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腊八风俗
1、腊八节有什么风俗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
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醋
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2、腊八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腊八节的节日风俗如下:
1、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3、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麦仁饭
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
3、各地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 腊八节 ,在古代这是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而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腊八节又成为纪念佛陀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那么就让 老黄历 为你介绍,各地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赶邪佞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4、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是什么?
腊八节的风俗:在这天人们会吃腊八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节寓意: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4)贵阳腊八风俗扩展资料: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5、腊八节的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农历2020年腊八节的日期: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腊八是一个多彩的节日,它既是春节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日。而它的形成,又与古代冬祭有关。
腊八节的别名是: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在古代,“腊”与“蜡”两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因为这种祭祀在十二月举行,所以便称十二月为“腊月”或“蜡月”。自汉代开始,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即冬祭日)。自南北朝开始,改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又称“腊八”或“腊八节”。从此,腊八节便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固定下来。
腊八节的风俗,古代主要有两个。一是祭神祭祖,其中祭祀的神灵有先啬神、司啬神、农神、邮表畷神、猫虎神、坊神、水庸神和昆虫神八种。二是腊鼓驱疫,又叫“驱傩”,即驱逐疫鬼。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相公头及作金刚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这些风俗,如今已基本不存。而腊八节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最重要风俗,就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防风粥”。因腊八正逢数九寒天,喝粥可以御寒,故有此名。通常的腊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萝卜等熬制而成。后来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但用料品种繁多,制作也更加精致。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就对北京地区的腊八粥作了如下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这就比普通腊八粥讲究多了。还有的只选淡色的糯米、薏米仁、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等原料煮粥,深色的杂豆一律不要,这样熬出来的粥雪白透明,质地精细。然后将粥放在盖碗或特制的粥盒里,再铺上蜜饯果脯、荔枝肉、桂圆肉、桃仁、松子、染红的瓜子仁和青红丝,还要摆出图案和花样,谓之“八宝粥”。
有文字记载的喝腊八粥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十二月》亦云:“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岁晚节物》中更提到称作“腊药”的腊八粥:“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医家亦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这说明,在宋代,腊八粥的品种已十分丰富,喝腊八粥也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
明清以后,喝腊八粥之俗依旧长盛不衰。尤其可贵的是,其施舍、济贫的用意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初,施粥主要在佛寺中进行。寺僧为答谢信徒,救济贫苦百姓,常在腊八节这天煮粥施舍。后此风流传渐广,腊月初八这天,不但各寺院煮粥施舍,民间也争相效法,亲友间相互赠送腊八粥。诚如陆游诗中所言:“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至明清,朝廷及地方官府每到腊八节这天便开设粥厂,施粥救济贫民。如清雍正年间,腊八节这天,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大锅煮腊八粥,将粥分给众人食用。京城的各条主要街道上也都搭有粥棚,向穷人施粥。此外,这天皇帝向文武百官赐腊八粥,皇后也向嫔妃、宫女赐粥。从宫廷到民间,都把喝腊八粥和送腊八粥当成一件表达友情和关爱的盛事看待,腊八节施粥也成了救助穷人的慈善事业。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一些与腊八粥有关的习俗,也很有趣。
许多地方都有在早晨喝腊八粥的习俗,所以天不亮就要煮粥。俗谚:“谁家烟筒先冒烟,谁家高粱红透尖。”意谓腊八节这天谁家粥喝得早,谁家就能喜获丰收。也有的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俗信可以攘除不祥,带来好运。还有的将腊八粥涂在果树上,据说可以使果树茂盛,多结果实,即“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将粥涂在妇人背上,俗信可以多生子……
6、腊八节的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腊八节五食俗
图片
腊八冰:俗话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腊八节当天一大早,人们要去河边砸冰,然后背回家,这就叫“腊八冰”。哪家人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哪家人就会获得一年的好运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腊八节的前一天,盛一盆水放在屋外冻成冰,到了腊八就把冰从盆子里倒出来敲碎吃掉。因为有人说,吃了这天的冰,往后的一年都不会生病,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图片
腊八粥:说起腊八节,不得不提腊八粥,它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了。古人到了这一天,不管是王公贵族、黎民百姓还是寺院庙宇,都要做腊八粥。
虽然各地区做腊八粥的用料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有大米、小米、糯米、紫米等谷类,以及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再加上红枣、莲子、枸杞、杏仁、桂圆、核桃等干果,就熬成这道冬天可以健脾养胃的养生佳品。
图片
腊八豆腐:它是安徽黔县地区的民间传统节令小吃,是在豆花中加入辣椒、五香等调料后压制成坯,晾晒而成,有“素火腿”的美誉。其成品色泽如玉般黄润,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味道鲜香。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道菜,相传明清时期,徽商外出经商,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有一位商人的妻子就用腌制的豆腐作为丈夫外出经商跋涉的食物,没想到这个豆腐味美干燥且容易携带,受到大家一致好评,纷纷效仿。
那位商人为了感谢自己的妻子就称之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发音很像“腊八”,久而久之这豆腐也就被称作腊八豆腐了。
图片
翡翠碧玉腊八蒜:在腊八这天,北方人都会腌制腊八蒜。将去掉老皮的蒜瓣放入小坛中,再浸入足量的米醋后封严小坛,等到除夕时启封,那蒜瓣就变得碧青翠绿,酸辣醋香融在一起,就形成了腊八蒜的独特风味。
图片
腊八面: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北一带。当地人腊八不喝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其以面条和豆类为原料,待豆子熬熟时下入韭菜叶宽度的面条,同时将葱花爆香,等面条煮好之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便可大功告成。
7、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风俗:
1、喝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2、吃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7)贵阳腊八风俗扩展资料: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8、腊八节的节日风俗
腊八节的节日风俗:腊八粥、腊八蒜和腊八醋、藏冰和吃冰。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就是喝腊八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等干果,合八方食材于一炉,花样之多堪称一绝。用老舍先生的话来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销会。”
腊八粥的出现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它最早出现在史书中,就是与僧人施粥有关。腊月初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浴佛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名为腊八粥。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久而久之,寺院布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在漫长的发展中,腊八节逐渐褪去了宗教因素,今天的腊八粥已和佛教无关,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腊八蒜和腊八醋
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更是容易,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放到入罐子或小坛内,然后倒入醋,封严静置。等到除夕启封,泡在醋中的蒜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一般。而浸泡过蒜瓣的腊八醋,蒜辣醋香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也可以用来拌凉菜,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藏冰和吃冰
对于老北京的居民而言,腊八节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藏冰。他们会将御河、护城河里的冰,凿成一尺见方,藏于冰窖内,以备抵抗来年的炎炎夏日。紫禁城内、德胜门和正阳门外,都建有土窖专门用来藏冰。今天北京德胜门一带仍然保留有“冰窖口胡同”的地名。
还有一些地区,人们会在腊八前一天,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取冰并敲碎食用。据说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今年腊八与大寒节气正好是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虽然在北方地区大寒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这数九寒天里,正好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静待新年的到来吧。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民谣日: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其他风俗:
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斧砍破枣树皮,将腊八粥糊入斧痕谓之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可以多结果。民谚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足见人们期盼丰收的心愿。
有的地方腊月初七夜,家家都要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煞是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据说,清晨,有的农人一起床,便去河沟、潦池打冰,将打回的冰块倒在自家地里或粪堆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
9、腊八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腊八节的风俗有喝腊八粥、吃冰、泡制腊八蒜、制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