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郫县水乡风俗

郫县水乡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09 22:40:33

1、江南水乡婚俗礼节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水乡肴馔亦历史悠久,蜚声中外。而苏州人的婚礼食品更以其制作精细,式样众多,色香味尽美而素享盛誉。

现在的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但在苏州甪直、周庄、陈墓一带乡村,仍保存着江南水乡传统的婚俗。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双亲即择婚日,届时,男家要送干果四品:荔枝、桂圆、胡桃、蜜枣,以及茶叶若干,寓意“甜甜蜜蜜乐陶陶,成双成对活到老”。女家则回赠自制喜糕数盘,中有枣泥山药糕、蜜糕、桂花白糖糕、茯苓糕等,因节令不同,糕点有所异,但以蜜糕为主。男方将糕分送诸亲友,表示大婚在即。

婚前三日,男家女家各请介绍人吃酒致谢,以谢其牵线之功,伐柯(编者注:意为作媒,语出《梦梁录》。)之绩。菜肴一般八种。全以水产做成,炒虾仁、龙凤桂鱼、红松青鱼、清炒鳝鱼、五味鱼翅、龙眼田螺、瓜姜鱼丝、清蒸河鳗。点心有蟹粉小笼包、虾肉烧麦等。酒席之丰盛,超过婚宴,意在请冰人(编者注:冰人即媒人,语出《晋书》。)在喜期中多多照顾。

“彩轿帘开来就香,风吹兰佩响叮当。月老传言方道日,初请新人出绣房。”大喜之日,传统食品更叫人眼花缭乱,食指大动。新嫁娘到夫家之时,已备好桂花甜圆子、什锦莲心羹,新婚夫妇及亲家老少都人手一碗,以示日后团团圆圆,心连心,甜蜜无比。凡是看热闹的众乡亲都要饮一杯喜茶,茶是甜的,考究一点的人家,在茶中还放有蜜饯、香果。

新郎新娘先入洞房,饮合卺酒(编者注:卺是瓢,旧时成婚把一个(夸包)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一个用来饮酒),酒为糯米低度酒,各饮一半,再交换后饮尽。然后,真正的婚宴方开始。婚宴菜肴由本地名疱烹饪,颇具家乡特色,有冷盆、热炒、点心、大菜,其中山珍海味不多,水产佳肴齐全。用乌鱼青鱼熏制的熏鱼片、河虾活炮“满天飞”,芹菜面筋脆丝、芦笋条均是侑酒之佳肴;清炒虾仁、蝴蝶鳝片、蟹粉鱼唇、菊花鱼、清热炒,令人胃纳顿开;莼菜塘里鱼汤、鸳鸯鱼圆汤为菜之必备;点心则以八宝饭和时令糕点为主,春为春饼,夏为薄荷糕,秋食酥皮月饼,冬以焦热糕。菜肴不多。意在品味。觥筹交错间,一派喜气洋洋。

婚后次晨,新婚娘子要吃肉圆子。三朝(编者注:旧俗,婚后第三日称三朝,语出《梦梁录》)之日,新娘下厨,烧几只拿手好菜孝敬公婆。这时,新娘便要大显身手,亲自买来肉鱼鲜蔬,烹一席家常便宴。七朝时,娘家送来肉圆子,每只大圆子,内含鸡蛋一枚。寓意早得儿女。这时,男方请亲家吃茶点,四盘四碟四点心。四盘为糖果、瓜子、花生米和红枣;四碟是蜜枣、香枣、糖杨梅和水晶杨梅;四点心为油酥饼、拉糕、蜜糕和甜点。均为乡间盛产的瓜果制成。

姑苏婚礼食品虽经历代变迁而有所变异,但其制作精美、适应时令,在色、香、味、型上别具一格。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尚,并随一年四季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色清而不淡,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冬春则色浓而不腻,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具有浓厚的家乡风味。有人说,苏州的饮食与昆曲、评弹一样,属于高度的文化遗产,而纯朴无华、源远流长的苏州婚礼食品,更以其独特的风味为姑苏美食增辉添彩。

2、郫县古城镇有什么好玩的啊

介绍:1、水乡三道堰
距郫县6公里处,有一座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三道堰古镇。都江堰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纵贯全境。镇因古人在柏条河下游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且有一千多年,是座历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乡。古镇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之称。现在镇内建有供水量高达145万吨的“成都自来水六厂”,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活用水厂。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 为主题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镇内错落有至的青瓦屋顶,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青石河栏傍河护佑,卵石小道逶迤弯曲,尽显的是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丰富多变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三道堰有著名的野生黄辣丁、炒大虾、戴大肉、水乡豆花等。

休闲和餐馆:休闲港、饮食楼、水上人家、阅江楼等。

节日活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会”,是三道堰古镇独具魅力的传统节日。
三道堰主要看它的川西水乡民居、水、桥的风情,要有时间也可以到农家乐去玩玩。
2、郫县古城镇
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传说三国名将魏延曾在此地屯兵牧马,历久,商贾往来,行旅聚居,成为集镇。上个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后经过几次行政区划调整,1998年恢复古城乡建制,2000年撤乡建镇。
古城镇地处郫县、彭州、新都交界地,距市区20公里,距郫县9公里,距都江堰30公里,锦水河、墓水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孕育着这一方。
古城镇政府所在地马街为"史前宫殿遗址",距今有4000年,1997年"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大型礼仪建筑基址,是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发祥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古城镇以仿古建筑,再现古蜀文化,形成旅游景点;以古蜀文化,顺应复古时尚,开发旅游项目;以各特产品建设交易市场,活跃古城经济;以古蜀景观,联姻影视部门,建设拍摄基地,用3-5年时间将古城建设成集旅游城、民俗文化和影视城于一体的"西蜀古城"。
古城镇采柚节,郫县古城风俗节,古城每年一度的柚子节,当然古城柚就相当的有名了,现在正在开发古城的旅游,不久它将会以古文化和吃文化相结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古城镇有非常著名的“古城柚”,非常不错,值得品尝。
(购买提示:古城城外路边有很多卖“古城柚”的老农,你可以先品尝然后再购买,购买的时候可以狠狠的压价,因为老农们看你是外地人,会故意把价格叫高的)

休闲和餐馆:城外周边有很多风格独特的农家乐,价格一般为20-35/人/天(二餐,茶牌免费)

3、江南水乡的民俗

1、端午节

五月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饮雄黄酒,门插菖蒲艾叶张贴符咒,以驱鬼除邪。还用雄黄酒给儿童点眉心,以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

2、六月六

六月文人墨客曝晒书画、衣服。农民晒蓑衣笠帽衣裤,六月六日吃馄饨,俗云:六月六猫狗洗浴,此日起下河沐浴。

3、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谓"七月半",大家小户备酒菜追祭先祖,古时祭不设荤,以疏果为主。三十日地藏王生日,有插地藏香之俗。

4、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即"八月半",时日家家吃月饼,晚间合家团聚赏月,老人向小辈讲中秋节故事。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约伴登高,新市有吃粟糕风俗。粟糕以米粉成糕,上洒桃肉粟子,枚瑰花及白糖,香甜可口。

5、送灶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日,称"腊腊廿三",用赤豆糯米饭及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堂的灶司马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换上新灶神像。

4、乌镇水乡的风俗

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乌镇的春节才算正式结束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乌镇过年的习俗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以上所说的一部分习俗已不是所有乌镇人过年的必备程序了。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的住民固守着传统的过年方式,红红火火、欢天喜地的春节,是乌镇人释放欢乐与祝福的日子,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眼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乌镇香市
“香市”是乌镇旧时的一种民间风俗。“香市”有的地方称“庙市”,亦叫“庙会”,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唐代已经存在。

茅盾1933年曾以《香市》为题著文,描绘了乌镇这一民间风俗活动的情景。他写道:“清明过后,我们的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香市的地点在社庙。”“香市的主要活动
无非就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彭,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每年三月一到,镇上的各行商店,便陆续到土地庙前面的广场上,摆设临时的货摊,推销商品。什么广货摊玩具摊,水果摊,糕饼摊,应有尽有。特别上茶摊,一个接一个,好似一场盛大的茶宴。

香市一开始,外地的各种“戏班子”也都按期赶到,各选场地,露天演出。什么跑马戏,木偶戏,髦儿戏,猢狲变把戏,魔术杂技,动物展览,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做髦儿戏的戏台,就搭在庙前
面南面的高坡上。戏是做给神看的,俗称做神戏。作戏的费用由镇上商家摊派,赶香市的人们占神的光,都可以看白戏。头一出戏叫“风波亭”,纪念岳飞。

庙里面是神的世界,一支支蜡烛插满佛台,照得眼花缭乱;一个根根檀香烟雾缭绕,熏得满脸模糊;一尊尊泥佛默默端坐;一个个香客虔诚磕头。庙里庙外,木鱼声、叫卖声,敲锣打鼓声,吵闹声
,响成一片,几里路外也听得见。

这期间,四乡的农民,都成群结队,乘了航船,或摇着赤膊船来赶香市。他们或背黄布袋或拎竹编香篮,顺便出售自己编的竹器、或其他产品,选购急需的用品。所以香市实际上也是一种市集形式。

赶香市的农村妇女,另外还有一项活动,就是在庙里烧过香之后,还要到土地庙前面的水潭里,洗洗手,俗称“洗蚕花手”。据说,在那里洗过手以后,养起蚕来就无病无灾。这是乌镇蚕乡一种特
有的风俗。

元帅会
旧时。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乌镇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即要迎一次瘟元帅会。

供在修真观的瘟元帅塑像,青面獠牙。他的头、手是彩瓷烧制的。据说他活着时是个白面书生,只是为了保全一方乡亲,投身毒井而死,才弄成了这般模样。于是人们就祀他为神,称之这瘟元帅,
专管疫鬼,保地方平安。

农历五月乌镇迎瘟元帅会,是为了捉拿和驱赶瘟神疫鬼,保佑即将到来的夏季疫病高发期的太平。瘟元帅虽称元帅,似乎地位不高,所以迎会的道子不长。特色是两个人抬一只黑釉陶甏,甏内且个
瓷制的青面鬼头,头上系根细绳,穿在杠子中央的滑轮里,抬甏的人边走边扯动细绳,那鬼头在甏口一隐一现,说是“收疫鬼”。迎会结束,盖上甏盖,再封上画有符咒的封条,放在瘟元帅神坛之下。
似乎这样一折腾,已收尽了乌镇的瘟神疫鬼。

水乡婚礼
乌镇旧俗婚嫁由父母亲友作媒议婚。先是两家至探门门第,谓之“问名”。双方合意,互

换庚贴,称之“定亲”。之后还有“求吉”、回吉“的过程。迎亲时,以彩与鼓乐迎娶新娘入

堂,行交拜礼后,携入洞房,亲朋齐贺,主人设筵大宴宾朋,酒罢亲友多赴入洞调笑新入,谓

“闹房”。次日新人相偕回嫁,谓“吃回门酒”,当日偕回,婚事遂毕。

水 龙 会
乌镇的救火会组织严密,分式明确,当年两镇共有26坊,有的单独,有的联合建立“龙房”和救会会。龙房里放着各式水龙和相应的灭火器具。还有各坊的有专人负责的“接锣手”。一有火警,当事人

http://www.9588.com/cms/html/wzh/2007-7/5/18321439_6.html

5、江南水乡的民俗有什么?

1、端午节
五月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饮雄黄酒,门插菖蒲艾叶张贴符咒,以驱鬼除邪。还用雄黄酒给儿童点眉心,以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五毒。
2、六月六
六月文人墨客曝晒书画、衣服。农民晒蓑衣笠帽衣裤,六月六日吃馄饨,俗云:六月六猫狗洗浴,此日起下河沐浴。
3、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谓"七月半",大家小户备酒菜追祭先祖,古时祭不设荤,以疏果为主。三十日地藏王生日,有插地藏香之俗。
4、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即"八月半",时日家家吃月饼,晚间合家团聚赏月,老人向小辈讲中秋节故事。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约伴登高,新市有吃粟糕风俗。粟糕以米粉成糕,上洒桃肉粟子,枚瑰花及白糖,香甜可口。
5、送灶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日,称"腊腊廿三",用赤豆糯米饭及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堂的灶司马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换上新灶神像。

6、水乡传统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是什么

水乡乌镇的独特习俗

乌镇习俗
一、贺岁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前一日名除夕,俗称“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新妇盛服向尊长献鞋履,名“辞岁”,尊长给钱与新妇及孩童,名“压岁钱”。当晚并有拜利事、接灶神等活动。初一晨起,开门放鞭炮,焚香拜天神,名“接天”,次拜祖宗,再拜高堂,长幼循拜,然后会亲朋 、贺新岁,统称“拜年”。近代已逐渐简化,不再跪拜。初一都不会客,出门走“ 喜神方”,初二起亲友互访,至元宵乃罢。
二、元宵走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当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三、清明踏青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以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祭祖扫墓、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乌镇更有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前一夕“清明夜”,做青团、裹粽子、设祭“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弓矢,以祈蚕,煮螺蛳,以针挑食螺肉,名“挑青”。清明日起四乡蚕农齐赴普静寺烧香祈蚕,名“香市”,届时商贩云集,游人如蚁,旷地上售货摊、演艺场鳞次栉比,河港中踏白船 、打拳船竞技斗勇,前后持续半月有余,成为水乡蚕农的狂欢节。
四、立夏称人
立夏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尝蚕豆、尝咸蛋、啖青梅、品樱桃,谓之“尝新”。农家以麦芽、“草头”和为粉制“立夏饼”,亲友互赠。孩童三五邀约,提竹筒、摘蚕豆、化咸肉、拾野柴、集百家之米,在户外垒灶支锅烧“野火饭”,据说吃了不会疰夏。立夏称人以江南最盛,传说三国时刘备之子阿斗于立夏日被带往江东,孙夫人当面称过体重,精心抚养,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写信向诸葛亮汇报,以示尽心,传入民间,相沿成俗。
五、端午吃粽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天中节”,家家裹粽子,亲友互相馈赠,相传此俗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古人以“重五”为“毒气横溢,鬼魅活跃”的“恶日”。于是挂钟馗图、贴天师符,门前悬艾蒿、菖蒲、桃枝、大蒜以避邪,食黄鱼、饮雄黄酒,乃至啖蛇虫以毒攻毒,孩童穿戴虎形服饰,妇女剖缯为囊贮雄黄佩之以示强健。正午用苍树、白芷、鳖甲、芸香“打蚊烟”,墙边屋角喷雄黄酒、撒生石灰水以驱虫豸,凡此种种都带有禳解的性质。
六、分龙彩雨
农历五月二十五为“分龙日”,亦称“分龙节”。传说司雨的龙王们于此日分赴各自管辖的区域降雨,故名分龙,是日各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照例举行消防大演习,届时各坊水龙会整装集队,带上全副救火器具,会聚于镇中旷地河畔,有的事先在水龙、水桶中放进各色颜料,一声令下,锣鼓齐鸣,各水龙同时对空喷射,尽现五彩缤纷、飞瀑凌空的壮观,男女老少聚集围观,呐喊助兴,出水快而射程远者当为优胜获奖。
七、天贶晒虫
农历六月初六,时值盛夏烈日,乌镇有谚称“六月六,晒得鸭蛋熟”。实是曝虫晒霉的好时光,宋代曾定为“天贶节”,其原由却是真宗皇帝赵桓的一个精心编造的梦话,后人觉得乏味,便把传统的七月初七“曝书日”移了上来,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普通百姓晒衣物,是日还有牵猫狗浴于河的习俗,据说可避虱蛀,镇人晒热水为孩童洗澡,妇女于是日洗发,而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则可能是由混浴引申而来。
八、中元河灯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当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佛寺行“盂兰盆会”,释道两教共举法事,民间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故又称“鬼节 ”。南宋后已有中元夜入河灯的风俗流行,篾编纸糊的各式花形灯笼,灯中燃烛,下托木板,或用各色彩纸糊成船形,内装少许灯草油类点燃,入夜到水边或驾小船至河中摆放,烛火闪闪,随波逐流,蔚为奇观,佛徒为此乃“慈航普渡”,道徒称这是“照冥引路”,而老百姓们只当是一种娱乐。
九、中秋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是夕,家人团聚欢宴,亲友互赠节礼,其间则少不了月饼。月华初升,于庭院设案赏月,供品除月饼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时令果蔬,大多是还在案头供斗香,以线香托纸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并缀月宫故事,制作精彩,供后在户外焚化,有祈求丰收之意。
十、重九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节”或“登高节”、“菊花节”,重九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由来久远。相传起源于“桓景避难”的故事。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遵照师嘱,于重九日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山,得免大难,后人仿效,遂成习俗。至唐代已演变成传统的游乐节目,其作用似在于健体防病,以御初寒。乌镇近周无山可登,遂以登塔代之,是日有“重阳糕”应市,以赤豆和糯米制成,上插小旗,意以食糕代替登高,插旗代插茱萸。
十一、冬至祀祖
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传统风俗中的大节,亦称“冬节”或“亚岁”,节前家家磨粉搓“冬节圆子”,备酒做菜,设祭祀祖,颇为隆重,民间有“ 冬至大如年”之说,也有于冬至扫墓者,至冬至起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为寒冬之期,旧有“九九消寒图”,相传始于明朝,图中画梅一枝,凡八十一瓣,冬至起依口诀日染一瓣,全部点清则寒尽春来,开始耕作,意在敦促人们在消寒休闲中不忘耕作,还可得到一份冬季的气象资料。
十二、 腊月小更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昔时有“支小更”的习俗,进入腊月,各街、各坊设专人于每日黄昏敲锣击梆,沿街巡走并时而高呼:“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重,柴间看看,灰堆坌坌,谨防贼盗,门户要紧。”抑扬顿挫,如歌似吟,至除夕乃罢了。时值寒冬,气候干燥,民间用火又多,镇内木造住房连绵,一旦失火,非同小可,尤须时刻警惕。其时,全镇支小更者不下十人,每至黄昏,锣声、梆声、呼声此起彼伏,对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不无裨益。

7、水乡人的生产与生活的特色

珠海斗门水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初论

2003-08-11 07:08:24 珠海特区报

南方网讯

斗门水乡的历史和现状

斗门区位于珠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八大门中的五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泥湾门、虎跳门)经过斗门。区内河涌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黄杨河、螺洲河、友谊河、天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计其数,众多的河涌将斗门分割成一个个小岛,使斗门区成为珠三角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水乡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活、生产,由此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

水乡人指水上人家,旧称“ 家”,以前以打渔为生。近百年转为以渔农为主。

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水乡人沿河涌两岸用稻草、茅竹等搭成草棚居住。一河两岸形成狭长的一排排草棚,大村沿河连绵数里,小村也有几百米。村民饮用的是河涌水,吃的是堤内粗种的庄稼,过着半饥半饱甚至衣不蔽体的艰苦生活。阴雨天气,堤岸泥泞难行,加上村与村之间无桥相连,因此水乡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小船艇。生产生活、人员交往、婚丧嫁娶等都少不了船艇。穷困的生活环境使广大水乡人基本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文盲者众。封闭的生活环境使水上人基本不与岸上人交往,更不通婚。

解放后,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水乡人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众多的学校使水乡新一代脱离了文盲之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东风吹到了水乡,一河两岸的砖瓦屋、小别墅代替了昔日的草棚,水泥路代替了昔日的泥泞路,众多的桥梁使汽车、摩托车开进了水乡。生活观念的改变,使水乡人与岸上人联系密切了,相互通婚已很普遍。由于现代文明不断融入生活中,岸上人的很多习俗已被水乡人接受,至使一些水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不断消失。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还有妇女包头巾、扎围裙、穿大衿衫,现在难觅踪影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水乡人唱咸水歌自娱自乐是常事,现在这情景已极少见,现代文化(含外来文化)的占领使年青一代对这种水乡特有的民歌逐渐失去兴趣;由于大修水利,一些河涌被填;桥路建设的完善,使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替代了船艇的作用;近几十年与岸上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虽然在水上人中还用自己的方言,但对外交往用广州话已很普遍……虽然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未改变,但如果不抓紧保护,除了依河而居的特色外,水乡人独特的文化景观将逐步消失。

斗门水乡的分布与特色

斗门水乡的基本特点:以河涌为主线,展现草舍、小艇、小桥、树、竹、蕉、渔塘等连片的风景,再加上水上人家的独特生活风俗,从而形成了独具斗门特色的水乡文化。

由于生活在独特的水乡环境中,为适应环境,水乡人的生产、生活就显现出一些与岸上人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浓郁的水乡特色。耕作的土地由于是珠江水冲积而成,因此土地松软、肥沃、低洼。耕作的主要农具有耪(硬木铁口锄)、锹、荡板、水车、禾桶、犁耙等。为防潮水和洪水,在河岸和较大面积的耕地四周用泥堆成堤,堤内的田叫围,每条村都有若干个围;织网式的众多河涌,是水乡人生活的源泉,河涌盛产各种鱼、虾、蟮、田螺、蚬、螃蟹等,捕鱼虾的工具有小船艇、罾、网、捞箅、鱼笼、虾笼、排钓、竹篓等。生活用具有四周绣花边、中间绣有吉祥图案的头巾,用银链做吊带的围裙,戴的是用竹和竹叶编织的渔民帽,男女都用水烟竹吸烟。水乡人有自己的方言“水上话”。唱的是民间口头即兴创作的咸水歌,曲调易学易记,歌词内容一般以生产生活上的趣事及谈情说爱为题材。水乡人特别爱种树、种竹,成排树木抵挡风雨。对一些百年古树,则视为风水树,严禁砍伐,保护有加。在水乡,高大粗壮的细叶榕、木棉、木麻黄、水松等树木随处可见。

水乡人的嫁娶是村中最热闹的事,按旧例,男家要宴请亲朋三天。结婚当天,新郎穿上新唐装纱绸衫,肩挂红绸,与一群男青年去迎亲。男方要用船艇接新娘,因此要精心妆扮船艇,几条船艇贴上大红双喜,挂上灯笼鞭炮,船头插两支小红旗,旗中贴上新郎的姓氏。新郎的祖先牌位用木桶装着恭敬地放在大船中央,示意新郎与祖先一起去迎亲。而新娘侧在家中精心妆扮,由大妗婆帮助梳好发髻,并把银簪插在发髻中。银簪越多则表示娘家越富有。迎娶新娘的队伍沿途打响锣鼓,吹响唢呐,燃起鞭炮,两岸观者众多,场面甚为热闹,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乡婚嫁场面。

保护开发斗门水乡文化的现实价值

首先是珠海市发展整体战略目标的需要。珠海市是一个年轻城市,市区内的文化基础设施较少,文化积淀较浅薄。而斗门历史相对久远,具有厚实的文化根基,尤其是约占全区面积百分之五十的沙田水乡,孕育出浓厚的水乡地方文化特色。斗门水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珠海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水有联系的在我省不可多得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其次是保留地方特色文化遗产的需要。斗门水乡经过历代水乡人不断的生产劳动、生活变迁和精神创造,形成了水乡特有的水上方言、民俗习惯、生活环境和精神产品等文化资源。黄伟宗教授在研究珠江水系文化来到斗门考察时提出,目前随着珠三角经济网站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有的水乡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陆上文化的融入,已逐渐缩小或消失,斗门水乡是他看到的惟一保留得最完好的水乡。斗门水乡对研究珠海的海洋文化,探索珠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三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一直以来,斗门水乡成为广大文学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生活源泉,不少艺术家创作艺术精品的真实灵感均来自这里。著名画家林庸、苏华、汤小铭、陈衍宁更是视斗门水乡为美术作品创作的摇篮。水乡独特的“咸水歌”曾一度引起了不少省、市音乐家的极大兴趣,以“咸水歌”为基调改编的音乐歌曲经常获得省、市音乐比赛的奖项。水乡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港澳和市内外摄影家拍摄了不少胶卷。国际影展也出现过反映斗门水乡风貌的作品。

第四是开发斗门水乡文化,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斗门水乡文化着重体现在水乡的自然环境,水乡人生产、生活中独特的民俗习惯。已开发利用的斗门灯笼沙水乡旅游项目,每年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旅游团前去观光旅游。对斗门水乡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了解水乡人的奋斗历史;可以保留和发扬水乡文化的精髓;可以向人们展示水乡文化的魅力;可以促进斗门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保护、开发利用斗门水乡文化的基本策略

(一)地方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斗门水乡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总体规则并负责组织实施。(二)政府或人大要制定保护、开发利用水乡文化的条例。(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斗门水乡文化的宣传力度,对内要向群众宣传保护、开发利用水乡文化与保护环境资源的意义,对外要大力宣传斗门水乡文化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四)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入社会资金,走出一条水乡文化保护与水乡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已建成多年的白蕉灯笼沙水乡游景点的成功运作,证明开发水乡游是可行的。建议以白藤湖为水乡活动中心,并重点规划好白蕉灯笼沙水上婚嫁、横山粉州小桥流水、六乡水松林、斗门涌口风情、井岸黄金涌渔港、白蕉上横罗氏虾及加洲鲈养殖基地等各具特色的水乡景点。开发出每个项目的个性,使内容更丰富,生动、有趣,有看头、有瘾头,形成多姿多彩的水乡风情链。(编辑:赵勇)

8、江南水乡的人文风俗有人知道嘛?

江南水乡 “江南好抄,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长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江南水乡的古村与民宅盛于明清时期,当地有利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建筑材质。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强调空间的开敞明晰,又要求充实的文化氛围。建筑上着意于修饰乡村外景。修建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风水楼阁等。力图使环境达到完善、优美的境界,虽然规模较小,内容稍简,但是具体入微。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番纯朴、敦厚的乡土气息

9、郫县三道堰古镇怎么样?

三道堰,除了水还是水,一座水做成的川西小镇。千年来的古老水乡已是一幅淡墨的画卷,吸引了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三道堰古镇小桥、流水、青瓦、白墙、垂杨,白鹭,来来往往的行人如安详的徐堰河,一幅宁静的小镇不需要太多的笔墨渲染。柏条河两岸的呤诗楼、书画楼、棋牌楼、品茶楼、观景楼堆砌延伸,景致去清新雅然。走在逶迤弯曲的卵石小道,信手抚过或是凿有人名的青砖白墙,古蜀文化就在指间轻轻溜过。 但水还是这座小镇的灵魂,小镇因古人在柏条河下游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三道堰。当地政府充分挖掘三道堰水的旅游资源,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利用小镇独有"水"资源结合川西民居特色,建成了初具特色的三道堰"古蜀地"原始水乡风景。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会",是三道堰古镇独具魅力的传统节日,已成功举办了43届。 当地交通:公交车315路,金沙车站至郫县,票价:3.5元。茶店子客运站每天有近百车次发往郫县,票价:5元左右。郫县至三道堰若干次中巴车,票价:1元。郫县三轮车,视其远近,1-2元不等。 自驾车:走老成灌路至郫县十字路口,约20公里,右拐,二级公路6公里抵三道堰。回程可走团结镇、安靖镇、洞子口。或古城镇、新繁镇、洞子口。沿路浓郁的川西田园风情,美不胜收,且车少、人稀、路平。 美食:三道堰黄辣丁、三道堰炒大虾、戴大肉、水乡豆花等。 休闲地和餐馆:休闲港、饮食楼、水上人家、阅江楼等。

10、江南水乡有哪些风俗

江南水乡民俗民风

祭灶神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古传谓送灶神上天,又曰腊腊廿三,该日大家小户大搞卫生扫除灰尘,古时新市有用竹油盏架或纸轿为肩舆焚烧之俗。今用赤豆糯米饭冬青柏叶祭灶神,把灶君堂(设在柴灶上部)里的泥塑菩萨或灶司马(俗称灶家菩萨即黑面菩萨,古今新市的孩子贪玩,不注意面部卫生,如面部肮脏不堪,就被家人责为"弄得灶家菩萨一个")张揭下来,备用香烛对天焚烧后,换上新灶神像。晚上全家合欢共食赤豆糯米饭,辅以白糖、猪油、糖桂花搅拌,吃得香甜可口,终年难忘。这一风俗绵延千余年。

祭蚕神

新市地区自商朝开始即桑养蚕,为了祈求蚕神娘娘给蚕农带来好运,故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蚕神娘娘生日之际,均进行祀蚕神活动。对新市祀蚕神的确切年代又难以考证,但最晚在唐朝即觉海禅寺建造后即已进行。在祭蚕神上日,蚕农婆媳姑嫂即开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茧子状米团子,俗称蚕生元子,四个一顶底覆箬壳上锅蒸煮。当日傍晚祀蚕神开始,灶上或墙上张贴妩媚多姿的蚕神娘娘像,像下供奉四顶蚕生米团子与时鲜果品,合家祀拜蚕神娘娘,衷心祝福明年养蚕好收成,翌日新市镇上的居民均收到农村亲朋好友送来四顶或八顶祀蚕神米团子,以分享他们盼蚕丰收的美好祝愿。镇上亲戚则以面条回赠,讨个吉利彩头。

元宵灯会

新市镇的花灯,向与海宁县硖石镇的花灯齐名江南。由于花灯的设计制作费用较长,耗用人力物力较多,故并非每年都举行,一般要间隔若干年才举办一次。而每次举行都争奇斗妍,大事铺张,盛况空前。新市镇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花灯会,是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那年春节前,就已在大街通衢张贴大红金字海报,广为宣传:"定于二月某日举行花灯盛会三天",以招徕外地观众来镇观光。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