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苏州春节风俗

苏州春节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06 18:51:26

1、苏州市过节风俗

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苏州特色的过年方式

旧时苏州人过冬至也似过年,要挂“喜神”(即祖先的遗像),供斋祭祀祖先。“一如元旦之仪”,“必更鲜衣以相揖”,“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此乃“拜冬”习俗,出门拜贺尊长。有吴中竹枝词为证:“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勾吴风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冬至节前,苏州家家户户磨粉制团,以糖肉、菜果、豆沙、萝卜丝等物为馅,名为冬至团。冬至团有大小之分,大者俗称稻窠团,冬至夜祭先品也,小而无馅者称粉团,冬至朝供神品也,故蔡云《吴歈》“有大小团圆两番供,殷雷初听磨声旋”之咏。从那时其,苏州人家纷纷制糕做团,有年节糕、谢灶团、春朝粉圆、年朝粉圆等,直至岁暮,里巷间磨声不绝。

寒冬来临之时,寒景萧条,无论大街小巷,酒帘尽偃,故谚语有”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富贵人家以花户油窗避寒,以新装纸阁通明,以深护绣帏聚暖。团坐围炉,浅斟低唱,大蟹肥鱼,分曹促席,诗牌酒笺,排日为欢,前人称之为暖冬。暖冬席间,最得宜的是暖锅,荤素杂陈,吃得热气腾腾、酣畅淋漓。寒冬时的吃食,实在很多,最有时令特色的,大概就是乳酪和饧糖。《吴郡岁华记丽》卷十一记道:“《吴郡志》‘称牛乳出光福诸山,田家畜乳牛,冬日取其乳,如菽乳法,点之为乳饼。其精者为酥,或作泡螺、酥膏酥花’。莫旦《苏州赋》注‘吴县顾搭村,出乳饼最佳。’《吴门补乘》:‘北街安雅堂(酉包)酪,为郡城第一。’寒冬农家畜乳牛,取乳汁入瓶,日担于城,X于富家,呼为乳酪。”饧糖,也就是麦芽糖,以麦芽熬米而成。冬时风燥糖脆,利人齿牙。寒宵担卖,锣声铿然,凄绝街巷,夜作人资以疗饥。儿童闻声,启户而买,入口甘甜,欢然语笑,也是西风篝火中一景也。汪丰玉《卖饧锣》咏道:“担行钲且击,铿尔昏黄衢。寒食箫已古,声换江乡吴。岁丰市弛禁,煎制贫家炉。灯凄风闪纸,屦滑冰穿蒲。远鸣渐渐近,开户人相乎。所得嗟有几,儿女抛青蚨。雕盘丝互结,事记繁华都。画灰但清话,好句司空无。”常熟严公祠畔茶肆出的剪松糖,常熟直塘出的葱管糖,昆山出的麻粽糖,都是饧糖的名品。另据《盛湖志》记载,吴江盛泽产的饴饧,以米为之,用以练绸,洁白甘鲜,食之绝佳,而他处都用杂粮,故皆不及。沈云《盛湖竹枝词》咏道:“米制饴饧异杂粮,练细光洁为甘芳。初非养老兼粘牡,惠(足庶)何劳论短长。”

~~~~~~~~~~~~~~~~~~~~~~~~~~~~~~~~~~~~~~~~~~~

附苏州各地《九九歌》:

一九腻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吴江版《九九歌》:

头九二(读“腻”,下同)九,相拱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碎石钵头;
五九四十五,穷人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沿河看柳丝;
七九六十三,被衣两头掼;
八九七十二,荡里挖河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太仓《九九歌》:

一九二九,出门搓手;
三九四九,冻杀黄狗;
五九六九,冰开船走;
七九八九,相花看柳;
九九出九,使唤黄牛。

3、各地的春节习俗

江苏省
江宁县春节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春节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老北京
腊月家家事儿多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山东省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四川省

成都人春节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春节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福建省

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浙江省
乌程县春节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4、全国各地春节习俗 (要简单滴,一句话写一个地方)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中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

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

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墨西哥

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

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

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

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

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阿根廷

元月之日,各家各户纷纷到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采集来的鲜花撒在江面,然后,大家笑呵呵地跳进水中尽情沐浴,同时用花瓣来揉搓身子,在这个国家,水被视为“圣洁”之物。

古巴

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备一碗水,听到新年钟响,大家都很快地将水泼向街,意为“除岁”

哥伦比亚

元旦前夕,各条街上都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载歌载舞,互相庆贺。

日本

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节”,节日里,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地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

德国

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他们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在德国的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

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的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鲜

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农历除夕时,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直到午夜待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结束后方能就寝,第二天清晨则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去看舞龙、舞狮队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气氛。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意大利

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开始降临,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街头,点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户户收拾旧物,将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东西,摔个粉碎,旧盆子、瓶瓶罐罐统统扔到门外,表示去掉厄运和烦恼,这是他们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

伊朗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法国

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瑞士

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希腊

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罗马尼亚

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5、春节的姑苏寺有哪些重要习俗?

苏州人过年很简单,年夜饭都在腊月29号之间都吃过了。大年三十和初一和平是一样,也就大伙聚聚喝酒打牌。倒是苏州人过冬至节要比过春节要热闹。

6、苏州春节的习俗~

除夕之前,苏州有送年盘的习俗,据苏州文士顾禄记载,里巷门墙之间,百姓互以猪蹄、青鱼、果品等馈贻,称为馈岁盘,俗呼为送年盘。那几日,仆妪成群,络绎道途,受盘之家,赏赉亦稍稍丰盈。清人潘际云《馈岁》诗曰:"门巷相连意气亲,送将微物亦情真。略如佳节询亲友,聊比盘餐洽比邻。
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春联的同时少不了贴“福”字,对于这个“福”字,有人正贴也有人倒贴,用倒贴来谐音“福到”。老苏州人一般不倒贴“福”字,而将“福”字正贴,寓意着顺当。

7、江苏的新年风俗

1、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维读者。
2、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攀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3、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8、各地春节习俗以及与地理环境的联系,(最好有图)

饮食方面: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蒸年糕,临海地区如浙江过年捕鱼;娱乐方面:北方如山西有看花灯的习俗,南方如广州过年有逛花街的习俗;

拓展资料

1、饮食方面:北方过年吃饺子,北方种小麦,饺子是面做的,南方过年蒸年糕,年糕是糯米做的。而这些差异主要是因为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而北方是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旱的小麦生长,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2、北方气温低,各种花在冬天的时候都凋零了,而南方气温更高,夜市多。南方过年气温较为温暖,给不少的花卉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广州过年习俗是大年三十前就逛花街,人们在路上能够看到陈列的各色年桔、年花。

3、在雁北地区,每年春节会用碳垒一个叫"旺火"的东东,有点像宝塔,尺寸、高低各种各样,年三十那晚十二点点着,然后全家会正向绕旺火三圈,逆向绕旺火三圈,祈求来年一切顺顺利利、日子红红火火,讨个好彩头。这是因为旺火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山西等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根据煤炭开发使用的历史推断,现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汉代,并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生旺火的风俗习惯。旺火点燃后熊熊燃烧,火势旺盛,所以取其意叫旺火,预示着人们的运气也会一年旺盛。

9、有关苏州春节习俗的书有什么

苏州春节习俗的书有清嘉录,过年琐记,兰生讲苏州。苏州春节习俗,腊月二十起,打扫卫生,买年货, 腊月二十四,送灶上天,腊月二十五,喝口数粥,除夕之前,送年盘,讨债躲债,腊月二十九,小年夜。

除夕,接灶,年夜饭,做年糕,压岁钱,守岁,烧头香,年初一,开门炮仗,吃小圆子,年初三,小年朝,年初五,接路头神,正月十五,上元节。

春节习俗年初五接路头神

财神,俗称路头神,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正所谓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清朝吴中才子顾禄总结的非常到位,从初五开始,商家也都恢复营业。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