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威信县风俗

威信县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24 05:43:48

1、威信婚嫁习俗是什么?

结婚风俗就是结婚的礼节。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它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比如,将请期(商定迎娶日期)并于纳吉(送礼订婚)中。

而亲迎之后的合卺(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闹洞房和婚后的“回门”等仪礼过程受到更加的重视。

2、威信县西环路好耍不

威信县西路很好玩的。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隅,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威信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扎西系威信原名)。
威信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有记载着红军长征时从事革命活动的“扎西会议”会址。这里有传统的风俗民情,很值得去玩耍去放松心情。

3、三峡地区特殊的埋葬习俗有哪些?、

三峡地区墓葬资料内容丰富,从目前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墓葬资料获知,历史上三峡地区的人们安葬死者的方式大致上有三种葬法:一为土坑葬;二为瓮棺(罐)葬;三为崖葬墓。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埋葬习俗——悬棺。

关键词:三峡地区;埋葬习俗;悬棺

在我国的东南方的武夷山地区,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北至重庆的小三峡,大约有10多个省市,发现了放置在悬崖绝壁上的棺木,甚至于近来在陕西的商洛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崖葬。悬棺不仅中国有,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有。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遥遥在上。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时代的?它们属于什么人的葬俗?又因为有的悬棺或崖葬处在离水面60至100米的绝壁或绝壁的洞中,就使人们不禁要问,它们是怎样被放置进去的?这些问题就成了千古之谜。

一、三峡流域悬棺出现的时间
小三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是长江支流大宁河风光最秀美的一段。这里也散布着许多悬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学家在大宁河上游取下一具棺木,从棺木的主人和殉葬品判断,这具棺木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四川珙县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的僰人悬棺,起于秦,止于明。四川内江发现的古代崖墓,其年代为东汉。

二、何人留下的悬棺葬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三千年前,《周礼·夏官》记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之民。”“七闽”,经学家郑玄注解:“七乃周所服之因子。”《逸周书》载周成王二十五年大会诸侯于东部,四方贡献方物:“东越海直(蛤),颐人蝉(缮)蛇”。 再上溯《商书·伊尹朝献》中记伊尹为四方令,管理四方部族,正东有“沤(颐)深之民等九夷十蛮,越沤(颐)箭(剪)发文身……”武夷山可归入越沤之中,这是三干五百年前。因而就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江西贵溪龙虎山船棺,据考察推断也是越人遗迹。陕西商洛一带的崖葬,据推断是古巴人的葬俗。重庆巫山小三峡的悬棺,据推断当属古代巴人所为了。东汉至唐,湘、川、黔、鄂边境的五溪蛮,有悬棺葬之俗,为古三苗后裔所为。三国时浙江临海境内的“安家族”,葬俗与武夷相似。明代,四川珙县悬棺属于僰人。也有人把僰人和古越人关联了起来。
有人据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沿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考虑到进行这种葬俗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
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所制约,他们不可能去作对自己来说很不便的事,或者不容易办到的事。据此认识,我认为,我们已发现的这些悬棺或崖葬大都是古代一些渔民所为,至少他们的劳动与生活是和船有关
其一、从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来看,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和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这就可以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其二、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其三、葬制规格低,除了处在崖洞和悬崖外,葬法简单。陪葬品少或无陪葬品。这种葬制符合山溪渔民的社会结构。这种山溪渔民的社会组织基本以家族为主,家族与家族之间无隶属关系,也就无严密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也就无极富和极穷,所以除极个别可能有什么特殊性外,葬制很平淡。这很符合山间小溪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有人把悬棺葬与道教文化联系了起来。但是本人认为,悬棺葬与道教文化基本无关。其一,悬棺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现今发现的最早的已是商周时期了,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要到东汉才形成;其二,作为道教的思想道家虽然在春秋战国已经形成,但它的影响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并且,道家的思想是无为,薄葬,与悬棺葬不相容;其三,同为道文化发祥地之一,并且就在龙虎山北邻的三清山,有同样的悬崖绝壁——西海岸,却并未发现悬棺葬或崖墓葬。

三、悬棺是如何放置的
确定了悬棺和崖葬是古代山溪渔民所为后,对我们认识这些渔民为什么要把棺木放置在山崖和怎样把棺木放上去很有帮助。作为渔民,他们特有的本领是造船和织网了,而在建筑、农具制造、手工工具制作等方面,肯定要落后于农耕民了。所以,同时代农耕民已有的技术,渔民不大可能具备。像现在大家所推崇的吊装法,需要有技术、物资、人力和财力,以家族为主的渔民很显然无法办到。而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仅仅是为把棺木草草地放置到天然的崖洞中或简单地搁置在插入崖壁的两横木上究竟又为了什么?所以,我们就不能以农耕文明来设想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也许,他们放置的方法是极其简单的。
当来到小三峡,一定会被展现在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禁不住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网上查这种特殊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结果是由于水流等外力沿岩层裂隙的冲刷作用,当下部或底部岩层(块)被冲蚀或侧蚀掉,上部岩块失去了下部或侧部的承载体,在重力作用下,只要被触发就会沿构造纹理或裂隙而发生崩塌作用,沿裂隙或软弱岩层面,岩块不断的自由崩落,残余形成了悬崖绝壁。
山体崩塌,这种局部的地质地貌的变迁,使我们的先民有了“安身”之处——悬崖。山体崩塌还会出现一些独特的景象。在长江三峡大坝未建之前,国家年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加固三峡地段两岸的山体,以防止山体崩塌。设想,三峡中的某一山体如果崩塌了,那么,水运不通,下泄的水流被堵,从崩塌处往上游,水位抬高,两岸被淹,河道变宽,还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这启示我们,山体崩塌还会使河道堵塞,形成天然的水坝。水坝以上的水位抬高,形成湖泊,而且完全有可能将水面抬升几十米乃至百米。这当然要看山体崩塌的位置和崩塌的规模了。龙虎山悬崖上的天然洞穴就证明水位曾到过近百米的高度。因为据地质专家推断,这些洞穴就是由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一旦成为湖泊,经过几年的积蓄,水美鱼肥,能不吸引渔民吗?而且这样的湖泊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存在着。
早期湖泊的形成为早先的渔民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但死后葬到哪里呢?崖壁上不是有天然的洞穴吗?渔民从船上把棺木抬上去一放。最早来到这些地方的先民不会用深奥的思想去考虑怎样安葬死去的亲人更符合本民族的特性。还要说明的是,他们用的木材也是就地取材的。棺木上发现的手柄就是为扛抬的方便而设的,发现的绳索也是抬棺木用的。
但是这种早期湖泊形成的水坝是不牢固的,随着溢出坝体的水流作用,坝体的高度渐渐下降,水面也跟着下降,到最终达到现在这样。在水面的下降过程中,也自然要有人死去,亲人们也会依照先例,把他们放置到崖壁上。但水位已经下降,也就自然地把棺木安放到低一点的位置上了。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序”排列了。而早先贴近水面的洞穴,现在看来也就高高在上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在溪流中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有的高至百米。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
重庆巫山小三峡崖葬,就可以解释了。假如在大宁河汇入长江处的灵芝峰一带出现山体崩塌,那么,从灵芝峰往上,水位将大大提高,大宁河就成了一个水库,成为湖泊。这样,大宁河就成了渔民捕鱼的理想之地。于是就有一批渔民在此长期“捕鱼为业”了,死了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葬在岸边,即现在的山崖。至于古栈道,也有可能是在山体崩塌后,为了行船拉纤的需要而作的。从大宁河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古栈道直达陕西镇平、湖北竹溪的情况来看,大宁河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一条水上通道,可能在军事和经济上曾承担过重要的作用。当大宁河的水位抬升后,迁道就不得不作在了崖壁上,而在塌下的泥石被冲走后,这些古栈道就自然地高高在上了,留下了一道景观和一个千古之谜。
当然,在人们的葬俗观念形成后,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到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后,可能有一些人为了某种追求,采用某种方法把棺木放置到高处。但那肯定是属于后来的事。
至于认为葬得高为求吉利的观点,也是后人在解释前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臆想。在云南昭通市威信县,有几处僰人悬棺,所处的悬崖下有可至棺木的斜坡,明显有人工开凿的痕迹。在四川的珙县,有几座悬棺所在山,人是能很方便地爬上去的,当然也就能安装“天车”了。但这肯定是在悬棺葬的风俗形成且已有一定的技术和物质条件后才能做到的。而且,那时这些早先的渔民可能已经上岸成为农耕民了。悬棺葬的最初目的已经发生改变了。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三峡考古之发现.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东南文化200年第三期长江三峡地区远古人类埋葬习俗(墓葬)资料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杨华
3.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
4.中国国家地理西南区
5.三峡旅游指南

4、四川有哪些民俗?并写出这些民俗所蕴含的意义。谢谢!

1999年9月,在国内贸易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众化名优菜点联展联销月”活动中,由成都市选送的37个菜品一举被评为“中国名菜”,8个小吃被评为“中国名点”,如果加上四川在历届全国和部门的比赛中获奖的菜品及具有风味特色的名优菜点、风味小吃、快餐等,没有人能说得出四川到底有多少个品种榜上有名。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简而言之,其意不过是说四川土地肥腴,气候湿润,岁无水旱之忧,因而出产丰饶。民既殷实,当然可作国之仓禀。
盆地之内,几乎没有什么物种不可在此安家落户,畜牧放养、农耕种植、野生物种,品类浩繁,这就为饮食所需的各种原料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老天爷如此慷慨地为这方土地捧出了众多的“食资源”,加之川人富足闲适的生活态度,便一步步将四川味道送上了历史和现实食府的最高厅堂。
一地有一味,一菜有至味,任何一种菜品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原料的选择或变化,制作的精细及偶然的灵感,外来手艺的借鉴与改造,调料的重新搭配与生产……,这些菜与原料的独特不无关系,再加上各地同样独特的调味品,如郫县豆瓣、阆中保宁醋、犀浦酱油,蒲江豆腐乳、新繁泡菜、汉源花椒等,匠心独运再加各种巧合,因而才能将味道调和到最佳。
川味以它独具特色的魅力为大多数世人所青睐,但愿它也能被您喜爱。

彝族服饰——
鸡冠帽 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大小一千二百多颗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象一只“唔唔”啼鸣的雄鸡。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象妮尾绿(一种美丽的山花)一样美丽。男的长得象金竹一样标致。他们在一个月夜。来到森林中约会,被森林中的魔王发现了,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凌辱而逃走。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然雄鸡高叫,魔王听到鸡的叫声,才停止追赶,美丽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来,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一只雄鸡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这时,雄鸡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苏醒复活。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鸡冠帽,是彝家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每年过“尼遮西”节时,彝家姑娘们都要绣制一两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鸡冠帽上的大小银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远光明和幸福。
——藏族服饰——

藏族头饰

藏帽

藏族男子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带的人,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镶衬,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露出白衣,额部以白巾交叉而缠,白巾上又缠黑巾,黑白分明;而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绉褶花裙,凡领边、袖口、围腰都以五色丝线镶绣,以宽约五寸,长达丈余的青黑布缠头,突出的白色在于裹白布绑腿。 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尤其从刺绣图案中往
苗族服饰
往可以寻出苗族的历史和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禄劝、武定、安宁一带的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四川各民族的信仰
——汉族——
祭杜主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祭蚕虫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药王菩萨 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网络全书之一。四川紧邻陕西,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四川各地如新都、广元、三台、蓬溪、石术等地均有药王届,将孙思邈作为药王菩萨供祀。
宝光寺数罗汉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新都县一带。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贿耳目神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除夕祭树 汉族信仰习俗。流传于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郊天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东渠县一带。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夜,各村农户皆在村外南野外设置香案,摆上供品,焚香明烛,向上天跪拜叩首,祈求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祭毕,观察天象及其及变化,以此预测来年庄稼丰歉。
烧袱子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庆坛 汉族信仰。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旧时,人们常将住宅或庙宇里旧有的一块石头一截磉磴奉为神灵,知名人士为坛神。逢年过节要向其烧香化纸,在上面淋鸡血祭祀。平时,不准儿童、鸡犬去践踏。遇有灾疾瘟疫,或为求吉利,要请僧道术士跳神“庆坛”。
下阴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意即下到阴间与鬼魂沟通。主持者为端公、道士、巫婆等术士。如久病不愈或诸事不顺等,便需举行此仪式,向亡灵询部原因及解决方法。
画符水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如遇家人生病,请巫师来家举行此仪式。打一碗清水,巫师用手指在水中比划符,口中念诵咒语,声称如此这般水中已有灵,病人喝了能除疾病。
送花盘 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遇有家人生病时,需请端公或自家举行此仪式。届时,备好香烛纸钱,用碗装一点米饭,置于一大盘中,再把盘送到病人床前踏板上,由端公或家属进行祈祷。祷毕,将盘送到岔路口,祝祭一番后将盘中物品抛掉。据说,这样可以送走瘟疫,使病人迅速恢复健康。该习俗现仍在一些山区流行。
--------------------------------------------------------------------------------
——彝族——
吉罗彝族信仰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宝贝。祖先遗留下来的某种东西或祖先喜爱的某种动物,人们认为附有祖先的神灵,可保佑家人的平安。
祭齐罗尼荷 彝族信仰习俗。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净宅 彝族信仰习俗。久病不起或家中遇到不吉之事,便认为家宅不洁净,需请祭师举行净宅仪式。届时,主人家准备一头猪、一只鸡、一撮荞麦和18根柳枝。祭师将柳枝插于门前平地上,将猪、鸡放在一旁,一面念经一面扫倒树枝,认为鬼魔、晦气便被驱除了。
捞油锅 旧时彝族的一种神判方式。失物者怀疑某人为偷盗堵而又无确切证据时,举行此仪式。仪式由巫师主持,在高山上举行。将菜油倒入锅中烧开,巫师念咒语后向锅内撒一把米,向油吹一口气,然后令失物者和嫌疑者轮流赤手伸入锅中捞。如嫌疑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末偷;否则为偷了。失物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真失,否则为虚报。藏族也有此神判方式。
打鸡卜 彝族信仰习俗。作以占卜吉凶社员祸福。用锤将一只鸡打死,抛出门外,观鸡身定吉凶。鸡头向外为吉,向内为凶。横向为不吉不凶;鸡身侧卧或年地为凶,坐或立为最凶。
--------------------------------------------------------------------------------
——藏族——
造小塔 藏族信仰习俗。以印模压制泥胎,经烧制而成。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大小不一,小者数寸,大者尺许。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一般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活动。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放置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认为可以消灭虫灾,使粮食获得丰收。
绕佛塔 藏族信仰习俗。佛塔为佛教重要标志之一,一般内藏佛经,外刻佛像,历来为佛教徒所敬重。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方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平安。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信教必须经常念经,但很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当于念一遍。因此,转经轮成为许多藏人的日常活动,许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经轮有大小和质地的不同,但里面都装有经卷。转经轮时,黄教信奉是非曲直时针方向转,黑教信奉反时针方向转,否则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 藏族信仰习俗,藏传佛教祈福禳灾的仪式。流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举行驱除鬼魔、预庆吉祥如意的法会。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种神佛鬼怪,在广场或寺院厅内随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高声呐喊,以驱除鬼魔。当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 藏族信仰习俗。流行于金川县。当地藏族认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据说,这样可保一年顺序。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以示庆贺。
忌捕鹰雕 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民认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吉利。
白石崇拜 羌族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
——羌族——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 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习俗。又叫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习俗。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长信仰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 羌族信仰习俗。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习俗。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
——土家族——
敬梅山神 土家族信仰习俗。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猎神,猎人出猎前都要先祭祀他。传说,古时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斗中,衣服被撕破,浑身受伤,但仍拼着力气,最后打死老虎,为民除害。后来人们奉她为山神,加以祭祀。
跳曹盖 白马藏人信仰习俗。流行于平牙县、南坪县白马藏区。每年农历下月初六举行。“曹盖”系白马藏语音译,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据说,这样可将鬼怪赶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四川茶文化
饮茶习俗
饮茶习惯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吃完早饭,而今天恰好没什么活生的人们或者是老人们便纷纷的涌向茶馆。 .成都人饮茶有其独特的盖碗茶具,即:茶盖、茶碗、茶船子。一张竹子制的靠椅,一张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还有茶馆里跑堂的沏茶师傅的手艺,相信如果您有机会亲自目睹,您一定会兀自惊讶不定的。
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坐在茶馆中,茶客们可看川剧、可听 清音、可溜鸟、可打盹儿或者看看闲书、录像片、要么就两三个人 凑在一块儿摆龙门阵,不时还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游走其间,大家都消遥自在,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可以深 深感受到社会群体的亲和,感受到成都茶馆儿的浓浓的地方特色。 此外成都茶馆儿还有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功用,它起着“会客室”、 “俱乐部”和“民事纠纷调解处”的作用。旧时成都至般市民的住 处不宽敞,有客来时,谈话不方便,于是主人手一挥:“走,吃茶去” 人们也习以为常。欣然前往。至于“俱乐部”,中山街茶馆的“鸽市”, “百老汇”的“雀雀儿市”自不必说了,它们本身就含有“信鸽”、 “雀雀儿市”俱乐部的性质,其他的比方说专门下各种棋的、唱“围 鼓"的等形成的俱乐部茶馆也很常见。

茶馆

茶客

盖碗茶

茶师傅的工夫

沏茶

茶艺
四川茶馆
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六腊之战”的战场。可以说,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茶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作为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演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
四川茶馆除了卖茶,还卖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后的茶馆还增加了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赏花赛鸟,以至于唱卡拉OK、看录像节目等,内容愈来愈时髦、新颖,但它作为民间传统社交活动场地的功能始终没变。

汉族交通习俗。用两根长竹竿扎成担架,中间部位置一凉椅或坐篼供乘坐。旧时交通不变,抬滑竿十分盛行。现在,抬滑竿仍十分流行,仍在一些旅游圣地如峨眉山、青城山等地流行,并变成当地一个旅游项目。
背二哥 以背运东西为生的人。又称背老二。见于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背篼一个、绳架一副、丁字拐杖一个。一般背50千左右货物,走累了,便用丁字拐杖置于背筐下支撑休息片刻。如果背运是集体行动,领头的背二哥要呼吼节奏感强的号子,统一众人的行动步伐。
鸡公车
鸡公车,木头制成,两个扶手,一个轮子,又称独轮车。车身微翘,形似公鸡,推动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居传为诸葛亮所创(即木牛流马),但无从考证。
解放前后的成都,除少量的汽车和黄包车外,城镇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便是独轮的鸡公车。这种一个“磙磙”的鸡公车,既可作货运工具,又是一种独特的客运工具。现今在一些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还能看到这种交通工具。

5、谢谢你告诉我关于贫穷孩子的事

我,来自偏远的乌蒙山区农村;我,曾经是高考状元;我,曾经是省级三好学生;我,毕业于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我,曾经休过学;我,曾经历经坎坷;我,曾经失落过;我,曾经没有爱情;我,曾经受人歧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一直坚持往前走,为了我的理想;我坚信:“只要不放弃,我就一定不会失败,因为我还有希望,还有梦想。”

送给朋友们的话:“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是更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祝愿天下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们都幸福快乐!”

很早就想写点关于自己的东西了,今天中午正好有空,所以就随便写点,就当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点总结吧。作为一个西部偏远山区的农村人,注定了我的成长过程总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同年人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乌蒙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贫困的农民家里出生了。为了讨个吉利,父亲给我取名“祥”。我是这个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我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喜悦,但是也给这个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增加了不少压力。

在我的生命中,虽然历经坎坷,但是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我的经历与很多人的经历都不太一样,为了完整的告诉大家我的故事,我得从我的家庭说起。

我父亲的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家道殷实,到了我爷爷这一辈,有六个兄弟,两个姐妹。曾祖父是个开明的人,所有的子女,无论男女都送去上学。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年多了,早年在贵州省安顺高级中学求学,但是在高二秋季学期末的时候,遇上了当时禁烟(当时很多人上学都不带钱的,就带上一些鸦片,当做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队的人,惹上麻烦,被学校开除。随后,辗转来到贵阳市修文高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当时由于日本入侵中国,从沿海来此避难的有钱人家的子弟。)上学,途中历尽艰辛,等到了学校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春季学期的开学时间,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从高二开始重上(在安顺已经学过半年),要么从高三开始上(高二下半年还没上),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应该把浪费的半年的补回来,所以就上了高三。没想到的是,到了期末的时候,爷爷的成绩不但赶上来了,而且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高中毕业后,爷爷来到了西南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做起了教书先生。解放后,遵照家乡的风俗,长子不远离,他放弃了去云南省威信县政府工作的机会,留在家里。在文革期间,由于诸多原因:思想有问题(被诬陷的),奶奶的父亲是当时云南省镇雄县的大地主,奶奶的哥哥是蒋介石在上海吴淞战区的师长,于是遭到批斗。这一斗,就是很多年,从此,家道中落。直到1977年,父亲结婚,利用外公家的关系,才得以出狱。爷爷出狱以后,年龄大了,没了工作,不过爷爷的毛笔字很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经常有人请他写对联、墓碑、墓志铭等,日子过得也还不错。爷爷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谢谢您,亲爱的爷爷。
奶奶比爷爷大十岁,她离开我们的时候,那时候我才五六岁,所以对她印象不是很深。但是,听父亲讲,奶奶是个很能干的女人,和爷爷感情很好,他们算得上是当地的模范夫妻了,当时村里的很多大事小事,都是他们调解的。只是至今令我很遗憾的是,没能和奶奶一起生活久一点。
爷爷有五个弟弟。最小的弟弟,因公遇难,永远离开了我们。最大的弟弟,也是西南师范学校毕业的,后来参加了滇桂黔边区纵队,解放后,留在了云南省文山州(相当于地级市,他是个大禹式的人物,即使三过家门,也不进屋的!所以,有一次父亲和他开玩笑说,你还不如我们村的村长,至少村长还能照顾我一下,而你呢,什么好处也沾不上!),历任中学校长、县长、县委书记、文山州州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其他两个弟弟,也上过学,后来在家乡结婚生子过日子。还有两个妹妹,出嫁后,日子过得也还不错,最小的妹妹还培养出了我们亲戚中第一个英语博士,现在在俄罗斯。
父亲,是个直爽、善良、聪明、有远见的人,但是因爷爷文革期间受到批斗,故不能上学。父亲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从我记事开始,就记得家里每年常请大夫给父亲看病,所以家道一直不是很好。父亲这一生,为了养家,什么都干过:做过生意、盖过房子、建过高速、做过烟草公司仓管......。但令父亲一生感到高兴的事情也有很多:二十多岁的时候,父亲贷款八百块,盖起了我们家的新房子(遗憾的事,由于华电在家门口盖电厂,前几个月被拆除了。);父亲朋友很多,遇上事情总会有人帮忙;不管家庭条件有多难,父亲总是坚持让我们去上学......。父亲,不愧是个伟大的父亲。谢谢您,亲爱的爸爸。
这几年,随着我们兄弟姐妹相继毕业出来工作,我们的家庭经济已经改善不少,但是父亲依然闲不下来,一闲下来他就觉得不舒服,所以没事就帮人盖房子,我心里很心疼他老人家,毕竟都快60岁的人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父亲的身体一直就不好,能活到今天,真的算是奇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晚年能够过得幸福些,能够多享受几天的好日子。
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但喜欢唠叨的女人。自从来到我们家,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至今想起来,母亲这一辈子,真不容易。其实,母亲也是个最冤的人,嫁到我们家来,原本是冲着我们家有钱,但是她不知道的是,由于文革,我们家已经是个破落户,还遇上个身体不好的丈夫。母亲,大多数时间都在操持家务,唯一的一次做生意,是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家里经济紧张,母亲在舅舅的帮助下,在街上摆了个水果摊。记得那时候,我们每天都盼着母亲早点回来,(回来我们就有水果吃了),但是每次都很失望,因为,母亲没有一次带回过水果。现在想起来,母亲也够辛苦的,也很坚强,她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母亲,身体一直很好。但是,由于年轻的时候,为了我们受苦受累,现在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一到天气变化就浑身疼痛,有时候疼得晚上都难以入睡。真希望她老人家身体逐渐好起来,陪我们一起多过几年的好日子。
还有就是我们兄弟姐妹了,我们一共四个兄弟,一个妹妹,我是老二。哥哥,十年前师范学校毕业,现在在家里上班,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外工作,还有一个弟弟(我最不放心的弟弟,折腾多次,现在总算懂事了,家伙很有才华,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十大杰出青年等,现在正准备提前一年毕业。),还在上大学。
哥哥,其实是我们家很重要的人,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他和母亲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给我们力量。哥哥也善于交际,朋友很多,在爷爷去世,还有他结婚的时候,来的宾客很多,给我们家争足了面子。作为长子,家里最累的活都被他做了。谢谢您,亲爱的哥哥。
哥哥也是伟大的,199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担任月薪60元的代课教师(11年的收入恐怕还不及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一干就是整整11年,从未间断。到了今年,也就是2009年3月才转为公办教师,在老家一所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书,他的任务很重,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都有他一个人负责,学校很偏远,没有通公路,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话信号。但是,为了孩子们,他默默的工作着,开心、快乐的工作着,他觉得他的工作很有意义。
还有就是我了,我从小就很懂事。但是我的身体素质是兄弟中最差的,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思考,长大后我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就是邻居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自从我开始懂事以后,我就一直记得我们家很穷,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很多:别人家都住平房,我们家还在住瓦房;别人家有电视,我们家什么电器也没有;别人家用日光灯,我们家还在用15瓦的白炽灯;别人家过年杀猪是为了自己吃,而我们家过年杀猪是为了卖给别人;别人家把地租给别人种,而我们家每年都租种别人的地;别人家的孩子起床就吃早饭,我们家的孩子起床从来没早饭吃;别人家的孩子到夏天就穿背心和凉鞋,我们家的孩子上高中了还没穿过背心和凉鞋......。
我们家也是经常被人欺负的对象。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记得很多人无缘无故的欺负我们家。特别是有一次,村子里有人结婚,父亲母亲去帮忙。在所有的事情弄完之后,按当地的风俗,也是出于礼貌,结婚的人家把帮忙的人都请去吃顿感谢饭。结果我父亲刚坐下来,就被伯伯以及他们的孩子们抓住就打,不问青红皂白。父亲是个直爽老实的人,从来不会得罪任何人的,而且经常帮助别人。所以,我至今都不明白这些人想干嘛?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说也没法说完。

小学一年级是在家门口上的。当时一个亲戚在我家门口弄了个民师班,父亲就把我送去上学了,没想到我的学习成绩比很多比我大的孩子还好,获得了我人生的第一个奖品——一本作业本。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来到了离家三公里左右的另外一个民师班上学,成绩依然很好,获得了我人生的第二个奖品——一支圆珠笔。但是到此时,我一直以为学校就是找一间屋子,再找个人来讲课就是了。直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才到了我们村里的小学,在姑姑的班里上学。姑姑,是个很严格的教师。不过我很听话,没让她失望。在这一年,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姑姑不教四年级的课,我又转到二年级时候的老师的班里,我的成绩也很不错,期末的时候,老师奖励给我一个笔记本。但是也是在这一年,语文老师说了一句令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话:“你不够踏实,以后要踏实些。”当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不是表扬。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姑姑找了关系,把我转到了当时学校最好的班级,在这一年,我有悲有喜——第一次经历数学考试不及格;第一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照片被贴到了学校的办公室。
小学生活,整体上还是比较幸福的,当然也有失望的事情:从来没有吃过早饭;也没有吃过零食;从来没有穿过背心,夏天依然穿着冬天的衣服;从来没吃过馒头、包子之类的东西(我们家地少人多,父亲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能有饭吃就不错了,所以每次看到邻居的孩子吃包子、馒头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当然也很少吃到猪肉,更别说牛肉、鱼肉了。我们家每年养的猪,到过年的时候就杀了,大部分猪肉卖给有钱人以换取来年的日常开支,剩下几块不是很好的猪肉留着过春节。最痛苦的是,要是养的猪病死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来年很难吃到猪肉了,猪油也很难吃到,开水煮白菜的日子就多起来。偶尔也能吃到鸡肉,因为农村人,一般都会养几只母鸡下蛋换点现金作为日常开销。但是,有时候我们家的鸡会跑到别人家的院子里吃东西,就免不了被人家追打,甚至被老鼠药给毒死。这些被打死、被毒死的鸡,家里舍不得扔掉,就把它做来给我们吃。有时候想起来,也够悬的,吃了那么多毒死的鸡,我居然还活着。
小学放学回家,我们是从来不看书的,也没时间看书,每天出去打猪草、干农活。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干完一天的农活,跑到河里洗个澡,回到家里,父母把几个煮好的土豆拿给我们吃,并说上几句令我们高兴的话。
小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村里的初中,当时我还不知道镇上也有初中。后来经亲戚帮忙,转学到了镇上的初中(这所初中,虽然地处乡下,但是,在整个县城名气很大,曾经创下令人惊讶的业绩:中专(那时候,成绩最好的都上中专了,铁饭碗阿。)、市一中录取人数占到了全县的三分之一。),到了当时最好的班级。在初中三年中,也是有喜有悲:喜的是成绩一直不错,认识到了该认识的朋友,学会了自强不息;悲的是初三那年,父亲突然犯病,病得不轻。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哥哥不知哪来的那么大的劲,用弱小的身躯背起父亲,走了好几百米,把父亲送上去医院的汽车。父亲这一病,就是很久,好在舅舅有汽车,每次都是他开车把父亲来回的送到各大医院。也就是在这一年,家庭经济开始紧张起来,到了我们几乎要退学的地步。还记得,这期间,有亲戚还劝我们不要上学了。幸运的是,我有一个比较好的舅舅,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们最多的关心和帮助。谢谢您,舅舅。还有中考,现在想来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中考语文考得太差,没能上中专,结果来到了普通中学镇雄二中。
初中三年也还算幸福,当然也有遗憾:从来没有穿过雨鞋,去学校的路很远,都是山路,每到雨天,路就很难走;也没用过雨伞;也没吃过早饭;也没去过电影院;这段时间也有点郁闷,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报考高中,所以,同桌经常开玩笑说:“等将来我有了孩子,就让你教他小学,等你有了孩子,上高中的时候送到我这里来。”
上初中期间,我们逐渐长大,已经知道上学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时候会去找点课外的书看看,但是我们家很穷,买书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记得,那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喜欢养花,于是把那些心爱的花送给别人,以换来几本旧书。我们每次一拿到书,就如获至宝,躲在屋里争着看,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上了高中以后(高中三年我都住在舅舅家。),由于没能就读于理想中的高中,有些郁闷,一直想让在教育局工作的舅舅把我转到重点中学镇雄一中,结果未能如愿。但幸运的是,在二中,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我的物理老师、化学老师、英语老师,都是当时整个县城最好的。还有我的班主任,她很负责,给了我很多表扬,所以,我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高中三年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高三那年还被评为云南省省级三好学生,并且以全校高考理科状元、全县高考理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
高中期间整体上是比较郁闷的,原本家庭就比较穷,根本就没经济能力上高中。为了让我能上高中,母亲帮助舅舅把刚出生的表弟从一岁养到八岁,换来的好处就是我免费在舅舅家吃住三年。当然也不是白吃的,每次回家,我得带一些蔬菜回去,每天还得辅导表妹学习,有时候还会受气。说实话,有些时候都快崩溃了,但是我心里明白,我是没有退路的,只能坚持下去,所以高中的三年,我真正的第一次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被人瞧不起、受人白眼的感觉......。
高中期间,也是比较艰苦的。每次回家,我是没钱坐车的,只能走路回去,来回40多公里的山路。高中三年也没钱吃早饭,所以造就了我今天的魔鬼身材。也很少有钱买课外书,上学期间我看得最多的课外读物就是别人扔掉的废报纸。就是靠着这些废报纸,我高考的时候,语文取得了高分。
高中三年,为了省钱,我从来没买过一双袜子,别说是衣服、皮鞋了,每次回家都走路,来回40多公里的山路,不知道被我走了多少遍?就这样,高中三年我大概省下了几十块钱,这些钱都用来买书了,所以我高中毕业时,除了几本书和一身穿了三年的破衣服,什么也没有。
虽然舅舅对我还算不错,但是毕竟我不是他们家的人。天天吃人家的,喝人家的,上的还是个破中学,将来有没有出息也不知道,所以免不了有时候说上几句难听的话,很多时候也瞧不起我。我记忆中,我的地位还不如当时在他们家帮忙的一个亲戚(主要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等。),吃的最差,几乎天天都在吃酸菜煮土豆,要不就是开水煮白菜,肉是很难吃到的,早饭是没有的。
大学以前,我在家生活了整整17年。17年间,至今想起来真的很艰苦。每到寒暑假,我们都得回家干农活。我最怕的就是去种土豆,因为山区大部分耕地都是山地,为了省钱,需要把农家肥背到山上。要知道我天生就那么瘦弱,一天折磨下来,都感觉都块崩溃了,何况是整个寒暑假呢?辛苦了一天,总要吃饭,平时,我们吃的都是开水煮白菜,开水煮酸菜,开水煮土豆,烧土豆,烤土豆,玉米饭。条件好点的时候可以吃上几片肉,几块豆腐,吃上黄豆煮酸菜,当然这样的好日子也不是很多,一年下来也就那么几次罢了。
为了让我风风光光的去上大学,高三暑假那年,我第一次穿上了T恤衫,是爸爸在镇上花了6块钱给我买的;穿上了我第一双皮鞋,是父亲在镇上给我定做的,30多块钱;穿上了我人生的第一件新外套,父亲在镇上给买的;穿上了第一条新裤子,小姨送了几尺布,母亲在街上找人做的。
大学期间,我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先后三次获得奖学金,三次被评为优秀学生,毕业论文还获得优秀毕业论文。但是,我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考验也跟着来了,大二期末的时候,我突然病倒了,病得很厉害,幸运的是,交大的老师很好,他们经常来看我。记得班主任李老师,每次来看我,还特意为我带来自己煲的排骨汤、整箱牛奶等;我休学回家的时候,他还到火车站送我,给我买了很多吃的东西。休学期间,为了安慰我,还给我写过几次信。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还有我们的陈副院长也去看过我。还有我的同学,他们真的很好,陪我度过了很多个白天黑夜,直到父亲闻讯从云南赶到西安。但是,遗憾的是:一个陪我度过很多个白天黑夜的同学,也是我的室友,毕业的时候遇到了麻烦,跳楼离开我们了。兄弟,谢谢你,你是个好人。就这样,我在医院呆了很久。父亲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白天陪我,晚上回去。这段时间,父亲瘦了很多。都是因为我,让父亲操碎了心。直到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聊天中,父亲才告诉我,那段时间,他很少吃饭,唯一的想法就是让我能吃的好一点,早点康复过来。多么伟大的父亲啊。谢谢您,亲爱的爸爸。

至今,我还记得,我是2000年7月12号去校医院看病的,这一看就把我看到西安的大医院去了,一呆就一直呆到2000年的10月1号。期间的医疗费有从学校借来的,有班主任给的,还有父亲为了救我,从老家亲戚那里求来的。到了10月份的时候,我的病已经开始好转,但是还没能出院,原本医院还不让出院的,但是此时我已经再也拿不出钱来看病了,向学校求助,向老师求助,他们都说:“我们也不宽裕,只能出力,出点小钱!”没办法,就在国庆节那天,这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含泪一个人离开了医院,独自坐上了回家的火车。班主任知道我要回家后,就跑来火车站送我,还责怪我:“回去也不说一声。”当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比如火腿肠之类的。我告诉他:“住院期间,很想同学们,回去过一次,可是同学们一见到我,就远离我,像是见到瘟疫似的,所以很伤心。为了不再让自己伤心,也为了不再麻烦同学,我就独自回家了,当然我电话告诉过他们的。”
最后我休学了一年。在休学一年的时间里,我承受着别人的不理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要是我不能毕业;要是毕业后,我找不到工作,这些钱,我怎么还人家,我后面的弟弟妹妹以后还能上学吗?记得有一位亲戚曾经说过:“别以为你是上大学的,说不定将来工作还不如人家上技校的呢?”(因为上技校的那个小女孩,家里有关系。不过这个小女孩技校毕业后,好像也没找到什么好工作,很快就嫁人了。)所以,无论如何,我得活下来,我得努力的活下来,我得继续我的学业,我得毕业,靠着这些信念,我在家等了好多个月。

休学的一年里,老天似乎还在捉弄我们这个已经穷困潦倒的家庭。为了给我继续治病,这一年父母租了别人的很多地种植烟草,奇怪的是这些烟草不管你怎么伺候,就是长不大。就这样,这一年我们家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还要搭上地租和成本。为了治好我的病,父母想尽了办法:西药肯定是买不起的,太贵!只得考虑吃中药。我至今还记得,有一天父亲干活回来,告诉我:“有一种中药很便宜,能治我的病。”我的心里很高兴,心里想:“只要能活下去,什么药我都吃。”就这样,我吃了将近1年的中药,那时我也不知道这些药能不能治我的病,所以一直担心身体好不起来,不能复学。但是,老天似乎是有意的在折磨我,折磨中似乎也给予我一点恩惠。几个月后,奇迹发生了,我的身体一天天的好起来,至今依然很好。

在熬过痛苦的将近1年的等待之后,我终于复学了。原本复学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讲,却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别人不知道的说我怎么留级了;知道的都不愿意接近我,害怕被我传染,昔日的同窗见我就像见到瘟疫,一个个走得远远的。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麻烦,最麻烦的是,我休学那一年的学费还得交上,原本就交不起学费的我,这下又多了一年的学费。到这时终于知道上学期间学费交不清了——本想贷款,银行没有批准(估计是因为我休学过)。心情非常的郁闷,不过我是个很坚强的人,不管怎样,我知道我的使命就是毕业,学费我交不起。只要学校不赶我走,我就一直死皮赖脸读下去。幸运的是交大没把我赶走,偶尔还会帮助我一下(在此,我感谢我的母校,感谢交大。),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时间也很快,一年多我就面临着要毕业了,但是学费依然没着落,按照学校规定,学费没交清,就不给报到证、派遣证、毕业证、学位证。要是没有这些,那我怎么找工作,我借来上学的钱可怎么还,我该如何向家人交代?无奈之下,我试着去找工作,并且给所有应聘单位都说明我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借钱给我把学费交清,等我工作后,慢慢的从我工资里面扣,直到扣完为止。投了很多简历,说了很多好话,但是一直没有消息,都快绝望了。就在我几乎绝望了的时候,突然有一个高校的人事处给我来了电话,告诉我,他们同意我的要求,同意借钱给我把学费交清,就这样我在离校的最后一天,也就是7月13日终于把手续全部办完了,离开了我的母校,离开了交大。
后来,我才知道,单位之所以同意借钱给我交学费,还得感谢一个人,就是当时单位的郭校长。郭校长知道我的情况后,就立即做出批示,告诉人事处要想办法把这件事情给办好。谢谢您,郭校长,没有您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后来,为了感谢郭校长,在报到之前,我特意给他写过一封感谢信,并且提出了很多学校建设的建议,后来到单位报到后,我惊奇的发现,这些建议几乎都在慢慢的落实了。郭校长,谢谢你。你永远是我们的好校长,我们的好领导。

大学期间,我的生活也很艰苦,天天吃饭都得算着吃,每天生活费坚决不能超过五块钱,早餐一块,中饭、晚饭各两块,所以高中时期造就的魔鬼身材,继续保持着。我的专业和计算机关系很密切,经常需要用电脑,但是我没钱(奖学金都用来吃饭了),也就没有参与同宿舍同学们一起买电脑,所以,我上学期间几乎就没摸过电脑(除了上课之外),也不会玩游戏。
我的大学也是没有爱情的,因为我是农村来的,本来就穷,长的也不帅,还有病,没有一个女孩子会接近我,会喜欢我。于是,我在孤独和痛苦中渡过了那些让我刻骨铭心的大学生活。
工作后,刚开始还是比较艰苦的。本来工资就不多,每个月还要还学费,偶尔还要给家里寄点钱,我记得我最穷的是工作后的第三个月,也就是10月份。我这个月只剩下40多块钱,没办法,只能天天喝稀饭,吃咸菜,一直坚持了一个月。至今依然还记得,每天总感觉饿,所以每天要吃很多顿。
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我是八月份报到的,报到之前,我身上不到两百块钱,除去车费140块,我剩下的钱不到60块。没办法,为了省钱我买了从西安到洛阳的车票,剩下的车票就靠逃票,这是我平生唯一的一次逃票。等到了单位后,我们8月份的工资是要到9月初才发的,所以我靠着这50多块钱渡过了我工作以来的最痛苦也最艰难的第一个月。
但总的来讲,工作期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学校发展不错,被列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我也收获很多: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两次;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练;中国不确定系统学会员......。 
至今,我依然保持着魔鬼身材,所以,每次碰到女孩子,她们就开玩笑说,要是我的身材也和你一样好,就太好了。她们还开玩笑的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半开玩笑的说:“如果你也能像我一样,从出生到工作前,每天不吃早饭,中饭和晚饭还要限量吃,那么身材肯定超过我,成为天下最漂亮的女孩!”
不管怎样,至今我还活着。我现在一直都觉得,我不是班上最差的,因为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室友,也是在我生病期间照顾我最多的同学,毕业前跳楼自杀,遗憾的离开了我们,而我还依然坚强的活着。

目前的我,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努力拼搏,我坚信:“只要每天都前进一小步,将来就会往前迈出几大步,我的目标也就不再是梦。”
最后,祝愿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来年一路走好,没有你们,我不会走到今天,谢谢你们!


我的故乡:滇东北某个不知名的小山村

6、云南的风俗习惯

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

云南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元阳县彝族与汉族交往多起来后,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点。春节前三天内,家家杀年猪。屋里屋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栽松树,大小门头、灶前厩旁都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年三十晚上不在别人家过夜,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全部还清。

除夕之夜,严禁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小孩。父亲或长子率领全家老小,用托盘托着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全家入席后,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然后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洪水年里庄稼全被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年节首先慰劳狗。等狗吃饱了,然后全家才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天还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天刚刚放亮,全家已经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子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元阳彝族把正月初一称作“女皇日”,妇女不作或少作家务,做菜做饭全由男人操办。饭甄子无论有多大,饭都要蒸得满满的,表示粮食全年有余。初一全天都不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作客,不到菜园取菜。初二、初三才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木刻“请柬”邀亲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

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女儿国”女人忙

“女儿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过完大年就成人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过大年是云南普米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迎接新年。除夕之夜,满了十三岁的孩子们,按照性别各自团聚在一起,通宵作乐,告别可爱的童年生活。一等雄鸡高唱,东方吐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准备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家里人根据要举行成年礼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火塘边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粮食和一只猪膘。猪膘是将杀好的猪掏空内脏、抽去骨头,在猪肚子里抹上花椒、盐巴后风干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7、在古代,哪些地方有悬棺的风俗?

悬棺目前官方认定的是我国春秋时期以前居住在今川南、滇东北一带的僰人人的 风俗,也 有可能是白僚、仡佬人的风俗作品。在云南,今昭通地区沿金沙江、白水江、关河流域是分布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而巴蜀地区,尤其是三峡那片地区也有很多。大体上就是分布在 云南,四川两省地区

8、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一.苗族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早晨,晚辈将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诚地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若干年举行一次,七八年、十来年不等。 “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一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着天边,借着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在仓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去换回谷种。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告呼死活不答应。告劳想了九天九夜,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等谷子成熟的时候,派一只狗到稻田里打几个滚,让谷子沾在毛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发了,告劳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告劳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跑到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计策被告呼识破了,当狗走到天桥时,告呼早派了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一把守桥头,他们把狗打落到天河里,他们想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狗落入天河后赶紧把尾巴翘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游过天河回来了,尾巴上还沾有九粒谷种。告劳有了谷种,赶紧犁田撤种,到了古历六月六日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样的谷穗,一个月后,金闪闪的谷穗成熟了。古历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种一年的日子,告劳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他先舀了三大碗给狗吃了,然后自己才尝新。剩下的谷种,年年播种,使人们都吃上了白米饭。为了记住取谷种的日子,将七月十三日定为吃新节,一直传下来。
节日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饭,天刚破晓,人们便带上新米饭、酒、鸡、鸭、鱼、肉来到田间,祭过先人之后,宴席开始,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将手中的酒杯举到下一位的唇边,老人一声令下,大家接连欢呼三声,便互相敬又酒,一饮而尽。顿时田间笑声回荡,对歌、踩塘、跳芦笙等传统的文体活动开始,直到黄昏。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四月八的活动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广为盛行。
舟溪芦笙节
居住在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娱乐活动。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仿效,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酒数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了第一支芦竺曲;这时带着银花首饰,穿着艳丽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悦耳的曲调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向意中人索取花带,姑娘们则将花带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芦笙管上。三天过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这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仍然背着米酒,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标。此后芦笙高挂,直到五谷归仓,农历“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芦笙节。第四天是闹春,青年情侣,自由谈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龙舟节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要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但年长月久,就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节日时期各地不一,从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鱼而有威信的“渔头”商定。届时,青壮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树叶作“闹药”,到河中闹鱼捕鱼,妇女则在家中备办腊肉、香肠、糯米饭和酒。中午时,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携带酒肉到河边进餐。食毕,男吹芦笙。女唱山歌,尽兴欢乐。到夕阳西下时,才带着鲜鱼回家,另设宴招待亲友或以鱼馈赠他们。
吃信节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根据干支纪年计算)。届时,远嫁他乡的苗家姑娘,极尽梳妆打扮,穿着如花似锦的衣裙,佩戴琳挪满目的银饰物,满“载”节日礼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乡亲。节日期间,全寨欢腾,鼓乐齐鸣,吹起芦笙,翩翩起舞,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百嗄雅山脚、翁雅河畔,人声鼎沸。斗牛、斗雀、跳芦笙、拔河、打球等比赛场上,喝彩声此起彼落。钟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树林里,溪水边对山歌,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花山节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场”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日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节前,几个苗寨联合产生花山会的三人领导小组,连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场在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
届时,披上节日盛装的“花场”,灯笼高悬,彩旗飞舞。花杆矗立。身穿对襟短衣,头缠青色长布,腰来大市带的男子和身着节日盛装、精心梳妆打扮的妇女,吹着芦笙、吹呐,敲着铜鼓,载歌载舞,从四面八方云集会场。芦笙舞贯穿花会始末,赛歌是花会的主要项目,爬杆比赛最引人瞩目。舞狮、武艺竞赛、斗牛、赛马活动,各地不尽相同或兼而有之。芦笙舞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之感,衣着鲜艳的姑娘和着小伙子芦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几个男子一字排开,边吹边舞,姑娘们围绕芦笙队,转圈而跳;有的是小伙子吹笙在前,姑娘联臂纵舞于后,或全场数百人随乐齐舞,歌舞升平,令人心旷神情。舞狮活动别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杆顶端悬挂一个猪头(或一只鸡)、两瓶美酒,舞狮毕,比赛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剥皮的松树制成,又高又滑又细,要想取胜是很困难的,人们常常采用人梯的办法摘取胜利品。爬花杆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边吹笙,边绕杆旋转起舞。一个鹞于翻身上杆,头朝下,双腿交叉紧紧绞住杆子倒挂,吹奏芦笙,一个鲤鱼打挺,身体倒转一百八十度,循环反复一直攀到杆顶亮相。表演者双脚夹住花杆倒挂。吹着芦笙下滑,距地面数尺时,一个筋斗翻下,轻盈自如,赛过体操运动员的技巧,博得全场喝采。妇女的绩麻穿针比赛,饶有风趣,比赛搓麻绳、穿针引线的质量、速度。
勤劳、智慧的结晶为她们带来节日欢乐。花山会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机会,钟情的姑娘会被小伙子撑开的花伞拢去,互相依偎着,倾诉衷肠。花山会到处洋溢着节目的气氛,充满着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
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节。在农历三十晚上,家人团聚,不许外人打搅。他们用半掩门放鞭炮以示此时来人不许入内。初一清晨继续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恶。人们用两手做栏牛、拦羊状,嘴里说:“赶牛,赶羊……”以示六畜兴旺,然后吃年饭。初二开始身着盛装的苗家人走乡串户,互相祝贺节日。好客的主人对来宾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着节日的欢乐。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还要举行“踩花山”、“并牛”等活动。
晾桥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也叫“二月二”。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搬家那天,龙也要跟着搬,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寨里的构罗(长老)们商议一下,决定架桥把龙接来,因龙象征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桥修好了起名为“接龙桥”,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龙船节

龙船节,有的地方又称“龙舟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届时,清水江畔,彩旗飘舞,人如海,歌如潮,几十只装饰一新的青、红、黄龙舟一字排开,泊在争相竞发的起跑线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旌旗迎风“哗哗”作响。每条船上三四十名运动健儿,上着对襟短衣,腰系绣花带,下穿阴丹士林布裤,头戴精巧的斗笠,个个精神抖擞,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师和标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呐喊,指挥龙舟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上,龙船似离弦飞箭,两岸的欢呼声,喝彩声响彻天空。竞赛结束,男女青年随芦笙、吹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声翩翩起舞。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活动相伴举行,增加了节日浓郁的气氛。节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满载鸡鸭、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地区。每年春天,那里的苗族妇女要过一次“姊妹节”,吃上一餐“姊妹饭”。节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们便去田里捉鱼,准备“姊妹饭”、不管她们到哪家田里捕捞,都会受到欢迎。妇女们吃完“姊妹饭”后,便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糯米饭,到游方场找小伙子对歌。小伙子想要吃到糯米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除对歌以外,妇女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爬山节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相传香炉山爬山节是纪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补和玉帝小女儿阿别的。玉帝的小女儿阿别向往人间的自由生活,顺着山顶飞下来,与聪明能干、忠厚善良的阿补结为夫妻并生有三个女儿。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兴之际忽然鸡叫头遍。玉帝规定每天鸡叫三遍时为朝拜时,阿别若不能及时赶到,必有大祸临头。心急如火的阿别在山顶向天空飞奔时一脚将香炉山顶登垮了六层。香炉山没了山顶,阿别再无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没有山顶不能享受人间香火,便罚阿补变为香炉,供烧香之用。为了纪念阿别和阿补的忠贞爱情,苗家人便在阿补变香炉这天过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杀鱼节
居住在贵州省贵定一带的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九都要过杀鱼节。这天,人民起早来到河边,叉起河里的鲜鱼,在河边煮着吃,边吃边唱山歌,吹芦坚,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挑葱会节
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传说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儿阿达惹爱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诺。土官气得要死,说:“凤凰鸟哪能与钉钉雀共窝?”岩诺的老人也劝岩诺:“金银花与地巴菜同不了一个心。”阿达惹被锁在吊脚楼里,不能出去。岩诺每天黄昏赶牛回家,从夯沙跑到老鼻子寨来看心爱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达惹用歌声唱道:“翠鸟关在竹笼笼里,挂牵山上花蓬蓬哩。鸟盼花,花盼鸟,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这天,上山挑葫葱,求山神保佑。岩诺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树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叶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发春雨哩,缠上村儿再莫离哩。”清明这天,两人各自早出家门,正好走在葫葱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俩忠贞相爱感动了葫葱仙姑,促成了他们美好姻缘。因此,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祭鼓节
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传说,人类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他们死后还要回到枫树里去,人死后灵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树心里,木鼓就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后来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袭到现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缰略”为单位举行的,一个“缰”是一个始祖传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他们共同敬奉一个认为祖宗的灵魂住在里面的木鼓。祭鼓节那天,每家准备一头水粘牛,也可以几家准备一头,或买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几百头牛一起角斗,场面是很壮观的,然后再宰杀敬供。按习惯,不论是来庆贺的亲友,还来看斗牛的客人、过路的商贩,一律留下,不准走,人越多,主人脸上越光彩。
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地区。这是关岭地区苗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多年不生育的夫妇们举行的娱乐盛会。现在远超出这个范围。节目多在正月举行,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芦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对歌,谈情说爱,老人围在篝火旁饮酒畅谈。参加者有时上万人,男女老幼竞相赴会。

二.瑶族

1. 瑶族歌舞
盘王节,又称跳盘王,相传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就是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每年到这个时候,恰巧也是秋天收获的时节,为纪念祖先和欢庆丰收,瑶家便于这天会聚一堂,举行“耍歌堂”活动。节日的前一天,寨中就开始杀猪宰牛,备好鸡鸭鱼肉,磨豆腐,做糍粑,将酿米酒拿来招待四方来客。
盘王节场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称为“歌堂坪”,非常宽敞。庆典当天,从上午开始,瑶族男女老少身着传统盛装走出山寨,他们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队伍,汇集到南岗瑶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开始了。而外来的游客也驾车前来观看,山谷中热闹异常。
瑶族的耍歌堂进行游神、过九州、祭法真等仪式,同时还敲锣打鼓、唱山歌、跳长鼓舞、放铳土炮,跳得百里瑶山震动起来。瑶胞们生活于大山之中,土地比别处更为贫瘠,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谓艰辛,但他们也同样张扬自己的快乐,从艰难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欢欣和鼓舞。
与众多民俗节庆一样,耍歌堂还是瑶族青年男女开始交往的机会。当青年男女开始对歌时,气氛就更加热烈了。在瑶家,男孩子叫阿贵,女孩子叫莎腰妹,对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相互表达情意的机会。
歌唱过,舞跳了,热情的瑶家妹子将邀请外人、来宾一起共舞,到这个时候,来宾们也毫不羞涩,自在地与瑶家人一起舞动起来。
2.瑶族饮食
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芋、粟、麦为辅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萝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还按季节采摘竹笋、蘑菇、木耳、香菌等作为菜食。瑶族喜欢自制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日必备佳肴。瑶族制作腊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腌制的"鸟酢",是一种著名的风味小吃。糍粑亦是瑶族传统的风味小吃,是节日必备食品。瑶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特别是节日喜庆,终日痛饮。打油茶是瑶族一种饮食风俗。每天清早起来,烧开水后,架上茶锅,放入一小撮茶叶加油盐小炒,待茶叶香味扑鼻,冲上开水煮滚,即制成喷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瑶族喜喝甜酒。凡有宾客临门,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还有一种瑶族女人坐月子时喝的甜酒,它与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时需加姜片、红糖和鸡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坐月子的妇女喝这种甜酒,可收到强身补血和恢复健康的功效。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9、宜宾有哪些民风民俗?

1、灯会

灯会起源于春天祭祀。灯最早是火把,原始人举着火把上山、到河边祭祀神灵。人们通过摆灯、挂灯来与神灵沟通。



2、祭杜主

祭杜主是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十二月廿三夜是送“灶司菩萨”上天日。“灶司”又称“灶神”,“灶君”,民间贴在灶上的纸马称为“东厨司命”。顾名思义,灶神,在魏晋以后逐渐成为与百姓朝夕相处的家神。

3、祭蚕虫

祭蚕虫属于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 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9)威信县风俗扩展资料

宜宾文化特色:

1、酒文化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有史可考,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

2、竹文化

宜宾是一个以绿色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因《卧虎藏龙》而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则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里,清风徐来,极目之处,尽皆竹浪,北宋文人黄庭坚一句“壮哉,竹波万里”道出了蜀南竹海的气魄和雄浑。

10、公鸡打鸣三省皆知,云贵川省交界处鸡鸣三省旅游区有哪些特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喜欢外出旅游,这样可以感受到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看到不同的景色,也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为了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国内很多地方都会打造属于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云贵川省交界处鸡鸣三省旅游区就非常有特色,吸引了不少人游客前往参观。

公鸡打鸣三省皆知,其实就是说的云南,贵州和四川,因为这个地址位于这三个省份的交界处,早上只要有一个雄鸡打鸣,位于这旁边的三个省份的地方就可以同时听到,所以也有了"一鸡鸣三省"这样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一脚踏三省"的说法,因为这里一脚下去,就是踏在了云贵川三个省份的地界。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特色,很多人专门开车来这里旅游,就是为了来这里感受一下。

云贵川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旅游区是位于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景色却非常优美,也有不少的特色。这里有很多的小景点,而且各个景点都有不同的特色。例如三岔河中心,这里其实就是"一脚踏三省"的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大自然的景色,例如河流、悬崖、峡谷等,这些景色融合在一起,非常美,就好像一幅中国画。在这里还可以拍到非常漂亮的照片,很多游客专门来这里打卡。

除了三岔河中心之外,献山小梯子也是非常独具特色的一个地方,因为它像一座悬挂着的天梯,因此也叫献山小梯子。献山小梯子并不是自然而成的,而是人工修建的,主要是为了运煤以及去往四川,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这里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运煤和去往四川的也有了新的路线,献山小梯子最终成为了当地的独特景点。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