作秋千戏。五月 端午,食角黍,泛蒲酒。悬艾户牖,并簪戴之。以雄黄涂小儿耳鼻。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如皋岁时习俗有立夏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祀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禁忌。

我国长寿区域的分布呈现几大显着特征:一是均处于北纬38°线以下的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四川、海南、云南、广东和新疆等地。二是多沿江河流域分布,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澜沧江流域和近海地区。从气候条件来说,主要分布在中南亚热带、热带边缘和新疆的暖温带地区,没有温带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海拔高度适中,一般都在1500米以下。气候相对更加凉爽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益健康,利于长寿。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