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70年代婚礼的嫁妆

70年代婚礼的嫁妆

发布时间: 2022-10-24 09:58:51

1、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时,人们在生产队集体出工,挣工分。那时,物质还比较匮乏,有的生产队一个工日价值最少值2分钱,好一点的生产队每一个工日价值1角多。那时一元钱太值钱了,人们可以办许多事。

六十年代初期农村的陪嫁是这样的:

青洋伞,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伞和运动鞋!那么,那时人们平时用什么伞呢?一种油纸伞,手工制成,骨架和柄都是竹制成的,伞面由多层皮纸加桐油制成,比较重,虽是纸做的,但比较结实。穿什么呢?布鞋。与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那时的鞋底是由妇女用一层一层的破布片重叠,然后用苎麻线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一般不能在水里走,花时很多,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双!劳动时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树皮作经,由笋壳或稻草为纬编织而成,有时也加烂布带。不结实,不好穿,只有一个鞋底,上面由绳子绑缚。故运动鞋、布伞是作陪嫁、彩礼之用。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变成了“两机两转”。两机指收音机和缝纫机,两转指手表、单车!其中单车最为奢侈!几乎在农村中不能实现!更主要的是缺货,开始还必须分配指标!农民甚至一般的小头目不可能有指标!那时有粮票、布票、烟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应指标),有些东西只有体制内的人才有!农民手中没票!当然,八十年代就逐渐不要票了,后来将所有的票都取消了。时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轮,滚滚向前。也许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是这样的彩礼,这样的陪嫁。可这一切真真实实……

六、七十年代刚好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期

说到农村财礼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应景而已,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价了,另外带女方去供销社买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伞就行了。至于陪嫁一般也就一床盖被一床垫被而已,还有两只红色杉木箱装著自己的衣服鞋袜,再带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脚盆.马桶),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农村嫁娶了。

不过在七十年代后期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财礼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来,有脸盆架.五斗柜、大衣柜等等。

有人说,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在我们这这三大件,应该是八十年代了。六七十年代结婚也不叫彩礼,那时我们这里叫“聘礼”也只有8块钱,嫁妆也是非常简单。不像现在开口就是天价彩礼,房子、车子,那时的女子可没有现在的值钱。

2、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州农村婚俗

选日子
大喜之日一定要选个良辰吉日,新娘出门也要选好吉时。这是老一辈非常看重的。
结婚需知——喝甜汤
苏州要喝三样,分别为甜汤、汤圆和茶叶水。
苏州接新娘的习俗
苏州是中午接新娘,苏州新娘接回新家的时候是鞋子本来就穿好,自己走到车里的,等到了新家以后,要新郎的妈妈在新娘的腰上绑一个红绳子,再由新郎抱到新家里去。
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
苏州传统的婚俗文化大致分为七步,分别为嫁妆、迎亲、新娘子出门、拜堂、入洞房、闹洞房和新娘回门。
① 嫁妆
嫁妆是姑娘出嫁之必备,嫁妆自然是越多越好,老苏州的嫁娶习俗是生活用品等一概由女方“包办”,到了现在嫁妆也主要是生活用品、家电等,但基本上都是从古时候延续下来的“老门道”。
嫁妆里有一些物事非常重要:嫁妆打头阵的子孙桶必不可少,一般由新娘哥哥或弟弟拎着头一个进新房,但这个原先在生活中派用场的家什,如今已经缩微成个头比过去小几倍的摆设了;另外,新房里的如意碗筷少不了,碗里必须盛满米、桂圆、红枣、花生,寓意幸福美满,是长辈给新人的诚挚祝福;首尾系着红绸的一双甘蔗,也是寓意着新人生活、事业节节高。
② 迎亲
古时,把迎亲称为“亲迎”,意为新郎官骑高头大马亲自去迎新娘。迎亲队伍里有江南丝竹等乐队,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女方家听到乐声,就知道新郎官马上到,及时做好准备,专门操办婚事的喜娘会指点几时几分轿子该停在“喜神方”、新娘梳妆打扮后的洗脸水该往哪泼……俗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么由来的,“泼水”在苏州很多地区仍然作为一种传统婚礼习俗被保存下来。
新郎官快到新娘家时,新娘家赶紧关上大门,亲戚朋友问媒人和喜娘要“喜钱”和喜糖,讨个好彩头;新郎官要准备蹄膀、圆糕、鲤鱼等礼品,随迎亲队伍抬到新娘家,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现在虽然没有了高头大马和丝竹乐队,但是婚礼车队、鞭炮声声、亲友把门讨红包等,也同样把迎亲的气氛弄得热热闹闹的。
③ 新娘子出门
脚不能着地,出门时由父亲背出门,或者按照这种意思穿父亲的鞋子到门口,再换上自己的鞋子,有些地方有新娘不能低头换鞋的说法,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鞋子外面跶一双父亲的鞋子,到门口时脱掉就可。
④ 拜堂
新郎把新娘接回男方家后,要 “拜堂”,拜父母、天地,拜和合二仙,其中拜和合二仙是苏州特有风俗,相传和合二仙是寒山寺高僧,主管“和合”,在老一辈眼里是苏州的“爱神”。现在一般简化为新娘向新郎父母和长辈行见面礼。
⑤ 入洞房
新娘、新郎宴请完宾客后,被簇拥着送入洞房,就开始“坐富贵”,“坐”是有讲究的,谁先坐就谁受压,而现在的男士都体现“绅士风度”,总是自己先坐下,这也成了 “怪不得苏州男人怕老婆” 的玩笑话的渊源。
⑥ 闹洞房
这是苏州人结婚的重头戏,各种各样捉弄新人的点子,这时候都能拿出来“闹”。苏州历来就有闹洞房“三日无大小”,不管年少、年迈,都可以闹,据说还有洞房不闹不兴的说法。
⑦ 新娘回门
原来传统的新娘回门是在婚礼后第二或第三天,由新郎陪同新娘到娘家,一场正宗的苏式婚礼才接近尾声。不过现在大多改在了结婚当天回门,即新郎、新娘去酒店之前。
其他相关习俗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伴娘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掷 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压床:结婚前一天,请一童男在新床上睡一晚,压邪,并寓意生子。
甘蔗:女方要准备甘蔗越长越好,代表日子以后结节高。
摸喜蛋:新房里各个角落都会放,但比较隐蔽,让童男童女进新房摸,找到了就可以吃了代表美满。

3、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有哪些:
一、针线盒自古针线便是女红的必须品,会不会女红便是判断女子是否可以成为贤妻良母的标准。陪嫁备针线盒有个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做为人尊敬的巧手能干新娘。因此,针线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须品,古时候无论是贫民老百姓还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妆都要备它,婚后更是用它作为生活和消遣的一个工具。
二、合欢被合欢被在悠久的历史里被赋予的丰富的表征与寄托,自然而然的和风花雪月联系在一起,也成为新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合欢被寓意着新人们婚后能够和和美美、白头到老的美好。在古时候,父母们总要备上十几二十床合欢被。被子越多,甚至象征女方家越富有,对女儿越疼爱。现在对合欢被的数量已经不讲究,配备两床表达美好祝愿就可以了。
三、鸳鸯枕鸳鸯从古至今都是爱情的永恒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因此也多用来形容相互扶持的,相亲相爱的夫妻。“鸳鸯枕”陪嫁则更是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四、龙凤毛巾龙凤毛巾,顾名思义一条龙巾,一条凤巾,一般是要准备两条的,新娘新郎各一条。其实,毛巾自古就是喜庆的象征。在新娘的嫁妆上备上毛巾,不仅是为了烘托结婚的喜庆,更是为了表达家人对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们的婚后生活温馨贴意、长长久久、幸福甜蜜。
五、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宝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妆的喜盆要用红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后亲手递给婆婆。婆婆接过喜盆,则证明婆婆正式接纳了媳妇。喜盆中还要放置一些有着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红枣、莲子、桂圆,以寓意早生贵子;大葱和明子,以祝福将来生孩子聪明等等。
六、喜梳喜梳也是中国结婚传统嫁妆的必备物品。在婚礼前夜,新娘由长辈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堂。婚礼后,还要将新郎和新娘的头发梳在一起,秤之为“结发”,有“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4、60年结婚嫁妆大变迁,还记得当年的"老三件"吗

五十年代嫁妆
铁皮暖壶自带花
脸盆镜子一块拿
围巾吊着链链子
鞋袜配成对对子
娘家陪个柜子
铜闩铜锁铜链子

5、70、80、9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分别都是什么?

要说起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结婚的时候这三大件儿都有哪些,这让我回想起来父母那一辈的一些事情,当然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并没有参与,但是在我长大以后,父母有意无意当中也提及了很多次,他们结婚时的那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结婚的三大件儿是什么。

首先来说在70年代的时候想要结婚,需要准备的三大件儿,主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其实这三大件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从这三大件儿的用途来看,就知道父母那一辈的人是多么的务实,自行车是为了上下班使用,这样可以让自己去工作不迟到,下班也可以很快到家。

手表是可以让自己准时上班下班,让自己非常有时间观念,缝纫机就更不用说了,这是对家庭非常有帮助的一件设备,因为家里面的衣服,裤子,被子,褥子等等,很多都需要缝缝补补,甚至在过去那个年代,买衣服不方便都是有自己做衣服,所以缝纫机绝对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大件儿。

再来说说80年代结婚的人三大件儿是哪些,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叔叔阿姨们,他们结婚时需要的三大件儿,就更加先进了,那就是冰箱,电视和洗衣机,这三大件儿也能体现出了人类的进步,都可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的设备。

到了90年代的时候结婚的人,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结婚时的三大件儿就比较丰富了,根据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所以选择也会不同,通常是彩电,录像机摩托车,洗衣机还有金首饰任意选三种。

6、70年代年轻人筹备婚礼需要的三大件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7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短缺,三大件是经济实专力的象征,要属购买三大件还得有供销社的票,一般人家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有钱没票是买不了这三大件。

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那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就30多块钱,要买一块手表谈何容易,要养家,自己得吃饭,要走人情,买一路手表最起码得攒一年以上钱,还得人托人走后门,那个年代手腕子上带一块手表,特别是夏天老远就看到手腕子亮花花的,有点自豪感,人都显得有气质。

(6)70年代婚礼的嫁妆扩展资料

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下,人们的收入明显增加了,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三大件也随之而水涨船高,消费水平从百元级提高到了千元级,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