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的风俗
1、《红楼梦》的礼仪
红楼的背景是“康雍乾”三个时代的综合体,因此,其中的礼仪也是满族绝大部分的礼仪,具体如下:
满族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满族也有严格的礼节要求。满族是个好客的民族,真是“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有客人来家,全家人都要穿戴整齐,到门外去迎接。即便是现在有的满族也不习惯穿着睡衣或衣服不整地接待客人,因为这被视为对客人的怠慢或不礼貌。满族自古有内眷不避外客的习俗,特别是初次登门的客人,主人还要主动向客人介绍内眷,以示敬意。留客人在家吃饭时,也是很讲规矩的,“酒要斟满、茶斟半碗”,因为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而且客人不放筷子,主人不能先放下筷子。主客之间边吃边说,小辈绝对不许插嘴,但格格(未出嫁的姑娘)例外。外出做客时,长辈与小辈不能同席,父子不同桌。小辈一般都另开一桌。
满族还有一些禁忌,至今仍保留着。如满族至今有放犬的习俗,家家养狗,但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不用狗皮制品。满族也不准打射乌雅、喜鹊,也曾有“神鹊救主”的传说。在满族老百姓家里的院子中,都喜欢种柳树,而且不许在柳树下栓马、喂家禽等。
汉语已成为满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所以当亲朋好友见面时,问候的话语也早已使用了汉语,如“您好”“您吉祥”“给您老人家请安了”……在书信来往中,结尾时喜欢用“祝您阖家吉祥如意”“顺致大安”等。
2、红楼梦里的节日民俗文化
红楼梦里写到了许多传统节日,像元宵节、中秋节、除夕、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许多讲究,更有许多有意思的习俗。时近端午,我们一起来看看红楼梦里的贾府,都是如何过端午的。
红楼梦里的端午节,原来有这么多习俗!
佩香囊
原文第二十四回,写到了贾芸向王熙凤求职一事,他从倪二那里借了银子,买了昂贵的冰片、麝香,当作孝敬王熙凤的礼。贾芸为人乖觉,很会说话办事,他这个礼送的正是时候,因为“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所以贾芸说“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由此可知,过去的高门大户人家,端阳节是要购置不少名贵香料的,不仅自家要用,还要送人,尤其要送往宫中,供贵妃元春使用。因为过去端午节有制作香袋,佩戴香囊的习俗,尤其是孩子,以作避邪驱瘟之用。香囊内一般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即便是青年男女,一般也会制作精巧的香囊,互相赠送,以此表达情谊。元春端午节赏给李纨、王熙凤等人的节礼,里面就有“两个香袋”。
所以,懂事的贾芸,知道凤姐必定需要香料,因此在对的时间,送给对的人,他的求职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红楼梦里的端午节,原来有这么多习俗!
赠扇子
原文第二十八回里,元春赏给众人的端午节礼里面,有两样众人皆有的礼物“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这两样东西,贾母、王夫人、贾政、宝玉、宝钗、黛玉、迎探惜三春等人都有,红麝串我们知道,这是用麝香和其他配料一起做成的串子,属于香料制作而成的端午节礼,而扇子则是古代端阳节常常互相赠送的一种礼物。
在古代来说,过了端阳,天气渐热,古代没有今天的风扇和空调,夏天都是用团扇或折扇纳凉,因此端午有赠扇的习俗。其实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了扇子,有团扇,有折扇,有芭蕉扇……扇子是古人端阳节之后,盛暑之际必不可少的物件。晴雯跌扇、撕扇正是在端午前后。
3、从红楼中的两餐制,能看出清朝宫廷的日常生活习俗吗?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一些细节描绘,都非常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上层阶级的奢靡生活。那么,《红楼梦》中的人物,一天吃几顿饭呢?答案是两顿饭——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确实一天只吃早饭和晚饭,没有“午饭”一说。硬要说“午饭”,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还是在后四十回中,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从未出现过“午饭”一词。
同时,清朝宫廷也是“两餐制”。 此外,清末皇帝起居饮食记录十分详细,可以证明“一日两餐”的确是宫廷习俗。那么,《红楼梦》所言最上层阶级“两餐制”是否反映出当时满清皇族宫廷生活的真实情况呢?
一、《红楼梦》和清宫廷“两餐”相似度清末慈禧太后非常喜爱《红楼梦》一书,并对其大加赞赏,因为其能够准确反映王室生活。清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红楼梦》时,也说“红楼梦里的排场,犹如宫里排场的缩影”。
1、奢华程度相似
奢靡排场梦中人在《红楼梦》中,一餐的标配是硬菜鸡鸭鱼肉,茄子都要肉煨,辅以干果调味,令刘姥姥吃了,死活不相信是茄子。各种好看好吃的什锦点心自不必说。主食必然用料奢华,御田碧粳米是标配。各种汤则是品相高雅,工序繁复,煮汤的工夫不亚于大型料理。每天光吃饭便要消耗大量银子。
并且,他们在吃饭上,非常铺张浪费,一只鸭子只要“鸭信”也就是鸭舌头;刘姥姥见都没见过的“糟鹌鹑”,贾母只“撕一两点腿子来”,一只鹌鹑只吃腿上一点肉。探春和宝钗吃腻了鸡鸭鱼肉,便要柳嫂子炒一盘“枸杞芽”,枸杞芽虽然鲜美,却也并非罕贵,但两人为此大方地花了“一吊钱”。就连关系“不太亲”的黛玉,也可以天天喝冰糖燕窝粥,补补身子。这种饮食标准,可以说是远超平民想象,简直是太“魔幻”了。
即便在贾府入不敷出的时候,这种铺张浪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黛玉提醒过宝玉,家里开销是收入的十倍,而宝玉却说“少不了你我的”。不仅是宝玉,大观园里的贵族们,仿佛都已经形成了惯性,都不肯降低奢华的饮食标准。其实,在贾府家道破败的时候,之前浪费那么多鸡鸭鱼肉,哪怕省下几只的钱,都能救活几口子的命。
“满汉全席”清宫廷之中,一顿饭动辄百道菜,是所谓“满汉全席”。就算是咸丰帝这种“国库空虚”的时代,也得三十二道菜。即便皇帝吃不了,御膳房还是要做。据记载,慈禧太后一顿饭一般也就尝三四个菜,其他的菜都分给宫人,由领班的上级开始分了。
清末代皇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明确地记载了,他“一家六口人”,一个月却要消耗3910只鸡鸭,其中840只是给“五岁小孩”(溥仪自己)一个人吃的。当然,时年五岁的溥仪,怎么可能一天吃掉28只鸡鸭呢?即便分给宫人,这其中也肯定存在着铺张浪费的现象。
此处有一人不得不提,是一个号称“节俭”的皇帝,雍正。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一顿饭只是简单蔬菜、白饭而已,捡饭粒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雍正吃的饭可能便宜,但他用的餐具却十分昂贵。根据《活计档》,雍正设有“造办处”,象牙筷子,象牙汤匙不计其数,仅雍正五年一月十八日,便有“造象牙匙”(实为100个)这样的记载。
此外,了解古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雍正瓷碗是公认的稀世珍宝。原因在于,雍正对瓷碗要求严苛,同一批次生产的瓷碗,只留最好的那一个,其余全部打碎!这使得雍正瓷碗存世稀少,很多都是孤品。不过,为了造一个用来吃饭的碗,却要打碎上千个碗,这不是铺张浪费又是什么?!
2、用餐时间相似
《红楼梦》中,吃早饭的时间大约在9点左右,吃晚饭的时间在14点左右。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代理宁国府,规定:“卯正二刻(6点半)我来点卯,巳正(10点)吃早饭。”第18回,正月十五这天,太监说元妃未初(13点)用晚膳。晚饭是在黄昏之前,离天黑还有一大段时间。所以,《红楼梦》中晚饭是白天的日常活动之一,至迟也在黄昏吃。
清宫廷记录中,乾隆二十六年《国朝宫史》中有“辰刻(8点左右)进膳”;“每日未刻(14点左右)进晚膳。”也就是说,皇帝真实的饮食时间和《红楼梦》中的描述高度相似。二者可以说是同一种习俗。这并不奇怪,因为据胡适考证,曹雪芹为汉军正白旗,其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是“皇商”,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他家——二者当然是同时进餐。
3、用餐地点不相似
清朝宫廷用餐地点是基本固定的,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心情好了就去宠爱的后妃那里吃饭。皇帝一般是一个人在养心殿“用膳”,由几十个“专膳”宫人伺候。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为了防止皇帝被人下毒。
而在《红楼梦》中,吃饭地点则是不固定的,两府中并没有“餐厅”这一设置。书中经常出现一种“摆桌子”的场景,要吃饭了,就把某个屋的桌子摆好,然后才开始吃饭。吃完饭,桌子自然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并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例如王熙凤就喜欢在炕上吃饭,这是因为,王熙凤操持荣国府,忙里偷闲,才有机会吃饭。因此她往往就在炕上架上小桌吃饭,为了省事儿。贾母吃饭地点则更加不固定,如果是和儿孙们一起拼桌,那么就是大桌;如果是自己吃,则可能是在炕上,并且炕桌位置是不固定的。
1、两餐制是传统习俗
两餐制由来已久,秦汉之前,中国一直是两餐制,早晚各一顿饭。两餐制和三餐制是长期并存的关系。两餐制其实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一种和战争相匹配的用餐习俗——这是因为,无论是进攻还是行军,都不可能把中午阳光最好的这段时间浪费掉。
而在清朝时期,汉人普遍是“三餐制”——农耕体系当中,夏季劳作非常关键,而夏季正午太热,不如吃饭维持体力,以便进行下午的劳动。而满人仍然是和战争体系相关的“两餐制”。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两餐”和“三餐”,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两个民族的区别之一。
2、政治需要
作为少数人的满族,无论在文化还是人数上都是劣势民族,随时都有被汉族同化的可能。在这种前提下,满清高层做出了维持民族独立性的决定——包括满汉不通婚,满语等等,“两餐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即便在后来的和平时期,满族贵族依然是一日两餐。这是一种政治需要,是为了使得满族和汉族区分开来。满族高层的这种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历史上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已经有不少先例。
3、两餐制的优点
有一种维护民族独立性的措施,满族特色大辫子,是必须强制推行才能执行的。这是因为,大辫子在农耕社会的和平时期,实在是不方便,如果汉人不留辫子,那么很快满族人就会发现辫子确实不方便,也就不留辫子了。进而就会逐渐丧失民族传统。也就是说“大辫子”这种没有优点的措施,只有靠国家强制力实施,才能维持下去。两餐制则不需要推广全国,也不需要国家强制力维持,就可以延续下去。这是因为两餐制本身是有优点的。
两餐制的显著特点,就是两餐之间时间间隔较长,给人的肠胃更多时间以消化食物。这种作用,在穆斯林的“斋戒”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有些穆斯林在“斋月”之外的时间里,依然保持着斋戒,即日出之前吃早饭,黄昏后吃晚饭。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宗教要求,而是因为确实能够使得肠胃健康,从斋戒中受益了。
减脂肪两餐制由于晚饭较早,使得吃饭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去运动消耗能量。因此也就减少了脂肪积累。现在我们知道,过度的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得人体容易生病。由高血脂引发血栓,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大隐患。而两餐制则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一点,在两餐制下,不可能出现“吃完晚饭就睡”这种情况,长时间坚持下来,就会改变体质。满清贵族虽然不知道这么多现代医学知识,但是他们从中受益了。
初读《红楼梦》之人,通常会疑惑于书中人为何一日两餐。其实,书中正确反映了当时满清贵族高层的饮食习惯,两府的“两餐制”与清皇室的“两餐制”高度相似,甚至慈禧、溥仪等人也认同书中8点左右吃早饭、14点左右吃晚饭的描写。《红楼梦》吃饭之奢华程度,与皇室动辄百道菜的奢华,也非常相似;《红楼梦》中吃饭的铺张浪费,与皇室也非常相似。
4、红楼梦中风俗
《红楼梦》中的祭祀风俗集中描写是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
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 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 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 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 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
懂得一些民俗文化的人都能看出这种祭祀礼仪即不是汉俗也不是满俗。而是曹雪芹用艺术手法把满汉祭祀风俗融合后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
在《红楼梦》的祭祀描写中,是贾母带着儿子儿孙、侄儿侄孙、儿媳孙媳等等,上上下下所有族中之人一起祭祀,规模宏大,秩序井然,男人同祭。那么这种祭祀和满、汉风俗有什么不同呢?汉族崇奉儒教,在祭祀宗祠时,女性是不得入祠的。在《颜氏族谱》中记载:“古者礼重,所生男女俱以子称,然男以继先祖之后,女则以夫为家者也。今略而不载。”可见女性是不入娘家族谱的。在祭祀时主祭是男性,焚香、献礼、献帛、献爵均由主祭去做,族中女性是不得参与的。然而满俗祭祀刚好与汉俗相反。在满俗中女性是主祭,这已是满族祭祀的古老风俗了。满族大祭时,上好供品,留下主妇,其余族人到门外静候,关门,这时主妇在神殿内行九跪九叩首礼……所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祭祀宗祠的习俗是满汉相结合的产物。
第五十三回写道:“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 发放压岁钱 三是送年礼 祭祖
5、《红楼梦》中的礼仪有哪些?
红楼梦中的礼仪可以概括如下:
一、君臣之礼。
1、贾府兴衰,皆由皇命。
2、元妃省亲,皇室礼仪不可轻慢。
接皇妃的标准,软件设施也不曾落下。在会见的礼仪方面,也小心谨慎,唯恐有所差错。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皆有规范。贾政虽是元春的亲生父亲,见到女儿时仍需行跪拜之礼,贾母在贾府地位极高,且年事已高,也要“按品大妆”,方可拜见。因为元春此时代表的是皇室,一举一动,皆按皇室之礼,倘若逾矩而行,则就是丢了皇家体面。
二、夫妇之礼,夫为妻纲。
《红楼梦》中,邢夫人是贾赦的正妻,她是夫为妻纲这一原则的忠诚贯彻者,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贾赦好色,邢夫人为其纳了无数房妾室,最为代表性的是第46回中,贾赦看上贾母的贴身婢女——鸳鸯,令邢夫人代其办妥这件事。邢夫人先是派出儿媳王熙凤,事情不成转而亲自出面劝说鸳鸯,威逼利诱,还联系其兄嫂劝说其顺了贾赦的意思。贾母知道,痛骂贾赦方才作罢。最后依然还是从外头花了几百两银子购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这种行为不免有为虎作伥之嫌,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却是无可指摘的。邢夫人只有贾琏一个儿子,完全不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有讨得贾赦的欢心才可以稳住自己的正妻位置。她已经人老珠黄,凭容貌显然没有可能了,只能一味顺从丈夫的心意,为其纳更多的妾,开枝散叶。
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贾府男主外女主内。略去宁国府不提,以荣国府为例,荣国府内的管家大权由王熙凤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她并不是决策者。贾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贾母出生四大家族的史家,又被封为诰命夫人,贾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皆由其所出,地位显赫,在贾府有着绝对的权威。贾赦强纳鸳鸯,被其知晓后痛骂一顿,只得熄了心思。贾政将宝玉打个
半死,贾母出面干涉,他也只能恭敬地请罪不得反抗。用饭时,更是有王熙凤和李纨在旁服侍。聪明如王熙凤者,处处顺着贾母的心意,得到贾母的宠爱,因为贾母才是贾府真正的掌权者。
同辈之间,也有规矩。例如宝玉是兄长,对犯了错的贾环可以斥责,贾环只能听训,这是因为古代奉行“兄友弟恭”,兄长可以教训弟弟,这是教导,弟弟若是反抗,就是失了礼。王熙凤虽然握有大权,威望很高,但是李纨却可以打趣讽刺她而不遭记恨,因为李纨是长嫂,长嫂入母,自然可以管教她。
6、红楼梦中的礼仪
红楼梦中的礼仪可以概括如下:
一、君臣之礼。
1、贾府兴衰,皆由皇命。
2、元妃省亲,皇室礼仪不可轻慢。
接皇妃的标准,软件设施也不曾落下。在会见的礼仪方面,也小心谨慎,唯恐有所差错。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皆有规范。贾政虽是元春的亲生父亲,见到女儿时仍需行跪拜之礼,贾母在贾府地位极高,且年事已高,也要“按品大妆”,方可拜见。因为元春此时代表的是皇室,一举一动,皆按皇室之礼,倘若逾矩而行,则就是丢了皇家体面。
二、夫妇之礼,夫为妻纲。
《红楼梦》中,邢夫人是贾赦的正妻,她是夫为妻纲这一原则的忠诚贯彻者,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贾赦好色,邢夫人为其纳了无数房妾室,最为代表性的是第46回中,贾赦看上贾母的贴身婢女——鸳鸯,令邢夫人代其办妥这件事。邢夫人先是派出儿媳王熙凤,事情不成转而亲自出面劝说鸳鸯,威逼利诱,还联系其兄嫂劝说其顺了贾赦的意思。贾母知道,痛骂贾赦方才作罢。最后依然还是从外头花了几百两银子购买了一个小女孩。她的这种行为不免有为虎作伥之嫌,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从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却是无可指摘的。邢夫人只有贾琏一个儿子,完全不足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只有讨得贾赦的欢心才可以稳住自己的正妻位置。她已经人老珠黄,凭容貌显然没有可能了,只能一味顺从丈夫的心意,为其纳更多的妾,开枝散叶。
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贾府男主外女主内。略去宁国府不提,以荣国府为例,荣国府内的管家大权由王熙凤掌握,但是很多情况下,她并不是决策者。贾母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贾母出生四大家族的史家,又被封为诰命夫人,贾府的当家人贾赦贾政皆由其所出,地位显赫,在贾府有着绝对的权威。贾赦强纳鸳鸯,被其知晓后痛骂一顿,只得熄了心思。贾政将宝玉打个
半死,贾母出面干涉,他也只能恭敬地请罪不得反抗。用饭时,更是有王熙凤和李纨在旁服侍。聪明如王熙凤者,处处顺着贾母的心意,得到贾母的宠爱,因为贾母才是贾府真正的掌权者。
同辈之间,也有规矩。例如宝玉是兄长,对犯了错的贾环可以斥责,贾环只能听训,这是因为古代奉行“兄友弟恭”,兄长可以教训弟弟,这是教导,弟弟若是反抗,就是失了礼。王熙凤虽然握有大权,威望很高,但是李纨却可以打趣讽刺她而不遭记恨,因为李纨是长嫂,长嫂入母,自然可以管教她。
7、《红楼梦》中,贾府餐桌上的规矩都有哪些?
贾府餐桌上的规矩非常多,除了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之外,饭后还要进行洗手、漱口等一系列规矩。《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世代功勋之家,荣国公和宁国公靠着战功获得了朝廷的嘉奖,贾府一跃成为豪门贵族,随着众人身份的变化,府里的规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吃饭的时候,这通过林黛玉第一次在贾府用膳的时候便可以看出来。
一、座位要求。贾府中的女眷基本都会在一起用膳,除了特殊情况之外,比如王夫人吃斋的时候便会单独吃饭,而吃饭的时候贾母会坐在主位上,两侧分别是王夫人和邢夫人,之后是宝玉和贾府的几位小姐,至于王熙凤和李纨这两位孙媳妇,都是站在旁边伺候,帮助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夹菜,黛玉第一次在府中用膳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她的欢迎,让她坐在了主位,其后都是坐在下位。
二、吃饭时不允许说话。
虽然吃饭的人数众多,地下伺候的丫鬟婆子也很多,但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完全不像我们今天吃饭的时候那样大家高谈阔论,有说有笑,其实这和古代的医疗条件有关系,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次被食物噎到而死亡的例子,所以逐渐古人立下规矩,食不言寝不语。
林黛玉在第一次入贾府的时候,吃完饭后丫鬟立刻捧来洗脸盆洗手,之后送上清水用来漱口,之后第二次才会端上饮用的茶水,这些规矩和林黛玉在家中的时候完全不同。其实贾府餐桌上的这些规矩很多都是可有可无,只不过当时为了表示贾府门楣的贵重,所以有这么多繁复的讲究,而这些规矩不仅束缚了人本身的自由,更束缚了灵魂。
8、红楼梦中,结婚的时候有哪些习俗呢?
古人对于结婚有很多美丽的想象,好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一种向外,两个人可以一直在一起;如果两个人相爱的话,那么就想要“若你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如果两个人已经走到了结婚的地步,那么就希望大家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结婚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乐章,因为遇到了那个喜欢的人,想要和对方成为夫妻想要天长地久地在一起。《红楼梦》中有很多管理结婚的习俗,让大家知道结婚章程的部分,也能够知道“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严肃、认真和浪漫。
第一,议亲,选定结婚的对象在正式的成亲之前都会有现有议亲的过程,父母会请媒人为未婚的子女推荐合适的人家,因为古代的男女比较少有自由恋爱的可能,他们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对于议亲这个过程,在红楼梦中有比较多的体现,其中湘云大概在13岁左右的时候,史家就已经开始为她议亲,因为已经有人家去相看她了。
宝琴的父亲更是在很早的时候,就为湘云定下了婚事;孙绍祖也曾经请官媒到贾府中游走,最后才定下了迎春作为他的妻子。
薛姨妈在贾府看到邢岫烟不错,就想让她做薛蝌的妻子,薛姨妈就请贾母做媒,最后也是才敲定了薛蝌同邢岫烟的婚事,但他们也只是定亲而已。
第二,行六礼,开始结婚的流程如果两家人已经商议好了婚事,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走结婚的流程了。
问名,这就是男方家去请人去问女方的名字、排行和生辰八字等。其实这些消息在议亲的时候早就知道了,此时就是走确定的流程。古代女孩子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事,其中像贾府的女眷一般只有姓而没有名,这就是名字不能轻易示人的原因。
纳吉,这就是男方在问名之后,将名字和断八字的结果告诉女方,并送礼要开始订婚的礼仪。薛蟠在看中夏金桂确定了要结婚的意思之后,这些事情就在进行了。纳吉,这个习俗自古有之,现在的家庭中对此也很看重,主要也是想要两个孩子未来的生活可以和和美美。
纳征,这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送聘礼。对于送聘礼这个流程,宝钗和王熙凤曾经说到过。
宝钗在和邢岫烟说笑的时候,她说到等到邢岫烟正式嫁到他们家,那些像玉佩一般的饰品还有几大箱,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王熙凤也曾经说起过,宝玉和黛玉之家一娶一嫁,他们之间的聘礼和嫁妆都有贾母自己拿钱出来贴补,不必用到贾府官中的钱。
请期,就是男方选定好了良辰吉日,就用红笺书写好两个孩子的姓名,请媒人送到女方家,和女方家的长辈一起商议迎娶的日期。迎春是大观园女孩子中最先出嫁的人,她的婚礼就是凭着父亲贾赦的一句话就定了,孙绍祖催得急,她的婚礼也没有好好办,匆匆忙忙就出嫁了。
亲迎,男方正式到女方家去把新娘娶回家,这个过程之后女子拜别父母,跟随男方去到他们家,最后就是拜堂成亲了。
第三,成亲,正式成为一家人两个人真的确定了结婚,那么最后一步就是两个人在众人的关注下拜堂成亲。女子到了男方家,此时他们就需要可似乎行三拜大礼,也就是“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在司仪说到“礼成”。那么男方和女方就正式成为了夫妻,这就是婚礼最后的步骤了。
对于女孩子而言,成婚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因为从此她就要从娘家去到夫家生活,她不是在家里的大小姐,而是夫家的少夫人,以后在她的生活中夫家就成了主要的生活重心。她需要伺候公婆、相夫教子、主持家务,这些事情都是她要做好的事。
不过,抛开这些责任,但是她也有好的地方,因为从此之后她有了一个可以陪伴在她身边的人,不求两个人可以天长地久,但是却能够恩爱相守。生活因为他的改变,但是也能够收获到另外一种幸福。
总的来说,结婚的习俗虽然繁琐,但是这就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仪式感,这让结婚的两个人知道“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重要意义。结婚不是儿戏,而是给对方的一个承诺,从此你我是夫妻,那便是一辈子都要相依相守的人。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9、红楼梦中风俗
祭祀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服饰 看众人主场的时候
饮食 刘姥姥进大观园 以及 聚会等
礼仪 贾妃省亲 林黛玉出到贾府
10、《红楼梦》中体现了哪些民俗文化?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其中包含了不少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习惯。
这本著作是我们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地位很高,毕竟这么多年来,大浪淘沙,也只不过出来这四本书吧。这并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曹雪芹多年心血而写成,曹雪芹少年家境富裕,给他开阔的眼界去书写。
这本书写于清朝,所以有很多现代人不了解不深入知道的民俗文化,感谢曹雪芹,我们可以了解百年前风俗文化的历史了。
首先就是服饰方面风俗了,因为清朝小说,写的大部分是满蒙的服饰风俗文化了,出现了很多衣服布料的品种材料,不乏有珍贵至极的,“大红洋锻”“灰鼠皮”“天马皮”“羽纱”等材料,都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使用,曹雪芹现在我们也对此不了解,但是现在读《红楼梦》之后,却知道了不少。
还体现了饮食文化方面的,吃食和如何去吃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连在吃喝里边有严格的风俗,比如连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是非常有讲究。例如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那一顿饭,真的是礼仪都到位了,比如一件小事,开席之前捧来茶水,黛玉因为来喝,但是没有做声,之后发现居然是这些大户人家用来漱口的,真的是规矩很严了。而且有那么多丫鬟仆人,那些夫人们依旧要给贾母侍奉这,礼仪也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