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春节风俗
1、全国各地过春节的方式各有不同,大家都知道哪些地方的习俗呢?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老北京会有春节庙会,东北吃饺子放硬币,云南贴春联要唱歌,江苏除夕夜的时候在饭里面放荸荠元宝……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尽相同!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但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各地的春节风俗也不太一样。
在老北京,春节的时候会有春节庙会。最著名的庙会是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比如五显财神庙,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大清早,就有很多穿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者坎肩、头戴细毡礼帽的人进庙上香。
在东北,吃饺子是他们的年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大家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当中有的是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代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寓意着吉祥如意。而且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掉!
在云南,他们过年一定要贴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的对联。除夕之夜,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然后在院里院外进行张贴。他们必须边听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在江苏,他们在除夕夜的时候在饭里放熟荸荠,吃的时候把它挖出来,意思就是挖元宝。他们在泡茶的时候要放两只青橄榄,喝的是元宝茶,恭喜发财的意思。
在天津,他们会在腊八的时候用醋泡大蒜,名字叫腊八醋。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蘸腊八醋。
在安徽,除夕的年夜饭是非常丰盛的,而且在吃饭前需要先放鞭炮。吃完饭之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边聊天,直到天亮,这就是守岁。
在海南,春节叫做年,有些地方初一是要吃素的,不能够杀生,他们称这个叫排年,初二才能够见酒肉。
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目前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哟!
2、不同地域春节的风俗
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一般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里。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
不同地区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正月初一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春节期间,长辈会给予晚辈一些礼金,以红色信封包着,称“压岁钱”,通称为“红包”(粤语作“利是”或“利市”)。
3、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北方和南方过年时习俗差异很大。以个人浅陋,挂一漏万,南北方习俗大致如下:
北方之习俗:
1.“岁首”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在城市,购物相对比较方便,在农村年前要“赶集”,提前准备好各种年货;
2.除夕前,提前大扫除(除尘),门窗贴春联挂门神(驱鬼辟邪的门身最初为钟馗,到宋代晚期时则换成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延续到如今);
3.小孩穿新衣,除夕守岁(年三十晚全家熬年夜),晚上先放点鞭炮,观春晚(古代时年三十晚,全家人围坐一起不睡觉叫“守岁”,现在年三十晚则是一家人聚集在电视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顺带“守岁”)到12点后继续放鞭炮;
4.大年初一早晨全家一起包饺子和吃饺子,然后给父母拜年和小孩发压岁钱;
5.大年初一全家不出门,陪伴父母,拉家常,打扑克牌或下象棋;
6.初二上街观看踩高跷、耍龙和舞狮等传统社火,初二或初三开始走亲访友进行拜年;
7.大年初五迎财神;
8.正月十五,不像南方吃汤圆,而是吃臊子长面或粉汤饺子。
南方之习俗:
1.“岁首”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在城市,购物相对比较方便,在农村年前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年货;
2.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举家(城市近年到饭店)一起吃年夜饭;
3.年夜饭后给小孩发压岁钱,观看春晚和熬年夜(守岁);
4.过年几天,兄弟姊妹多者,轮流请客吃饭,拉家常,相互拜年;
5.有的利用假期出去旅游过年;
6.正月十五闹花灯,吃元宵。
南北方的习俗肯定是有较大的差异,唯一不变的就是大家都很开心!
4、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1、江苏年俗: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陕西年俗: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3、云南年俗: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5、关于春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1.老北京年俗
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2.东北年俗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3.陕西特色过年习俗:打醋炭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4.云南年俗
云南过年时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5.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门前说吉利话,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
6.河南年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重庆在中国有山城和雾都的称号,在那里过春节,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
当地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重庆南山盛产腊梅花,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
广西特色的过年习俗:舞鸡舞春牛
过年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高跷队,但是在广西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过年,那就是舞鸡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的幽默舞鸡歌,使主顾家喜笑颜开。
内蒙古特色过年习俗:吃“手把肉”除旧岁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6、各地区的春节习俗
北京年俗——踩岁:
踩岁有“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年三十将芝麻秸铺于院内,踩踏出入,噼啪作响,称为踩岁。此举最早是为了防盗,后来演变成“踩祟”习俗。
东北年俗——龙灯会:
龙灯会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四季丰收。龙是五瑞兽之首,龙灯会是东北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高潮。扎龙灯、画彩磷、描龙须、衔龙珠、插彩旗、内燃烛,拿着龙灯跳龙舞,满城游行,希望得到神龙保佑。
山东年俗——照虚耗:
照虚耗意在为全家祛除邪恶。虚耗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恶鬼,需要用光照驱散。在山东的龙口、黄县一带,女主人在大年初一早晨手持红烛,先照照炕席,再把家里角落照一遍,用光明驱逐黑暗和邪气恶鬼。
浙江年俗——运河灯会:
运河灯会为水乡增添了许多新年喜气。运河灯会起源于唐末宋初,浙江一地最为著名,不仅有陆上彩灯,还有水上船灯、船上花灯、河面水灯。每逢灯会,贴心愿、看表演、猜灯谜、品小吃,街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河里流光溢彩、交相辉映。
安徽年俗——嬉与灯:
嬉与灯有“年年有余”之意。以竹架糊上锦纸,油彩绘上鱼鳞,鱼头书“王”,内置花灯,摇头摆尾,游走出行。百姓随其两侧,欢歌笑语,气氛欢腾。
山西年俗——垒(lěi)旺火:
垒旺火寓意年年兴旺。将煤炭垒成宝瓶状,里添柴火,外披彩花,上贴红字:旺气冲天。在除夕夜鞭炮齐鸣之时点燃,火舌兴旺,既御寒,又壮观,寄托了人们对来年日子红红火火的愿望。
湖北年俗——采莲船:
采莲船是湖北洪湖人民模仿驾船采莲而创作的歌舞,船用细竹竿和彩纸裱糊而成,行船时乐队齐奏、彩船紧跟,撑篙大汉、坐船姑娘一唱一和,把船艄婆婆滑稽配合,边舞边唱,好不热闹。
河南年俗——祭灶:
“二十三,祭灶官”。这天在外的人要赶回家,由男人主祭,做祭灶汤,供芝麻酥,烙火烧,夹在公鸡两翼,供于灶神前,燃香表,放鞭炮,送灶爷骑马上天,自此神煞上天,百无禁忌,安心过年。
陕西年俗——蒸面花:
蒸面花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通常由家中最年长的妇女制作,是祭拜祖先、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礼俗食物。枣山馍馍,下托回云纹,中加大红枣,祝愿家中粮食堆积如山,五谷丰登。
甘肃年俗——社火:
场面震天动地,好不热闹。社火源自花灯戏和高山剧,有千百年历史。传统社火队由一个村或几户人家推出龙灯、掌灯、锣鼓、高跷、小跷、旱船、狮子、秧歌等。就地或串村、串户表演,如今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整个年节的高潮。
四川年俗——初七游草堂:
秉承传统,雅俗共赏。相传早年杜甫与友人于正月初七在草堂故居作诗,互表思念之情。因而每逢此日,四川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吊唁“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云南年俗——汲薪水:
汲薪水是来自女儿的祝福。在云南大年初一凌晨,各家的新媳妇或大姑娘都会担起水桶,手持三柱香火,唱着歌,到河边,插上香,将包着红纸的钱币投向水里,挑回新年的头一担水让全家人饮用,祈求全家人健康、吉利。
西藏年俗——挂经幡:
挂经幡意在向天求福。新年清晨,藏族人民把印有佛经的经幡挂在树上或山顶,随风飘舞,犹如诵读经文,不停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全家平安。
广东年俗——掼(guàn)春盛:
掼春盛表达了娘家对女儿的祝福。所谓春盛,其实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年初一由出嫁女儿的娘家兄弟送到婆家,内装桔子和甘蔗等物,意在祝愿女儿日子节节高。
7、不同地域春节的风俗 不同地域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一般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里。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
2、土家族人吃团年饭时,要关着门,不让外人进来。半夜子时以后开始吃,吃到天亮,预示来年越来越兴旺。
3、在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一些地方,现在还保留着给树喂年饭的习俗。土家人认为山有山神,水有龙王,树有树精。给树喂年饭,可以消灾避祸,人寿年丰。
8、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是什么?
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
1、东北
东北人在饺子中放硬币(现在多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谁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着一年中有好运降临,有吉祥之意。此外,在“初五”当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把不吉利的事破坏掉,有驱灾避邪之意。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别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过后吃冻梨可以解酒。
2、西北
兰州社火是西北地区所特有的习俗,过年时西北地区的人常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手里拿着火把,代表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如果这一天少男少女互通心意在这天表白,会得到大家的祝福。在大年三十这天,甘肃人会把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3、华南
华南地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
4、西南
西南地区对歌喝酒打花脸。大年初二,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5、香港特区
香港最流行的当然是舞狮和舞龙了,特别是在新界会更多一些。香港是美食天堂,吃美味丰盛的“团年饭”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逛夜市,吃夜宵哦。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收红包,大人也乐于发红包,表示来年大吉大利。香港是不允许放烟花的,但政府会在大年初二的晚上,统一在维多利亚港燃放烟花(从1982年开始),这也成为香港人期待的一个节目。
9、中国各地过新年都有什么习俗,有何异同?
中国北方过新年的时候会吃饺子,南方过些年一般会吃汤圆或者是火锅。彝族的同胞在国庆节的时候会就在一起跳舞,耍龙灯或者是祭祖。澳门人在过年的时候会“谢灶”,其实就是祭拜灶王爷,这也是澳门很多年以前传下来的一个传统的习俗。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春节就是农历新年,过完春节就相当于大家又长大了一岁。
所以在过新年的时候每个地区都会有不一样传统习俗,比方说在正月里是不能剪头发的。在过年之前就要把家里的卫生全部都打扫干净,千万不能把家里的脏衣服留到过完年再洗。也有些地方会提前洗澡洗头,因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不能洗头的。浙江过年的时候有放彩灯的习俗不仅有彩灯,而且还有传灯花灯。所以很多浙江的人在过新年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去逛灯会,看表演,猜灯谜等等。
在湖北有些地方会有采莲船的习惯,船是用细竹竿和彩纸做成的,在划船的时候还会有乐队进行演奏。在船的旁边还有人唱歌,非常的热闹。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会蒸面花,这也是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做的事,一般都是家里年纪比较大的女性制作的。面花也是为了祭拜先祖一种食物,在走亲戚的时候也可以当做礼物送出去,而且这也寓意着五谷丰登。
其实每个地方过新年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这也是很多年的时间传承下来的,也是有着不同的寓意的。虽然说现在的年轻人也很难去理解这种习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因为新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大家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庆祝典礼和仪式。也会提前把家里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辞旧迎新。也会准备非常丰盛的年夜饭,虽然年夜饭每一家都会有不同的规模和种类,但是寓意都是相同的,希望来年能够过得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