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糊羹风俗作文

糊羹风俗作文

发布时间: 2022-09-26 16:20:24

1、春节作文

节的来历: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原始社会有“腊祭”的仪式:秋收以后人们都要祭祖一番,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尧舜时候起,人们就开始过春节了。

春节的时间在岁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古时候,岁首的时间不一样。夏朝的岁首是农历正月初一,商朝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是农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重新把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同时采用“太初历”,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新年”。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采用阳历纪年,并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这样春节就成了正月初一的称呼。其实,春节这个名称古已有之,是专指立春而言的。自从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以后,就不再把立春叫春节了。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2、春节作文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
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 欢度春节
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1]
历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 油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2]

3、汉族春节习俗优秀作文

汉族的春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 在这个宽广的世界里,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中国,在这个中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汉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
在汉族过春节时,也有许多的习俗.春节习俗一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习俗二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三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四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春节习俗五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各种不同的民族虽然过年的习俗不同,各式各样,但是每逢春节,各种民族大街小巷都是红火而美丽,热闹快乐的气氛都是这样的。

4、写一篇关于南昌风俗的文章!!!高手进。

我们的南昌是座美丽的城市!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两个景点。

第一站是八一广回场答。它是南昌的中心广场。那里有雄伟的八一起义纪念碑、雄浑壮观的八一军史碑廊、美丽的音乐喷泉,还有精彩的水幕电影……那里可是放风筝、休息的好地方。尤其是每当夜幕来临时,广场上的彩灯一盏挨着一盏,发出夺目的亮光。绿灯像一颗颗宝石,黄灯像一粒粒金豆豆,白灯像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小珍珠……所有彩灯连成一条巨龙,盘旋在广场夜空,和空中闪烁的星星连在一起。彩灯和星星交相辉映,把广场照得透亮,如同白昼,分不清哪是灯城,哪是星空。啊!多么绚丽动感的八一广场之夜!

第二站是“南昌之星”摩天轮。它有160米高,轮盘直径长达153米,主体为钢结构,挂有很多太空舱。坐上摩天轮,在160米高空俯瞰大地,南昌的山水美景尽收眼底,那种兴奋和新奇是在平地上无法享受到的。当摩天轮的彩色霓虹灯点缀着夜空时,“南昌欢迎你”的彩虹字幕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昌还有许多值得纪念和观赏的景点,比如壮观的江南名楼——腾王阁、美丽的绳金塔、风光秀丽的梅岭……希望大家自己去细细浏览、品味。
给分给分

5、一篇关于江西南昌的美食作文。600字。快啊!!!

快个屁,你丫赶紧自己写吧。给你推荐点资料,  NO.1 珠市街炸酱面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随便到马路上抓一个老南昌问问看,哪里有好吃的炸酱面,你便马上会得到去珠市街得答案。找到后你肯定会被这个其貌不扬的炸酱面店吓到,身藏居民楼里的两室一厅,几张桌子,几十把小板凳,窝在过道里排队等候的男男女女。猪肚、牛腩……这里的杂酱面可以根据你的要求随意地组合,味道特别。让我一直想不通的是,开了几十年的店,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整整装修扩大店面,更怪的是,这个店只做早上和中午,如果没口福的你晚上跑去那就只能守望第二天啦。顺便八卦一下,该店老板娘的记忆力超级让人佩服,简直跟电脑可以一比,她可以把等候的几十个顾客的先后顺序,以及顾客所点的不同花样炸酱面全部记在脑子里,你完全可以跟老板娘点好自己要吃的,然后到万寿宫商城去逛会街再回来吃,记住,你至少要逛半个小时以上。

NO.2 绳金塔的龙老五煨汤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一碗凉拌粉,一碗砂钵汤,就是南昌人最爱的早点了。如果你在南昌早上吃的是牛奶、面包的话,很可能会遭老南昌们“鄙视”。南昌的凉拌粉店随处可见,几乎大街小巷内都有,历史较久、味道比较好的要算绳金塔的龙老五煨汤店,凉拌粉具有“韧、爽、鲜、滑”的特点。一碗新鲜过汤米粉放入盐、辣椒酱、胡椒粉、味精等调味料,拌匀后即可食用。个人认为这家店好吃的秘诀就是“萝卜干”,香香辣辣的(比一般的店都好吃),让凉拌粉更加开胃爽口,边吃凉拌粉边喝鲜嫩爽口的肉饼汤,这种营养美味的早点,肯定让你一上午都精神百倍。

NO.3 太平洋后面的红灯笼水煮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老板,再给我拿份粉丝,多放点香菜。”都说南昌出美女,但这些描眉画眼的美女们到了水煮店就完全失去美女的样子,把外套一脱、袖子一撸,只顾开吃了。水煮,这种遍布大江南北的小吃,却在南昌得以发扬光大,稍为留心便能四处看到水煮店的身影,其中出名的要算太平洋后面的“红灯笼水煮”,把粉丝、海带、土豆等各色材料煮在一个超大号得盆里,那股热闹劲,看着就让人欢喜。在嘈杂得环境下,热辣香喷得滋味蔓延四处,让食客直叫过瘾。最让人不解的是,几乎南昌女人都有水煮情结,她们的口号是: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能不吃水煮。

NO.4 福州路的熊记烧烤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南昌的烧烤最好吃的在福州路上,从“光头”烧烤到“胖子”烧烤前前后后20至30家烧烤。往七星商务酒店旁的一条巷子里走,走到分岔路口时,右拐第一家就是最出名的“熊记烧烤”,据说是南昌烧烤的“鼻祖”了。福州路得烧烤牛、羊肉算是“南昌一绝”,又便宜,一元钱四串,不吃辣的人会辣得牙根疼,必点的包括小黄鱼、烤羊肉、烤馒头、鸡翅等,还有皮蛋粥、绿豆冰也特别好吃。如果亲朋好友来南昌,你可以对她们说:“走,到福州路去,我请你们吃宵夜”。
NO.5 南浦路周氏龙虾螺蛳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如果说北京人酷爱吃驴打滚、河南人独爱道口烧鸡、山西人刀削面独领风骚,那么螺蛳和啤酒就是南昌人的宵夜“灵魂”。每次你路过南浦路时,看看这家名为“周氏龙虾螺蛳”的店内,你就不会质疑我的话了,螺蛳、龙虾、蚌壳是该店主打。该店是个老字号店,两室一厅,环境不算好,但到了吃饭时,几乎没有空位。这里螺蛳的味道带点甜,但很鲜。还有蚌壳不得不提,许多懒人都喜欢吃蚌壳,吃螺蛳要用牙签,吃龙虾要剥壳,还是吃蚌壳最方便。另外还有小菜,拍黄瓜,藕片都很好吃。每次到这吃螺蛳,我都在想,这家店一年吃掉的螺蛳壳是不是可以围上南昌走几圈了。

NO.6 万寿宫的镜子小吃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南昌万寿宫号称是上海的城隍庙,位于市中心的万寿宫一箱是个人潮鼎沸的地方,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70后”生人都是吃着万寿宫地小吃长大的,在这里各种小吃店鳞次栉比,沿街道一字排开。个人觉得“镜子”小吃店最好吃、最入味。在这里你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咸鲜的糊羹,麻辣的田螺和蚌壳,还有小笼包味道也很好、凉拌藕片及油泡或肉串,还要最令南昌人所钟爱的凉拌粉。在旁边的小摊子上还有闻着臭吃着香的油炸臭豆腐,以及滋滋往木炭里滴着明油的烤肉串……任何一个人都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口,最重要的是,所有小吃都不贵,因此就算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也能让你在混个囫囵饱外还过足了嘴瘾。

NO.7 建德观的火锅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一位四川朋友说,南昌人吃火锅的热情有超蜀赶渝之势。也难怪,华灯初上之时,你置身在建德观火锅一条街,除了方言不同外,那份热情及空气中飘动着的麻辣味,你还真以为自己身在蜀渝。特别是在冬日里围炉点火,把酒言欢,那份感觉更加惬意。建德观的火锅店味道非常正宗,其中汤底最重要,红汤上是厚厚得一层辣椒油令人味口大振,虽然红汤油汪汪得,但实际上吃起来并不油腻,而且吃后满口留香,令人无法停下嘴来。清汤则是清鲜非常,还略带甜味,回味悠长。
NO.8 象山路的煎包店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南昌象山南路和西湖路路口的这家煎包店,虽说店面不大,窄窄的弄堂口摆放了几个简单的桌椅,叫吃的还在店后面,但这家店在南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到这里吃早餐的人,人手一盘生煎包,再配上味香可口的咖喱汤,享受至极。这里的生煎包皮做得好,皮薄到一口下去就可尝到汁,馅味鲜美,看上去像煎包吃上去又像小笼包,值得大家去试试。
NO.9 民德路试试看酱油菜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民德路与花园角街交界处的公交展台后面,有一家名叫“试试看”的排挡,一排平房内相连的三间店面,而且店面极小,其中两间仅能放置一张小圆桌,那里有南昌比较有名的酱油菜,特色菜式不多,就那么十几个拿手的花样,藜蒿炒腊肉、八须鱼、里脊肉等,味道确实不错,来晚了就必须等位置。据说该店开了多年就是不搬不装修,上至南昌的千万富翁,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光顾这家店。
NO.10 射步亭的豆腐花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在步行街和射步亭巷交界的地方有很多的小摊点,那里有比较正宗的南昌韭菜盒子和豆腐脑,一进巷子就会看见好多人在那里吃,油炸韭菜盒子的香味远远就能闻到,酥而不脆的韭菜盒子再配上鲜嫩爽口的豆腐花,别提多美味了。唯一缺点是,那里靠近厕所,如果你觉得不爽,建议你最好打包边走边吃。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