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内蒙过年风俗

内蒙过年风俗

发布时间: 2022-10-03 23:46:46

1、内蒙古的习俗

1、“那达慕”大会

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2、鄂温克驯鹿习俗

鄂温克人饲养驯鹿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很早以前,他们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猎,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带回饲养,久而久之,发展成了今天人工饲养的驯鹿。据有关专家考证,鄂温克人饲养鹿可追溯到汉朝以前。

3、手扒羊肉

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4、 春节

春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要进行四至五天,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鄂伦春族地区。 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5、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2、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1、内蒙古春节习俗

蒙古族人民在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2、台湾春节习俗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3、香港春节习俗

舞狮、舞龙灯等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4、澳门春节习俗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5、江苏春节习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3、内蒙古有什么过年习俗

 内蒙古春节习俗:
内蒙古春节习俗仪式中包括“祝寿”的内容,而且是从最长者开始,比如说,先为85、73岁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二十五前后;腊月二十七到除夕这段时间,则为61、49岁的长者祝寿。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除夕晚上吃年夜饭时,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把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户主用刀在羊头的额部划一个“十”字后,全家人开始享受丰盛的晚餐。喝酒,是蒙古族过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蒙古族的年夜饭,按常规要多吃多喝。民间还流行年夜饭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说法,象征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里的灯必须点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尽情娱乐,一夜不睡,直到天明。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 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初一,祭敖包、祭天地之后,热闹的拜年活动开始了,以前多数人是需要骑着骏马相互拜年的,小辈的要行叩头礼;大家先到长辈的家里(蒙古包)里拜年,然后再邀请亲戚朋友到自己家里。一直忙活着,叩节、拜年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在此期间,酒肉、歌舞是不变的主题。现在,蒙古族多数仪式简化了,但春节期间一定会盛装,穿上蒙古长袍,祭天仪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制品,跪拜之后,再是家庭内部给长者尊者拜年,最后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初二开始,在内蒙古春节习俗中,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的生活怀貌的,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在内蒙古春节习俗中,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给对方脸上抹黑的习俗。

4、蒙古族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内蒙古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大年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

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春节去内蒙古注意事项

1、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5、内蒙古的过年风俗有那些?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天报告一年的工作,晚上响炮。
腊月二十左右打扫家。
腊月二十九贴对联挂灯笼。
除夕凌晨,洗脸,穿新衣,堆旺火,给老天爷烧个馒头,烧盒烟,磕个头,全家人围着火堆烤一烤,一个劲儿的响炮。
火堆灭了进家后给长辈拜年,长辈给红包,吃点瓜子花生,打扑克。

6、在内蒙古过年,可以体验到哪些特别的蒙古习俗?

祭祖、拜年、祭火、吃奶皮子等

一,祭祖

蒙古的除夕夜就和我们所说的守岁一样,但不同的是,挨家挨户会聚集起来,在这一天晚上唱歌跳舞,直到天亮。不参加唱歌跳舞的人也不会睡觉,而是在一旁祈求辛福吉祥。

二,拜年

蒙古族的拜年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装,以表示隆重,也算是为节日增添气氛。晚辈会按照年长到年幼依次拜年,向长辈敬酒敬茶,长辈会回馈一些礼物或者压岁钱。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中准备哈达,有来拜年的人,便会奉上诚挚的谢意,收下祝福的同时也送出自己的祝愿。

三,祭火

蒙古的祭火就跟我们的烤杂病一样,人们会生起一个巨大的篝火,围绕着篝火唱歌跳舞,把家里一些想要丢弃的东西纷纷扔入火中,代表着把不吉祥的东西带走,还会用篝火烤脚,代表着日子蒸蒸日上。

四,食物

不同于汉族的是,蒙古族过年会准备很多奶制品,比如说早上熬上一锅热乎乎的奶茶,人们聊天的时候,会吃奶皮子奶豆等。有条件的家庭,还会提前将牛肉干烘干,人们大口喝着酒,大口吃着肉。

其实在现在,蒙古族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时,也沿用了汉族的很多文化,比如说除夕夜一家人会看春晚、团圆饭变成了饺子。总之,每个民族都有庆祝节日的方式,各有各的特色,但不变的是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选择去内蒙人家过一回春节,真真实实的感受一次节日的氛围。

7、内蒙古的过年风俗是什么?

吃饺子,垒旺火,蒙古人初六,初七会过小年。

8、内蒙古的过年风俗有那些?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鄂伦春族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也是鄂伦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祭祀之后,按辈份次序入座就餐。席间,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先拜爷爷、奶奶,再拜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也要向哥哥、姐姐拜年,行屈膝请安礼。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用手指蘸酒,向上、下、左、右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后向来拜的人嘱咐几句吉利的话。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晚辈来拜年。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的生活怀貌的,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

9、内蒙古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内蒙古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大年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

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9)内蒙过年风俗扩展资料:

春节去内蒙古注意事项

1、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4、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5、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