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过年风俗
1、以前湖南人过春节习俗
1、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
2、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3、湖南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人吃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腊肉与香豆干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
4、有时候,也会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这样在咸香之外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等等。
2、湖南常德安乡人过春节的习俗
《荆楚岁时记》有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的记载。常德旧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雄鸡初鸣之时,由男户主起来打开大门鸣放爆竹,叫做“开财门”。现时鸣放爆竹多在北京时间零点正。
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旧迎新”。堂前灯烛辉煌,香烟缭绕,合家敬过天地、拜过祖宗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小孩拜了年,长辈照例要用红纸包一些钱送给小孩,叫“压岁钱”。
从前,晚辈向长辈拜年,一定要跪下叩头;平辈与平辈拜年,男的作揖,女的道万福。后受外地影响,改为行鞠躬礼。旧时,给人拜年要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现时多改为说:“新年好!”
旧时拜年的规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即初一儿孙辈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初二出嫁的姑娘领着女婿回娘家拜年,但按习俗一定要当天赶回去,不能让家中“空了房”;
初三以后,街坊邻里、亲戚朋友才互相走访,但奉信“七不出、八不归,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初七不远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初九不外出办事,因而“惟出必择吉”。近时拜年的习俗必不可少的举动,也无须择吉而行。
旧时农村,初一至初三不扫地,不倒垃圾,意为“积财”。初四要敬土地菩萨,各户派人上地角田头,插三柱香,点一盏烂调羹做的小油灯,并把少许纸钱压在土块下面,以示对土地的恭敬。
新春期间,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门口张灯结彩的习惯。旧时,富家要在大门口挂两盏红纱流苏元宝大灯,表示“吉星高照”。贫民也要在大门口点上一盏小油灯,取个吉利。故民歌中有“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之语。
现在,各单位都时兴在大门口扎彩门安装五色彩灯,民家新春点灯之俗虽有一段哀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逐渐开始兴盛。贴春联是常德城乡普遍的习俗,春联写的吉利语,门楣上还要贴一个大“福”字。
大门对面的墙上(中堂)要贴“对我生财”、“万事如意”、“开门大吉”,门扇上要贴门神或送子娘娘,大门的合缝处要贴“财”字,表示“财门大开”。现时,贴春联仍很流行,但已改为新语,“门神”为新年画所取代,其他已不时兴了。
春节期间,常德城乡都大耍龙灯。常德龙灯的品种有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等。
3、常德过年的风俗习惯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称为新年或元旦,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今因阳历另有新年,而正月初一在 “立春”前后,遂改称春节。
《荆楚岁时记》有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的记载。常德旧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雄鸡初鸣之时,由男户主起来打开大门鸣放爆竹,叫做“开财门”。现时鸣放爆竹多在北京时间零点正。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旧迎新”。堂前灯烛辉煌,香烟缭绕,合家敬过天地、拜过祖宗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小孩拜了年,长辈照例要用红纸包一些钱送给小孩,叫“压岁钱”。 从前,晚辈向长辈拜年,一定要跪下叩头;平辈与平辈拜年,男的作揖,女的道万福。后受外地影响,改为行鞠躬礼。旧时,给人拜年要讲“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现时多改为说:“新年好! ”
旧时拜年的规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即初一儿孙辈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初二出嫁的姑娘领着女婿回娘家拜年,但按习俗一定要当天赶回去,不能让家中“空了房”;初三以后,街坊邻里、亲戚朋友才互相走访,但奉信“七不出、八不归,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初七不远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初九不外出办事,因而“惟出必择吉”。近时拜年的习俗必不可少的举动,也无须择吉而行。 旧时农村,初一至初三不扫地,不倒垃圾,意为“积财”。初四要敬土地菩萨,各户派人上地角田头,插三柱香,点一盏烂调羹做的小油灯,并把少许纸钱压在土块下面,以示对土地的恭敬。
新春期间,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门口张灯结彩的习惯。旧时,富家要在大门口挂两盏红纱流苏元宝大灯,表示“吉星高照”。贫民也要在大门口点上一盏小油灯,取个吉利。故民歌中有“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之语。现在,各单位都时兴在大门口扎彩门安装五色彩灯,民家新春点灯之俗虽有一段哀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逐渐开始兴盛。 贴春联是常德城乡普遍的习俗,春联写的吉利语,门楣上还要贴一个大“福”字。大门对面的墙上(中堂)要贴“对我生财”、“万事如意”、“开门大吉”,门扇上要贴门神或送子娘娘,大门的合缝处要贴“财”字,表示“财门大开”。现时,贴春联仍很流行,但已改为新语,“门神”为新年画所取代,其他已不时兴了。
春节期间,常德城乡都大耍龙灯。常德龙灯的品种有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等。
4、湖南人习俗,湖南人过春节的习俗,
湖南人在春节期间较为重要的习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头件事就是人们在堂屋前阶基上烧响竹筒,用来驱赶山躁恶鬼。山臊恶鬼,是神话传说里的山中怪兽,它与“年”的传说有关。据说,“年”原是一种怪兽,新春快来之际,“年”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的侵害,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吓得“年”逃跑远遁。这就是最初的“过年”。
2、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大年初一早起之后,全家老少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先,互贺新喜。人们要敬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还要食五辛菜等。这些含辛带辣的食物,大都是楚地的土特产,也是“楚味”甚浓的饮食。
3、帖鸡户上,桃符镇鬼。
正月初一插桃符于门上,为什么会使各种鬼怪害怕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茶与郁垒昆弟二人。茶与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下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发现胆大妄为、伤害人类的鬼魅,马上就用苇索捆住,抓去喂老虎。因此,后人在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贴在门上——门神“桃符”,春联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5、常德澧县过年有什么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在澧县又叫过年,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日止。腊月二十四日叫过小年,腊月三十为除夕,除夕至正月初三叫过大年。腊月三十洒扫庭除,贴春联、门神,合家吃团年饭。除夕通宵“守岁”,正月初一清早雄鸡初鸣时男户主打开大门放爆竹,叫“出行”。 全家男女老少都穿新衣,意为“除旧迎新”。初一早晨,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俗语云:“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亲人”。
6、常德过年的风俗习惯
我以前乡下的风俗还有很多但现在很少了
1 过年肯定得宰年猪 <现在很少了>. 兴奋一到杀猪 就放鞭炮 呵呵
2 春联肯定要贴的
3 年30守夜 12点放鞭炮
4 年前拍甜酒 和做油炸坨现在好像叫麻圆 到过年时每天早上吃 现在很少有人做了
5 年初1 拜年给晚辈红包和不出远门 到年初3不扫地出去,就是不吧垃圾到外面
6 年前还拍谷牙糖 就是吧稻谷发牙 用稻谷的牙发酵做的糖 有很多种 要有一定的技术 想这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做 想吃多少做多少 长大了但现在没有了
7 年前做粑粑 现在很少了 怀恋啊 那时候好多人在做 有体力的就“降对窝” (应该是这个词) 那时候羡慕 别人请你去“降对窝”就证明你有力气 在村里排的上号 可惜长大了 就没有了 即使有都因为工作脱不开身 。压力大 现在还有什么过年的力气
8 年三十祭祖 吃团年饭 这个中国大部分都有
9 年前腌腊肉腊鸡腊鱼等等
10 过了年初三就去走亲戚拜年 还有给已经过世的亲人“送火”
11 暂时就记得这么多了 常德其它的地方有其它的风俗
现在生活节奏快人的压力大 为了生活的好一点我们这一辈几乎已经与这些民俗已经脱离
我都好多年没有过个年了 不过今年在家但压力更大
7、湖南的春节习俗简介
1、小年与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无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以 24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23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
2、除夕与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装,手里操一支满面春风梭镖,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地跑出门外,将朋友拉进屋里,高低要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吃团年饭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长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阳、娄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阳。吃团年饭,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聚餐,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的渴一口酒,以讨吉利。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3、春节与贴春联
春节是我国最大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清人所著《燕京岁时记》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可见,自五代以后,欢迎的祝辞,换掉了难以捉摸的符咒,后来,桃符为大红纸张书写的春联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张贴对联的习惯。
4、开门炮
开门炮是湖南的春节习俗中最热闹的,是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各地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在湖南的春节习俗中,株洲人在春节拜祖的时候最有讲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间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就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
5、”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7)常德过年风俗扩展资料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8、常德过春节的习俗
常德有在腊日除尘之俗,腊月初八、十八、廿八,家家户户要打扫扬尘,清除污秽,可算是传统的卫生日
廿四日相传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里要备些果品祭祀灶王,求他在上天奏事时隐恶扬善。
“大年”三十 ,合家团圆,旧俗先接祖先,后吃团年饭。 常德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坐,送别旧岁,迎接新年
正月十五 ,是上元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