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左安嫁女风俗
1、民间的风俗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C3%F1%BC%E4%B7%E7%CB%D7&z=0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3%F1%BC%E4%B7%E7%CB%D7%28%CD%BC%29
http://img.zhongsou.com/i?w=%C3%F1%BC%E4%B7%E7%CB%D7&t=&l=
百褶礼裙
在澄海县农村,昔年妇女流行一种百褶礼裙。它不是作日常穿戴用,而是用于上庙、出嫁、回娘家这些礼俗上。时至今天,还偶尔可碰见农村老婆娘上庙进香时,下体围着一领宽大的黑色或深蓝色的粗葛麻百褶裙;半夜里姑娘们出嫁路上也还有守旧制的穿着这种礼裙。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常见到有些老妇人或中年妇人回娘家,到了家门不敢直进,要呼唤娘家的人拿出这种裙子到大门口给围上,然后才进门,进屋里后才将裙子解去。这种文雅的礼俗令人推想到:古代的潮汕妇女可能是把穿戴百褶裙当成一种庄重文雅的礼服。清乾隆间有个外方人孟良揆写过一首《潮州竹枝词·上元》:“一入新年便踏春,青郊十里扑香尘。怪他风俗由来异,裙屐翩翩似晋人。”可见清代以前的潮汕妇女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一定是很盛行穿戴裙子的。
出嫁前夜睡草铺
来源:视信在线网
--------------------------------------------------------------------------------
揭阳潮语区过去每当嫁女之时,在临出嫁这天夜里,必用稻草打一草铺于墙边,让女儿头朝外,脚朝里单独睡于草铺上,如死人之状。临嫁这天早晨,还必煮三碗菜给她吃,如祭奠临刑死囚的碗数;临出门时,又拿一粒煮熟去壳的鸡蛋放于灶台上,让其躬着腰,两手弯于背后,用嘴将鸡蛋衔进口中咬碎吞下,如死囚临刑前口衔木块不能喊叫之状。
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为羞辱前人所遗下之女,当其临出嫁时,将喜事办成送死囚之款格,不料此女后来发富起家,子孙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 (金子)
孝感夜嫁
孝感与别地的嫁女风俗不同,流行夜晚嫁女的风俗。新娘出嫁上轿的时间一般在二更天,新郎、媒人以及抬嫁妆的都打着灯笼随行,以四更左右到达新郎家为宜,据说夜间行人稀少,可以避免闲人窥轿,保持新娘贞操。现在虽没有花轿,但仍然保持了夜嫁女的习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从前孝感人从订亲到完婚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允许酒;二过贴(庚贴);三谋媒;四报期;五完婚。完婚前还要行告祖礼、加冠礼。
告祖礼是新郎向祖宗举行祭拜,请来掌礼先生和乐班按程序进行。祭祀歌词为四言结构,主要内容是请神祖临堂,施恩赐福。
加冠礼在行告祖礼后进行,是给新郎命名的仪式。掌礼先生呤育加冠歌,给予新郎加冠带履。
婚嫁吉日,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新娘家亲朋好友要“盘女婿”,即逗弄新郎。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盘女婿”,新郎家就“戏新娘”,几个年轻后生抬着花轿前后左右颠簸戏弄新娘。新郎新娘进门拜堂,入洞房,喝团圆酒,这时“戏新娘”进入高潮,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的,有开玩笑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
哭嫁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
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我少年时,是抗日战争后期,居住在县城近郊,风气较开,哭嫁之风已不盛行,而老人们却还在津津乐道,称述不绝。但实际哭嫁我仅见过一次。邻居们都说是那家老祖母执意要行古礼古俗,晚辈们拗不过才依了的。哭的方式是,从婚期前一个月的首日起,入黄昏,姑娘诉哭约一个小时,其声呜呜。十天以后,她的母亲加入"陪哭";又十天以后,她的祖母加入陪哭。这家没有诸姑姊妹,人们说,如果有的话,也应当加入陪哭行列的。
哭嫁在川西叫"坐堂"。清代吉道人《味蔗轩随笔·坐堂词》云:"婚姻之礼,各省风俗不同。然酌礼准情,各省亦大同小异。凡男家娶妇先赋之诗,谓之'催妆';女家亲串颂女之词,谓之'坐堂'。坐堂者,女当喜期将近之先数夕,其诸姑伯姊,置酒为女祖饯,各述吉详之词,以为颂美,女则申己之意以答。女左右更有少女,则随而娴习者也。其词要多鄙俚,然有音韵凄清,风格遒劲,如古歌古谣者。罗江明府蔡,微服巡查乡里,一日行至某处,值有女子归,诸娣姒咸以谀词颂女,女申意以答。忽风吹句入耳,词曰:'凤凰落在桌子上,哪个女儿肯离娘'。一字一转,音韵凄其,谁谓天籁之鸣,不在愚夫愚妇耶!"云云。吉道人姓周名际唐,成都人。吉道人记得明明白白,可惜他只记了一句哭嫁词,难窥全豹。好在旧时坊间
丛刻中有《训女哭嫁》一种,可见一般。这本小书的目录有《闺声哭》、《娘训女》、《嫂哭妹》、《哭爹妈》、《哭哥嫂》、《花轿到屋哭》、《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拜香火哭》等等,编次有点凌乱,似乎随手所记,未经文人之手。遥想《诗》十五国风未删之时,大约也不过如此吧!现录几段如下。
闺声哭
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
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
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
............
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
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
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
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莲树上挂卷经。
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
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
哭爹妈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哭兄弟
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
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
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
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
............
这个本子所记是川北的歌词,而我以前所见的是川南,吉道人所记的是川西,川东,大约也不会大异的。遗憾的是,该书所记哭嫁词虽有"只怨媒人莫良心"等语,却没有列出"骂媒专目,大约是怕媒人太难堪了吧!
其实,骂媒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旧社会,妇女无婚姻自由可言,由于"三从四德"的束缚,平时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不能置一词,全由媒人和父母摆布;因此,这登花轿之前的"骂媒",便是难得的发泄机会。这早已反映在戏曲和民间说唱等艺术之中。
以前,川剧《柳荫记》有《英台骂媒》一折,英台骂媒人,言词激烈,声色俱厉,充分表现了祝英台刚烈的性格和反封建精神。她骂道:"提媒婆,更恨她,胡言乱语嘴喳喳......唯愿你,房屋遭火化,田园水推沙。"但这场戏现在却被删掉了,五六十年代还有的,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的川剧《柳荫记》也有这一折,是陈书舫演的祝英台,得了一等奖。现在城里人大约以为媒婆不必骂了,但偏远地区,媒婆似乎还在肆虐。不过,据说,媒人从来不怕你骂,反倒怕你不骂;你不骂,他的"霉(媒)气"反而脱不了。这也是风俗民情中的一种幽默吧!
2、江西村民嫁女用筛子盛26万现金,你们那结婚有什么风俗?
江西村民嫁女用筛子盛万现金,我们那边结婚的习俗就是,彩礼是要188888,这是彩礼钱,但是加点什么的是女方出,出嫁的时候要由最亲的人送嫁,这个人必须是男的,并且近几年在城里买房也是一个标准,男方在女方家接亲必须吃了饭再走,而且必须吃水饺,接亲的时候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去了男方家之后,结婚仪式上面是男方家不让女孩子进门,女孩子不进门就会被问一些比较日常的话题,但是女孩子和女方送亲的人都是想着进门的,进了门之后也就不会有闹亲的环节了。
对于嫁人来说,每一个地方的习俗都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各地的习俗都是长时间形成的,我们家内边的习俗就比较混杂,因为对于我们内边的人都是在很久之前移民过去的,所以会有不一样的习俗也很正常。
其实在现在看来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房子,现在无论男女都是一样的,想要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所以可能每一个地方尽管习俗不一样,但是对于房子的要求基本都是有的。
很久之前,像是父母的内一辈,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物件的,有个自行车就是很好的条件了,但是对于现在来说,我们内边的习俗,最起码的彩礼是188888,还要房子,具体的话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习惯,但是肯定和别的地方也是相差不了太远的,因为这样的习俗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的,可能有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彩礼钱,但是各地收入不一样,自然彩礼钱也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对于这写彩礼来说我们肯定有些人觉得比较多。
3、江西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作客讲筷礼
客家人在宴席上用筷的礼数很多,客人入座后切不可急于动筷,只有等主人先握筷,客人方可动筷,餐毕客人要用筷向全桌示意,然后把筷子架放在自己的空碗上,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席"。客家人特别忌讳"碗口筷",即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等。
2.送果子包
赣州城内流行送果子包的风俗,无论探亲访友、结婚嫁女、建房买空卖空屋、生子庆寿、经商开业都习惯以果子包相赠送,果子包成了贺喜和答谢亲戚朋友热忱心意的好礼物,没有果子包,意味着有失传统礼仪,果子包装的食品质地好坏数量多少,表露出主人家底的厚蕴,宾主相互关系的亲疏。
3.穿木屐
木屐是一种古老的鞋、用木板做成,当地人称之为施板子,赣州人穿木屐的习俗直保持到现代。
4.婚娶仪式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在清代和民国期间,其程序为:①传庚。媒人将女方生辰八字传与男家。②排八字,将当婚男女生辰八字请日馆先生推算,无相克方可对亲。③牵红单。女方用红纸列出聘金、礼单,由双方议定。④定亲。俗称压八字,男家择日将礼金及鱼、肉、禽、谷、饼等物送至女家点收。⑤报日。男家选定成亲吉日良辰,报知女家,并经女家同意为宜。⑥迎娶。男家预备聘礼、鼓乐、花轿,前往女家迎回新娘。⑦拜堂交婚,又称合香。交婚仪式中先进行斩煞,新娘至门前,由当地绅士或老者右手持刀,左手执雄鸡一只,唱呼赞语,用刀斩煞。再举行交婚,新婚夫妇入堂,出礼生点燃红烛,唱呼赞语,新婚夫妇拜祖或互拜,后进入洞房,喝交杯酒。建国后婚俗有所简礼,其程序大致可归纳为:看亲、调凭记、牵红单、查家舍、压八字、归亲等六步。
4、我有个女朋友是江西上饶的,家里提出要7万的礼金和一套新房,是否有这样的风俗?
假如是农村的话还是有这种风俗的,城市的话基本上没太多这种习俗了。
但是作为上饶这城市,农村人礼金7万算很多了,城市话真的要礼金可能差不多吧。
加一套房假如是女方要求男方要有一套房是给结婚后新人住的,可能是女方父母希望女儿过的好点吧,这是天下父母的心,到处都是一样的;但假如房子是买给女方父母的话,那女方父母的要求肯定是非常过分的,7万礼金已经足够了。
我们那一般农村结婚,男方可能会给女方1-5万的礼金吧,有钱人家给多点,女方会有嫁妆的,嫁妆不少的,少的人家可能有礼金的1/3吧,多的甚至比礼金多很多,城市一般没这个习俗了。
我是上饶人,只是根据我平时见到的情况说明下,可能有些不对,毕竟上饶很多县的,各个县习俗都有点不一样的。
5、村民嫁女用筛子盛26万现金,现在结婚有哪些习俗?
结婚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对于结婚时候,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对于一些彩礼盛行的地方来讲,在结婚时候,喜欢用筛子一类的物品,来盛放现金,用来显示家中的阔气。
在一位村民的家中,女儿出嫁时候,仅仅是陪嫁的钱财,就足足有26万元的现金,而且还用筛子直接盛放。我想面对这样的场景,应该能够让不少的人羡慕。
面对这些用筛子盛放现金的习俗,我的老家都不曾出现过。对于我的老家来讲,在结婚时候,都有下面这些习俗。
一、购买三金、衣服在我的老家,结婚时候都会给女方购买三金,以及结婚时候需要穿的衣服。一般情况下来讲,都会购买两套到三套的服装。
如果是有条件的家庭,还会购买五金;当然了车子和房子,也是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
经济实力好的家庭,在结婚时候,可能也就会举办的浓重一些;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户来讲,也就会表现的相对平凡一些。
二、准备彩礼、陪嫁物品除了给女方准备三金、衣服以外,还需要准备相应的彩礼,而且还需要有人上门去“说亲”。
尽管很多情侣,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认识,但这个老传统,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
“说亲”的人犹如过去的媒婆一般,很多时候也只是流于一个形式,都由自己的亲属替代了。
在男方准备物品时候,女方家长也不会闲着;相对应也需要,给自己的女儿准备一些陪嫁的物品。
有些家庭喜欢购买成物品,让女儿在出嫁时候,看着有面子;而有的家庭,则直接的换成银行卡,交给自己的女儿,带到了男方家中。
以上便是我家乡年轻男女,在结婚时候,需要遵循的习俗;在你的家乡,结婚时候又有什么习俗呢?
6、江西嫁女儿的风俗
南昌没这样的风俗,但礼金还是要的,一万也就够了,不过没结婚父母是一定要见面的,而且男方父母一定要给女方见面礼,至于给女方那些亲戚的红包,不必给那么多,不然有钱的人家也承担不起,每人有个几十元足够了,这个南昌人都不会说的,是随意性的,见父母带女孩一人去即可,南昌人不讲究要去一大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