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的风俗文化
1、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2、关于巴中人过春节的习俗
腊月三十晚除夕夜,家家户户的人不走亲戚、不串门,人们说:“讨口子(乞丐)都有个三版十夜。”权除夕夜普遍有三项礼仪:一是守岁,三十晚上通夜不能熄火,意表“火红兴旺”,故有“腊月三十晚的火,正月十四日的灯”的谚语。在农村,一般是在过年前就在山坡上挖树疙篼,以备三十晚上在火炉房烧来烤火,而且把烧树疙篼称“烧猪脑壳”,树疙杚蔸越大,来年的猪就长得越大,当晚全家人围着熊熊炉火或火堆,边吃干果品或糖食糕点,边叙家常,摆故事。而今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绝大多数家里是围着火炉看电视、听音乐。二是给“压岁钱”,就是老年人要给未成年的儿孙们过年钱。三是出天行,在腊月三十夜半零点,即旧岁已送走,新年即迎来,各家各户要燃香秉烛放鞭炮,叫出“天行”。
3、巴中的风土人情
地形地貌
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川,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拨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
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 ,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气候特点
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主要特征
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风土人情
截贤岭
截贤岭在县城西北,距离约39千米,孤云山腰。史载楚汉相争之际,淮阴布衣韩信不为西楚霸王项羽器重,常向项羽献策而不为用,韩信遂弃楚奔褒中。相国箫何奇之,荐与汉中王高邦,刘邦仍以胯下乞儿轻视之。韩信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经米仓道南下巴蜀。箫何闻言,唯恐坐失良将难成霸业,连夜跟踪追寻,直至狐云岭上追上韩信,劝返褒中。刘邦终于被说服,筑坛拜将,委韩信以重任。
从此转败为胜,以弱胜强,全歼楚军,逼死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此后,箫何追韩信处被称为“截贤岭”,狐云山改称“韩山”,山麓有小溪,(流经水洞乡于中咀桥汇入几江)被称为“韩溪”。唐代集州刺史杨师谋曾竖石碣于岭上,铭曰:“箫何追韩信于此。”另据旧县志称:“自治城西韩溪上至狐云山,经兴隆、平河场、中坝、城墙岩,接南郑界、复经庙坝、喜神坝而入南郑县,为汉时自汉入川要道。”韩信奔巴蜀过此似觉可信。
银姑娘
陈河的雾露溪,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早年,在雾露溪边住着母女俩,靠打柴为生,女名银花,长到十六七岁,品貌端庄,心灵手巧,人们尊称“银姑娘”。老妈妈正该享福时,却得了重病,面黄肌瘦,全身无力,医生认为是不治之症,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姑娘身上,她靠卖柴买药,身体拖瘦了,妈妈的病却一点没有好转。
陈河的雾露溪,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早年,在雾露溪边住着母女俩,靠打柴为生,女名银花,长到十六七岁,品貌端庄,心灵手巧,人们尊称“银姑娘”。老妈妈正该享福时,却得了重病,面黄肌瘦,全身无力,医生认为是不治之症,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姑娘身上,她靠卖柴买药,身体拖瘦了,妈妈的病却一点没有好转。
古老的民间文艺——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又名“锣鼓草”,在薅包谷(玉米)草时由上下歌郎击鼓鸣包锣演唱。薅草锣鼓是巴人留下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它的功能似“巴渝舞”为集体劳动时的“战地歌舞”。歌郎击锣鼓歌唱,参加集体劳作者评锣鼓节奏起“舞”达到以齐功力,调动劳作节奏,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歌郎演唱的内容丰富,从“金鸡开口”到“收工放鼓”再唱到“金鸡闭口”都有歌可唱。
唱出男女情的薅秧歌
薅秧歌。巴中人薅秧时手杵一根竹棒,用右脚薅秧,一般为集体劳作,薅秧有唱薅秧歌之称。
薅秧歌词为七言,曲调由四个乐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都是一个人领唱,众人邦合。内容很少反映薅秧草质量,大部分为反映男女情。
民间“耍龙灯”——舞龙
舞龙,民间谓之“耍龙灯”,主要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龙的类型有:彩龙、火龙、水龙、板凳龙、草龙等五种,其中火龙最有特色。
耍火龙时要用烟火冲烧,民间谓之“烧花儿”,烧掉秽气。其花儿通常有纸花、竹筒花、牛欠花、生铁水花等。
巴中市的一大特色——山歌
山歌即在山野唱的歌。山歌是巴中市的一大特色,全市农村有丰富的山歌,从内容上看以情歌为主,其它内容的山歌为辅;从曲调上看有平腔和高腔两大类,但以平腔为多;从演唱形式上看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合(薅秧歌),以独唱为从。从山歌演唱形式看以对歌最有特色。即以问答形式的对答演唱。
巴渝舞
历代记载它的典籍史志颇多,对其起源也各说不一,但大多肯定它无论是在古战场,还是在民间乃至在宫廷都非常流行,在古代的军事、政治以及音乐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巴渝舞”的由来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第一个阶段是周武王伐纣之前的初始时期。古巴族人在常璩的《华阳国志》中被描述为“勇猛、剽悍、善战,能歌善舞”。这是古巴族人同自然抗争,同周边部落斗争的结果。由于殷纣王武丁曾四次征伐古巴国,其中他几次御驾亲征,巴师主力大受其损,造成国也不国了,但他们“负固不服”。后周武王伐纣,正迎合巴人复仇的心愿,并自然地加入了武王伐纣的战斗。巴人在战斗中将在生活中积累的歌舞编排成整齐有序的军歌军舞,以其庞大的气势慑服了敌人。故《华阳国志.巴志》云:“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第二个阶段是“巴渝舞”的孕育时期。周武王利用前歌后舞的迷惑范围广,现四川、陕西、重庆、湖北大部份区域都在其中。“前歌后舞”也在此幅域广为传习,经世利用,用以抵御周边的方国、部族的侵袭。所以范晔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阆中有渝水,其中多居水左右,天性劲猛,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宫廷的成形时期。汉高祖刘邦步武王先例,平定三奏,灭楚。他深知前歌后舞在他领兵打仗的生涯中带来的巨大收获。后来做了皇帝,干脆将其加工改编,从巴族、渝人中共挑选36人为鼓员,组成乐队而令其习之,成为宫廷之乐,因此而称为“巴渝舞”。《晋书.乐志》曰:“巴渝舞曲……总四篇,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为之”。后来此舞又几易其名。杜佑在《通典.乐七》中曰:“魏文帝黄初二年,改巴渝舞曰昭舞;晋又改昭舞为宣武舞……宋武帝又改正德舞为前舞,大豫舞为后舞……但大都只改其名或辞,不变其舞,舞相传习,至今不改。”可见,巴渝舞由古巴人创作,后广泛传习于巴子国幅域,后被汉高祖引入宫廷。由于古巴人特有的方言和表演形式,大多难知其歌词原意,也不通晓其句逗,曲谱和舞式到宋代以后逐渐失传。但它在人类历史上乃至今天的舞台艺术中永远闪烁着无比的光芒。
4、巴中的春节作文怎么写?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5、谁能帮我写一篇巴中地区民俗文化的文章
打三朝
打三朝在巴中十分盛行,凡农村姑娘结婚以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以后举行的一种仪式。参加仪式的主客为外婆。外婆给外孙准备的衣物和给女儿的营养食品:醪糟、猪腿、腊肉、鸡、蛋、糖等,外婆乘坐滑杆和帮忙送礼的人员一道送到女婿家中,摆放在几张大方桌上,女支客司主持仪式,吟诵吉利语,外婆给外孙取名,偿长命钱。女胥家必须设筵席款待客人。
编辑本段婚俗
男女婚姻一般都由介绍人牵线搭桥,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自由恋爱一段时间,长者达数年之久。这段时间里,要履行“六礼”迎亲之俗。其作法:一是男家请媒人(介绍人)到女家提亲谓之“纳采”;二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八字”谓之“问名”;三是男家合八字后并决定缔结婚姻,并送去礼情谓之“纳吉”;四是男家给女家送去聘礼务办嫁妆谓之“纳徵”;五是男家择出吉日并备礼告女家求得同意结婚日期谓之“请期”;六是正式结婚之日组织迎亲接人谓之“新迎”。解放前迎亲均用花轿,现代迎亲有用车辆。 农村婚娶中,至今还有一种“哭嫁”或“坐歌堂”的习俗,但不很普遍。
编辑本段建房
建房是人生大事,“宅为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为此,在建新房的一系列工程中,都要举行庄重严肃、种类繁多的活动,一般都是以万物有灵为依据,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俗仪式:首先是请风水先生相宅、石匠进山选石、开山取石、破土下基;其次是请土匠架板筑墙、安过墙、提垛子、开梁口、下墙板、封梁口;再次是请木匠进山寻梁、取梁、做梁、画梁、祭梁、上梁(包括设鲁班堂看财、除煞、持红、发梁米、拜梁、缠梁、赞梁、清梁、发梁、起梁、拉梁或吼梁、压梁、踩梁、甩包子、放斗等)、起列、上穿、立柱、做大门、安大门、祭大门、开大门(开财门)、立神龛、面院坝、开龙眼(开龙门)、扫院坝、祭祀新房、乔迁新房等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举行建房民俗仪式,根据房主的贫富,分规模大小,最贫困者建房相宅、上梁办房酒之俗也必不可少。
编辑本段祝寿
祝寿,又称“贺寿”,即是对六十以上老者寿期的祝福,从古至今,城乡流行,按民俗年未满六十岁者不能办生。祝寿的程序有:设寿堂、持寿幛、点寿烛、吃寿面、献寿桃,凡内、外亲戚、乡党同仁前来祝贺,送寿幛、屏、匾、联、词时,首先子女均要在寿堂前为寿星礼拜,其次是在筵席上要向来宾及寿星敬十二杯寿酒,再次是主持人要吟诵吉利语,最后是来宾献祝寿诗文、寿匾、竖匾、赞匾等。
正月十六登高
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登上城周的南龛山、王望山、西龛山、白塔山。其作法是:一家老小,关门上锁,带上饮食、娱乐用具上山玩耍一天,度完这一天,巴州人的春节才算结束,此俗历来有之。巴州志《风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烧香,十六日妇女出游谓之走百病,谐南龛寺设大醮会,礼佛请佛。山前有圆洞二穴,妇人无子者以物掷之,视其中否以祈嗣,谓之打儿洞”。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国各地较流行,大都市无山者便群游城墙,摸城门上之乳钉,摸着者为有福。与巴中人登南龛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头上以免百病之俗语一样。
正月十六登高
巴中很多年来,有农历正月十六登高的风俗,乃民间自然形成的不是节日的节日。这一天,来自各区县四面八方的数万游人集聚巴中城,无论官民,皆邀亲请友,扶老携幼,穿戴一新,登高游乐于城郊南龛、西龛、塔子山、王望山、莲花山等地。
正月十六巴中人登高起于何因何时,无从考证。有人说是数百年前巴中文人学士及在庠生员,这天去南龛山摸印(到南龛印盒石去摸印石),象征将来或近期要高中、掌印、当官,后来慢慢形成了民俗。多说登高山是为了“游百病”(驱走百病),据说这一天登南龛以后,一年之内可以无病无痛。民间则传唐代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贬来巴州,不准“还都”(回洛阳)。因为思念家乡,但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于是每年正月十六在巴州靠北的一座山上远眺北方的故乡,故慢慢形成正月十六登高游山之习,而那座山也因此被称为“王望山”。
登高这天,很多人一家早备好食品、饮料、瓜果、糖食、早饭后,将食品等物背运上山,四处游乐,唱歌、跳舞,一派欢乐气氛。中午在山上野餐,野餐食品中,芝麻烤饼夹凉面是必有的。山上人山人海,空旷处全是野餐场地。到庙里拜佛的,烧香、放鞭炮的亦不少。
正月十六登高,尤以南龛游人最多。古巴州川剧《牡丹灯》乔云有唱句:“云屏石天然生就,打儿洞能把子求,”云屏石、打儿洞都在南龛山上。过去很多人到下午登高游山结束回家时, 都要在山上撅一枝柏树桠枝,或别在头上、身上,或拿在手上带回家,说是这样可消除病灾。登高游山的人多,折撅树枝对树木损害很大,故今严厉禁止折撅树枝。
丧葬
丧葬由一系列繁甭的仪式组成,避免死在床上,要净身,穿好老衣,平平睡在堂屋正中的竹席上,烧倒头纸,腰间用黑色张做裤带叫做系年零线,多大年龄多少根,脚前点一盏菜油灯。断气时要放鞭炮,并将死者生前所睡床铺上的垫草拿到野外去烧掉,以此向村民报丧,还要派孝子披麻戴孝去向远方的亲人(友)报丧。再请白鹤仙师根据死者的出生、死亡时间卜算入殓时期,并按子女的出生日期在互不相克的前提下选择好坟地。对死者所举行的一切仪式都在灵堂里进行。设灵前首先将死者尸体放入木棺中,摆放在堂屋正中,堂屋大门口左侧的阶沿上摆放用竹和纸做成的灵房,灵房前的香案正中,放着死者的灵牌和照片。晚上孝女守灵,直到出丧为止,出丧头一天下午,亲朋好友敲打鼓,抬着花圈挽联前来吊丧,其中,女婿要抬祭猪,孝家设坐堂锣鼓与孝子专门接待来客,来客进入孝家均有一定程序。祭奠仪式有客祭、堂祭和家祭三种,祭祀活动的主持称赞礼生。家祭通常采用明清时流行的“出堂三献”或“对灵三献”仪式,都有吟诵祭文形式。祭奠仪式结束则进行封棺仪式。最后由孝歌班子通宵达旦坐唱孝戏或孝歌才算结束。出灵又称出丧。凡参与出灵的人,是死者同辈的直系亲属,要全穿孝服和包孝帕,孝子也要全穿孝服,长孝端上灵牌在院坝口等“八仙”抬灵柩出堂屋,灵柩抬到院坝边时,赞礼生便举行路祭仪式,孝女面向灵枢跪地痛哭,送死者上青山,民间谓之送老归山。出灵时,灵柩走最后,孝女走灵柩肖。灵柩路过之处要撒发买路钱,死者亡灵才能通过。灵柩路过民房或街上店铺门前,“八仙”要打岔说吉令,店主要放鞭炮,孝女全部调头就地下跪。到墓地时“八仙”放下灵柩入墓,白鹤仙师拨好字头(朝向),由孝家先掩一把土,“八仙”再说吉令,白鹤仙吟诵撒五谷,最后举行“墓祭”,白鹤仙要给孝家排写好烧七的期单,每七天一次,叫“烧周年”,一年满后,以后每年只在中元、清明和死者生日之期才举行祭拜。
舞龙、舞狮、旱船
舞龙,民间谓之“耍龙灯”,主要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龙的类型有:彩龙、火龙、水龙、板凳龙、草龙等五种,其中火龙最有特色。耍火龙时要用烟火冲烧,民间谓之“烧花儿”,烧掉秽气。其花儿通常有纸花、竹筒花、牛欠花、生铁水花等。
编辑本段滑竿
滑竿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至今仍在民间流行,只不过乘滑竿是山区人的一种时髦,也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抬滑竿的人报路象在表演对口相声,如见前面有两位姑娘,必须小心让路,前面抬夫报:“路边两朵花”,后同抬夫回答:“过路莫挨她”。假如前面来了很多人要与滑竿争道,前面抬夫报:“天上一朵云”,后民抬夫随答“地上一群人”等等。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指流传于巴中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皮雕传统戏剧人物的工艺美术和民间皮影戏演出两大部分。
这里所指的“工艺美术”是指皮影人物的雕刻制作。选择放血而死的大黄牛皮经过“发汗”、“浸泡”、“刮毛”、“去筋”、“绷伸晾干”、“下料”,待雕刻制作。绘画纸人(又称格子),将要雕制的皮人头、身、四肢分画于纸上,后将纸人画各部分粘贴在牛皮上,用40多把不同类型的雕凿进行棰刻,刻好后上色。再用手工熬制的明油(又称亮油)浸泡,泡得越透明越好。干后用粗麻绳将13处关节部位进行连接,组装成人的身躯和四肢,皮影行业称“桩”,在桩上上三根提签(背部和手)供走影之人操作。只有人头分开单独制作,演戏时按人物角色变化需要装上人头即可。巴中皮影演出中,常有“桩”80多个,男女人头100多个。有“全堂”和“半堂”之分。全堂为4把椅4匹马,半堂为2把椅2匹马。又把“旱排场”和“水排场”全都齐全者称为“全堂影子”。
皮影人物民间称“门神”,因其制作过程与民间制作印制门神的木板画和门神人物形象相似而得名。巴中的皮影制作既可作身高0.8尺的“三门神”,也可作身高1.4尺的“二门神”,更可制作身高1.8尺的“头门神”。目前,巴中活态皮影中以“二门神”为主。
6、四川省巴中市南江显: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介绍
地理环境
按水系流域的概念,珠江主干流的西江以南,珠江三角洲以西,云开大山以东的一大片土地都可以划入南江流域范围。它不仅包括汇入珠江的南江(罗定江)、新兴江等,也包括了由北西向南东,直接流入南海的鉴江和漠阳江等。就是说,云浮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湛江市都属于广义的南江流域。这一地区就是历史上的“广南”,一直到明代仍然把广东称为“广南东路”,把广西称为“广南西路”。小范围的南江流域,指的是南江(罗定江)的集水面积,主要为信宜、罗定和郁南等市、县。
南江发源于信宜、高州、阳春三市的分界岭鸡笼顶,流经信宜市、罗定市、郁南县,在郁南河口镇接纳源自阳春市大利山挞石坑流经云安县的另一条大支流镇安河,最后在南江口镇注入西江,全长200多公里,是构成珠江水系的重要河流之一。在信宜市合水镇南21公里处的上排村,有一座大山,古时叫“金龙山”,由于四周山围拢形如鸡笼,人们称之鸡笼山。由鸡笼顶向北流的溪水成为南江的主源头,向东南流的汇入漠阳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潭水河,最后在阳江入海。向西南流的则是高州水库的水源之一曹江,也是鉴江上游的一条支流,最后在吴川入海。几处水源相距仅数百米,而且高程都相差不大,这里便成为西江通往南海之滨的一个中转站。
旅游资源
鸡笼山的南麓,有一处小山村,叫丰安村。村周围山岭连绵,河谷幽深,溪水源源不息。在山坡上,村前屋后都是大小不一的梯田,大者不过一亩,小者仅能插下三五行禾苗,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练似带,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半山腰。仿佛让人感到这里就是广西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层层梯田绕山村,条条渠道涌山泉”。然而这里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自然风光,都略胜龙脊一筹。南江的另一支源头发源于信宜市平塘镇的石人顶,海拔1310米。此处峡谷深遂,水流湍急。巨大而又持久不懈的水力,把岩石冲刷出千姿百态的各种造型。当地在此修建了小型水电站,开辟了石印风景旅游区。
风俗习惯
鸡笼顶海拔高1280?5米,山顶上有面积达数百亩的平台,高山草原连绵成片,远远望去,犹如被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所覆盖,又仿佛是一个天然的高尔夫球场,物造天工,蔚为壮观。鸡笼顶的一处山头,立有一块三面界碑,表明这里是信宜、高州、阳春的交界处。素有“鸡鸣三市”之称,意即公鸡一叫,三个市的百姓都能听到。站在此处,可谓“一脚踏三市”。在晴朗的日子,还可以远眺罗定市区,南江风光尽收眼底。
南江源头溪水沿鸡笼坑、茅坡坑流下,经上排、排垌、排东、高荷、
广东信宜市合水镇
庙湾等村庄,称为横水河。在合水镇附近与另一支发源于信宜大水岭大水坑,经东田、石硖、黄沙、新云等村庄的直水河汇合。合水镇因此而得名,是广东省有名的中心镇之一。
在横水河和直水河汇合之处,有供奉明末清初将军杨国威先祖的“杨氏大宗祠”,祠内有一副写了两百多年的对联:“合水渊源承乳水,北江支派配南江”。“乳水”指的是乳源县,北江就是广东韶关一带,此联描述了杨将军是从粤北来南疆的,巧妙地把地名、水名融入其中,也再一次旁证了源自信宜鸡笼山的这条江水正是南江。从地形上来看,南江(罗定江)流域的西北面有云开大山为其天然屏障,东南面有云雾山隔断,只有东北面一条水路通往西江,从而形成封闭的山谷盆地。有资料表明,罗定盆地是广东省最大的盆地。
这种地理环境为南江流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南江流域地处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流带,气候温暖、湿润,云雾山既阻挡了来自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台风)的正面袭击,一千多米的海拔高度,所产生的垂直温差变化,又使这里成为多样性生物的天然温室,也成为物产丰富,适宜人类生活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