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茂名的春节风俗

茂名的春节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15 11:08:25

1、广东茂名年例的风俗是什么?

茂名年例,以岭南祭祀文化为核心,在粤西茂名市及附近湛江吴川市、廉江市及广西北流市等地区,以冼夫人文化为主体,以宗亲文化为维系,受高凉文化、潘茂名文化、诸神信仰、祖宗崇拜的影响,由历史上多次南迁带来多元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补充,不断发展演化,经过沉淀、传承、繁衍而来的一种岭南文化。

茂名及其所辖县(市、区)城乡、村落,大都盛行做年例,各地年例日期多承袭旧例,集中于每年农历正月起至二月底。年例一般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三个阶段,历时一天或三天不等,其活动丰富多彩,各地略有不同。

年例的公共费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邀各家各户出钱资,而游神队伍则是年例之前由村民通过抽签等方式组成的,有的负责担彩旗,有的负责抬鼓、敲锣,还有村中孩子拿着自制的火炬跟随队伍,其中以抬菩萨的村民被认为是幸运儿,来年将得到菩萨的保佑。

(1)茂名的春节风俗扩展资料:

年例最初是祭祀仪式,是扩大的元宵节、春节、庙会,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视祭祀仪式。部分保留明清时期祭社风俗,汇融中原元宵节的娱乐喜庆色彩。

在祭祀活动中巫术被反复运用,使年例带上神秘的巫觋色彩。年例活动仍保留巫觋色彩,证明年例是一种古文化孑遗。年例的祭祀都由道士来主持,掺入了潘茂名文化。

在经年累月发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发展成为粤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扬国家统一、和谐团结的主旋律。

2、广东茂名年例的风俗有哪些?

广东茂名年例的风俗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自正月初七至二月十八,这段时间是广东茂名地区的年例期,茂名年例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茂名年例特征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粤剧已经成为年例重要的一种文化节日。

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

3、茂名年例是什么?

茂名年例

年例,茂名岁时习俗。广东省茂名市全市的特色节日。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茂名年例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 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故乡》栏目组全力策划拍摄二十八集大型专题纪录片-《茂名年例》。

《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传统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茂名市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其中茂名市电白区年例最为著名,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年例的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但作为茂名市特有的传统节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着深深的情结,对茂名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

民间传说

编辑

传说一:年例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各地做年例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至元宵节为高峰,清明之后淡去;二是很多地方的年例时都张灯结彩,颇具庙会性质。随着汉唐以后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于是民间便把元宵节、庙会、社祭、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等扩大化,每年都热闹地举办一回,后来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庆——年例;


传说二:年例的兴起与冼夫人有一定关联。这种说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有史料显示,“年例活动最初由冼氏家族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二是茂名有许多冼夫人庙,在茂名各地的年例游神常能见到“冼夫人”。据了解,生于高州的冼夫人是南北朝时期岭南百越族的著名领袖,率兵平定海南540年的兵乱,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对粤西及海南等地有深远的影响。


传说三:做年例是为了驱瘟逐疫。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得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瘟神十分狡猾,当一个地方驱赶它的时候,它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地区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驱逐瘟疫。

另外有些村庄的年例起源与历史人文民生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具有重大纪念价值

例如七迳镇柏坡村,听柏坡村老一辈人说以前闹旱灾的时候,柏坡村里道士林真人在求雨的时因误报作法时辰,把时与刻说混,祭坛烧完后才下雨,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林真人的生日农历十一月十九为柏坡村年例。

该传说与七迳镇的雨公岭雨公山道院传说相似

七迳镇的雨公岭山雨公山道院(现正在开发雨公山公园),原名雨公庙,据记载始建于明朝1388年。雨公山道院有两殿,左边为冼太殿,右边为雨公殿。雨公殿又指雨公庙,殿正中是大法雨师林真人及其徒弟三人像,殿左侧敬有元始天尊、至宝天尊和太上老君;殿右侧供奉张天师(张道陵)即道教正一派和传真派的创始人。雨公山道院有一段关于“雨公”、即施法求雨大师林真人的动人传说:

大法雨师林真人(1336~1378年),原名林启初,茂港人(原电白县),出身寒微、生性聪颖好学、仁慈厚道、志向高远,从小立志为民除灾解难。经拜师学艺,历尽艰辛,终在江西龙虎山得到高道指点,相赠道家秘笈。功成后云游四海,法号云游道人。大师某日携二徒途经电白,恰适电白天灾人祸,旱魔作恶、民不聊生,万民在如火烈日下跪地求雨。大师见状即带领徒弟布坛施术求雨,与旱魔火魔作殊死搏斗。最后因误报作法时辰,师徒战胜恶魔的同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赢来了甘霖普降、遍地滋润的如意景象。后人非常感激,为纪念这位大圣大德、大慈大悲的法师,电白坡仔生意人蔡中英带领村民们在古木参天、奇石嶙峋的山顶上找到那致雨香炉,遂筹钱择日在此建庙,以奠先师。这就是最初的雨公庙。

主要特征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茂名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6、年例带动饮食文化的发展。每年年例,各家各户绞尽脑汁来安排菜品,而且每年都有各种新颖的菜品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本地的菜肴品种。

4、广东茂名年例的风俗是什么?

广东茂名年例的风俗是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

年例,茂名岁时习俗。广东省茂名市全市的特色节日。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广东茂名年例是当地传统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



广东茂名年例的主旨

年例的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但作为茂名市特有的传统节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着深深的情结,对茂名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

5、茂名有什么风俗习惯

过年习俗
1.正穷节吃艾(籺)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称“正穷,吃了“正穷”,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2.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籺)式样很多,有煮汤(籺)、菜包(籺)、寿桃(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发(籺)等。各种(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籺)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张贴春联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过年晚,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吃时,若家里有人外出未归时,则要给外出的人留下1个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托思念之情,团圆饭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团年饭的菜式多样,但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当晚,长辈要给孩子分压岁钱,还要在家中摆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笼等,此谓“摆年”,都是表示来年多福多寿、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间房子还要点上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直到交年时分,家家燃放烟花炮竹,以示除旧迎新。
4.年廿三送灶君扫灰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区俗称“小年晚”,也称“祭灶节”,家家户户备办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厨房中烧纸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后从里到外清洁卫生、打扫灰尘。
祭灶,是一项在我市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多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便备办茶酒果品等,烧纸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达对灶君的尊敬之情。

我国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据了解,殷商时,每年的首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秦朝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在粤西茂名,过年一般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正月结束这一段时间,主要的地方习俗有祭灶、扫尘、做(籺)、贴春联、贴门神、吃团年饭、燃放烟花炮竹、分压岁钱、守岁、拜年、派利是钱、做年例、唱大戏、吃艾(籺)等。

6、茂名过年风俗是什么?

一、烧炮杖(爆竹)

“爆竹一声除旧岁”,民间在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在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无论大街小巷、乡村农户,鞭炮声齐鸣、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不过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出于安全和环境污染考虑,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在偏僻区域划出专门地带让市民燃放,在茂名市区过年也就变得静悄悄,少了那份热闹喜庆气氛。

二、拜年

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带上礼物探亲访友相互拜年。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吉祥如意。长辈则将事先用大红利是封装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年初一,还有专门醒狮队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人们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带给企业。还有不少单位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发开门利是,也许钱不多,但能让员工拥有归属感和收获一份满满喜悦。

三、洗邋遢亦即扫尘

“年二八,洗邋遢”,是茂名家乡人民的口头禅。即在春节前从农历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会选择晴好天气,大小老嫩便会加入大扫除队伍。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纳新”含义,意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地出门。

于是,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下农村,家家户户从屋里到屋外的环境卫生,从被褥到厨具的清洗,都会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只见晒场上、篱笆边,铺满一张张或大或小、花团锦簇的被面、床单、窗帘,做籺用的竹筛,那场面洋溢着欢乐,充满着期待。

 

四、贴春联

贴春联又叫贴对联,到年三十或年初一,家家户户便会在自家门楣上贴上寄托着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祝福的大红春联和威武的避邪驱鬼门神画。屋里面的道道过门,还要贴上写着吉祥如意祝福语的春条,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如意吉祥。不过,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门神画已不兴贴了。

在贴春联的同时,不少人家还要在屋厅、门楣、墙壁上、甚至营运的汽车、拖拉机,甚而农具、鸡舍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福到财到。还有不少人家将“福”字倒转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现在商家还将福字制作成包含其它吉祥物,如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精美字画。现在不少家庭还在门前挂起大红灯笼,红红彤彤寓意新年生活红红火火。灯笼一直挂到正月十五后才拿下。

7、茂名地区的年例你认为是好风俗吗?

首先,年例并不是独属于茂名地区的风俗,在两广地带,有年例风俗的地区并不少,广西玉林、广东湛江、阳江等地区也有年例的习俗,只不过在这些地方中,广东茂名是做年列的首屈一指。其实作为传统风俗,能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传承,自然是有其存在的意义,我认为这还是一个不错的风俗。

两广的年例

很多人认为广西玉林的年例风俗,源于是其北流市和茂名高州交界而来。其实,年例的由来,是纪念历史中的“岭南圣母”,是粤西在南北朝的女性人物代表。而年例又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像茂名大部分村落的年例并不在同一天,甚至邻近的两个村庄,也可以不在同一天,在他们的心中,“年例过大年”,在做年例的这一天里,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游神节目,邀朋请客,唱戏欢聚,热闹程度是堪比过年。

传统风俗需传承

以前的年例,可能只是摆几桌,请客也是家常菜,后来经济好了,人们摆“长街”,上乳鸽龙虾……很多人便认为这是伤财伤心的,认为这个风俗是一个不好的风俗。但我不这样认为,年例走了几百年历史传承了下来,在经过上世纪初的“革除陋习”的活动后,又被承认了回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有其弘扬的意义的,大操大办确实不好,这是人为的,只要适当的把控,年例不失为一个好的风俗,能促进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于经济也有一定的刺激,人群之间的感情交流。


曾经有一次路过茂名,参加过一次他们当地的年例节日,看戏娱乐,吃喝玩耍,能感受到当地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我觉得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应该好好保护,大操大办是奢侈浪费,可不能因此否认了这个风俗的存在意义。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