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幅风俗画
1、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趣历史网
风俗指的是某时代普遍的社会生活习俗。风俗画就是以这类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当然,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也一定是健康自然的社会习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介绍
中国风俗画从历史上流存的以风俗为题材的作品来看,最早的当属汉代的画像砖。由于汉初崇尚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也兴盛起来。商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财富的积聚。社会生活不时地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在画像砖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像砖在四川、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大量出土,题材几乎涉及了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宴饮、骑射、出巡、农桑、舞蹈、杂技等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扣门”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描绘三春前后,农家祭社风俗的诗篇。在当时有许多画家也以民间风俗为题材,画了不少好作品。
宋代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最著名的有李嵩的《货郎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俗画的题材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在宋代画家马远的作品里表现得最完美。
代表作品
《货郎图》李嵩(宋)
李嵩是南宋画家,少年时曾做过木匠,熟悉民间生活,后来入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以画风俗画著名。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故宫博物院现藏的《货郎图》即是其中之一。
《货郎图》通过一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笑欢闹的场面,细致地描画了喜兴而有趣的乡村风俗,也让我们直观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神情风貌。这幅画采用横卷形式,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顾盼生情。
不大的场面但前围后追,可见老货郎受欢迎的程度。老货郎不胜重荷,前后照应货担,应接不暇,儿童们前呼后拥,顽皮天真、神态各异。画家在热闹中不忘在货担头上添一山鸟,停立观看,本来极动的变为极静,此一衬托足见画家匠心。
作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货担上的杂物历历可数,既有专为儿童购买的风车、山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犁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瓜果、糕点等等,无不尽力摹写,显示风俗画家严谨而又写实的创作态度。李嵩另一作品《幻戏图》,描绘宋代民间木偶戏的风俗。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宋)
《踏歌图》宋马远
马远属南宋画院画家,风格清峭,善于表现诗情画意,经常在作品中留下大片空白,迷蒙苍茫,给人以无限遐思。他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踏歌图》。
脍炙人口的李白《送汪伦》诗写道:“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王安石曾在《歌元丰》一诗中写道:“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看来唐宋两代踏歌的风俗在民间都很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我国书画史上第一幅风俗画是什么
中国第一幅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357句,1785字)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中国第一部笔记体小学集--《世说新语》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包公案》
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
中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中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中国第一部笑话集--《笑林》
中国第一幅长画卷--《长江万里图》
中国第一幅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
中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中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中国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中国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诗歌集--《全唐诗》
中国第一部有关音乐的书--《汉乐府》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第一部建筑学书--《营造法式》
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书--《钦善正要》
中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书--《新制诸器图论》
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中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中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中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中国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中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3、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3)画一幅风俗画扩展资料
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与金对峙的12世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并达到日趋激化的程度。当时,表面上的升平景象,已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动荡和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4、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
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了很多技艺,比如说戏曲,比如说书画,比如说诗词,而书画是我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之一。我国有十大名画,其中之一就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宋朝的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出来的。因为成画于北宋时期,所以这幅画实际上是描绘出了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繁盛景象。
因为其表现了北宋的繁华景象,所以这幅画也颇受人关注,也引来很多人对其进行“临摹”。《清明上河图》之所以会如此出名,第一点是因为它的篇幅实在是巨大,第二个则是因为,虽然画上人物、事务众多,密密麻麻,但是却十分精细。虽复杂但精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使得《清明上河图》的名气徒然提升。
《清明上河图》描述的也不是汴梁普普通通的一天的生活,而是描绘了在清明节的时候,汴梁中汴河两岸的情景。张择端在这幅画里,以汴河为线,详细画出从城郊到城内的景象,一丝一毫都被其描绘在画中,可谓是极其罕见。
而作画的张择端也不是个普通人,他是著名画家,而且,一生中最为擅长的就是关于楼宇、树木、人物的绘画。而《清明上河图》这幅风俗画,可以说完全占据了这三点。因此,张择端能将其画好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张择端著名的画作其实还有很多,《清明上河图》只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幅罢了。
5、宋代风俗画的表现技法
(一) 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点
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为人与特定生活关系和自然关系的生活化、情感化、形象化、审美化的生动载体,其中无疑隐含着人类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容。借之我们可窥见其艺术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风俗画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郎、婴戏、车马、市街、耕织等等。画家洞察社会生活广泛,联系实际进行全方位描绘。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城市生活的真实缩影;《货郎图》传播了城乡生活中崭新的经济信息;《秋庭戏婴图》反映了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思想。
2、情节表现文学化
风俗画“文学化”的特色体现在画面一定情节的设定。
如王居正的《纺车图》虽着力表现婆媳二人的劳作之苦,却不忘以戏玩蟾蜍的幼童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来打破画面的沉闷。
张择端的长卷中亦以船过虹桥,船工匆忙放倒桅杆,桥上路人纷纷驻足张望,营造出紧张而热闹的场景。
3、表现更趋写实化
风俗画的欣赏者大多为一般的市民阶层,他们文化修养大多不高,喜欢写实性绘画,因此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风尚。
(二) 宋代风俗画的艺术成就
1、超越传统题材
传统的人物风俗画,多表现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日常起居,而宋代的风俗画家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登上了大雅之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人物刻画神形兼备
画家巧妙地将各种人物安排在生活背景中,自然和谐。人物位置随画面的展开也安排的恰如其分,真实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
《清明上河图》逼真的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体态形貌,人物虽高不过寸,但须眉毕现、栩栩如生。
3、融山水、花鸟、人物、界画众因素为一体
宋代风俗画将人物置身于真实可感的环境,以环境衬托人物的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与当时绘画各个门类发展成熟以及画家的画功有关。《清明上河图》这样大的巨构,大到舟桥,小到店堂中的桌椅,比例透视皆精确无误,若无高超的界画功底,不可能完成。其中河水奔腾,河岸蜿蜒迂回,又有山水画灵动之妙等。
6、我国史上第一幅风俗画是什么?
中国第一幅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357句,1785字)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中国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中国第一部笔记体小学集--《世说新语》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推理小说--《包公案》
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
中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中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
中国第一部笑话集--《笑林》
中国第一幅长画卷--《长江万里图》
中国第一幅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中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周易》
中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中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中国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中国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诗歌集--《全唐诗》
中国第一部有关音乐的书--《汉乐府》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第一部建筑学书--《营造法式》
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书--《钦善正要》
中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书--《新制诸器图论》
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
中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中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中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中国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中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中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7、北宋风俗画代表作有哪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村医图》,李嵩《货郎图》等等。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采薇图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村医图》是中国宋代画家李唐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绢本,淡设色,纵68.8厘米,横5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货郎图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8、我国比较有名的古代风俗画,都有哪些?
1、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
宋本
作者张择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明本
又称“仇英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互联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图片其实便是这个版本的作品。
清院本
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 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2、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3、走月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