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风俗知客良

风俗知客良

发布时间: 2022-10-03 11:27:11

1、农村婚礼上的“知客”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对婚礼的影响很大?

在农村,“知者”会出现在很多场合,比如农村的婚丧嫁娶。即使村民发生纠纷,也需要“知者”帮助处理。他们不是村官,有时候比父母还好。因为农村婚礼是喜庆的代表,“知客”就更重要了。在农村地区,有一种攀比的倾向。如果没有大“知客”帮忙,中间难免会出事。

到时候,你丢了自己的村民不说,连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能笑话你,可见“知客”的重要性。事实上,女主人相当于李乡村婚礼或葬礼的主持人。她不仅是主持人,还是整个过程的编曲人。她可以说是经手人的授权代理人,或者说是家里的监督者。自然权利挺大的。

当然女主并不是说谁想当女主就能当女主。一般女主人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有时一个村子只有一个女主人,在一些较大的村子里,一个氏族可能只有一个女主人。女主人不是村里的干部,而是老百姓。一个女主人通常有几十年的经验来主持大型的葬礼,主持这些人自己的事件。

而且村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们,什么事都会问女主人。否则出了事,很容易让主人家丢脸。一个好的女主人,不仅善于说好话,还善于应对人情世故。她能轻松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她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活动中座位的安排,上菜和饮料的时间等等。

可以说,一个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女主持人有关。对于“知客”这个职位,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地方叫“大丞相”,有的地方叫“大高管”,但不管叫什么,都是表达一个意思,在农村红白事上负责调度安排的人。我哥哥娶了他的媳妇,所以我当然得去参加婚宴。这是一场热闹的乡村婚礼。在院子外面,有许多远亲和近邻前来祝贺。

2、接亲有哪些习俗及注意事项?

双方婚前的接触。这个“接触”并不是指身体或者心灵的接触,而是要让俩人的八字“接触”一下,看看俩人是否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也可算出双方在一起后会缺少什么,若命里缺金,则可选择佩戴白水晶做成的手链等饰物进行适当的补充。若缺少其他也可以效仿相应的化解方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人数。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哭嫁。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新娘出门进门的风水。新娘衣服上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而且婚礼当天新娘忌穿旧鞋,所有的鞋子需是新的。另外,新娘会因婚纱过长而影响到走路,难免会有踩到新郎的时候,但踩到新郎就会有“羞夫之意”,所以,新娘在走路时一定要小心为好。新娘在进新郎家门时,忌脚踏门槛,要跨过去。婚礼当天,新娘出门时,娘家的姑嫂均需回避,因“姑”同“孤”,“嫂”同“扫”,都不吉利。

婚车的选择。婚车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并不是越贵重的车越好,而是最好选择有利新郎新娘命格五行颜色的车。因为婚车的颜色也可以代表五行的区分:白、乳白色汽车为金、黑、蓝色汽车为水,紫色汽车为火,土黄色汽车为土,青、碧、绿色的汽车为木。不同命理五行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五行颜色的婚车为宜。

婚车的行驶路线。迎娶的途中,若自己的婚车与他人婚车相逢,称之为“喜冲喜”,则不吉。但可用双方媒人各自预备的花做交换,称之为换花,可避免不详之意。另外,婚车的路线则要避开医院、法院、寺庙、殡葬场、铁塔等不吉之地。负责婚车记录的摄像师也要切记勿把不祥或不吉之物摄入镜头内,以免造成新人的婚姻生活受之不好的影响。

新人上下车也要有讲究。从风水来看,婚宴头车的下车顺序也有讲究。新郎和新娘以一左一右分坐在婚宴头车后排座椅,伴郎一般坐在副驾驶位置,当头车到达婚宴酒店时,首先是伴郎下车,从车尾绕至左后门替新郎开门,新郎再从车头绕至右后门替新娘开门,并搀扶新娘下车。而这个顺序则是基于“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考虑,不能颠倒。

3、陕西泾阳县结婚风俗

泾阳县结婚习俗
发媒 结婚前,先由男方“发媒”(请媒人),向女方索讨开单。男方按开单备置衣物、首饰、绸缎布料,择吉日送去,此后,男方按双方子女生辰阖婚,选择迎娶吉日。
吉日选定后,及时用红帖通知女方,供女方裁决。女方若不放心,可另请阴阳先生复阖。红帖比一般信封稍大,中间写“喜两姓文章”,两边写“良缘结成两姓好,选择配就百年欢”,内装“听用全书”,其内容为“乾(男方)命××为良,坤(女方)命××吉祥;择定×月×日,合卺佳配为双;先期×时开脸,坐向东北吉昌;平时上下车轿,车口宜向南方;妨忌马前三煞,龙鼠猴相躲藏;路逢井石树宇,宜盖红花纸张;六位门神拦门,五谷草豆撒扬;进门先拜天地,首拜南方为良;房中坐局西北,待到×时梳妆;谨防产妇孕寡,远避乃为吉祥;此日三星高照,他年贵子临房。末尾还要写“天地氤氲,威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铺房 完婚吉日择定后,女方开始筹备“铺房”,为女儿置办嫁妆
铺房之日一大早,乡邻亲朋赶来祝贺,馈赠(又称“看饭”或“洗头”)脸盆、衣架、衣服、床单、被面、布料、梳妆台、镜子、枕头、门帘等,弥补嫁妆不足。待嫁女子“开脸”、“盘头”后,下午上祖坟化纸拜祭。
请知客 完婚日前,主人请本族各户及左邻右舍届时帮忙,称为“请知客”。在所请知客中,主人挑选知书达礼、见多识广者任“知客头”,总揽过事大权,负责安排,进行具体分工。
接着由主家、同族长辈和知客头一起研究安排迎女、请乐人、婚庆仪式、新房布置、接媳妇等事宜。一切安排妥善,主家设宴招待知客。
烘房 举行婚礼的先一天晚上,新郎的同萃人,如姐夫、表兄、表弟、朋友等,聚于洞房,划拳喝酒,戏闹一番,给新房中增添喜庆气氛。
迎娶 旧时分亲迎和不亲迎两类。亲迎时男方备轿两乘,男乘青,女乘红;不亲迎时只备一乘花轿迎娶新娘。无论是否亲迎,均由乐人一路吹打开路。清末民国时,改用轿车(畜力)。建国后,请乐人吹打风习消亡。50—60年代,改用席棚马车或牛车;70年代,改用自行车。80年代后,改用吉普车、面包车等各类汽车。
迎娶新娘,新郎多由同辈陪同,但南塬一带,陪同者为新郎长辈。去时,要携带凤冠、霞帔、化妆用品等。轿(车)离开男方家门,进女方村口、到女方家门口,均要燃放爆竹。
轿(车)到门前,新娘在伴娘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换鞋,蒙上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由伴娘(多是嫂子)搀扶,新娘走出家门,踏干草、过火堆后上轿。轿内须坐一小孩“挡轿门”,一般为新娘小弟或侄儿。进花轿时头朝轿外,背朝轿口。进轿后则面朝轿尾,放下轿帘。鞭炮声中起轿,新娘开始哭嫁。“哭嫁歌”内容各不相同,主要以新娘心境而定。新娘哭嫁,表示舍不得父母、兄嫂、弟妹,若上轿不哭,会被村人耻笑。
迎娶路上,若遇十字路口、大树、大石头、水井、庙宇,均要贴上喜贴,以示避邪。若与另一花轿队伍相遇,则被认为晦气,双方都必须停下,由新郎或迎女郎出面,作揖道喜,互换物件,以示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出丧,则被认为大吉大利。花轿中途不许落地,轿夫只能换人而不许歇脚。
轿至村口,鸣炮缓行,以示知家人,迎亲平安归来。至家门前,主家鸣炮迎接,迎亲者进屋喝茶抽烟。挡轿门的小孩,立于轿门前等候新郎赠红包。赠送红包后,轿门打开,送女客搀扶新娘出轿,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内盛麸子、豌豆、谷草及红绿黄各色碎纸片,一手向新娘头上身上抛撒,边撒边唱:“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随后,伴娘搀扶新娘,新郎紧随,慢慢步向花堂。傧相便宣读婚礼仪式开始。新郎面对祖先牌位磕头作揖、拈香祭酒,新娘起立,在傧相指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互拜,礼毕入洞房。
新郎、新娘由娶女客带领,步向洞房。洞房新炕上放有花生、红枣、核桃等物。入洞房后,看热闹的人一拥而上,抢抓炕上的红枣、核桃、花生,娶女客便唱道:“七个核桃八个枣,生下娃娃满地跑”,“吃了核桃枣,两口子不准闹,白天闹,黑了好”。
随后进入新娘“吃冷馍生葱”、“梳头洗脸”、“揭碗”等耍闹程序。
入洞房毕,知客头便大声宣布开席。一般娘家客先坐,接着才是主家亲朋,最后招待乡邻知客。
婚宴名目繁多,好坏以其家庭状况而异。建国前,菜为“四碗四盘子”、“四桶一柱”、“八碗四盘子”。50—60年代,为“十三花”。80年代后,大多为“四到底”,讲究全鸡全鱼。
席间,新郎在看酒知客带领下,以亲疏远近、辈分高低,逐桌为宾客敬酒。
席罢,宾客回家,新郎在门口拱手相送,但新娘不出房门。
闹洞房 左邻右舍,不论尊卑长幼,连续三晚,每晚直至深夜。耍闹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是让新娘新郎熟悉,促进夫妻感情。不论手段多么粗俗,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气使性子,否则就是失礼。闹的人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
回门 完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携新娘去丈人家,称“回门”。回门时要带酒、肉、莲菜、糕点等礼品。旧时,来到女方家中,要向主堂行礼,向长辈、岳父母磕头。中午,岳父母设宴待新女婿,新女婿还要给新娘的弟妹赠礼。当天下午返回时,岳父母还要给女儿、女婿赠衣物。
建国后,旧的婚姻形式和礼仪逐步废弃。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婚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所在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
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出现集体结婚、旅游结婚、夫妻同栽纪念树等新风尚。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同时存在。

4、接亲有哪些习俗及注意事项?

双方婚前的接触。这个“接触”并不是指身体或者心灵的接触,而是要让俩人的八字“接触”一下,看看俩人是否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也可算出双方在一起后会缺少什么,若命里缺金,则可选择佩戴白水晶做成的手链等饰物进行适当的补充。若缺少其他也可以效仿相应的化解方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人数。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哭嫁。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新娘出门进门的风水。新娘衣服上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而且婚礼当天新娘忌穿旧鞋,所有的鞋子需是新的。另外,新娘会因婚纱过长而影响到走路,难免会有踩到新郎的时候,但踩到新郎就会有“羞夫之意”,所以,新娘在走路时一定要小心为好。新娘在进新郎家门时,忌脚踏门槛,要跨过去。婚礼当天,新娘出门时,娘家的姑嫂均需回避,因“姑”同“孤”,“嫂”同“扫”,都不吉利。

婚车的选择。婚车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并不是越贵重的车越好,而是最好选择有利新郎新娘命格五行颜色的车。因为婚车的颜色也可以代表五行的区分:白、乳白色汽车为金、黑、蓝色汽车为水,紫色汽车为火,土黄色汽车为土,青、碧、绿色的汽车为木。不同命理五行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五行颜色的婚车为宜。

婚车的行驶路线。迎娶的途中,若自己的婚车与他人婚车相逢,称之为“喜冲喜”,则不吉。但可用双方媒人各自预备的花做交换,称之为换花,可避免不详之意。另外,婚车的路线则要避开医院、法院、寺庙、殡葬场、铁塔等不吉之地。负责婚车记录的摄像师也要切记勿把不祥或不吉之物摄入镜头内,以免造成新人的婚姻生活受之不好的影响。

新人上下车也要有讲究。从风水来看,婚宴头车的下车顺序也有讲究。新郎和新娘以一左一右分坐在婚宴头车后排座椅,伴郎一般坐在副驾驶位置,当头车到达婚宴酒店时,首先是伴郎下车,从车尾绕至左后门替新郎开门,新郎再从车头绕至右后门替新娘开门,并搀扶新娘下车。而这个顺序则是基于“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考虑,不能颠倒。

5、陕西泾阳县结婚风俗

泾阳县结婚习俗 发媒 结婚前,先由男方“发媒”(请媒人),向女方索讨开单。男方按开单备置衣物、首饰、绸缎布料,择吉日送去,此后,男方按双方子女生辰阖婚,选择迎娶吉日。 吉日选定后,及时用红帖通知女方,供女方裁决。女方若不放心,可另请阴阳先生复阖。红帖比一般信封稍大,中间写“喜两姓文章”,两边写“良缘结成两姓好,选择配就百年欢”,内装“听用全书”,其内容为“乾(男方)命××为良,坤(女方)命××吉祥;择定×月×日,合卺佳配为双;先期×时开脸,坐向东北吉昌;平时上下车轿,车口宜向南方;妨忌马前三煞,龙鼠猴相躲藏;路逢井石树宇,宜盖红花纸张;六位门神拦门,五谷草豆撒扬;进门先拜天地,首拜南方为良;房中坐局西北,待到×时梳妆;谨防产妇孕寡,远避乃为吉祥;此日三星高照,他年贵子临房。末尾还要写“天地氤氲,威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铺房 完婚吉日择定后,女方开始筹备“铺房”,为女儿置办嫁妆。 铺房之日一大早,乡邻亲朋赶来祝贺,馈赠(又称“看饭”或“洗头”)脸盆、衣架、衣服、床单、被面、布料、梳妆台、镜子、枕头、门帘等,弥补嫁妆不足。待嫁女子“开脸”、“盘头”后,下午上祖坟化纸拜祭。 请知客 完婚日前,主人请本族各户及左邻右舍届时帮忙,称为“请知客”。在所请知客中,主人挑选知书达礼、见多识广者任“知客头”,总揽过事大权,负责安排,进行具体分工。 接着由主家、同族长辈和知客头一起研究安排迎女、请乐人、婚庆仪式、新房布置、接媳妇等事宜。一切安排妥善,主家设宴招待知客。 烘房 举行婚礼的先一天晚上,新郎的同萃人,如姐夫、表兄、表弟、朋友等,聚于洞房,划拳喝酒,戏闹一番,给新房中增添喜庆气氛。 迎娶 旧时分亲迎和不亲迎两类。亲迎时男方备轿两乘,男乘青,女乘红;不亲迎时只备一乘花轿迎娶新娘。无论是否亲迎,均由乐人一路吹打开路。清末民国时,改用轿车(畜力)。建国后,请乐人吹打风习消亡。50—60年代,改用席棚马车或牛车;70年代,改用自行车。80年代后,改用吉普车、面包车等各类汽车。 迎娶新娘,新郎多由同辈陪同,但南塬一带,陪同者为新郎长辈。去时,要携带凤冠、霞帔、化妆用品等。轿(车)离开男方家门,进女方村口、到女方家门口,均要燃放爆竹。 轿(车)到门前,新娘在伴娘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换鞋,蒙上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由伴娘(多是嫂子)搀扶,新娘走出家门,踏干草、过火堆后上轿。轿内须坐一小孩“挡轿门”,一般为新娘小弟或侄儿。进花轿时头朝轿外,背朝轿口。进轿后则面朝轿尾,放下轿帘。鞭炮声中起轿,新娘开始哭嫁。“哭嫁歌”内容各不相同,主要以新娘心境而定。新娘哭嫁,表示舍不得父母、兄嫂、弟妹,若上轿不哭,会被村人耻笑。 迎娶路上,若遇十字路口、大树、大石头、水井、庙宇,均要贴上喜贴,以示避邪。若与另一花轿队伍相遇,则被认为晦气,双方都必须停下,由新郎或迎女郎出面,作揖道喜,互换物件,以示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出丧,则被认为大吉大利。花轿中途不许落地,轿夫只能换人而不许歇脚。 轿至村口,鸣炮缓行,以示知家人,迎亲平安归来。至家门前,主家鸣炮迎接,迎亲者进屋喝茶抽烟。挡轿门的小孩,立于轿门前等候新郎赠红包。赠送红包后,轿门打开,送女客搀扶新娘出轿,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内盛麸子、豌豆、谷草及红绿黄各色碎纸片,一手向新娘头上身上抛撒,边撒边唱:“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随后,伴娘搀扶新娘,新郎紧随,慢慢步向花堂。傧相便宣读婚礼仪式开始。新郎面对祖先牌位磕头作揖、拈香祭酒,新娘起立,在傧相指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互拜,礼毕入洞房。 新郎、新娘由娶女客带领,步向洞房。洞房新炕上放有花生、红枣、核桃等物。入洞房后,看热闹的人一拥而上,抢抓炕上的红枣、核桃、花生,娶女客便唱道:“七个核桃八个枣,生下娃娃满地跑”,“吃了核桃枣,两口子不准闹,白天闹,黑了好”。 随后进入新娘“吃冷馍生葱”、“梳头洗脸”、“揭碗”等耍闹程序。 入洞房毕,知客头便大声宣布开席。一般娘家客先坐,接着才是主家亲朋,最后招待乡邻知客。 婚宴名目繁多,好坏以其家庭状况而异。建国前,菜为“四碗四盘子”、“四桶一柱”、“八碗四盘子”。50—60年代,为“十三花”。80年代后,大多为“四到底”,讲究全鸡全鱼。 席间,新郎在看酒知客带领下,以亲疏远近、辈分高低,逐桌为宾客敬酒。 席罢,宾客回家,新郎在门口拱手相送,但新娘不出房门。 闹洞房 左邻右舍,不论尊卑长幼,连续三晚,每晚直至深夜。耍闹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是让新娘新郎熟悉,促进夫妻感情。不论手段多么粗俗,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气使性子,否则就是失礼。闹的人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 回门 完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携新娘去丈人家,称“回门”。回门时要带酒、肉、莲菜、糕点等礼品。旧时,来到女方家中,要向主堂行礼,向长辈、岳父母磕头。中午,岳父母设宴待新女婿,新女婿还要给新娘的弟妹赠礼。当天下午返回时,岳父母还要给女儿、女婿赠衣物。 建国后,旧的婚姻形式和礼仪逐步废弃。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婚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所在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 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出现集体结婚、旅游结婚、夫妻同栽纪念树等新风尚。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同时存在。

6、结婚第一次当知客,哪个有台词啊?

“知客”就是帮助办喜事或丧事的人家招待宾客的人。有的地区叫知宾。

弓水街人就叫知客。如果有人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问对方最近忙啥呢?那个熟人可能会说,这两天谁家儿子结婚或者老人去世给人家当知客。

知客一般用来称呼男性,因为像搭棚,拉桌子,端盘子,烧水等等这些体力活,都需要身强力壮的人去干。女人也会被过事的人家的女主人请上去帮忙,一般都是从事蒸馍,切菜洗碗或者在外面给请来的厨师打下手。当然还有从村里请来的一两位老太太,专门从事蒸花馍,给灵前的供桌上做祭品等等。这些,那些年轻的媳妇们都做不了。不过,这样的老太太现在越来越少了。

知客被主人在过事的前两三天就请去了。主人过事的烟酒糖茶,菜面肉酱等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剩下的就要请知客帮忙了。

知客要请多少根据主人过事的规模而定。一般人家过事常常要请二三十左右的知客。事过得大一点的人家可能请四五十甚至上百的知客。知客要主人拿着烟去一家一家的请。当然请也仅仅是个说法而已,想来的一定会来。主人毕竟是请别人帮忙。人虽有心给你帮忙,你也要把脸给足。主人能请的,当然都是十拿九稳都能请得动的。请不动的,主人不会去请,那是自找无趣。当然还有趁着过事的机会,以请过来帮忙的名义缓和和加强两家感情的。请年长的人过来,说是当知客,其实是主事,就是过来给自己在村人面前掌个脸,在一些考虑不到的地方操个心。千百年的传统濡染下的红白喜事,里面曲曲折折的东西多着呢?什么心操不到,都会让人见怪,让人耻笑。

还有不请自来的,弓水街上的人说这是“寻”着来给人帮忙的。“寻”着来给人帮忙,如果不能解释为没有一点骨气的话——这样的人哪个地方都会有那么一两个——那么就要解释为是因为主人的人缘好或者权力大——这样的人哪个地方同样都会有。其实,“寻”着给别人帮忙说起来好像有点低三下四的样子,其实,在那些的确是“寻”着给人干活而又那么能说会道的人的嘴里,一切竟然自然地就像转弯的河水,主人心知肚明,当然也乐意。这大概也是我们中国做人的艺术。否则,这人真就没法做了。只有哪些不会说话的人,才弄得自己低三下四,主人也尴尬不堪。

说远了!

这么多知客得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叫做“知客头”。否则,群龙无首。弓水街上的人常红白喜事称为乱事,就是头绪很烦乱的事。请知客,那是来帮忙理顺各种主人根本忙不过来的事情的。“知客头”都是村上有头有脸的人来担任,要么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要么是村里的书记或者村长或者主人,其他的人听他们指挥。

知客们第一次在主人家聚会,时间常常在过事前两天的晚上,主人准备烟酒糖茶,并备晚饭。知客头开始分派任务,谁搭棚,谁拉桌子,谁烧水,谁准备碗碟,谁照顾哪个席口(饭桌)。具体分到每个人。知客照办。他们也常常在笑声中毛遂自荐。

第二天,知客各执其事。有人开着三轮车从街上开饭馆的人家里拉来了桌椅板凳,有人拉着架子车拉来了碗碟壶杯,有人从自己家里背来了一口大黑锅。路上见了面的熟人说,唉,怎么背黑锅了,那个人笑着说,没办法,领导分配的任务。

最忙的,当然是过事的这一天了。知客各守其位。这一天,主人家的事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成了它上面的一个螺丝钉。少了谁也不行。

我们就来说一说端盘子和伺候席口的情景吧!

每张桌子上都有专人负责。在桌子腿上比较显眼的位置贴着用一小绺红纸或白纸写着的每个负责人的姓名。开席前,知客擦干净桌子,将烟酒和茶壶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桌子的每个角各放一个杯子。客人来了后,按尊卑长幼一次坐定,长者给每个人发筷子。

有安排专门端盘子的知客。端盘子的人个子要高,胳膊要有力。一个方方正正的盘子里,放上将近十个碗碟,没有力气真是不可想象的。盘子往哪儿端,是一门艺术。先给最尊贵的客人的那张桌子上菜。那张桌子放在帐篷的最正中。喜事一般都是娘家来的人,丧事都是外家的人。其他饭桌上的人笑着招手先向他们这张桌子上端,可是端盘子的人得有原则。这一点可马虎不得。其实,招手要菜的人也是在开开玩笑而已。快乐的场景为什么要一脸严肃呢?

不久端菜的知客就将菜端上来了,具体负责每张桌子的知客负责转菜。转菜也有一定的讲究,中间放鸡鸭鱼等大盘的菜,中间的菜吃完后,周围的菜依次向中间递补。这是酒菜,和其相对的是饭菜,饭菜一般是双份,两边对称摆放。饭菜摆放好后,馍随之也端上来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饭量从知客举在手里的馍盘里拿两三个心心相连莹白如玉的花子馍放在自己跟前。除了花子馍,在丧事上还有血馍,就是杀猪的时候接猪血做成的松软香油的菱形馍。当然还有包子。

宴席一轮一轮地进行。第一轮,都是最重要的客人和到得早的邻居。没赶上的人就在附近三五成群地聊天。喜事上第一轮,要举行结婚仪式。主持人都是村上能说会道的文化人。这时席中的人都停下了吃喝。听主持人宣布,主持一般都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唱诺。所有的人都跑到棚前来了。他们仔细地听着,像秋日裂开嘴的石榴一样甜甜地笑着。

这时,环顾席间,席间的篷布周围挂着客人行来的毛毯,被面等礼物,上面写着客人的名字。如果是两个客人,便在姓名底下写上“同贺”二字。各个人喜笑颜开,经历着主人家的喜事。

第一轮宴席还很正式,到第二三轮就变得活跃起来了。因为远方的客人已经离席,剩下的都是些左邻右舍。老人,小孩,媳妇,闺女。真是欢聚一堂。戏剧性的娱乐也从这时开始。从今天开始就成为阿公,阿家的,就成了这场娱乐的主角。他们常常被那些善搞恶作剧的知客弄得脸上抹上了锅底的黑,或者涂得一脸红。阿公,阿家笑着在乡亲们面前丑了一回。大人娃娃都乐得合不拢嘴。

看着自己的孩子已经成家立业,看着村中又多了一个新人。大家都高兴啊!而做父母的一生能真正在村里人面前高兴几回呢?

知客们在等其他客人坐完席后另开几桌吃饭。其间自然又说又笑。他们吃的真香啊,就是狼吞虎咽也没有笑话。干活的人吃饭的这个样子才是最美的。一切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美的表情谁会笑话呢?

这一天知客很忙,常常到很晚才回家。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带给了家里人在过事的主人家所感受到的一切,无论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这一夜他们要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知客可能还在被窝里,主人家一大早就派人来请知客去吃饭。这一天,是谢知客的日子,称为吃谢席。主人让厨师备好饭菜,请知客吃饭。除了吃饭,主人拿出一些钱,买上一两筐橘子,一大袋花生,瓜子,水果糖等等,分给知客。大家同乐。

饭后,知客帮主人迅速地拆下过完事的帐篷,还掉借来的桌凳。知客也把从自己家拿来的锅,水壶和一些零碎东西等顺便带走。

知客的工作至此就算结束了。

弓水街上的人常常说:“一家的事就是百家的事。”我想,这是不错的。许多人谈到乡村社会的文化,而知客不也是乡村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吗?正是在这种文化中,孕育了人性的团结和互助。

从我能够懂事的时候起,我就经常去座席。关于知客,就是我的故乡给我的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每家遇到红白喜事,都要请知客。今天,他出现在你家的事上,明天,你就会出现在他家的事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谁不经历呢?

生活每一天都在改变。现在遇到红白喜事,弓水街上已经有了专门的人从事与此有关的一切服务。现在知客再也不用从自己家里拿水壶茶杯,甚至方桌等东西了。上文提到的每张桌子四个角各放一个水杯变成了每人一个的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还有筷子,也变成了一次性的筷子。一个健康文明的时代开始了。

我的父亲生前几乎被村里每一家人过事时请去知客,还有和他一样年龄的人。现在,和我一样年龄的人,早已出现在了每家的事上。但是他们已经不再需要干那么重的活了。历史的车轮在向前飞奔,这种古老而淳朴的风习依然在延续。弓水街上过事的人家依然需要知客。如果你生活在弓水街,你就会理解知客对于一次红白喜事来说有多重要,有了知客,每一次的红白喜事也才真正叫过事。过事,聚的就是人气。弓水街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我曾参加过许多次在高档的宾馆饭店举行的结婚典礼,乡村过得再好的事也无法达到它的水平。模式化的现代文明常常脱胎于古老的传统,但却逐渐变得僵化而缺少情感的温度。“知客”这个名称对于城市来讲,可能是一个从事风俗研究的专家的一个知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也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乡村社会,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历史和延续中的现实。也许若干年后,他会消失,但他却是我们遥望乡土社会的亲情时最温暖的记忆之一,他也展示了乡土社会所能凝聚起来的那种感人的力量和温情。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