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饭风俗
1、陕北过年习俗?
陕北过年习俗
扫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粘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倒“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以此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开门“炮”
中国民间有放“开门炮”的习俗。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大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平安康泰。
大年初一,大人要早早起来,男人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家庭主妇着手准备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全村的男人要带上小孩到本村的庙宇进行祭祀活动,求神灵保护一方平安,大吉大利。在神木马镇、沙峁、瓦罗一带,正月初一早上习惯吃“头瑙”,其他地方吃扁食。“头瑙”的制作,是用上好的白面和好后,擀成薄面皮,然后用刀切成边长一寸左右的菱形,把对角捏在一起成元宝状,下锅煮熟后,以木耳、海带、羊肉丁为辅料;以葱、姜、花椒、辣椒、胡椒粉、酱、醋、香油为调味品。有的人家还放一些小扁食、小丸子,色香味俱佳,晶如白玉,状似元宝。据考,此种食品由晋中晋西传入。大年初一早上吃“头瑙”,既是一种美食,也有吉祥发财的寓意。家庭主妇把面和好后,在醒面的间隙,叫醒儿女起床,穿上新衣准备拜年。婆婆和大一点的女儿一起动手捏制“头瑙”,小孩子梳洗后就在家族中挨家逐户给长辈拜年。正月初一除到庙上祭祀神灵外,讲究不出大门,不动笤、扫帚。所有食品也都在年前已制作好了,除正月初一,初二吃的头瑙、扁食外,到正月十五之前,所有饭食只是加热,简单调制,坐下来享受辛苦一年带来的最休闲、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到了正月初二,村坊邻里就开始走动串门,见面互问“过年好”,大人们玩麻将、纸牌、下棋、弹唱、聊天,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各种小游戏,同时也开始互相请客,完成各种人情礼仪。大的村庄开始正月十五闹红火的准备工作。
正月初五,当地有送“穷媳妇”的习俗。相传“穷媳妇”是恶煞神的俗名。姜子牙在当年封神之后,各路神灵归位,各司其职,天下太平。过了不久,出现了一个恶煞神,搅得人间不安。追其由来,才知是祸害殷商比干丞相、卖无心菜的那个女人。这个女人是当朝大夫、奸臣费仲的老婆变化的。姜子牙封神时她不在场,此后三番五次找姜太公封她,姜脱口而出:“你真是个恶煞神!”这句本来骂人的话,谁知那女人就接了姜太公的口气,竟然做起恶煞神来,到处扰乱人间,走到哪里,哪里遭殃。各路正神禀报玉帝,玉帝派托塔天王李靖降服,仍是无法拘拿,玉帝就请姜子牙镇之。太公掐指一算,知道恶煞神下界也是天意,为了人间安宁,他教人们宜送不宜敬,办法就是正月初五乘恶煞神休息之机,家家户户扫除垃圾,祭送“穷媳妇”离门。每年正月初四晚上,各家各户把家里家外大扫除一遍,扫下的垃圾放在一个角落,再由妇女用五色花布缝一个象征穷媳妇的布人,把布人供在门角,祭祀一番。次日凌晨,给布人插一个麻雷炮(二踢脚),端上头天扫下的垃圾,出门向南走三百六十步,把麻雷炮当空一放,然后顺手倒掉垃圾,在地上捡一根柴火棍,表示接上了财帛,转身回家,不能向后看,否则“穷媳妇”就会跟来。由此习俗,当地方言一直把垃圾叫做“恶煞”。此习惯实际上就是过年后一直禁忌打扫卫生,借此习俗来一次卫生大扫除。
正月初六又有过小年,也称过“人戚(儿)”的风俗。相传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梦见泾河老龙王托梦求救,结果李世民没有看住魏征,斩了老龙。老龙责怪李世民不讲信誉,向阎王告状,要和唐太宗辩理,因此唐太宗大病不起。军师徐茂公卜卦,算出唐王不到阴间走一回难免此灾。徐茂公准备了礼物,写了谍文,一起烧化。唐王瞑目后,就到了阴间,这就是民间所传“小唐王游地狱”的神话故事。唐王到了地狱,见了阎君和崔判官与老龙当堂对质,并非见死不救,又向阎君许下进献北瓜的口愿,才被送过阴阳界还了魂。唐王复生后,满朝文武皆大欢喜,但李世民在阴曹地府七天七夜,饱受惊吓,卧床不起,精神恍惚,老说梦话。丞相魏征派秦琼,尉迟恭日夜把守宫门,才能安睡一阵。眼看大年即将来临,唐王的病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徐茂公又起一卦,得知唐王的病要好还须一年的疗养。大臣们担心时间长了朝政有失,商议有何良策,徐茂公沉思一会儿献计说:“我有一法可救我皇,就是提前过年。”众臣问:“什么时候过?”徐茂公说:“过罢大年六天后再过小年,不就满一年了吗?”众臣一听无不高兴。征得唐王的同意,朝廷就颁旨全国,统一于正月初六再过小年。从此,过小年的习俗就流传下来。民间又把小年称为“人戚(儿)”,是因为朝廷当时下禁令,从过大年到过小年,这六天内一律不准走亲会友。就这样,把正月初六又称“人戚(儿)”。此后,人们没有特殊的事情,一般都等过罢小年再走亲会友。过小年与大年基本相仿,要放鞭炮、吃年夜饭、挂灯笼、点香烛,但已没有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那样的繁杂程序和礼俗。
正月初九是“鼠喜日”。相传正月初九是猫儿的舅舅窦豆的生辰。这天,猫儿都要上窦山给舅舅祝寿。猫是老鼠的天敌,无猫鼠自由。这一天猫都上山,老鼠就乘这个自由之日给儿女们办喜事,因此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鼠喜日”或“老鼠娶亲日”。每逢正月初九,妇女们忌做针线活一天,为的是怕扎烂鼠窝,引来鼠祸;有的地方还忌担水,怕担回老鼠来。据说这一天夜里人静时,可以听到娶亲鼠队的串铃声和欢叫声。这当然是一种神话,但过去当地风俗,这一天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要放一些好吃的,据说这样能取惠于鼠,不再乱啃衣物、食物。
到了正月初十,陕北不少地方有捞“金籽头”的习俗。传说很早以前,太上老君派仙童把各种五谷杂籽撒在地上,长出了庄稼,从此人们懂得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粮食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那时的庄稼浑身长穗,产量很高,打下的粮食吃不完,因此就有人不爱惜粮食,随意糟蹋食物。时间长了,土行孙驾云上天宫,把人间挥霍浪费粮食的恶行告给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听后大怒,就率领天兵天将和仙童玉女到凡间,把所有的庄稼从根上起一捋到穗头,这时狗跪下哀求,“老君开恩,把这点小穗头头留下给我吃吧。”老君仁慈了一下,说:“可以把这点穗头就留下给你,蒺藜苗、倭瓜、葫芦留给那些造孽的人们,你要好好看管,不得糟害。”这么一来,人间除了蒺藜苗、瓜茄葫芦,其它谷物庄稼一枝只有很短的一穗。人们这时才真正体会了粮食的宝贵,再不敢任意糟蹋粮食。农村每逢人们吃饭,狗在院子里、家门口或屋里面对面守候,据说就是监督人们不要浪费食物。相传正月初十是太上老君的寿辰,人间为给老君祝寿,祈祷老君开恩给人间赐福,其实也是警示后人,不要浪费粮食,就把这一天定为“金籽头日。”当地农村过去在金籽头日,一大早要放炮烧香,吃金籽头捞饭,第一碗饭要献在最高的墙头上,让太上老君来尝。
2、潮州的春节习俗
潮州的春节习俗跟其他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潮州在春节的时候通常都要“掼春盛”,这个是潮州的特色。一般习俗有:
1、吃团年饭。潮州市人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2、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州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3、拜年。初一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4、掼春盛。春节期间,潮州的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盛 ”(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盛”)。
5、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要蒸年糕,主要是为了敬神,这两天家里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做年糕,潮汕地区叫“粿”这天也是孩子最高兴的一天。
3、潮州过年有哪些习俗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是除夕,俗称“过年”。 除夕之前,全城百姓都在忙着四件事,这是过年的前奏曲:谢神、备(米旁加果)料、扫舍和买年货。 潮俗,年冬至过后,家里要谢神。 备(米旁加果)料做(米旁加果),是将大米和糯米,分别浸于水中几小时,使米质松疏捞干后于石臼中舂成细粉,晒干。这是做(米旁加果)的主料。小户人家,家里没有石臼间,就要到邻居大户人家“借臼”。那时,邻居之间的人情味很浓。 扫舍要选择吉日,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日,各家的主妇最忙,把屋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对一些常年少用之物,都要清洗。此种民俗,与现在提倡的爱国卫生运动很一致。 买年货视家贫富而定。一般的年货为京果海味,家禽蛋品和豆制品。鲜活的年货,则留在过年时购买。供送礼用的江浙食品,如南京的板鸭脯,金华的火腿,都很畅销。 在忙完这四件事之后,十二月二十四日,传说是“神上天”之期。是日,家家户户都要拜“糖桃”。一方红纸,上面用软糖摆成一粒桃子的形态,称为“糖桃”。此物沾住“灶王爷”的嘴,让其“上天说好话,落地保平安”。 “神上天”之后,从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小月推前一天),这三天是各家制(米旁加果)馅和做(米旁加果)之期。 过年的(米旁加果)品有三,鼠壳(米旁加果),又称乌(米旁加果),挲(米旁加果)包和菜头(米旁加果)。(米旁加果)的(米旁加果)馅有绿豆、红豆、芋呢和花生糖四种。有人说:“潮州姿娘(妇女)好做(米旁加果)”,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风俗如此,你就是不吃(米旁加果)也得学会做(米旁加果)。新媳妇若不会做(米旁加果),逢年过节时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过年祭祖,要到除夕日下午。 过年,家里已成年有收入的小辈,要给长辈送“压岁钱”,长辈也要对未成年的小辈给“压岁钱”,户户如此,体现了尊老惜幼的美德。 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团聚吃年饭。若是开商店之家或受雇于人者,则在店里吃年夜饭。年夜饭要吃蚶,意为“合赚”(盈利成倍)。要吃猪血煮蒜,吃猪血意为“发财”,吃蒜,顺口溜说“食蒜有钱囤(潮音劝有钱可藏之意)。” 店里的年夜饭,在吃得觥筹交错,杯盘狼藉之后,店主就给员工发“压岁钱”。(当年还没有发明“奖金”一词)按一般规矩, “压岁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额,也有发相当于二个月的工资额的,叫做“双压岁”。酒足饭饱钱拿,店主就宣布店中员工或提职,或提薪,或辞退。对被辞退的员工,说了“请另谋高就”和“店小水浅养不起大鱼”的门面话,被辞退的员工就陷于失业的群体之中。 商店对办事得力人员或掌握技术的师傅,年终还要再送一笔钱,叫做“食青”。这是一笔白用免还之款,店主发“食青”钱,就是要留此人在店,不让其“跳槽”之意。 除夕之夜,全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对春联最常见,但对其义能周知者却不多,主要是“桃符”二字。古时,新年以二桃木板悬门旁,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藉以压邪,谓之桃符。后来渐次演变为将此四字分左右写于大门之上,省去桃木板。现在,潮州城里有些百年以上的老屋,大门上尚有此四字。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这对联语是明朝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在未及第之前,写给孙畔村的孙员外六十华诞之期的贺寿联,后来渐次演变为春联。此联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四百多年,现在街上的任何春联摊子,都可见到,但多数人却不知此联的来由。这是联坛佳话,不可不记。 除夕贴春联,除旧布新,图个吉利。市上的春联,都是吉祥如意的话。此俗在建国后仍盛行不衰,但对联语的平仄已不大讲究,把春联的下联错贴为上联的随处可见,人们对联语的认识正在日渐淡化。 除夕之夜不睡觉,称为“守岁”。是夜家人团聚,共话家常,其乐融融也。若聚族而居者,大厅之上,叔伯兄弟,妯娌姑嫂,共叙亲情,亦一乐也。现在此民俗为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所取替。 新年正月初一日,亲戚朋友就要相互贺年,还要带小孩向亲朋家的长辈“拜年”。受贺的长辈,要给小孩每人一个红包,用红头绳札住,挂在胸前,叫做“栽须”,祝小孩快长快大和长寿之意。红包里的钱有多少?视亲疏而定厚薄,没有定规。 贺年之俗,从正月初一日可延续至初三日,视亲疏而定贺年先后。新女婿给岳家贺年,都是初一日清晨就到,若生下一个胖娃娃,外祖父和外祖母会笑到合不拢嘴。 街上贺年的人流,络绎不绝。有身份者穿上三尺六(长衫),着上一尺二(阔裤管),头戴瓜皮小帽,外加一个马甲,这是清代的服装。到了民国年间,脱去马甲,换上一顶毡帽,长衫阔裤如前。小孩随长辈去贺年,穿上新衣服好不高兴,边走边放小炮仗,雀跃非常,此太平年月之风光也。
4、过年习俗的方法
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过年吃年糕、水饺、汤圆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年糕因其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再加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口味,特别受杭嘉湖一带市民的欢迎,市场空间很大。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是春节的传统食物。而过年吃水饺,则是受到了北方过年习俗的影响,但和面、剁馅、擀皮等复杂程序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速冻水饺成了超市一个大卖点。
北方过年的习俗或许是要讲究一些,虽然已经告别了在坑头上打哈哈的年代,但传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改良。家里的女人在这段时间总是最忙的,由其是年三十,早起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备年货,鸡下锅,肉剁馅,鱼去鳞,虾剥皮,菜切片,面和团,一切有规有矩,轻车熟路。北方各家几乎都是“大户”,大的不在财,而是人,所以过起年来,吃饭也成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找不到那么大的桌来容纳十几口的人。于是家里的女人又要做些许的牺牲――等待第二拨的饭局。桌上大战后的战场,最终也是要落在这批“后进部队”前来打扫。而年饭总是要吃的比平时早的,因为还要给胃留点空间去塞满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饺子。无疑,这顿美味也是要由家里的贤妻良母来主持的。这并非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只是成了种形式,没人会为此抱怨。
除夕这天的重头戏,就是晚8点全家会掐着时间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可是5个小时过去了,人们便又要絮絮叨叨的数落一番,这似乎也成了惯例,总是对这样安排下的喜庆提出点意见。我倒也不保持缄默,毕竟是关了自家的大门,躲在家里的说说闲话,谈不上什么雅与俗,也不必担心有什么会走露风声的秘密。
年这15天的头,也就真是重在这么一天了,大年初一的街道也只是冷清。不善于熬夜的北方人,在这天总是会感到特别疲倦。因此在聚会的过程中,卧倒的人数也会比往常多出几倍。当然这样的礼遇只属于男人与孩子们。女人还要象昨天一样,将熟悉的套路再重新演练一遍,这天也就算是过去了。
大年初二,这时也冒了个尖,差不多是该休息了,而再睁眼的时候,又要换一家串门子去了
5、二十四节气各有什么特色饮食传统?
一、立春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二、雨水
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三、惊蛰
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宜:多吃新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萝卜、苦瓜、芹菜、油菜、山药、春笋、甜椒、洋葱。水果有梨,海鲜有螃蟹。其他为莲子、银耳、芝麻、蜂蜜、鸡、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四、春分
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此时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较易发,要注意防护。
宜:进食辛、甘温偏之物。主食选择热量高的,并要多摄取蛋白质,宜清淡可口。推荐食物有胡萝卜、卷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韭菜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苹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莲子等干果,豆浆等饮料。
五、清明
太阳黄经15度时为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
宜:清凉的寒性食品,并减少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的摄入。吃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山药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银耳、香菇、牛蒡、鲩鱼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的水果也应吃些。
六、谷雨
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除了精神养生来调节情绪外,还可食用一些能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
宜:食富含维生素B、碱性、养阴润肺、暖胃健脾及调节人体情绪的食物。豆类有黄豆、大豆。蔬菜有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西红柿、菠菜等。水果有葡萄、香蕉、橘子、草莓、柠檬等。其他有海带、天然绿藻类和瘦肉等。宜食香椿,但不能食之过量。
七、立夏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此时胃病较易发,要注意防范。
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酸味食品,还要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蔬菜有洋葱、土豆、冬瓜、芹菜、西红柿、黄瓜、丝瓜、山药等。水果有山楂、香蕉、苹果、桃、草莓、西瓜等。干果有芝麻、核桃、花生等。水产类有海参、泥鳅、鲫鱼等。其他有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八、小满
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此时人的生理活动处于一年当中最活跃的时期,故消耗的营养较多,需要及时进补。
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食用一些清凉的食物,但不可过于寒凉。推荐蔬菜有黄瓜、胡萝卜、冬瓜、丝瓜、荸荠、藕、西红柿、山药等。肉类有鸭肉等。水产类有鲫鱼、草鱼等。水果有西瓜、梨、香蕉等。
九、芒种
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要注意防范。
宜:以清补为原则。此时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适当补充钾元素,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为主,水果为香蕉,蔬菜为菠菜、香菜、油菜、卷心菜、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等。
十、夏至
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由于夏季出汗多,体内易丢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较差,所以常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宜:清淡,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宜多食酸味,常食咸味以补心。适宜的食物有西红柿、黄瓜、芹菜、冬瓜、莲藕、绿豆、草莓、杏仁、百合、莲子等。
十一、小暑
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此时刚进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宜:以清淡味香为主,饮食上要多注意卫生和节制。多吃蔬菜和水果。推荐食物有西红柿、山药、黄瓜、西瓜、苹果、蚕豆、绿豆、牛奶、豆浆等。
十二、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此时的人体容易被暑、湿等邪气所侵扰,故要重点防治中暑。饮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宜:多吃些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及蛋白质。此时适宜的食物有山药、莲藕、土豆、西瓜、香蕉、大枣、莲子、绿豆、豌豆、海参、甲鱼、鸡肉、鸭肉、瘦肉、鸡蛋、牛奶、蜂蜜、豆浆、绿茶等。
十三、立秋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视这秋天的开始。立秋会带来“秋燥”的相关疾病,应多吃些润肺的食物。
宜:适当多食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食物,酸味果蔬也应常食用,这些包括萝卜、西红柿、山药、扁豆、藕、茭白、南瓜、豆腐、莲子、桂圆、糯米、粳米、枇杷、菠萝、乳品、红枣、核桃、蜂蜜、芝麻等。
十四、处暑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此时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湿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
宜:吃温补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适宜的食物有芹菜、菠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十五、白露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标志。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平喘、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包括竹笋、萝卜、胡萝卜、鲜藕、梨、苹果、红薯、小米、鸭肉、核桃、木耳、蜂蜜等。
十六、秋分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此时要特别注重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宜:适宜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饮食应以温、淡、鲜为佳,如藕、鸭肉、秋梨、柿子、甘蔗、黑木耳、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
十七、寒露
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注意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以免耗散精气津液。
宜:多食些甘、淡、滋润的食品,可健胃养肺润肠,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这类食物包括萝卜、西红柿、莲藕、胡萝卜、冬瓜、山药、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鸭肉、牛肉、豆类、海带、紫菜、芝麻、核桃、银耳、牛奶、鱼、虾等。
十八、霜降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此时易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补气养胃。
宜:以平补为原则。适宜的食品有洋葱、芥菜(雪里蕻)、山药、萝卜、紫菜、银耳、猪肉、牛肉、梨、苹果、橄榄、白果、栗子、花生等。
十九、立冬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民间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此时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起居养生重点重防“寒”。
宜: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钙和铁的食物。适宜的食物包括大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绿豆芽、油菜、洋葱、西红柿、红薯、苹果、香蕉、枣、梨、柑橘、豆腐、木耳、蘑菇类、羊、牛、鸡、鱼、虾、海带、牛奶、豆浆、蛋类、核桃、杏仁等。
二十、小雪
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此节气前后,天气阴暗,容易导致或复发抑郁症,因此,要选择性地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
宜:多食热粥。热粥不宜太烫,亦不可食用凉粥。昆时适宜温补,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同时还要益肾,此类食物要腰果、山药、白菜、栗子、白果、核桃等。而水果首选香蕉。
二十一、大雪
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本时节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同时此时也是食补的好时候,但切忌盲目乱补。
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温补食物有萝卜、胡萝卜、茄子、山药、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鲫鱼、海参、核桃、桂圆、枸杞、莲子等。
二十二、冬至
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宜:食种类要多样化,谷、果、肉、蔬菜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物要温热熟软,并且要清淡。宜食胡萝卜、西红柿、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同“大雪”)。
二十三、小寒
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人们应注意“养肾防寒”。
宜: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来防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些食物有韭菜、辣椒、茴香、香菜、荠菜、南瓜、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鳝鱼、鲢鱼、木瓜、樱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等。此时比较适合吃麻辣火锅和红焖羊肉。
二十四、大寒
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所以应注意防寒。
宜: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风寒邪气的侵袭。饮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宜食用的食材同“小寒”。适当增加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佐料。
6、古时候年月饭是怎么来的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7、“年夜饭”家里还有做12道菜的吗?
当然会做12道菜,家在东北,年夜饭都是在奶奶家吃的,在奶奶家12道菜绝对要有,可能还会比12道多。奶奶有四个孩子,三十那天都会去奶奶家过年,算起来也要有十几口人。所以12道菜不算多,我觉得一边做年夜饭,一边和亲戚唠唠嗑也是过年的一种年味。
我们家年夜饭最大的特点就是肉,各种肉。肘子肉、猪爪、猪耳朵、猪头肉……单论猪的肉就能给你弄一个大拼盘,老人家一定要小孩子们啃个猪爪,挠挠好兆头。更不用说羊肉、牛肉、鸡肉了,总之年夜饭这顿可以把你平常能吃到的肉都给上齐。
有了肉就一定要有鱼,一般都是一条大鱼直接上,清蒸或炖或红烧。放在年夜饭桌的中间,象征着年年有余。还会有各种海鲜,虾是必须有的,还会有螃蟹、虾爬子之类。
说完肉和鱼再来说说菜,在我们家我最喜欢的凉菜是凉拌粉丝白菜,味道清爽解油腻,一般都是直接上一大盆。还会有各种炒青菜,芸豆、酸菜、还一定会有一些奶奶不知道去哪里挖的野菜。
其实十几道菜看似很多,吃一吃也没剩多少了,奶奶还会把剩下的菜分给各家,所以也不存在浪费什么的。
人们都说“年夜饭是中国最重要的饭局”,那么自然也是一家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一顿饭。
我是一个70后,记得小时候,我家里年夜饭基本就是4-6个菜,但是肉和鱼即使再困难也会有的。家里当时4口人,能够吃上这么多菜,尤其是炖的软烂的大肥肉片子,感觉就是“最丰盛”的饕餮大餐。
刚开始有春晚的那一年,我听邻居说她家过年要安排10个菜,回来用羡慕的语言向妈妈描述:“人家过年10个菜”!妈妈听了说:“今年咱们也做10个菜!”当时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出去四处跟小朋友炫耀家里过年要做十个菜。
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那10个菜,炸虾片、炸花生米、拌心里美萝卜都上桌凑数了!不过真的让我在小伙伴面前“展扬”了好久!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哥哥和我分别成家有了孩子,我们家里年夜饭的掌灶者,也变成了我!
年夜饭我家里自从我掌灶以后,接近20年的时间基本年年都是十二道菜!而且全是大盘子上菜,虽然吃不了但正应了那句老话“家有余财”!而且过年图个吉利、喜庆,年夜饭菜品必须要双数,而且十二道菜代表过去的十二个月。我觉得过年只有把菜摆满一大桌,才有过年的氛围,才热闹!以下是我家里年夜饭的菜单:
我来回答一个,以本人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家现在没有做12道菜了,我不允许,以今时今日的饮食水平,纯属浪费。 所以,这个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到了我这里,被我打破了。
在小时候爹妈当家做主的,年夜饭,就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12道菜。大过年的,在中国任何年代都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加上以前的年月,人们生活经济并不是很好,平时更没有大鱼大肉吃个够,所以在传统节日时,都是杀鸡杀鹅买鱼买猪肉。。。。等等。
一是为了节日庆祝,二是为了口馋吧。毕竟以前肉类的实在少了。平日里吃的并不多。
但到了我本人成家后当家起,我就不搞这些了。现在这代人不缺少吃的,我也好,孩子也罢,要什么吃的平日没有。
从肯德基到大排档,酒店,宵夜外卖什么都有。真心不缺吃的,像现在的小屁孩子,从幼儿园就肯德基,什么牛排,自助餐。还有现在的人吃的量也少了,现在一家老少四人,就算其它家庭6人吧,12道菜也吃不完。
以普通家庭为例,好的菜,特别的菜做不来,不管是好肉还是昂贵的海鲜,做法也只是做家常的。
我家乡是广东潮州的,那没有了传统的12道菜,我们年夜饭吃什么? 火锅。
就一个电磁炉上火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鲜肉的就市场买,其它的像海霸王类的冰箱里有。吃不完初一初二接着吃,吃多少拿多少,不会浪费。
总结来说,就是现在的人不愁吃不缺吃,吃多少菜都可以,平日大家忙,聚会时间少,现在过年吃的就是一个气氛。
在我的观念里,没有什么传统不传统,其实很多传统现在也是渐渐的废了。最明显的就是大过年的烟花爆竹。岁月无情,生活开心就好。
大年三十晚上那顿年夜饭,做12道菜的肯定是有的。家里团聚吃饭的人多,若有十个人吃饭,那一定是要有12道菜的。
我以前有回在大年三十前两天请人在家里吃饭,一共九个人,我记得我是做了十菜一汤,每盘菜都是满满的,汤是一整锅鸡汤。
最后吃得也没剩什么菜,基本上像这种聚在一起吃饭,饭是不太可能会吃多的,即使一个大男人,也是盛小半碗的样子,那么菜的消耗量就挺大的,会喝酒的人,是边喝边聊天。
所以,按一人一盘菜的标准来算,另外再多准备一、二盘菜,基本上就是够了的。喝酒的人是特别会吃菜的。若是吃饭的人不喝酒,战斗力也不强,那么按人数少做一个菜也是可以的。
不过,我这是属于经济型的算法,因为我个人不喜欢剩菜,所以算准了做。
但有的人家里讲究的,吃饭的人虽不多,但家里的菜的样式是多样的,盘数一定要够。确实,过年嘛,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子,满满一桌菜,这样的年味才浓。
在农村过年,家里孩子多的,一到过大年的日子,就会全部回家团圆,那菜就绝对不止12道了。
“年夜饭”家里还有做12道菜的吗?12道菜,真的不多,我估计很多家里都是要超过这个数的。
坐标河南最南的信阳,河南少有的除夕不吃饺子,而是吃年夜饭的地区。小时候感觉年夜饭很忙碌,从早上起来厨房就充满了烟火味,炉子上炖的腊味,咸鲜味让人直流口水。说到十二道年夜饭菜,肯定是只多不少,首先腊味就有腊鸡、腊肠、腊肉、腊鱼等,热菜有鱼、羊肉火锅、清炖的鸡汤、蛋饺是我妈妈的拿手好菜,酱炒的鸡脚…妈妈的味道
年夜饭家里有做12道菜吗?
以前,每家每户吃年夜饭,大部分都是以12道菜为标准来办置做菜的食材,我们这里,以前,年夜饭一般做四盘八碗俱多,这是传统传下来的习俗。物资紧张年代年夜饭做十二道菜,每家每户的菜,几乎内容都相同的。
"四盘八碗"就是四个盘子和八个大碗装的按传统习俗的要求,做的年夜饭菜肴,是以猪肉、鱼、鸡为主这料做的菜。每家每户做的这十二道菜的内容几乎相似。
而现在不同了,物资比较丰富。除做传统菜肴以外,还有很多家庭不断改革创新了很多菜肴。
所以现在的年夜饭比以前丰富多了,不至12道菜哦,20几道菜30几道菜都有!
我做的年夜饭,基本没剩菜,和做多少个没关系,得看这12个菜是不是好吃!
我是二姐,我来回答下年夜饭家里还有做12道菜的吗的问题。
那么年夜饭现在还保留12道菜的说法吗,二姐觉得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而且很多朋友们都有这个习惯,而且这里面二姐觉得12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让我们觉得应该稍微多一些而且还是偶数才比较好。因为偶数代表着好事成双所以在我们的老话里面这个菜品的数量也很吉祥,随意这里面一直都有这样说的12道道的说法,但是并不是说非要12道菜可以,人多的时候可以做16道,人少的时候可以做8道菜这些都是可以的,而这里虽说是12道菜但就是一个吉祥的寓意,并没有说非需要准备12道菜才可以的,那么二姐也和大家说一下都准备什么饭菜比较合适。
如果人多的话准备12道菜,可以不将凉菜算到里面,在餐前可以将水果、花生等坚果都摆上桌,然后摆上一些饮料或者糖水,之前二姐还做过罐头给家里人吃,味道非常的鲜美可口而且觉得很好吃的,一般亲戚朋友来了都将这些摆上去然后再来一些糖果摆放到餐桌上,家里人一边聊一聊家常一般将这些美味都摆到桌子上,等一会就开始一起忙碌起年夜饭来,而如果年夜饭吃的人比较多的话,可以将凉菜也算进去,比如说将炸肉丸子素丸子做成花样摆放到餐桌上,这样可以作为一个凉菜。另一个凉菜的话可以做一个五彩大拉皮,把萝卜丝黄瓜丝等食材都均匀的摆放在餐盘上然后搅拌上甜甜的芝麻酱,再放上一点猪肉酱放到最顶上,等到上桌的时候准备一个干净的筷子然后搅拌一下,这样吃起来的五彩大拉皮就丰盛可口而且味道非常鲜美的。
主菜的选择:二姐也会放一点酱好的猪耳朵或者猪蹄热一下当作其中的一道主菜,这是一道很主要的肉菜而且寓意也非常好,一般都准备一些猪肉的 美食 也象征着事事如意。
当然鱼也是不能少的,都说年年有余这句老话,也就是说有了鱼才能让这道年夜饭显得大气还不会单调,因此二姐会给家里准备两条大鱼做红烧着吃。另外家里小孩子也比较喜欢吃蝉蛹,二姐也给家里人做点蝉蛹吃也是非常好吃的,这也是二姐要给家里人做年夜饭的一道美味之一了。另外还有青椒炒一个猪肚、准备点大虾或者海鲜,然后在准备几道素菜再炒几个肉菜给家里人吃,这样做出来的年夜饭的饭菜就非常丰盛了。
以上就是二姐写的关于年夜饭还做12道菜吗的回答。
有的,过年如果是很多儿女一起回老人的家过年比较热闹所以就会做一桌子菜12个菜的样子,12个菜数字也比较吉祥,而且品种也不算少汇聚了大家喜欢吃的菜式。
再就是很多家庭根据自己家除夕夜的人数而定,到底做多少个菜,因为如果人数不是很多就不用做太多种菜,做喜欢吃的够吃就好,因为现在提倡 健康 做多了很多菜剩了就会浪费,而且吃剩菜放到第二天吃也不 健康 的。所以今夜饭也没有特别的讲究必须做多少个菜。
最后就是年夜饭很多地方都是先吃个晚饭就是一些菜和汤品,然后一家人一起看春晚,包饺子,所以后面是还有饺子吃的,所以每家视情况而定就好,怎么喜欢怎么来就好的。
没必要一定多少道菜,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开心的年夜饭不是吗,看看燕姐准备的年夜饭你们你喜欢吗,详细教程看主页
8、小时候最难忘年夜饭是什么?
平时肚里没油水,突然吃顿肉第二还拉肚子最难受。这是小时侯吃年夜饭的记忆。现在好了,天天吃肉也不拉肚子了。[呲牙][呲牙][呲牙]
最难忘的年夜饭是1979年以前的每个年夜饭,农民天天饥饿就盼过年吃顿饱饭!那个香啊直流口水。现在有些人说过年没年味,其实天天吃饱喝足,过年和平时生活是没差别的。吃饱不忘邓小平,小康生活不忘邓小平以后的历届国家领袖。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虽然柴米油盐、副食、布匹等还是要凭票供应,但是人们的脸开始变得红润并时常带着笑容。我们的家乡叫鱼米之乡,河鲜是从来不用凭票供应的,自然,我们日常饭食里,河鲜就是一大特色。年夜饭尤甚之。
年年的年夜饭,都是我们小孩子家年年都最期盼的。家里人口多,挣钱的人少,即便是便宜的小鱼小虾也不是天天能吃得到的。所以阴历年过得又热烈,又满足。
就如同北方进入腊月腌腊八蒜一样,南方进入腊月就要杀年猪,分大鱼(有单位的每年都有福利),开始腌腊鱼腊肉了。年的味道在家家户户升腾,炒阴米,磨沉浆(汤圆粉,沉,音念“蹭”),炸小鱼,打糍粑,轧打糖,切米花糖,酿米酒。再把按票供应的点心酥糖、雪枣和花生买回来。西瓜籽是不要票的。
我们家乡的菜以炖、蒸为主,年夜饭的菜非常丰富。炖菜有头子菜(主菜,包括鱼糕、鱼丸子、黄花木耳、笋丝,加猪油炖),莲藕汤(小排骨和莲藕),白萝卜汤(白萝卜炖肥肠,清汤的),甲鱼汤(现在齁贵,当时小孩子都不爱吃),母鸡汤(家里喜欢在里面放天麻和枸杞);蒸菜有萝卜丝、芋头等,只要时令蔬菜均可以裹上米粉上屉蒸,蒸珍珠丸子,蒸腊鱼,蒸腊肉,蒸粉蒸肉,蒸武昌鱼;炒几样小菜,腊肉红菜苔、菱角豆腐、小白菜,河虾韭菜等等。
通常,大人们的一顿饭要吃过子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小孩子们熬不住,就会合衣睡觉,快到12点时,大人叫起孩子,该吃米酒汤圆了,把小汤圆煮在米酒里,打上蛋花,每人一碗,既醒酒又赶走瞌睡。
这个时候叫小孩,小孩没有一个赖睡的,因为喝完米酒汤就意味着可以给长辈拜年了,一个头磕下去,每人就可得到五毛钱的压岁钱。花三毛钱就可以买五百响的鞭炮,一直玩过初五。女孩子买的是花花绿绿的皮筋,很好看。
后来,我们长大了,来大城市了,再也吃不到那样的年夜饭了。年年过年,年年想,年夜饭的花样和程式也就刻骨铭心了。
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顿年夜饭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
这年月家家都无隔夜粮,我们家也不会例外,但这个年我们还得硬撑着过。这顿年夜饭的参加者只有四个人——一位是年已八旬的曾祖母、一位是刚满13岁的叔父,还有时年仅8岁的哥哥与只有6岁的我。我们吃的东西只有一块糍粑(生产队分给我们团年的,我们将这块糍粑切成条状烤着吃)、一锅碎米野菜粥、还有几粒大颗粒的洋豌豆(这是叔父在水利工地上向一位好心的厨师偷偷讨要的,下工后他走了十多里地才赶到家)。
为什么我们家吃这顿年夜饭的人这么少呢?因为我们的祖父母早已不在人世,而父母又因其它人人都知道的原因在外地换思想,无法回来与我们团聚。
这顿团年饭吃得的确有点苦涩,有点心酸,有点使人无法忘记!
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大年30的晚上除夕夜,每到早上五六点,都会被大人的忙碌吵醒,这时候总会拖着困意艰难的爬起床来,热闹非凡,二叔,三叔,四叔,爷爷奶奶,婶婶们,还有一大群小伙伴,都会来我家,有的洗菜,有的杀鸡,有的杀鱼,妈妈在厨房里生着火,洗锅,等着他们拿洗好的菜通通端到厨房来,烟火缭乱,用的都是土灶,飘香四溢。
妈妈,婶婶们都在忙碌着,爸爸叔叔们都在打牌,说笑吃糖果吃饼干水果,而我们则在一旁,嘻嘻哈哈,那时候在小卖部已经开始营业,我们拿着提前收到的压岁钱,跑到小卖部买了旋转炮,闪光炮,还有小型烟花,在屋子外面的门口放着,趁着一年一度的拜年仪式开始,鱼肉美酒往神桌上一放,然后就各种参拜,参拜前都烧香点蜡,男人们集成一排集体对参拜,然后就鞭炮一响,我们的小炮也跟着大炮一起点燃,围绕着他们转,不提有多快乐了,热闹非凡,这种永远都回不去了,难忘极了
自洗羊杂碎。年三十宰好羊,爷爷就开始在院子架起火炉,烧红烙铁燎羊头羊蹄,洗羊肠羊肚。一番忙活之后,灶房里大铁锅的水早就滚开了,等待着煮头蹄下水。奶奶的手艺总是让村里的妇人们称道,三十的饭桌上也有个七八道热菜,唯有中间用大盆盛着的羊杂最受欢迎。羊肚羊肠,还有羊血豆腐,大缸里捞出的酸菜,掺杂着羊头肉,红色辣椒油飘在期间,丝毫看不出汤的油腻,上面是点缀的青蒜苗。可惜一年也就能吃到这一次,不是因为肉贵,而是清洗收拾羊杂实在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而且,也只有过年,老人们看着儿孙绕膝,才最有心劲去忙活。老人们不在了,传统也就丢失了。与其说我怀念年三十的羊杂,倒不如说我在思念亲人。
小时候最难忘的年夜饭是什么?感谢好友的提问!给了我回答的机会!下面是我的回答!
一,我是1961年出生的人,我今天生活在金沙江边,我的老家在平原大地上,农业灌溉有地下水,大约在1964年到1965年生产队里都打了机井!吃饭,不管是年夜饭,还是平常饭,都得有粮食,不然的话,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粮食得靠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得靠水利灌溉,因为我能村的地理位置,和水利条件好,我没有饿肚子的感觉的!所以,说我从小长大到改革开放,所有的年夜饭都是一样的,没有最难忘的年夜饭的!我们也要承认那年代没有开放资本进来,自然条件差的,是要困难些,特别是山区靠天吃饭的地方,没有水源,只能靠老天下雨的帮助了!
二,我只想说这么一句话,改革开放前,就是再贫穷,也比旧中国时代强的多吧!总没有匪患和剥削吧!在解放前,土匪抢劫是很厉害的,在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过去旧 社会 的黑暗的故事的!这个江山政权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讲话要实事求是的,要对得起先烈才是!我就回答到此!谢谢!
我们小时候最难忘的年夜饭当然是饺子!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成年吃玉米面大饼子,窝窝头,大碴子,小碴子,高粱米,白菜,土豆,萝卜。哪像现在,能吃的东西这么多!白面大米更是稀缺物,也就是农场林场人能吃的多一些,更别提肉了!我们农村人一年到头很难吃到。所以过年能吃顿饺子那真是过年了!
过年大人就狠心割两斤肉,剁上白菜,和出白菜猪肉馅儿,再和好面,就等着包饺子了。
包饺子时,大人小孩齐上阵,说说笑笑就包完了,烧火的烧火,我们小孩儿就开始准备吃饺子的叉子,这是我们自制的吃饺子神器:把一截筷子那么长的高粱杆去掉皮儿,洗干净,用菜刀在高粱杆一头上下向中间各斜着削去半寸,然后把削去剩下的地方的瓤去掉,再看看有没有刺儿,有就弄掉,别吃饺子的时候扎嘴。
煮饺子的水开了,大人就端起盖帘儿,边下饺子边说:南边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就下河!饺子还没熟,我们就围着锅台看,熟了,不能着急,大人得用笊篱盛几个饺子 ,推开门到院子中边晃悠笊篱边念叨着:老的少的圆佑不到的,都来吃饺子喽!
之后我们才能劈了扑隆上炕围在桌子边,各自守着自己的饺子盘儿,用叉子扎上圆滚滚的饺子,狠狠地咬一口,嚼着,美着,乐着,香着……
1962春节大年30的下午,我和弟弟去中山大学扒松树叶,经过水沟边时听到猫的惨叫声,跑过去看时发现一条水律蛇咬住一只猫的后腿,我和弟弟拿住竹杆冲过去,那条蛇看见我们也不松口,我和弟弟商量,猫和蛇都不要放过,我负责打猫头,弟弟负责打那条蛇的头,我冲上去一竹杆正好打在猫头上,那猫当场就死了,而那条蛇被弟弟打了几杆还拼命跑,我冲过去一竹杆打在蛇头上,这条蛇就再也不动了。这条蛇超过5斤,我和弟弟赶快将蛇和猫抬回家,老爸正在家里杀鸡,见我们抬了猫和蛇回来非常开心,马上叫邻居的伯父过来,做了一锅龙虎凤,他儿子还去买了3斤五加皮酒,可能是大半年都未吃过肉,我感觉那晚的肉特别香!
小时候最难忘的年夜饭就是吃“小饺子”了。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平时包饺子都是大个的菜饺子,只有年夜饭的饺子是个头娇小的全肉馅饺子。我和弟弟小时不懂馅的问题,只感觉吃过年的“小饺子”好吃[捂脸]。
每每现在回到家里,我们姐弟还开玩笑说,我们想吃“小饺子”。[害羞]
那难忘的“小饺子”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也喜欢上 健康 的“大饺子”了!
9、老北京春节习俗
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相比,虽然北京的春节习俗已经有了些变化,但是老北京的丰富年俗毕竟让人怀念。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作为一种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并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之中,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喜悦和期望。春节以其独特魅力向世界传播、展示着文明古国、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