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风俗民情故事的作文
1、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风俗。农历二月半,人们会在这天举办庆典迎“伏虎禅师”,并且邀请亲朋到家中做客。
这个节日的来历啊,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罗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他取火回来,便以身饲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观音菩萨点化了他成为“伏虎禅师”,老虎成了他的坐骑。人们也把二月半这天定为伏虎禅师的纪念日。
农历二月半这一天,是我除了过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阳才刚掀开云彩,探出头来,庙会里已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了。年长的爷爷奶奶为我们化妆,有扮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有扮成肥头大耳的猪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脸上化着大青衣的妆,身披红衣,头戴帅盔,英姿飒爽的样子!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来了,庆典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出的“伏虎禅师”;后面紧跟着声势逼人的军鼓队,鼓声如雷、震天动地;腰鼓队的奶奶们鼓槌飞舞、彩绸翻飞,极富感染力;还有一支由小朋友组成的小号队,号声嘹亮、意气风发;再后面就是我们了,我们这个方队最有意思,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腾云驾雾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当然还有我的穆桂英挂帅。我和“花木兰”、“楚霸王项羽”一起坐在特制的车上宛如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坐轿子“大家闺秀”……最后一个方队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举着香组成的,有年过七旬的老人、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活泼踊跃的小孩……游行结束后,会向村民们分发水果、礼物,这还有多层意义呢!希望大家平安长寿,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是纪念“伏虎禅师”的舍己精神,第三层是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年都能得到守护和祝福。
这时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们在舂粿,女主人们在做美味的菜肴:烧牛肉、红烧鱼……客人们一边帮忙,一边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
这风俗节日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家乡特色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乡,把家乡的风俗继续传承下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我的家乡吉林省汪清县,是个美丽富饶的小县城,这里居住着热情豪放的东北人,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
东北最不同与其他地区的就要数房屋了,别的地区都睡软绵绵的大床,而东北则睡在那长6至7米,宽3至4米的大硬炕上,据说有利于腰背。炕下有一条空洞连接着灶台,烧火时,煮饭和热炕两不误,坐在热腾腾的坑上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别提多享受了。东北几乎每家每户的都有口地窖,规模也不大,就是用来存放些土豆、白菜类食品。我还经常下去探险呢!东北的房屋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厨房、卧室,中间只是一墙之隔而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的房屋其实没有客厅,客人来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绝对会让你倍感亲切。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最爱吃的就是小鸡炖蘑菇,还有猪肉炖粉条,相信也是每个东北人的最爱。大概是因为东北气候偏冷,所以才爱吃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吧。,特别是酸菜,绝对口味独特,独一无二,每当有客人来时主人都要做酸菜炖排骨再加上味道独特的小菜来招待客人,保证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不仅东北的美食让人赞不绝口,东北的“二人转”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独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构成了小到十几岁儿童,大到七八十岁老人的群众舞台。每个东北人都“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二人转对东北人的影响尤为深刻。“二人转”不用舞台,不用服饰,随时随地都能来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欢。最让我骄傲的是连小品演员赵本山也来自东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转,红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的这片土地养育了豪爽、不拘小节的东北人。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我们美好的中国。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体验独特的风俗习惯。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的习俗有很多,贴春联就是其中一个。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胶布,爸爸拿着春联,一起来到门外。爸爸先贴横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胶布剪成小块,递给爸爸。有时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胶布的一半贴在门上,另一半悬在空中,当做备用。爸爸轻轻地贴住春联,免得贴皱了。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贴横批,再贴上联和下联。我看了奇怪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上联贴在左面,下联贴在右面呢?”爸爸回答:“传统来讲,右联为上,左联为下。横批从左往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从右往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面。现在通常的横批都是从左往右念的。我们家的也是,所以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最后我们又贴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贴完春联,从远处一看,红红的,很喜庆。横批是福星高照,上联是金鼠贺岁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迎新春。祝愿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过得吉祥幸福,快快乐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简单的吃了早饭,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备做月饼啦,外婆先把做月饼的材料按照对应的比例和好,爸爸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并擀成面饼,妈妈把馅料包入面饼当中,负责用月饼的模具把面团压成月饼的样子,最后妈妈把月饼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两片之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儿,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即可!真叫馋人,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藕饼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饭过后,爸爸和外公把一个长桌搬到了露台,我负责把一个用来放贡品敬菩萨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妈妈拿着贡品和实物!
看似简单的事我们却忙了很久。等我们忙完都到晚上了!我们边休息边闲聊,等待赏月,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我可爱的老妹儿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她雀跃鞋手指着月亮说:“月亮月亮,你们看!”我抬头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别的亮又特别的圆!可是为什么又亮又圆呢?其实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发亮的,发亮是因为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月亮才最圆最大最亮!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谈笑风生,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说不出的舒服!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2、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1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2“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3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着一个一年一度盛大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许多准备上场的人在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的高潮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马上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赛马,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场下也毫不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4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5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6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中国还有许多节日和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3、我的家乡河北 作文 500字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很可爱!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
我的家乡有很悠久的历史,它被称为古城、水城、太极城。说它是古城是因为它有很悠久的历史,说它是水城是因为它被水环绕着,说它是太极城是因为它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你知道吗?永年城东城有两个城门,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古时候的战争很多,当有敌人来攻占永年城时,我们大开两道城门,当他们走过第一道城门时,我们把两道城门一起关住,他们在两道城门之间走投无路,只好投降,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你知道永年的古迹—武禹襄故居和杨露禅故居吗?它们始建于清末,分别为杨氏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武禹襄宗师生前的住所。杨氏故居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坐东面西,分两个院落。武式故居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分三个院落,现在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东门五里,有一座桥叫做弘济桥,我们那里的人称它为东桥。相传它是鲁班的妹妹制造的,与赵州桥合称“姊妹桥”,弘济桥上刻有狮子,石榴,猴子等石雕。
环绕着古城的水叫做“环城河”,春天和夏天可以钓鱼,游泳。河里有鱼虾等。有时,冬天结冰了可以滑冰,有趣极了!
......
我的家乡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和很多名胜古迹。
来吧!我会带你尽情玩赏!
4、石家庄的民风民俗(特色吃穿住行,以及礼仪、节日、工艺品、民间故事,等等)写下来,文从字顺,条理清楚。
【传统戏剧】
石家庄丝弦还曾有过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叫法,是河北省所独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在全国罕见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石家庄丝弦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晋中地区的东部等地,这种戏剧的起源目前无从考证,通常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以元人小令以及明清俗曲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来。清朝初年的时候,丝弦戏已经普遍流行于河北大部地区,而且深受群众的喜爱。石家庄丝弦作为燕赵文化的最突出代表,有着很强的创造性,在河北地方剧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来就有“昆高丝乱不分家”和“一昆二高三丝弦”之说。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音乐】
常山战鼓最早起源于石家庄正定,由于这里是古时候常山郡的所在地而得名。 常山战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雏型,发展到明朝时期最为盛行。正定隆兴寺建于隋朝,其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在正定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城市村墟,锣鼓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由此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而组合演奏的一种民间乐曲,其曲牌大多是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所串联而成的一种联套曲体式的结构,并且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常山战鼓的套路多样而且曲牌繁多,特别以东杨庄的战鼓队最有代表性。
【传统艺术】
石家庄无极剪纸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在无极当地很早的时候就有着每逢节日或是喜庆之日贴窗花的传统风俗,其剪纸的艺术风格受到山西以及天津杨柳青年画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剪纸艺术。无极剪纸主要用宣纸作材料,是一种单色剪纸,主要工具为剪刀和刻刀,由于剪刀制作受工具和材料所限,因此多为刀刻而成。刀刻剪纸时需要特制的石蜡或者橡皮泥的底版,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后来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无极剪纸不仅有黑白套色的,还有刻金彩衬的,十分鲜艳,再配以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传统文化】
耿村民间文化是石家庄藁城市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里吸引了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访问。这种传统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朝朱元璋时代就曾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卫三耿村”的说法。由于耿村地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把他们所知道的奇闻趣事讲给这里的村人,耿村人同样会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耿村民间口头文学。耿村由于故事数量繁多,讲述人集中,因此被称为“故事村”。这里所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以及文学等多个方面,学术价值较高,并且已记录和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编印成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耿村民间故事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旧时,石家庄市的广大家庭的教子治家方面,有着自己的传统方式方法和具体内容。
在农村是血缘与土地把一家人扭结在一起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起生产共同消费。孩子是依倚在父母、奶奶爷爷身边渐渐长成成人的。农村生活环境、农民思想意识、农家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家长主宰一家事务。家长普遍认为家有家风,门有门风。故有“将门出虎子”、“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和“拙手笨脚的娘,培育不出会描龙绣凤的闺女来”之说。农家很少有成文家规、家教,但却有共同的、约定俗成的代代相传的治家、教子方式方法。
一、家风
在农村,长期以来,农民完全依赖土地,靠于吃饭,起五更,睡半夜,终日操劳,所收无几,生活十分艰苦。环境迫使人们渐渐养成勤劳、节俭和忠厚的优良品质。勤劳、节俭、忠厚是农民教子、治家的纲领。
勤劳
过去,农民一年四季,风吹日晒,暑去寒来,辛苦耕耘。农忙季节耕种收获,农闲季节男人们平整土地,垫圈积肥,拾些烧火,修缮房屋,修理农具。女人们纺纱织布,缝补衣衫,碾米磨面,洗洗涮涮,拉火做饭。小孩子们很少上学读书。
农家的信念:人不哄地,地不哄人。一分辛劳,换得一分甜。只有受得苦中苦,方可换来甜上甜。
65V.Net
节俭
农家人人深知手中的粮棉是血汗换来的。从小教育孩子“一粥一饭,当思不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农村把糟蹋粮食看得很重,叫“造罪”,以造了罪要遭“龙抓”,或爷爷打屁股来吓唬孩子们。吃饭时讲究桌上碗底不剩一粒米。吃玉米面饼子怕掉渣渣,用双手捧着吃。如果屡教不听,家长会责备、训斥,说什么“败家子”、“不成器”。对待粮食是这样,对待其他物件也必须十分珍惜。家长嘴边的话是“东西有限,必须省用,省得吃,省得穿”。
忠厚
农民多和土地打交道,种地是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忠厚、诚实是农民的品质。
农家与社会交往面狭窄、稳定、持久。客观条件与经验使他们坚信待人必须诚实。遇事宽以待人,诚以待人,不与亲友“争高低论上下”,“让人一步道路宽”,“后退一步晴空万里”,“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就是他们的座右铭。
二、家教
《三字经》、《弟子规》比较全面宣扬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流行甚广,影响深远,被官方、民间认为是良好启蒙读物。农家多取其精华,变为口头语言,或小故事教育子女。这种教育是口头的,随时随地的,一点一滴的,反反复复的,日积月累进行的,这种教育如同毛毛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又如同无形的刻刀,雕塑着每个人的心灵。母教子、婆传媳,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其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孝廉四则
1、顺为孝 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泰山。子女对父母必须恭恭敬敬,一切听从父母之命。对父母的批评、指责必须先接受、决不允许争论,更不论可反驳。父母呼唤立即答应。
2、敬父母 若出门必先告诉,回来后应来照个面。有事应与父母商量,不可擅作主张,更不可瞒着父母去干那些有损于家庭和睦的事情。
3、史弟睦 兄弟姊妹之间要珍惜骨肉情,互敬互爱。兄弟和睦相处,让父母放心、高兴就是孝。兄弟之间不可把财物看的太重,互丰争夺、伤感情,以免酿成祸根。
4、习礼义 吃饭、进屋、落座长者先,幼者后,对长者不可直呼其名。路途相遇要问候。长辈站着,自己不可坐下。对长者说话不可高声喊叫,声音应放低些。对待叔叔、伯伯及亲友,应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
5、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2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3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4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篇5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