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不同到老婆家
1、男方到女方家上门有些什么习俗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是太一样,彩礼更是看家庭条件去定,再就是带着4样礼品,酒,整鸡,整鱼,还有一块后座肉。假如条件好,可以再拿点好茶叶,水果什么的
2、是不是端午节都要去老婆家啊?
没有这个规矩,只是要看你孝不孝顺,最好两边都去一下,早上出发去老婆家,中饭吃好回来,去自己父母家过。
3、为什么到老婆家 就不能和老婆睡在一起
地方习俗,夫妻同床会冲撞神灵和破坏风水。在湖北农村,夫妻去人家做客就不能在正房同房住
4、贵州一婆家40多人盛装带礼送儿媳回娘家,各地接亲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婚姻是两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在婚姻当中如果能嫁给一个满眼都是自己的人,那么必定会非常的幸福,如果还能够得到婆家的重视,那不知道是前世多久修来的福气。
9月26日,在贵州黔东南就有一位这样幸福的女孩子,婆家40余人盛装代理,送儿媳妇回娘家,网友看了都纷纷表示,被重视的感觉真好。
据了解,在杨女士孩子满月之后,婆家40余人盛装带着礼物送儿媳妇回娘家,按照当地风俗,我们可以从视频当中看到婆家人穿着民族服饰,带着各种的礼物,水果,饮料,家禽等,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婆家人的用心程度,而且他们还将这些礼品都绑上了,红色的袋子看上去就十分的喜庆,根据当地的风俗,他们如果走亲戚的话都会穿民族服饰。

那么除了贵州这一风俗以外,其余各地的不接亲风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就拿四川来讲,四川也是非常重视礼节的一个地方,比如年轻的时候,男方对于迎亲有讲究,女方也有出闺也有讲究,男方家庭更有接亲的礼节等等。首先男方接亲新郎,会跟随着车队出发去引起新娘,但要注意的是南方迎新的人数应当是单数,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寓意就是“单去双回”。
在到达女方家门口时,应当能放鞭炮提示女方加男方前来迎亲了,而这个时候新娘也会等待着新郎的到来。新郎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顺利通过新娘闺蜜们的阻拦,那新娘就算正式的出闺了。在这个时候女方家跟着去新郎家的人数,都应当是双数意为“双双对对”。
最后就是男方家庭接亲的环节,这个时候新娘到达了不应该打开车门下车,而是要等待男方家庭为其打开车门,男方父母向新娘赠送红包之后才算是下车。
5、农村人过年时,初几去媳妇家拜年?
在春节期间,一般都是大年初二回老丈人家。初一要在自己的家族里拜年,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现在磕头的习俗基本都废除了。
对于农村人来说,庆祝新年仍然有许多传统习俗和模式延续着古老的农村新年问候。换句话说,人们必须磕头祝贺别人新年快乐。然而,许多农村地区的人继续送他们的女婿到他们儿媳家去拜年。事实上,这种表达新年祝福的方式只是在习俗和习惯上因地而异。
事实上,对于一年的定义,一般时间是从新年的第一天到新年的第五天。新年第五天之后,农村地区开始做农活,比如打杂。然而,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五,农村地区不能做农活,也不能使用其他机器或农具。在此期间,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吃好。此外,从新年的第一天到新年的第五天,他们不会走很远。这也是目前农民工外出工作的原因,一般来说,他们是在一个月的第六天之后才开始陆续外出工作的。许多工厂、矿山、商店和酒店在本月6日及以后开门营业。
但是为了显得亲情比较近而且重视,一般对媳妇家的拜年都选择了初二去,然后媳妇在娘家住几天再回家,过了初五以后再回婆家。这些风俗在农村都是有很讲究的,当然如果初二不可以去的话,也可以选择初二,初三,至少在初五以前,都可以到媳妇家进行拜年,没有任何人见怪的。
6、阳泉结婚有什么讲究或风俗习惯,男方家去女方家该拿点什么东西
结婚程序大体有四个步骤:议婚、订婚、成婚、回门。
议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阶段。旧时“无媒不成婚”,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全凭父母意愿,而能否成婚完全取决于“合婚”的结果。后来,又增加了相亲,方法是由介绍人带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材。女方的父亲,或女方自己与母亲有时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打听其社交人缘。合婚既成,两家则择吉日互换庚帖。双方各备红书庚贴,上面重新写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互相交换,表示信守不渝,当地人俗话是女方“有主了”。发展到后来,由于人们破除迷信,去掉了“合婚”这一环节,“换贴”这道手续也同时免除。
订婚。旧时订婚的核心内容是门当户对,对年龄的大小并不在意。一般15岁前订婚,甚至五、六岁就订了亲,有小男孩聘大媳妇,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订婚时,男家要给女家送彩礼、送大钱,旧称“纳聘”。一切礼品由女家指定。如保德、河曲一带彩礼名目有“三盘两对”,即三副项圈、两对手镯;“花红彩礼”,即红布、蓝布各一丈二尺;“生米猪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绿豆、一斗红枣、白条猪一口,馒头24个,还有用红纸裹封的银洋。而女家给女婿的只是象征性礼物,如帽一顶、靴一双,“硬腰子”一个。解放前一般贫苦人家给不起彩礼,不得不典房卖地,债台高筑,以至一辈子不得翻身。保德城关附近还有一种习俗叫“西瓜月饼吃三年”,就是在订婚后三年内,每逢中秋节,男方用食盒抬着上好大西瓜四个,大小月饼垒成一塔送给女方。河曲一带在婚前要给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饼24个,油糕 120,羊一只,猪一口,酒两壶,女家回油饼两个,糕一个。
成婚,又叫娶亲。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一般是男家先请阴阳先生选择日期,由介绍人拿上礼物通知女家,一般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细心的女家还要另请阴阳先生兑日子,看有无“妨忌”。在保德一带,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可以不择日子,任选哪一天都行,谓之“赶乱岁”。
娶亲。婚期确定之后,双方就着手准备,先通知亲戚朋友,一般家户都要订花轿、请乐工。娶亲这天新郎乘花轿,穿礼服,十字披红,由伴郎陪着鼓乐前行,去女家迎亲。贫穷之家雇不起轿子,就用毛驴去接新娘,俗称“明搬”。有的地方因山路遥远,崎岖难行,就用“骡驮花轿”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娶亲,即把一乘长轿绑扎在两根杆中间,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由身着黑衣,头缠白毛巾的“骡夫”赶着牲口,既稳定安全,又节省人力。送亲的人当日不回。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后,代县一带由新娘的弟弟出迎,给新郎头上“插喜花”。新郎进院后要品茶,吃干果点心,叫做“待女婿”。河曲一带待女婿是让吃“小饭”——四碟小菜和挂面、烧酒。食毕,催新娘上轿,新娘头戴凤冠,身着霞帔,腰系玉带,面罩红绸盖头,随新郎出门。这时新娘哭哭啼啼,母亲泪水满腮,母女难分难离,甚至抱头痛哭。女家趁此提点小条件,习惯上叫“养女头一炸”,男家给点钱、面粉或肉,叫做“离娘费”,“离娘面”、“离娘肉”。时过午后,新娘上轿启程。迎娶的队伍回到家附近,先放鞭炮.然后大门前点旺火。娶亲者将送亲者请入室内款待,新娘下轿不能踩泥,由送亲者扛着或倒毡步入院内。新娘进门时,与婆婆同龄的婶姆、大娘要向婆婆脸上抹黑,向新娘脸上抹红。在岚县一带是给公公脸上抹黑,以图吉利。拜堂时按“里三堂,外三堂”的次序排列,先拜天地,再拜祖宗,而后父母,再及同族尊长、亲朋,不能随意颠倒。拜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新娘面墙而坐,新郎为其揭去蒙头红纱。有的地方把新娘头上带的一枝花,插在洞房的最高处,民间歌谣有“墙上插花花,当年抱娃娃”,“插得高,养得早,明年生个胖小小”。在河曲一带,新郎挑了头盖之后,要给新娘梳几下头发,然后用婆家新给的簪子将抓髻改梳成网子头,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此以后就是他的媳妇了。接着要用八仙桌斗中的弓箭向洞房四角空射,认为可以赶走凶煞晦气。新娘要在一块红布上用尺子量一下,用剪子剪一下,意寓婚后能缝善织,会过日子。洞房内忌孕妇、寡妇进入。晚间耍新娘,闹洞房,俗称“三日之内没大小”。整个婚礼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回门。婚后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五天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新郎要跪拜岳丈家尊长,俗称“认大小”。保德一带小舅小姨要耍笑姐夫,多是给饭食里特别的多放一些调味,如辣椒、醋、花椒等。还要给新郎吃一顿饺子,叫“捏嘴扁食”,以防止女婿说不好。当天新郎新娘必须返回男家,不得在娘家留宿,称为“打来回”。至此婚礼的全过程才告结束。
7、风俗的问题
如果有风俗的话,对方又特别看重,你就应该按照风俗办事,既然你爱她,就更要和她一起遵从人家的风俗!
8、结婚后到女方家不可以睡一起吗?
关于在亲戚朋友家留宿夫妻不能同床的原因,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宁可给人停丧,不可给人成双”,意思是如果朋友、亲戚家死了人,可以借自家院子、屋子给对方用于停棺材。但是不能接受夫妻在自家睡一张床,甚至睡一屋都不行。主要是因为夫妻在一张床上可能会行房事,这会弄脏屋子,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认为晦气,会给本家,也就是主人带来不吉利。另一种说法是“野花进房,家破人亡”,这里野花是指别的夫妻在自家行房事,说是出嫁的女儿和女婿一起回娘家探望父母,女儿也是不可以和女婿睡在一起的,因为女儿是外人。常言道,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既然已经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也要按风俗办事。
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特别是在农村已经很少有一家人能在一起长期居住生活,所以这类风俗并不被大多数年轻人了解。正因为如此,若年少夫妻去亲戚朋友家留宿,若有年长一辈依然遵循这风俗,提出同床可能会无意冒犯主人家。对于类似这样的风俗,我们无法肯定地去评价究竟是好是坏,但如若家人、朋友重视,顺其自然也未尝不可。
夫妻在别人家住,一般地主人要给分开安排住宿;也有安排同宿的。迷信说法是此时的夫妻不要行造爱之事,不然给主人家里带来不好的运气。
有人说:这些极品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也不能跟老公同床,嫁出去的女人不能回娘家坐月子,
有人说:一对夫妻要是在别人家睡觉,玩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发生性关系,因为会给东家带来噩运。
有人说:夫妻在一起睡觉就认为会作爱在别人家里就是不好不管是封建还是什么的我们这里的人认为不吉利就是这样。
有人说:很多地方都有这种规矩,如果你去做客或回娘家,夫妻同房会让那家的主人断了财路的。
9、农村人过年的时候,都是初几去媳妇家拜年?
农村人过年的时候,都是初几去媳妇家拜年?对于农村人过年,还很多延续着以前的农村拜年的传统的风俗模式,也就是去拜年,必须以磕头的方式,向人家祝贺过年好。但有好多的农村人还延续着女婿到媳妇家去进行拜年,其实这种拜年的方式,只是各个地方风俗习惯不同而已,毕竟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究竟农村人过年的时候,都是农历大年初几给媳妇家岳父母拜年呢?其实这个规定是不同的,这需要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而定。大部分都是正月初二到岳父家拜年,初一要在自己的家族里最新拜年,也就是自己的村里拜年。
其实对于年的定义来说,一般的时间为初一到初五可以进行拜年,过了初五农村就开始干农活了,比如推磨等。但初一到初五农村是不能干农活的,也不能动用其他的一些机械或者是农器具,在这段时间必须好好歇着,好好吃。而且初一到初五是不会外出远门的。这也就是现在农民工外出打工,一般都是初六以后才开始陆续外出打工。很多厂矿企业,商店,旅店开业最早的日子也是在初六及以后的日子里。
但是为了显得亲情比较近而且重视,一般对媳妇家的拜年都选择了初二去,然后媳妇在娘家住几天再回家,过了初五以后再回婆家。这些风俗在农村都是有很讲究的,当然如果初二不可以去的话,也可以选择初二,初三,至少在初五以前,都可以到媳妇家进行拜年,没有任何人见怪的。
如果初五以前不给媳妇家进行拜年的话,一般过了正月十五以后,媳妇家就会派人来把媳妇叫回家进行住几天再回来。在过去,由于没有多少粮食吃,让媳妇到娘家过几天,
以节省婆家里的粮食。但现在由于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很少存在这种叫媳妇回家的现象,因为现在交通也发达了,生活也富裕了,可以随时到娘家居住。
总之,农村人过年的时候,到媳妇家拜年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加深亲情的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日期的选择大年初二到媳妇家给岳父母拜年,然后媳妇在娘家住到初六就可以回婆家了。如果初二没有空闲的话,可以在初三到初五之间任意一天到媳妇家拜年就可以,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也没有任何人见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