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里有孝服是哪的风俗
1、中国民间婚丧习俗有哪些?
1、定婚
媒人撮合,通过合八字,双方父母同意,视为定婚。
2、结婚
也叫过门,要择良辰吉。出嫁时,有哭嫁的习俗,其歌词内容大都是讲父母养育子女的艰难,骂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新社会,破除旧俗,婚姻自由,但乡间仍存在旧时的一些陋习,如要彩礼。
3、唱夜歌
“唱夜歌”是殡仪的一种仪式,也是举哀。岳阳县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殡仪,在乡间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习俗——“唱夜歌”,入夜之后,歌手带着孝子们围着灵柩兜圈子,一边击鼓,一边讴歌,其声调悲切。
4、坐夜
一夜之间,除了唱歌外,则是敲锣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亲戚朋友整夜在灵柩边静坐、听歌,俗称“守孝”或“坐夜”。
5、选择墓地
选择墓地,用青砖,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门)。人死之后,将棺材放进坐基中,封上门,即成坟墓。现在自改革殡葬,号召要求举行火葬以来,群众一改过去的习惯,只有少数偏僻乡村,此种旧习仍有存在。
2、在父母丧礼上出嫁女穿大校孝手指穿什么孝服怎样戴孝?
那要看女儿怎么穿,我觉得不要穿红色就可以了,不要那么妖艳了,这样对父母也是一种孝,就可以了
3、在父母丧礼上出嫁女穿大孝是指穿什么孝服怎么戴孝?
在我们农村出价,你穿大小就是这衣服,要穿白色的裤子,要穿白色的鞋子,要穿白色的,然后头上要带着一块白布,而是披着的不是代成圈的,然后还要有一条腰带,系在腰上也是白色的,这样穿起来就是出嫁女穿大孝的衣服,在其他地方可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4、母死了,女儿身穿的孝服,头戴的孝,是自己缝制还是娘家给送的?
我们这边的风俗是,母死了,女儿身上穿的孝服,头戴的孝,都是亲生女儿买的或者缝制的,如果你不是亲生女儿的话,娘家人会给你做一套的。
5、结婚有陪嫁孝衣的吗?
女的啊,家境好的话,房子吧还有钱,我虽然还没结婚, 我妈都说给我陪嫁房子和钱,不过山专东那边,重男轻女的话,女的可能就没有房子了!就算男的房子,男的也是写他自己的名字吧,这样女的装修出是家电什么的,又没加女的名字,女的一般会不出。 女的陪嫁的房子也是属于女方,就像你说的你家有3套房子了也是属于你自己的个人财产,我属是为了以后的保障我也要求我家里给我房子。一般势力的家里会像卖女儿一样做个买卖交易,一般来说不会那样,女儿要结婚了,家里有的都会给。我这边是配给的越好,女的越有地位,不然会被男方看不起的。当然还是看家境吧,如果最有儿女家里很有的话,不可能就看对方出多少才出多少的,这样太势力了!
6、福建闽南嫁女儿有什么风俗?
闽南结婚风俗在闽南古老的婚俗是极为复杂的,那些不怕麻烦的婆婆媳妇们却乐此不彼。一个新媳妇要进门先要初看,三日之后双方家里没什么事发生,而且又都满意的话才有下一步,徜若在这三天其间哪一方家有打破东西什么的,或者小孩磕碰着,或其它什么不吉详的事发生,那么就是再满意也只能作罢。再则就是合生辰八字,一般双方年龄相差三、六、九也是不成的,这点倒是许多地方有这风俗了。接下来是择日子对看,选个良辰吉日,男方父母带上四色糖果饼干,备好红包或手饰什么的,去女方家,如若满意则留在女方家吃个便饭,女方家若是满意便会在饭前让姑娘出来倒杯茶给客人喝,若是不满意姑娘是不会出来的,这样男家也不必留下来吃饭了。吃完饭男方会留下一个红包或手饰说是给姑娘的见面礼,只是个礼,双方都不会计较多寡的。这婚姻便算成了一半了。在闽南比结婚更重要的是订婚,不管你有没有办结婚证,只要你订了婚这婚事便算是成了一大半,在农村大家便认可了你是个有家室的人了,双方交往来来去去的有什么事通知一声和娶了进门的媳妇是一样的。说起这订婚也是极麻烦的。这订婚前双方要讲好得多少聘礼,包括:聘金、姑娘的服装费、手饰、糖果饼干、烟、女方家请客的酒菜钱、等等,当然现在多半是折合了钱来的。到了那天男方家一大清早的就要叫上二、三十几个亲戚,女人挑着三生香烛去祭祀祖先,然后分头再十里八乡去每个寺庙进香这一忙大约要从一大清早忙到过午了。男人一般在准新郎和他父母的带领下挑着三生鱼肉、四色糖果饼干和水果带着部分聘金(余下聘金的零头留着要娶进门才付)来到女方家。女方家照列也是叫上十来个亲戚,先给男家的每个客人上点心分个红包,然后挑上男方送来的东西照列去十里八乡的进香。而女方家等客人吃过点心了就让姑娘出来上茶,这茶上了,做准婆婆的自然要把给准媳妇的全套手饰给媳妇戴上(这手饰必须是成双成对的)未来的岳母自然也把给准女婿的戒指给他戴上,然后等进香的亲戚回来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这婚算是定成了。接下来择了日子到了谈婚论嫁了,在闽南许多地方有姑娘的人家都愁,这陪嫁常让许多人家砸锅卖铁嫁女儿。一般来说男方送多少聘金女方要翻倍的给嫁妆(比如说:男方送了五万聘金,女方家至少要陪嫁十万,当然,有钱的人家多点,上百万的陪嫁也是有的,没钱的人家少点但一般也不会少于聘金的一倍)最是不济的也就将那聘金原封不动的奉还,多少再陪上一点儿,所以在闽南特别的重男轻女大约也是和这有关的。这婚前自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必备品,我说的必备品不是家具什么的而是其它一些东西。临近喜日了姑娘家要提前备一些习俗的东西:五谷种(意在姑娘嫁过去回五瓜丰登)、桌头红(放在新娘房用的花什么的,意在吉祥)、孝布(有红绳系好的够姑娘将来给做一套孝服的白布,意在公婆长命百岁)七桶(包括脸盆,水桶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个,意在有备无患和完整)、铅(铅在闽财和“缘”是同音的,意在姑娘家过去后与人结善缘,姑娘出嫁那天要穿的衣服从内到外全部都要用红线缝上不铅片)两个箱子(这箱子是装衣服和嫁妆的,结婚那天由伴娘等帮着拎过去然后放在厅堂要当众打开查点嫁妆的箱底自然也要押钱的这一来谁家的媳妇有多少嫁妆大家都清楚了,当然现在有的嫁妆是存折、房子什么的那说用红纸写明了入了相框带来)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东西,我在这儿只说一些普遍的习俗,现在有许多人可能删减了些了。到了结婚前三天或一天还有个担盘的习俗(分三日盘和一日盘,这个随双方的意思了)这担盘照列是四色糖果饼干和鱼肉什么的,现在许多人是直接折合了钱给女方,由女方自己去买,剩了些人力,到了那天男方只是意思性的挑了些过来,当然这多少嘛在沿海有些地方是多的惊人。一担为百斤,少则三十六担,多则七十二担。到了担盘那天女方要叫上十几个亲戚两人一组的到村里家家户户去分糖果饼干。在沿海的那些地方分这些是用装汤的盆子分的一家一盆,所以用得上这几十担的糖果饼干了,有些人多的村子还不够,也就只好由女家自个儿掏钱买了。在我这儿一般是没有那么多的,也就是每家每户各四个糖果四个饼干。照列这天双方还是要叫上许多亲戚帮忙去十里八乡的庙里去进香的,所以这个麻烦和累人就别说了。终于到了喜日子了.请客,这是那儿都有的就不必说了。那天新郎来迎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而新娘则由弟弟或哥哥还有叔婶等陪去,沿海有些地方新婚是要戴着黄斗笠的,斗笠的只沿缝了黑纱,遮了面。(忘了说了,许多地方新娘在出嫁前要请一位老人来绞脸,叫作开脸)到了男家,临进门前新郎的至亲都要先回避,新娘直接就进了新房直到请过茶才出来见人的。这请茶也是有讲究的,茶叶是新娘带来的,里面放了铅粉,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为了结缘,还放了冬瓜糖红枣什么的,那叫甜。先给公婆上茶,照列有请专门在做这事的老人来,念些好听的吉利话,上茶时许多地方新人是要给父母下跪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完茶新娘要送给公婆见面礼一般是金手饰,当然也有送衣服的,而公婆同样也要给新媳妇封个红包当见面礼。然后是新媳妇给新郎叔伯姨婶,姐姐哥哥上茶,每上完一次茶都得交换见面礼,这见面礼一般为手饰衣服,有钱人家族又大的,这新娘要备的见面礼常常要花上万元,穷人家只花三五百元的也有。这茶也请完了,到了这儿吃过婚宴算是结束了?呵,还没呢。结婚的第二天,天还没亮,新娘的弟弟就来接新娘回家了,这早的凌晨三四点就来,晚的五六点也来了。而新郎大约要临午饭了才去新娘家。这天就由新娘家请新郎和新娘家的亲戚了,这叫回门客,照列要闹到晚饭过了,天黑了新郎才带着新娘回家,而新娘家要准备两根连头带尾的甘蔗和两只带路鸡(一公一母)给新人带回家。快到时会有人先通知新郎的家人,他们同样要先回避了新娘,等新娘进了门才可以出来相见(这叫避亲,闽南相遇叫作“堵”而吵架也叫作“堵”这回避也就是为了以后回避口角)这新娘回门呢,在新婚一个月内要回门三次,当然余下的两次没有象第一次那么复杂了,只是都要等天黑才能回到新郎家,而新郎的家人也每次都要回避的。到此,这门亲事才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城市里的一般都不注重这些啦,基本上和各地大同小异啦)
7、出嫁女为母奔丧怎么戴孝穿孝服?
各地孝服有差别,以东北,闺女应该穿重孝服,那就是全身白布大衫,腰系孝带。
8、山西临汾一女子出嫁娘家陪嫁288头猪,你还见过哪些奇怪的嫁妆?
我还见过陪嫁棺材板的。
山西临汾一女子出嫁,娘家陪嫁288头猪。在我们国家,两个人结婚,男方要给女方彩礼,女方要返还一定的嫁妆。通常来说,都是家具、家用电器、汽车,或者一些金银珠宝。但是在山西,一个女人结婚时,她的娘家却给她陪嫁了288头猪,场面十分壮观。而且每头猪都差不多大,个头都很大。这些猪排成一排,每头猪的背上还大大地标着张的一个红色的喜字。乍一看,浩浩荡荡的猪队就过来了,场面非常震撼。我想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据当时参加婚礼的客人说,当他看到了这288头猪的嫁妆时,也是极大的震惊。
中国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婚礼仪式,还有当地的风俗。古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娶女儿时,非常重视嫁妆。如果有些父母没钱,他们会借钱或卖掉家庭财产来娶女儿。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姑娘的嫁妆里通常有好几辆马车,一些平时饲养的家畜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猪、狗、鹅等。想象一下,一群家畜走在送亲队的中间。另外,古代大户人家娶女儿,一般都有几个丫鬟跟着过去。
我还见过哪些奇怪的嫁妆?过去,浙江地区的人嫁女儿,嫁妆更是奇葩。他们会把公公婆婆去世时女儿需要穿的孝服都陪嫁出去,这样才能做孝顺的儿媳。棺材板也是嫁妆之一,是他们的女儿将来老了以后用的。此外,古代陪嫁物品中还所谓的“陪嫁画”,上面生活中的男女形象,旨在让新郎新娘知道如何过自己的私生活。这样的东西一般都是古代陪嫁物品中必不可少的,因为当时的人都是在14岁的时候结婚的,很多人对这方面还是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