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沙河的风俗

沙河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07 14:38:21

1、关于沙河的风俗,特产写一篇作文字数500字

我的家乡住在舞阳县侯集乡。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是有一条玉带似的沙河从村旁流过,灌溉着我们的农田。
春天,沙河上坚硬的冰解冻了,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小燕子和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在河旁的小树林中安了家,它们快活地在沙河周围飞来飞去,高兴地对我们唱着春天的赞歌。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从洞里走了出来,到外面舒服地晒太阳。蝴蝶被花园的花香所陶醉了,在花朵上兴奋地玩耍。此时,也正是各种鱼儿最鲜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捉到了一小桶!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我们点一把火,把捉来的鱼烤着吃,那别提有多好吃了。我们常常被这里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景象所熏陶,常忘记了回家,一玩就是一整天!
夏天,鸟语蝉鸣。我们几个小伙伴隔三差五就来到这树木繁茂的小树林,打鸟捉蝉,我们把捉到的蝉放进一个透气的大瓶子里,任蝉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夏天同时也是暑气蒸人的。我们顶着烈日炎炎,来到河里游泳、玩水。我们几个列成一排,一开始,我便能超他们5米,到最后我总是冠军,我被誉为游泳能手。过一会儿,我们就开始玩水,你泼我一下,我泼他一下。最令人大笑不已的是那次:小明正在和小军泼水,我趁他们不注意,用水桶舀了半桶水,将水一下子从小明头上倒下使他呛了一口水。小军和我都哄堂大笑......秋天,果实累累。苹果、桃子、梨都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这时,我们就会摘些野果。吃着香喷喷的野果,甭提有多愉快了。我们拿着船桨,划着小船在沙河上穿梭。秋天,树叶落在了河面上,就像一层铂金镀在上面。树叶落在地上,积了几厘米厚,我们踩在树叶上,在树木之间做游戏,写作业,欢声笑语充满了沙河两岸。
冬天,树木上的树叶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河面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唯一依然常青、富有生命力的是那生机勃勃的松树。看着松树那欣欣向荣的样子,我想起了陈毅大元帅的《雪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写得多么好啊!”我不禁赞叹道。我们也常会在冰上滑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挺痛的!不过还真好玩!

2、深圳的风俗

深圳风俗

龙岗女子哭嫁

昔日龙岗客家人保持着客家的传统习俗,“女子哭嫁”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例。每个女子在出嫁前,有七天以上的“哭嫁期”。哭这么长的时间,泪水也流了不少,眼睛也稍现红肿,而这使得新娘更显楚楚动人,可能正应了“经常性地流点眼泪有助于美容”和“姑娘在出嫁前显得最漂亮”的俗话。完婚之日,当迎亲队伍临近待嫁姑娘所在的村庄时,村中男子就在路中燃火“避邪”,新郎带领迎亲队伍经火“避邪”之后,方可进村正式迎亲。拜见过岳父母之后,村中长老即宣布良辰到了。此时,新娘即娇婉缠绵地哭辞父母,轻移莲步,款款出门,频频回望,之后即登轿起行,陪嫁女亦随轿送行至夫家。迎亲队伍一路上笙歌不绝,鞭炮、烟花不停地放。陪护新娘的伴娘每隔十来步路程就在路旁撒一根寸把长的红绳,意为完婚后新娘首次回娘家探望而“引路”。随着时代的变迁,龙岗女子哭嫁习俗现已不很流行。

坪地围笼屋

昔日坪地人的居住方式保留着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他们过去的住所相当独特。他们用三合土、竹木、砖瓦、芦苇稻草等建成外表酷似圆柱形的围笼屋,全家人都住在里面。这种围笼屋占地面积一般有三四十平方米,有的做成两层。围笼屋外观上很象古堡,高墙翘檐,气势很恢宏。地主大户的围笼屋占地面积更大,屋的四角设有楼阁,用于了望放哨,由于建得相当坚固,而且通常只有一门可进,因而易守难攻,很容易防护别人的攻击。围笼屋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夏季炎热时可上楼阁通风处感觉凉爽,冬季天凉时又可因密不透风而保暖。而且,坚固耐住也是它的一大优点。一般围笼可连续住几代人,可经受8-10级台风袭击。坪地围笼屋体现了客家建筑奇特的风格。

坪山打蘸

坪山镇居民主要是客家人,保留了客家独特的传统习俗。过去坪山人特别重视祭祀活动,祈神拜佛极为虔诚。其中最隆重的仪式即为每八年一次的打蘸(集体祭奠神灵),地点聚在关帝庙前的广场上,一片喧腾,热闹非凡,附近小贩也云集于此趁此机会大做买卖。先由坪山圩的首脑主持祭典仪式,祭桌上摆满精美的果脯酒馔,大香炉里插满檀香,一片香雾缭绕。首脑身后,簇拥着全圩居民。首脑行礼时,乡民跟着伏地叩拜,九遭之后礼毕,居民就在广场上开始连续嬉戏七天八夜,尽情吃喝赌闹,通宵达旦,一片喧嚣气氛。打蘸期间,人们极尽奢侈,花费不少钱财;同时八天乐此不疲,也贻误了农事。有些经济不宽裕的居民在打蘸之后只得借债或乞讨日。这个打蘸陋俗,劳民伤财,在1943年被废除。

凉帽遮羞

大鹏人操客家方言,保持着客家风俗。大鹏妇女素有戴凉帽的习俗,不论冬夏。其凉帽是用竹条和布料做成的,先把竹条用火烧烫一下,这样可使竹条更柔韧,然后用劈刀把竹条分成竹篾,织成圆圈,中间穿孔,竹蔑周围用布条缝挂。其他客家妇女的凉帽是用黑布条缝挂,而大鹏妇女的凉帽用蓝士林布条,所以戴起来也显得更秀气、更妩媚。这种戴凉帽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过去妇女要严守“妇德”、“妇容”,不能抛头露面,但客家妇女为环境所迫,南迁之后要跟男人一样出门干活,上山打柴,下田插秧,赶场赶圩,亲戚出入,为了“遮羞”,便戴上这种凉帽。妇女戴上凉帽,自己可以看清别人,而别人却看不清自己,很有点面纱的味道,也给自己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和风韵。同时,戴凉帽既轻便又可防太阳辐射而凉爽,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流行至今。

渔民娶亲

地处龙岗区东南端沿海的南澳镇,其民风淳朴,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习俗。以前南澳居民大多靠捕鱼而生,因而“渔民娶亲”成为本镇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当渔村女子成亲之日,新娘新娘被众多渔家姐妹簇拥前行,身后有锣鼓乐队和几组舞龙狮载歌载舞,而他们身后,有着一名男扮女装的渔民带领着一群头戴渔帽、手操船桨的渔家妇女,列队而行,一路撑桨,迎亲到家。迎亲队伍规模庞大,浩浩荡荡,观者甚众,一片喜洋洋的气氛。路上鼓乐齐鸣,礼炮震天,热闹非凡。“渔民娶亲”之日,全村不论男女长幼,都不下海而赶来为新人庆贺。最好的贺礼当属用彩纸剪的成双成对的大鱼模样,意祝新人百年好合,家业兴旺。

舞草龙

舞草龙是南澳镇极具特色的风俗。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渔民小伙子用草扎成“巨龙”,一节节加起来后长达二三百米,再在这条“巨龙”身上插满燃烧的香火。随着“巨龙”游动,乐队敲锣打鼓,穿街过巷,声威极为壮阔。龙身舞动之时,上下闪闪发光,犹似一条火龙在翻腾动宕。草龙所经之处,围观者甚众,秩序井然,燃放烟花炮竹,祈求紫气常临、如意吉祥、兴旺发达,一派节日喜庆景象。舞草龙是南澳渔民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舞龙者的豪气、观舞者的热烈,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生机勃勃、万众欢腾的画面。舞草龙既是渔民企盼一帆风顺、生活富足的心理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大众乐于参与的健身运动,因而盛行至今且一年比一年热闹。

民间节日

深圳的民间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荔枝节等,这些都是各镇居民通有的节日。但是某些节日在不同的地方其过法却不相同。如除夕,公明人贴春联,从子夜零时起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鞭炮;龙岗和大鹏人要用香茅、柚叶等煮成的“年香水”沐浴,以求来年好运;龙华人在这天要杀鹅祭祖。又如春节,龙华人初一要吃素,该镇彭姓人以正月十五为过年而不是初一。除了这些共有的节日之外,有的镇又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坪山有二月初二的八公节、四月初八的米面节、六月初六要食绿豆粥、七月十四的祭仙节、十月初一的茶果饼节,还有十一月的冬至;南澳镇有正月初二的舞草龙节;西乡地区盛行二月二十八到三月初二的“北帝诞”等。自1987年广东省举办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之后,许多各具地方特色的节日活动七彩纷呈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

民间禁忌

与丰富的民间节日相对照,深圳各地的民间也流传着许多禁忌。民间禁忌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诸多客观现象无法理解、无力改变因而产生神秘感到的结果。

沙井和公明居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必需上香供神,且吃斋以示心诚,祈求神爷能驱除邪气,保全家平安。龙华人大年初一要吃素一天,忌荤腻食物;清明节吃鸡屎藤(中草药)、艾饼等以“避邪”,“避瘟神”。龙岗和大鹏人在婚嫁时,当迎亲队伍临近女方村庄,村中男子在路中燃火以“避邪”,迎亲者经火“避邪”后方可进村迎亲;他们在除夕夜要用香茅、柚叶、菖蒲和香石榴叶等煮成“年香水”沐浴净身,以洗去旧年的“霉气”,祈求新年里小孩能茁壮成长,大人能精力旺盛,老人能延年益寿……这种民间禁忌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米信色彩,但无一不体现出深圳人民对健康和幸福的渴望。

深圳特产

荔枝
深圳荔枝为岭南四大名果之王。果皮红,凹凸不平,核大如卵,肉白如脂,甘甜如蜜。
甜桃
主要分布在南山,松岗,塘下涌,罗田,燕田,龙华,石岩等地。但以南山甜桃最为著名,南山甜桃种植有70多年历史,所产甜桃爽甜如蜜,大如碗口,一个有半斤重,南山甜桃与南山荔枝同享盛誉。
金龟橘
主要产地坪山、金龟、马兰。颜色金黄鲜艳,肉质丰厚多汁,味道甘甜纯正,而且每个橘子多带有碧绿的叶子,十分惹人喜爱。
沙梨
沙梨是深圳主要水果之一,其特点是果大如碗,最大达半斤重,皮薄汁脆,肉白无渣,汁甜如蜜。可疗热症。主要产在北部山区如岩、龙华、观澜、沙河、平湖和布吉,主要品种有黄梨和蜜梨。
沙井蚝
蚝学名牡蛎,是名贵海鲜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鲜美可口。蚝单于宝安沙井、福水、西乡及深圳南头、蛇口、沙头、上沙等地。但以沙井蚝最为出名。沙井蚝一其色泽乳白,肥嫩爽滑著称港澳和东南亚。
大鹏鲍鱼
产于大鹏湾一带得名,属海中贝壳类动物。它以吸盘附着在海中石排峭壁上,因它肉质鲜脆美味可口,高蛋白,是“鲍、参、翅、肚”四种海味珍品之首。
基围虾
在松岗,沙井一带称沙虾,产于珠江口两岸,浅海滩之基围、沙田里。食法多,如白灼虾、清蒸、炒虾仁、炒虾段等。

3、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腊月二十四,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彻底打扫室内,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是否如灶王所奏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瞒过玉帝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过去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牛羊肉、各种玩具礼品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

大年三十(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哦)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的生日,因此被称为“石头节”。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码头、石梯坎等石制物品处燃香举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顺天圣母”诞辰。娘娘诞辰于正月十四,又称“顺天圣母”。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4、沙河方言的那些事,你知道哪些?

在邢台地区,沙河市的方言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沙河人一说话,人们便听得出是沙河人。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调侃、打趣沙河方言的小故事。一则说,沙河干部汇报工作,讲一二三四几个问题,开口便说“ye”,经人提醒,赶紧改口说“第一”,结果又说成“di'ye”。一则说,中央和省市新闻部门内部有文件,广播电视单位一律不招收沙河人。笔者探求考证,前一种传言纯系茶余酒后的玩笑话,但沙河方言中有时将单韵母i读作复韵母ie,确是事实。后一种传言实属子虚乌有的无稽之谈。沙河的孩子入学后普遍说普通话,普通话流利程度与他县无异。笔者为沙河籍,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同学中还有几个沙河人。沙河人就职于各级广播电视单位,从事播音工作的比比皆是。现在,沙河方言口音较重的,仅限于偏远乡村的中老年人群。

还有一个小故事,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笔者一位同学六十年代考上南开大学中文系,刚入学时,说话带着一些沙河口音。一位教古代汉语的教授大感兴趣,特意请这位同学在课堂上用浓重的沙河方言朗诵唐诗宋词。教授感慨地说:“我讲了多年的古汉语音韵学,学生不易明白,想不到沙河方言中保留这么多的古汉语音韵。沙河话真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沙河方言究竟有何特点,有别于其他各县市?又究竟有何功能,被南开教授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笔者研求总结,沙河方言仅就音韵、语调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韵母e的泛化。沙河方言中,韵母e广泛使用。在很多词汇中,无论是单韵母或复韵母,都可用e来取代。如:

取代a,数字“八”读作“be”,“褡裢镇”读作“de裢镇”;

取代o,“剥削”读作“be削”,“抚摸”读作“抚me”;

取代u,副词“不”读作“be”,“幸福”读作“幸fe”;

取代ao,“喝药”读作“喝ye”,“脚步”读作“jie步”;

取代ei,“北京”读作“bie京”,“黑色”读作“he色”;

取代ou,“妯娌”读作“zhue娌”,“叩头”读作“ke头”,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韵母为i,u的字,沙河方言中,则将原韵母后加e,改为复韵母ie,ue。

如:i改为ie:数字“一”读作“ye”,“感激”读作“感jie”;

又如:u改为ue:“绿色”读作“lue色”,“菊花”读作“jue花”;

二是保留大量的入声字。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消失,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二声。而沙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如一、七、八、吃、黑、发等。这些字的韵母在沙河方言中又都为e,读作ye、qie、be、che、he、fe。这些字发音短促有力,收音急促。

古代诗词中很多都押入声韵,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岳飞的《满江红》等。用现代普通话诵读,有的地方音韵不协,稍显生硬。但如果用沙河方言朗诵,读出其中的入声字,则朗朗上口,诗意中悲凉悱惻之情感,慷慨激昂之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区分尖团音。古汉语中尖团音区分清楚。团音,即舌面音声母j、q、x与i、u起头的韵母相拼合;尖音,即舌尖音声母z、c、s与i、u或i、u起头的韵母相拼合。现代普通话中已取消尖音,实行尖团合流。但在沙河方言中尖团音仍区分清楚。普通话已取代尖音字的团音字,在沙河方言中仍保留原貌。拼合团音字的j、q、x仍按古音z、c、s拼合。

J仍拼作z,如:“焦点”读“ziao点”,“喝酒”读“喝ziu”;

q仍拼作c,如:“夫妻”读作“夫ci”,“千万”读“cian万”;

x仍拼作s,如:“东西”读“东si”,“笑话”读“siao话”。

四是保留合音字、合音词。合音字即合两字之音为一音,取前字声母与后字韵母拼为一字。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说: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现在汉语中也传承了少量的合音字,如成语居心叵测、付诸东流等。其中“叵”为“不可”的合音,“诸”为“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沙河方言中保留不少合音字、合音词。如“不用”为“甭”(bing),“不要”为“嫑”(biao)。这几个合音字在其他县市也通用,但沙河还有一切独特的合音字,最常用的如:

媳妇(xi'fu),读作“修”(xiu);

衣裳(yi'shang),读作“央”(yiang);

五是韵母en、ei的混用。沙河方言中对en、ei两个相近的韵母分不太清楚,往往把en读作ei。如“春天”读成“吹天”,“开门”读作“开煤”,“矛盾”读成“矛队”等等。

六是“的”字的泛用。沙河方言中,“的”字使用非常广泛。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凡普通话中作为名词词尾的“子”字,沙河方言中均用“的”字。如:桌的、椅的、孩的、鼻的、胖的等等。普通话中不能带“子”的名词,沙河方言中也可带“的”。如布袋的,外甥的等。最常用的是称呼妻子为媳妇的,合音为“修的”。

过去沙河农村给小孩起名字,习惯用“的”字,如江的、海的、牛的、红的、黑的等。现在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这样名字已不多见,给孩子起名大多比较文雅。

沙河方言的特色,除上文所述语音部分外,在流行的词汇、短语方面,也有一些独特之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另需说明,因沙河方言大量为入声字,本文涉及拼音文字,一律未标音调。

5、河北省有哪些传统文化

您好, 名人: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蜀汉昭烈帝刘备
水稻专家袁隆平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前海军司令苏振华
党史人物苏兆征
起义将领卢汉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
著名记者邹韬奋
抗日将领郝梦龄
志愿军烈士邱少云
民主人士邵力子
香港名人邵逸夫
红军将领段德昌
著名学者俞平伯
红军将领韦拔群
开国将领韦国清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
舍身救列车的欧阳海
著名作家欧阳山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
西楚霸王项羽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二胡名家闵惠芬
漫画家缪印堂
前副外长符浩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
气象学家竺可桢
音乐家冼星海
抗战将领佟麟阁
边塞诗人岑参
战国赵相蔺相如
明朝文人祝枝山
三国名将赵云
抗战将领赵登禹
抗日英烈赵一曼
抗联将领赵尚志
抗战名将薛岳
唐代名相裴度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
前新疆军区副政委裴周玉
前驻新西兰大使裴坚章

风俗文化:
涞源 婚丧、节庆、禁忌
涞源民间艺术
多边文件的交汇-涞源方言及谣谚

沧州武术
落子
吴桥杂技

承德地区民俗民情
满族的祭索拨杆子
丰富的戏剧艺术

著名的书话艺术
保定老调
冀南扇鼓舞

黄窑焰火
大隐豹彩布拧台
南吕固抬猴爷

二月二乞巧节
元霄节荡秋千
五月十三送羊

看皮影哼大鼓
望海大会
秦皇岛的传说

唐山皮影戏
乐亭大鼓
常山战鼓

正定民间花会
井陉雪花山庙会
丝弦戏

六月初六姑姑节
河北吹歌

6、邢台的风俗人情

邢台历史悠久,《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商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末期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辖区亦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巨鹿郡。秦末,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汉初,刘邦分封赵国,立张耳为赵王,都襄国,辖常山,巨鹿,邯郸三郡,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属广平郡、巨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 永和六年三月.后赵新兴王石祗即帝位于襄国;永和七年七月,刘显在襄国称帝。隋开皇十六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二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三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二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 
中华民国初期废府留县,属直隶省。1914年设大名道,辖区属之。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道废,各县均直隶于省。1936年在邢设第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七七”事变,10月15日日军侵占邢台,设冀南道,不久改顺德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华北敌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政府,辖区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建立邢台市,为太行区直辖市。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恢复河北省建制,撤销冀南行署和太行行署,成立邢台专员公署,辖邢台、沙河、临城、内丘、威县、南宫、任县、隆尧、柏乡、宁晋、南和、新河、平乡、广宗、巨鹿等县,撤邢台市为邢台镇。1952年清河县划归邢台专区,1953年邢镇复升格为邢台市。1958年底,邢台专区撤销,宁晋、新河划入石家庄专区。其它各县并入邯郸专区。1961年邢台专区复置。1964年,临西县归属邢台专区,辖区为1市17县。1984年,邢台市升格为省辖市,辖区与邢台地区分设,1986年,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辖。1986年、1987年,南宫、沙河先后改建为县级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邢台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所属县化归邢台市管辖。至此,邢台市下辖2区、15县、2个县级市。

7、沙河镇的基本概况

沙河镇立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南部,南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西依江苏最大的人工河——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首批对外开放卫星镇,省重点中心镇。全镇下辖52个行政村,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万亩,人口12万。是江苏省农业大镇,盛产优质小麦、水稻、花生,蔬菜、花卉、草莓及优质大蒜生产形成规模;是苏北有名的商贸重镇,自古就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被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称为“苏北三大集镇”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八的时候都会逢会,为期三天周围各大乡镇的都会过来游玩消费,人数和热闹程度不比春节差甚至有超越!
沙河镇与东海县隔河相望,国道310、327、省道牛青公路交汇于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11.6万人口。沙河镇先后被市命名为设施栽培先进乡镇、多种经营先进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先进小城镇、群众文化先进乡镇,被国家绿化委命名为平原绿化百家乡镇。
沙河因古大沙河横穿东西而得名。西汉时定名,春秋战国时初属郯,后属楚,终归齐。齐相管仲曾在沙河兴渔盐利,使沙河名闻遐迩;唐宋以来,沙河的经济贸易相当繁荣,是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沙河镇历史悠久,文人荟萃。明末沙河街的朱梓在湖广靖州任天柱令,为苗汉民族团结立下大功;传说中为七仙女、董永做媒的槐树在沙河境内,殷庄因此而得名。
沙河镇是省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和连云港远郊蔬菜基地。现有经济作物6.5万亩,其中蔬菜2.5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6,初步形成万亩设施蔬菜栽培基地、万亩大蒜生产基地、万亩草莓、万亩土豆和5000亩花卉、杂果生产基地五大基地,年产各类蔬菜15万吨,产值1.5亿元。沙河镇多种经营生产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饮食、草竹编、贩运等门类,建成各类专业村40个、专业户5000户,其中规模养殖千只(头)以上的300多户,珍珠獾、蓝狐、白玉蜗牛、落地王鸽等特种养殖60余户。发展粮油加工大户200余户,流通专业大户300多家;500多名农民经纪人每年将各类农副产品30万吨销往全国各地,培育的“颜河”牌西红柿、三顺萝卜、黄牙菜等特色农产品畅销苏鲁农贸市场。
进入90年代以来,沙河镇的工业经济进入规模发展轨道,全镇有木业建材、塑料管件、糖果食品、机械铸造、服装针织等门类企业近百家。私营经济已成为沙河的重要经济支柱,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4600家、私营企业260家,从业人员达2.8万人。其中投资580万元兴建浪潮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PPR塑料管材管件已通过国家质量体系验证,年可创产值2200多万元,利税超百万元;殷勇化工厂生产的胱氨酸市场前景看好,年可创产值400万元,利税80万元;与加拿大迪克斯电器公司合作的汽车发动机生产项目,总投资150万美元,年可创产值2300万元,实现利税600多万元,并积极与福建、浙江、韩国、加拿大等地客商洽谈,大力五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新上化工、建材、塑料、机械、食品等20多外项目。
沙河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区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投资近亿元实施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投资建设中小学楼房18幢,镇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建有农贸、粮油等规模市场8个,其中沙河粮油批发市场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县级粮油批发市场。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四通”目标;15%农民建起两层以上楼房;2002年全镇人口出生率8.56%,计划生育率达90%。
在今后工作中,沙河镇将积极实施农民增收、财税增源、企业增活、市场增大、集体经济增强、城镇建设增新的富民强镇工程,把沙河建成“农业大镇、工业强镇、三产重镇、商贸富镇”。一是突出工业主体,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力争在两年内吸引外资8000万元,兴建外资、合资合作企业20家,年增加产值2亿元以上;二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两年内增加温室2000栋,大棚1000个,更新技术、品种20项,农民年增加经济收入1500万元;三是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私营个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00户、私营企业40家,年创税收500万元;四是建设文明新镇,树好赣榆南大门形象。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